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詹思延教授
我国5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专业结构和知识技能的调查

项目来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重点监测管理方案研究》3通讯作者:詹思延,女,教授,博士生导师,Tel:(010)82805162,E2mail:siyan2zhan@bj m ・调查研究・我国5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专业结构和知识技能的调查林鑫1 张黎明2 张俊2 周冰2 詹思延13 (1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100083;2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北京100024)摘要 目的: 调查我国5省级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专业结构和知识技能现状,为国家开展药品不良反应重点监测完善ADR监测报告系统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及定性访谈方法调查收集5省级ADR监测中心工作人员的有关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监测和科研能力,以及知识技能水平。
结果:共调查53人,收回有效问卷52份,52人平均年龄(35±8)岁,男女比较0.93∶1。
高中级职称占53.9%,博士、硕士和学士分别占7.7%,32.7%和51.9%。
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计算机、统计学专业学分别占46.1%,21.1%、5.8%、3.8%和1.9%。
多数工作人员缺乏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知识。
结论:5省级ADR监测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技能可适应ADR监测工作的需求。
但尚需增加一些公共卫生、统计学以及计算机专门人材,并对一些工作人员进行上述知识技能的培训以利于开展ADR重点监测工作完善ADR监测报告系统。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专业结构;知识技能中图分类号: R94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734(2008)220089205I nvesti ga ti on on professi ona l structure and expertise of st affs i n f i ve adverse drug reacti on m on itor i n g cen tres a t prov i n c i a l levelL in Xin1,Zhang L i m ing2,Zhang Jun2,Zhou B ing2,Zhan Siyan1 (1D epart m ent of Epide m iology and B io2statistic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Peking U 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B eijing100083,China;2B eijing Center forADR M onitoring,B eijing 100024,China)ABSTRACT O bjecti ve:T o investigate the p resent conditi on of p r ofessi onal structure and expertise of the staffs in five adverse drug reacti on(ADR)monit oring centres at p r ovincial level in order t o p r ovide scientific basis of hu man res ources f or devel op ing intensive medicine monit oring p r ogra mme and i m p r oving ADR monit oring syste m.M ethods:The infor mati on relative t o the staffs in the five centers was investigated and collected with self2questi onnaire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 w,including the pers onal infor mati on,ability of monit oring and research,and expertise level.Results:Fifty2three staffs in the five centers were investigated.The nu mber of valid questi onnaires was fifty2t w o.The average age was(35±8)years.The rati o of male t o fe male was0.93∶1.The staffs with high or m iddle p r ofessi onal title were53.9%.The percentages of doct or,master,and bachel or were7.7%,32.7%,and51.9%, res pectively.The percentages of clinicalmedicine,phar macy,public health,computer,and statistics,were46.1%,21.1%,518%, 3.8%,and1.9%,res pectively.Most staffs lacked ep ide m i ol ogical and statistical knowledge.Conclusi on:The p r ofessi onal structure and expertise of the staffs in the five ADR monit oring centres at p r ovincial level were equal t o the task of ADR monit oring.However, the centres should be staffed with s ome s pecialists of public health,statistics,and computer,and s ome staffs should be trained with above2menti oned expertise in order t o benefit the devel opment of intensive medicine monit oring p r ogra mme and i m p r ove ment of ADR monit oring reporting syste m.KE Y WO R D S adverse drug reacti on monit oring centre;p r ofessi onal structure;expertise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科学活动[1],它包含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收集、因果关系评定、数据的统计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及开展重点监测[2]和评价药品利弊等一系列活动。
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报告规范要求比较

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报告规范要求比较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报告规范要求比较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药物研发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新药品被引入市场。
然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为了确保药物在上市后的使用安全,各国都对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进行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报告规范要求。
本文将比较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报告规范要求,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国内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报告规范要求。
在我国,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研究主要由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负责监管。
根据2015年颁布的《药品上市许可证申报与批准技术导则》,药品上市后需要进行不同阶段的临床研究和监测,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者需要提交严格的研究计划和报告,包括药物的研究设计、样本容量、监测方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此外,CFDA还要求研究者将研究结果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并定期进行安全性评估和报告更新。
相比之下,国外的药品安全性研究报告规范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细致和严谨。
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的《药物开发过程中安全性评价指南》对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研究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根据该指南,药品的上市后安全性评估应包括对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药物剂量反应关系、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的使用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
FDA要求研究者提供更为详细的报告,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等方面的信息。
与国内外的药品安全性研究报告规范要求相比,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规范要求研究者提供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报告,包括样本容量、研究设计、监测方法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对于不同人群的安全性评估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包括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和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
此外,规范要求研究者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研究结果,并进行定期的安全性评估和报告更新。
尽管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报告规范要求在细节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其核心目标都是确保药品的安全使用。
《抗肿瘤创新药上市申请安全性总结资料准备技术指导原则》

202012目录一、概述 (1)二、数据来源 (2)三、数据标准化和不良反应判定建议 (3)(一)术语的标准化 (3)(二)不良反应的判定 (4)四、具体撰写建议 (6)(一)呈现逻辑 (6)(二)分级和剂量建议 (6)(三)治疗暴露量 (7)(四)安全性特征撰写 (7)(五)呈现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 (8)(六)严重不良事件和死亡病例 (8)(七)其它安全性资料 (9)五、小结 (10)一、概述抗肿瘤创新药针对疾病的治疗靶点多,作用机制复杂,药物结构特征各异,因此不同药物的安全性特征具有很大差异。
随着抗肿瘤创新药研发的模式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在早期研究中即可明确治疗人群,结合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结果可以确定有效治疗的剂量范围和给药方式,加之有效性数据突出,可以相对于经典临床试验更少的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获得研发成功,例如采用单臂研究等。
因此,在递交上市申请时,一些抗肿瘤创新药存在总体安全性暴露量较少和重要器官毒性暴露不充分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研究报告中不良事件术语不规范和相关性判定依据不充分,且安全性数据来自于术语标准不统一、难以进行汇总合并的多个临床试验,上述问题为科学评价抗肿瘤创新药的安全性,以及制定合理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系统和全面的安全性评价是抗肿瘤创新药上市申请的审评重点,为鼓励确能带来更好治疗获益的抗肿瘤创新药尽早上市,满足肿瘤患者迫切的临床需求,我们制定了本指导原则,以期帮助申请人在递交新药上市申请时能更有序和高效的准备资料,提高抗肿瘤创新药安全性方面的申报资料质量。
本指导原则从抗肿瘤创新药的安全性数据来源、标准化和具体撰写建议方面,针对首次递交上市申请的抗肿瘤创新药产品,在安全性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汇总方面提供建议,为申请人后续参照ICH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准备申报资料的安全性部分内容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不能涵盖在安全性资料准备过程中遇到的所有情况。
如有未能阐明的个性化问题,可采用沟通交流的方式解决,后续我们也会结合研发和审评实际以及未来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本指导原则。
酮康唑口服制剂致肝损害风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酮康唑口服制剂致肝损害风险因素的系统评价聂晓璐;陶庆梅;詹思延;王丹;吴桂芝;程刚【期刊名称】《中国药物警戒》【年(卷),期】2012(009)008【摘要】目的了解国内外酮康唑口服制剂所致肝损害发生风险因素.方法 2011年11月利用酮康唑有关药品名称、口服制剂等作检索词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基本信息、方法学特征、干预措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信息.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各个研究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195篇.按照剂量和疗程分组分析,尚不能认为肝损害的发生率与剂量和服药时间有明显的关系;儿童肝损伤发生率为2.2%(95%CI:0.7%~6.6%),60岁以上老年人肝损伤发生率为14.0% (95%CI:4.9%~34.3%);使用酮康唑口服制剂治疗超出其规定说明书适应证用药时,肝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为5.5%(95%CI:4.3%~7.0%).结论酮康唑口服制剂所致肝损害发生的可能风险因素是老年、超说明书适应证使用,未能明确其与剂量和服药时间的关系.%Objective To study risk factors of oral ketoconazole hepatotoxicity. Method Searching articles using relative terms about ketoconazole, oral treatment published on PubMed, Medline, CBM, CNKI, VIP, Wanfang and many other databases by Nov. 2011. Picking up the basic information, method features, intervention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hen the studies were included, fixed models were used for the final results'meta analysis. Results The included studies were 195. Subgroupanalyze according to dose and duration does not yet obviously indicate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incidence of liver damage and dose and time for medication; Children's incidence of liver injury was 2.2% (95% CI:0.7%~6.6%), while that of elderly people over the age of 60 was 14.0%(95% CI: 4.9% -34.3%); Using oral ketoconazole for treatment beyond the provisions of the instructions got a higher incidence of liver damage, was 5.5% (95% CI: 4.3%~7.0%). Conclusion The risk factors of oral ketoconazole hepatotoxicity were the elderly and the ultra—manual usage, failed toclear the relation between incidence of hepatotoxicity and dose and timefor medication.【总页数】4页(P460-463)【作者】聂晓璐;陶庆梅;詹思延;王丹;吴桂芝;程刚【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公卫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100191;北京大学公卫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100191;北京大学公卫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10019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4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4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5;R994.11【相关文献】1.口服酮康唑致肝损害低蛋白血症1例 [J], 张沈英2.从酮康唑口服制剂使用现状看我国的药品风险管理的不足 [J], 何勇;陈小毛3.酮康唑口服制剂不良反应总体情况及肝损害发生率系统综述 [J], 陶庆梅;聂晓璐;程刚;王丹;吴桂芝;詹思延4.警惕酮康唑口服制剂的严重肝毒性 [J], 无5.酮康唑用于HBsAg阳性者致急性重症肝损害一例报告 [J], 郑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新方法概述-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新方法系列讲座(一)

描述某 种疾病 和具 有某些 特征者 , 例如服用 某种 药物
者, 在不 同人群 、 时间和地 区 中所 占的 比例 , 并从这 两 类群体 数据分析某 种疾病 是否与 服用某种 药物有关 ,
用 多种 流行病 学研 究 方法 确定 药物 与不 良结 局 的关
系。
为进一步确定不 良反应 的原因提供研究线索 。
及其效应 的一 门应用科学 。药物流行病学是在 与药 害 作斗争 的过程 中发展起 来 的 , 主要用 于药 物上 市后研 究 。最初 的研 究 内容 以药物不 良反应 为主 , 近些年 但 来研究领 域不断扩大 , 从不 良反应监测 扩大 到药物警
描述 性研 究 广
分析 性研究
横 断 面 研 究
系列讲座
药物流行病学研 究新 方法概 述
一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新方 法系列讲座 ( ) 一
詹 思延 (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学与 卫生统计学系, 北京, 08) 1 03 0
关键词
药 物 流 行 病 学 ; 法 方 文献标识码 : C 文 章 编 号 :6 2—85 (0 9)1—0 5 17 1720 0 0 9—0 4
关注 , 物流行 病学研 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得 以彰显 ; 药 与此 同时 , 随着流 行病 学研 究方 法 的进 展 、 人类 基 因
组计划 的完成和计算机 技术 日新 月异 的发展 , 国际上 药物流行病 学的发展 十分迅速 , 不断推 出新 的研 究手
变动原 因的线索 , 一步的分析性研究打下基础 。 为进
中 药 应 与 测 29 第6 第l 5 国 物 用 监 o年 卷 期 9 0
系列讲座
进一步 又发 现棉 籽油 的消耗 量 与不育症 的发生率 成
1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詹思延教授

Statin-associated muscle-related adverse effects: a case series of 354 patients. (Cham S, et al. Pharmacotherapy. 2010 Jun;30(6):541-53.
处方序列分析 (prescription sequence analysis)
“药物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与药物有关的事件的分布及 其决定因素,以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Last 1988);
“药物流行病学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 药物的利用及其效应,通过发展和评估风险管理策略,优 化药品、疫苗、医疗器械的效益风险比,达到提高医疗保 健质量的目的”(Hartzema,Tilson,Chan,2008)。
the year following index drug introduction compared with the number of quinine starts in the preceding year (adjusted for age and time trends in population prescribing).
药物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药物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詹思延【期刊名称】《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3(045)003【摘要】随着新药不断问世,药物不良反应也相继出现,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促使人们对药物上市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加关注。
由于研究的视角从临床拓展到广大的用药人群,药物流行病学这门应用科学于20世纪80年代应运而生。
近年来,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不良反应监测扩大到不良事件监测,进一步发展到药物警戒和风险管理;从强调药物利用(drug utility)扩大到研究有益的药物效应,以及药物疗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生命质量评价等。
与此同时,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上药物流行病学的发展十分迅速,新理论和新方法也不断涌现,现概述如下。
【总页数】4页(P343-346)【作者】詹思延【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心,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35【相关文献】1.深化信息构建(IA)研究完善情报学理论方法--"信息构建(IA)与情报学理论方法的新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J], 周晓英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J], 程逖3.理论自信:中医理论的传承发展——“中医辨证方法与临床高峰论坛”主题报告[J], 张伯礼4.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当前社会发展研究的关系——兼谈当前社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视角问题 [J], 范燕宁5.现代管理学理论发展及研究方法探索--评《现代管理学--理论·案例·实训》 [J], 魏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抗肿瘤药的药物警戒体系概述

新型抗肿瘤药的药物警戒体系概述作者:洪英子胡骏来源:《上海医药》2022年第25期通信作者:胡駿,药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目前担任上海市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人。
多年来致力于医药政策与行业分析及药物警戒等领域研究。
在药品、器械和化妆品的政策法规、行政执法和认证检查领域有非常资深的从业背景和实践经验。
担任中国药品监管研究会药品监管法规和政策专委会委员,《医疗器械蓝皮书》编委,《中国药房》、《中国食品药品监管》、《上海医药》等杂志的审稿专家。
近年承担了部级、局级等行业发展、政策制定、行政监管等课题近20项,参与了多部药械化领域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等的立法和修法研究。
摘要:随着审评审批制度的优化,一大批新型抗肿瘤药通过附条件批准程序等“快速通道”拿到批准文件,压缩了上市前大样本量的安全性数据暴露,上市后药物警戒体系的建立能确保药物安全性信息得以不断的补充完善,风险管理持续的动态跟进,真正做到把患者的风险获益最优化。
本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介绍了国内外新型抗肿瘤药的药物警戒体系及工作现状,提出了针对品种特性需要关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关键词:抗肿瘤药药物警戒持有人医疗机构监管中图分类号:R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22)S2—0116—05引用本文洪英子,胡骏.新型抗肿瘤药的药物警戒体系概述[J].上海医药,2022,43(S2):116—120.Pharmacovigilance system in novel anti-tumor drugsHONG Yingzi,HU Jun(Shanghai Center for Adverse Drug and Medical Device Reaction Monitoring,Shanghai 200040,China)ABSTRACT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view and approval procedure, a large number of novel anti-tumor drugs obtained the approval documents by "fast pass", which is a conditional approval process. Lack of a large amount of exposed clinical safety data, post-marketing pharmacovigilance is aI vital system to ensure the sustained improvement of drug safety information,and dynamic approaches to the risk management. Patients can finally benefit from this benefit-risk life-cycle management. Using a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working experience of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 in novel anti-tumor drugs in EMA, in FDA as well as in China. Besides,some issues are raised according to the dru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uture prospect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anti-tumor drugs;pharmacovigilance;holder;healthcare;regulators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每年全球因恶性肿瘤死亡的人数达900万左右。
第三讲:如何报告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国际报告规范STROBE解读

第三讲:如何报告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国际报告规范STROBE解读詹思延【摘要】@@ 观察性研究是相对于实验性研究而言的,指研究者不对被观察者的暴露情况加以限制,通过现场调查分析的方法,客观地记录某些现象的现状及相关特征,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主要用途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探索和检验疾病与暴露之间的因果关联.【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年(卷),期】2010(005)003【总页数】5页(P223-227)【作者】詹思延【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观察性研究是相对于实验性研究而言的,指研究者不对被观察者的暴露情况加以限制,通过现场调查分析的方法,客观地记录某些现象的现状及相关特征,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主要用途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探索和检验疾病与暴露之间的因果关联。
与RCT相比,观察性研究中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各种特征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不能随机分配研究因素予观察对象,只能靠全面、客观的描述或精心设计的方案对人群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判断,以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
这类研究设计通常容易实施,医学伦理学问题较少,但研究中可能存在多种偏倚,影响结果的真实性。
因此,在评价任何一个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时,主要的问题是判断观察到的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是否由偏倚、随机误差或混杂所造成。
毫无疑问,清晰透明的研究报告有助于读者的阅读和评价,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都发现,此类报告普遍存在不完整和不规范的问题[1,2]。
加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的质量(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STROBE)是由一个国际性合作小组共同起草,主要目的是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供报告规范,从而改进这类研究报告的质量。
目前STROBE已被百余种杂志的稿约所推荐,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STROBE进行解读。
影响人数在评价人群疾病危险因素中的应用

影响人数在评价人群疾病危险因素中的应用陈延;詹思延【期刊名称】《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年(卷),期】2003(11)6【摘要】与疾病影响人数 (DIN)和人群影响人数 (PIN)一样 ,新近提出的暴露影响人数 (EIN) ,病例影响人数 (CIN)以及暴露病例影响人数 (ECIN) ,都是由需治疗人数(NNT)演变而来的 ,但是与 DIN和 PIN相比 ,这些新指标是针对特定人群的 ,能够用来评价各种危险因素对不同类人群中产生的影响 ,而且结果比较直观 ,容易被卫生决策者、提供者以及消费者所理解和接受。
【总页数】3页(P266-268)【关键词】人群;疾病;影响人数【作者】陈延;詹思延【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37【相关文献】1.在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中要特别重视筛查外周动脉疾病——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外周动脉疾病指南解读 [J], 陶军2.二甲双胍应用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疗效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相当/意大利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及对病死率的预测意义/糖尿病中度增加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炎症及抗炎因子表达上调/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长期应用螺内酯对尿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 [J],3.内蒙古汉族人群中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与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比较 [J], 南蕾;米焱;贾妮亚;李增艳;张艳辉;王彩丽4.疾病影响人数和人群影响人数在人群干预措施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J], 陈延;詹思延5.烟酒是日本人群良性消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来自辐射影响研究基金成人健康研究 [J], Yamada M.;Wong F.L.;Fujiwara S.;徐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詹思延:大数据和主动监测给药物全生命周期管理“脱胎换骨”

20192019年2月第9卷第4期·业界关注·詹思延:大数据和主动监测给药物全生命周期管理“脱胎换骨”文图/《中国医药科学》 费 菲近几年,我国及全球各国药物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主动监测。
对包括中药注射剂在内的所有上市药品,主要采用的药品安全主动监测方法是传统的流行病学专题调查方法,如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这些方法固然弥补了被动自发监测报告的局限,但其花费和时效性从监管角度来看都是较差的。
尤其是前瞻性队列研究虽有很好的研究设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需要较大的样本量。
目前大数据的出现恰好为我们研究这些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和事件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日前,在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大会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詹思延教授分享了在大数据和药品安全主动监测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药品不良反应从被动监测走向主动监管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警戒(PV)的定义是发现、评价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研究活动。
药物警戒前3个阶段为药物研发阶段:第一阶段20~50名健康志愿者收集同步数据,进行临床前动物试验以确定急性毒性、器官损伤、剂量相关性、代谢、动力学和致癌性。
第二阶段150~350名患者,确定安全性和剂量建议;第三阶段250~4000多名不同种患者组确定短期安全性和效验。
之后进入注册批准上市后阶段,进行核准后新药研究以确定特殊安全性问题,主动报告核准后研究,进行风险效益研究,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自发报告系统风险和效益的评价。
而药品上市后临床使用状况与上市前临床试验所限定的使用条件不大相同,上市后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广泛使用情况下药品的安全性,重在发现上市前观察不到的安全性盲点,如新的罕见严重不良反应、迟发的严重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对特殊人群的影响等。
因此,药品在广泛使用情况下,最常出现如肝毒性、肾毒性、心血管毒性、血液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皮肤损害、骨骼和肌肉损害等安全性问题。
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反思药品安全问题

e a asd su t n o n eti u jc frso s it,rt n la d sinic aj s n fmeia id s i mb r s i ai fu c r n sbeto ep ni l e t o a bi y ai a n ce t dut to dcl n uta o i f me rl
理局 , 北京 10 1) 080 摘要 : 通过从风险社会的角度分析药品安全问题 , 深入探讨了引发药 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提示应正确看待药品安全 问题 , 通过加强风险教育提高全社会 的风险和危机意识 , 增强预防风险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 同时 , 应采取相应的措 施, 消除不合理的风险承担机制 , 合理 、 科学地调整医药产业结构,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 建立公开 、 透明的 药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 规范媒体宣传 , 普及药品安全相关知识 , 提高公众对于药品安全的知情度和满意度 。
nz to nd d g m a u at r g d fcswh c a n u e y t i.To etb s n o e n r s ae r g iai n a r n fcu n ee t ih m y be a d ta p rntd u n
中 国药 物 警 戒 第 7卷 第 4期
21 0 0年 4月 Ap i2 1 , o., o4 r, 0 0 V 1 N . l 7
中图 分 类 号 : 9 4 文 献标 识 码 : R5 A
文章 编 号 :6 2 8 2 (0 0)4 0 2 — 3 17 - 69 2 1 0— 2 6 0
i rt n Be ig 1 0 1 , ia s ai , in 0 8 0 Chn ) t o j
Ab ta t s r c :Th e s n o r g sf t su sw ee a  ̄y e e p y fo es cie o s oce h o y ,fo e r ao s fd u ae i e r n z d d e l r m p rpe t f r k s it t e r y s v i y r m
利用系统综述方法阐述药品安全定义的内涵

and accessibility.
Key words:drug safety;concept;category;analysis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药 品安全已经成为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
全现状和分析相关风险因素建立统一的认知基础。
1研究内容和方法
1.1纳入标准 符合研究主题,即文章中提及药品安全概念、范 畴,或对保障药品安全策略和措施的具体内容有描述 的英文和中文文献。
o
也对我国药品安全状况日益关注。本文采用系统综述
的方法对检索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旨在深入 探讨药品安全的定义和范畴,确定我国当前药品安全
的主要问题,从而为科学、客观地评价我国的药品安
课题来源:SFDA政策法规司委托立项,中国卫生政策支持项目(编号:CS200802—04 作者简介:刘佳(1980-),男,在读硕士研究生,公共卫生。
●■●●●●●一
2.2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描述
2.2.1纳入文献的国家分布纳入文献(共290篇文献) 研究的所属国家和地区为中国139篇(48%),美国72 篇(25%),欧盟t38篇(13%),其他国家为4l篇(14%)。 2.2.2纳入文献的出版年限分布共有270篇文献列 出了发表年份,分布情况见图2。可见近年来对药品 安全的关注程度逐年增加,从2004年开始更为显著。
2000 200l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发表年份
锵
图2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份分布
2‘辫29%
翔,%
…
2.2.3纳入文献的来源分布据文献的来源途径统计 显示,中文数据库50%、英文数据库38%、WHO网站 5%、EDA网站4%、SFDA网站2%、IOM网站1%。 2.2.4纳入文献的类型分布文献类型有研究(25%)、 综述(2l%)、新闻(14%)、政府法规和报告(11%)、评 论(9%)、会议摘要(6%)、项目介绍(5%)和其他(包括 指南、书籍、宣言、访谈、领导讲话等,9%o 2.3药品安全概念和范畴描述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方法学进展詹思延-文档资料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方法学进展
詹思延
2014.11.16
汇报提纲
❖上市后监测方法
▪ 从被动走向主动
❖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
▪ 针对药品安全研究的特殊性,设计方法不断创新 ▪ 针对观察性研究的混杂问题,统计分析技术不断发展
❖面临的挑战
2
上市前临床试验
局限性
• 观察对象样本量有限 • 观察时间短 • 病种单一 • 多数情况下排除老人、
4
上市后监测方法
被动监测
常见的自发报告系统 WHO 国际药品监察中心 美国 Medwatch 加拿大 CADRMP 英国 黄卡 澳大利亚 蓝卡 中国 ADR 监测
优点 1)可以快速进行追踪; 2)费用低; 3)覆盖范围广; 4)研究工作的持续时间没 有限制; 5)不影响医生的处方习惯 或日常临床工作
“Hig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rat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higher rates of HRT.”
Not adjusted for socioeconomic status
“Thus, rather than HRT keeping women healthy, healthy women were taking HRT.”
察性研究,如病例系列、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也可以在整体的设计中嵌入一些子研究作为其组成 部分。按照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可采用前瞻性研究 或回顾性研究,药品重点监测推荐采用前瞻性研究, 但为尽可能全面的收集数据,也可将前瞻性研究和回 顾性研究相结合。文献研究可作为重点监测手段的必 要补充,但不应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基于Web_of_Science的药品说明书适老化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药师与药学服务·基于Web of Science 的药品说明书适老化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Δ李茜茜 1*,陆浩 2,武明芬 3,赵志刚 3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药学部,北京 101149;2.壹正医院管理发展(北京)中心,北京 100020;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70]中图分类号 R 9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4)02-0231-06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2.19摘要 目的 探索药品说明书适老化的研究热点,为我国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在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12-2022年发表的老年人使用药品说明书的相关英文文献,应用VOSviewer 和CiteSpace 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总结该领域发展的障碍和解决措施。
结果与结论 本研究共收集到药品说明书适老化相关文献335篇,来自51个国家(地区)的819个研究机构,涉及2 174位作者。
近10年,药品说明书适老化研究发展趋缓,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占该领域的主导地位,其中美国西北大学Wolf 等学者的发文量最大(12篇)。
老年人用药风险管理、药品说明书中老年用药信息的更新,以及老年人对药品说明书的理解和依从及其影响因素等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发展中相关障碍的解决措施包括提高药品说明书的可视性、可读性,填补药品说明书中老年用药信息等。
我国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方法,针对我国人口特点开展老年药品说明书影响因素的调查及老年用药的药动学研究,多维度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 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文献计量学;用药安全;老年人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drug package insert adaptation for the elderly based on Web of ScienceLI Xixi 1,LU Hao 2,WU Mingfen 3,ZHAO Zhigang 3[1. Dept. of Pharmacy , Beijing Chest Hospital ,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1149, China ;2. Yizheng Hospit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 Center , Beijing 100020, China ;3. Dept. of Pharmacy ,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7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otspots of aging adaptation of drug package inserts ,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development of aging adaptation of drug package inserts in China. METHODS The relevant English literature on drug package inserts for the elderly published from 2012 to 2022 was retrieved from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 bibliometr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using VOSviewer and CiteSpace software , to explor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is field , and summarize obstacles and solu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RESULTS & CONCLUSIONS This study collected a total of 335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aging adaption of drug package inserts , from 819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51 countries (regions ), involving 2 174 authors.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drug package insert adaptation for the elderly has slowed down in the past decade ,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dominate this field. Authors such as Wolf from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 have the largest number of publications (12 literature ). The research focuses in this field include the risk management of medication for the elderly , the updating of medication information for the elderly in drug package inserts , and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mpliance of the elderly with drug package insert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solutions to related obstac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ing adaption in drug package inserts include improving the visibility and readability of drug package inserts , filling in the information on elderly medication in drug package inserts , and so on. China can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s and methods of other countries , conduct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lderly package inserts and pharmacokineticstudi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in multiple dimensions.KEYWORDSdrugpackageinsert ; agingadaption ;bibliometrics ; medication safety ;the elderlyΔ 基金项目国家卫健委药具管理中心委托项目(No.ZDC-2022-001);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研究课题(No.2023-Y-Y-018)*第一作者药师,硕士。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评价与药物流行病学新方法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评价与药物流行病学新方法
陈文;傅政;王海南;杜文民;贺佳
【期刊名称】《药学服务与研究》
【年(卷),期】2007(7)5
【摘要】近年来,中药药物不良反应(ADR)报道不断增多,而中药的ADR评价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从讨论中药ADR的定义开始,讨论了药物流行病学的新方法,提出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流行病学新方法来评价中药ADR。
【总页数】5页(P367-371)
【关键词】中草药;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药物流行病学;综述
【作者】陈文;傅政;王海南;杜文民;贺佳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上海市ADR监测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1.35;R994.11
【相关文献】
1.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新方法概述-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新方法系列讲座(一) [J], 詹思延
2.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新方法系列讲座(六) [J], 唐少文;詹思延
3.运用药物流行病学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工作 [J], 杨金宝;马旭闽
4.流行病学因果关系与药物不良反应——评一起苯丙醇氨(PPA)与出血性中风关联
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J], 曾光
5.临床医师在药物不良反应评价中的作用(附三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 [J], 赵鸣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据挖掘在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出和分析中的应用(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新方法系列讲座(二)

数据挖掘在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出和分析中的应用(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新方法系列讲座(二)
尚鹏辉;詹思延
【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年(卷),期】2009(006)002
【摘要】@@ 据WHO公布的数字显示,7.5%~10.4%的病人在急性护理过程中经历过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住院患者发生ADR的比例为10%~20%,ADR已经成为导致住院病人死亡或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Bates DW等学者的研究表明,美国一家700张床位的教学医院每年因ADR导致的住院和门诊费用达到560万美元.
【总页数】3页(P121-123)
【作者】尚鹏辉;詹思延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100191;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1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1
【相关文献】
1.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新方法概述-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新方法系列讲座(一) [J], 詹思延
2.数据挖掘在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出和分析中的应用(下)——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新
方法系列讲座(三) [J], 尚鹏辉;詹思延
3.病例交叉设计——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新方法系列讲座(五) [J], 杨兴华;詹思延
4.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新方法系列讲座(六) [J], 唐少文;詹思延
5.药物流行病学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J], 吴嘉瑞;张冰;董玲;王璞;李贡宇;盛晓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詹思延教授
处方序列分析 (prescription sequence analysis )
n 假设:某种药物A怀疑会引起不良事件, 而不良事件本身需接受药物B 治疗。
n 从计算机数据库中查到所有应用药物A的患者。
n 在所有用药物A的患者中, 再识别出使用药物A过程中所有用了药物B 的患者并对其计数。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 詹思延教授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3日星期三
提纲
n 概述 n 研究方法 n 设计原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詹思延教授
•上市前临床试 验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看到的: •大部分药理作用 •A型不良反应,部分B型ADR •个体药代动力学指标 •单纯适应症的药效
n 药物上市后,通过病例系列可以定量研究某种不良反应/事 件的发生率;还可以发现某些特殊的不良反应。
n 但这种方法同样没有对照组,无法排除背景事件率的影响, 因果关系论证的力度较弱。
•Statin-associated muscle-related adverse effects: a case series of 354 patients. (Cham S, et al. Pharmacotherapy. 2010 Jun;30(6):541-53.
n The statistic of interest was the sequence ratio: the number of quinine starts in the year following index drug introduction compared with the number of quinine starts in the preceding year (adjusted for age and time trends in population prescribing).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詹思延教授
药物流行病学 pharmacoepidemiology
n Pharmacology: 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 用的规律和机理,主要任务是评价药物 在人体内的安全有效性。
n Epidemiology: 研究疾病和健康在人群 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科学,药 物则是影响疾病和健康分布的重要因素 之一。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中詹华思内延科教杂授志2010年12月第49卷•第1112期
发现安全性信号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詹思延教授
病例报告
n 药物上市后引起罕见的不 良反应,甚至药源性疾病 (DID)的初次报道多来 自医生的病例报告。
n 病例报告没有对照组,不 能进行因果关系的确定。
n BACKGROUND:
n The use of diuretics, statins, and inhaled long-acting β2-agonists (LABAs) is linked to muscle cramps but largely by anecdotal evidence. This study sought population-level data to better evaluate these associations.
n 药物安全性评价
n 对ADE/ADR发生率和相关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药品风 险管理提供依据;
n 通过数据库挖掘和安全信号的检出和分析,做到快速发现用药 人群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人群安全;
n 药品上市后监测方法规范化与实用化,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与 用药人群数据库的建立。
n 药物有效性评价 n 药物利用研究 n 药物经济学评价
n “药物流行病学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 药物的利用及其效应,通过发展和评估风险管理策略,优 化药品、疫苗、医疗器械的效益风险比,达到提高医疗保 健质量的目的”(Hartzema,Tilson,Chan,2008)。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詹思延教授
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看不到的: •人群使用 •人群疗效 •生命质量 •合并症,并发症 •药物经济学 •新适应症 •新ADR,尤其C型 •合并用药 •长期使用的效果及ADR.
•上市后风险评估 •上市后监测和药物流行 病学研究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詹思延教授
组织机构的诞生标志学科的形成
n 1968年WHO制订了一项由10个国家参加的国 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试验计划,并于1970年 正式成立WHO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Garrison SR, et al. Arch Intern Med. 2012 Jan 23;172(2):120-6.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詹思延教授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詹思延教授
•生态学研究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詹思延教授
•常用研究方法
•原始研究
•研究方 法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 究
•横断面研究 •病例报告,病例 系列 •生态学研究 •监测
•分析性研究
•病 例 对
•队 列
照
研
研 究
究
•实验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 验
•二次研究
•Meta-分析 •系统综述 •非系统综述 •评论 •指南 •决策分析 •经济学分析
n 一旦对某种药物的怀疑被 公布,常引起医生和病人 的过度报告,导致偏性结 论。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BMJ 2006;332:335-9.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詹思延教授
病例系列研究(Case Series)
n 是通过收集所有单一暴露因素的病例,再对其临床结局进行 评价的描述性研究方法。
n 这些病例通常来自同一所医院或接受相同治疗的患者。
•信号的挖掘
数据库挖掘的技术与方法
n 比值失衡测量法 (Measures of Disproportionality)
n 预测模型法(Predictive Modeling)
n 聚类分析法(Clustering or Database
•SigSneaglmdeentteacttiioonn)of rosuvastatin compared to other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詹思延教授
药物流行病学 pharmacoepidemiology
n “药物流行病学就是应用流行病学的知识、方法和推理研 究药物在人群中的效应(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其利用”( Porta和Hartzema,1987);
n “药物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与药物有关的事件的分布及 其决定因素,以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Last 1988);
n METHODS:
n Linked health care databases containing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Dec 1, 2000, to Nov 30, 2008) about 4.2 million residents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were evaluated using sequence symmetry analysis to determine in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詹思延教授
主要用途(1)
1. 补充上市前研究中未获得的信息——量化 已知ADR发生率或是有效效益的频率
(1)精确度更高; (2)了解药物对特殊的人群组的作用; (3)研究并发疾病和合并用药的影响; (4)比较并评价新药是否更优于其它常用药物。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n CONCLUSIONS: Cramp treatment was substantially more likely in the year following introduction of LABAs, potassium-sparing diuretics, or thiazidelike diuretics, and 60.3% of quinine users (individuals experiencing cramp) received at least 1 of these medications during a 13-year period.源自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Garrison SR, et al. Arch Intern Med. 2012 Jan 23;172(2):120-6.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詹思延教授
Nocturnal leg cramps and prescription use that precedes them: a sequence symmetry analysis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用于产生假设
•用于检验假设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研究詹思延教授
不同研究方法 在寻找医学证据体系中的价值辨析
•研究方法本身并无严格的高下之分,应根据临床问题选择最合适的设计类型。 •医学科研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不可能一步到位,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证据水平不但与研究类型本身有关,也与研究的各个环节是否实施良好有关。
n 由于研究的视角从临床拓展到广大的用药人 群,药物流行病学这门应用科学于20世纪80 年代应运而生。
n 国际药物流行病学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harmacoepidemiology,ISPE)于 1989年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