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办公楼核心筒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垂直交通
4.楼梯
4.4楼梯间在避难层的设计
1) 同层错位。 在楼层平台处把上下通道间隔开来,使其必须先经过避难
层区域方能上下。
2) 上下层断开。 楼梯到达避难层时,上下断开,把人流强制性引向避难
层,通过避难层的楼梯上下,最后才重新进入核体内的疏散楼梯间进行疏
散。
02 水平交通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层出发,首层与夹层之间有扶梯连接。五个分区的层次:1-16层、15-26层、25-
36层、35-48层及47-60层。每区由一组电梯服务,最高一组电梯,是由首层快
速到47层,再开始逐层停靠。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5区中区电梯系统
当建筑超过一定高度的时候,不断增加分区的数量,意味着低层区的电梯 井道越来越多,核心筒不断增大,实用率也越来越低。当低于一定数值的时候, 继续采用多区的电梯系统,就显得不经济了。这种情况下,宜将建筑在竖向再分 为若干大区,大区之间以空中大堂连接,首层设有高速电梯直达空中大堂后, 再以此为出发层到达目标层,从而加快了电梯运行速度,缩短电梯运行周期的同 时,大大减少井道空间,提高实用率。这就是区中区电梯系统产生的原因及优势 了。
香港中银大厦平面
一.垂直交通
1.核心筒的竖向收进
1.2核心筒整体缩小
由于体形的变化,有些建筑物越往上越 小,核心筒按分区逐区消减当然也是可 行的。但是容易造成核心筒各向刚度不 均衡,引起偏心。应该设法使它能够以 中心为基点整体缩小,就像剥了一层 “年轮”,面积减少了但依然是居中布 置,各向刚度保持一致。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1. 高低二区电梯系统 将建筑垂直方向分为高低二区,电梯分区服务,既安全、方便,又经济、快速。 例如广州富力盈隆大厦;广东国际贸易大厦。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高中低三区电梯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将建筑分为三区,高区电梯、中区电梯及低区电梯。不仅可用于规模较大的建筑.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5区中区电梯系统
广州珠江新城的西塔共103层 • 1-66层为办公区,67-103层为酒店区; • 酒店独立一个分区,办公区在31层和49层设了两个
空中大堂作为电梯转换,把办公区分成高中低3个大 区。 • 其中办公低区又分为3个小区,办公中区和高区各分 成2个小区。
㎡,净有效面积1770㎡,方形核心筒里布置四组电梯,服务于四个分区,电梯
分区及各项指标如下表。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4.低、中低、中中、中高、高五区电梯系统
当层数达到60层或更高时,采用五区电梯布局。为提高运载能力与效率,采用双
层厢电梯或大容量单层厢电梯。
如美国汉考克大厦。60层全部采用双层厢电梯,奇数层由首层出发,偶数层由夹
3.组团式 电梯数较多时,采用组团方式将多个电梯厅组合起来。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1.2 电梯组的排列方式
1. “一”字形 电梯组一字排开,分为上下两排,
各组群的候梯空间串联起来,形成 建筑的内 走道,核心筒的各组成部 分就沿着走道布置。 特点:核心筒把标准层一分为二,各电 梯组群的电梯厅串联起来,形成内 走道,走道的两端布置疏散楼梯间, 整个交通组织清晰明了,非常简洁。
1. 作为下面几层,特别是二、三层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 2. 作为间层之间的交通; 3. 作为疏散通道。
一.垂直交通
4.楼梯
4.2疏散楼梯的设计
l 核心筒在每个防火分区通常需2~3部疏散楼梯及相应的防烟前室和 正压送风系统;
l 疏散楼梯前室面积是6㎡,每1500㎡要一个消防电梯,前室也是6 ㎡,当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前室合并时,其合用前室面积为10㎡;
l 电梯井道数量与实际需要的区域电梯组 数量一致,对减少核心筒面积,提高标 准层使用率有很大帮助;
l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上一段电梯不需要避 让下一段电梯突出的机房,在电梯布置 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可见这种空中大 堂的位置是最为理想的。
一.垂直交通
3.电梯数量的计算
一.垂直交通
4.楼梯
4.1楼梯的作用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6 电梯转换层的位置(与避难层的关系)
a. 空中大堂在避难/设备层之间:
l 下一段电梯组的机房,和上一段电梯的底坑均出现在标 准层,会占用核心筒内的可用面积;
l 当电梯厅充当核心筒内走廊时(这种情况在核心筒设计 时极为普遍),电梯机房因布置控制柜的需要,很可能 会突出走廊,迫使办公走廊净宽变窄,影响日常使用;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1.2 电梯组的排列方式
2. “二”字形 四组电梯分为上下左右2行2列布置,核心筒形成“鱼骨”状的
交通流线,核心筒各组成部分就依附于这个骨架布置。 特点:电梯组群分区明确、易于识别,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占角布
置,均衡合理。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1.2 电梯组的排列方式
高层办公楼核心筒设计
01
垂直交通
02
水平交通
03
辅助空间
04
设备空间
目录
Table of Content
01 垂直交通
一.垂直交通
纲要
1. 核心筒的竖向收进
1.1按电梯分区逐区消减 1.2核心筒整体缩小
2. 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1电梯类别 2.2电梯分区的优点 2.3单区电梯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2.5区中区电梯系统 2.6电梯转换层的位置
分又合,疏散单元占角布置,中心对称,可使平面各点疏散距离均衡。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1.2 电梯组的排列方式
6. “Y”字形 核心筒中部为三角形空间.作为空调机房。而电梯组群垂直于三角形的三边.
每边2组电梯.形成倒“Y”型布置 。
特点:电梯组群垂直核心筒外墙,交通组织直接明了,电梯共分为6组,其中两组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6 电梯转换层的位置(与避难层的关系)
c. 空中大堂在避难/设备层上面:
l 下一段的最后一组电梯机房和上一段第 一组电梯的底坑均能在布置在避难/设 备层中;
l 当避难/设备层的总高度大于或等于电 梯顶层高度+机房高度+底坑高度时(当 穿梭梯为双轿厢时,避难/设备层高度 只需要大于等于电梯冲顶高度+机房高 度(见图2.c2)),意味着上一段电梯 组能直接位于下一段最后一组电梯之上, 共用一个电梯井道投影面积;
3. “L”字形 电梯组除了上述两种平行式的布置方式外,还可以呈L型布置,
两组电梯互相垂直。 特点:电梯组群L型布置,电梯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联系方便,一
个疏散单元位于“L”型内侧,另一个位于外侧,均衡布置,利于 疏散。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1.2 电梯组的排列方式
4. “T”字形 电梯组呈“T”型布置,相当于两个“L”型的组合。平面左右对
为穿梭电梯,分别到达2个空中大堂,剩下4组为区间电梯。疏散单元占角布置,
均衡合理。
二.水平交通 2.核心筒与外部空间的位置关系
1.中心筒式 筒体位于平面的中心,围绕其四
周围使用部分,使用部分占有最佳位置, 采光、视线良好,交通路线短捷,筒体 与平面的几何中心位置一致,有利于高 层建筑的结构布置,是高层办公建筑采 用最多的一种平面形式。
l 这些疏散楼梯应较为均匀地布置在核心筒中,以创造有利的疏散 条件;
一.垂直交通
• 楼梯放在电梯对面 • 楼梯环绕电梯 • 楼梯在电梯的背面
或侧面 • 楼梯的休息平台与
电梯厅相结合
4.楼梯
4.3楼梯位置与电梯的关系
一.垂直交通
4.楼梯
4.4楼梯间在避难层的设计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 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其目的是当火灾发生时,强制 性把人流先引向避难层,避免逃难时人们慌不择路,错过了避难层。 因此,楼梯间在避难层就要经过转换,其做法有二:
称,利于交通组织、设备布置以及结构布置。 特点:电梯组群之间分区明确,但又联系方便,既分又合。疏散单
元虽然集中在下方,但疏散口比较分散,不影响疏散距离的制约。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1.2 电梯组的排列方式
5. “十”字形 电梯组呈“十”字布置,核心筒内部形成“十”字的走道。平面中
心对称,利于交通组织、设备布置以及结构布置。 特点:电梯组呈“十”字布置,各组群之间分区明确,但又联系方便,既
2.6 电梯转换层的位置(与避难层的关系)
b. 空中大堂在避难/设备层下面:
l 下一段的最后一组电梯机房和穿梭梯的机房可以安排在 避难/设备层中,有足够的空间布置机房;
l 上一段电梯的底坑仍会占用少量的标准层面积,且因无 停靠要求的避难/设备层而增加了不必要的行程;
l 井道数量也是N+1。
一.垂直交通
3. 电梯数量的计算
4. 楼梯的设计
4.1楼梯的作用 4.2疏散楼梯的设计 4.3楼梯位置与电梯的关系
一.垂直交通
1.核心筒的竖向收进
对于超高层的核心筒,几乎不可能是上从上到下一成不变的,核心筒基于以 下原因在竖向会有变化:
1. 随着电梯分区的变化而变化。基于电梯分区的缘故,超高层建筑的电梯井 道越往上就越少,核心筒截面自然产生变化。
43层;高层区只设2台,44-50层。电梯速度逐区加快,由3.6m/s到6.0m/s。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3.低、中低、中高、高四区电梯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当层数达到40层或以上时,宜分成4区,低区电梯、中低区电梯、中高区电梯及
高区电梯。
日本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地上40层,总建筑面积153841㎡,标准层面积2470
适用于层数不多,建筑面积不大的高层建筑,不分区但可分为逐层停 或者单双层停两种方式。 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采用这种系统无疑是效率低下且投资巨大的, 因此几乎没有超高层采用单区电梯系统的例子。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分区原则: 1. 每约10层或十几层分作一区.; 2. 低层区层数宜多些,高层区层数宜少些,建筑竖向空间布局时注 意,把人多的空间布置在低层区,人多的空间布置在中高层区; 3. 电梯的速度可随着分区所在部位的增高而加快,即高层区电梯比 中低层区的快。 根据分区数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分区方式:
东塔竖向分区示意图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1电梯类别
l 每个分区的穿梭电梯(从基层直通中区、高区的电梯转换层) l 各分区的电梯 l 各功能区独立的服务梯(部分兼消防电梯) l 观光厅或顶层餐厅的专用电梯 l VIP电梯(根据需要设置)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2电梯分区的优点
1) 停站数减少,设备费降低; 2) 电梯服务层站减少,运行时间缩短,电梯数量减少; 3) 将人员流量大的部门设在低层,提高经济效益; 4) 分区停站,使得高速电梯有效使用; 5) 低层区电梯机房上部或者高层区候梯厅下部的面积,可另作他用, 提高实用率。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3单区电梯系统
1.1电梯与电梯厅的基本组合形式
1.走道式 利用走道作为候梯空间,可节省
平面交通面积,提高实用率;缺点是候 梯厅被走道穿越,空间不完整。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1.1电梯与电梯厅的基本组合形式
2.凹室式 电梯厅为袋型空间,相对比较完
整。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1.1电梯与电梯厅的基本组合形式
规模不大的建筑也可使用。
如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大厦。 标准层约2700㎡,三区电梯,每区8台,低层区1-13
层,中层区14-23层,高层区24-32层。
又如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 主体高50层,每层约1300㎡,实际上也分成高中
低
三区。设有14台电梯.低层区6台,从地下室运行至22层;中层区6台,从22层到
2. 随着竖向空间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3. 随着体形的变化而变化。
一.垂直交通
1.核心筒的竖向收进
1.1按电梯分区逐区消减
当标准层处于低区时,电梯井道最 多,处于中区时,低区的电梯井道 及候梯厅就可以另作他用了,同样, 到了高区时中区的电梯井道及候梯 厅也可以腾出来了。随着标准层越 来越小,核心筒平面也越来越小。
l 若采用电梯机房与控制柜上下叠加的方式布置,除占用 更多标准层面积外,由于空间狭窄,日后维护不太方便;
l 为实现换乘衔接,所需电梯井道数也必须比区域电梯多 一组(N+1组,N为区域电梯的组数),如图例中区域 电梯为两组,而核心筒内为实现换乘,需要占用三组电 梯的井道面积。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