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课件-经络总论
合集下载
最新2经络总论详解ppt课件
❖ 与十二脏腑有特定的属络关系。 ❖ 与其他脏腑也有联系,尤其阴经与脏腑联系
较广。 ❖ 除手厥阴心包经外,各经脉与五官、九窍等
器官均有联系。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
❖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 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 歌诀: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内头, 足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内腹(胸)。
手阳明大肠经属于大肠络于肺 手太阳小肠经属于小肠络于心 手少阳三焦经属于三焦络于心包 足阳明胃经属于胃络于脾 足太阳膀胱经属于膀胱络于肾 足少阳胆经属于胆络于肝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 阴经循行重体内 ❖ 阳经循行重体表
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
阴、脏、里 阳、腑、表
阴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阳 经 足太阴脾经 —— 足阳明胃经 经 属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属 脏 足少阴肾经 —— 足太阳膀胱经 腑 络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络 腑 足厥阴肝经 —— 足少阳胆经 脏
2经络总论详解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 它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结构
经络是人体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的通路。
阳明——体前—Biblioteka 前头 少阳——体侧——侧头 太阳——体后——后头
躯干部的经脉分布
十二经脉内行部分
❖ 阴经属于脏 络于表里腑
重体内
❖ 阳经属于腑 络于表里脏
重体外
手太阴肺经属于肺络于大肠 手少阴心经属于心络于小肠 手厥阴心包经属于心包络于三焦 足太阴脾经属于脾络于胃 足少阴肾经属于肾络于膀胱 足厥阴肝经属于肝络于胆
较广。 ❖ 除手厥阴心包经外,各经脉与五官、九窍等
器官均有联系。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
❖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 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 歌诀: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内头, 足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内腹(胸)。
手阳明大肠经属于大肠络于肺 手太阳小肠经属于小肠络于心 手少阳三焦经属于三焦络于心包 足阳明胃经属于胃络于脾 足太阳膀胱经属于膀胱络于肾 足少阳胆经属于胆络于肝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 阴经循行重体内 ❖ 阳经循行重体表
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
阴、脏、里 阳、腑、表
阴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阳 经 足太阴脾经 —— 足阳明胃经 经 属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属 脏 足少阴肾经 —— 足太阳膀胱经 腑 络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络 腑 足厥阴肝经 —— 足少阳胆经 脏
2经络总论详解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 它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结构
经络是人体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的通路。
阳明——体前—Biblioteka 前头 少阳——体侧——侧头 太阳——体后——后头
躯干部的经脉分布
十二经脉内行部分
❖ 阴经属于脏 络于表里腑
重体内
❖ 阳经属于腑 络于表里脏
重体外
手太阴肺经属于肺络于大肠 手少阴心经属于心络于小肠 手厥阴心包经属于心包络于三焦 足太阴脾经属于脾络于胃 足少阴肾经属于肾络于膀胱 足厥阴肝经属于肝络于胆
针灸学PPT课件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理论知识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手三阴、手三阳经
足三阴、足三阳经 督、任、冲、带脉 阴阳维、阴阳跷脉
经
十二经筋 十二经脉附属的部分
络
系
十二皮部
统
十五络脉
络脉 浮络
孙络
经络系统组成
理论知识
一、十二经脉
定义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
经络具有沟通人体内外,运行气血的作用,可以处百病、调虚实,临床上用于指导诊断及治疗。
谢 谢 观 看!
➢ 沟通、联络作用
➢ 蓄积、渗灌作用
理论知识
三、十五络脉
定义
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分别以其所别出处的腧穴命名。
十五络脉的分布概况
➢ 十二经别络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本经络穴分出后,均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 ➢ 任脉的别络,从胸骨剑突下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 ➢ 督脉的别络,从尾骨下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部,并走向背部两侧的足太阳经; ➢ 脾的大络,出于腋下大包穴,散布于胸胁部; ➢ 络脉中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称为“浮络”; ➢ 络脉最细小的分支称为“孙络”,遍布全身,难以计数。
理论知识
六、十二皮部
定义
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在皮肤所散布的部位。
十二皮部的分布概况
➢ 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是十二经脉在皮肤上分属的部位。
十二皮部的作用
➢ 保卫机体 ➢ 抗御外邪 ➢ 反映病证
十二皮部的临床意义
➢ 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诊断 ➢ 指导多种外治法 ➢ 指导针灸临床选穴和刺法的操作
针灸学经络总论PPT文档21页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针灸学络总论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针灸学络总论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针灸学-经络ppt
刺激效果分析
确定穴位定位
经络指导取穴
在针灸治疗中,经络理论对于取穴具有指导作用。针灸师可以根据病变部位和症状,选择相应的经络和穴位进行刺激,提高治疗效果。
配穴方法
针灸治疗中,通过经络理论可以掌握配穴方法。根据经络的相互关系和病理特点,可以合理地配合各个穴位,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指导针灸取穴
针头部睛明穴,沿脊柱两侧向下至臀部,再分支进入每只脚五个分支。
其经脉分别与肾经、脾经、肝经相交会,最后再进入脊柱两侧的膀胱经脉。
主要治疗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等症状。
足少阴肾经
其经脉分别与肝经、膀胱经、脾经相交会,最后入锁骨下窝,联络心脏。
主要治疗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症状。
功能
阴跷脉主要与生殖系统功能有关,同时与情绪和睡眠功能也有一定的联系。
与其他经络的联系
阴跷脉与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连接。
01
03
02
阳维脉
定义
阳维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经络之一,起始于足跟外侧,沿着下肢外侧向上,最终到达头部。
阳维脉主要与神经系统功能有关,同时与运动和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联系。
根据经络理论,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制定合理的针灸治疗方案。通过对经络和穴位的刺激,调整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手法选择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正确的针灸手法至关重要。根据经络的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的针灸手法,如补法、泻法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制定针灸治疗方法
通过观察经络的异常反应,可以辅助诊断疾病。例如,在经络检查中,若发现某条经络上的穴位存在异常感觉或反应,可能表明该经络所对应的脏腑或器官存在病变。
疾病诊断
确定穴位定位
经络指导取穴
在针灸治疗中,经络理论对于取穴具有指导作用。针灸师可以根据病变部位和症状,选择相应的经络和穴位进行刺激,提高治疗效果。
配穴方法
针灸治疗中,通过经络理论可以掌握配穴方法。根据经络的相互关系和病理特点,可以合理地配合各个穴位,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指导针灸取穴
针头部睛明穴,沿脊柱两侧向下至臀部,再分支进入每只脚五个分支。
其经脉分别与肾经、脾经、肝经相交会,最后再进入脊柱两侧的膀胱经脉。
主要治疗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等症状。
足少阴肾经
其经脉分别与肝经、膀胱经、脾经相交会,最后入锁骨下窝,联络心脏。
主要治疗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症状。
功能
阴跷脉主要与生殖系统功能有关,同时与情绪和睡眠功能也有一定的联系。
与其他经络的联系
阴跷脉与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连接。
01
03
02
阳维脉
定义
阳维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经络之一,起始于足跟外侧,沿着下肢外侧向上,最终到达头部。
阳维脉主要与神经系统功能有关,同时与运动和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联系。
根据经络理论,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制定合理的针灸治疗方案。通过对经络和穴位的刺激,调整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手法选择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正确的针灸手法至关重要。根据经络的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的针灸手法,如补法、泻法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制定针灸治疗方法
通过观察经络的异常反应,可以辅助诊断疾病。例如,在经络检查中,若发现某条经络上的穴位存在异常感觉或反应,可能表明该经络所对应的脏腑或器官存在病变。
疾病诊断
针灸学经络总论
咽喉(会合任脉) 项后(会合督脉)
阴
阳
维
维
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 跷脉 阴跷: 内踝下(照海) 阳跷: 足跟外(申脉)
下肢内侧 下肢外侧
伴足少阴经上行 目内眦 (会合)
伴足太阳经上行 睛明
阴 跷
阳 跷
奇经八脉的作用
❖ 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 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输布气血
络脉
❖ 孙络——从络脉中分出的细小分支 ❖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 血络——出现郁瘀血现象的络脉
十五络脉是全身络脉中的主要络脉 对全身无数细小的络脉起主导作用
十二经别——“别行之正经”
❖ 定义:是十二经脉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 正经深入体腔(联络脏腑器官)的支脉。
❖ 命名:其名称以所别出的经脉名称而命名。 □□□ 之正 □□□经别
手阳明大肠经属于大肠络于肺 手太阳小肠经属于小肠络于心 手少阳三焦经属于三焦络于心包 足阳明胃经属于胃络于脾 足太阳膀胱经属于膀胱络于肾 足少阳胆经属于胆络于肝
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
阴、脏、里 阳、腑、表
阴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阳 经 足太阴脾经 —— 足阳明胃经 经 属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属 脏 足少阴肾经 —— 足太阳膀胱经 腑 络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络 腑 足厥阴肝经 —— 足少阳胆经 脏
足三阴——腹及胸 ❖ 手、足三阳——头面( “头为诸阳之会”)、肩背
阳明——体前——前头 少阳——体侧——侧头 太阳——体后——后头 例外:足阳明胃经循行经过胸腹部
足厥阴肝经循行上巅顶
躯干部的经脉分布
部位 第一侧线
经络总论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太
前 循行路线
阴--属脏,内侧 缘
肺--属肺脏 --- 所属脏腑
经--经脉
精品医学ppt
9
精品医学ppt
手 六 经 彩 绘 图
10
精品医学ppt
足 六 经 彩 绘 图
11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 贯全身。
精品医学ppt
内属于府藏 (内行部分)
外络于支节 (外行部分)
精品医学ppt
4
经络学说的形成
❖ 针刺等感传的观察
❖ 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 腧穴功效的总结
❖ 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精品医学ppt
5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十二经脉
经 络
肢节
经 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 络
孙络、浮络
精品医学ppt
十二经别 构 附 十二经筋 属
结 十二皮部
6
十二经脉
❖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 (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 和足三阴经(脾、肝、肾)的总称。
阳明——体前——前头 少阳——体侧——侧头 太阳——体后——后头
精品医学ppt
14
躯干部的经脉分布
部位 头部 背腰部
腹部 胸部
第一侧线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侧线
1.5寸(膀胱经)
第三侧线
1.5寸(膀胱经) 3寸(膀胱经)
0.5寸(肾经) 2寸(胃经) 4寸(脾经)
2寸(肾经)
4寸(胃经) 6寸(脾经)
精品医学ppt
基本概况
❖ 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 后别道而行。 ——一源三岐
针灸推拿学习
经络的根结、标本 气街、四海
标本
• 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
• 标——上,本——下 • 四肢为本,头面躯干为标
根结
• 根,根本,开场;结,结聚,归结。 • 根结所表述的是一种向心性的经气循行输注,即从四肢末端流向
头、胸、腹。 • 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头、胸、腹 三部为结——“四根三结〞 • 根结的理论,说明经气循行两极相连的关系,阐述了人体四肢与
• 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 • 离 —— 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别〕——四肢肘膝上下 • 入 ——进入胸腹腔称“入〞 • 合 ——与表里经别同行称“合〞 各会合于相表里的阳经 • 出 ——于头颈部出来称“出〞
十二经别循行示意图
阴、阳经别 出于项部 阴经经别
阴阳经的经别于均腘中 阳经经脉
• 定义:水谷、气、血、髓四者的聚集所在,称为四海。 • 胃为水谷之海;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膻中为气之海;脑为髓海。 • 四海概括了人体经气的生成、输布、聚集的四个主要部位。 • 原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共同构成人体的真气〔正气〕,真气行于经
络者称做“经气〞或“脉气〞。 • 四海的部位与气街类似:髓海位于头部,气海位于胸部,水谷之海位
病候及专属腧穴与主治,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局 部,故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
十五络脉
• 定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 称为“十五络脉〞。
• 命名:以所别出的经脉、腧穴名称而定名
• □□□之别 □□□络脉 □□
• 循行分布:
• 十二经脉的别络从本经络穴别出——四肢肘膝关节以下〔11〕
针灸推拿学习课件,针灸学,经络总论
第一章 经络总论
针灸理论
主讲:陈红银
经络的定义
针灸学课件针灸学经络总论
经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要点一
总结词
经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沟通内外、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和 传递信息。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沟通人体的 内外,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同时,经络系统能够调 节人体的气血,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维持身体的健 康。此外,经络系统还具有平衡阴阳的作用,通过调整阴 阳的平衡来治疗各种疾病。最后,经络系统还传递各种信 息,包括感觉和运动信息,从而协调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
05
经络实践与应用
经络在针灸中的应用
诊断依据
经络是针灸诊断的重要依 据,通过观察经络的异常 反应,可以判断疾病的位 置和性质。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 调节经络的通畅,以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
预防保健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 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 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经络在推拿中的应用
经络推拿
经络诊断是一种基于经络系统的诊断方法,通过对经络的敏感性和异常反应进行 检测,可以判断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健康状况,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 依据。
经络研究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络研究将更 加深入和广泛。未来,研究者将进一 步探索经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 经络系统的本质和作用机制。
同时,经络研究将更加注重与现代医 学的结合,开发出更加有效的经络治 疗方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 的贡献。
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经络, 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脏腑 疾病的症状。
药物治疗
中药通过经络输送到病变 部位,发挥治疗作用。
04
经络的现代研究
经络的现代科学解释
经络是人体内的一种网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是人体 气血运行的通道。现代科学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各个器官 和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的通道,是人体生理和病理信息传递的 途径。
经络总论ppt课件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血络——出现郁(迂)曲、瘀血现象的络脉
十五络脉是全身络脉中的主要络脉, 对全身无数细小的络脉起主导作用。
十五络脉的作用
1加强了阴阳表里经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十二经脉 在体表之间(四肢肘膝以下)的联系。 2躯干部的三络,主要是加强身体前、后、侧的沟 通联系。 3遍布全身的络脉,主要是促进气血渗灌输布,以 濡养全身组织。
输布气血
十五络脉的特点
1.十五络脉均起自本经络穴:“穴脉同名”。
2.十二络脉位于四肢:走向相表里的经脉。 3.任脉络布胸前、督脉络散身后、脾大络居 体侧:沟通腹、头背、胸胁部经气。 4. 皆有虚实病候:临床上辨病取穴。 5. 皆有分支及孙络、浮络:输布气血于经筋 和皮部。
络脉
孙络——从络脉中分出的细小分支
十二经筋的特点
1.循行:以经为纲、向心行走、变异较大。
2.分布:仅布体表、不入脏腑、偶进体腔。 3.特征:结、聚、散、络。 4.作用:联缀四肢、约束百骸、维持体姿、 调控运动。 《素问· 痿证论》:“宗筋主束骨 而利机关也。” 5.病候:弛纵、挛缩、拘急、抽搐、肿痛。 6.治疗:番针劫刺,以痛为腧,以知为数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结合手足、阴阳、脏腑三方面而确 定的。 经脉循行分布于四肢的内、外和所属脏腑的阴阳属性 不同,有阴经、阳经之分。 太阴-阳明 盛 手足 少阴-太阳 一阴一阳 三阴三阳 三阴 厥阴-少阳 衰 三阳
十二经脉的名称
1. 阴阳属性 阴——脏、内侧 阳——腑、外侧 2. 脏腑隶属 脏—阴经 腑—阳经 3. 手足循行 手—上肢 足—下肢 盛衰 三阴 太阴—— 前 ——阳明 三阳 (内侧) 厥阴——中(侧)——少阳 (外侧) 里 少阴—— 后 ——太阳 表 举例: 手--循行至手 --- 起止部位 太 前 循行路线 阴--属脏,内侧 缘 肺--属肺脏 --- 所属脏腑 经--经脉
常小荣针灸学经络总论讲课PPT
阳明在前 少阳在中 太阳在后
太阴在前 厥阴在中 少阴在后
至内踝上8寸处
手
大肠 三焦 小肠
阳明 少阳 太阳
前 太阴 中 厥阴 后 少阴
肺 心包 心
足
胃
阳明
前 太阴
脾
胆
少阳
中 厥阴
肝
膀胱
太阳
后 少阴
肾
4.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 在体内与脏腑有明确的属络关系。
阴经属脏络腑主里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 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 手少阴心经属心系络小肠 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 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当经络或内脏机能失调时,通过针灸等刺激体表的一定穴位,经络
可以将其治疗性刺激传导到有关的部位和脏腑,以发挥其调节人体脏腑 气血的功能,从而使阴阳平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诊断方面 (1)经络辨证 当经络营内卫外的机能发生障碍时,可在其相应的
经脉循行部位,或相应部位出现各种病证。 如寒邪犯肺——咳嗽、胸痛----手太阴肺经病症 内脏有病可在相应的官窍上反映出来: 如肾病腰痛,心火上炎导致口舌生疮,肝火升腾两目赤红等。
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 称为十五络脉,分别以其所别出处的腧穴命名。
1.十五络脉分布概况 (1)十二经脉的络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本经络穴分出后,均走向其相 表里的经脉; (2)任脉的络脉,从胸骨剑突下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 (3)督脉的络脉,从尾骨下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部,并走向背部两侧 的足太阳经; (4)脾之大络,出于腋下大包穴,散布于胸胁部。
6.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项后会于督脉,具有维 系全身阳经的作用
针灸学课件:第一章 经络总论
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皮肤的部位。 是机体的卫外屏障,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
的作用。
第四节 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经络的作用: 联络内外,网络全身 通行气血,协调阴阳 抗御病邪,反映病症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的临床应用
诊断方面 病变时,经络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信息的通路。 经络可作为辨别病位和证候,以及诊断某些疾病的 依据之一。
四、简便取穴法
列缺
风市
针灸学
绪言
针灸学的概念及内容
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 础,运用针刺、艾灸及其他作用于腧穴的方 法,用以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包括以下三部分: 经络腧穴 刺灸方法 针灸治疗
砭,以石刺病
骨针、竹针、陶针、 铜针、铁针、金针、 银针
艾叶 艾条 艾灸
上篇 经络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活动的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 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
即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如在耳 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
二、 骨度折量定位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 志定出分寸,折量全身 各部的长度和宽度,用 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 称骨度分寸定位法。
下合穴
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称为“下合 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胃、胆、膀胱的下合穴在其本经,而大肠、小肠 的下合穴同在胃经,三焦的下合穴在膀胱经。
四、俞穴、募穴
俞穴
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特定穴。 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 即后正中
线旁开1.5寸,其上下排列与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 背俞穴主要依据接近某脏腑的部位来命名,如肺俞、心
浅入深,经气渐盛; “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合入海,经气充
的作用。
第四节 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经络的作用: 联络内外,网络全身 通行气血,协调阴阳 抗御病邪,反映病症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的临床应用
诊断方面 病变时,经络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信息的通路。 经络可作为辨别病位和证候,以及诊断某些疾病的 依据之一。
四、简便取穴法
列缺
风市
针灸学
绪言
针灸学的概念及内容
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 础,运用针刺、艾灸及其他作用于腧穴的方 法,用以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包括以下三部分: 经络腧穴 刺灸方法 针灸治疗
砭,以石刺病
骨针、竹针、陶针、 铜针、铁针、金针、 银针
艾叶 艾条 艾灸
上篇 经络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活动的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 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
即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如在耳 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
二、 骨度折量定位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 志定出分寸,折量全身 各部的长度和宽度,用 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 称骨度分寸定位法。
下合穴
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称为“下合 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胃、胆、膀胱的下合穴在其本经,而大肠、小肠 的下合穴同在胃经,三焦的下合穴在膀胱经。
四、俞穴、募穴
俞穴
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特定穴。 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 即后正中
线旁开1.5寸,其上下排列与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 背俞穴主要依据接近某脏腑的部位来命名,如肺俞、心
浅入深,经气渐盛; “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合入海,经气充
针灸学经络总论
三、经络的功效与应用
• 联络脏腑、沟通内外 • 运行气血、营养周身 •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
(一) 说明病理变化 (二) 指导辨证归经 (三) 指导针灸治疗
中医康复中的经络功能
经络功能在康复中的应用
1. 阐释机体的功能变化
>外邪由表传里和脏腑间相互传变的途径
气至此如居空洞之室。
“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 腧穴:穴位的统称 输穴:五输穴中第3个穴位名 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
二、腧穴的分类
定经
定位
定名
十四经穴 有归经,分布在十四经中 有固定位置 有专用穴名
主治作用
①局部作用 ②循经治本经本脏腑器 官病
经外奇穴 无归经
有固定位置 有专用穴名
①主要对某病有特效 ②局部作用
经络功能在康复中的应用
3. 指导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厥阴头痛
、太阳头痛
羌活 , 归膀胱、 肾经 吴茱萸 , 归肝、脾、 胃、 肾经
练习题
• 1、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 A.头面部 B.肘膝部 C.胸中 D.心中 E.手足末端
• 2、同名的阳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 A.胸中 B.腹中 C.心中 D.头面部 E.肘膝部
❖ 四肢部经穴。 ❖ “定经不定穴”。 ❖ “宁失其穴,勿失其经”
四、腧穴的主治规律
(二)分部主治规律 : 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 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的病证。腧穴的分部主治 与腧穴的局部治疗作用有相关性。
❖ 头身部经穴
主治要领
1 、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2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3 、本经腧穴主治本经病,表里经腧穴配合治疗表里两经病 4 、邻近经穴,治疗作用多相近 5 、四肢部穴,以分经主治为主 6 、头面躯干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针灸推拿学习PPT幻灯片
21
十二经脉的衔接
• 表里阴阳经 ——在四肢末端衔接
• 同名阳经 ——在头面部衔接
• 异名阴经 ——在胸部衔接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22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 图标
23
奇经八脉
• 定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的 总称。
• 命名 ➢“奇”有异的含义,与十二正经不同,无表里属络,“别道奇
2寸(胃经) 4寸(脾经) 4寸(胃经) 6寸(脾经)
15
十二经脉内行部分
• 阴经属于脏 络于表里腑
手太阴肺经属于肺络于大肠 手少阴心经属于心络于小肠
手厥阴心包经属于心包络于三焦 足太阴脾经属于脾络于胃 足少阴肾经属于肾络于膀胱 足厥阴肝经属于肝络于胆
• 阳经属于腑 络于表里脏
手阳明大肠经属于大肠络于肺 手太阳小肠经属于小肠络于心
25
任脉
督脉
26
冲脉
带脉
27
阴 跷
阳 跷
28
阴
阳
维
维
29
奇经八脉的作用
• 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 阳的作用
• 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当十二经脉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 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手少阳三焦经属于三焦络于心包 足阳明胃经属于胃络于脾 足太阳膀胱经属于膀胱络于肾 足少阳胆经属于胆络于肝
16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 阴经循行重体内 善治脏腑病
• 阳经循行重体表 善治外经病
17
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
阴、脏、里 阳、腑、表 阴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阳 经 足太阴脾经 —— 足阳明胃经 经 属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属 脏 足少阴肾经 —— 足太阳膀胱经 腑 络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络 腑 足厥阴肝经 —— 足少阳胆经 脏
十二经脉的衔接
• 表里阴阳经 ——在四肢末端衔接
• 同名阳经 ——在头面部衔接
• 异名阴经 ——在胸部衔接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22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 图标
23
奇经八脉
• 定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的 总称。
• 命名 ➢“奇”有异的含义,与十二正经不同,无表里属络,“别道奇
2寸(胃经) 4寸(脾经) 4寸(胃经) 6寸(脾经)
15
十二经脉内行部分
• 阴经属于脏 络于表里腑
手太阴肺经属于肺络于大肠 手少阴心经属于心络于小肠
手厥阴心包经属于心包络于三焦 足太阴脾经属于脾络于胃 足少阴肾经属于肾络于膀胱 足厥阴肝经属于肝络于胆
• 阳经属于腑 络于表里脏
手阳明大肠经属于大肠络于肺 手太阳小肠经属于小肠络于心
25
任脉
督脉
26
冲脉
带脉
27
阴 跷
阳 跷
28
阴
阳
维
维
29
奇经八脉的作用
• 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 阳的作用
• 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当十二经脉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 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手少阳三焦经属于三焦络于心包 足阳明胃经属于胃络于脾 足太阳膀胱经属于膀胱络于肾 足少阳胆经属于胆络于肝
16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 阴经循行重体内 善治脏腑病
• 阳经循行重体表 善治外经病
17
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
阴、脏、里 阳、腑、表 阴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阳 经 足太阴脾经 —— 足阳明胃经 经 属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属 脏 足少阴肾经 —— 足太阳膀胱经 腑 络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络 腑 足厥阴肝经 —— 足少阳胆经 脏
针灸经络总论培训课件
4、《针灸大成》
• 明代时期 • 针灸学术发展
到高潮 • 杨继洲, 《针灸大成》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对外交流
• 5、6世纪时针灸传到朝鲜、日本。 • 16世纪传到欧洲。 • 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推荐 • 43种病应用针灸治疗。
12﹒拔牙后疼痛 Post extraction pain
33﹒小儿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早期如在6个月内
13﹒牙龈炎 Gingivitis
) Sequelae of poliomyelitis
14﹒急慢性咽炎 Acute and chronic
34﹒美尼尔氏综合症 Meniere’s disease
21﹒单纯性急性十二指肠溃疡 Acute
43﹒关节炎 Osteoarthritis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针灸理论
第一章 经络理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经络的定义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
3﹒感冒 Common cold
24﹒便秘 Constipation
4﹒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25﹒腹泻 Diarrhea
5﹒急性气管炎 Acute bronchitis
26﹒肠麻痹 Paralytic ileus
6﹒支气管气喘 Bronchial asthma
27﹒头痛 Headache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针灸]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治疗的43种病症
• 明代时期 • 针灸学术发展
到高潮 • 杨继洲, 《针灸大成》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对外交流
• 5、6世纪时针灸传到朝鲜、日本。 • 16世纪传到欧洲。 • 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推荐 • 43种病应用针灸治疗。
12﹒拔牙后疼痛 Post extraction pain
33﹒小儿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早期如在6个月内
13﹒牙龈炎 Gingivitis
) Sequelae of poliomyelitis
14﹒急慢性咽炎 Acute and chronic
34﹒美尼尔氏综合症 Meniere’s disease
21﹒单纯性急性十二指肠溃疡 Acute
43﹒关节炎 Osteoarthritis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针灸理论
第一章 经络理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经络的定义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
3﹒感冒 Common cold
24﹒便秘 Constipation
4﹒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25﹒腹泻 Diarrhea
5﹒急性气管炎 Acute bronchitis
26﹒肠麻痹 Paralytic ileus
6﹒支气管气喘 Bronchial asthma
27﹒头痛 Headache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针灸]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治疗的43种病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壹
概述
概念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
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脉:是经络的主干部分,以上下纵行为主 络脉:是经络的细小部分,从经脉中分出侧行
经 纵丝
大而直行
深而在里
贯通上下 沟通内外
经络系统的 主干
络 网络
小而横斜
浅而在表
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
经络别出的 分支
经络学说:即阐述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
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脏腑有表里相合关 系,故十二经脉与脏腑形成了属络表里关系
阴经为里,属脏络腑 阳经为表,属腑络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经络总论
针灸推拿学院 卢老师
教学目的
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 的作用。
熟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的概 念及作用,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了解本课程主要的内容及学习目的和方法。
目录
Contents
1 概述
2 经络的发现 3 经络系统的组成 4 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5 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肝经 胆经 三焦经
肺经 中焦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包经 肾经
心经
膀胱经
小肠经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在体内,十二经脉除了与脏腑有特定的配属关系外,还与 相关脏腑发生联系;在头身,十二经脉与其循行分布部位 的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络 。
奇经八脉
概念: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 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8条, 故统称奇经八脉。Leabharlann 少阴阳明前 外
中
少阳
后 太阳
1.外行部分 (2)头和躯干部
第一侧线
第二侧线
第三侧线
头
1.5寸(膀胱经
部
)
背 腰
1.5寸(膀胱经 )
3寸(膀胱经)
腹 部
0.5寸(肾经)
2寸(胃经)
4寸(脾经)
2.内行部分 手三阴联系于胸部,内属于肺、心包、心 足三阴联系于腹部,内属于脾、肝、肾 足三阳内属于胃、胆、膀胱 手三阳内属于大肠、三焦、小肠
手足:表示经脉在四肢的分布部位 阴阳:表示经脉的阴阳属性 脏腑:表示经脉与脏腑的关系 。
十二经脉的名称
手三阴: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包。 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
经。 足三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作用: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 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其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 和脏腑气血旺盛时,能加以蓄积;当十二经脉生理功能需要时, 又能渗灌供应 。
十二经别
概念: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 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上连头项的支脉。
作用:十五络脉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联系和沟通, 使气血广泛输布 。
十二经筋
概念: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骨节的体系, 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连属系统
作用: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 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
十二皮部
概念: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
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旁 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作用:
十二经别有离、入、出、合于表里之间的特点,不仅加强了十二 经脉的内外联系,更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 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
十二经别通过表里相合的“六合”作用,使得十二经脉中的阴经
与头面部发生了联系,从而扩大了手足三阴经腧穴的主治范围 。
十五络脉
概念: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 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
作用:机体的卫外屏障,具有抗御外邪、保卫机 体和反映病候、协助诊断的作用 。
肆
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标本、根结
标本:是指经脉腧穴分布的特殊部位,反映出 经络腧穴特定的上下对应关系
根结:是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 下两极间的关系。
气街、四海
气街:是指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径路。 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
任
十四经
督
中焦 肺 大 胃 脾 心 小 胱 肾 包 三 胆 肝
十二经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是按照其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从手太阴肺经开始,然后依次逐经流注相传至肝经,再 由肝经复传于肺经
十二经脉将气血运至周身,使人体各部不断得到精微物 质而维持功能活动,保持全身的协调 。
功能、病理变化与脏腑的相互关系,是针灸学 科的基础,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理论贯串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 疗等各个方面,对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有重要 指导意义。
贰
经络的发现
一
针灸等刺激后感应传导现象的总结
二
腧穴主治功效的总结
三
气功“行气”感的反复出现
四
体表病理现象的总结
五
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叁 经络系统的组成
概念与组成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和连属于
体表的十二脉筋、十二皮部组,其 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 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概念
系指隶属于十二脏腑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 主体,故又称之为“正经”。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和脏腑三部分 组成
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 纵贯全身
隶属于六脏的经脉为六阴经。 隶属于六腑的经脉为六阳经 。
1.外行部分
(1)四肢部
内侧面为阴,外侧面为阳,各分三阴三阳
以大指在前、小指在后体位描述: 太阴、阳明在前 厥阴、少阳在中(侧) 少阴、太阳在后
太阴
内 厥阴
足厥阴有例外的曲折、交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