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内消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胆汁bile的分泌与排出
(一)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由肝细胞产生 肝胆汁:弱碱性 胆囊胆汁:弱酸性 ◆成分:水、胆汁酸、胆色素、胆固醇、
卵磷脂和黏蛋白等,无消化酶
胆盐:胆汁酸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结合形成 的钠盐或钾盐
胆盐、卵磷脂和胆固醇—乳化剂 (emulsifier)
微胶粒 micelle 混合微胶粒
四、小肠的运动
2、分节运动 segmental motility: 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间隔交替收缩, 推进作用很少。
四、小肠的运动
2、分节运动 segmental motility: 意义: (1)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2)增加食糜与肠壁接触,挤压肠壁,有 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利于吸收
小肠内消化
概述
机械性消化:分节运动 化学性消化:胰液、胆汁和小肠液中各种消
化酶,彻底消化食物 吸收:糖、蛋白质、脂肪消化产物、核苷酸、
维生素、电解质、水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最重要的部位
一、胰液的分泌
一、胰液的分泌
(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碱性液体 无机物:碳酸氢盐 ← 小导管细胞 有机物:消化酶 ← 腺泡细胞 1、碳酸氢盐: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为
2、铁的吸收 Fe2+ 主动 (二价金属转运体DMT1,
铁转运蛋白I) 维生素C、酸促进吸收
(二)无机盐的吸收
3、钙的吸收 Ca2+ 1)跨细胞主动吸收---十二指肠
特异钙通道、钙结合蛋白、钙泵和Na+-Ca2+交换体
2)细胞旁途径被动吸收---各段 (空肠、回肠)
1,25-二羟维生素D3,甲状旁腺激素, 机体对钙的需要量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体液调节为主 2、体液调节 (1)促胰液素secretin
盐酸 > 蛋白质分解产物 > 脂肪酸 PH < 4.5
促胰液素作用:
碳酸氢盐中和酸性食糜,提供碱性环境,利酶消化 使进入十二指肠的胃蛋白酶失活 促进胆汁分泌 抑制胃酸分泌及促胃液素释放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体液调节为主 (2)缩胆囊素CCK,又称促胰酶素
血液
脂肪的吸收途径以淋巴为主
(六)胆固醇的吸收
食物 胆汁
酯化胆固醇
胆固醇酯酶
游离胆固醇 混合微胶粒
吸收
重新酯化 粒 淋巴
胆固醇酯+载脂蛋白 血循环
乳糜微
胆汁的肠肝循环
胆汁的肠肝循环
脂肪的乳化
返回上一页
(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肝细胞不断分泌,消化期排至十二指肠。 (尤其高蛋白食物刺激作用最强)
1、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直接作用(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间接通过促胃液素作用
(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2、体液调节 促胃液素(血液循环-肝胆汁分泌) CCK (促胆汁排出,促分泌弱) 促胰液素 胆盐 (胆盐肠肝循环利胆)
• 促进胆囊强烈收缩,排出胆汁 • 营养作用,促进胰组织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
蛋白质分解产物 >脂肪酸 >胃酸 >脂肪
小肠粘膜分泌胆囊收缩素释放肽对胰蛋白酶 十分敏感,胰蛋白酶可使CCK释放肽失活 ,因此在CCK释放肽引起CCK释放和胰酶 分泌增加之后,胰蛋白酶又会使其失去活性 ,从而反馈性的抑制了CCK和胰酶的进一 步分泌。胰酶分泌的反馈性调节的生理意义 在于能够防止胰酶分泌过量。
百度文库
(二)胆汁的作用
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1)促进脂肪消化 乳化剂,降低脂肪的表 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增加胰脂肪酶 的作用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2)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分解产 物掺入微胶粒,形成水溶性的混合微胶粒, 促进脂肪吸收,也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A、D、 E、K的吸收
(3)中和胃酸,胆盐的肠肝循环、促进胆汁自 身分泌(利胆作用)
多肽、氨基酸
糜蛋白酶
共同作用
临床: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本身被胰蛋白酶消化)
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消化功能最全面 的一种消化液。胰液分泌缺乏,可导致脂肪、蛋白 质消化和吸收障碍,同时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受影响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体液调节为主 1、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 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 胰液分泌特点:酶含量丰富,水分、HCO3-含量 很少
4、负离子的吸收
Cl-,扩散,细胞旁途径( Na+-电位差);跨细胞途径 ( Na+- Cl-,, Cl-HCO3- ) HCO3-,碳酸酐酶, Cl-HCO3-
5、水溶性维生素主要通过单纯扩散被吸收,脂 溶性维生素与混合微胶粒结合后被吸收,维生 素B12的吸收依赖于内因子的存在
(三)糖的吸收
◇糖类只有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 ◇吸收速率不同 快:己糖 快:半乳糖、葡萄糖
(3)由上至下,小肠分节运动存在频率梯 度,利于推进食糜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及其作用
3、蠕动 peristalsis 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到达新 的肠段,再开始新的分节运动。
蠕动冲 peristaltic rush: 将食糜从小肠的始端一直推送到末端。
逆蠕动: 防止食糜过早进入大肠,促进消化吸收
血液和淋巴回流,利于吸收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水的吸收 胃肠吸收的液体量8L/d,水的吸收是被动的。 十二指肠、空肠:进、出平衡
回肠:离开肠腔>进入的量 结肠:少量 动力:溶质(尤其是NaCl)吸收所产生的渗
透压梯度
(二)无机盐的吸收
1、钠的吸收 主动转运
基底侧膜钠泵 同向转运体: Na+-葡萄糖, Na+-氨基酸, Na+- ClNa+- H+交换体 醛固酮可促进吸收 Cl-,HCO3-,水,葡萄糖,氨基酸等跨小肠粘膜转 运与钠主动转运有关
膜和润滑粪便。
副交感
◆食物残渣→肠壁 + 分泌
交感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一)大肠运动的形式 1、袋状往返运动 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 3、蠕动:频率较慢 4、集团运动:进行快,移行远
(二)排便 排便是一种反射活动,其过程简述如下:
大脑皮层
粪便 级
盆神经 +
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
脊髓腰骶部初
腹下神经 +
----过敏反应或中毒反应
(五)脂肪的吸收
① 脂肪酸
甘油一酯 + 胆盐
非流动水层
混合微胶粒
微绒毛
胆固醇
脂肪酸
甘油一酯 从微胶粒中释出
粘膜细胞
胆固醇

长链脂肪酸
甘油一酯
甘油三酯+载酯蛋白 乳糜微粒
高尔基复合体
囊泡移行 释出乳糜微粒,
出胞 细胞间隙
淋巴
血循环
③ 中、短链甘油三酯 水解
脂肪酸 门静脉
甘油一酯
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提供适宜pH环境。 2、消化酶:消化三种营养物质
消化酶
淀粉 胰淀粉酶 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
无需激活 胰脂肪酶
甘油三酯 胆盐,辅脂酶 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 胰脂肪酶-辅脂酶-胆盐
羧基肽酶原
羧基肽酶
肠激酶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自我激活
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
胰蛋白酶或
胰、糜蛋白酶
蛋白质
月示、胨
排便中枢
盆神经 + 阴部神经 -
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收缩 肛门内括约肌舒张 肛门外括约肌舒张
排便
(三)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食物中细菌
发酵 糖类、脂肪 大肠内繁殖 腐败
蛋白质 合成 维生素
随粪排出
吸收入肝,解毒
吸收后供人体利用 (VitB12不被吸收)
(四)食物中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吸收
一、吸收过程概述 口腔和食管:基本不吸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胃:少量的水、酒精(20%) 小肠 十二指肠和空肠:三大营养物质(寡肽)
回肠:氨基酸,胆盐和维生素B12 大肠:水分和盐类
寡肽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原因:
1、小肠很 长,有 巨大的 吸收面 积。 (环形
皱襞、 绒毛、 微绒毛)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原因:
2、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3~8h)。 3、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到适于吸收的小
分子物质。 4、进食引起绒毛节律性伸缩与摆动,促进
(二)小肠运动的调节
1、肠道神经的作用:
机械刺激
壁内N丛
肠内
肠壁感受器
小肠平滑肌蠕动
化学刺激
局部反射
2、外来神经的作用:迷走兴奋,交感抑制
3、激素的作用:
促进:Gastrin、5-HT
抑制:生长抑素、Secretin、Adr
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液的分泌 ◆由粘膜表面的柱状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
分泌。 ◆富含粘液和HCO3-(碱性),保护肠粘
三、小肠液的分泌
(一)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三、小肠液的分泌
(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 食糜及消化产物的扩张刺激、化学刺 激(壁内神经丛局部反射) 小肠粘膜对扩张刺激最敏感
• 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和血 管活性肠肽等
四、小肠的运动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及其作用: 1、紧张性收缩
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使小肠保持一定的形状 和位置;紧张性升高时,食糜与消化液混合充 分而加快推进。
慢:果糖、甘露糖 慢:戊糖 ◇单糖: 2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
经载体(非Na+依赖性的葡萄糖转运体)易化扩散出胞
依赖钠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钠泵,Na+
(四)蛋白质的吸收
◇多种载体参与 ◇以氨基酸、二肽、三肽形式吸收入肠上皮细胞
Na+- H+交换,H+-肽同向转运,寡肽酶 ◇以氨基酸形式吸收入血 ◇依赖钠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少量食物蛋白可完整进入血液-----抗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