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师20170925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Ø 培养人是教师职业的更为本质的社会职能。培养人是
指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人的素质包括国民基础素质 和各种专业或职业素质。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选择/简答/案例]
• 1.复杂性:是由教育对象、任务、过程、方法和手 段的复杂性决定的。
• 2.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有法、但无定 法”、教育机智等方面。
• 3.示范性: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及儿童爱模仿、易 受暗示的心理特征决定的。
• 4.长期性:既表现为后效性,又表现为长效性。 Ø 管仲:“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
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选择]
第二节 教师素质
全面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
文化素质
教
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来源: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对儿童的观察了解;教育 经验的积累。
• 运用原则: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达到正面教育效果。 • 具体策略: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责任感è挖掘到每
个学生的积极因素è对症下药。
简述: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熟背]
• (1)爱岗敬业:奉献精神,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 1.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课程观 Ø (1)学校的课程是发展的。 Ø (2)学校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建构的。 Ø (3)课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
• 2.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学生观 Ø (1)学生是独立自主的人。 Ø (2)学生有无限的创造潜能。 Ø (3)学生是完整的人和有差异的人。
• 1.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Ø 原始社会:无专门的教师职业 Ø 奴隶社会初期:出现文字和学校,官师合一 Ø 封建社会: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Ø 资本主义社会:师范教育应运而生,教师职业更趋专
门化和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的历程[选择]
• 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 会议上通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教师工作 应被视为一种专业。
2.教师的社会地位
• △徐特立 我国近代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我国 师范教育的先驱,他一生十分重视师范教育和教师 工作,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教师要做园丁, 不要做樵夫”。
•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加里宁(苏联)称赞教 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教师的社会作用[简答]
•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 • (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 教师应把教育诊断和解决教育教学上的实际问题作为 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标志。
• 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教育机构多元化和教师专业发 展一体化。教师教育一体化,就是把教师专业发展的 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终身教育统一起来。
本章小结
• 二、21世纪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了解]
• 1.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 2.要树立培养个性的观念和创新观念。 • 3.要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 4.要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 • 5.要树立教育网络化的观念。 • 6.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三、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 (2)教学实践能力: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指 导与批改,听课评课等能力。
• (3)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研究和了解学生、建 设班集体、进行常规管理、个别教育、家校联系等 能力。
教育机智的定义、来源与运用原则[案例分析]
• 定义:面对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 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 的能力。
2017-2018学年五年制高师专转本《小学教育学》复习要点
第四章 教师
孙玲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劳动特点 • 第二节 教师素质 • 第三节 师生关系 • 第四节 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第一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劳动特点
• 一、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 (2)热爱学生:亲近感→理解感和尊重感→期待感 • (3)严谨治学:“学之不厌,诲人不倦”。 • (4)团结协作:与同事合作、尊重家长等。 • (5)为人师表:表现在教师义务、教师行为、教师品
德、教师风度等方面, 孔子“其身正,不令则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 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 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 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 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 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师
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法知识
的
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
一 教育素质
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
般
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素
教育科研能力:如观察儿童的能力
质
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职业道德素质 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简答: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实践能力?
• (1)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要求端正、整洁、 美观;口头语言要求准确,有教育性和艺术性。
第三节 师生关系
•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概况
• 1.中国古代:强调师道尊严,教师的权威地位。中国 最早的学生守则——《弟子职》
• 2.西方近现代: Ø (1)“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学生对教师必
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 Ø (2)“儿童中心论”:杜威,“教育要把儿童当做
太阳”。
二、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 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强调:“应该把教学工作视为专门 的职业”。我国《教师法》也明确规定,教师职业是一 种专业,教师属于专业人员。
• 教师专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掌握专门(所教学科) 的知识和技能体系;②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 经过实习;③有较高的职业道德;④具有进修的意识和 不断学习的能力;⑤具有职业自主权;⑥有职业的专门 组织和行业规范,进行行业自律。
• 1993年颁布、1994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 教师概念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 3.2012年,教育部颁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 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 习的核心理念,并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 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 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 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 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 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 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 3.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Ø (1)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Ø (2)从教学与研究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Ø (3)从教师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
发者。 Ø (4)从学校与社区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 4.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行为的转变 Ø (1)尊重、赞赏学生; (2)帮助、引导学生; Ø (3)注重自我反思; (3)加强与其他教育者பைடு நூலகம்合作。
二、教师进修
• 1.教师进修的必要性 •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职业,只有经过不断的进修,才能
得到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 2.教师进修的形式 • (1)校内进修 • (2)校外进修 • (3)函授学习与远程学习 • 3.教师进修与晋升 • 教师进修学习是教师资格和职级晋升的必要条件。
• 2.教师资格的种类 • 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 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等。
• 3.教师的聘任
• 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 时,应当有试用期。我国教师队伍在数量充足、普遍 达到合格的条件下,应逐步实行聘任制。
•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 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 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 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 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 标准。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 长。”
• 三、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 能动性结合起来。
• 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 础。
• 3.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 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Ø 教师威信的建立首先依靠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 提高,还需要具有教师职业所要求的特殊性格,即具 有童心、公正感和自制力。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 础。(领会)
第四节 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 一、教师资格
• 1.教师资格的含义/条件[选择]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实行
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 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 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 经认定合格的,可取得教师资格。”
• 1.民主平等:政治上、人格上、在真理面前平等。 • 2.尊师爱生: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关心热
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
• 3.心理相容: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 与谅解。
• 4.教学相长: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 Ø 《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指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人的素质包括国民基础素质 和各种专业或职业素质。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选择/简答/案例]
• 1.复杂性:是由教育对象、任务、过程、方法和手 段的复杂性决定的。
• 2.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有法、但无定 法”、教育机智等方面。
• 3.示范性: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及儿童爱模仿、易 受暗示的心理特征决定的。
• 4.长期性:既表现为后效性,又表现为长效性。 Ø 管仲:“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
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选择]
第二节 教师素质
全面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
文化素质
教
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来源: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对儿童的观察了解;教育 经验的积累。
• 运用原则: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达到正面教育效果。 • 具体策略: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责任感è挖掘到每
个学生的积极因素è对症下药。
简述: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熟背]
• (1)爱岗敬业:奉献精神,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 1.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课程观 Ø (1)学校的课程是发展的。 Ø (2)学校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建构的。 Ø (3)课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
• 2.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学生观 Ø (1)学生是独立自主的人。 Ø (2)学生有无限的创造潜能。 Ø (3)学生是完整的人和有差异的人。
• 1.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Ø 原始社会:无专门的教师职业 Ø 奴隶社会初期:出现文字和学校,官师合一 Ø 封建社会: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Ø 资本主义社会:师范教育应运而生,教师职业更趋专
门化和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的历程[选择]
• 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 会议上通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教师工作 应被视为一种专业。
2.教师的社会地位
• △徐特立 我国近代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我国 师范教育的先驱,他一生十分重视师范教育和教师 工作,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教师要做园丁, 不要做樵夫”。
•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加里宁(苏联)称赞教 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教师的社会作用[简答]
•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 • (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 教师应把教育诊断和解决教育教学上的实际问题作为 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标志。
• 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教育机构多元化和教师专业发 展一体化。教师教育一体化,就是把教师专业发展的 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终身教育统一起来。
本章小结
• 二、21世纪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了解]
• 1.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 2.要树立培养个性的观念和创新观念。 • 3.要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 4.要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 • 5.要树立教育网络化的观念。 • 6.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三、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 (2)教学实践能力: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指 导与批改,听课评课等能力。
• (3)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研究和了解学生、建 设班集体、进行常规管理、个别教育、家校联系等 能力。
教育机智的定义、来源与运用原则[案例分析]
• 定义:面对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 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 的能力。
2017-2018学年五年制高师专转本《小学教育学》复习要点
第四章 教师
孙玲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劳动特点 • 第二节 教师素质 • 第三节 师生关系 • 第四节 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第一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劳动特点
• 一、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 (2)热爱学生:亲近感→理解感和尊重感→期待感 • (3)严谨治学:“学之不厌,诲人不倦”。 • (4)团结协作:与同事合作、尊重家长等。 • (5)为人师表:表现在教师义务、教师行为、教师品
德、教师风度等方面, 孔子“其身正,不令则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 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 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 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 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 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师
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法知识
的
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
一 教育素质
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
般
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素
教育科研能力:如观察儿童的能力
质
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职业道德素质 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简答: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实践能力?
• (1)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要求端正、整洁、 美观;口头语言要求准确,有教育性和艺术性。
第三节 师生关系
•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概况
• 1.中国古代:强调师道尊严,教师的权威地位。中国 最早的学生守则——《弟子职》
• 2.西方近现代: Ø (1)“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学生对教师必
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 Ø (2)“儿童中心论”:杜威,“教育要把儿童当做
太阳”。
二、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 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强调:“应该把教学工作视为专门 的职业”。我国《教师法》也明确规定,教师职业是一 种专业,教师属于专业人员。
• 教师专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掌握专门(所教学科) 的知识和技能体系;②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 经过实习;③有较高的职业道德;④具有进修的意识和 不断学习的能力;⑤具有职业自主权;⑥有职业的专门 组织和行业规范,进行行业自律。
• 1993年颁布、1994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 教师概念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 3.2012年,教育部颁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 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 习的核心理念,并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 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 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 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 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 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 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 3.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Ø (1)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Ø (2)从教学与研究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Ø (3)从教师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
发者。 Ø (4)从学校与社区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 4.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行为的转变 Ø (1)尊重、赞赏学生; (2)帮助、引导学生; Ø (3)注重自我反思; (3)加强与其他教育者பைடு நூலகம்合作。
二、教师进修
• 1.教师进修的必要性 •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职业,只有经过不断的进修,才能
得到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 2.教师进修的形式 • (1)校内进修 • (2)校外进修 • (3)函授学习与远程学习 • 3.教师进修与晋升 • 教师进修学习是教师资格和职级晋升的必要条件。
• 2.教师资格的种类 • 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 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等。
• 3.教师的聘任
• 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 时,应当有试用期。我国教师队伍在数量充足、普遍 达到合格的条件下,应逐步实行聘任制。
•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 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 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 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 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 标准。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 长。”
• 三、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 能动性结合起来。
• 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 础。
• 3.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 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Ø 教师威信的建立首先依靠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 提高,还需要具有教师职业所要求的特殊性格,即具 有童心、公正感和自制力。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 础。(领会)
第四节 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 一、教师资格
• 1.教师资格的含义/条件[选择]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实行
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 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 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 经认定合格的,可取得教师资格。”
• 1.民主平等:政治上、人格上、在真理面前平等。 • 2.尊师爱生: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关心热
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
• 3.心理相容: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 与谅解。
• 4.教学相长: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 Ø 《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