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全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在化学领域中,元素周期表是一份极具重要性的资源,它系统地记录了我们所了解的所有化学元素。
通过这一表格,我们能够了解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和结构中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化学元素周期表进行详细解读。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按照一种称为元素周期律的规律进行排列。
这个周期律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中质子的数量)和电子结构进行排序的。
表格中的水平行称为周期,垂直列称为族。
周期数代表了元素的电子壳层数,而族数代表了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2.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分类。
表格中的主要分类是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或称过渡金属)。
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而非金属则具有相反的性质。
类金属则具有两者的某些性质。
此外,元素周期表还可以通过原子序数的增加和电子结构的变化来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
3.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趋势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趋势使我们能够预测元素的性质。
这些趋势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金属活性等。
原子半径随着周期的增加而减小,因为电子壳层的数量增加,吸引核中的质子的能力也增强。
电离能是电子从原子中移除所需的能量,它随着周期的增加而增加。
电负性衡量了元素在共享电子对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它也会随周期增加而增加。
金属活性是指金属元素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的性质,它会随周期增加而增强。
4.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工具。
通过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我们能够预测物质的反应、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分子的组成。
周期表还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研究元素和物质性质的基础。
此外,周期表的应用还包括工业制造、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5. 元素周期表的拓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家们也在不断发现新的元素并将它们加入到元素周期表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新元素被合成和确认,并被命名为如锔(Cm)、鈩(Np)和钅(Md)等。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读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读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整理归纳出来的一种系统性的工具,用于描述和分类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
它是化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征。
本文将对元素周期表进行解读,介绍其构成和组织方式,以及对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区块的解释和含义。
一、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组织方式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化学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而成。
每个元素由其原子序数和原子量唯一标识,并提供了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元素周期表通常由横行称为周期和纵列称为族的区块组成。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主要分为两部分:长周期表和短周期表。
长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列,可以分为s、p、d和f四个区块,其中s和p区块被称为主体元素,d和f区块被称为过渡元素。
短周期表则只包括前两个主体元素区块。
二、周期表中的区块解释1. 主体元素区块(s和p区块)主体元素区块是元素周期表中最为常见的区块,包含了大部分元素。
其中,s区块位于周期表左侧,包含有一至两个电子的元素,例如氢和锂。
p区块位于s区块右侧,包含了三至八个电子的元素,例如氧和氟。
主体元素区块中的元素通常具有明显的化学性质差异,有利于化学反应的分类和理解。
2. 过渡元素区块(d和f区块)过渡元素区块包含了d和f区块,这些区块中的元素通常具有复杂的化学性质。
d区块位于主体元素区块的右侧,包含了一至十个电子的元素,例如铁和铜。
f区块位于d区块的下方,包含了十四个电子的元素,例如镧系和锕系元素。
过渡元素区块中的元素常常具有多种氧化态和配位数,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合金和电池等领域。
3. 稀有气体区块稀有气体区块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最右侧,包含了氦、氖、氩、氪、氙和氡这六个元素。
这些元素具有非常稳定的电子配置,很少参与化学反应,因此被称为稀有气体。
4. 超重原子区块超重原子区块是元素周期表中放在底部的两行,由于这些元素的核外电子结构尚不完全了解,所以被放在较晚的位置。
这其中包括了人造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如镆、鈽和锔等。
元素周期表全解
元素周期表全解元素周期表是一张重要的化学工具,系统地展示了所有已知元素的信息。
每个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化学符号以及其他重要的化学性质。
本文将详细解析元素周期表,了解其结构和意义。
一、周期和族元素周期表主要由周期和族组成。
周期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原子核中所含的质子数)排列。
周期从左至右逐渐增加原子序数。
在周期表中,多数基本性质或周期性变化以周期的变化为基础。
周期表中的族则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主要有1A至8A族元素,分别是碱金属、碱土金属、硼族、碳族、氮族、氧族、卤素和稀有气体。
每个族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二、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都有其相应的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而电子位于核外的不同轨道上。
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就是元素的质子数。
原子量是指元素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反映了元素的整体质量。
化学符号是元素的缩写,通常使用拉丁字母的第一个字母或前几个字母。
三、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的核心是周期性变化。
周期性变化指的是元素的性质和特征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期性重复出现。
这些性质包括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原子半径指的是原子的大小。
在周期中,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而在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
离子半径是指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形成的带电离子相对于中性原子的大小。
正离子较原子半径小,而负离子较原子半径大。
电离能是电子从原子中移除所需的能量。
从左至右,电离能逐渐增大,因为外层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吸引力增强。
而在同一周期中,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电负性是衡量原子对电子亲和力的指标。
通常,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高于金属元素。
四、周期表的应用周期表是化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参考工具。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相互关系,研究元素间的反应和化学变化。
周期表也对新元素的发现和命名提供了指导。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结构和性质,化学家可以预测某些元素的特征,并进行实验验证。
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全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全解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将各种化学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为我们理解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等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框架。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索元素周期表的奥秘。
首先,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是有规律可循的。
它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同时将元素分为不同的周期和族。
周期是横行,族是纵列。
周期反映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第一周期只有两种元素,氢(H)和氦(He),因为它们的原子只有一层电子。
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也逐渐增多。
族则反映了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例如,第ⅠA 族(碱金属族)包括锂(Li)、钠(Na)、钾(K)等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1,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性,如都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正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原子半径就是一个重要的性质。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在同一周期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导致原子半径减小;而在同一主族中,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
元素的化合价也是有规律的。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族序数,例如第ⅥA 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通常为+6。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氧(O)和氟(F)一般没有正化合价。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也是元素的重要性质。
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强的元素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
再来看看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特殊位置的元素。
过渡元素,也就是位于周期表中部的元素,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很多过渡元素是良好的催化剂,并且具有多种化合价。
镧系和锕系元素则是位于周期表底部的两行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较为相似。
元素周期表不仅对化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带详细解析)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重难点一元素周期表1.构成原子(离子)的微粒间关系(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4)质子数(Z)=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
(5)质子数(Z)=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特别提醒族序数为Ⅱ、Ⅲ的地方是主族和副族的分界线,第一次分界时主族在副族的前面,第二次分界时副族在主族的前面。
“第一次”指ⅠA ⅡA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依次排列。
“第二次”指ⅠB ⅡB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依次排列。
重难点二 零族定位法确定元素的位置 1.2.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找出与其相邻近的两种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3.求差值定族数(1)若某元素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则该元素应处在该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个周期的ⅠA 族或ⅡA 族。
(2)若比相应的0族元素少1~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ⅢA ~ⅦA 族。
(3)若差其他数,则由相应差值找出相应的族。
重难点三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单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①与O 2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如Li 2O 、Na 2O 等。
②与Cl 2反应生成RCl ,如NaCl 、KCl 等。
③与H 2O 反应,能置换出H 2O 中的氢,反应通式为2R +2H 2O===2ROH +H 2↑。
④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 2,反应通式为2R +2H +===2R ++H 2↑。
(R 表示碱金属元素)(2)递变性从Li 到Cs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析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析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体现了元素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规律。
本文将解析元素周期表的各个方面,包括其结构、分类和应用等。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通常以表格形式呈现,包含了所有已知元素的信息。
它由横行称为周期和竖列称为族组成。
周期和族代表了元素的特定性质和化学行为。
1. 周期: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表示了元素的电子层排布。
第一周期只含有两个元素——氢和氦,它们都只有一个电子层。
随着周期的增加,电子层逐渐增多,为元素的化学性质带来了变化。
2. 族:元素周期表的族数代表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电子外层的构型。
不同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例如,第一族元素(碱金属)都具有单价阳离子的特性;第十六族元素(卤素)具有单价阴离子的特性。
二、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元素周期表可根据元素的特性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
1. 金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例如,铜是一种常见的导电金属。
2. 非金属: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包括氢、氧、氮等。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并且不具有金属的性质。
非金属主要以共价键形式结合。
例如,氧气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物质。
3. 过渡金属:过渡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中间的区域,包括铁、铜、银等。
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
过渡金属在催化反应和电子传输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在化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1. 预测元素性质: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预测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例如,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我们可以推测出氯气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
2. 原子结构研究:元素周期表为研究原子结构提供了指导。
通过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电子层排布和价电子数,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
3. 化学反应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变化。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它是由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9世纪中期提出的,用于描述和分类元素的组织系统。
除了提供元素的基本信息,元素周期表还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解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排列方式,以及如何使用它来理解元素的特性。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由一系列水平排列的行和垂直排列的列组成。
行被称为“周期”,列被称为“族”。
每个元素都被放置在特定的位置,该位置由其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电荷)和电子构型决定。
在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
元素周期表还分为两个主要区域: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
主族元素位于表的左侧和右侧,它们的原子构型通常以s或p子壳为外层电子壳。
过渡金属则位于周期表的中间部分,其外层电子壳填充方式比较复杂。
2.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是基于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特征。
根据这些特征,元素被分为不同的族和周期。
(1)主族元素:主族元素是周期表中IA到VIIA族的元素。
它们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外层电子壳的电子数目决定。
例如,IA族元素(即碱金属)具有一个外层电子,倾向于失去这个电子以获得稳定性。
相比之下,VIIA族元素(即卤素)具有七个外层电子,愿意接受一个电子来达到稳定状态。
(2)过渡金属:过渡金属位于周期表的中间部分,从IIIB到IIB 族。
它们的化学性质复杂多样,通常具有多种氧化态,可以形成不同价态的离子。
(3)稀有气体:稀有气体位于周期表的VIIIA族。
它们通常是稳定的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很少参与。
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工具。
它提供了关于元素的许多信息,包括原子质量、原子序数以及电子结构等。
通过理解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应用方面:(1)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提供了关于元素的电子结构信息。
从元素的位置和行号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元素的电子排布方式以及其包含的电子层级。
【知识解析】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2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横向:七横七周期,三短和四长)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依次增大(2)族(纵向:十八纵列十六族,七主八副一0)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第Ⅷ族),共有16个族,包括7个主族、8个副族和1个0族。
属于副族记忆口诀族的位置分布巧记一主二主三七副,Ⅷ族三列紧排布,一副二副三七主,最后一列是0族。
名师提醒(1)元素所在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所在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不一定在同一族,如Mg、He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Mg为第ⅡA族元素、He为0族元素。
②同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相同,如某些副族和0族,但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相同。
③H为第ⅠA族元素,但H不属于碱金属元素,而属于非金属元素。
(2)族包括三种类型:主族、副族和0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后标A,如第ⅠA族;副族元素的族序数后标B(除了第Ⅷ族),如第ⅡB族。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包括所在周期和族,二者缺一不可,如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
(4)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的氦最外层电子数为2),元素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定为0,因而叫做0族。
(5)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其中包括了第Ⅷ族,共10个纵列,全部是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6)为了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美观,分别将第六、七周期的各15种元素统称为镧系元素(57~71号)、锕系元素(89~103号),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各占一格,并在元素周期表的下方单独列出。
初中化学常见元素周期表详情解析
初中化学常见元素周期表详情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元素则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在化学中,元素周期表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整理和归类所有已知的元素。
本文将详细解析初中化学常见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和特点。
1.周期表简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化学性质等排列的表格,便于对元素进行分类和研究。
最早的元素周期表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此后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如今我们使用的是现代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现代元素周期表按照一定顺序将118个已知元素排列在表格中,包括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或者群。
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族从上到下原子序数相同。
每个元素的方格中包含了该元素的化学符号、原子序数、原子量等详细信息。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元素周期表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以便归类元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律:- 元素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律重复出现,类似于音乐中的音阶。
这种规律称为元素周期性规律。
- 周期内的递增规律:周期内,原子序数递增,原子量递增,化学性质存在一定的变化。
- 族内的相似性:同一族(或群)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同一族的元素的外层电子结构相同。
- 电子结构的规律: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密切关系。
通过分析元素的电子结构,可以预测其化学性质。
4.常见元素周期表分析针对一些常见的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进行详细分析,如氢、氧、碳等。
- 氢: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周期,原子序数为1,属于非金属元素。
氢是最轻的元素,具有高燃烧性和爆炸性。
- 氧: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6族,原子序数为8,属于非金属元素。
氧是大气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具有强烈的氧化性。
- 碳: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4族,原子序数为6,属于非金属元素。
碳是生命存在的基础,能形成极多种类的化合物。
5.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 化学反应:根据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从而预测它们之间的反应。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研究元素特性和推断元素性质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是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首次提出的,而如今的周期表已经发展成为包含118个元素的大型表格。
本文将详细解析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和特点。
一、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表由周期数和族(或称为组)来组成。
周期数表示元素的电子层,而族表示元素的化学性质和价态。
周期表的布局包括水平周期和垂直周期。
水平周期:它由每一行的元素组成,每行的元素数量逐渐增加。
水平周期从左到右的顺序是1至7,每个周期的最后一个元素都是填满了各个电子层的惰性气体。
垂直周期:它由每一列的元素组成,每列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所有位于同一族的元素,其最外层电子的数目相同。
二、元素周期表的分类1.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的1A到8A族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至8,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其中,1A到2A族元素通常被称为典型元素。
2.过渡族元素:周期表中的3B到2B族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至10。
这些元素具有多种氧化态和复合价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
3.稀土系列元素:这一系列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下方两行,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至14。
稀土系列元素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在催化剂、磁体、发光材料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4.放射性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元素具有放射性,包括核辐射较强的放射性元素。
这些元素通常位于周期表下方,如镭、钋等。
三、周期表的标识和命名规则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符号,通常是由其拉丁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组成。
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元素的原子序数也是周期表中的重要标识,原子序数是指元素核中质子的数量,也就是元素中电子的数量。
四、周期表的元素属性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和性质,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元素属性:1.原子半径:元素的原子半径是指元素的原子核到最外层电子轨道的距离。
一般来说,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元素周期表解析
元素周期表解析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至关重要的工具,它是一张按照元素原子核正电荷(即原子序数)及其电子结构排列的表格。
本文将对元素周期表进行解析,介绍其结构和作用,以及一些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通常由一系列的横行(周期)和竖列(族)组成。
横行被称为周期,一共有七个周期。
竖列被称为族,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被归为同一族。
周期表的左侧为金属元素,右侧为非金属元素,两者之间为过渡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单元格表示一个元素,其中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越多。
二、元素周期表的作用1. 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元素的性质: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元素的性质。
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某一族元素的性质,推测其他同一族的元素的性质。
2. 元素周期表可以解释元素间的反应:在元素周期表中,横向相邻的元素通常具有相似的化学反应性质。
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容易发生相似的化学反应。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预测元素间的反应类型和方向。
3. 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元素的物理性质:元素周期表不仅可以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还可以预测元素的物理性质。
例如,通过周期表中的位置,我们可以推测元素的电子亲和能、离子半径、电负性等物理性质。
三、元素周期表的重要信息1.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主要排列依据,也是判断元素性质的重要依据。
2. 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元素符号,用于简化元素名称的表示。
例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氢元素的符号为H。
3.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表中给出的是相对原子质量,用于比较不同元素之间的质量差异。
相对原子质量以碳-12原子的质量作为基准,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定义为12。
四、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元素周期表最早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但其结构并非一开始即为现在的形式。
2025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全解
2025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全解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对于高中生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在 2025 年的高考中,这部分内容仍然会是重点考查对象。
接下来,让我们对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解析。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元素周期表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多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最早,人们对元素的分类和认识比较混乱。
直到 19 世纪,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元素性质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逐渐深入,元素周期表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如今,我们所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更加准确和完整,能够更好地反映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
周期的序号等于该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的电子层数。
第一周期只有 2 种元素,称为短周期;第二、三周期各有 8 种元素,也属于短周期;第四、五、六周期分别有 18 种元素,称为长周期;第七周期目前尚未填满,称为不完全周期。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18 个纵行,分为 16 个族。
其中,7 个主族(ⅠA 族、ⅡA 族、ⅢA 族、ⅣA 族、ⅤA 族、ⅥA 族、ⅦA 族),7 个副族(ⅠB 族、ⅡB 族、ⅢB 族、ⅣB 族、ⅤB 族、ⅥB 族、ⅦB 族),一个第Ⅷ族(包括 3 个纵行),一个 0 族(稀有气体元素)。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副族元素和第Ⅷ族元素的族序数与原子的电子排布有关。
3、分区元素周期表还可以分为 s 区、p 区、d 区和 f 区。
s 区包括第ⅠA 族和第ⅡA 族,其价电子构型为 ns1-2;p 区包括第ⅢA 族到第ⅦA 族和0 族,价电子构型为 ns2np1-6;d 区包括第ⅢB 族到第ⅦB 族和第Ⅷ族,价电子构型为(n 1)d1-10ns1-2;f 区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价电子构型为(n 2)f0-14(n 1)d0-2ns2。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详解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 原子半径(1)除第1 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 )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注意:原子半径在VIB 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
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
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
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
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 元素变化规律(1 )除第一周期外,其余每个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一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 )每一族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3 元素化合价(1)除第1 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 递增到+7 ,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 递增到-1 (氟无正价,氧无+6 价,除外);(2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4 单质的熔点(1 )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 )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5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 )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 )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6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析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析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它以一种系统的方式组织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本文将对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分类以及周期表的应用进行解析。
一、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由一系列水平排列的行和垂直排列的列组成。
每一行被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被称为一个族。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而位于两者之间的是过渡金属元素。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中所含有的质子数)的增加顺序排列。
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层数也越多。
周期表的上方标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下方标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电子排布规律,周期表将元素分为了不同的族和区块。
1. 碱金属族:位于周期表的第一列,包括锂、钠、钾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倾向于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2. 碱土金属族:位于周期表的第二列,包括镁、钙、锶等元素。
这些元素也倾向于失去电子,但相比碱金属族来说,它们的离子化能力较弱。
3. 过渡金属族:位于周期表的中间部分,包括铁、铜、银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形成不同价态的离子,具有多种化学性质。
4. 卤素族: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列,包括氯、溴、碘等元素。
这些元素倾向于接受一个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
5. 惰性气体族:位于周期表的第八列,包括氦、氖、氩等元素。
这些元素的外层电子层已经完全填满,非常稳定,不易参与化学反应。
三、周期表的应用周期表不仅仅是一张用于学习和记忆元素的工具,它还有许多实际应用。
1. 预测元素性质: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分类揭示了元素之间的规律。
通过观察元素所在的周期和族,我们可以推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等特性。
2. 化学反应的预测:周期表的分类和排列揭示了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我们可以预测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类型和产物。
3. 元素的发现和合成:周期表还可以帮助科学家预测新元素的性质和存在方式。
最全的元素周期表解析(含元素周期表图、元素周期表简介
化学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号:1;中文名:氢;读音:qīng;元素符号:H;英文名:Hydrogen原子序号:2;中文名:氦;读音:hài;元素符号:He;英文名:Helium3、原子序号:3;中文名:锂;读音:lǐ;元素符号:Li;英文名:Lithium4、原子序号:4;中文名:铍;读音:pí;元素符号:Be;英文名:BerylliumBoron6、原子序号:6;中文名:碳;读音:tàn;元素符号:C;英文名:Carbon7、原子序号:7;中文名:氮;读音:dàn;元素符号:N;英文名:Nitrogen8、原子序号:8;中文名:氧;读音:yǎng;元素符号:O;英文名:Oxygen9、原子序号:9;中文名:氟;读音:fú;元素符号:F;英文名:Fluorine10、原子序号:10;中文名:氖;读音:nǎi;元素符号:Ne;英文名:Neon11、原子序号:11;中文名:钠;读音:nà;元素符号:Na;英文名:Sodium12、原子序号:12;中文名:镁;读音:měi;元素符号:Mg;英文名:Magnesium13、原子序号:13;中文名:铝;读音:lǚ;元素符号:Al;英文名:Aluminium14、原子序号:14;中文名:硅;读音:guī;元素符号:Si;英文名:SiliconPhosphorus16、原子序号:16;中文名:硫;读音:liú;元素符号:S;英文名:Sulphur17、原子序号:17;中文名:氯;读音:lǜ;元素符号:Cl;英文名:Chlorine18、原子序号:18;中文名:氩;读音:yà;元素符号:Ar;英文名:Argon19、原子序号:19;中文名:钾;读音:jiǎ;元素符号:K;英文名:Potassium20、原子序号:20;中文名:钙;读音:gài;元素符号:Ca;英文名:Calcium21、原子序号:21;中文名:钪;读音:kàng;元素符号:Sc;英文名:Scandium22、原子序号:22;中文名:钛;读音:tài;元素符号:Ti;英文名:Titanium23、原子序号:23;中文名:钒;读音:fán;元素符号:V;英文名:VanadiumChromium25、原子序号:25;中文名:锰;读音:měng;元素符号:Mn;英文名:Manganese26、原子序号:26;中文名:铁;读音:tiě;元素符号:Fe;英文名:Iron27、原子序号:27;中文名:钴;读音:gǔ;元素符号:Co;英文名:Cobalt28、原子序号:28;中文名:镍;读音:niè;元素符号:Ni;英文名:Nickel29、原子序号:29;中文名:铜;读音:tóng;元素符号:Cu;英文名:Copper30、原子序号:30;中文名:锌;读音:xīn;元素符号:Zn;英文名:Zinc31、原子序号:31;中文名:镓;读音:jiā;元素符号:Ga;英文名:Gallium32、原子序号:32;中文名:锗;读音:zhě;元素符号:Ge;英文名:Germanium名:Arsenic34、原子序号:34;中文名:硒;读音:xī;元素符号:Se;英文名:Selenium35、原子序号:35;中文名:溴;读音:xiù;元素符号:Br;英文名:Bromine36、原子序号:36;中文名:氪;读音:kè;元素符号:Kr;英文名:Krypton37、原子序号:37;中文名:铷;读音:rú;元素符号:Rb;英文名:Rubidium38、原子序号:38;中文名:锶;读音:sī;元素符号:Sr;英文名:Strontium39、原子序号:39;中文名:钇;读音:yǐ;元素符号:Y;英文名:Yttrium40、原子序号:40;中文名:锆;读音:gào;元素符号:Zr;英文名:Zirconium41、原子序号:41;中文名:铌;读音:ní;元素符号:Nb;英文名:NiobiumMolybdenum43、原子序号:43;中文名:锝;读音:dé;元素符号:Tc;英文名:Technetium44、原子序号:44;中文名:钌;读音:liǎo;元素符号:Ru;英文名:Ruthenium45、原子序号:45;中文名:铑;读音:lǎo;元素符号:Rh;英文名:Rhodium46、原子序号:46;中文名:钯;读音:bǎ;元素符号:Pd;英文名:Palladium47、原子序号:47;中文名:银;读音:yín;元素符号:Ag;英文名:Silver48、原子序号:48;中文名:镉;读音:gé;元素符号:Cd;英文名:Cadmium49、原子序号:49;中文名:铟;读音:yīn;元素符号:In;英文名:Indium50、原子序号:50;中文名:锡;读音:xī;元素符号:Sn;英文名:TinAntimony52、原子序号:52;中文名:碲;读音:dì;元素符号:Te;英文名:Tellurium53、原子序号:53;中文名:碘;读音:diǎn;元素符号:I;英文名:Iodine54、原子序号:54;中文名:氙;读音:xiān;元素符号:Xe;英文名:Xenon55、原子序号:55;中文名:铯;读音:sè;元素符号:Cs;英文名:Cesium56、原子序号:56;中文名:钡;读音:bèi;元素符号:Ba;英文名:Barium57、原子序号:57;中文名:镧;读音:lán;元素符号:La;英文名:Lanthanum58、原子序号:58;中文名:铈;读音:shì;元素符号:Ce;英文名:Cerium59、原子序号:59;中文名:镨;读音:pǔ;元素符号:Pr;英文名:PraseodymiumNeodymium61、原子序号:61;中文名:钷;读音:pǒ;元素符号:Pm;英文名:Promethium62、原子序号:62;中文名:钐;读音:shān;元素符号:Sm;英文名:Samarium63、原子序号:63;中文名:铕;读音:yǒu;元素符号:Eu;英文名:Europium64、原子序号:64;中文名:钆;读音:gá;元素符号:Gd;英文名:Gadolinium65、原子序号:65;中文名:铽;读音:tè;元素符号:Tb;英文名:Terbium66、原子序号:66;中文名:镝;读音:dí;元素符号:Dy;英文名:Dysprosium67、原子序号:67;中文名:钬;读音:huǒ;元素符号:Ho;英文名:Holmium68、原子序号:68;中文名:铒;读音:ěr;元素符号:Er;英文名:ErbiumThulium70、原子序号:70;中文名:镱;读音:yì;元素符号:Yb;英文名:Ytterbium71、原子序号:71;中文名:镥;读音:lǔ;元素符号:Lu;英文名:Lutetium72、原子序号:72;中文名:铪;读音:hā;元素符号:Hf;英文名:Hafnium73、原子序号:73;中文名:钽;读音:tǎn;元素符号:Ta;英文名:Tantalum74、原子序号:74;中文名:钨;读音:wū;元素符号:W;英文名:Tungsten75、原子序号:75;中文名:铼;读音:lái;元素符号:Re;英文名:Rhenium76、原子序号:76;中文名:锇;读音:é;元素符号:Os;英文名:Osmium77、原子序号:77;中文名:铱;读音:yī;元素符号:Ir;英文名:IridiumPlatinum79、原子序号:79;中文名:金;读音:jīn;元素符号:Au;英文名:Gold80、原子序号:80;中文名:汞;读音:gǒng;元素符号:Hg;英文名:Mercury81、原子序号:81;中文名:铊;读音:tā;元素符号:Tl;英文名:Thallium82、原子序号:82;中文名:铅;读音:qiān;元素符号:Pb;英文名:Lead83、原子序号:83;中文名:铋;读音:bì;元素符号:Bi;英文名:Bismuth84、原子序号:84;中文名:钋;读音:pō;元素符号:Po;英文名:Polonium85、原子序号:85;中文名:砹;读音:ài;元素符号:At;英文名:Astatine86、原子序号:86;中文名:氡;读音:dōng;元素符号:Rn;英文名:RadonFrancium88、原子序号:88;中文名:镭;读音:léi;元素符号:Ra;英文名:Radium89、原子序号:89;中文名:锕;读音:ā;元素符号:Ac;英文名:Actinium90、原子序号:90;中文名:钍;读音:tǔ;元素符号:Th;英文名:Thorium91、原子序号:91;中文名:镤;读音:pú;元素符号:Pa;英文名:Protactinium92、原子序号:92;中文名:铀;读音:yóu;元素符号:U;英文名:Uranium93、原子序号:93;中文名:镎;读音:ná;元素符号:Np;英文名:Neptunium94、原子序号:94;中文名:钚;读音:bù;元素符号:Pu;英文名:Plutonium95、原子序号:95;中文名:镅;读音:méi;元素符号:Am;英文名:AmericiumCurium97、原子序号:97;中文名:锫;读音:péi;元素符号:Bk;英文名:Berkelium98、原子序号:98;中文名:锎;读音:kāi;元素符号:Cf;英文名:Californium99、原子序号:99;中文名:锿;读音:āi;元素符号:Es;英文名:Einsteinium100、原子序号:100;中文名:镄;读音:fèi;元素符号:Fm;英文名:Fermium101、原子序号:101;中文名:钔;读音:mén;元素符号:Md;英文名:Mendelevium102、原子序号:102;中文名:锘;读音:nuò;元素符号:No;英文名:Nobelium103、原子序号:103;中文名:铹;读音:láo;元素符号:Lr;英文名:Lawrencium104、原子序号:104;中文名:;读音:lú;元素符号:Rf;英文名:rutherfordiumDubnium106、原子序号:106;中文名:;读音:xǐ;元素符号:Sg;英文名:Seaborgium107、原子序号:107;中文名:;读音:bō;元素符号:Bh;英文名:Bohrium108、原子序号:108;中文名:;读音:hēi;元素符号:Hs;英文名:Hassium109、原子序号:109;中文名:;读音:mài;元素符号:Mt;英文名:meitnerium110、原子序号:110;中文名:;读音:Dá;元素符号:Ds;英文名:Darmstadtium111、原子序号:111;中文名:;读音:lún;元素符号:Rg;英文名:Roentgenium112、原子序号:112;中文名:钅哥;读音:gē;元素符号:Cn;英文名:Copernicium113、原子序号:113;中文名:钅尔;读音:nǐ;元素符号:Nh;英文名:nihoniumFlerovium115、原子序号:115;中文名:镆;读音:mò;元素符号:Mc;英文名:Moscovium116、原子序号:116;中文名:钅立;读音:Iì;元素符号:Lv;英文名:livermorium117、原子序号:117;中文名:;读音:tián;元素符号:Ts;英文名:Tennessine118、原子序号:118;中文名:;读音:ào;元素符号:Og;英文名:Oganesson。
[精]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详解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长周期(第4、5、6、7周期)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练习】1.主族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除氢)A.一定是8个B.一定是2个C.一定是18个D.是2个、8个或18个2.若某ⅡB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A.ⅢB族B.ⅢA族C.ⅠB族D.ⅠA族3.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元素A.一定是第二周期元素B.一定是同一主族元素C.可能是二、三周期元素D.可以相互化合形成化合物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______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点燃点燃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2R + 2 H2O =2 ROH + H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_______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元素周期律(带详细解析)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重难点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即排满了K层才排L层,排满了L层才排M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能超过2个)。
(4)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
特别提醒(1)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
(2)上述为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只能解释1~18号元素的结构问题,若要解释更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其他规律。
(3)最外层电子数排满8个(He为2个)形成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
(4)最外层电子较少的(<4)一般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表现出金属性;最外层电子较多的(>4)一般易得电子或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结构,表现出非金属性。
2.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
(3)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Si。
(8)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9)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10)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
(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C、S。
(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3.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是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解读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解读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以一种有序的方式展示了所有已知元素的特性和属性。
通过对周期表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元素的结构、性质和相互关系,为化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一、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表由一系列水平排列的行和垂直排列的列组成。
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是过渡金属元素。
周期表的最上方是氢元素,最下方是镭元素。
二、周期表的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每个元素在周期表中都有一个独特的符号,用来表示该元素。
符号通常由元素的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组成,有时也会使用拉丁文或其他符号。
元素符号的下方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表示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所含有的质子数。
三、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周期表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周期性规律。
这些规律是由元素的电子结构决定的。
每个周期都对应着一个新的能级,能级越高,元素的电子层数越多。
每个周期的最后一个元素是一个惰性气体,它们的外层电子层已经填满,非常稳定。
四、周期表的族特性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其化学性质和反应行为被分为不同的族。
每个族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例如,第一族是碱金属族,它们都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容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
第二族是碱土金属族,它们也是活泼的金属,但比碱金属更不活泼。
第十八族是惰性气体族,它们非常稳定,几乎不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
五、周期表的周期性趋势周期表中的元素不仅按照周期性规律排列,还存在一些周期性趋势。
这些趋势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行为。
其中最重要的趋势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金属性等。
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减小,电离能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增大,电负性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增大,金属性则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减小。
六、周期表的应用周期表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为化学家提供了一个系统和有序的框架,帮助他们理解和研究元素的性质和行为。
周期表还被广泛用于教育和科学普及,帮助学生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化学元素。
(完整版)部编版化学八年级上册元素周期表解释
(完整版)部编版化学八年级上册元素周期表解释部编版化学八年级上册元素周期表解释元素周期表是一个用于组织和分类化学元素的表格。
它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结构和相互关系。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以一系列横行和纵列组成。
横行被称为周期,纵列被称为族。
每个周期表示元素外层电子壳层的数量,而每个族则表示元素的某些共同性质。
周期表中的每个方格表示一个元素。
方格中通常包含元素的标志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原子序数代表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量,而相对原子质量则是元素质量与碳-12同位素质量的比值。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规则元素周期表的分类规则主要基于元素的原子性质,如原子序数、原子半径、电离能等。
1. 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量越多,且原子结构更复杂。
2. 元素周期表按周期划分,每个周期表示元素外层电子壳层的数量。
第一周期只有2个元素,第二周期有8个元素,以此类推。
3. 元素周期表按族划分,每个族表示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
例如,第一族是碱金属,都是具有低密度和低熔点的金属元素。
4. 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的最后一个元素是气体元素,称为稀有气体,它们非常稳定且很少与其他元素反应。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预测元素性质:通过周期表的布局,我们可以推测元素的一些性质,如反应活性、酸碱性、电导率等。
2. 分析化学:元素周期表为化学分析提供了基础。
分析化学中的很多实验方法都是基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特性的。
3. 化学反应:了解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化学反应的结果和条件。
根据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我们可以预测元素之间的反应性。
4. 材料科学:元素周期表对材料科学的研究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科学家可以设计新的材料,改变其性质并满足特定应用需求。
总结:元素周期表是一种组织和分类化学元素的工具,它提供了元素性质和相互关系的核心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现行元素周期表中已经列出了112种元素,其中
元素种类最多的周期是?
C
A.第4周期 C.第6周期
B.第5周期 D.第7周期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短周期元素全是主族元素 错,还有0族元素
2、短周期元素共有20种元素 错,短周期包括1、2、3周期,共18种元素 3、过渡元素全是长周期元素 正确,过渡元素还全是金属元素
一、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 } 二、原子的构成: 决定 质子 原子核
元素 种类
原子
中子
决定 原子(核
素)种类
核外电子 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A Z
X
-表示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质量数为
周族
期,
,
最 后
1莫
2忘 共 7 个主族,包括短周期和长周期3元素 第
Ⅷ
族
(16个)
副族 共 7 个副族,只包括在长周期中 4
第VIII族 包括第8、9、10 纵行
5 6
族 。
0族
稀有气体元素
7
练一练
1.已知碳元素、镁元素和溴等主族元素的原子 结构示意图:
它们分别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
2.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不能确定的是?B
第五周期第ⅦA 族。 第七周期第ⅡA 族。
第82号元素: 82-54 =28 28-14=14
第六周期第ⅣA 族。
练习与思考:
2、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
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D)
(A) 2 3 4(B)
2
11
10 11
19
18 19
(C)
(D) 6
11 12 13
24
67 14 31 32
元素周期表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表
1869年门捷列夫在继承和分析了前人 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 订正、分析和概括,成功地对元素进行 了科学分类。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元素 (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 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现周 期性的变化。这就是元素周期。
周 短周期:第1~3周期 期 长周期:第4~7周期
周期表里数周期,1234567.
类别
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所含元素总数 电子层数
1
H——He
2
1
短周期
2
Li——Ne
8
2
3
Na——Ar
8
3
4
K——Kr
18
4
5
Rb——Xe
18
5
长周期
6
Cs——Rn
32
6
7 Fr——112号
26
7
(2)族(纵行) 1) 主族:
• C.第二、三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 核外电子数相差8个
• D.第七周期只有23种元素
5.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 期表中位于(A C)
• A.第二周期
B.第三周期
• C.ⅣA族
D.ⅥA族
练习与思考:
• 第三周期第IV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是:14
• N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
A的一个X原子
X a +d c-+-
be
a、b、c、d、e各代表什么?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核电荷数(质子数) ;
c——代表离子的电荷数;
d——代表化合价;
e ——代表原子个数
(一)元素周期表的历史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时间: 1869年 (2)绘制者: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3)排序依据: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4)结构特点: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5)意义:揭示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里程碑
练习与思考:
• 3.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
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D )
• A.金属元素 • B.稀有气体元素 • C.非金属元素 • 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
• 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 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
• B.同一周期中(除第一周期外),从左 到右,各元素原子核的电子数都是从1 个逐渐增加到8个
4、过渡元素全是副族元素 错,还有第VIII族元素
练习 推算原子序数为6,13,34,53,88,82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6号元素: 6-2=4
第二周期第ⅣA 族。
第13号元素: 13-10=3
第三周期第ⅢA 族。
第34号元素: 34-18=16
第四周期第ⅥA 族。
第53号元素: 53-36=17 第88号元素: 88-86 =2
七主七副八和0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表示方法:在罗马数字表示的族序数后面标“A”字。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
2) 副族:
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 表示方法:在族序数后标“B”字。如ⅠB、ⅡB、 ⅢB、…
3) 第VⅢ族:(“八、九、十” 三个纵行) 4) 0族: 稀有气体元素
1.每一横行原子电子层数相同 2.每一纵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思考
1. 在元素周期表中横行和纵行又称为什么?
2. 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多少周期? 多少纵行,多少族?
周 期
1 2
3
周期数=电子层数
(1)周期(横行)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 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称为一个 周期。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他还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的性质都 得到了证实。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门 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内在联系的规律还是 初步的,他未能认识到形成元素性质周 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扇形元素周期表
立 式 周 期 表
螺旋型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 性质版
元素周期表 —— 远景版
元素周期表 —— 塔型
常用长式元素周期表
ⅠA
0
Ⅱ ⅢA Ⅳ A ⅤA ⅥA ⅦA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注 意
总结:
短周期
周期
(7个) 长周期
主族
第 1周期 第 2周期 第 3周期
—— 2 种 —— 8 种 —— 8 种
周七
期主
表 里
七 副 和
第 4周期 —— 18 种
数零
第 5周期 第 6周期 第 7周期
—— 18 种 —— 32 种 —— 26 种
2.现行元素周期表 (1)排序依据:原子的核电荷数 (2)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3)结构特点:
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问: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1.每一横行原子电子层数相同 2.每一纵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