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得,追求高效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一得,追求高效的课堂

养过花的人都知道,给花浇水要一次浇透,而不能每天都去浇一点,这样水没有浇到花的根部,虽然天天浇但还是会死去。教语文也是这样,在我以往的语文课上,总是贪多求全,唯恐自己教给学生少了,这个想抓,那个也不能丢。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语文知识学得不深、不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管有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每一堂课的承载能力总是有限的,不应该在一堂课中赋予过多、过重的任务。我们应该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约,让臃肿的环节变得简捷,使花哨的教法变得简单,营造一种简约的课堂,争取让学生们一节课有一份收获。静而思之:我的语文教学应该化繁为简。

2013年,我有幸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和张庆老师的《语文教学应该“倡简”》两篇文章,发现两位前辈与著名教育专家丁有宽老师的教育思想“一课一得”不谋而合。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开始“一课一得”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以此来改变语文教学的方法,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课一得”应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在课堂上大胆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即通过对一至两个目标的训练使学生非常深入、透彻地掌握一两个知识点。在确立的时候应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清晰目标

从小处说,什么才是一节课的目标?我想,首先教师应该明晰各年级段的年段目标,其次,我们应该本着一课一得的态度,扎实地注重于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方法的获得,如:二年级下

册第七课《岩石书》一课,通过川川、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员叔叔的对话写了岩石书的奥秘,内容简单明了,无需过多讲解,在课前备课时我发现这一篇课文的对话很有意思,有的对话有提示语有的没有,提示语的位置也不一样,这是这篇课文的独特之处,于是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提示语的正确使用上。在接下来一个星期的日记里,班里的孩子一部分已经掌握了提示语的正确使用,基础较薄弱的孩子也能掌握提示语在前的使用方法。当我们把一节课的目标由内容的知晓转向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与方法的获得,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刮起一股馨风,我们的语文课堂才真正可以来谈“扎实”、“高效”这样的命题,也许这就是我们对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课文只是个例子”的最好诠释,是我们真正走上科学的语文教学之路的途径。

二、精选内容。

一篇课文所承载的信息是包罗万象的,所蕴含的感情也是深厚繁复的,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精”要“实”,要能够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因此,内容选择应该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因为要遵循一课一得的要求,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语文课堂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舍取得,以退为进,真正地以课文为例子,在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知晓的膜拜中醒来,真正让教学内容的选择服务于学生的语文训练。例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一篇童话,对于这样一篇比较浅显易懂的文章,教学时底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孩子们读完文章都知道,做人要诚实,不能骗人。我发现这篇课文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国王通过诚信选取继承人,

另一方面,国王自己首先却撒了谎。通过细读文本,我把训练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文中写了雄日十分用心地照料花朵,在这里我引导孩子们想象雄日是怎样照料花种的?他可能会怎么做?

由此体会“十分用心”这个词语并用它来说句子。文中还有一处:国王问他:“你怎么捧着空花盆啊?”雄日把情况告诉了国王……这里非常适合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办成国王走到一个孩子身边问,如果你是雄日,你会怎么说呢?通过表演,学生说得有滋有味,真正实现了一课一得的目标。

三、举一反三。

“一课一得”,是在一堂课内完成一个总体学习目标,其它的学习活动都将围绕这个学习目标来展开。因为目标多了自然难以高质完成,俗话说得好,“面面俱到就等于面面不到”,教学过程中平均用力,无主次之分,无重难点之分,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这样下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势必走入“广种薄收”的境地。“一课一得”,就是让学生学一知一,学二知二,并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总结、比较,找出学习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又如《昆虫迷》一课,由“迷”字导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再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身边的中的**迷,由“读”到“说”,都是为最后的“写”做铺垫。

四、拓展延伸。

语文课,自然最根本的地方是要上出语文味。语文味道从哪里来——语言文字!如果一旦撇去了语言文字,就是彻底的抛弃了语文。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对话、感悟、写作等等,归根到底,就得联系具体的语言文字。因此,语文的课堂,语言文字的训练始终是重中之重。离开了语言文字谈语文,语文就什么也不是。咬文嚼字应该成为语文课堂中一种常态。好的语言文字练习,应该使学生通过练习,不但在丰富词汇、丰富句式上有所长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限制,与文本内容、文中人物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差异。课堂上,学生只能以“局外人”的身份、“旁观者”的角色进行思维,往往产生认识的障碍或是情感的疏远。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说话训练,引导他们进行思维角色的转换,拉近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感悟文本内涵。

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走着走着花开了。只要我们能正确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科学合理地进行取舍,每堂课都能突出一点,抓实一点,不仅是让学生“学过了”更要“学会了”,做到真正、有效的“一课一得”,学生的收获自然也会聚沙成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