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2

合集下载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09•【字号】川府发[2009]31号•【施行日期】2009.09.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的通知(川府发[2009]31号二○○九年九月九日)《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已经省政府同意。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服务业又称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其发展水平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战略举措。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订重点规划11个行业,对全省服务业发展提出总体要求,是编制各服务业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一)发展现状。

总体规模发展壮大。

“十五”以来我省服务业规模总体呈平稳扩大趋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由2000年的1549.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35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8%。

专栏1 2008年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专栏2 四川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趋势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服务功能得到加强。

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房地产、旅游、科技和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在服务业中比重稳中有升,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28•【字号】川办函[2012]82号•【施行日期】2012.03.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的通知(川办函[2012]82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四川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附件:四川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为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根据《四川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结合《四川省现代加工制造基地建设规划(2009-2012年)》、《四川省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规划(2009-2012年)》和《四川省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建设规划》,特制订本年度实施计划。

一、年度目标2012年,全省工业力争实现以下主要目标:(一)总量效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1 万亿元,增长18% ;企业利润超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超3.5万亿元。

(二)结构优化。

“7+3”产业增加值增长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22% 。

(三)技术改造。

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争突破4000亿元,增长16% 。

(四)技术创新。

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5% ,企业发明专利占比稳步提高,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50家以上。

(五)节能减排。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7%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上升到61% 。

二、重点任务2012年,全省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推进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推进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推进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服务【发文字号】川办函[2012]65号【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发布日期】2012.03.16【实施日期】2012.03.16【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推进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2]65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2012年推进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实施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六日附件:2012年推进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实施工作方案2012年是我省从实施《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转向实施《四川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

为加快推进全省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一)力争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860亿元,同比增长 12% 。

(责任单位:商务厅)(二)力争全省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5% 以上,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达到55% 以上。

(责任单位:省地税局、省国税局)(三)力争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700万人,占全省就业人数比重达到35% 。

(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四)力争全省服务业外商投资直接到位超过50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60亿美元。

(责任单位:商务厅)二、工作任务(一)推进服务业与“两化”融合发展。

研究制定服务业与“两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服务全省“7 +3”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推进 1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现代物流、金融、研发设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渗透到制造业流程中,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10个商贸流通、文化创意、旅游、体育健康等生活性和新兴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引导各地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优先安排保障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用地,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城市发展同步增长。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20•【字号】川办发[2011]87号•【施行日期】2011.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11]87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四川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四川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服务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其发展水平是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加快服务业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结合全省服务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全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十一五”时期,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837亿元增加到 2010年的 6030.4亿元,总规模扩大了1.1倍,年均增长12.2% 。

5年累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2812.1亿元,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

社会效益日益明显。

2010年全省服务业实现税收1232.8亿元,占全社会税收收入的 55.9% ;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1503.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31.5% ,比2005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

专栏1:2005年-2010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图略)投资占比稳步提高。

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2年12月1日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前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重要时期。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任务,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提升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扩大就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指导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部署,是编制服务业各领域专项规划(指导意见)和地方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范围是服务产业和可以市场化发展的服务领域。

第一章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日益突出。

——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比“十五”时期加快1.4个百分点。

2010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4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9.9万亿元,增长1.3倍。

——主要服务业行业较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各主要行业均实现了较快发展。

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5个门类的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18.7%、16.5%、11.3%、9.5%和8.3%。

——新兴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旅游、文化等产业实现了高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推动了电子商务、增值电信、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地理信息、动漫游戏、检验检测、气象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加速发展;认证认可、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家政服务等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服务产业蓬勃发展。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纲要(2008—2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纲要(2008—2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纲要(2008—2012年)2012年实施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川办函[2012]67号【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发布日期】2012.03.19【实施日期】2012.03.19【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纲要(2008-2012年)2012年实施计划的通知(川办函[2012]67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纲要(2008-2012年)2012年实施计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九日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纲要(2008-2012年) 2012年实施计划自《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纲要(2008-2012年)的通知》(川办发〔2008〕56号,以下简称《纲要》)出台以来,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建立了省政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厅(局)际联席会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4年来累计征集司法、医疗、教育、基金会、民办非企业等4500余家社会组织的基础信息,集中整合了全省69万余户企业、共460万余条信用信息,每日提供查询服务4000余人/次。

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自身信用建设不断加强,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个人信用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初步建立,信用宣传和培训教育持续开展,全社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今年是《纲要》实施的最后一年,为全面落实《纲要》,特制定本年度实施计划。

一、主要目标(一)6月底前完成各部门信用报告运用制度的建设和汇总工作,年底前建成个人一般社会信用信息征信系统数据库,继续推进非企业组织基础信用信息征集工作。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2年度政务调研要点的通知-川办函[2012]54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2年度政务调研要点的通知-川办函[2012]54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2年度政务调研要点的通知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2年度政务调研要点的通知(川办函[2012]54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为加强政务调研工作,搞好省政府决策咨询服务,省政府研究室在广泛征求省政府领导和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和各直属机构、有关高校、研究机构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汇总、梳理、统筹,并报省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形成了我省2012年度政务调研要点。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为提高调研成果的时效性、针对性,充分发挥政务调研的决策咨询作用,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落实责任,细化方案,整合资源,强化保障,尽快开展调研工作。

4月底前,各课题承担单位向省政府研究室报送课题研究方案;8月底前,形成调研成果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形式报送省政府研究室,并报送3000字左右的课题成果摘要。

省政府研究室负责对成果摘要进行筛选,将优秀成果摘要通过《调研报告》及时上报省政府决策参考,并在年底前后汇编成书出版。

联系人:白鹏远魏玲电话:************,************传真:************邮箱:*****************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五日附件:四川省2012年度政务调研要点一、重大课题(一)四川“两化”互动战略实施路径研究课题负责人:蒋巨峰;联系人:万鹏龙(二)关于深化政府工作改革与创新问题研究课题负责人:魏宏;联系人:敬茂明(三)四川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研究课题负责人:钟勉;联系人:赵勋锋(四)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课题负责人:黄彦蓉;联系人:鞠敬(五)四川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路径研究课题负责人:王宁;联系人:胡玉清(六)“两化”互动背景下四川城市人口承载力研究课题负责人:陈文华;联系人:徐凡凡(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四川工业转型升级研究课题负责人:刘捷;联系人:张敏(八)四川城乡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创新研究课题负责人:曲木史哈;联系人:雷磊(九)内陆开放型经济研究课题负责人:甘霖;联系人:陈友清(十)以民意需求为导向,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安机关服务水平研究课题负责人:侍俊;联系人:周妤(十一)优化四川政务服务环境研究课题负责人:于伟;联系人:蔡民二、综合课题(十二)以专业市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研究承担单位:省政府研究室课题负责人:万鹏龙、刘龙章;联系人:资军(十三)加快四川第三产业发展研究承担单位:省政府研究室课题负责人:万鹏龙、高鹏凌;联系人:白鹏远(十四)新形势下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研究承担单位:省政府研究室课题负责人:万鹏龙、敬茂明;联系人:葛晓鹏三、专项课题(十五)加快成都充分国际化进程研究承担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课题负责人:赖齐;联系人:邹克俭(十六)自贡市产业发展与就业形势分析承担单位:自贡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课题负责人:江声全;联系人:荣正权(十七)攀枝花市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研究承担单位: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张剡;联系人:达士杰(十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壮大泸州临港产业集群研究承担单位:泸州市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张文军;联系人:佘克明(十九)德阳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承担单位:德阳市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陈新有;联系人:姚曙光(二十)绵阳市“两化”互动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承担单位:绵阳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课题负责人:李炜;联系人:李建国(二十一)后重建时期地震灾区保持项目投资平稳增长研究承担单位:广元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课题负责人:严广;联系人:陈永剑(二十二)新形势下促进全民创业问题研究承担单位:遂宁市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邓为;联系人:白争春(二十三)深化财税管理改革,提高财税收入质量研究承担单位:内江市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任晓春;联系人:黄国华(二十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与思考承担单位:乐山市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蒋辅义;联系人:李代敏(二十五)南充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承担单位: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课题负责人:陈琳;联系人:郭宝灿(二十六)四川宜宾临港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承担单位:宜宾市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徐进;联系人:宋才慧(二十七)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承担单位:广安市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任峰;联系人:李华昌(二十八)创建四川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的实践与探索承担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何健;联系人:覃永利(二十九)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承担单位:巴中市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魏文通;联系人:吴兴德(三十)“巴山新居”工程内涵与推进模式研究承担单位:巴中市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侯中文;联系人:吴兴德(三十一)打造雅安生态城市品牌的思考承担单位:雅安市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陈越良;联系人:杨术兵(三十二)眉山市全面融入成都实现同城发展战略研究承担单位:眉山市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肖忠良;联系人:李建章(三十三)资阳城市功能配套建设对策研究承担单位:资阳市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邓全忠;联系人:邓爱华(三十四)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研究承担单位:阿坝州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胡培柱;联系人:刘侠、周利庚(三十五)甘孜州资源开发与促进“两化”互动研究承担单位:甘孜州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陈荣;联系人:多吉格西(三十六)四川南向国际大通道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研究承担单位:凉山州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罗凉清;联系人:陈军(三十七)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对四川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承担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课题负责人:刘媛;联系人:杨昕(三十八)提升四川产业竞争力研究承担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课题负责人:王海林;联系人:顾红松(三十九)推动四川教育强省建设研究承担单位:教育厅课题负责人:涂文涛;联系人:傅明(四十)四川省技术转移平台建设研究承担单位:科技厅课题负责人:彭宇行;联系人:高量(四十一)四川民族地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发展研究承担单位:省民委课题负责人:敬全林;联系人:周发成(四十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发展大局---公安机关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承担单位:公安厅课题负责人:吴健;联系人:刘景平、陈亮(四十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究承担单位:安全厅课题负责人:李俊;联系人:王奎(四十四)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监督检查保证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研究承担单位:监察厅课题负责人:徐波;联系人:文金鱼(四十五)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助推四川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研究承担单位:民政厅课题负责人:黄明全;联系人:梁军(四十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研究承担单位:司法厅课题负责人:刘志诚;联系人:金莉、朱剑(四十七)支持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承担单位:财政厅课题负责人:王一宏;联系人:付小华(四十八)农民工就业形势研究承担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课题负责人:叶壮;联系人:黄晓东(四十九)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参与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承担单位:国土资源厅课题负责人:靳治平;联系人:瞿亮(五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服务水平研究承担单位:住房城乡建设厅课题负责人:田利娅;联系人:代弋戈(五十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政策研究承担单位:住房城乡建设厅课题负责人:田文;联系人:文技军(五十二)开展集中建设攻坚大会战,实现四川交通跨越发展研究承担单位:交通运输厅课题负责人:高烽;联系人:刘中南(五十三)四川环保产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承担单位:环境保护厅课题负责人:张金汉、赵乐晨;联系人:王忠(五十四)四川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现状与发展研究承担单位:水利厅课题负责人:王华;联系人:陈鹏(五十五)四川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战略研究承担单位:农业厅课题负责人:任永昌;联系人:付洪(五十六)保护和发展四川珍稀树木调研承担单位:林业厅课题负责人:包建华;联系人:张革成(五十七)西部现代服务业强省建设研究承担单位:商务厅课题负责人:谢开华;联系人:陈友清(五十八)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政策研究承担单位:文化厅课题负责人:郑晓幸;联系人:刘传、赵红川(五十九)四川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研究承担单位:卫生厅课题负责人:沈骥、赵晓光;联系人:杜小清(六十)四川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相关政策研究承担单位:卫生厅课题负责人:沈骥;联系人:江涛(六十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四川省农村人口发展研究承担单位:省人口计生委课题负责人:徐凡凡;联系人:徐凡凡(六十二)四川社保资金审计研究承担单位:审计厅课题负责人:余川;联系人:曾令科、党欣(六十三)加强海外安全保护工作,服务四川开放大局研究承担单位:省外办课题负责人: XXX、谭欣;联系人:周鹏、段小丁(六十四)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大省属国有企业对策研究承担单位:省国资委课题负责人:任丁;联系人:陈明权、张永海(六十五)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建设中产业园区地方税收管理问题研究承担单位:省地税局课题负责人:单晨光;联系人:干莹(六十六)四川提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研究承担单位:省广电局课题负责人:陈原祥;联系人:鲜华章、李翔(六十七)四川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发展对策研究承担单位:省广电局课题负责人:陈原祥;联系人:鲜华章、李翔(六十八)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承担单位:省体育局课题负责人:朱玲;联系人:孙小阳(六十九)四川“两化”互动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承担单位:省统计局课题负责人:熊建中、熊祖辕;联系人:车茂娟(七十)四川省广告产业发展研究承担单位:省工商局课题负责人:白云生;联系人:邬春晖(七十一)四川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研究承担单位:省新闻出版局课题负责人:周国良;联系人:吴永志(七十二)发挥标准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研究承担单位:省质监局(七十三)四川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富民惠民研究承担单位:省旅游局课题负责人:王继春;联系人:王燕林、魏社(七十四)四川机关事务管理体制调研承担单位: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课题负责人:苏京平;联系人:陈国忠(七十五)海外人士来川工作创业情况调研承担单位:省侨办课题负责人:周敏谦;联系人:杨东(七十六)四川行政复议机制创新研究承担单位:省法制办课题负责人:胡科建;联系人:张蒲(七十七)发挥四川国防科技工业优势,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承担单位:省国防科工办课题负责人:史志伦;联系人:李泓睿(七十八)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落实人防建设研究承担单位:省人防办课题负责人:赵恺;联系人:范强(七十九)完善粮食直补政策,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研究承担单位:省粮食局课题负责人:石恩祥;联系人:柳易(八十)以安全社区建设为载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承担单位:省安全监管局课题负责人:田刚;联系人:张胜军(八十一)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项目档案工作调研承担单位:省档案局课题负责人:周书生;联系人:林红(八十二)四川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研究承担单位:省畜牧食品局(八十三)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关键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承担单位:省知识产权局课题负责人:黄峰;联系人:高晓宇(八十四)四川省招商引资统筹推进机制研究承担单位:省招商引资局课题负责人:张谷;联系人:方青、张明强(八十五)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地质资源保障与承载能力研究承担单位:省地矿局课题负责人:杨茂华;联系人:甘建军(八十六)加强煤炭资源勘查,提升“两化”互动能源保障能力研究承担单位:省煤田地质局课题负责人:肖建新、魏文金;联系人:尹中山(八十七)四川建设大型先进辐照装置研究承担单位:省核工业地质局课题负责人:江涛;联系人:梁翊(八十八)建立全省规范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研究承担单位: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课题负责人:底瑜;联系人:张碧军(八十九)精心办好西博会,提升开放开发新水平研究承担单位:四川博览局课题负责人:慕新海;联系人:秦勇(九十)川东北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重点、难点与公共政策体系研究承担单位:省扶贫移民局课题负责人:何大清;联系人:吴守清(九十一)四川省物流发展政策研究承担单位:省政府物流办课题负责人:李家国;联系人:蒋军(九十二)四川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研究承担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课题负责人: XXX德;联系人:於红焰、肖露(九十三)突发事件应对绩效评估研究承担单位:省政府应急办课题负责人:严卫东;联系人:赵良(九十四)加快推进中国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研究承担单位:省政府金融办课题负责人:傅瑜;联系人:莫凤英(九十五)四川民族地区医务人员短缺情况调研承担单位:省政府参事室课题负责人:冯玉麟;联系人:崔园(九十六)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财税政策研究承担单位:省国税局课题负责人:张崇明;联系人:王勇群(九十七)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工作机制研究承担单位:省地震局课题负责人:张宏卫;联系人:漆德方(九十八)四川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风险防范研究承担单位:省气象局课题负责人:李扬富;联系人:谢迎春(九十九)加快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研究承担单位: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课题负责人:余国珊;联系人:程忠(一○○)大力促进航空产业发展,助推四川经济腾飞研究承担单位:四川航空工业局课题负责人:刘平;联系人:何行军(一○一)新时期四川通信业发展与管理研究承担单位:省通信管理局课题负责人:王钢;联系人:董焰(一○二)推进快递物流集群建设调研承担单位:省邮政管理局课题负责人:张生泰;联系人:唐军(一○三)成都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调研承担单位:人行成都分行课题负责人:方昕;联系人:龙阅新(一○四)县域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研究承担单位:四川银监局课题负责人:王兴;联系人:刘平(一○五)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功能,助推四川优势产业上规模、调结构研究承担单位:四川证监局课题负责人:杨勇平;联系人:颜晓红(一○六)优化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基于四川社会融资规模的分析承担单位:省金融学会课题负责人:杨宇焰、何乐;联系人:杨雪(一○七)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承担单位:省委党校课题负责人:杜丽红;联系人:杜丽红(一○八)四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与对策研究承担单位:省社科院课题负责人:张序;联系人:赵婷(一○九)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研究承担单位:省农科院课题负责人:李跃建、吕火明;联系人:刘宗敏(一一○)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风险控制与农民权利保障研究承担单位:四川大学课题负责人:姜晓萍;联系人:衡霞(一一一)人事编制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方案研究承担单位:四川大学(一一二)四川实施行政强制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研究承担单位:四川大学课题负责人:徐继敏;联系人:龚学德(一一三)城乡统筹进程中四川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调研承担单位:四川大学课题负责人:王国敏;联系人:王国敏(一一四)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的四川“三化”统筹模式研究承担单位:四川大学课题负责人:杜黎明;联系人:杜黎明(一一五)政府融资平台可持续发展研究承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课题负责人:于建玮;联系人:霍微(一一六)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承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课题负责人:陈光;联系人:雷斌(一一七)市制改革与推进四川新型城镇化研究承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课题负责人:戴宾;联系人:雷斌(一一八)四川高等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研究承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课题负责人:王永杰;联系人:王永杰(一一九)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研究承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课题负责人:李良;联系人:李良(一二○)四川民营经济现状调研承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课题负责人:刘方建;联系人:王玥(一二一)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四川增长方式转变研究承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一二二)产业承接、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研究承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课题负责人:吴应军;联系人:王玥(一二三)四川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承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课题负责人:刘志文;联系人:王玥(一二四)四川“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关系调研承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课题负责人:蒋南平;联系人:王玥(一二五)四川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现状调研承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殷焕举;联系人:任大廷(一二六)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监测评价研究承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蒋远胜;联系人:张韬(一二七)实施库区后扶政策,确保库区长治久安研究承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课题负责人:曾令秋;联系人:曾令秋(一二八)建立健全四川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撑机制研究承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课题负责人:赵金洲、何沙;联系人:朱跃琼(一二九)四川石油天然气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承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课题负责人:秦扬;联系人:朱跃琼(一三○)公共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承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课题负责人:李桂东;联系人:朱跃琼(一三一)促进四川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文化生态建设研究承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课题负责人:段俊霞;联系人:朱跃琼(一三二)四川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构建研究承担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唐涌;联系人:李康(一三三)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策研究承担单位: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课题负责人:杨祥禄;联系人:侍慧宇——结束——。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24•【字号】成府发[2012]41号•【施行日期】2012.10.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成府发〔2012〕41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成都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第1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2年10月24日成都市服务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成都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

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成都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等编制本规划,规划期2011-2015年。

本规划是成都市“十二五”时期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成都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十一五”服务业发展回顾(一)发展成效。

1.产业支撑作用逐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成都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增长态势较为稳定,产业地位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

2006-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2.9%,到2010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785.3亿元;2010年,成都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就业和税收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2.7%、69.4%和 69.1%,成为全市经济、就业和税收增长的主体。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201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201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特区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川办函[2012]102号【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发布日期】2012.04.02【实施日期】2012.04.02【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的通知(川办函[2012]102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二年四月二日四川省“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为加快推进我省开发区发展,根据《四川省“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制订本年度实施计划。

一、工作目标(一)园区建设有序推进。

在北川县、汉源县、中江县、罗江县、德阳市旌阳区、旺苍县等地震重灾区加快培育省级开发区,力争年底省级以上开发区总数达到53个左右。

加快推进达州经济开发区、广汉经济开发区等省级开发区扩区调位工作,力争完成3-5个省级开发区的扩区调位工作。

积极支持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遂宁经济开发区等省级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力争新增2个国家级开发区。

积极推动认定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各市(州)人民政府〕(二)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全省开发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2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以上,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左右;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的开发区达到2个、过500亿元的达到3个以上。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统计局)二、主要任务(一)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商务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商务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商务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商务厅•【公布日期】2012.04.20•【字号】川商规[2012]29号•【施行日期】2012.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商务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商规〔2012〕29号)各市(州)商务主管部门:《四川省商务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厅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日附件:四川省商务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商务厅)目录序言第一章“十一五”时期商务发展取得的成就第二章“十二五”时期商务发展面临的形势第三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四章加快完善现代流通体系第五章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第六章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第七章提升外资利用水平第八章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第九章加强国内国际区域合作第十章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第十一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序言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商务部《商务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四川省商务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2011-2015年四川省商务发展的战略意图,提出发展导向,明确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

本规划是未来五年四川商务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各级商务主管部门配置资源、制订政策、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十一五”时期商务发展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是四川商务发展最快的五年。

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省商务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加快完善城乡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西部商贸、西部物流中心建设,商务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对外贸易、实际利用外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年均增长32.9%、46.5%和46.3%,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7、37和16个百分点,区域开放合作加快推进。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06•【字号】川办发[2012]65号•【施行日期】2012.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12]65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四川省“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11月6日四川省“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为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61号)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提供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由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目前,全省有 275个城市街道、1816个镇、6125个城市社区。

“十一五”期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川府发〔2007〕7号),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

全省建成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 1404个,其中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85个;社区服务站4819个,农村社区 4489个。

关于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关于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摘要:本文结合2005-2015年《四川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从产值、就业、细分行业、地市等视角对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科学、准确的分析。

然后,根据得出的关于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挥地市间特色服务业、合理引导投资行业流向、重视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四川省;服务业;现状;就业;行业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3-0476-02一、引言服务业(又称第三产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高翔等,2015),促进其发展规模和质量有利于在我国各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目标。

2016年1月,《四川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服务业对省内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育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等促进四川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在此基础上,2016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四川省服务业“三百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高度肯定了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并从“项目-企业-品牌”三个层面进一步细化了如何推进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思路。

可见,大力发展服务业已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四川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就业稳定、改善民生、优化资源环境等领域的重点工作。

虽然部分学者们从理论机制、现实问题概述的视角对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做了一定有效的研究。

如郭一蓓(2015)从服务业市场化程度、现行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发展外部环境等四大方面分析了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改革服务业要素供应机制等政策建议;李璐(2016)指出了四川省生活性服务业层次低、种类不均衡、城乡结构不合理等主要问题,并给出了加强物流运输性服务业、强化金融投资性服务业、开发四川特色的旅游项目等的建议。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2012年度实施计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2012年度实施计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2012年度实施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02•【字号】川办函[2012]41号•【施行日期】2012.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2012年度实施计划的通知(川办函[2012]41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四川省“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2012年度实施计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2012年度实施计划为贯彻落实根《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11〕83号),加快推进四川省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年度实施计划。

一、工作目标(一)产业发展质量目标。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0项,制订地方标准200项。

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4%。

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10个,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5个、四川名牌产品300个,创建有机产品示范县1个。

(二)产品质量目标。

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建设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300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600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00万亩,实现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占全省养殖面积45%。

工业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0%,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 94%,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2.5。

市场重点商品质量监测合格率达到86%以上。

进出口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9.5%以上,出口农产品达到国际标准或进口国同类产品质量水平。

加工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4%。

(三)工程质量目标。

重大工程竣工工程质量和安全卫生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工程综合试车、投产、验收一次性合格率达到100%;一般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86%;水利工程、道桥工程、保障性住房全部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要求,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为零。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2012年实施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服务【发文字号】川办函[2012]40号【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发布日期】2012.03.01【实施日期】2012.03.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2012年实施计划的通知(川办函[2012]4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2012年实施计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2012年实施计划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的通知》(川办发〔2008〕25号)精神,为切实做好2012年规划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快我省信息服务业发展,特制订本年度实施计划。

一、工作目标立足四川、服务西部、拓展全国,努力建设西部最强最优信息服务业,实现信息服务业增加值550亿元,增速13%。

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链进一步优化延伸,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信息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日臻完善。

到2012年底,无线城市网络基本覆盖到乡镇一级,实现省内92%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68%的行政村通宽带,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突破6700G;全省电话用户达到6850万户(3G电话用户突破1000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有线)达到830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370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50万户;电信增值服务企业1050家,省内互联网网站万家。

二、工作任务(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西部通信枢纽建设,加快“光网四川”建设,大力推进城区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光纤到村;加快以3G为主、WLAN为辅的无线城市网络建设;推动我省国家一级通信传输干线建设,升级扩容广播电视OTN骨干传输网,实现与国家NGB干线网络对接;加快普遍服务进程,大力推进“自然村通电话”、“行政村通宽带”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试点,探索三网融合管理、运营、服务模式,促进网络、业务、内容方面的融合,建设支持综合业务的信息平台和业务传送网络。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四川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四川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四川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川府发[2012]10号【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发布日期】2012.03.16【实施日期】2012.03.16【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四川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川府发[2012]10号)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政府原则同意《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现将报告和所附的《四川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六日附件: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着力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全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总体和谐稳定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1026.7亿元,增长 15%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44.4亿元,同比增长 30.9% ,超收 280.4亿元。

一是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胜利完成。

2011年是全面完成“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29692个重建项目已完工29408个,占重建任务的99.04% ;累计完成投资8610.59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9.45% 。

二是投资消费持续扩大。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41.6亿元,同比增长17.7% 。

基础设施完成投资 3643.7亿元,增长10% ,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 1935.5亿元,增长 22.9% ,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53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09公里。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2011年度工作计划.pdf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2011年度工作计划.pdf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2011年度工作计划为确保《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川府发〔2009〕31号)顺利实施,切实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定《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2011年度工作计划。

一、年度目标(一)总量快速增长。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力争12.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700亿元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

(二)结构不断优化。

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和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38%。

(三)创造税收增加。

达到1300亿元,占全部税收的50%左右。

二、主要任务(一)现代物流业。

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4%,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比重比2010年下降0.35个百分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物流企业7家,超过10亿元的3家。

一是在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建设物流园区,建设多式联运、转运设施。

二是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着力壮大大件物流集群、电子物流集群、钢铁物流集群、农产品冷链物流集群、酒业物流集群、粮食物流集群、小件快递物流集群和零担物流集群。

三是扶持一批物流信息专业服务企业,实施道路统一货运电子货票,构建海关、邮政、检验检疫、道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等部门物流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

四是推进应急物流机制建设,加强煤炭、成品油、天然气等重要物资调控运输,完善粮油、猪肉、蔬菜、化肥和生活类救灾物资仓储设施建设。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二)商贸流通业。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700亿元,打造5个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28个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的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培育5户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

重点围绕西部商贸中心建设,推进批发、零售、会展业加快发展,创新流通方式,发展新兴业态,实现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转型升级。

抓好城市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启动成都国际商贸城、锦江环球贸易广场、德阳西部国际商贸城等大型高端购物中心建设。

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工作计划

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工作计划

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工作计划一、引言四川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大省,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推动四川省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势在必行。

本文将对四川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工作计划。

二、发展现状分析1. 四川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概况目前,四川省的信息服务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和创新团队纷纷落户四川,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四川省政府也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信息服务业的支持。

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信息服务业中高端人才稀缺,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另外,信息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工作计划为了促进四川省信息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以下工作计划: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创新,提供资金和税收支持,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2. 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和孵化器,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3. 加强人才培养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加强对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4. 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信息服务业向高端智能化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5. 提升信息安全水平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完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加强网络攻击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全省信息安全水平。

6. 加强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推动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新型产业生态系统,实现多方共赢。

四、工作推进措施1. 建立信息服务业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形成合力。

2. 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推进。

3. 加强对信息服务业发展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

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信息服务业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信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业。

我省信息服务业范围界定为基础电信服务业、网络及增值业务服务业、信息服务类软件与系统集成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川府函〔2007〕132号)精神,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特制定《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

国家电信体制改革以来,我省信息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信息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基础网络不断完善,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为2008-2012年期间信息服务业的全面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发展贡献突出。

过去5年,全省基础电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2.5%;2007年基础电信业务收入达290亿元,实现增加值197亿元;软件及信息服务收入达370亿元,实现增加值139亿元。

2.基础网络不断完善,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

2003-2007年,全省基础电信企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96亿元,进一步完善了通信基础设施,扩大了网络覆盖面,提高了通信能力和技术水平。

建成光缆线路30.7万公里;长途交换机64.8万路端,固定电话局用交换机2466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3253万门;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83万个。

通过加强网络优化调整,实现了由窄带网向宽带网、单一网向综合智能网的转变,并逐步向下一代通信网络(NGN)演进,为实现“三网合一”打下了坚实基础。

3.业务增长点不断增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

移动电话保持高速发展,成为电话用户主要增长点,话音通信在城市和近郊农村普及程度得到极大提高。

截至2007年底,全省电话用户数达4099.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47%。

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740.5万户,普及率20%;移动电话用户2359万户,普及率27%;宽带上网成为社会消费热点,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高速增长,用户达340.5万户,普及率达3.9%。

短信业务成为增长最迅速的增值业务,以每年翻番的速度持续增长,2007年突破240亿条。

短信服务由过去单纯的文字短信向集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发展,成为新的信息消费热点。

4.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信息服务业市场体系和法制环境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信息服务业产业链初具规模。

截至2007年底,全省从事软件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企业达9328家,互联网网站58129家,增值服务提供商1080家。

行业监管部门加快职能转变与角色转换,更加注重营造行业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合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行业进行综合监管,逐步规范市场行为和市场准入制度。

(二)发展环境。

未来5年,我省信息服务业面临诸多有利发展机遇和条件。

1.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看,信息服务业将进入新的起点。

信息服务业作为先导性、支撑性产业,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深入千家万户,成为民众生产生活的必需。

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消费需求的升级和多样化,为信息服务需求的增长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2.从宏观层面看,国家政策取向将更有利于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并将信息化纳入“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为信息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省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新格局,也将极大地拓展信息服务业发展空间。

3.从资本市场看,体制改革和资本多元化为信息服务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十一五”期间,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和信息服务市场对内对外进一步开放,信息服务市场的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发生变化,国有资产将进一步优化配置。

随着信息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和民营资本也逐步进入信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市场将形成多元化资本竞争的局面。

4.从技术发展看,技术不断进步为信息服务业发展注入活力。

宽带技术实用化,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逐步成熟,IP应用网络技术成为数据通信主流,传输技术面向光网络、多业务承载发展,通信终端综合化、智能化、多样化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业务,进一步推动业务呈多元化趋势,不断提升服务层次、扩大服务领域,拉动行业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发展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新格局和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目标,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

充分发挥信息服务业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充分利用我省信息网络资源,在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基础上,加快构筑与信息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服务业体系,为构建“和谐四川”夯实信息服务基础。

(二)发展目标。

立足四川、服务西部、拓展全国,努力实现“西部最强最优信息服务业”总体目标。

到2012年,信息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大幅提高;信息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电子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取得显著成效;信息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信息服务产业链进一步优化延伸;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日臻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省信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1.信息服务应用目标。

到2012年,建成覆盖全省的农村综合信息网络,全面普及农村地区信息服务业务。

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企业网上采购商品和服务总额占采购总额的比重超过25%,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20%。

电话用户总数达到6000万户;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000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达到800万户。

2.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2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5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57%,提供就业岗位达到65万个,增值业务服务商达到2000家,使信息服务业成为我省支柱产业之一。

3.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全面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话,5年内基本实现除三州外其他地区具备条件(20户以上,通电)的自然村通电话,互联网通达所有已通电行政村。

电话交换设备总容量达到7500万门,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1200万个,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40G以上。

建立成都信息服务基地,进一步巩固成都在中、西部地区信息服务枢纽的地位。

(三)发展原则。

1.企业主体,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信息服务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加强引导,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积极引导企业发展信息服务业。

2.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统筹规划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合理布局,实现信息服务业在地域和规模上的协调发展。

整合现有网络、信息资源,促进共享。

3.服务创新,惠及全民。

创新服务方式,提供惠及全民的普遍服务,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

积极开展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发展产业高端环节,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三、主要任务(一)加快发展国民经济信息服务。

1.务实开展农村信息服务。

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构建业务应用支撑平台,推动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信息服务。

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的带动作用,加快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经营中的应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服务业与传统工业的融合。

针对重点企业、行业和区域,大力推动信息服务在设计制造、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普及;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工业园区管理网络化、企业信息管理集成化,推动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

3.加快服务业信息化进程。

以现代物流、商贸流通和金融为重点,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的优化升级与服务创新。

培育数字内容产业,拓展电信增值服务,发展互联网新兴业务。

发展旅游信息服务,通过现代通信技术手段,推广和传递旅游信息。

4.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培育面向中小企业及不同行业、区域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创新业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

推动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应用。

加快建设省内信用、认证、物流标准体系,支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二)提高电子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服务水平。

1.扎实推进电子政务。

加强基础数据资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完善重点业务系统,稳步推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模式创新。

2.积极推进社会事业信息服务。

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完善教育网络基础设施,推广现代远程教育,提高边远贫困地区教育水平。

加强公共卫生信息服务建设,增强疾病控制和救治能力,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的联动。

加快资源整合,构建社区综合便民服务信息平台,提供社区公共信息服务。

健全危机处理信息系统,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处理能力。

继续提升省内交通、警务、保险、水电气等公共服务部门信息服务水平,做好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及查询、信息共享、业务办理和便民服务。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把四川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资源,推进网络媒体资源开发,推动四川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培育和提供具有四川风格、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信息服务。

倡导网络文明,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全面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扶持拥有优秀网络文化内容的网站,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和改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信息和服务。

积极发展互联网、数字内容服务等信息服务,开发体现四川特色的数字内容与软件产品。

(四)发展产业链,带动省内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和生产。

坚持以信息服务业带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业支撑信息服务业发展。

鼓励省内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省内信息产品。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与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采购作用,在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优先采用省内优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