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参考PPT
合集下载
最新医学课件-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淡黄色或黄白色斑疹或丘疹
光滑 柔软
[治疗] 1.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全身情况,调整心理状态
如精神状态、睡眠、月经、消化道情况、高粘血症等 2.局部治疗
(1)洁治术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安全效好 3.全身治疗 (1)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慎重:
对急性大面积或多灶糜烂型扁平苔藓 用小剂量、短疗程方案,泼尼松15-30mg/d 1-3w (2)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抗炎作用,抑制体液免疫 (3)氯喹: 125mg, bid 注意血象变化 用左旋咪唑、转移因子。聚肌胞、多抗甲素等 。 (4)抗真菌药物:对迁延不愈OLP
3.皱纹纸状 口底及舌腹,灰白或白色,界清,粗糙
柔软,周围粘膜正常 ( 彩 图 2 5 )
4.疣状
乳白色,呈刺状或绒毛状突起,质稍硬
5.溃疡状 白斑上有糜烂或溃疡
[病理]
1. 上皮增生,伴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 2. 粒层明显,棘层增厚; 3. 上皮钉突长粗,固有层和粘膜下层中有炎细胞浸润 4. 是否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轻、中、重度) 5. 伴有时,其恶变潜能随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最新医学课件-口腔黏膜斑纹 类疾病-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第一节 口腔扁平苔藓 (lichen planus,LP)
扁平苔藓:是一种伴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的 皮肤一粘膜角化异常性疾病
皮肤及粘膜可单独或同时发病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 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患病率约为0.51%
【鉴别诊断】 l.盘状红斑狼疮 见第五节 2.白斑 白色斑块 粗糙稍硬 时有沟纹或沟裂
舌背部OLP 灰白而透蓝色 乳头萎缩 局部柔软
3.口腔红斑 红白间杂,红斑基础上散白色斑点 病理确诊:红斑上皮萎缩,角化层消失 常有上皮异常增生或已是原位癌 对舌腹、舌缘、口底、口角区粘膜上的病损应警惕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白斑幻灯片
25
26
27
颗粒状:口角区 多见。充血的粘 膜上白色损害呈 颗粒状突起,表 面不平,有小片 状或点状糜烂, 刺激痛,此型多 伴白念感染。
28
29
疣状:多发生于 牙槽峭、唇、上 腭、口底等部位, 乳白色,厚而高 起,表面呈刺状 或绒毛状突起, 质稍硬,粗糙。
30
溃疡状: 增厚的白色斑 块上有糜烂或溃 疡,有反复发作 史,疼痛。
17
根据检查环境和诊断手段的差别,可将白 斑分为临时性诊断和肯定性诊断两个阶段。
临时性诊断:口腔粘膜白色损害,不能诊 断为其他疾病即可下临时性诊断;如怀疑此 白色损害与某种因素有关,去除此因素1— 3月后,损害仍持续存在,此时可下肯定性 诊断并及时活检。
18
二、病因:
1.吸烟:与白斑密切相关,白斑的发生率与抽 烟时间的长短及吸烟量呈正比关系。发病部位 与烟接触口腔的方式,烟雾刺激的部位有关。
上皮异常增生是指上皮整体紊乱,上皮细 胞不典型增生,丧失了正常细胞成熟及分 层过程。
上皮异常增生的表现。
33
白斑伴上皮轻度异常增生
34
白斑上皮过度正角化
白斑过度正辅助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甲
苯胺蓝染色。
36
染色前
染色后
37
六、鉴别诊断
1.白色角化病: 有明显的理化刺激因素,浅白色, 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无症状,去 除刺激2—4周后,病损变薄或消失。
14
(六)治疗: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严重者配合
局部用药。
15
16
第三节 口腔白斑病
oral leukoplakia,OLK
一、概述 (一)定义: 是指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或斑片,不能
26
27
颗粒状:口角区 多见。充血的粘 膜上白色损害呈 颗粒状突起,表 面不平,有小片 状或点状糜烂, 刺激痛,此型多 伴白念感染。
28
29
疣状:多发生于 牙槽峭、唇、上 腭、口底等部位, 乳白色,厚而高 起,表面呈刺状 或绒毛状突起, 质稍硬,粗糙。
30
溃疡状: 增厚的白色斑 块上有糜烂或溃 疡,有反复发作 史,疼痛。
17
根据检查环境和诊断手段的差别,可将白 斑分为临时性诊断和肯定性诊断两个阶段。
临时性诊断:口腔粘膜白色损害,不能诊 断为其他疾病即可下临时性诊断;如怀疑此 白色损害与某种因素有关,去除此因素1— 3月后,损害仍持续存在,此时可下肯定性 诊断并及时活检。
18
二、病因:
1.吸烟:与白斑密切相关,白斑的发生率与抽 烟时间的长短及吸烟量呈正比关系。发病部位 与烟接触口腔的方式,烟雾刺激的部位有关。
上皮异常增生是指上皮整体紊乱,上皮细 胞不典型增生,丧失了正常细胞成熟及分 层过程。
上皮异常增生的表现。
33
白斑伴上皮轻度异常增生
34
白斑上皮过度正角化
白斑过度正辅助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甲
苯胺蓝染色。
36
染色前
染色后
37
六、鉴别诊断
1.白色角化病: 有明显的理化刺激因素,浅白色, 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无症状,去 除刺激2—4周后,病损变薄或消失。
14
(六)治疗: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严重者配合
局部用药。
15
16
第三节 口腔白斑病
oral leukoplakia,OLK
一、概述 (一)定义: 是指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或斑片,不能
口腔黏膜病图示PPT幻灯片课件
口腔黏膜病
1
• 口腔黏膜病概述 •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 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 • 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 •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 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 • 唇舌部疾病
2
口腔黏膜病
概述
3
正常唇红
4
NEXT
正常颊粘膜
5
NEXT
正常舌腹 口底粘膜
6
NEXT
正常硬腭粘膜
7
NEXT
正常牙龈
8
12
1. 斑:黏膜上局限性颜色改变。
红斑:赤斑、坏血病 黑斑:阿狄森病、色素沉着、
陈旧性出血
13
黑斑
14
NEXT
红斑
15
NEXT
2. 斑片与斑块:界限清楚、大小 不等,高出或不高出稍增厚的 病损
白斑、盘状红斑狼疮、
16
白斑
17
3. 丘疹:小的实体性突起
常排列成网状、环状、带状、 斑块,如扁平苔藓
89
42
43
带 状 疱 疹
44
带状疱疹
45
雪 口 病
46
白色念珠菌病
47
48
口腔念珠菌病
49
白色念珠菌病
50
义齿性口炎
51
口腔黏膜 溃疡类疾病
52
复发性口腔溃疡
53
NEXT
轻型阿弗他溃疡
54
轻型阿弗他溃疡
55
重型阿弗他溃疡
56
疱疹样阿弗他溃疡
57
重型阿弗他溃疡
58
白塞氏综合征24ຫໍສະໝຸດ 溃疡25糜烂
26
9.假膜与痂皮:
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 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而成,常见 于溃疡与糜烂表面,可以擦掉或撕脱。
1
• 口腔黏膜病概述 •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 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 • 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 •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 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 • 唇舌部疾病
2
口腔黏膜病
概述
3
正常唇红
4
NEXT
正常颊粘膜
5
NEXT
正常舌腹 口底粘膜
6
NEXT
正常硬腭粘膜
7
NEXT
正常牙龈
8
12
1. 斑:黏膜上局限性颜色改变。
红斑:赤斑、坏血病 黑斑:阿狄森病、色素沉着、
陈旧性出血
13
黑斑
14
NEXT
红斑
15
NEXT
2. 斑片与斑块:界限清楚、大小 不等,高出或不高出稍增厚的 病损
白斑、盘状红斑狼疮、
16
白斑
17
3. 丘疹:小的实体性突起
常排列成网状、环状、带状、 斑块,如扁平苔藓
89
42
43
带 状 疱 疹
44
带状疱疹
45
雪 口 病
46
白色念珠菌病
47
48
口腔念珠菌病
49
白色念珠菌病
50
义齿性口炎
51
口腔黏膜 溃疡类疾病
52
复发性口腔溃疡
53
NEXT
轻型阿弗他溃疡
54
轻型阿弗他溃疡
55
重型阿弗他溃疡
56
疱疹样阿弗他溃疡
57
重型阿弗他溃疡
58
白塞氏综合征24ຫໍສະໝຸດ 溃疡25糜烂
26
9.假膜与痂皮:
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 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而成,常见 于溃疡与糜烂表面,可以擦掉或撕脱。
《口腔黏膜病斑纹类》课件
体征
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斑纹,斑纹可能呈现为条纹状、网状或斑点状。
PART 02
口腔黏膜病斑纹类的诊断 与鉴别诊断
REPORTING
诊断标准
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或 灰白色斑纹,形状、 大小不一,边界不清 。
病程较长,病情发展 缓慢,可长期存在或 反复发作。
患者常有口腔干燥、 疼痛、烧灼感等症状 。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病变多发生在口腔黏膜的 白色花纹,同时伴有充血 、糜烂等症状。
口腔白斑
病变部位出现白色斑块, 质地较硬,不易擦去。
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假膜, 可伴有疼痛、口臭等症状 。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血常规、血沉、免疫球蛋 白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 的全身状况和免疫状态。
全身用药
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调节免疫系统,控制病 情发展。
物理治疗
激光治疗
利用激光的高能量,对病变组织 进行照射,促进组织再生和愈合
。
冷冻治疗
采用低温技术,使病变组织坏死 、脱落,促进新生组织的生长。
高频电疗法
通过电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加速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手术治疗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预防口腔黏膜病 斑纹类疾病的发生。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减少食用辛辣、酸甜、硬性等刺激性食物和 饮料,以免损伤口腔黏膜。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 题,防止疾病恶化。
护理方法
01
02
03
04
保持口腔湿润
经常喝水,使用润唇膏、漱口 水等保持口腔湿润,避免口腔
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斑纹,斑纹可能呈现为条纹状、网状或斑点状。
PART 02
口腔黏膜病斑纹类的诊断 与鉴别诊断
REPORTING
诊断标准
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或 灰白色斑纹,形状、 大小不一,边界不清 。
病程较长,病情发展 缓慢,可长期存在或 反复发作。
患者常有口腔干燥、 疼痛、烧灼感等症状 。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病变多发生在口腔黏膜的 白色花纹,同时伴有充血 、糜烂等症状。
口腔白斑
病变部位出现白色斑块, 质地较硬,不易擦去。
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假膜, 可伴有疼痛、口臭等症状 。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血常规、血沉、免疫球蛋 白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 的全身状况和免疫状态。
全身用药
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调节免疫系统,控制病 情发展。
物理治疗
激光治疗
利用激光的高能量,对病变组织 进行照射,促进组织再生和愈合
。
冷冻治疗
采用低温技术,使病变组织坏死 、脱落,促进新生组织的生长。
高频电疗法
通过电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加速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手术治疗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预防口腔黏膜病 斑纹类疾病的发生。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减少食用辛辣、酸甜、硬性等刺激性食物和 饮料,以免损伤口腔黏膜。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 题,防止疾病恶化。
护理方法
01
02
03
04
保持口腔湿润
经常喝水,使用润唇膏、漱口 水等保持口腔湿润,避免口腔
口腔粘膜病—口腔斑纹类疾病(口腔内科学课件)
口腔白色角化病
Oral health care
白色角化病又名良性过角化病、前白斑等,属良性病损。
病因
黏膜长期受明显的机械或化学性刺激而引起白色角化斑块。 如口腔内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或吸烟等为常见的刺激因素。
病理
01 02 03 04 05
白色角化病
临床 表现
口腔 黏膜
唇部
舌部
诊断要点
1
中医 中药
盘状红斑狼疮
Oral health care
盘状红斑狼疮
盘状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皮肤-黏膜结缔组织疾病。发病无
种族差异,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2倍。
病因
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日晒、感染、寒冷刺激、妊娠、精 神紧张、药物等有关。
病理 01 02 03 04
盘状红斑狼疮
临床 表现
黏膜 损害
口腔白斑
Oral health care
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上的一种不能诊断 为任何其他疾病的、明显的白色斑块或 斑片;是口腔 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 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一 些白斑可以转化为癌。
局部因素 全身因素
病理
临床表现
白斑多在中年后发病,40岁以上为好发年 龄,而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病理
01 02 03 04
临床表现
1.口腔粘膜病损 主要特征是珠光白色条纹;内纹可交织成网 状,或呈树枝状,也可为单线条或绕成环形; 损害往往具有明显的左右对称性,黏膜柔软, 弹性正常,但有粗糙感,轻度刺激痛。 病损部位: 颊舌唇龈腭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治疗
心理 治疗
全身 治疗
局部 治疗
第二步
经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治疗后观察2~4周,如 明显好转,即可下其他诊断;如无好转,经 病理检查,不具有其他任何疾病的特征,即 可下肯定性白斑的诊断。
口腔斑纹类疾病ppt课件
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斑块)
癌前病变
9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好发性别 好发年龄 3.6-10.5% 男性 中老年
好发部位现—体征
边界
表面 清晰 粗糙
色
形 质
白色
高出于黏膜表面 硬实,弹性及张力减退
11
临床表现—症状
通常 溃疡或癌变时 无症状/自觉粗糙 刺激痛或自发痛
伴有癌变风险显著增高的一种全身性
临床状态,如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 疮,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3
口腔白斑病
癌前病变 癌前状态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白色角化症 口腔红斑病
癌前病变 癌前状态 癌前状态
4
盘状红斑狼疮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随着医学和诊断技术的发展, 目前国际卫生组织建议使用潜在恶 性疾患(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PMD)一词给以统称。
去除可疑致病因子2-4周后,损害无改善 (复诊) (临床观察诊断) 外科切取、组织病理上未发现其它可定义病损 (切取组织病理证实诊断)
外科切除、组织病理检查而作出的诊断 (切除组织病理证实诊断)
22
鉴别诊断
迷脂症
颊白线 口腔白角化病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23
迷脂症
异位皮脂腺
24
颊 白 线
25
口腔白色角化症
刺激因素:机械、烟 病损平伏、柔软、灰白、界不清
26
治 疗—原则
卫生宣教
消除局部刺激因素
去角化 严密随访,防止癌变(3-5%)
27
治 疗—方案
药物治疗
去角化药物
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ppt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病理] 1 上皮不全角化 2 基底层液化变性 3 固有层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上皮基底膜区有免疫球蛋白沉积主要为IgM
[诊断] 中年女性多见,对称 由粟粒大小的白色或灰白色丘疹组成的线条 构成网、环、树枝、斑块状病损 病变区域与正常粘膜之间无清晰的界限 或有充血、糜烂,甚或溃疡 必要时可活检确诊
【鉴别诊断】 l.盘状红斑狼疮 见第五节 2.白斑 白色斑块 粗糙稍硬 时有沟纹或沟裂 舌背部OLP 灰白而透蓝色 乳头萎缩 局部柔软
3.口腔红斑 红白间杂,红斑基础上散白色斑点 病理确诊:红斑上皮萎缩,角化层消失 常有上皮异常增生或已是原位癌 对舌腹、舌缘、口底、口角区粘膜上的病损应警惕
4.天疱疮:尼氏征阳性,棘层松解,上皮内疱 上皮棘细胞周围有IgG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 类天疱疮:上皮完整,棘层无松解,上皮下疱 基底膜处可见均匀细线状翠绿色荧光带
[诊断] 1 口腔粘膜局部白色或灰白色斑块、斑片
2
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或相对应的区域发现 不良修复体、残根、残冠、锐边等 通常去除刺激1-2周后,白色损害颜色变浅 范围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对可疑者进行组织活检,可确诊
3
4
[治疗] 首先去除刺激因素,观察; 角化严重者可局部使用维A酸制剂
第三节 口腔白斑病
4.中医中药治疗 (1)阴虚有热型---养阴清热 佐祛风利湿 主证: 干(口眼尿大便)、手足心热、月经提前、 量多或头昏,睡眠不安,甚则腰酸、腿软 口内: 局部充血、糜烂 舌质红苔少,脉数 成药: 二冬膏、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二至丸 (2)脾虚夹湿型---清热利湿 佐祛风解毒 主证:纳差,大便稀,睡眠不安、白带或赤带 口内:糜烂,充血。舌苔白厚或厚腻,脉象涩 成药:防风通圣丸、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 (3)血瘀型---理气活血祛瘀 主证:痛经、闭经、便干、口燥、面黯、腹胀 口内:粗糙麻木感,充血或糜烂、刺痛 舌紫 成药:大黄蜇虫丸、女金丹、散结灵
[病理] 1 上皮不全角化 2 基底层液化变性 3 固有层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上皮基底膜区有免疫球蛋白沉积主要为IgM
[诊断] 中年女性多见,对称 由粟粒大小的白色或灰白色丘疹组成的线条 构成网、环、树枝、斑块状病损 病变区域与正常粘膜之间无清晰的界限 或有充血、糜烂,甚或溃疡 必要时可活检确诊
【鉴别诊断】 l.盘状红斑狼疮 见第五节 2.白斑 白色斑块 粗糙稍硬 时有沟纹或沟裂 舌背部OLP 灰白而透蓝色 乳头萎缩 局部柔软
3.口腔红斑 红白间杂,红斑基础上散白色斑点 病理确诊:红斑上皮萎缩,角化层消失 常有上皮异常增生或已是原位癌 对舌腹、舌缘、口底、口角区粘膜上的病损应警惕
4.天疱疮:尼氏征阳性,棘层松解,上皮内疱 上皮棘细胞周围有IgG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 类天疱疮:上皮完整,棘层无松解,上皮下疱 基底膜处可见均匀细线状翠绿色荧光带
[诊断] 1 口腔粘膜局部白色或灰白色斑块、斑片
2
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或相对应的区域发现 不良修复体、残根、残冠、锐边等 通常去除刺激1-2周后,白色损害颜色变浅 范围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对可疑者进行组织活检,可确诊
3
4
[治疗] 首先去除刺激因素,观察; 角化严重者可局部使用维A酸制剂
第三节 口腔白斑病
4.中医中药治疗 (1)阴虚有热型---养阴清热 佐祛风利湿 主证: 干(口眼尿大便)、手足心热、月经提前、 量多或头昏,睡眠不安,甚则腰酸、腿软 口内: 局部充血、糜烂 舌质红苔少,脉数 成药: 二冬膏、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二至丸 (2)脾虚夹湿型---清热利湿 佐祛风解毒 主证:纳差,大便稀,睡眠不安、白带或赤带 口内:糜烂,充血。舌苔白厚或厚腻,脉象涩 成药:防风通圣丸、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 (3)血瘀型---理气活血祛瘀 主证:痛经、闭经、便干、口燥、面黯、腹胀 口内:粗糙麻木感,充血或糜烂、刺痛 舌紫 成药:大黄蜇虫丸、女金丹、散结灵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PPT培训课件
condition)
其他 糖尿病
遗传因素
微循环障碍
OLP病因
免疫因素
精神因素
内分泌
感染因素
[临床表现] 1.口腔粘膜病损:中年女性 颊部最多见 左右对称
由小丘疹连成的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白色花纹可组 成网状、树枝状、环状、半环状等多种形状,斑块,突出
可有充血、糜烂、溃疡等 无症状或刺激灼痛等
分型:根据病损形态分为 1)网状型
“白念白斑” 易恶变
3. HPV感染
可能是发病、癌变的因素
4. 全身因素
微量元素、微循环障碍、易感的遗传素质
锰、锶和钙的含量与白斑发病呈显著性负相关 ,
上皮代谢与维生素关系密切,
维生素A缺乏 可引起粘膜上皮过度角化
维生素E缺乏 能造成上皮的氧化异常,
使之对刺激敏感而易患白斑
[临床表现] 性别年龄:中老年男性 部位:好发于牙龈、颊粘膜咬合线区,舌、唇等 表现:白色斑块、结节或疣状等,粗涩感,可有溃
2)环状型 3)条纹型 4)斑块型 5)丘疹型 6)水疱型 7)糜烂型
8)萎缩型
根据病损基部粘膜状况
非糜烂型:白色斑纹间及周围粘膜正常, 无充血粘膜充血、 糜烂或溃疡,刺激痛或自发痛明显
不同部位的表现特征 舌部: 萎缩型、斑块型,灰白透蓝的斑块(前2/3区) 唇部: 白纹(下唇红 网状或环状 不超出唇红缘) 秕糠状鳞屑、糜烂、结痂 牙龈: 萎缩、糜烂型、白色细花纹
流行病学
患病率:较实际情况高: 国内 1980 10.49% 瑞典 1976 10% 发病率:男性是女性的12倍 38.9%的患者有吸烟习惯 40~69岁为高发年龄
[病因] 与局部长期刺激以及某些全身因素有关
1. 吸烟等理化刺激 (饮酒、食过烫或酸辣食物,咀嚼槟
其他 糖尿病
遗传因素
微循环障碍
OLP病因
免疫因素
精神因素
内分泌
感染因素
[临床表现] 1.口腔粘膜病损:中年女性 颊部最多见 左右对称
由小丘疹连成的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白色花纹可组 成网状、树枝状、环状、半环状等多种形状,斑块,突出
可有充血、糜烂、溃疡等 无症状或刺激灼痛等
分型:根据病损形态分为 1)网状型
“白念白斑” 易恶变
3. HPV感染
可能是发病、癌变的因素
4. 全身因素
微量元素、微循环障碍、易感的遗传素质
锰、锶和钙的含量与白斑发病呈显著性负相关 ,
上皮代谢与维生素关系密切,
维生素A缺乏 可引起粘膜上皮过度角化
维生素E缺乏 能造成上皮的氧化异常,
使之对刺激敏感而易患白斑
[临床表现] 性别年龄:中老年男性 部位:好发于牙龈、颊粘膜咬合线区,舌、唇等 表现:白色斑块、结节或疣状等,粗涩感,可有溃
2)环状型 3)条纹型 4)斑块型 5)丘疹型 6)水疱型 7)糜烂型
8)萎缩型
根据病损基部粘膜状况
非糜烂型:白色斑纹间及周围粘膜正常, 无充血粘膜充血、 糜烂或溃疡,刺激痛或自发痛明显
不同部位的表现特征 舌部: 萎缩型、斑块型,灰白透蓝的斑块(前2/3区) 唇部: 白纹(下唇红 网状或环状 不超出唇红缘) 秕糠状鳞屑、糜烂、结痂 牙龈: 萎缩、糜烂型、白色细花纹
流行病学
患病率:较实际情况高: 国内 1980 10.49% 瑞典 1976 10% 发病率:男性是女性的12倍 38.9%的患者有吸烟习惯 40~69岁为高发年龄
[病因] 与局部长期刺激以及某些全身因素有关
1. 吸烟等理化刺激 (饮酒、食过烫或酸辣食物,咀嚼槟
口腔黏膜病(斑纹类)
BACK
四.口腔红斑病 (oral erythroplakia)
奎来特红斑(erythroplasis of Queyrat) 红色增殖性病变(erythroplatic lesion) 红色肥厚症 博温病(Bowen disease)皮肤、龟头、
阴道、口腔
精品ppt课件
22
NEXTΒιβλιοθήκη 1.病因(不明) 2.临床表现(分类、部位、特征) 3.病理特点(萎缩、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 4.诊断和鉴别(LK、LP ) 5.治疗(手术、理疗 )
精品ppt课件
3
NEXT
精品ppt课件
4
BACK
二.白色海绵状斑痣 (white sponge nevus)
1.病因(遗传性、家族性) 2.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皱褶、滤泡状;
Odland 小体)
3.诊断和鉴别(白斑、扁平苔藓 ) 4.治疗(VitA)
精品ppt课件
5
NEXT
精品ppt课件
6
BACK
丘疹型:双颊
水疱型:翼颌韧带、软腭、唇
糜烂型:双颊、唇、舌腹、牙龈
萎缩型:舌背
精品ppt课件
29
NEXT
精品ppt课件
30
NEXT
精品ppt课件
31
NEXT
(2) 皮肤损害
多角形扁平丘疹
(3) 指(趾)甲损害
甲板有纵沟及变形
(4) 自觉症状:粘膜粗糙感、木涩感、烧灼感,
遇辛辣、热等刺激时有疼痛感
⑼ 核浓染
⑹ 核分裂象增多及出 现异常核分裂象
⑻ 细胞异型性
⑽ 核仁增大
⑾ 细胞间粘聚力减低
⑿ 棘层出现单个或
一群细胞角化
轻度:累及上皮层1/3以下 中度:累及1/3~2/3
四.口腔红斑病 (oral erythroplakia)
奎来特红斑(erythroplasis of Queyrat) 红色增殖性病变(erythroplatic lesion) 红色肥厚症 博温病(Bowen disease)皮肤、龟头、
阴道、口腔
精品ppt课件
22
NEXTΒιβλιοθήκη 1.病因(不明) 2.临床表现(分类、部位、特征) 3.病理特点(萎缩、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 4.诊断和鉴别(LK、LP ) 5.治疗(手术、理疗 )
精品ppt课件
3
NEXT
精品ppt课件
4
BACK
二.白色海绵状斑痣 (white sponge nevus)
1.病因(遗传性、家族性) 2.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皱褶、滤泡状;
Odland 小体)
3.诊断和鉴别(白斑、扁平苔藓 ) 4.治疗(VitA)
精品ppt课件
5
NEXT
精品ppt课件
6
BACK
丘疹型:双颊
水疱型:翼颌韧带、软腭、唇
糜烂型:双颊、唇、舌腹、牙龈
萎缩型:舌背
精品ppt课件
29
NEXT
精品ppt课件
30
NEXT
精品ppt课件
31
NEXT
(2) 皮肤损害
多角形扁平丘疹
(3) 指(趾)甲损害
甲板有纵沟及变形
(4) 自觉症状:粘膜粗糙感、木涩感、烧灼感,
遇辛辣、热等刺激时有疼痛感
⑼ 核浓染
⑹ 核分裂象增多及出 现异常核分裂象
⑻ 细胞异型性
⑽ 核仁增大
⑾ 细胞间粘聚力减低
⑿ 棘层出现单个或
一群细胞角化
轻度:累及上皮层1/3以下 中度:累及1/3~2/3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医学课件
腭部: 少见,硬腭龈缘附近 中萎红 边白隆
2.皮肤病损 多角形扁平丘疹(呈紫红或暗红色) 上覆盖鳞屑或痂皮蜡样光泽,wickham纹
左右对称 痒
3.指甲病损 对称,甲板萎缩变薄、凹陷,沟、裂隙, 或增厚(拇指),脱落
[病理] 1 上皮过度不全角化 2 上皮钉突呈锯齿状、伸长 3 基底层液化变性 4 固有层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带 5 可有胶样小体(凋亡产物)
4.天疱疮:尼氏征阳性,棘层松解,上皮内疱 上皮棘细胞周围有IgG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
类天疱疮:上皮完整,棘层无松解,上皮下疱 基底膜处可见均匀细线状翠绿色荧光带
5.苔藓样反应
(1)服用甲基多巴、阿的平、氯喹、氨苯 唑、开博通、奎尼丁等药后
(2)银汞合金充填物、修复体,当去除原 因后,苔藓样病变就减轻或消失
2)环状型 3)条纹型 4)斑块型 5)丘疹型 6)水疱型 7)糜烂型
8)萎缩型
根据病损基部粘膜状况
非糜烂型:白色斑纹间及周围粘膜正常, 无充血、糜烂,患者多无症状 糜烂型:白色斑纹间及周围粘膜充血、 糜烂或溃疡,刺激痛或自发痛明显
不同部位的表现特征 舌部: 萎缩型、斑块型,灰白透蓝的斑块(前2/3区) 唇部: 白纹(下唇红 网状或环状 不超出唇红缘) 秕糠状鳞屑、糜烂、结痂 牙龈: 萎缩、糜烂型、白色细花纹
6.多形性红斑 发热等,唇红,厚血痂 虹膜 状红斑
7.迷脂症 属皮脂腺异位、错生 散在或成簇为团块状的、粟粒大 小的淡黄色或黄白色斑疹或丘 疹,质软
[治疗] 1.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全身情况,调整心理状态
如精神状态、睡眠、月经、消化道情况、高粘血症等 2.局部治疗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安全效好 (3)维A酸软膏局部涂擦:角化程度高 3.全身治疗 (1)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慎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5.苔藓样反应
(1)服用甲基多巴、阿的平、氯喹、氨苯唑、
开博通、奎尼丁等药后
(2)银汞合金充填物
当去除原因后,苔藓样病变就减轻或消失
6.多形性红斑 有发热等急性过程唇红 厚血痂
7.迷脂症
属皮脂腺异位、错生
散在或成簇为团块状的、粟粒大小的
淡黄色或黄白色斑疹或丘疹
光滑 柔软
10
[治疗] 1.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全身情况,调整心理状态
第六章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五节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白色角化病 口腔白斑病 盘状红斑狼疮
1
第一节 口腔扁平苔藓 (lichen planus,LP)
扁平苔藓:是一种伴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的 皮肤一粘膜角化异常性疾病
皮肤及粘膜可单独或同时发病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
7
[诊断] 中年女性多见,对称 由粟粒大小的白色或灰白色丘疹组成的线条 构成网、环、树枝、斑块状病损 病变区域与正常粘膜之间无清晰的界限 或有充血、糜烂,甚或溃疡 必要时可活检确诊
8
【鉴别诊断】 l.盘状红斑狼疮 见第五节 2.白斑 白色斑块 粗糙稍硬 时有沟纹或沟裂
舌背部OLP 灰白而透蓝色 乳头萎缩 局部柔软
13
[诊断] 1 口腔粘膜局部白色或灰白色斑块、斑片
2 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或相对应的区域发现
3
不良修复体、残根、残冠、锐边等
3 通常去除刺激1-2周后,白色损害颜色变浅
4
范围明显缩小,甚至
消失
4 对可疑者进行组织活检,可确诊
[治疗] 首先去除刺激因素,观察; 角化严重者可局部使用维A酸制剂
14
第三节 口腔白斑病
可发生在颊、唇、前庭沟及翼颌韧带处 7)糜烂型:充血基础上发生糜烂,围有白色花纹
8)萎缩型:多见于舌背,淡蓝色的白色斑块,微凹 舌乳头萎缩致病损表面光滑
5
(2)不同部位的表现特征
可留有色素沉着
舌部: 萎缩型、糜烂、灰白透蓝的丘疹(前2/3区)
唇部: 白纹(下唇红网状或环状 不超出唇红缘)
秕糠状鳞屑、糜烂、结痂
(oral leukoplakia)
定义:口腔白斑是口腔粘膜上以白色特征;
一部分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
分为
临时性诊断 发现白色的粘膜斑块,
又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时,即可下
肯定性诊断:如果去除某些局部因素后,
经1-3个月的观察损害仍持续存在
确诊:
组织学诊断
15
[病因] 与局部长期刺激以及某些全身因素有关
牙龈: 萎缩、糜烂型、白色细花纹
腭部: 少见,硬腭龈缘附近 中萎红 边白隆
软腭灰白色网纹
2.皮肤病损 多角形扁平丘疹 (呈紫红或暗红色)
或浅白网纹
左右对称 痒 色素沉着或减少(彩图2
3.指甲病损 甲板萎缩变薄或增厚(拇指)
6
[病理] 1 上皮不全角化 2 基底层液化变性 3 固有层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上皮基底膜区有免疫球蛋白沉积主要为IgM
3.口腔红斑 红白间杂,红斑基础上散白色斑点 病理确诊:红斑上皮萎缩,角化层消失 常有上皮异常增生或已是原位癌 对舌腹、舌缘、口底、口角区粘膜上的病损应警惕
4.天疱疮:尼氏征阳性,棘层松解,上皮内疱 上皮棘细胞周围有IgG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
类天疱疮:上皮完整,棘层无松解,上皮下疱 基底膜处可见均匀细线状翠绿色荧光带
12
第二节 口腔白色角化病
(leukokeratosis)
又称:良性角化病、前白斑 为长期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所造成的 口腔粘膜局部白色角化斑块或斑片
[病因]刺激因素去除后,病损在1-2周内变薄,并渐消
[临床表现] 任何部位,以颊、唇、舌部多见 灰白色、浅白或乳白色 边界不清 斑块或斑片 表面滑、基底柔软
5.微循环障碍、高粘血症因素
6.遗传因素
不明
7.其他
糖尿病、肝炎、高血压、消化功能紊乱 、
锌、碘、镁等微量元素可能有关
3
[临床表现]
1.口腔粘膜病损:
由小丘疹连成的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
属角化异常病损 多种形状、多样病损
病损区粘膜
可正常或充血、糜烂、溃疡、萎缩和水疱 等
任何部位(以颊部最多)
左右对称
如精神状态、睡眠、月经、消化道情况、高粘血症等 2.局部治疗
(1)洁治术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安全效好 3.全身治疗 (1)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慎重:
对急性大面积或多灶糜烂型扁平苔藓 用小剂量、短疗程方案,泼尼松15-30mg/d 1-3w (2)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抗炎作用,抑制体液免疫 (3)氯喹: 125mg, bid 注意血象变化 用左旋咪唑、转移因子。聚肌胞、多抗甲素等 。 (4)抗真菌药物:对迁延不愈OLP
11
4.中医中药治疗 (1)阴虚有热型---养阴清热 佐祛风利湿
主证: 干(口眼尿大便)、手足心热、月经提前、 量多或头昏,睡眠不安,甚则腰酸、腿软
口内: 局部充血、糜烂 舌质红苔少,脉数 成药: 二冬膏、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二至丸 (2)脾虚夹湿型---清热利湿 佐祛风解毒 主证:纳差,大便稀,睡眠不安、白带或赤带 口内:糜烂,充血。舌苔白厚或厚腻,脉象涩 成药:防风通圣丸、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 (3)血瘀型---理气活血祛瘀 主证:痛经、闭经、便干、口燥、面黯、腹胀 口内:粗糙麻木感,充血或糜烂、刺痛 舌紫 成药:大黄蜇虫丸、女金丹、散结灵
无症状 刺激灼痛 粘膜粗糙 木涩感
4
(1)分型:根据病损形态分为
1) 网状型:见于双颊、前庭沟、咽旁等部位(图21) 2)环状型:见于唇红、双颊、舌缘、舌腹等部位 3)条纹型:见于前庭沟、附着龈、口底、舌腹部、颊 4)斑块型:较硬且隆起,多发生在舌背 5)丘疹型:针头大小丘疹 6)水疱型:基底层细胞严重液化变性
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患病率约为0.51%
2
【病因】病因不明,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
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
1.精神因素
有精神创伤史,
心理治疗病情多可缓解,甚痊愈
2.内分泌因素 性激素
3.免疫因素
固有层大量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可能是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疾病
4.感染因素
病毒、幽门螺杆菌、丙型肝炎
1. 吸烟等理化刺激 (饮酒、食过烫或酸辣食物)
2. 念珠菌感染
“白念白斑” 易恶变
3. 全身因素 微量元素、微循环障碍、易感的遗传素质
锰、锶和钙的含量与白斑发病呈显著性负相关 ,
5.苔藓样反应
(1)服用甲基多巴、阿的平、氯喹、氨苯唑、
开博通、奎尼丁等药后
(2)银汞合金充填物
当去除原因后,苔藓样病变就减轻或消失
6.多形性红斑 有发热等急性过程唇红 厚血痂
7.迷脂症
属皮脂腺异位、错生
散在或成簇为团块状的、粟粒大小的
淡黄色或黄白色斑疹或丘疹
光滑 柔软
10
[治疗] 1.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全身情况,调整心理状态
第六章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五节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白色角化病 口腔白斑病 盘状红斑狼疮
1
第一节 口腔扁平苔藓 (lichen planus,LP)
扁平苔藓:是一种伴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的 皮肤一粘膜角化异常性疾病
皮肤及粘膜可单独或同时发病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
7
[诊断] 中年女性多见,对称 由粟粒大小的白色或灰白色丘疹组成的线条 构成网、环、树枝、斑块状病损 病变区域与正常粘膜之间无清晰的界限 或有充血、糜烂,甚或溃疡 必要时可活检确诊
8
【鉴别诊断】 l.盘状红斑狼疮 见第五节 2.白斑 白色斑块 粗糙稍硬 时有沟纹或沟裂
舌背部OLP 灰白而透蓝色 乳头萎缩 局部柔软
13
[诊断] 1 口腔粘膜局部白色或灰白色斑块、斑片
2 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或相对应的区域发现
3
不良修复体、残根、残冠、锐边等
3 通常去除刺激1-2周后,白色损害颜色变浅
4
范围明显缩小,甚至
消失
4 对可疑者进行组织活检,可确诊
[治疗] 首先去除刺激因素,观察; 角化严重者可局部使用维A酸制剂
14
第三节 口腔白斑病
可发生在颊、唇、前庭沟及翼颌韧带处 7)糜烂型:充血基础上发生糜烂,围有白色花纹
8)萎缩型:多见于舌背,淡蓝色的白色斑块,微凹 舌乳头萎缩致病损表面光滑
5
(2)不同部位的表现特征
可留有色素沉着
舌部: 萎缩型、糜烂、灰白透蓝的丘疹(前2/3区)
唇部: 白纹(下唇红网状或环状 不超出唇红缘)
秕糠状鳞屑、糜烂、结痂
(oral leukoplakia)
定义:口腔白斑是口腔粘膜上以白色特征;
一部分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
分为
临时性诊断 发现白色的粘膜斑块,
又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时,即可下
肯定性诊断:如果去除某些局部因素后,
经1-3个月的观察损害仍持续存在
确诊:
组织学诊断
15
[病因] 与局部长期刺激以及某些全身因素有关
牙龈: 萎缩、糜烂型、白色细花纹
腭部: 少见,硬腭龈缘附近 中萎红 边白隆
软腭灰白色网纹
2.皮肤病损 多角形扁平丘疹 (呈紫红或暗红色)
或浅白网纹
左右对称 痒 色素沉着或减少(彩图2
3.指甲病损 甲板萎缩变薄或增厚(拇指)
6
[病理] 1 上皮不全角化 2 基底层液化变性 3 固有层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上皮基底膜区有免疫球蛋白沉积主要为IgM
3.口腔红斑 红白间杂,红斑基础上散白色斑点 病理确诊:红斑上皮萎缩,角化层消失 常有上皮异常增生或已是原位癌 对舌腹、舌缘、口底、口角区粘膜上的病损应警惕
4.天疱疮:尼氏征阳性,棘层松解,上皮内疱 上皮棘细胞周围有IgG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
类天疱疮:上皮完整,棘层无松解,上皮下疱 基底膜处可见均匀细线状翠绿色荧光带
12
第二节 口腔白色角化病
(leukokeratosis)
又称:良性角化病、前白斑 为长期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所造成的 口腔粘膜局部白色角化斑块或斑片
[病因]刺激因素去除后,病损在1-2周内变薄,并渐消
[临床表现] 任何部位,以颊、唇、舌部多见 灰白色、浅白或乳白色 边界不清 斑块或斑片 表面滑、基底柔软
5.微循环障碍、高粘血症因素
6.遗传因素
不明
7.其他
糖尿病、肝炎、高血压、消化功能紊乱 、
锌、碘、镁等微量元素可能有关
3
[临床表现]
1.口腔粘膜病损:
由小丘疹连成的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
属角化异常病损 多种形状、多样病损
病损区粘膜
可正常或充血、糜烂、溃疡、萎缩和水疱 等
任何部位(以颊部最多)
左右对称
如精神状态、睡眠、月经、消化道情况、高粘血症等 2.局部治疗
(1)洁治术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安全效好 3.全身治疗 (1)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慎重:
对急性大面积或多灶糜烂型扁平苔藓 用小剂量、短疗程方案,泼尼松15-30mg/d 1-3w (2)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抗炎作用,抑制体液免疫 (3)氯喹: 125mg, bid 注意血象变化 用左旋咪唑、转移因子。聚肌胞、多抗甲素等 。 (4)抗真菌药物:对迁延不愈OLP
11
4.中医中药治疗 (1)阴虚有热型---养阴清热 佐祛风利湿
主证: 干(口眼尿大便)、手足心热、月经提前、 量多或头昏,睡眠不安,甚则腰酸、腿软
口内: 局部充血、糜烂 舌质红苔少,脉数 成药: 二冬膏、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二至丸 (2)脾虚夹湿型---清热利湿 佐祛风解毒 主证:纳差,大便稀,睡眠不安、白带或赤带 口内:糜烂,充血。舌苔白厚或厚腻,脉象涩 成药:防风通圣丸、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 (3)血瘀型---理气活血祛瘀 主证:痛经、闭经、便干、口燥、面黯、腹胀 口内:粗糙麻木感,充血或糜烂、刺痛 舌紫 成药:大黄蜇虫丸、女金丹、散结灵
无症状 刺激灼痛 粘膜粗糙 木涩感
4
(1)分型:根据病损形态分为
1) 网状型:见于双颊、前庭沟、咽旁等部位(图21) 2)环状型:见于唇红、双颊、舌缘、舌腹等部位 3)条纹型:见于前庭沟、附着龈、口底、舌腹部、颊 4)斑块型:较硬且隆起,多发生在舌背 5)丘疹型:针头大小丘疹 6)水疱型:基底层细胞严重液化变性
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患病率约为0.51%
2
【病因】病因不明,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
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
1.精神因素
有精神创伤史,
心理治疗病情多可缓解,甚痊愈
2.内分泌因素 性激素
3.免疫因素
固有层大量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可能是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疾病
4.感染因素
病毒、幽门螺杆菌、丙型肝炎
1. 吸烟等理化刺激 (饮酒、食过烫或酸辣食物)
2. 念珠菌感染
“白念白斑” 易恶变
3. 全身因素 微量元素、微循环障碍、易感的遗传素质
锰、锶和钙的含量与白斑发病呈显著性负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