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分析

合集下载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目的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采取氨氯地平(施慧达),引达帕胺缓释片(纳催离)联合依那普利联和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第二代ACEI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比并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联合用药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糖尿病;高血压;临床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为特点的综合征,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发生得早,以41~50岁为高峰,发病率可达73.7%左右。

糖尿病对血管病变的影响,则助长了高血压并发其他病势,尤其增加了发生视网膜病变、脑血管病变、心脏病、心衰和肾动脉硬化等危险性。

现就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75~88岁,平均年龄79岁,糖尿病病程为4~20年,平均13年,高血压病程5~12年,平均7年。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第二代ACEI依那普利进行治疗,一日两次,一次10 mg剂量。

观察组患者采取氨氯地平(施慧达),引达帕胺缓释片(纳催离)联合依那普利联和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氨氯地平(施慧达)剂量为每次5 mg,每天1次,于晨起口服;引达帕胺缓释片(纳催离)剂量为每次1.5 mg,每日一次口服;依那普利剂量为每次10 mg,一日两次。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例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例分析

几种观点
1.β受体阻滞剂不应作为60 岁以上高血压患
者的首选治疗。
2.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和兼有α受体阻断作
用的β阻滞剂不同于传统非选择性β阻滞剂,
它们对糖、脂代谢的影响、以及对外周血
管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较安全、有效地
应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从靶器官
保护的角度来讲,β阻滞剂与ACEI或ARB的
大多数有症状的冠心病,外周动脉病或缺血 性卒中病史,2型糖尿病病人,如果总胆固 醇>3.5mmol/L (135mg/dl)的,应给予他汀类 降脂治疗(该患者总胆固醇 4.05mmo/L)
没有明显心血管疾病或新发糖尿病,但10 年心血管估测危险≥20%的病人,如果总胆 固醇>3.5 mmol/L的,也应当接受他汀类药 物治疗
病 例介绍
无锡广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王峰
a
1
患者 :女, 67岁 身高160cm,体重74kg,腰 围97cm, 体重指数 28.9kg/m2 BP130/70
病史:有高血压病10年,糖尿病20年 曾多次在外院住院治疗,确诊为2型 糖尿病,高血压病。 平时空腹血糖控制在9—12mmol/L, 血压120— 140/60—90mmHg
bid
a
5
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a
6
1、停美托洛尔片25mg bid 改为美托洛尔缓释片 50mg qd
2、 停用 诺和灵30R 早16u 晚16u bid 改为优泌林30R 早16u 晚18u bid
(原因:优泌林在社区可以免费送笔)
a
7
3、加用 辛伐他汀20 mg qd
理由:按照高血压指南:降脂药的使用
其余药物继续服用
a
11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参 考 文 献 [] 魏少军 , 1 尤举 铭. 细 胞 分 析 仪 计 数 血 小 板 结 果志 ,07,2 )3 6 3 6 . 20 ( 3 :17— 18
确切。这种情况下, 可采取草酸铵法血小板计数进行纠正结果。 [ ] 王瑞娟 , 2 文炳 革. 血细胞分析计数血小板 的影响 因素[ ] 中外健康 文 J. 35 E T . D A—K 2抗凝静脉血标本患者 ( 9例 ) 。血涂片瑞 氏染 色后, 发 摘 ,0 9 (2 :8— 0 2 0 ,2 )4 5 . 现血小板体积偏大现象 。此类情况 比较 多地发 生于肿瘤 、 白血病或肝病 患 [ ] 孙艳霞. 3 浅析 F一8 0血细胞 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 的影 响因素 [ ] 中 2 J. 者 中。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计数血小板 时 , f 3l 0 >阈值 > f 当血小板体积 > 2, l 华 医学研 究杂志,0 8 ( ): 7 . 2 0 ,7 6 9— 1 3 f时 , 了此类仪器正常计数 的阈值 , 0 l 超过 它们就不会被纳入到计数 范围内, 误其为小红细胞, 这样 , 就造成血小板 计数结 果偏低 。这种 情况 下 , 可采取
o s r ai n go p, 4 tp a ee a int a e c n r l r u c mp r h ec ii a aa o w r u s b s d o h e a ay i o i gefco , s o it tp s n y b e v to r u 3 y e2 dib t sp t s r o to o p, o a et l c d t ft o g o p , a e nt n ss fsn l a t r u eL gsi se wiea a - e g n l l c l s o e tb ih i n e e d n ik fc o s Re u t : ia i t n y i s o e £a g LDL— C、 BG、 ib t e h o a h Hb 、 mo e BMI T HDL —C a e i t s a l t i d p n e tr a tr . s ls Un v rae a a ss h w d l ta e、 s s s s l l F da e e n p r p ty、 AI s k 、 s e 、 G、 r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合并高血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而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作为治疗药物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这两种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的临床价值。

首先介绍了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的作用机制,接着详细分析了临床试验设计、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评价。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这两种药物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上的差异。

总结了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并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本研究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厄贝沙坦、氨氯地平、2型糖尿病、高血压、临床价值、作用机制、临床试验、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对比分析、展望与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通常伴有高血压。

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控制血压水平对于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是现今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药物,但二者联合应用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方面的临床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评估。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的临床试验及疗效观察,评估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数据支持。

通过对其作用机制、临床试验设计、疗效观察以及安全性评价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在治疗这一常见合并症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通过对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设计、临床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以及对比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2. 比较不同药物在临床试验设计方面的差异,以评估其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3. 分析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表现,包括血压控制、血糖稳定等方面的影响;4. 对药物安全性进行评价,发现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并提出处理建议;5. 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例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例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例分析引言: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同时,糖尿病和高血压也经常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患者身上。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上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也需要更为严谨的管理。

因此,通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例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的特点和治疗原则。

病例背景:李先生,男性,59岁,体重75kg,身高170cm。

李先生有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近5年前查出患有糖尿病。

他从事办公室工作,平时饮食均衡,工作压力较大,有时会有轻度运动。

他没有吸烟和酗酒的习惯。

临床表现:李先生在5年前被诊断出糖尿病之后,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然而,最近一年来,李先生的血糖和高血压控制出现了问题。

李先生最近的血糖和血压控制记录如下:- 空腹血糖平均值为9.0mmol/L,波动较大,有时会达到12.0mmol/L;- 随机血糖大多在10.0mmol/L以上;- 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平均收缩压为150mmHg,舒张压为95mmHg。

检查结果:-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3.2 mmol/L(正常范围<2.6mmol/L)-尿液微量白蛋白:阳性-肾功能:肌酐浓度轻度升高,尿素氮增加-心电图:正常-足背动脉搏动:双侧弱。

分析讨论:李先生是一位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他的血糖和血压控制不理想,有一些并发症的迹象。

从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可以看出,他的病情已经进展到了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阶段。

首先,关于血糖控制的问题,李先生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药物治疗不规范:李先生在药物使用上可能存在漏服、不按时服药等情况,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

他需要加强对药物使用的规范性,确保每日按时服用。

3.运动量不足:虽然李先生有轻度运动的习惯,但由于工作压力较大,他需要增加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促进血糖降低。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干预方法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干预方法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干预方法分析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常常会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例如心脏病、脑卒中等。

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疾病的控制和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

以下是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干预方法分析。

1.药物治疗: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医生常常会开具降糖药物和降压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

降糖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对心血管的影响;而降压药物则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及时记录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管理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非常重要。

护士可以协助医生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计划,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方面的干预包括控制总能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教育,解释饮食计划的重要性,并提供实际操作的建议和技巧。

3.锻炼指导: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锻炼需求,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

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压。

护士还需要教育患者合理使用身体活动和休息、运动前后血糖的监测等内容。

4.心理支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

护士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护士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倾听患者的困惑和焦虑,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

5.定期随访: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护士应定期随访患者,了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控制情况,监测血糖和血压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随访还可以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治疗依从性,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干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锻炼指导、心理支持和定期随访等方面。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体育运动、合理用药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对这种疾病,综合健康教育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

一、饮食控制饮食是管理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重要环节。

建立科学的饮食结构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和血压。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应该适当控制饮食中的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尽量减少脂肪和油腻食品的摄入。

平时应多吃一些含有宽叶鱼肉、鸡、瘦肉等的食品,能够有效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避免引起其他并发症。

二、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的耐力和灵活性,达到稳定血压、控制血糖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骑车等,减少久坐不动的情况,并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合适的训练。

一周至少应做三次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

三、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查对于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必须按医嘱正确使用降压、降糖药物,每次量和药物量必须准确,并且按照规定时间服药。

此外,慢性疾病的检查同样非常重要,尤其是定期测量血糖、血脂、尿酸、肾功能等指标。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患者的健康状况,避免糖尿病、高血压的恶化,保障患者的健康。

四、心理护理和家庭支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比一般人要低,其疾病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也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

因此,在综合健康教育中应该包括心理护理。

例如,医护人员应该以温馨、亲切的语言沟通,给予患者耐心的解释和支持,帮助其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家庭中,家人可以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和护理帮助。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是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人共同努力,共同落实,才能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康复。

《一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个案护理》

《一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个案护理》

《一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个案护理》一、疾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舒张压≥90 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两种疾病相互影响,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 环境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

- 自身免疫因素:在某些类型的糖尿病中,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 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2. 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 精神和环境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以及不良的环境因素如噪声等,可引起血压升高。

-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容易升高。

- 生活方式因素:高盐饮食、过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等可导致血压升高。

- 其他因素: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也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3.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共同的遗传背景: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易感性,导致两种疾病同时发生。

-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不仅是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也可引起血压升高。

胰岛素抵抗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钠水潴留等,从而使血压升高。

- 高血糖的影响:长期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导致血管狭窄,血压升高。

同时,高血糖还可引起肾脏损害,使肾素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医治疗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医治疗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医治疗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分型,探讨对症中医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片、施慧达口服治疗,同时辅以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治疗组患者在实施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同时,将患者分为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和痰浊阻络型三种证型,分别予以对症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

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h20023371)口服治疗,0.5 g/次,3次/d;施慧达(吉林省天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h19991083)口服治疗,2.5 mg/次,1次/d;同时辅以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

治疗组患者在实施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同时,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笔者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将患者分为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和痰浊阻络型三种证型,分别予以对症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肝肾阴虚型:患者眩晕头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治宜补肾滋阴、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组成:天麻12 g,钩藤30 g(后下),葛根20 g,石决明20 g,菊花14 g,生地24 g,怀牛膝24 g,桑寄生2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白芍12 g,黄芩12 g;随症加减:面红目赤、小便黄赤者加龙胆草、茵陈;大便干结者加玄参、决明子;口干欲饮者加石斛、花粉。

阴阳两虚型:患者头晕耳鸣、视物模糊、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夜尿频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宜阴阳双补;方用左归丸合右归丸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30 g,山药12 g,山萸肉12 g,怀牛膝24 g,杜仲20 g,淫阳藿24 g,枸杞子14 g,桑寄生24 g,黄精24 g;随症加减:阴虚内热者加黄柏、知母;肾阴虚偏著者加墨旱莲、女贞子;肾阳虚偏著者加肉苁蓉、巴戟天;腰背冷痛者加熟附子。

糖尿病伴高血压降压治疗临床分析论文

糖尿病伴高血压降压治疗临床分析论文

糖尿病伴高血压降压治疗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应用非洛地平对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实施降压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抽取86例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

采用尼群地平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非洛地平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压水平复常时间和实际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非洛地平对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实施降压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非洛地平;高血压;糖尿病;治疗近年来有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在大多数的高血压病患者会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并认为胰岛素抵抗同时也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1]。

临床在选择抗高血压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也必须对胰岛素抵抗产生影响进行充分考虑[2]。

本次研究对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非洛地平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抽取86例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患者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56.8±1.4)岁;患糖尿病时间1-14年,平均患病时间(5.1±1.3)年;患高血压时间1-8年,平均患病时间(3.8±0.8)年;治疗组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患者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56.6±1.3)岁;患糖尿病时间1-16年,平均患病时间(5.3±1.5)年;患高血压时间1-9年,平均患病时间(3.9±0.7)年。

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 方法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口服尼群地平缓释片,每次10mg,每天一次,计划治疗一个月。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文档资料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文档资料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亟 待针对性治疗
李兆寰教授
2021/4/6
1
糖尿病引发高血压:危害明确 机制未明
据统计.8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
管并发症,其中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当属 高血压。流行病学资料表明,2型糖尿病患
者高血压发病率是年龄和性别与之相匹配 的正常人群的3倍。此外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会显著升高心血管并发症风险。2型糖尿病 合并高血压患者卒中风险升高2倍急性心肌 梗死风险升高1倍。然而,对糖尿病合并高
加用第三种不同类型的药物 评估患者的依从性 优化给药剂量
加用第四种不同类型的药物 评估是否有酒精过量 评估盐潴留
步骤4
加用第三种不同类型的药物 评论患者的依从性 优化给药剂量
进行继发性高血压的检查
2021/4/6
强适应症 心梗后 心绞痛 心衰
慢性肾脏病 糖尿病
冠心病危险高
药物治疗 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ACE抑制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 强效平稳降压 • 靶器官保护作用 • 尽早且持续
2021/4/6
6
限盐
对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降压治疗及 肾脏保护至关重要。RASS抑制剂在抗高血 压的同时,也有抗蛋白尿的作用。
研究证实,限盐可加强药物的抗高血压 和肾脏保护作用。
2021/4/6
7
合并糖代谢紊乱
200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将ACEI、 ARB作为首选的降压药,以对抗RAS系统 的过度激活,缓解胰岛素抵抗,延缓肾脏 受损。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对于同 时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选ACEI、阿司 匹林、他汀类药物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醛固酮拮抗剂 ACE抑制剂、ARB ACE抑制剂、ARB和其他 ACE抑制剂、ARB、β受体阻滞剂、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心 血 管 件 相 对 危 险 性
非糖尿病正常 血压患者危险性
糖尿病患者危险性 增加2倍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危险性增加为4倍

0 1 2 3 4 The Hypertension in Diabetes Study Group. J. Hypertens.. 1993; 11:319-32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一 )

作用机理:能有效的降低肾小球内高压
—降低系统高血压→降低球内高压 (间 接作用)



—扩张出球小动脉>扩张入球小动
→降低球内高压(直接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二 )

作用机理:改善肾小球滤过膜选择通透 性
—AII能改变肾小球滤过膜孔径屏障, 增加大孔物质通透性
CCB有效减少糖尿病高血压 患者尿蛋白排泄

减少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
﹡ ﹡
27µm/min 38µm/min






络活喜
西拉普利


与基线相比P<0.05,两治疗组间无差异,在3年治疗中,44名糖 尿 病高压患者随机给予络活喜(mg/天)或西拉普利(2.5mg/天) 参考文献:Velussi M et al. Diabetes,1996,45:216-222

治疗方法:

饮食控制


运动疗法
药物治疗
对各种抗高血压药物之评价

JNC Ⅶ 认为有糖尿病时可以选用

利尿剂 ,BB,ACEI,ARB,CCB
糖尿病高血压选择降压药物的原 则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断标准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断标准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断标准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 血压标准:血压值高于或等于140/90mmHg者。

2. 血糖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 或随机血糖≥11.1 mmol/L。

也可以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做出诊断,当2小时血糖值≥11.1 mmol/L。

3. 确认患者的糖尿病是1型或2型,并排除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病因所致的高血糖。

4. 需要对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其他病因检查,包括对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脑血管病变等进行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因为高血压常常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在进行诊断时还应注意体征、病史、家族史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脏器损伤或并发症等问题。

同时,在治疗时也应综合考虑病情、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选用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进行综合干预。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分析

病 防 治 指 南 》 ]血 压 控 制 标 准 参 见 《 0 5年 修 订 版 中 国高 n, 20

76 5 ・
山西 医 药杂 志 2 1 0 0年 8月 第 3 9卷 第 8期 上 半 月 S ax dJ Au ut2 1 , 13 , o 8teFrt hni Me , g s 0 0 Vo. 9 N . h i s
脉 造 影 , 行 其 他 常 规 检 查 如 血 尿 便 常 规 及 生 化 、 片 等 以 并 胸 全 面评 估 病 情 , 予 相 应 降 压 降 糖 治 疗 , 个 别 轻 症 患 者 应 给 除
表 1 N TE 患 者 血 浆 B S MI NP与 心 肌 灌 注 心 功 能关 系 比 较
血 量 降低 之 前 即 可 出现 , 心 室 收 缩 力 降 低 越 明 显 , VE 左 L F 越低 , 存率越低 , 后越 差_ 。本研究 显示 B 生 预 7 ] NP水 平 高 的 NS MI 者 心 功 能 不 全 增 多 , 是 因 为 心 肌 缺 血 可 以 TE 患 这
与 AC I 用 时 有 更 明显 的降 压 效 果 和 减 少 尿 蛋 白E 。④ E合 5 ]
治 疗 应 达 到 的 目标 血 压 水 平 : 南 认 为 应 用 糖 尿 病 合 并 高 指
血 压 患 者 的血 压 应 降 至 10 8 3 /0mm Hg或 以 下 。最 新 研 究
用 口服 降糖 药物 外 , 余 均 应 用 胰 岛 素 降 糖 治 疗 血 管 紧 张 其 素 转换 酶抑 制 剂 ( E) AR AC I及 B类 降压 药 联 合 降压 治 疗 。
引起局部室 壁张力增加和心肌功 能障碍 . 引起 B NP分 泌 增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分析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们经常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这使得治疗和预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提高这类患者的健康水平,需要采取综合的健康教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是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重点,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疾病的进程和预后。

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合理的作息安排都是重要的生活方式因素。

1. 饮食教育:糖尿病患者需要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高胆固醇等食物,同时注意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高血压患者需要避免过度的盐分和高脂饮食,注意控制饮食量和时间,尤其是晚餐。

患者需逐渐适应新的饮食模式,避免心理上的负担和情绪波动。

2. 运动教育:运动对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都有益处,但运动强度和方式需因人而异,视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病史等情况而定。

教育患者掌握适当的运动量和方式,避免过度和不当。

3. 作息教育:定时、规律的生活作息对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都很重要,如早睡早起、规律进食、避免熬夜等。

患者需要遵守规定时间、规律作息,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药物治疗健康教育药物治疗是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合理、规律使用药物,以达到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减轻病痛的目的。

1. 药物作用原理:介绍药物种类、作用机理和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2. 药品使用方法:详细讲解药品的剂量、使用频度、使用方法和时间等方面的方法。

3. 注意事项:强调患者注意药品的储存、使用期限、音乐系统那個、不搭配食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三、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因素对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健康的影响很大,很多患者会因为疾病产生消沉、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1.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介绍心理保健知识,让患者认识到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心理疏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让患者抒发内心的情感和疑虑,解除因疾病所引起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

四、自我监测健康教育自我监测是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患者掌握自己的血糖、血压、脉搏等关键指标,进一步调整生活方式,调整药物使用。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组合,患者需要综合健康教育措施来管理疾病,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的分析。

教育患者控制饮食。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摄入的总能量和糖分含量,限制高脂肪、高盐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

教育患者合理使用低脂肪和低盐食品,增加蔬菜、水果和蛋白质的摄入,以保持营养平衡,控制血糖和血压的波动。

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

适度的锻炼有助于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和血压。

教育患者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并指导他们每周适量运动的时间和强度,根据血糖和血压的测量结果进行调整。

教育患者定期测量血糖和血压,并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糖和血压,掌握自己的疾病状况。

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和血压计,监测自己的生理指标,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饮食和药物的调整。

第四,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来控制血糖和血压。

教育患者按时服药,正确使用药物,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教育患者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必要时要及时就医咨询医生的意见。

鼓励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面对慢性疾病的困扰和治疗的压力,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教育患者学会正确应对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建议他们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支持,以减轻心理压力。

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定期测量血糖和血压、正确用药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指导。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治方法及效果。

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6例患者的血糖、血压控制达标,8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患者因大量脑出血死亡。

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合理的降糖、降压、降脂治疗,积极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1]。

【关键词】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诊治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病。

在2010年颁布的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高血压的危害性除了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的情况;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必须要干预患者所有的可逆性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及合并的临床疾病;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是140/90mmHg以下,而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应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至更低一些。

1 临床资料抽取的来我院进行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9岁;均符合高血压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病程:高血压6~17年,糖尿病2~26年;对所有患者进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尿常规、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肌酐、血脂和眼底检查后发现:高脂血症患者21例,冠心病患者12例,心肌供血不足患者7例,脑梗死患者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例;所有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及肝功能正常,并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神经病变及合并全身各大系统的严重原发疾病等。

2 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限制食盐、糖的摄入量,摄盐量要低于5克/日,安排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研究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研究
总病死率:严格血压控制组比合适血压控制组 低(5.5vs10.7% 、P=0.037)
Raymond O. Diabetes Care. 2023
• 发病机制
• 干预试验 • 筛查与诊疗 • 治疗
筛查
在高血压人群,应作FBS或餐后血糖检测, 伴其他危险因子(肥胖、DM家族史、年 龄>40岁者),须检测血糖
P值
HBA1c%
7.0%
随机化后增长 随访4年 降糖药物旳百分比 随访8年
0.029
53% 71%
7.5%
66% 81%
0.0044 0.0015
UKPDS 高血压并DM对远期预后影响
全部DM有关终点 DM有关死亡 脑卒中 心肌梗死 微血管并发症
严格控制血压
24%,P=0.0046 32%,P=0.019 44%,P=0.043 21%,P=0.13 37%,P=0.0092
主动控制血糖
12%,P=0.029 10%,P=0.34 11%,P=0.52 16%,P=0.052 25%,P=0.0099
SHEP研究
研究目旳:利尿剂加阻滞剂治疗ISH与抚慰剂 对比对CV事件影响
设计:多中心、 随机、双盲、抚慰剂对照 人群:4703例 60岁ISH者(DM者NO 661名 、
高血压并DM者与非DM正常血压 者-CVD事件相对危险性比较

非糖尿病正常血

压者危险性




糖尿病者危险性增长2倍




糖尿病高血压者危险性增长4倍
0
1
2
3
4
Hypertension in Diabetes Study.J Hypertens.1993

一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例分析摘要患者,男,39岁,身高181cm,体重94Kg。

既往有11年的糖尿病史,吸烟10+年,平均10支/日,无饮酒嗜好,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此次因“干渴、尿频及体重下降11+年,间断性泡沫尿1+年,视力下降1+月”入院。

患者入院时四肢轻度水肿、呈持续性,伴尿急,尿量正常(约1000ml/d),心率102次/分,血压174/102mmHg。

入院查得肾功:Creat 194.9μmol/L,GFR 33.4ml/min。

肝功:TP 45.8g/L,ALB 22.32g/L。

尿液分析+ACR:蛋白质PRO 3+, UALB 3877.98 mg/L,ACR 8430.39mg/gCr。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9.3%。

临床诊断:(1)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肾病V期;(2)低白蛋白血症;(3)高血压3级,极高危。

患者入院后主要对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四肢水肿进行治疗。

对于血压,患者入院后立即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 qd po。

入院第2天,患者血压173/100 mmHg,加用盐酸特拉唑嗪片2mg qn po控制血压。

入院第4天,患者血压172/103 mmHg,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qd po控制血压。

入院第6天,患者血压157/100 mmHg,药师结合患者病情,考虑患者高血压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可能性大,建议临床加马来酸依那普利片5mg qd po控制血压,临床采纳。

入院第9天,患者血压117/86 mmHg。

患者住院期间因四肢水肿使用的螺内酯片、托拉噻米注射液皆具有降压作用。

2、分析与讨论2.1分析患者高血压病因及类型2.1.1药物因素:麻黄碱、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甘草等均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患者院外并未使用以上药物或其他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药物,故考虑药物因素的可能性小。

2.1.2疾病因素:2.1.2.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但存在较多高血压危险因素,如体型肥胖、长期吸烟。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例分析Ppt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例分析Ppt
,从而干扰糖、脂代谢的过程,升高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5、盐酸二甲双胍 0.
来 剂量?
血压 120/70 mmHg继续以前用药不变
糖尿病,高血压病。
剂量? 患者 :女, 67岁 身高160cm,体重74kg,腰
为80~85mmHg,该患者血压偏低。
2、加强饮食控制,多运动,检测血糖
年7月22日来中心门诊
4、加用:阿司匹林 100mg qd
理由:我国 版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高血 压伴糖尿病、心血管高风险者(10年心血 管总风险≥10%)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75~100 mg/d)进行一级预防。
高血压患者的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 岁,有一个危险因素,比如说吸烟或者有 糖尿病,或者有中风,或者有颈动脉斑块, 这些人就可以使用阿司匹林。
类降脂治疗(该患者总胆固醇 ) 4、加用:阿司匹林 100mg qd
心率78次/分 继续以前用药不变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警惕他汀类药物引发的血糖异常不良反应。
没有明显心血管疾病或新发糖尿病,但10 5mmol/L (135mg/dl)的,应给予他汀类降脂治疗(该患者总胆固醇 )
年7月22日来中心门诊
辅助检查 晨空腹血糖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肝功能、肾功能正常 糖化血红蛋白(HbA1c)8.1% 尿常规正常
诊断
1、高血压病(极高危) 2、2型糖尿病 3、高甘油三酯血症
现使用药物:缬沙坦40mg qd 美托洛尔片25mg bid
盐酸二甲双胍 0.5 tid 诺和灵30R 早16u 晚16u bid
追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1、患者使用诺和灵30R已多年,平时注射 胰岛素部位没有经常更换,经检查其腹部 已有很多硬块,嘱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09T16:02:21.2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刘伟贤[导读] 糖尿病伴高血压的病人血压应降到比一般高血压患者更低的水平。

刘伟贤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庆虹桥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1-0157-02 【摘要】我国高血压患者近一亿,糖尿病患者(分1型和2型,其中2型站95%)约2700万。

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关系密切,近4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有高血压,而5%-10%的高血压患者中同时又有2型糖尿病。

高血压病糖尿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二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高血压病存在糖代谢异常者,其发生率在10-80%之间。

高血压病者周围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退,引起血糖升高,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同时,高血糖有刺激胰岛B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血中胰岛素过多,可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血管壁紧张性增加,外周阻力增大,又诱发和加重高血压,二者互相干预。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共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48岁,糖尿病程不等,平均15年。

3种以上并发症12例占67%。

并发脑血管病5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肾病2例,持续性高血压12例,血压时高时低6例。

2.诊断依据糖尿病均符合WHO标准却真的糖尿病。

高血压的标准是WHO建议的关于评定血压增高标准
对照分析
1.糖尿病无高血压16例中,男9例,女7例,合并脑梗塞3例,冠心病5例,静脉炎1例。

2.年龄高血压组:大于60岁8例,39-59岁7例,39岁以下3例。

对照组60岁6例,39-59岁8例,39岁以下2例。

3.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组平均14年,对照组平均13.8年。

4.提昂尼奥并的病情(1)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高血压组10例占56%。

对照组9例占58%。

(2)胰岛素治疗:高血压组8例占43.5%。

对照组6例占41.5%。

5.肥胖高血压组16例占89%,对照组5例占32%。

结果
1.上述资料表明糖尿病34例合并高血压18例,患病率53%,是正常人口中高血压的5倍左右。

2.糖尿病患者有无高血压,均应降压治疗,可减低心血管病死率。

讨论
糖尿病伴高血压的病人血压应降到比一般高血压患者更低的水平。

糖尿病患者若血压达到130/85毫米汞柱时,就应该用非药物治疗(运动、戒烟、减肥、节制饮酒、限盐、调整饮食结构等)。

3个月后如血压仍未降至130/85毫米汞柱,则需要降压药物治疗。

一般说来,可以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首选药物: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悦宁定)、苯那普利(洛汀新)、西拉普利(一平苏)、培哚普利(雅施达)、雷米普利(瑞泰)和福辛普利(蒙诺)等。

因为这些药物都能延缓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减退及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还能减轻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透析的危险性。

对平时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如出现下列情况也应及早服用转换酶抑制剂:如运动后血压异常升高;运动后出现蛋白尿明显增加;平时已有微量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宜尽早服用雷米普利等转换酶抑制剂。

因为经研究证实,这些药物具有与降压无关的保护心、脑、肾、血管的作用。

但常有咽痒、干咳(约10%)的不良反应。

但严重肾功能减退的高血压患者要减量慎用或不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服用转换酶抑制剂后干咳不能耐受的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可换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柯素雅)、缬沙坦(代文丁、安博维)等代替。

这类药很少有干咳的副作用。

2.α阻滞剂:如哌唑嗪(麦宁平)、特拉唑嗪(高特灵)和多沙唑嗪等。

但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首剂服用应在临睡前半量口服,并应注意尽量避免夜间起床,以防意外。

本类药能选择性抑制内源性儿荼酚胺对α是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

降低血管阻力和前负荷,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且能改善脂质代谢。

因此,特别适用于伴有血脂紊乱的糖尿病患者。

但最近一项有关多沙唑与利尿剂降压作用的对比研究中,因发现多沙唑嗪使心衰发生率增加而终止研究。

因此该类药物在高血压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尚待进一步探讨。

3.利尿药:过去认为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对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性等有代谢不良反应,不宜应用。

目前经研究发现,小剂量噻嗪类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每日6.5毫克~12.5毫克)应用,可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

但有痛风的患者应禁用。

另外,还有一种新型的有利尿和钙拮抗作用的利尿降压药称为吲哒帕胺(寿比山),对血糖、血脂无影响,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4.β阻滞剂:非选择性β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因为它阻断β2受体可能对糖和脂肪代谢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非选择性β阻滞剂会掩盖低血糖反应,延长低血糖事件的时间。

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阿替洛尔,降低心率和心脏射血量,适合应用于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对心肌梗死后患者β1阻滞剂有极好适应证,对血糖控制无临床意义的影响,故可作为高血压并糖尿病的一线药物。

5.钙拮抗剂:通过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起作用,导致血管扩张。

一般而言,钙拮抗剂对糖和脂肪代谢在临床上无影响,尽管有报道一些接受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治疗的患者,其糖耐量恶化。

美国学者Furberg认为,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钙拮抗剂应在ACEI、ARB、β1阻滞剂和低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治疗后,仍不能达到目标血压的患者,且应选择长效制剂。

所以,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的治疗,除减肥、戒烟、限制食盐及脂肪的摄入等非药物治疗外,降压药物的选择也甚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吴可光.糖尿病并高血压的临床处理,实用内科杂志,1992,12(11):563.
[2]邵巧兵.血清胰岛素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关系探讨,实用内科杂志,1993,13(11):6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