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14
15
16
பைடு நூலகம்
近三年高考试题与2012年考试说明比照分析
1、作品结构的分析(10年.11年),作品主题的概括(09年)。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方法的分析(10年.11年)。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09年.10年.11年)。 4、作品形象的欣赏(09年),作品内涵的赏析(11年),作品艺术魅力 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09年.10年.11年)。
(2011年)12.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 的内容。(不超过50字)(3分)
参考答案: 【答案示例】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时的 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我肯定不 会让你们白跑的!
评分细则:凡是答出与遭遇“相似”“气人”或 “离奇”意思相近的句子,给1分;答出邀请对 方来一趟之意,给1分;语言符合通信口吻(语 言表达合适),给1分。
[例2] 你的事情我很理解,当时我也在这部列车当中(1 分) [例3] 我也有类似的遭遇,但后果比你这次更严重,更让 人生气。(2分) [例4]我有更讽刺的关于坐火车的故事,想知道的话,请 您来基辅找我吧。(3分)
(2011)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 叙述?有什么效果?(3分)
【答案】第三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 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 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 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 具有客观感。 评分细则:答出“第三人称”的,给2分;答出 上述①或②的意思,给1分。
2010年 (20分)(0.61) 静流(李丽娟)
2011年 (20分)(0.56) 第9车厢(俄)
弟弟迷恋音乐对后文叙事 开篇写我的乘车经历有 的作用(2)(0.66) 何作用(3)(0.45) 简析三个动词表达父亲心 补写“基辅读者”来信 理(4)(0.69) 内容(3)(0.80) 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到信任 故事主体采用第几人称 的几个主观原因 有何作用?(3)(0.50) (5)(0.58) 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 景物描写赏析 的共同点(5)(0.41) (5)(0.55) 结合弟弟 成长 经历,写 出你的两点感悟(4) (0.73) 结合作品 谈自己的思考 (6)(0.50)
体验感悟、综合探究的能力。
5、概括景物特点、简析景物作用、分析情节作用、分析叙述角度作用、 品味词语赏析句子、赏析景物描写、补写文本内容、赏析形象、个性化解 读谈看法。
2011年现代文阅读评分细则及学生答题情况
2011年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 作用?(3分) 参考答案: 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评分细则:①凡是答出“铺垫”作用或“引出下文”的 句子,均可得1分;如果答“总领下文”或“设置悬念” 不得分。 ②答出“强化”或“衬托”作用的句子,均可得1分; 如果答“与下文形成对比”则不得分。 ③答出与“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意思相近的可得1分。
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特点
1、题量(12—16题,共5题)和分值(20分)趋于稳定。 2、选材:字数1500字左右;外国小说、中国散文、当代外国小说;注重 人文色彩,有深厚的文化意味,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注重思想的启迪 作用,侧重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和体验,并且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 际,具有时代气息。 3、试题难度(0.71→0.61→0.56)逐步趋于稳定(0.60)。 4、考查内容涵盖辨识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独立探究 等五个层面,体现了对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要求,但更突显鉴赏评价、
文学类文本阅读
复习建议
2009年—2011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
年份.篇目 考查 内容 题号 12
2009年 (20分)(0.71) 魔盒(英) 景物特点概括及作用 简析(4)(0.66) 三处词语在文中的作 用(3)(0.64) 写一名能揭示主旨的 句子(3)(0.85) 改标题谈看法 (5)(0.67) 赏析人物形象 (5)(0.76)
学生答案示例
例1:为下文作铺垫,也以自身的经历与下文所讲的 故事形成对比,来显出故事的真实性。(1分)
例2:通过我的经历引出下文,并与基辅读者的经历 形成照应,更显出了“第九车厢”的荒诞。(2分)
例3:①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②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③与下文的第九车厢故事形成对比。 (1分)
例4: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表达对混乱的铁路交通的 不满,引起他人共鸣,从而自然引出下文;说明这 类事情的普遍性;衬托出下文事件的荒谬、可笑。 (3分)
学生答案示例
[例1] 列车的车厢早已人满为患,使有票的人无可奈何。 长此以往,人们去旅游的心情会消逝殆尽。(0分)如 今的人死板,只知道一些固有规律,却在没有弄清楚情 况的条件下就按常理出牌。(0分)当遇到不顺心的事 时,不要怨天尤人,要知道,总有人会比你遇到更糟的 情况。(0分)有时多了车厢比少了车厢更让人受折磨, 哪有人会知道第九车厢后面还是第九车厢。(0分)
学生答案示例
[例1] 第一人称叙述。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使得故 事更具真实感,仿佛作者亲身经历;用第一 人称叙述还能使叙述更自然,拉近与读者距 离;同时由于其视角有限给读者更多想像空 间。(0分) [例2] 第三人称。使读者身临其境,使文章内 容更显真实性,更加生动,仿佛是自己亲身 经历,更具有吸引力。(2分) [例3] 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这可 以更加客观全面地描述故事,以全知视角使 故事条理更加清晰,简单易懂,表述得更加 客观、公正。(3分)
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5分)
参考答案: 【答案】①“ 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月光渲 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 感;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 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