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七次行政组织机构改革情况

合集下载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招聘公费师范生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招聘公费师范生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招聘公费师范生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9.08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A.达到全球人均水平B.远超全球人均水平C.首次突破1万美元D.稳居世界排名前位【答案】:C2.2022年1月23日,2022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澳门冠军决赛,()夺得冠军。

A.马龙B.王楚钦C.张继科D.林高远【答案】:B3.2022年4月27日,《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印发。

《规划》指出,坚持()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

A.人民民主专政B.中国共产党领导C.马克思主义指导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C4.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于()。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八大1/13【答案】:C5.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运行管理和监督,这属于我国政府职能中()的内容。

A.经济职能B.政治职能C.文化职能D.社会职能【答案】:A6.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各方面工作不断深入的必然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七次机构改革,其所依据的哲学理论基础是: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B.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C.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要变革生产关系D.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及其变革方向【答案】:D7.“激变论”的错误在于()。

A.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B.否认量变中有部分质变C.否认质变中有量的扩张D.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答案】:D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文献综述

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文献综述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文献综述作者:刘亚飞0990202035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定义行政体制改革是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提高行政效率,对其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调整和优化的过程.(摘自《“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从制度变迁视阈看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作者:方堃、杨毅2006年9月)二、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1、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七次行政体制改革。

按照经济体制改革逻辑,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路径大致可以划分为调试、转型和创新三个阶段。

调试阶段为1952年、1958年和1960年三次.转型阶段为1982年、1988年和1993年三次。

创新阶段是1998年开始的最大一次改革,被称为“第七次革命”。

(摘自《“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从制度变迁视阈看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作者:方堃、杨毅2006年9月)2、从建国到现在, 已经过去了的机构改革有六次,加上现在正在进行的一共七次.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从1998 年开始, 舆论称之为“第七次革命"。

总起来看, 以前的六次行政机构改革尽管力度各不相同,裁员、缩编和机构撤并情况不大一样, 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那些改革不是旨在通过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来达到调整行政机构整体功能和职能的过程,而仅仅停留在对机构和人员数量的简单减少上, 人们称之为“机械式”改革。

因为没有改革政府运行机制和职能, 因而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和“越精简越膨胀”的逆向恶性循环现象。

(摘自《“第七次革命":政府机构改革进展态势及问题》作者:张湛彬2000年7月)三、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1、第一,目标明确。

改革瞄准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第二,重点突出.强调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第三,程序规范.融入依法治国理念,制定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关于地方机构改革的意见》等法律文件。

介绍我国的历次机构改革的情况

介绍我国的历次机构改革的情况

介绍我国的历次机构改革的情况摘要:一、前言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机构改革1.1982 年机构改革2.1988 年机构改革3.1993 年机构改革4.1998 年机构改革5.2003 年机构改革6.2008 年机构改革7.2013 年机构改革8.2018 年机构改革三、历次机构改革的特点与成效1.精简政府机构2.转变政府职能3.优化政府服务4.提高政府效能四、未来机构改革的展望1.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2.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同3.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正文: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进行机构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

本文将回顾我国历次机构改革的情况,并分析其特点与成效,展望未来机构改革的趋势。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机构改革1.1982 年机构改革1982 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主要任务是调整和撤并政府机构,实现干部年轻化、专业化。

通过改革,国务院直属机构由100 个裁减到61 个,人员编制减少30%。

2.1988 年机构改革1988 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机构改革,重点是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建立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以提高政府决策和执行能力。

3.1993 年机构改革1993 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机构改革,提出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机构。

此次改革加强了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力量,并设立了一些新的部门,如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

4.1998 年机构改革1998 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机构改革,旨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此次改革撤销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部委,组建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新的机构。

5.2003 年机构改革2003 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机构改革,重点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此次改革设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新的部门。

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改革回顾和启示

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改革回顾和启示

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改革回顾和启示作者:刘晓光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14年第10期【内容提要】建国以来,我国业已实施了9次机构改革,第10次机构改革方案已被十二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目前各地正在实施。

本文简述了这10次机构改革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得出三点启示:一是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核心,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二是权力本性是扩张的,阳光是权力的防腐剂,制度是权力的克星;三是改革的认识规律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在规划中前行”。

【关键词】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制度【作者简介】刘晓光,中共阿拉善盟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管理学讲师。

【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10-0008-03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

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作出了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战略部署,如何稳步推进这一轮机构改革,实现规划中提出的预期目标,是一个执政党和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概述自1949年建国至今,我国业已实施了9次机构改革,第10次机构改革方案已被十二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目前各地正在实施。

由于机构改革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方案各有不同,这里只对国务院的改革情况作简单介绍。

(一)第一次机构改革。

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国务院,设立部委机构35个、直属机构20个、办公机构8个以及秘书厅共64个部门。

1955至1956年,国务院对所属机构做了调整,调整后职能部门由64个增加到81个。

1956年下半年,中央提出了《国务院关于改进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案)》。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

自1988年第二次机构改革首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并把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以来,政府职能的改革发生了三次转变。

第一次转变着眼于机构改革,从精简机构精简人转向政府职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1982年第一次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精简机构精简人,缩小政府的组织规模和人员规模。

但是,机构和人员在第二次机构改革时出现了反弹和再度膨胀,这表明精简后的政府机构并不适应后来变化了的经济体制。

这就需要“按照加强宏观管理和减少直接控制的原则,转变职能,划清职责范围,配置机构。

该撤销的撤销,该加强的加强,该增加的增加,不搞简单的撤并机构和裁减人员,使改革后的机构能够比较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

从中可以看到,这一次政府职能转变涉及了两个方面:一是改变政府行使职能的行为方式。

新的行为方式强调宏观管理和减少直接控制,也就是要从原来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和间接管理。

二是转变政府行使职能的组织方式,重点是转变同经济体制改革关系极为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行使职能的组织方式。

这表明改革已经开始涉及政府职能如何适应新的变化的经济体制的需要,而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机构和人员数量的增减。

第二次转变是从注重经济发展转向公共服务。

政府职能这一转变的催化剂是2003年发生的SARS。

SARS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在卫生公共服务领域里一种非常窘迫的状况,促使人们反思政府以往埋头搞GDP的目的是什么?于是,2003年后提出了政府的四项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应运而生。

在履行新的职能方面,改革涉及了三方面内容,即大部制改革、行政审批改革以及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

大部制改革是针对原有管理体制的不合理而言的,这一不合理表现在部门重叠、职能错位和交叉,它导致部门扯皮、运作不畅、办事效率低下,导致资源浪费或使资源无法得到最大程度利用,无法及时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

我国行政改革背景、历程与经验总结

我国行政改革背景、历程与经验总结

充分利用 媒体 和 网络 的宣 传 力 量 , 广 泛 宣 传 资 源 的 科 增 强 人 们 对 于 资 源 合 理 优 化 使 用 的 意 务 必让 顾客能 在 四千 米的 范 围 内 把废 罐 退送 回 回收 点 , 否 学 利 用 和 法 律 知 识 , 引 导 和 积 极 动 员 人 民 群 众 参 与 到 资 源 综 合 利 则 不 允 许 商 店 经 营 。在 加 拿 大 安 大 略 省 , 规 定 易 拉 罐 的 回 识 和 责 任 感 , 收 利 用率 必 须 达 到 5 O 以 上 。德 国 政 府 制 定 了 《 循 环 经 济 用 中 , 全 民参与 资源循环 利 用 。同时 建立 相关 奖励 制 度 , 凡 与废弃 物管理 法》 , 规 定 生 产 者 必 须 承 担 包 括 产 品 回 收 在 内 是 在 废 品 回 收 方 面 做 出 较 重 大 贡 献 的 组 织 和 个 人 给 予 奖
商 店 和 公 共 场 所 安 装 了逾 两 万 台 易 拉 罐 自动 回 收 付 款 机 以
法律体 系和法规 体 系 , 这 其 中 包 括 国 家 级 的 行 政 法 规 和 各
级 地方性 的行政 法 规 , 以 形 成 从 中 央 到 地 方 的 各 级 政 府 立
供 使 用 。 它 大 大 的提 高 了 回 收 效 率 。 2 . 4 政 府 颁 布 相 关 的 政 策 与 法 令
等其它 物 品, 并 根 据 铝 罐 的 数 量 自动 给 出 硬 币 或 相 应 数 额 部 门要 严 格 要 求 每 个 废 品 回 收 站 及 企 业 严 格 执 行 废 品 回 收 进而完 善废 品 回收 利用 的相 关程 序 , 对 具 的购 货券 , 假如 一次性投入 多 个空 罐 , 则 会 赠 送 奖 券 。 自动 利 用 的 有 关 规 定 , 回收 机 能 够 识 别 易 拉 罐 上 的 编 码 , 通 过 机器 的 扫描 , 可 以 打 有 一 定 规 模 而 且 守 法 经 营 的 废 品 回 收 站 及 企 业 进 行 相 关 奖 印 出回收铝罐 的类 型 、 数量、 生 产 厂 家 等 基 本 信 息 。 回 收 的 励 , 从 而维护 良好的市 场和经 济秩 序。 铝 罐 最 终 在 机 内被 压 扁 或 者 粉 碎 来 进 行 存 储 。 这 种 自动 回 3 . 3 加 强法规 建设 。 规 范 市 场 秩 序 我 国政 府 应 该 致 力 于 建 立 完 备 的 废 旧 易 拉 罐 回 收 利 用 收 机 始 一 出 现 就 受 到 热 烈 欢 迎 。 迄 今 在 西 方 国 家 已 在 零 售

浅谈我国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作者:孙国良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3期【摘要】行政改革是政府为适应环境发展而做出的内部结构调整和职能转变的过程。

在外部改革环境压力的作用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行政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并在借鉴西方国家行政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摸索出来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道路。

未来我国的行政改革将会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民主政治的推动下保持持续改革的自觉性;同时,在改革价值多元化的前提下,凸显社会公平与公正价值理念;在行政改革的内容方面,将会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权力和组织结构调整。

【关键词】行政改革;社会公正;公共服务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财政危机、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等内外因素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都先后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

概括起来,其内容基本上都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组织结构变革、管理理念和方式创新等方面,目的是建立起适应人类社会新的历史阶段的政府职能体系。

虽然行政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个国家行政改革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模式,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各国行政改革实践来看,一些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正在被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并逐渐形成一种引领我国行政改革发展的趋势。

一、行政改革的特点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进行了七次大的行政机构改革,在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建立民主参与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发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改变了落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这些重大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也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

具体来讲,我国的行政改革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科学理论的指导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民营化改革和重塑政府运动之所以取得了瞩目成就,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改革的背后有着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比如公共选择理论、企业家政府理论和治理理论等。

行政组织学

行政组织学

行政组织学作业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7次政府机构改革,请你查阅资料,把7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进行简单归纳,字数不少于1800字。

(第1~5次分值为每次10分,第6~7次分值为每次25分,共100分)第1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第2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第3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第4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第5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第6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第7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行政组织学作业2(第一章~第八章)1、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组织2、 组织环境3、 行政组织机构4、 群体2、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行政组织是追求( )。

A、公共利益的组织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C、公共价值的组织D、行政权力的组织2、 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

A、罗森茨韦克B、卡斯特C、孔茨D、帕森斯3、 学者( )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C、帕森斯和里格斯D、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4、 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本书名为( )。

A、《战略与组织结构》B、《组织管理战略》C、《战略管理》D、《组织与战略》5、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和自治县三级。

A、自治乡B、自治州C、自治市D、自治地方6、 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 )两方面的内容。

A、人的能力B、气质C、性格D、人性心理特征7、 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 )。

A、人格魅力B、个人形象C、个人履历D、个性特征8、 ( )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A、选择方案B、科学预测C、调查研究D、收集情报9、 群体凝聚力是一个( )的概念。

A、褒义B、贬义C、中性D、创造性10、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四川改革・2010年第6期●改革综述●第一部分行政机构改革与大部制一、改革开放后政府机构5次改革(一)1982: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从1978年至1981年,随着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我国恢复了过去撤并的行政机构,并增设了—些新的机构。

国务院部门迅速膨胀起来,至1981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增加到100个,达到了建国以来机构设置的最高峰。

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互相扯皮、人浮于事等问题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过去遗留下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干部队伍老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从1982年开始,中央开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行政改革。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二句话来概括: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

第一次改革之后,国务院各部委正副职是一正二副或者一正四副,部委的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从64岁减到60岁,局级干部的平均年龄从58岁降至50岁。

1982年机构改革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干部的“四化”方针,在解决干部队伍老化和领导职数过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了宪法。

这一阶段的改革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铺平了道路。

但本次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

(二)1988: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

由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这一命题在实践中没有及时“破题”,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

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将国务院部委一级机构由45个调整为41个:直属机构由22个调整为19个:办事机构由4个调整为5个;人员编制在原有5万余人的基础上,裁减了7900余人。

试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下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

试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下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

府职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 了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 ,重点分析了我 国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下政府职 能转变的意义及路径。
关键 词 :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 ;筒政放权
1 . 我 国行政体 制 改革 历程 回顾
改革 开放 以来 ,从 1 9 8 2年至今我国共 经历 了七 次大规模 的行政体制 改革 , 由于所 处 的历史环境不 同,每次改革所 面临的问题 也有很大差异 , 但 每次改革都 或多或少地解 决 了当时所面 I 临的一些 问题 ,下面作一下 简
要 回顾 :
1 9 8 2年 的行政体 制改革虽然 没有提 出 政府职能转变 的内容 , 但是这次改革废除 了 领 导干部 职务 终身 制 ,精 简 了各级领 导班 子 ,同时也加快 了领导干部 队伍年轻化建设 的步伐 。 1 9 8 8 年 的行政体制改革是在深化经 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 在推进原有改革 目 标的基础上 ,首次提出了 “ 转变政府职能是 机构改革的关键”这—命 题。1 9 9 3 年 的行政 体制 改革首 次 提出政府 机 构改革 的 目的是 适应建 设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 并 首次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概念。 1 9 9 8 年 的行政 体制 改革 消除 了政企 不分 的组 织基 础 ,国务院撤销了 1 O个行业部委 。政府机 构 和编制 精简近一半 。 2 0 0 3 年的行政体制改 革抓住 当时社会 经济发展 阶段 的突出问题 , 进一步转变政府 职能 ,建立 国资委 ,深化国 有 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为解决政资不分 问题 奠定 了基础 。 2 0 0 8 年的行 政体制 改革 围绕转 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 门职责关系 , 探 索实行 职能有机统一 的大部 门体制 。 2 0 1 3 年 十八届 二 中全会通过的 《 国务 院机构改革和 职能转 变方案 》要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 , 继续 简政 放权 、推进机构改革 、完善制度 机制、提高 行政效能 ,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同时要 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 、政府 与社 会、中央政 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 制度改革 ,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 的 作用 , 完善政府 职责体 系 , 提高政府治理能

机构撤并后的部长们

机构撤并后的部长们

机构撤并后的部长们作者:山旭来源:《时代报告》2013年第04期自1982年启动改革开放后第一轮机构改革至今,中央政府已历经七次大规模机构改革。

据统计,仅从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2008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已有31个部委被撤销。

这些改革涉及31位部长,超过100位具有正、副部级别的高级领导干部。

一些部委撤销后,以其为基础组建了新的正部级单位,而大多数情况下,涉及机构改革的部门都面临着降格、被合并乃至拆分、改制的情况。

部长们在改革中扮演着特殊角色:一方面是“被改革者”,同时也是改革的执行者。

当告别的时刻来临,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够体会。

面对改革,总要有人付出代价。

中编办副主任王峰在谈及此次机构改革时说,改革本身就是一种利益调整,所谓“被改革者”终究是在为大局作出牺牲。

在自己供职的部委被撤销后,部长们如何告别,后来又会怎样?消失的部委改革开放之初,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第一要务是精简人员。

在1982年的改革中,98个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裁减、合并为52个,各部门机构工作人员从4.9万人减少为3.2万人。

从这时起,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被废止,实行干部离退休制度。

6年后,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始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

其中撤销或整合12个部委,国务院各部门也在原有5万余人的基础上,减少了1万余人。

这次改革确定了日后机构改革的诸多原则:除了以全国人大换届为时间节点,还包括开始实行“三定”制度、相对固定的副职人数等。

按照原人事部副部长程连昌的说法,到这时算是初步改变了“文革”带来的机构臃肿、人员过多的不正常状况。

于是,在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机构改革方案中,就以转变职能、坚持政企分开为第一目标,第二是理顺关系,第三是精简机构编制。

对改革目标的重新定位和排序,也标志着机构改革进入第二个阶段,并一直延续至今。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中编办综合司所编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系列丛书等文件资料,自1993年到2008年的4次机构改革中,共有31个正部级的国务院组成部门被标记为“不再保留”或“撤销”。

我国政府机构的七次革命研究综述

我国政府机构的七次革命研究综述

我国政府机构的七次革命研究综述作者:王君霞学号:2008013317摘要:政府机构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政府处理政务的效率,从而制约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新中国从成立来,国内环境复杂而又不断地变化。

为了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和新中国的不断强大,我国政府先后进行了七次较大的改革,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也吸取了很丰富的经验。

对于政府机构的革命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我国政府机构的历史和对未来政府机构的设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这七次革命进行逐一描述和分析,总述七次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字:七次革命政府机构改革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政府机构相继进行了七次较大的改革,从1952年的第一次改革到1998年的第七次改革,被称为政府机构的七次革命。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政府机构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着十分严重的暂时性困难和严峻的考验。

当时国内尚有相当数量的国名当反动派军队仍在部分地区负隅顽抗;解放区的土改尚未开始,封建地主阶级没有完全被打败;经济一片萧条,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因此,新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并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建立和健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社会建设主义创造条件。

这就是新中国初期政府制度确立的历史条件。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大会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大会还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

它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以及由它任命,组织并受其领导的政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五个部分。

其中政务院是国务院的前身,是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政务院设立了35个部门,以管理国家行政工作。

二、从1952年到1998年的七次改革(一)第一次机构改革(1952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机构改革,这次改革的背景是:1952年,新中国开始转向有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从当年年底开始,由于从1951年起要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计划中的大型建设项目。

粉笔河北行测题库2023

粉笔河北行测题库2023

粉笔河北行测题库2023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措施,对未来五年的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A.《“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法落实规划》B.《“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治推进规划》C.《“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规划》D.《“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答案】:D2.2022年2月25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种交接欢迎仪式举行。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成都)是中国大陆()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是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后举办的第一个世界综合性运动会,也是中国西部第一次举办世界综合性运动会。

A.第四次B.第一次C.第二次D.第三次【答案】:D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谷”通常指的是稻,黍,稷,麦,菽等五种谷物。

其中,“菽”指的是____。

A.糜B.豆C.麻D.粟【答案】:B4.下列不是江西历史名人的是()A.宋应星,汤显祖1/21B.陈寅恪,詹天佑C.徐孺子,陶渊明D.欧阳询,曾巩【答案】:D5.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商品价格运动B.货币流通速度C.商品销售数量D.产品生产数量【答案】:A6.把地球划分成东、西两半球的经线圈是()。

A.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圈B.0°和180°经线圈C.东经200°和西经160°经线圈D.任何一个经线圈【答案】:A7.红军长征的胜利预示着()。

A.中国革命新的局面到来B.国共合作的形成C.国民党统治即将垮台D.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答案】:A8.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福建小自考统考科目0345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2024年4月自考模拟卷四

福建小自考统考科目0345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2024年4月自考模拟卷四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卷四课程代码:034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zheng府机构改革?A、五次B、六次C、七次D、八次2、初级会计、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是按什么进行的划分?()A、职组B、职系C、职级D、职等3、“对工作内容的纵向扩展和对工作责任的垂直深化,旨在向员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指的是下列哪种职位设计方法?A、工作专门化B、工作轮换C、工作扩大化D、工作丰富化4、请问“那些能够区别普通员工与绩效you秀员工的素质方面”指的下列哪项胜任素质?A、基础胜任素质B、鉴别胜任素质C、可迁移胜任素质D、专业胜任素质5、请问我国新录用的公务员试yong期是多长?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6、“让受训者亲自去做,在实地chao作的过程中学习新事物,一边做一边学,然后由工作熟练的员工及zhu管提出评价及建议,使受训者从中获益。

”请问这指的是下列哪种培训方法?A、工作轮换B、实习培训C、自学D、案例研究法7、请问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定福利的是?A、公休假日B、加班补助C、补充保险D、交通津贴8、请问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公务员交流的基本形式?A、调任C、转任D、挂职锻炼9、一般结合年度考核进行,年度考核被确定为you秀等次的,可以予以奖励的,是下列哪种奖励?A、嘉奖B、三等功C、二等功D、一等功10、“根据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配备需要,做出领导干部调整意向和决定的过程”指的是公务员选拔任用与晋升的哪项程序?A、讨论决定B、考察C、民主tui荐D、动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请问我国公共部门包括以下哪几种组织形态?A、zheng府组织B、公共事业组织C、公共企业组织D、非zheng府组织E、公益组织12、请问我国公共部门的编制类型主要包括?A、行政编制B、事业编制C、企业编制D、社团编制E、军事编制13、请问下列基于培训对象分类的选项是?A、专业知识培训B、新员工培训C、脱产培训D、在职员工培训E、应急性培训14、请问下列哪些是属于经济性福利?A、有薪节假B、咨xunxing服务C、教育培训性福利D、医liao保jian性福利E、工作环境保护1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聘人员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A、在试yong期内的B、考入普通高等院校的C、被录用或者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的D、依法服兵役的E、找到其他新工作的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转轨时期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历程

转轨时期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历程
转轨时期 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历程
By Arhe
1949年我国的行政体制
1949年 10 月 1日,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 我国成立了称谓为政务院 的中央人民政府,下设政治法律、财政经济、文化教育、人民监察4个综
合性委员会及其所属部、委、院、署、行、厅共35个。同时,在中央政
府以下,省、直辖市以上设立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 六大区域性地方人民政府。
-16-
第五次机构改革(1988—1990)
改革目标:
近期目标是转变职能、精干机构、精简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克服
官僚主义,逐步理顺政府同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政府各部门
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的关系; 长远目标是逐步建立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齐 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19-
第五次机构改革(1988—1990)
评价:
由于经济过热,这次改革实际在机构、职能和编制上有增有减;对后 来产生最深影响的是开始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着重宏 观管理和间接管理。但是,这次改革未能有效地促进职能转变的进程,涉 及转变职能的几个主要问题,如政企分开、进一步下放权力、加强宏观调 控等远未解决。直到现在,转变政府职能仍然是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5-
第二次机构改革(1956—1959)
1956年下半年,中央提出了《关于改进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 案)》。这是第二次较大规模的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这次改革以中央向 地方下放权力为主要内容,通过国务院精简所属工作部门,下放权力,以
达到扩大地方自主权的目的。这次改革一直持续到1960年。
1958年,撤销合并了国家建设委员会等10多个单位。经过调整,国 务院部委减少8个,直属机构减少5个。到同年底,国务院设68个工作部 门。 1959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又作了进一步调整和撤并,到同年底,国 务院设39个部委,直属机构14个,办公室6个和1个秘书厅,机构总数达 60个,比1956年减少21个。

我国行政改革背景、历程与经验总结

我国行政改革背景、历程与经验总结

我国行政改革背景、历程与经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七次以政府机构改革为核心的行政组织变革,其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则是调整机构和精简人员,核心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

我国行政改革既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影响,而且也受到行政组织革新的需要和内部人员推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在改革经验方面,要坚持以中国当前国情为基础,以配套体制建设和转变职能为内容,以渐进性调试的方式来推动中国行政改革实践。

标签:行政改革;动因;历程;经验总结1 我国行政改革的背景按照行政生态学的观点,行政组织和其他组织一样,是一个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任务和管理体制建立起来的复杂的开放的系统,也存在着新旧更替、不断发展的过程。

行政组织与外界行政环境不断的进行资源、信息等交换活动,保持其某种平衡状态。

行政组织能够充分注意外界环境提出的要求,并能有效地做出反应以满足这种要求。

当组织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时,将会打破这种平衡状态,这就需要从适应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转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成新的平衡状态。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行政组织都不断进行着改革与调整,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行政改革更是作为政府的重要议程被多次提出并推行。

而每一次的行政改革都不是孤立的,必然受外界行政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分为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两部分。

1.1 中国行政改革的外部动因行政改革来源于行政环境的变化,行政改革的动力来自于行政系统与环境的互动,这一影响主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

(1)政治因素。

行政本质上是对国家意志的体现和执行,行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部分甚至有时直接取决于政治制度的构成。

因此,政治因素的变化,比如政治价值、政策取向等,都不可避免的引起行政系统结构、功能及人员的发展和变化。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统摄政治生活的核心,意识形态的论战和大规模的政治运动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被推向了极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思想路线后,政治主题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此后也围绕此中心不断进行发展。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轨迹与反思———以国务院六次机构改革为例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轨迹与反思———以国务院六次机构改革为例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轨迹与反思———以国务院六次机构改革为例楼佳明浙江义乌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摘要】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精简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多次进行了政府机构改革,每次改革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以国务院六次机构改革为例,分析我国机构改革中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机构随意增设等问题。

结论是政府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政企分开、精简统一及效能的原则,形成办事高效、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机构改革轨迹反思国务院一、政府机构改革的必要性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政府管理过宽过广,几乎涵盖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部经济职能。

由于政府的“越位”、“错位”使得企业缺乏活力,市场机制不灵敏,市场经济体系发展不完善。

2.日益膨胀的行政机构和冗员使社会无法承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白钢教授曾指出,我国自建国以来,已搞了六、七次机构改革,比较大的就有三次。

但每次精简之后,必然带来严重的膨胀,有人戏称“长长长常消常长”。

3.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为”、“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政府。

二、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建议1.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转变观念。

首先要解放思想,彻底改变“舍不得”的本位主义思想和求稳怕乱的保守思想。

应当明确,不属于职责范围的事,感情再深、再实惠,也得放,属于职责范围的事,再难再艰巨,也地干;其次要认清角色,明确政府的职责和公务员应扮演的角色。

明确哪些事应由政府来干,哪些事应由地方政府来干,找到自己的位置,扮演自己的角色;最后要调整利益,正确处理“权”与“利”的关系。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一、行政体制的基本问题: 回答一切问题的基本思路只有先回答了行政体制所包含的基本问题, 才能更好地回答一切有关行政体制的问题。

概而言之,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围绕行政而形成的行政管理体制, 具体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组织与行政领导体制、行政运作机制等诸方面的制度构成。

这么说来, 行政体制改革其实就是在处理政府职能范围(市场还是计划)、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整社会管理的重点、调整政府机构的设置、数量等方面的。

因此, 回答本题目可以基本上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

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认识历史和现状以及趋势的基础显然, “改革”必须有个对象, 改谁的革?对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而言, 其实一直处于变革的过程中。

因为随着时代的不同、随着具体历史任务以及高层管理者管理理念的不同, 我们的行政体制一直在变。

不过, 就本题目而言, 改革的对象指的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

因此, 我们在这里先简单谈谈中国行政管个体制的这个背景——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

(一)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产生的几个依据第一, 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产生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党的领导理论都在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中有所体现。

尤其是党的领导理论体现的最为明显。

这种特征本无可厚非。

不过需要指出: 党的“事无巨细”的领导在行政管理体制中变成了“党政不分”, 遏制了行政积极性。

第二, 计划性行政体制产生的经验基础1: 革命政权中的行政实践如, 延安时期、江苏瑞金时期等革命政府在根据地开展的行政管理都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奠定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和经验。

需要指出, 由于革命时期情况特殊, 行政管理体制的“集中性”较强, 而民主性相对较弱。

第三, 计划性行政体制产生的经验基础2: 苏联模式这一点最好理解, 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管理体制与苏联的“一大二公”性的管理体制几乎无二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学》作业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七次行政组织机构改革情况
任课教师:***
班级:汉语言文学1001班
*名:***
学号: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七次行政组织机构改革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管理领域的改革也逐步推进。

改革开放后我国先后进行了7次以机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构成了整个改革开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为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的保障。

具体如下:一、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
二、1988年的机构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