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分析
关于浅谈话语的连贯论文
关于浅谈话语的连贯论文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不仅受符号学的制约,而且也受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对于交际中话语连贯的影响因素不能只局限于语言方面,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话语连贯。
非语言因素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胡壮麟指出语篇在交际功能上的连贯有赖于语篇产生时的语境知识和语篇使用者的语用知识。
可见,离开了语境,孤立地看语篇,很难对语篇进行正确的理解,很难掌握其连贯性。
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言外语境角度来探究语境对话语连贯的影响,以期对语篇连贯研究和话语理解机制方而的探索有所裨益。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活动的反映。
每个言语社团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模式、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这些反映特定社团特点的方式和因素构成了语篇分析者所说的“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是作为人类行为模式的深层结构规范制约语言交际的。
本族人对于自己的文化习俗是习焉不察的,而外族人在同本族人交际中一旦违反了这些习惯,又会使本族人无法接受,从而使外族交际者感到别扭、不适应,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文化休克”(cultureshock)。
因为每一个民族都是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的,都把自己的文化对世界的看法看作是人类的常识,天经地义而又自然合理,这样一来就难以接受其他文化。
如果言语交际的各方对所用民族语言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没有共同的了解,就难以完满地实现交际目的。
每一个语篇又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产生并发挥作用的。
文化语境必将会直接影响到每个人对话语的表述和理解,如果对方讲的话符合他的思维模式和讲话方式,则可以很自然地把对方的话解释为连贯的话语,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也有利于把其随后的话语理解为连贯的话语。
不然,则可能造成误解或交际中断,甚至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此类例子很多,例如:“我不喜欢照章办事的做法。
”姑娘说,“我喜欢出乎意料。
”她的姨夫好像对她这种明确的爱憎感到很有趣:“好吧,你会一切顺利,这也是事先规定了的”,他说。
“我想这你该喜欢吧?”“如果这里的人都是愚不可及的保守派,我不会一切顺利。
语篇连贯理论在教学中应用论文
语篇连贯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由于话语不连贯而引起的误解极为普遍,探究语篇连贯理论便于消除一些理解的歧义,并且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语篇连贯;词汇衔接;教学语篇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界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语篇就是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语篇既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长句;既可以是口语表达,也可以是书面表达。
但无论如何语篇的逻辑结构一定要严密,意义一定要连贯。
这种连贯表现在语言结构、语言的组成成分还有结构成分之间的联系。
也就是说,语篇连贯的关键在于语篇构成成分之间意思或功能上衔接。
一、语篇连贯理论的理解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语言学研究的新兴课题。
由于概念本身的复杂性,目前语言学界对连贯的理解还没有形成标准和方法。
自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halliday 和hasan 提出语篇的衔接理论,他们提出了五种语言的衔接纽带—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但是不少语言学家还是对他们的连贯是在衔接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其中, reinhart提出了显性连贯和隐性连贯。
她认为显性连贯必须满足连续性、一致性及相关性。
而隐性连贯通过某种语用阐释程序将其解释为具有连贯性。
本人赞同显性连贯通过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来实现,与阅读者和写作者双方的理解息息相关。
隐性连贯隐藏于语篇的内部,通过逻辑和语义上的顺畅来实现语篇的文理通顺。
语篇的连贯是由读者的理解来实现的,语篇连贯的构建对准确、全面、深入地理解语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语篇连贯理论与教学1.语篇连贯理论与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在英语学习和测试中一直是个难点。
阅读实际上是一种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和信息处理过程,是读者基于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进而对新信息进行分析、分类和解释并不断进行推测的过程,也是阅读者通过语篇这个媒介手段,和写作者之间的一种交际行为。
语言的篇章特征与篇章分析
语言的篇章特征与篇章分析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篇章则是语言使用的方式和规律。
在语言学中,篇章特征和篇章分析是研究和理解语言背后的深层意义和结构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探讨语言的篇章特征和篇章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语言的篇章特征语言的篇章特征是指语言在连续性、连贯性、信息丰富性和修辞特色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
1. 连续性语言的连续性是指语言在篇章中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篇章中的句子、段落之间需要通过词汇、句法和逻辑关系等手段进行衔接,使得整个篇章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2. 连贯性连贯性是指篇章中不同句子之间的衔接与协调。
为了保持篇章的连贯性,我们需要使用一些过渡词、句型和语气等手段,使得篇章中的信息有机地衔接在一起。
3. 信息丰富性语言的篇章特征还表现在信息的丰富性上,即篇章能够传达丰富的信息量。
通过恰当使用丰富的词汇、具体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表达,我们可以使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传达更多的信息。
4. 修辞特色修辞是指在语言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
通过修辞手法,我们可以使篇章更加生动、形象,并增强其语言的感染力。
二、篇章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篇章分析是研究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篇章的结构和语言使用。
1. 宏观层面宏观层面的篇章分析主要关注篇章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宏观分析:(1)阅读篇章,理解主题和中心思想;(2)分析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的组成部分;(3)分析篇章的逻辑关系和连贯性,理清主次关系和信息衔接;(4)分析篇章的修辞特色和语言风格,包括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达。
2. 微观层面微观层面的篇章分析主要关注篇章中句子和语言表达的细节。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微观分析:(1)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成分,包括主谓宾结构、状语和补语等;(2)分析句子的语法多样性和修辞特点,包括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型;(3)分析词汇的选择和使用,包括使用的新颖词汇和形象描写;(4)分析篇章的篇章功能和表达意图,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
而 Yes?!(反问,先下沉再上扬)表示强烈的感情色彩,
“语篇”(text)在不同学者的著作中描述不 问中有答。
同。Halliday 和 Hasan 认为语篇既指书面语言又指口
(三)含义
头语言;Leech 用“话语”指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含 义 指 说 话 者 的“ 言 外 之 意”, 话 语 分 析
二、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
从例子中可以得出,my uncle 和 he 指同一个人;
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然而语篇中的语
而 my mother's sister 和 she 指一个人。“就近”原则 境是分析话语含义密不可分的重要因素。语境由英国
(principle of local interpretation's)使得听者根据语境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1923 年提出的,
观点用语篇指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并分析语篇中的 量提供信息,不多不少。(2)质的准则:提供真实的、
衔接与连贯。
有足够证据的信息。(3)关系准则:信息具有相关
一、衔接与连贯
性。(4)方式准则:表达清晰清楚,避免模棱两可,
(一)所指(Reference)
简短有序。
所指就是说话者通过合适的方式所意指的事物,
是有形的。如:
演绎(deduction),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话语下的含义;
A:My uncle's coming home from Canada on Sunday. (3)不明推论(abduction),指形成解释性假设的过程。
B:How long has he been away?
语篇分析中,常常根据已读“推理”或预测,当语篇
(四)推理
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语篇是指任何不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任何话语,不管长度如何,也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只要构成一个整体,即为语篇。
一句话或者一个言语行为也可以构成一个语篇,但大多数语篇是由一个以上的言语行为构成。
它是协调词汇学、句法学、音系学和语义学的语言学分支,目的是为了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的行为。
就标准的语篇而言,同一语篇内的各组成分之间的连接从字面上必须有合理的衔接手段,在语义上还要有合乎逻辑的关联性。
合理的衔接方式和逻辑上的连贯是任何一种语言的语篇共有的和最显著的特征。
1. 语篇衔接衔接是将篇章中的句子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创造连贯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确定语篇要素之间的阐释和确定互指关系,并以之决定语篇要素之间的交互预设关系,使语篇具有语篇性。
Halliday & Hasan将衔接分为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
其中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属于语法范畴,主要通过各种语法手段进行衔接。
例如照应,是指用代词等来表示语义关系,可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省略,则可省略主语、谓语、补语及其它成分;替代,有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及小句型替代;连接,主要利用因果关系、时间顺序、地点转移等实现衔接。
词汇衔接属于语义衔接,主要通过词汇的重复、同义、近义、上下义和搭配等形式来实现。
在这些衔接手段中有些是形式上的,有些则主要是语义上的。
句子内部存在衔接关系,句子之间也存在衔接关系。
无论是语法衔接手段,还是词汇衔接手段都是语篇常用来达到连贯的显性实现手段,它通过建立词句间的约束关系使语义关系显性化,有助于对语篇连贯的认识。
通常这些衔接手段在语篇中交错出现,互相配合,共同达到语篇连贯的目的。
2.语篇连贯连贯指的是连接意义和概念的手段,是语篇世界的组成成分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的方式,是人们的心智、知识结构与语篇成分互动的过程,是语篇给人的感觉。
衔接力与语篇连贯的程度
衔接力与语篇连贯的程度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衔接力与语篇连贯的程度”这一核心议题。
衔接力,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语言元素如何在文本中相互连接,共同构建出一个完整、连贯的意义。
而语篇连贯,则是评价一个文本是否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清晰、连贯的理解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衔接力与语篇连贯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本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本文将首先界定衔接力与语篇连贯的基本概念,并阐述它们在文本构建中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具体的语料分析,探讨衔接力对语篇连贯程度的影响,包括词汇衔接、语法衔接、逻辑衔接等多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讨论如何通过提高衔接力来增强语篇的连贯性,以及在实际写作中如何运用相关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衔接力与语篇连贯程度之间的关系,为实际的语言运用和文本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二、衔接力的种类及其在语篇中的作用衔接力是构成语篇连贯性的重要因素,它通过各种方式将句子和段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衔接力的种类丰富多样,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衔接力及其在语篇中的作用。
指代衔接是一种通过代词、名词短语等语言手段来建立句子或段落之间联系的方式。
指代衔接能够明确指出前文中提到的信息,避免重复,使语篇更加紧凑和流畅。
例如,在文章中提到“这个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后文可以通过“它”来指代这个城市,形成连贯的叙述。
省略衔接也是一种常见的衔接方式。
它通过在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使读者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断出省略的内容,从而建立句子之间的连贯性。
省略衔接能够避免冗余和重复,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在句子“我喜欢吃苹果,而他也喜欢”中,省略了“吃苹果”这一成分,但读者仍然能够理解句子的意思。
替代衔接也是一种重要的衔接方式。
它通过使用替代词或短语来替代前文中提到的内容,以保持句子之间的连贯性。
替代衔接能够避免过多的重复,使文章更加简洁易懂。
例如,在句子“他买了一本书,这本书很有趣”中,“这本书”替代了前文中提到的“他买的书”,形成了连贯的叙述。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论文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论文目前国内多数学校英语写作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模式,利用展示新的写作内容——范文分析——学生自己命题并写作——教师讲评这样的流程。
教师只注重结果无视教学过程,难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法能力强,但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普遍较差,写出来的篇章构造上没有连贯性,也缺乏逻辑性。
因此,本文将从语篇语言学的角度,从衔接连贯这一方面来谈如何进展英语写作教学,试图探索出一种实用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中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
Harris指出,“语言并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语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
”有了对语篇的定义,语篇分析理论也随之不断开展。
本文主要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来讨论语篇分析对英语写作的指导作用。
在Cohesion in English中,Halliday和Hasan提出“当话语中的某个成分的解释取决于话语中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就出现了衔接” ,二人把衔接归纳为五种: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连贯是指篇章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无关语句的堆积。
衔接是达成语义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连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语篇的连贯应该具备三个特征:(1)连续性,即在语篇中相邻的小句要彼此照应,或由某个连续成分使他们在形式上彼此相连;(2)一致性,即前后句子在逻辑上保持统一;(3)相关性,即每个句子必须与语篇话题和上下文彼此相关。
1、衔接手段的运用在以上提到的五种衔接手段中连接最复杂。
黄国文将连接手段命名为“逻辑联系语”,并将其定义为“表示各种逻辑意义的连句手段” ,既包括连词也包括副词或介词短语。
根据它们所表示的不同语义关系,可分为增补型、转折型、因果型和时间型,每一类又可分为很多小类。
因此英语中逻辑联系语的正确使用是写作中的一大难点。
下面举两个例子:A.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munication, we must learn English well.B. No one will wele a man with bad manners. Otherwise,a man who always acts politely will get on well with others.在A句中缺少连接词,两个完整的英文句子不能用逗号隔开。
语篇连贯性对比分析
叙述体语义结构成分:participants
参与者语义角色:
施事(AG) 受事( PA) 目标( GO) 受益者(BE)
参与者参与事件的范围:单个事件或整个事 件链过程,构成与事件链平行的另一条结构线
参与者
事件链
参与者
活动
角色
角色
活 动 联系
角色
联系
活动
角色
联系 角色
活动
角色
英汉叙述体语篇对比研究内容:
Occasionally I had some visitors, male or female, old or young, acquainted and unacquainted. We could chat about everything in the north or in the south, in the space or at the core, related to astronomy or geography, in the Heaven or in the Hell and there were no taboos for us at all. Whenever I broke the ice I began to pour my words, in a flow of eloquence, as continuously as a laser disc. Unfortunately, I was jobless while they were so busy that they almost melted away until few knocks came at the door and the world became vacant again. Now I alone can occupy it and go my own way.
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
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作者:宋新克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5年第12期摘要:语篇连贯作为一种多维概念,对语篇文本的完整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语言学领域的诸多学者始终在试图通过各种视角对语篇连贯的本质和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
通过这样的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经由贯通语篇的线索,对语篇有精准的认知和感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篇连贯语言学一、认知语言学及语篇连贯性概述(一)认知语言学概述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范畴内占据着重要地位的一门学科,它将认知学和体验哲学两者实现了有机结合,并且形成了认知语言学的学术背景。
从整体上来讲,认知语言学并非是一门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单独学科,而是一种研究的范式,特别是其形成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而且认知语言学区别于传统的形式语言学,将人类的语言能力与认知能力相关联,认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而在这样的语言背景下去探索语篇连贯,是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对语篇文本进行深度解读的。
如果仅从理论角度上进行分析,语篇连贯作为语篇分析内的基础概念,可以说是与认知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极大的关联。
而且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表明,语篇连贯性和读者的认知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语篇阅读者通过对文本上下文的理解和对未知文本的关联性的探寻来获得对语篇连贯性的满足。
而当语篇阅读者的认知能力无法达到对未知文本进行相关的内容匹配时,就是语篇连贯性出现缺失的时候。
此外,语篇创作者的语篇认知能力必须要能够使语篇本身形成连贯,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获得完整的阅读享受。
(二)语篇连贯性概述传统的语篇连贯性的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语篇的语义上,也就是将语篇视为静态的作品。
但是作为现代文学来讲,语篇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成品,而应该更多的是一种动态的互动。
所以传统的对语篇连贯性的研究就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而在认知领域内对语篇连贯性进行解析就意味着要更遵循语篇阅读者的思维动态,特别是将语篇连贯性与语言隐喻相结合,达到为语篇阅读者提供一个思考分析的平台,同时也从新的领域内对语篇连贯性有了新的诠释。
语篇连贯性分析
语篇连贯性分析语篇连贯性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
焦点在于:语篇连贯性是语言现象还是心理现象。
人类的交际活动大多是以文字为基础并以此来激活交际者或读者相关的认知活动。
不经过逻辑推理和认知世界的提取等心理认知活动,交际者很难进行连贯的表达,也很难获得连贯的理解。
但是离开语篇的语言形式本身,连贯的理解则根本无从谈起。
本文采取综合分析法,分别从语篇内在的连贯特征以及语篇的外部因素对语篇的连贯性进行探索,认为语篇的连贯性是语篇内在特征和外部交际者状况综合作用的结果。
标签:语篇语篇连贯语篇理解语篇是当代许多学科的共同研究对象,如文学、哲学、符号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认知科学等。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角度对语篇的特性进行了探索。
语言学领域的语篇连贯性研究可以分作两派:一派是功能语言学派,把连贯看成是语言现象,认为语篇连贯主要是通过内在的语篇特征(主要是衔接)来体现;另一派是认知语言学派,把连贯看成是一种心理现象,认为语篇连贯能够依靠交际者的推理、判断以及信息填补等认知过程来生成,从而实现顺利交际。
一、文献综述(一)功能语言学派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众多方法中比较成熟且操作性较强的一种,它突破语言研究仅仅停留在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的局限,将其拓展至语篇层面,并以之为基本研究单位,提出了一整套语篇分析的新观点,把语言视为一种社会符号系统,将语篇视为社会交际的基本表达形式,并强调语篇与语域之间的辩证关系。
Halliday &Hasan于1976年出版的Coherence in English一书中,主要分析了英语语篇内的五种衔接手段: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在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o-Semantics Perspective一书中,进一步分析了衔接手段并扩大了其涵盖的范围,将衔接手段分为:结构性衔接(平行对称、主位推进、新旧信息)和非结构性衔接(成分关系衔接:指称、省略、替代、词汇衔接;有机关系衔接:连接关系、相临对、延续关系)。
基于图式理论的语篇连贯分析
基于图式理论的语篇连贯分析语篇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表达能力。
只有当学生对语篇连贯性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写作技巧,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为了更好地分析语篇的连贯性,许多学者提出了图式理论作为一种分析策略。
图式理论是一种可视化的分析方法,可以把语篇形成一个图,以便更清楚地了解语篇各段之间的关系。
它不仅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篇,还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
首先,图式理论可以使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学习者可以把图及其中的关键词结合起来,用图的形式来理解语篇的整体意图。
其次,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认识文章的结构。
语篇的结构定义了文章的逻辑流程,决定了文章的思维模式和叙述方式。
通过图式理论,学习者可以更有效地了解文章结构,并学习有效的文章结构模式。
此外,图式理论也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识别语篇中的类比比喻,不仅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
因为,通过图式理论,学习者可以更新鲜更有创意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并能以更简洁有效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思想。
最后,图式理论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把各段之间的连贯性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篇的结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在文章中加强连贯性和合理性的表达。
总的来说,基于图式理论的语篇连贯分析是一种可用于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篇,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增强学习者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因此,应当把这种分析技巧纳入英语教学中,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篇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基于图式理论的语篇分析中,学习者要注意文章的结构特征,如主题、目的、类型、模式、连贯性等,并运用图式理论来进行分析。
此外,学习者还要注意文章中的细节,有效地用多种关键词进行连接,强化语篇的连贯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学习者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礼仪性,在进行语篇分析时,要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的语篇连贯探析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的语篇连贯探析作者:单位:邮编:[论文摘要]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自韩理德(Halliday)和哈桑(Hasan)在1976年提出以来,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国内外语言学界对语篇连贯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引起了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语篇的连贯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语篇在言语行为理论不同层面上连贯的有形连贯、隐形连贯和无形连贯的表现模式。
[论文关键词]语篇连贯;言语行为理论;表现模式连贯是语篇分析的一个核心问题,由于连贯在语篇分析中的表现复杂性,目前,专家学者对连贯的阐释尚未形成系统的标准和方法。
韩理德和哈桑(HallidayHasa n)…在他们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inEnglish) 一文中,认为连贯是在衔接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衔接是连贯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一理论观点立刻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有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批评意见。
比较集中的是语篇衔接在连贯中的作用问题,认为它不能保证语篇连贯,衔接既不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充分条件。
布郎和尤(BrownYule)认为,人们在解释一个语篇时不是依赖于语篇的形式标记,而是依赖于一种假设,即假设语篇是连贯的。
衔接可以被认为是命题与命题之问的语言符号关系,是种言内行为,而连贯是言外行为,是由其语用功能决定的。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如程雨民引,黄国文引,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对该理论进行阐释和补充。
概括起来,学者们的修正意见大致可分为三点:首先衔接手段是语篇连贯的重要条件,但语言形式上的衔接未必能导致语义上的连贯。
其次,语篇的连贯是话语与语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交际时它们在社会文化语境或情景语境下体现于语用预设和推理之中。
再次,语篇的连贯是一种心理表征,是交际双方在一定的认知语境中心理互动的结果。
现在对于衔接与连贯是什么关系,是否可以根据衔接来推断语篇的连贯和语篇连贯的程度等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需要在这几方面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英语教育论文:分析隐喻性语篇连贯的建构机制
分析隐喻性语篇连贯的建构机制一、引言语篇语言学兴起于1960年代,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以韩礼德为代表,突破了语言研究的限制,将其从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拓展到了语篇层面。
在语篇研究方面,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研究语篇的衔接手段和语篇结构,同时“语域”的概念也被提及,但未涉及语篇连贯的认知解释。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想要取得语篇连贯, 不能单凭衔接手段和语篇结构,必须从认知角度才能进行较为合理的解释,而心智的连贯性是连贯语篇生成的前提条件。
同时,认知语言学有一重要观点,即人类语言整体上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
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
其实,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
”这说明,在语言使用中,真正起作用的是植根于我们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
本体的特点和结构通过隐喻的认知功能被认识。
另外,束定芳认为,“隐喻涉及所在领域整个系统内部的关系转移,因而隐喻概念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由此,一个语篇在选择了某一隐喻主题后,整个语篇就具有了连贯性的基础。
本论文目的就是要通过分析语篇连贯的隐喻式建构机制,对隐喻在语篇连贯范畴内予以系统分析及研究。
二、语篇衔接、连贯及相互关系韩立德与哈桑在《英语中的衔接》中创立了衔接理论,把衔接界定为存在于篇章内部的,能使全文成为篇章的各种语义关系,并讨论了各种形式特征的衔接功能。
按照韩立德与哈桑的划分,衔接方式分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在篇章研究领域,韩礼德的衔接理论具有开创意义,对于英语语篇连贯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通过话语内部词汇、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实现的。
这种联系来自与推理和判断。
连贯是篇章的无形网络,存在于篇章的深层。
张德禄认为,从连贯与情景、意义和形式关系来看,连贯是意义领域的概念,是情景语境与语言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篇章本身来讲,篇章的语义连接完好,篇章的各个部分在整个篇章中发挥作用,形成一个语义整体。
浅谈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
浅谈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语篇是一篇主体思想贯穿,由说话人用来表达观点、描述事件和抒发感情的文章。
在一篇语篇中,读者要看到由众多关联性的句子按顺序组织的连贯的文章。
如果缺乏衔接与连贯准则,把不同句子放在一起也不能组成文章了。
《考林注》“语异维连”:“维,连也,语异者,连衔之也”,明确提出了衔接与连贯是文章结构的基本原则。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持文章结构、内容连贯和协调统一的纽带,通过使句子、段落或思想之间有机地连接,使语言更加完整、连贯、有机、协调,而不是片断化的。
衔接和连贯的主要目的是使读者改变思维的走向、提出新的观点,并在原有的观点上延伸,使语言美学增强,达到说话人的文学目的。
衔接与连贯可以分为语法衔接和逻辑衔接,前者主要是指语法形式上的连接,由代词、介词、词组、非谓语动词等形式上的词语和短语构成;后者指的是思想上的连接,是用思维成分如原因、类比、因果、例举等使事实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使一定的论设更加有说服力。
语法衔接很重要,但比较机械,不能单独维持和促进文章的连贯性。
因此,重要的是逻辑衔接,即事实或思想之间的关系,它决定读者怎样理解文章,如何理解文章。
运用衔接与连贯,可以使文章更具凝聚力,这样读者就会在总结时更容易记住文章的总体表达,而且合乎逻辑,避免说话人的想法重复,可以利用逻辑相关性,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使语篇更加清楚。
为此,在写作中,要做到衔接与连贯,必须利用语法和逻辑同时作用,使句子有机地综合在一起,让语篇具有逻辑关联性,使文章可以清晰和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思想。
综上所述,衔接与连贯是文章结构以及传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文章结构、内容及统一的纽带。
只有对衔接与连贯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够使写作的文章具有连贯性,结构完整,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整篇文章的意图和思想,达到说话人想要达到的文学效果。
试论语篇的连贯性与衔接手段
试论语篇的连贯性与衔接手段语篇是具有一定逻辑性、结构完整、内容衔接的一个独立的文字单位,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由一系列语篇组合而成。
其中,连贯性是语篇完整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语篇构成的基础,而衔接手段则是保证语篇连贯性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语篇的连贯性与衔接手段,对提高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及文学艺术创作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连贯性是形成完整语篇的重要手段。
它构成了一篇文章富有条理、有层次、思路清晰的要求,要做到语篇的连贯性,首先必须注重词语和句子的组合,使表达更加连贯有力,把一段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不让人感到生硬或断章取义。
其次,要做到语篇的连贯性,还要注重段落之间的联系。
不同的段落在语义上的衔接必须紧密。
只有通过这种衔接,才能使文章前后连贯,意义流畅,不致断断续续。
最后,要做到语篇的连贯性,还要善于运用各种衔接手段。
无论是衔接词、衔接句,还是衔接素材,都可以使文章紧凑、鲜活,使语篇间的衔接更加自然。
除了连贯性以外,衔接手段也是形成完整语篇的重要要素。
语篇间的衔接通常可以采取补充衔接、分类衔接、对比衔接等手段,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更有条理,使段落间衔接更加紧密。
例如,在书面表达中,用补充衔接可以使段落间的衔接更加自然紧凑。
补充衔接一般采用对比描述、总分法、演绎法、列举法等方式,这些手段都能使文章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
此外,在书面表达中还可以使用情景衔接和类比衔接以及跳跃衔接的方式,使文章的衔接更加自然。
总之,语篇的连贯性与衔接手段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也对文字表现和立意张力有重要影响。
因此,为了使书面表达更加有力、内容更有衔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多加练习,反复调整,常思考和反思,多学习语篇的连贯性与衔接手段,从而使写作更加得心应手。
浅谈英语议论文语篇衔接与连贯
浅谈英语议论文语篇衔接与连贯【摘要】主要针对英语议论文语篇衔接与连贯至关重要,可以说,英语议论文写作质量完全取决于衔接和连贯的程度,本文主要阐述了衔接的含义,连贯的主要内容,指出议论文写作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议论文衔接连贯谈到语篇中的衔接(cohesion)现象时就不免会涉及到连贯(coherence)。
衔接和连贯时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中的两个重要术语,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Thompson (1996/2000:7)认为,衔接是语篇现象,指的是发话者用来表示语篇的经验和人际方面连贯的语法手段;而连贯是心理现象,它存在与发话者的头脑中,无法在语篇层面上找到线索。
简单的说,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而连贯则是语篇整体意义的无形框架,二者共同作用,建构语篇。
一、衔接1.衔接的定义。
什么是衔接?构成语篇所需要的结构要素与构成句子所需要的结构要素并不完全相同,语篇构成要素或那些能够使语篇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手段即衔接。
它是表示语篇中不同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和词汇关系,即不同的句子或句子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的。
例如一段英语语篇:My father once bought a Lincoln convertible. He did it by saving every penny he could. That car would be worth a fortune on wadays. However,he sold it to help pay for my college education.Sometimes I think I’d rather have the convertible.从以上段落可以看出衔接在英语语篇中的重要性,因为作者使用了很多的人称代词,使得指称同一人或物的指称语(通过照应语)很好地保持了一致。
另外还有词汇衔接,由许多具有共同意义成分的单词构成。
2.衔接的手段。
经济师论文语言连贯性分析
经济师论文语言连贯性分析一、加强语气的前后呼应,使上下文衔接句子之间,除了内容的连贯以外,还要注意语气的呼应。
语句之间缺乏条理性,主要是思维逻辑方面的问题,语气的前后呼应,则主要在于语言技巧。
在经济论文写作中,加强语气的呼应,使上下文衔接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恰当运用衔接性的语言。
衔接性的语言,以连词为主,还包括某些代词(这里、这样、那样等)、副词(显然、诚然、其实、同时等)和某些固定词组(实践证明、显而易见、由此看来、总而言之等),此外,还有一些承接性的习惯用语,如在这里、所谓是指、这就是说之类。
这些词语许多就是复句中所用的关联词语,也有一些是只用在句群之间的。
衔接性语言具有两种功能:其一是表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二是使语句前后衔接。
因此,缺少了必要的衔接性语言,语气就不连贯。
例如下面这段话:作为经营和运用货币信用杠杆的职能机构,①要适应市场经济对信用高度集中的要求。
②要适应市场机制要求灵活运用信用,人民银行应在这两方面发挥其调节作用和纽带作用。
③不论社会制度如何,货币信用的高度统一集中,已成为当代一切国家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信用活动都已为该国中央银行加以有效的驾驭。
我国社会主义银行当然更应如此。
这段话的意思是清楚的,句子的排列顺序也没有什么问题,但读起来却不大通畅,总觉得疙里疙瘩。
如果我们在①、②和③处分别添上既、又和事实上,读起来就通畅多了。
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并不一定都要用关联词语来体现,不用关联词语而让读者去体会这种关系的叫做意合。
在口头表达中,意合的现象比较多,书面表达就比较少,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可以用意合方式的却过多地使用了关联词,也会影响语气的通畅。
第二,利用代词称呼。
为了在语气上呼应,除了运用衔接性词语外,还可以利用代词作呼应。
因为代词和它先前所代的词语有一种自然呼应的关系,所以当我们读到代词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把它和前面的所称代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文气衔接,上下贯通。
论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论语篇的连接与连结语篇的连接与连结连接是语篇特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言中连句成篇的手段多种多样。
一个连结的语篇一定拥有连接成分,并且一定切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句与句之间在看法上一定有联系,句与句的排列也应当切合逻辑。
一对于连接与连结Halliday 与 Hasan 在《英语的连接》一书中以为,连接这个看法是语义上的,它指的是语篇所拥有的意义关系;在语篇中,当一些成分的解说需依靠于其他成分时,连接就产生了。
他们把连接分为两大类:语法连接和词汇连接。
在书中,连接束也是一个重要看法,它包含指称、代替、省略、连结、词汇连接。
Brown Yule 则以为连接来自于词汇之间诸如上义词,部分与整体以及搭配等经过构造关系如从句代替、比较、句法重复、时态一致、文体选择等而获取。
连结在他们看来属于一种假定,换句话说,除了拥有句法构造知识以外,还需有信息传达模式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原则,即有时在语篇中可能没有连结形式出现,但在解说时常常被看作是连结的。
David Crystal 曾给连接与连结下过这样的定义:人们常常在语法中使用连接来指称单词的特征,它被看作是一个语法单位;有时语言学家用它指称比粘着词素更大的语言单位的特色。
连结常常被用到语篇剖析中,指一些用来解说口语或书面语的基本功能联系的主要原则。
它波及到语言使用者的知识,他们所作的推测、假定,以及经过语言行为所作的特别社交方式等。
Katie Wales 从文体学角度解说了连接与连结:前者指的是把句子连结成更大单位的方法,也就是使句子粘在一同的手段。
连接束要么是外显的;要么是隐性的,如:1、显然的词汇重复;2、共指;3、省略。
与前者相比较而言,后者指语言行为的发展。
胡壮麟在《语篇的连接与连结》一书中提到,作为一个存心义、能被人接受的语篇而言,连接在某种程度上能展现语言不一样层面的东西,诸如语义、词汇、句法、音位等等。
在一些场合连接的语篇其实不老是连结的,但有时表面上不连接的语篇内容常常是连结的。
英语语篇连贯衔接性分析
英语语篇连贯衔接性分析
英语语篇连贯衔接性分析
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文章的结构,加强对语篇连贯性、一致性和逻辑联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透彻理解全篇内容。
语篇的衔接手段分析如下:
1.语法手段
照应:指使话语中某一实体的所指在文本中得以确定的语义关系。
它是一些起信号作用的词汇,其语义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答案。
照应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比较照应通过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等形式以及一些有比较意义的词语表示照应关系。
替代:通过用某一词替代前面句中出现的名词、动词或小句来实现的衔接关系。
替代有名词替代、动词替代和小句替代。
省略:指把语篇中某些成分省去不提。
省略使上下句在语义上建立一种相互依赖关系,使语篇紧凑,被省略的成分能从上下文中找到。
省略可分为名词省略、动词省略和小句省略。
连接:指连接成分凭借其自身的意义使语篇建立句子间的语义联系。
Halliday和Hasan把连接分为添加、转折、因果和时间。
2.词汇手段
指语篇中使用一些相互之间存在意义联系的词语,从而建立一个贯穿语篇的语义链,保证语篇的连贯性。
词汇手段分为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和词汇搭配。
此处的搭配指一般意义上句子中同一结构内的词语搭配,习惯性共现类型的搭配。
【英语语篇连贯衔接性分析】。
语篇连贯的认知分析 ---汪世祯.doc
语篇连贯的认知分析1、介绍随着语篇语言学的发展,语篇连贯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基于基本的认知机制如隐喻和转喻从认知角度探究语篇连贯。
1.1研究目的1.2研究意义连贯是语篇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主位结构是促进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手段。
主位结构与语篇连贯的认知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同时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在写作时运用恰当的主位推进模式可准确表达作者的意图,保证语篇信息流的畅通,因此,将主位结构运用于英语教学中必将发挥其积极作用。
2、文献回顾2.1语篇连贯的定义2.2语篇连贯的研究2.2.1国内对语篇连贯的研究2.2.2国外对语篇连贯的研究语篇连贯的研究是从语音、语义、结构和句法的角度来进行的,它主要侧重于表层意思的研究,例如Alliday和Hasan等人从衔接手段的研究入手,探索语篇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各种语义联系。
其实,连贯不是字面上的衔接,而是意义上的连续。
Crystal认为连贯是语篇中所表达的各种概念和关系必须彼此相关,从而能使我们对话语的深层意义进行合理的推理。
Reinhart提出了显性连贯和隐性连贯(explicit and implicit coherence)。
她认为显性连贯必须满足连续性(connectedness)、一致性(consistency)及相关性(relevance)。
而隐性连贯通过某种语用阐释程序将其解释为具有连贯性。
所以,在命题与命题之间缺乏明显连接的情况下,读者需要利用语用手段及其他有效手段推导出其中的隐性连接意义,从而建立语篇连贯。
语篇的连贯是由读者的理解来实现的,语篇连贯的构建对准确、全面、深入地理解语篇有着重要的意义。
Widdowson、Brown和Yule等则注重情景因素和认知能力等非语言因素对语篇连贯的制约和影响2.2.3认识语言学的介绍3、语篇连贯的认识分析3.1隐喻在语篇连贯3.1.1隐喻在语篇连贯中的使用隐喻的认知基础在于“相似”,这种相似性在人与宇宙万物之间建立起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分析
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分析
一、引言
语篇连贯是一个大家熟知的概念,我们写的文章必须是连贯的才能被理解,这是我们学习写作时重点训练的技能,也是评判写作质量的重要标准。
语篇连贯理论的研究大致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Hall-iday 和Hasan(1976)的经典著作Cohesion in English系统地讨论了英语的衔接机制。
虽然这是一部关于衔接的著作,但很多研究者将其视为早期的连贯性研究之作。
后来,多位学者对衔接和连贯的概念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界定。
例如,Van Dijk(1977,1980)研究实现连贯的条件,并提出了经典的宏观结构理论。
DeBeaugrande 和Dressle(r1981)把连贯性作为最重要的语篇特征之一,并讨论了连贯性与其他语篇特征的关系。
Mann 和Thompson(1986,1987,1988)提出了修辞结构理论,从逻辑语义关系来讨论实现语篇连贯的条件。
还有其他很多研究者(如Hobbs 1990;Eg-gins 1994;Givon 1995;Kehler 2002) 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连贯的本质及其实现条件。
虽然当今出现了多种语篇连贯性的研究视角,但是我们认为系统功能的视角为语篇连贯性的研究提供了较具体、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分析程序和步骤,使得出的分析结果更可靠、全面、实用。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功能视角下的连贯理论来尝试性地分析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以增强中国学生在进行该部分写作上的语篇连贯性意识。
二、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语篇连贯性理论
Halliday 和Hasan(1976)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指出:“语篇就是在两个方面都连贯的一段话语,即它从情景语境方面考虑是连贯的,故在语域上是一致的;同时它本身是连贯的,故它是前后衔接的。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在他们看来,语篇连贯性可以通过衔接和语域一致两方面的条件来保证。
同时,他们还指出了英语中五种最典型的衔接类型,即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虽然该理论为语篇连贯性研究的实践提供了较为具体的理论框架,但是衔接的范围和语域一致性的定义仍没有得到清楚的解释。
国内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们针对这点做了有力的论证和补充。
朱永生(1997)进一步阐明了语域一致性的含义,即语域一致性具体指以下几个方面:
(1) 上下文组织符合该类语篇通常的组织方式;(2)语篇的线性联系,即句际之间的语义联系;(3)语篇的整体联系,即能把全篇的内容置于其中的认知框架。
另外,张德禄和刘汝山(2003)认为,语篇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因此语篇衔接机制的范围应该扩大到所有语义联系机制,包括结构性衔接、话语语义结构、外指性衔接机制和隐性信息衔接等。
基于Halli-day 和Hasan 的连贯性理论、朱永生对语域一致性的界定和张德禄对衔接机制的扩展,我们初步得出了一个系统功能视角下的语篇连贯性研究模式,并要将其应用于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语料库分析
为了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避免不同学科领域所造成的差异,本研究的语料取自发表于权威的国际英语语言学期刊的研究文章。
从《专门用途英语》《应用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语言学》2011~2013 年出版的期刊中每年随机抽取5 篇,共75 篇,截取其结论部分,建立微型语料库,总规模达到5 万词左右。
本研究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在语域一致性和衔接两个方面研究语料的语篇连贯性。
同时,我们借助当代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利用语篇连贯性分析系统Coh-Metrix3.0 对语料进行逐一分析,从中提取7 个可能与语域一致性和衔接密切相关的变量(见表1),来揭示语料的连贯性特征。
将所有语料一一读入Coh-Metrix 3.0 之后,我们把表1 中与这9 个变量相关的结果统计出来,以分析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
(二)分析结果及讨论
根据上述研究方法,本研究共获取了75 组9 个变量的值,取其平均数,使其研究结果体现在表2 中。
首先,我们依次分析用于测量语域一致性的3个变量的平均值。
论元重叠是指一个句子内的名词与另一个句子内的名词重叠以及两个句子中人称代词重叠这两种情况,测量结果体现为含有论元重叠的句子占句子总数的比例。
本项研究的论元重叠约为0.482。
词干重叠指语篇中任何共享一个或多个词干的句子数占语篇总句数的比率,本
项研究的结果为0.301,即共享一个或多个词干的句子数占语篇总句数的30.1%。
段落间的LSA 测量的是语篇内所有段落的LSA 平均余弦值,计算每个段落与其他段落的语义相关度,其结果为0.412。
其次,在衔接方面,我们得出的结果是相邻论元重叠和相邻词干重叠的平均值分别为0.643 和0.665。
另外,人称代词这一变量可以计算每千字人称代词出现次数,其平均值为26.66。
但要注意如果语篇中使用过多的代词且指代关系不明确的话,反而会为语篇的连贯造成负面的影响。
最后,连接在将语篇思想和小句意义有机地衔接起来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为探明语篇的组织方式提供思路。
Coh-Metrix 测量连接方式出现的比率,即每千字连接形式出现的次数,其平均值为91.428。
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在语域一致性和衔接两方面上的的连贯性特征,这对于在国内的写作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在后续的应用性研究中,我们也可以尝试将得到的语篇连贯性特征应用到外语教学中,为传统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视角。
四、结论
本研究旨在将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量化出来,使其更清晰地展示给学术论文写作学习者。
通过将隐性的语篇连贯性特征提取出来,方便外语教师的写作教学以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通过语篇连贯性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初步地讨论从语篇连贯的
角度进行外语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并尝试从读写的角度提出一个语篇连贯性维度来指导教学。
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语篇连贯性除了本文研究的语境因素和语言因素外,还包括认知心理因素。
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尽量弥补研究不足,为语篇连贯性研究尽绵薄之力。
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