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和免疫抑制剂2017年
激素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及其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激素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及其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侵入和恶性肿瘤的重要保护机制。
激素是体内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分为激素和神经递质两大类。
其中激素对免疫系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本文将探讨激素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及其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一、激素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激素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免疫抑制剂。
激素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激素受体结合,调节下游信号通路,并影响靶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发挥调节作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是一类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出的激素,影响到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代谢和功能。
在免疫系统中,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细胞因子产生、抑制T细胞增殖和活化,降低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促进自噬。
因此,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2.生长激素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是垂体腺分泌出的激素,对皮肤、骨骼、肌肉等器官有着重要的生长和发育作用。
但是在免疫系统中,生长激素能够抑制T细胞和B细胞增殖和活化,促进自噬和凋亡,调节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3.雌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分别是卵巢和胎盘分泌出的激素,对女性生殖系统和妊娠有着重要影响。
但是在免疫系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能够促进T细胞和B细胞活化和增殖,影响细胞因子水平和自噬过程,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二、激素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激素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下面分别介绍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和雌激素的应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应用广泛。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均可以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但是,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容易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例如骨质疏松、糖代谢紊乱、水钠潴留等。
2.生长激素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生长激素在治疗多种疾病中有着应用前景。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免疫抑制剂是一种医疗药物,它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和自体免疫反应。
免疫抑制剂在治疗恶性肿瘤、自体免疫病和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免疫抑制剂也有其副作用,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作用机制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中特定细胞或蛋白质的功能,从而控制免疫反应。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有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骨髓移植后的免疫抑制剂等。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它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降低白细胞数量,减少炎症反应。
环磷酰胺是一种细胞毒药物,主要作用于快速分裂的细胞,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自体免疫病和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
硫唑嘌呤是一种质子代谢途径抑制剂,可以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副作用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感染、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皮肤病变、肾功能异常等。
一般来说,副作用的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严格监测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感染是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副作用。
免疫系统被抑制后,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
因此,患者需要加强卫生意识,避免接触患病的人和物品。
肝功能异常也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之一。
大多数免疫抑制剂在肝脏代谢后分解成代谢物排泄,如果肝脏功能异常,会导致代谢物积聚,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如果患者已经患有肝病或正在服用其他可能影响肝脏功能的药物,应该告知医生。
胃肠道反应也是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些反应一般在用药初期出现,持续时间短暂,不需要特殊处理。
总结免疫抑制剂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也不能忽视。
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监测,如有副作用,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同时,患者应该加强自身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早期足量应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对增殖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早期足量应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对增殖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足量应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对增殖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通过对病例的搜集和分析,发现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并降低病情复发率。
研究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案在提高肾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结合机制探讨,我们发现激素与麦考酚酯的联合应用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减少炎症反应来达到治疗效果。
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具有重要的临床启示价值。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该治疗方案的机制,并试图优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早期足量应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对增殖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预后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早期足量应用激素、联合马来酸麦考酚酯、增殖性狼疮性肾炎、疗效、预后、研究方法、结果分析、讨论、临床应用、机制探讨、临床启示、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破损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
其病理特征是典型的念珠体样复合物和IgG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导致肾功能受损和炎症反应。
在临床上,增殖性狼疮性肾炎是狼疮肾炎的最常见类型,通常导致患者出现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伤。
对于这类患者,传统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但长期应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早期足量应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对增殖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肾功能损伤,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于这一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及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足量应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对增殖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策略。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早期足量应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对增殖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
常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免疫抑制剂一、激素类药物主要为甲基强的松龙()和强的松(),前者在术后近期及急性排斥时静脉注射,以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后者为术后口服维持。
作用机制: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主要是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也阻碍淋巴细胞合成和有丝分裂,破坏淋巴细胞,使外周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并损伤浆细胞,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缓解变态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副作用:骨质疏松、溃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二、细胞毒类药物1.硫唑嘌呤,(依木兰,)作用机制:主要抑制、和蛋白质合成。
对T细胞的抑制较明显,并可抑制两类母细胞,故能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副作用:抑制骨髓使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感染等。
2.霉酚酯酸( , ,商品名:骁悉)作用机制:特异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的分化。
副作用:1)消化道不适:食道炎、胃炎、腹痛、腹泻和消化道出血。
2)血液: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贫血。
三、钙调素抑制剂1.环孢素(,)作用机制:可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
辅助性T 细胞被活化后可生成增殖因子白细胞介素2(2,2),环孢素可抑制其生成;但它对抑制性T细胞无影响。
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淋巴细胞生成干扰素。
副作用:多毛、震颤、胃肠道不适、齿龈增生以及肝、肾毒性;亦可见乏力、厌食、四肢感觉异常、高血压、闭经及抽搐发作等。
2.普乐可复(),又称506或他克莫司()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同,主要是抑制白细胞介素-2的合成,作用于T细胞,抑制T细胞活化基因的产生(对-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的转录有抑制作用),同时还抑制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但不影响抑制型T细胞的活化。
与环孢素相比,有如下特点:1)免疫作用是环孢素的数十倍到数百倍。
2)可减少肝、肾移植受体的急、慢性排斥反应。
3)细菌和病毒感染率也较环孢素治疗者低,尤其是本品有较强的亲肝性,对肝移植的功效高100倍,因而大大降低了临床使用剂量,可降低原治疗费用1/3~1/2,同时不良反应也明显降低。
免疫抑制剂-汇总1
作用机制
*环磷酰胺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 生成活性代谢产物磷酰胺氮芥。 *通过与DNA交联阻止DNA链分离,抑制合成新的DNA; 少数与RNA交联而破坏细胞的转录与翻译过程; 对细胞周期S期作用最明显。 *阻断淋巴母细胞生长发育,阻断T、B淋巴细胞分化, 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
用法用量
• 口服给药:一日2-4mg/kg,连用10-14日,停用1-2周后重复给药。 • 静脉滴注 • 持续性治疗:一日3-6mg/kg(120-240mg/m2)。 • 间断性治疗:一次10-15mg/kg(400-600mg/m2),每2-5日1次。 • 大剂量间断性治疗和大剂量冲击治疗(如骨髓移植前冲击):一次20-
• (5)局部用药:用于眼病和皮肤病,可用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等。
注意事项
• 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免疫性疾病时要遵循“足量、足疗程、缓慢减量、 长期维持”的原则,要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加、减剂量、缩短疗程 、骤然停药。骤然停药易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如恶心、呕吐、 乏力、低血压、低血糖等;减量过快容易使病情反复,前功尽弃;用药 期间应定期门诊复查,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同时监测血压、血糖、血 脂、电解质等。
环磷酰胺
概述
环磷酰胺属于氮芥类烷化剂;是一种细胞毒 性药物 • 20世纪60年代环磷酰胺用于治疗血管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70年 代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环磷酰胺在上述治疗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其相关的毒副作用限制其长期应用。
适应症
• 肾病综合征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急进性肾炎 • IgA肾病 •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病 • 狼疮性肾炎 • 原发性小血管炎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方法及疗程宜根据病人、病情、 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特点来制订。
2017年eular皮肌炎标准解读
2017年EULAR(欧洲风湿病联盟)关于皮肌炎(dermatomyositis)标准的解读概述1.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发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肌肉损伤和皮肤损害为特征。
对于DM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风湿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2017年,EULAR提出了最新的DM诊断和治疗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DM的临床表现2. DM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肌肉无力、皮疹、钙化等,但DM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因此对其诊断非常具有挑战性。
3. 皮肤损害是DM的典型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紫癜、红斑或包块,常见于面部、手部、颈部和胸部。
4. 肌肉无力是DM的另一突出表现,主要表现为上肢及颈肌裙和臀肌的无力,患者常伴有肌肉酸痛和肌肉肿胀。
2. DM的诊断标准5. 临床医生在诊断DM时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6. EULAR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典型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和肌肉或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三个方面。
7. 血清学指标主要包括肌酶升高、抗核抗体的阳性、抗Jo-1抗体的阳性等。
8. 肌肉或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包括肌肉或皮肤活检示上皮细胞和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病变、皮肤肌肉炎性变化等。
3. DM的治疗策略9. 目前针对DM的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
10. 在治疗DM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情况,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11. 对于重症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多种药物,如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以达到免疫抑制的效果。
4. 结语12. 2017年EULAR关于皮肌炎的标准,对于D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系统、明确的指导,有助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
13. 然而,由于DM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病情进展和治疗反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如何更好地诊断和治疗DM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017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部分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及标准答案一、单选题:1.____与宿主的微空间结构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A.肠道黏膜B.肠道常驻菌C.肠道上皮细胞D.肠道IgA正确答案:B2.____细胞具有杀伤靶细胞的作用A.B细胞B.NK细胞C.树突状细胞D.干细胞正确答案:B3.先天性免疫系统包括____、专职吞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A.T细胞B.补体蛋白C.B细胞D.细胞因子正确答案:B4.____是“细胞因子工厂”A.B细胞B.NK 细胞C.巨噬细胞D.辅助T细胞正确答案:D5.青霉素过敏者推荐的抗幽门螺杆菌联合方案不包括()A.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B.克拉霉素+甲硝唑C.四环素+呋喃唑酮D.阿莫西林+甲硝唑正确答案:D6.易引起骨髓抑制的药物是()A.硫唑嘌呤(AZA)B.奥沙拉嗪C.甲泼尼龙D.环孢素A正确答案:A7.下列哪个药物是胃粘膜保护药()A.法莫替丁B.枸橼酸铋钾C.铝碳酸镁D.埃索美拉唑正确答案:B8.应嚼碎服用的药物是()A.奥美拉唑B.雷尼替丁C.铝碳酸镁片D.枸橼酸铋钾正确答案:C9.“时气病”最早记载于哪本中医典籍?()A.《黄帝内经》B.《难经》C.《诸病源候论》D.《伤寒杂病论》正确答案:C10.清热祛湿类的中成药包括:()A.双黄连口服液B.柴银口服液C.葛根芩连片D.安宫牛黄丸正确答案:C11.属于非依赖性的镇咳药为:()A.伪麻黄碱B.可待因C.右美沙芬D.布洛芬正确答案:C12.“感冒”之名最早记载于哪本中医典籍?()A.《伤寒杂病论》B.《仁斋直指方》C.《丹溪心法》D.《临证指南医案》正确答案:B13.对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医疗机构()根据本医疗机构医师处方的需要,在本医疗机构内炮制、使用。
A.可以B.不可以C.视情况而定可以D.不确定是否可以正确答案:A14.举办中医诊所的,将诊所的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情况等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免疫抑制剂ppt课件
4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药理作用:抗炎、抗休克、抗过敏、抗免疫
5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9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禁忌 ❖ 1、对环孢素过敏者。 ❖ 2、严重肝、肾损害、未控制的高血压、
感染及恶性肿瘤者忌用或慎用。 ❖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10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感强烈、血尿,甚至排尿困难。应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减轻
症状。
❖ 3 消化系统症状有恶心、呕吐及厌食,静注或口服均可发生,
静注大量后3~4小时即可出现。
❖ 4 常见的皮肤症状有脱发,但停药后可再生细小新发。
❖ 5 长期应用,男性可致睾丸萎缩及精子缺乏;妇女可致闭 经、
卵巢纤维化或致畸胎。孕妇慎用。
❖ 6 偶可影响肝功能,出现黄疸及凝血酶原减少。肝功能不良者
17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护理要点:
❖ 遵医嘱正确给药:免疫抑制剂治疗一定要在 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且要正确掌握剂量和 疗程,不能自行减药量或停药,保证足量、 定时、不间断服药,保证有效血药浓度,如 果有腹泻、呕吐等情况应遵医嘱适当补服。
分析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
分析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摘要】目的:讨论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CTX等)对原发性IgA 肾病伴轻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取我院中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对照组中使用激素联合CTX治疗。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原发性IgA肾病伴轻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使用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治疗中,其中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效果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激素;免疫抑制剂;原发性IgA肾病【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066-02Analysis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ormones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tacrolimus, CTX, etc.)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gA nephropathy with mild to moderate renal impairment Zhang Bin.Cangxi people's Hospital, Department of Kidney 628400, Guangyu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628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ormones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tacrolimus, CTX, etc.)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gA nephropathy with mild to moderate renal impairment.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80 patients with primary IgA nephropath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Hormone wa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acrolimu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Hormone combined with CTX treatment.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IgA nephropathy with mild to moderate renal impairment using hormones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hormones combined with tacrolimus are effective and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Key words】 Hormone; Immunosuppressant; Primary IgA nephropathy原发性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在治疗中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管理
皮肤毒性的管理:
大多数检查点抑制剂皮疹可用局部皮质类固醇药膏治疗。如果瘙痒为主要症状,口服 止痒剂(如羟嗪,苯海拉明)可能会有帮助。严重皮疹(3级)应口服皮质类固醇治 疗,并应按照既定管理方案进行检查点阻滞治疗。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皮疹,如 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此类反应通常需要住院治疗,静 脉注射类固醇,进行皮肤学检查并监测,警惕体液和电解质状态异常。任何未及时用 皮质类固醇药膏处理或出现起泡迹象的皮疹应立即由皮肤科医生和活检进行评估。
全身不良事件
疲劳
疲劳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据估计抗PD-1/PD-L1抗体治疗患者疲劳总频率 为16%-24%,约40%的患者使用的是ipilimumab治疗。轻微疲劳很常见,严 重疲劳较罕见。患者出现疲劳症状时,应排除甲状腺,垂体和其它内分泌紊乱 (如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热、发冷和输液反应很少见。
毒性管理的一般方法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召集多个领域的专随机对照试验和病例系列进行系统评估,制定临床实践指南。 由于缺乏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管理的高质量证据,因此所有推荐均基于专家共识:
▪ 虽然不良事件管理因器官系统而异,但ICPi治疗应密切监测1级毒性(神经学、血 液学和心脏毒性除外)。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缓解时间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不尽相同,但大体都在1-6个月内出现,但 大部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是可逆的。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处理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缓解率差别巨大,与及时的预防、治疗关系密切。
irAE分级一般临床分为4级。通常需要停药,并给予激素及免疫相关的抑制剂去处理。 ▪ 一般1-2级irAE属于轻度,3-4级属于重度。1、2级irAE可门诊就诊,3、4级需要住院处理。 ▪ 非常轻的1级irAE,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并没有严重影响其治疗和生活时,一般不推荐激素和 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否需要停用免疫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的不良反应程度和受累器官综合判断。 ▪ 2级irAE,需要口服激素,甚至静脉的、全身的激素治疗,具体给药形式可能需根据患者具体的 免疫反应和他的器官表现而定。 ▪ 比较严重的,3级和4级irAE需住院治疗,在口服的基础上,必须强调静脉应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 剂。特别是4级,甚至要考虑进入ICU,在全身激素治疗同时时进行相应的器官支持治疗。
云南省2017年临床助理医师:甲状腺癌中晚期表现症状考试题
云南省2017年临床助理医师:甲状腺癌中晚期表现症状考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结肠癌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A.腹部肿块B.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低热等C.肠梗阻症状D.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E.阵发性绞痛2、以下疾病不属子心身疾病的是A.冠心病B.胃溃疡C.癌症D.糖尿病E.精神病3、地震余生一年半后的张某某说,他一年来焦虑万分,经常被噩梦如逃跑、追踪、地震复现所惊醒。
时有发作性惊恐,心慌,气闷,腿软,跌倒,精神崩溃感,大汗淋漓。
这称为A.急性应激障碍B.创伤后应激障碍C.惊恐发作D.广泛性焦虑症E.以上都不是4、为了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常用的左旋多巴复合剂是____A.中枢多巴脱羧酶抑制剂B.多巴胺受体拮抗剂C.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D.单胺氧化酶抑制剂E.胆碱酯酶抑制剂5、风热感冒宜选用A.葱豉桔梗汤B.桑菊饮C.止嗽散D.荆防败毒散E.参苏饮6、小叶原位癌通常免疫组化标记为A.34BE12阳性E-cadherin阴性CK5/6阴性CerbB-2阴性B.34BE12阳性E-cadherin阴性CK5/6阴性CerbB-2阳性C.34BE12阳性E-cadherin阳性CK5/6阳性CerbB-2阳性D.34BE12阴性E-cadherin阳性CK5/6阳性CerbB-2阳性E.34BE12阴性E-cadherin阳性CK5/6阳性CerbB-2阴性7、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囊壁衬覆盖的是A.复层鳞状上皮B.多层立方上皮C.多层腺上皮D.单层移行上皮E.单层柱状上皮8、临床上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主要目的是()A.扩充血容量B.增强免疫力C.维持酸碱平衡D.维持胶体渗透压E.补充凝血因子9、心力衰竭时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是A.心房颤动B.呼吸道感染C.血容量增加D.过度疲劳E.输液过多过快10、下列关于确定性效应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A.通常不存在剂量阈值B.效应的严重程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C.主要表现形式有白内障、再障、不育等D.该效应可致细胞结构与功能改变E.该效应可致大量细胞被杀死11、肺痈恢复期的主要病理是A.热伤肺气B.热壅血瘀C.肉腐血败D.热毒留恋E.痰浊上蒙12、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包括A.强烈需要保证B.不寻求经常接触C.对医生的帮助表现得无所谓D.常主动结束治疗E.以上都不对13、不是非言语智力测验的是A.比奈测验B.希-内测验C.画人测验D.瑞文测验E.文化公平智力测验14、患者,男性,40岁,劳累后突然呕大量咖啡色胃内容物,查体:面色苍白,巩膜轻度黄染,四肢湿冷,脉细数,血压正常。
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消炎和免疫抑制剂
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消炎和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是一种常用的消炎和免疫抑制剂。
它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地塞米松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可能的副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药理作用地塞米松具有广谱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它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少炎症反应;同时,它还能抑制免疫反应,降低免疫系统的活性。
地塞米松通过与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调节多种基因的表达,进而发挥其药理作用。
二、适应症地塞米松适用于多种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病、哮喘以及白血病等。
此外,地塞米松还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
三、用法用量地塞米松常用于口服、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具体的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来确定。
在使用地塞米松时,应遵医嘱,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剂量的调整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进行,避免过量或过少使用,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四、副作用虽然地塞米松在治疗上有着显著的疗效,但也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消化道反应、水钠潴留、高血压、血糖升高、免疫抑制等。
此外,长期大剂量使用地塞米松还可能引起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等严重问题。
因此,在使用地塞米松时,应严密观察副作用的出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测。
地塞米松作为一种常用的消炎和免疫抑制剂,对于治疗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然而,使用地塞米松时需要注意其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可能的副作用,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使用地塞米松之前,患者应咨询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指导进行用药的选择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观察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
观察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及外院转入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8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主要应用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应用雄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关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加入环孢菌素A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不良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主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降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1]。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贫血同时,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容易并发感染、出血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2]。
雄激素、环孢素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方案,本研究主要探讨免疫抑制剂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型贫血的疗效情况。
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及外院转入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8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
所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将我院收治的34例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将外院转入我院患者分组为观察组。
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16例;年龄13~48岁,平均(27.25±8.34)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12~50岁,平均(26.81±9.08)岁。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均无较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保肝、抗感染、抗过敏等常规对症治疗。
白细胞计数水平较低的患者再应用重组人类粒细胞刺激因子(国药准字S2*******,齐鲁治疗有限公司生产)按2~5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
血红蛋白水平较低者适量输注红细胞。
2017年执业药师西药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____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NK 细胞D.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C机体覆盖面积最大的屏障是____A.黏膜B.皮肤C.血脑屏障D.胎盘屏障正确答案:A获得性免疫系统包括____、B细胞。
A.肥大细胞B.T细胞C.中性粒细胞D.自然杀伤细胞正确答案:B在致敏状态,____是很好的抗原提呈者和杀伤者。
A.T细胞B.B细胞C.树突状细胞D.巨噬细胞正确答案:D当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可考虑使用的药物是是()A.奥沙拉嗪B.柳氮磺胺吡啶C.英夫利西(IFX)D.美沙拉嗪正确答案:C下列哪个药物不属于碱性抗酸药()A.碳酸氢钠B.氢氧化镁C.尼扎替丁D.铝碳酸镁正确答案:C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A.婴幼儿B.青少年C.青壮年D.中老年正确答案:C可以引起内分泌紊乱的药物是()A.氢氧化铝B.泮托拉唑C.西咪替丁D.米索前列醇正确答案:C10. 常用祛痰药包括:()A.愈创木酚甘油醚B.对乙酰氨基酚C.伪麻黄碱D.可待因正确答案:A6.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的主要缺陷是:()A.接种范围少B.人群认识不足C.流感病毒变异频繁D.接种费用高正确答案:C15. 益气固脱类的中成药包括:()A.小柴胡颗粒B.安宫牛黄丸C.柴银口服液D.生脉注射液正确答案:D23.中医认为发于冬春二季不因伏邪引发者的疾病称为:()A.冬温B.春温C.风温D.暑温正确答案:C中医药学术传承人主要负责()A.开展传承活动B.培养后继人才C.收集整理并妥善保存相关的学术资料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医疗机构炮制中药饮片,应当向()备案。
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B.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C.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D.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正确答案:C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过()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
A.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B.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通过中医医师资格考试C.无须经过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的相关考核D.无论怎样都不能取得正确答案:A国家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李金铭1,陈 琳2,姜国平2,李慧颖2,吕英春2,江 涛2,孟天犁2,吕 程2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2.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摘 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从而评价利妥昔单抗在该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㊂方法: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8例,给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100mg/周,连用4周;监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㊁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IgG㊁IgM㊁IgA㊁IgE)㊁CD3+㊁CD4+/ CD8+㊁B细胞㊁NK细胞㊁红细胞沉降率㊁C-反应蛋白㊁补体,并记录相应临床表现㊁疾病活动度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相关指标㊂结果:4周时5例患者达完全有效(CR),应用利妥昔单抗后,血小板计数有整体升高趋势,其中治疗后第3周㊁第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随访24~96周,2例复发,再次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输注治疗仍有效㊂治疗前后血清IgG㊁IgM㊁IgA㊁IgE水平及CD3+㊁CD4+/CD8+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LEDAI评分㊁血沉㊁补体C3㊁C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随访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㊂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较好,起效较快,安全性较好㊂[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系统性红斑狼疮;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疗效性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w-dose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thrombocytopenia secondary t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LI Jin-Ming1,CHEN Lin2,JIANG Guo-ping2,et al(1.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130000,China;2.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Changchun13002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In this study,the biological agent rituximab was us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thrombocytope⁃nia secondary t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to evaluate its efficacy and safety.Method8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thrombocytopenia secondary t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ere selected and given rituximab100mg/week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for4weeks;the platelet count and serum immunoglobulin quantification(IgG,IgM,IgA,IgE),CD3+,CD4+/CD8+,B cells,NK cells,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C-reactive protein,complement was monitored and relate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changes of disease activity score and adverse reaction related indicators was recorded.Results5patients reached com⁃plete response(CR)after4weeks.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rituximab,the platelet count showed an overall upward trend,and the difference of treatment between3and4week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During a follow-up of24to96weeks,2 cases relapsed,and the reuse of low-dose rituximab infusion was still effective.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rum IgG,IgM,IgA,IgE levels and CD3+,CD4+/CD8+cell cou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5),but the differences in SLE⁃DAI score,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complement C3,and C4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Conclusion Low-dose rituximab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refractory thrombocyto⁃penia secondary t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with a relatively quick onset and safe result.Key Words:Rituximab;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Refractory thrombocytopenia;Curative effect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的血液学表现,在20%~40%的患者中发现是由血小板糖蛋白的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加速破坏的结果[1]㊂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个系统及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㊂它具有广泛的临床表现,并与几种自身抗体相关[2]㊂血液学异常,包括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㊂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血小板减少被认为是SLE的血液学标准之一[3]㊂估计其患病率在10%~40%之间[4]㊂SLE继发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参与了其发病[5],尽管大部分患者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答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对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无效,临床上称之为难治性狼疮继发血小板减少(refractory lupus throm⁃bocytopenia RLIP)[6]㊂系统性红斑狼疮其病理生理学的突出特点是免疫功能紊乱,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引起组织损伤㊂而利妥昔单抗(RTX)是特异性针对CD20阳性B 细胞的靶向药物,可导致B淋巴细胞凋亡以治疗B淋巴细胞过度增殖所致的疾病㊂理论上可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7]㊂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RTX已成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的标准二线治疗药物,以减少脾脏切除率[8]㊂而SLE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发病机制同ITP类似,所以本研究对小剂量RTX治疗SLE 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6月我院住院并随访的SLE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8例,诊断均符合相应分类标准[9],且经正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或硫唑嘌呤㊁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或脾切除无效,排除血液系统疾病㊁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㊂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㊂1.2 治疗方法:给予静脉滴注RTX100mg,每周1次,共4次,用药前肌注盐酸异丙嗪针50m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㊂1.3 疗效评估:评价血小板计数:有效(CR):血小板计数> 100×109/L;部分有效(PR):5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无效(NR):血小板计数<50×109/L;总体有效(OR):血小板计数>50×109/L[10]㊂1.4 指标观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初始每周1次,4周后改为每4周1次㊂治疗前及治疗后每4周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IgG㊁IgM㊁IgA㊁IgE)㊁CD3+㊁CD4+/CD8+细胞计数㊁B细胞㊁NK细胞㊁红细胞沉降率㊁C-反应蛋白㊁补体,并记录相应临床表现㊁疾病活动度评分变化㊂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样本均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SLE临床表现㊁疾病活动度评分变化:患者治疗前原发病均为重度活动,SLEDAI评分(31.13±7.88)分,中位SLEDAI 评分30(18~43)分,治疗后4周时SLEDAI评分(11.38±3.07)分,中位SLEDAI评分20(10~30)分,治疗后12周时SLEDAI评分(12.50±7.13)分,中位SLEDAI评分10(10~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0㊁P=0.002)㊂此外8例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㊂2.2 血小板计数变化:见表1㊁表2㊂患者中位血小板计数为3(1~98)×109/L,均无严重内脏出血㊂4周时中位血小板计数为111(1~285)×109/L,CR5例;8周时中位血小板计数为54.5(1~232)×109/L,CR2例,PR2例;12周时中位血小板计数为50(1~228)×109/L,CR2例,PR2例㊂应用利妥昔单抗后,8周内血小板计数有整体升高趋势,其中治疗后3周㊁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值依次为0.048㊁0.049;8周后血小板变化趋势略有下降,考虑可能于其在体内血药浓度下降有关,但本试验样本量小,不足以说明该药在8周后疗效下降有意义,此结论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㊂表1 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109/L)病例序号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8周12周11.001.002.002.008.0014.001.00 22.0084.00250.00174.00270.00232.00228.00 398.00107.00136.00190.00285.0016.0015.00 41.001.003.00109.00109.0088.0080.00 589.00140.00102.00111.00140.00152.00130.00 670.00106.0071.0099.00113.0070.0075.00 72.002.005.005.001.0039.0025.00 84.0010.002.006.004.001.0023.00表2 治疗前后血小板改善绝对值变化(x±s,×109/L)时间血小板治疗前33.38±43.98治疗后1周-23.00±30.49治疗后2周-38.00±85.84治疗后3周-53.63±63.30①治疗后4周-82.88±98.57①治疗后8周-43.13±90.89治疗后12周-38.75±88.47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2.3 淋巴细胞免疫分析:见表4㊂CD3+㊁CD4+/CD8+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升高幅度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目前也有研究[11]发现狼疮活动期CD8+T淋巴细胞计数不降反而升高,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㊂B细胞㊁NK细胞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2.4 其他实验室指标:见表5㊁表6㊂8例患者的IgG㊁IgA㊁IgM㊁IgE在RTX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但补体C3㊁补体C4均恢复到正常范围,红细胞沉降率㊁C-反应蛋白等炎性介质均有所改善㊂其中红细胞沉降率㊁补体C3㊁补体C4在治疗后4周㊁治疗后8周㊁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P值依次为0.000㊁0.000㊁0.000,C3P值依次为0.001㊁0.003㊁0.004,C4P 值依次为0.001㊁0.021㊁0.034㊂2.5 不良反应:见表7㊁表8㊂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输液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8例患者的白细胞㊁血红蛋白㊁谷丙转氨酶㊁谷草转氨酶㊁肌酐㊁尿素氮在RTX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96周,无患者出现明显发热㊁皮疹㊁脱发等不良反应,且无呼吸系统㊁循环系统㊁泌尿系统等感染的发生㊂表4 治疗前后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改善绝对值变化(x±s)时间CD3+CD4+/CD8+B NK 治疗前68.17±15.720.82±0.385.56±6.367.35±3.54治疗后4周-12.66±16.42-0.29±0.331.29±8.101.29±5.96治疗后8周-12.29±15.12-0.18±0.231.55±7.601.22±3.86治疗后12周-6.01±14.26-0.27±0.280.78±2.443210.10±6.71表5 治疗前后其他指标改善绝对值变化(x±s)时间IgG IgM IgA IgE治疗前1732±508.71144.51±90.38331.38±92.7941.14±23.28治疗后4周321.50±387.6958.78±72.2378.00±96.8519.86±24.02治疗后8周533.88±642.4461.33±76.58105.50±129.5220.28±24.92治疗后12周531.75±640.7157.18±73.8371.25±94.0017.46±21.45 表6 治疗前后其他指标改善绝对值变化(x±s)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RP C3C4治疗前65.25±20.054.26±3.9155.24±27.2512.69±2.59治疗后4周46.88±19.28①2.22±5.04-53.99±27.91①-16.59±8.52①治疗后8周37.25±12.60①3.23±4.18-43.39±27.91①-12.01±11.51①治疗后12周36.50±15.92①3.06±3.78-25.31±17.23①-5.23±5.66①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表7 治疗前后血细胞改善绝对值变化(x±s)时间白细胞血红蛋白治疗前6.72±2.6596.00±23.90治疗后4周-2.85±4.32-9.00±18.99治疗后8周-0.77±3.721.13±21.24表8 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改善绝对值变化(x±s)时间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治疗前23.17±12.0128.57±17.2375.6±40.085.99±3.17治疗后4周1.07±6.294.43±8.093.91±9.600.48±2.50治疗后8周-2.27±26.216.64±10.488.25±11.34-2.31±7.693 讨论利妥昔单抗最初开发用于治疗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自1997年以来,已广泛用于治疗自身抗体介导的疾病[12]㊂最近,RTX在治疗AITP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㊂Kneitz等人在2002年描述了RTX疗法[13]是治疗SLE和AITP的第一个成功案例㊂国内外对于小剂量RTX (100mg/周×4次)应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报道多以个案或小规模病例报道为主㊂小剂量RTX(100mg/周×4次)方案最早由Provan等于2007年提出,用于11例常规治疗无效的免疫性血细胞减少患者,其中7例患者中4例达到完全有效(CR)[14]㊂目前如何定义难治性血小板减少尚无共识,国内外相关研究大多参照难治性原发性ITP的定义,即:①确诊为ITP;②脾切除无效或术后复发;③需要治疗以降低临床严重出血的风险[15]㊂但与原发性ITP不同的是,SLE存在多系统损害,需长期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脾切除后患者感染风险增加,因此,临床上较少患者接受脾切除,基于此,本研究中笔者选择的是经正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后的SLE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㊂Chen等报道用小剂量RTX治疗10例难治性SLE继发血小板减少患者,12周时60%的患者达CR[16]㊂B细胞清除治疗免疫性疾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RTX的出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㊂RTX具有高效性及安全性的特点,其在风湿性疾病中应用有良好的前景[17]㊂本研究显示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在应用正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进而应用RTX 治疗3周后,血小板呈明显上升趋势,多数可恢复到相对正常范围内,无严重出血倾向,总有效率达63%,且治疗后第3周㊁第4周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与以往研究结果[18]基本一致㊂此外,本研究发现其他实验室指标也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且疾病活动度评分㊁红细胞沉降率㊁补体C3㊁补体C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再次证明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有较显著的疗效㊂本研究显示在应用小剂量RTX 治疗过程中,无输液反应及感染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初步证明其安全性较稳定㊂总之,笔者的研究表明小剂量RTX对SLE继发难治性血小板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为临床上SLE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手段㊂但本研究样本例数较少,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还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㊂4摇参考文献[1] Kumar S,Benseler SM,Kirby-Allen M,et al.B-cell deple⁃tion for 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a and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in ped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Pediatrics, 2009,123(1):159-163.[2] Kotzin BL.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Cell,1996,85(3):303-306.[3] Tan EM,Cohen AS,Fries JF,et al.The1982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rthritis Rheum,1982,25(11):1271-1277.[4] Jung JH,Soh MS,Ahn YH,et al.Thrombocytopenia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Clinical Manifestation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in230Patients[J].Mdeicine(Baltimore),2016, 95(6):2818.[5] Audia S,Mahevas M,Samson M,et al.Pathogenesisi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Autoimmun Rev,2017,16(6):620-632[6] 龙现明,蔡成森.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0,24(3):203-205.[7] 王 智,武艳飞,闫 艳.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严重血小板减少1例并文献复习[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6(3):324.[8] Neunert C,Lim W,Crowther M,et al.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2011evidence-based practice guideline for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Blood,2011,117(16):4190-4207.[9] Hochberg MC.Updating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rthritis Rheum,2010,40(9):1725. [10] 陈 华,苏金梅,王 迁,等.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症:长期随访研究[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3,7(2):139-145.[11] SOKOLOV A V,SHMIDT A A,LOMALIN Y A.B cell regulation in autoimmune diseasea[J].Acta Naturae,2018,10 (3):11-22[12] VL Patel,Mahévas M,Lee SY,et al.Outcomes5years af⁃ter response to rituximab therapy in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Blood,2012,119(25):5989-5995.[13] Kneitz C,Wilhelm M,Tony HP.Effective B cell depletion with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s[J].Immu⁃nobiology,2002,206(5):519-527.[14] Provan D,Butler T,Evangelista ML,et al.Activity and safety profile of low-dose rituxi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cytopenias in adults[J].Haematologica,2007,92(12): 1695-1698.[15] Rodeghiero F,Stasi R,Gernsheimer T,et al.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definitions and outcome criteria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of adults and children:re⁃port from an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J].Blood,2009,113 (11):2386-2393.[16] Chen H,Zheng W,Su J,et al.Low-dose rituximab therapy for refractory thrombocytopenia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 prospective pilot study[J].Rheumatology(Oxford), 2011,50(9):1640-1644.[17] 张 娜,王晓非,程 瑶.利妥昔单抗治疗风湿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5,55(21):92-94. [18] 覃 文,忻霞菲,周 丽.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8):582-583.[收稿日期:2021-01-04 编校:李晓飞]。
生物制剂治疗重度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
生物制剂治疗重度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
陈虹颖;陈旭;顾恒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2017(33)12
【摘要】长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度特应性皮炎副作用较大,生物制剂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本文就近年来生物制剂治疗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There are a lot of adverse effects of glucocorticoid and immunosuppress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atopic dermatitis (AD).Biological agents are more safe.The update of the biological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AD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总页数】5页(P748-751,762)
【作者】陈虹颖;陈旭;顾恒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南京,210000;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南京,210000;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南京,2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生物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J], WANG Zihong;BAI Bingxue
2.小分子靶向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在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应用前景 [J], 吴承龙
3.难治性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制剂治疗研究进展 [J], 汪海潮; 叶晨
4.生物制剂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显示良好疗效 [J], 顾超颖;武悦萌;李巍
5.特应性皮炎治疗新选择: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 [J], 杜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法与用量】 口服:1~2g/d
【美国FDA孕妇分级】C级或D级。哺乳妇女慎用。
ALMS研究:LN诱导治疗 MMF vs. CYC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III/IV/V型LN的诱导治疗 (MMF 2.5-3g/d vs. CYC 0.5-1g/m2 每月1次) 疗程24周,n=370
BD眼炎
【不良反应】
肾毒性(监测Cr、电解质, Cr升高30%减量,Cr持续升高停药;
不与氨基糖甙类、两性霉素B等肾毒性药物合用)
高血压、后循环脑病(监测血压,顽固性HTN、NPLE不用)
肝损(胆管酶升高为主) 齿龈增生、多毛、震颤 高钾、低镁、高尿酸
优势: 没有骨髓抑制 起效较快2w~4w
【用法与用量】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 骨骼:骨质疏松、骨坏死 • 肌肉:类固醇肌病 • 胃肠道:消化性溃疡、出血、胰
腺炎 • 免疫:感染(包括TB) • 心血管:高血压、早发动脉硬化 • 代谢内分泌:糖、脂代谢紊乱、
水钠储留、电解质紊乱、HPA轴 抑制、性腺抑制 • 眼:白内障、青光眼 • 皮肤:痤疮、紫纹、皮肤变脆、 瘀斑、多毛 • 精神行为
1
环磷酰胺 霉酚酸酯 环孢素A FK 506
2
甲氨蝶呤 来氟米特 硫唑嘌呤
3
羟氯喹 柳氮磺胺吡啶 沙利度胺 植物药:
雷公藤多甙 白芍总甙
Cyclophosphamide—CTX(CYC)
• 周期非特异性烷化剂 • 与DNA交联,导致细胞凋亡,细胞毒 • 阻断快速分裂的S期细胞 • 抑制T、B细胞分化和增殖 • 抗炎作用
随机对照试验,欧洲人群III/IV/V型LN诱导治疗(n=90) LN缓解率:LD(71%) vs. HD (54%), P=0.36
Houssiau FA et al. Arthritis Rheum. 2002;46:2121-31
CTX in Vasculitis
75岁以上减量,Ccr<30 减量25~30%
• 1989年用于临床 • 口服吸收缓慢,血药浓度3天
达稳态 • 与脂肪同服,生物利用度下
降 • 作用机制与CsA类似 • 对细胞毒T细胞抑制作用是
糖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 可的松 泼尼松 泼尼松龙 甲泼尼龙 地塞米松
血浆半衰 生物活性 糖皮质激 盐皮质激 等价剂量 期(h) 时间(h) 素效能 素效能 (mg)
1.5
8~12
1
1
20
1.5
8~12
0.8
0.8
25
3~4
12~36
4
0.8
5
2~3
12~6
4
0.8
5
2~3
12~36
5
0.5
4
2~5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 1896年由青霉属真菌培 养基中获得
• 1995年FDA批准用于器 官移植
• 口服吸收迅速,1h血药 浓度达峰
• 生物利用度高
• 吸收后转变为活性成分 MPA(麦考酚酸)
• 肝脏转化,肾脏代谢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用法与用量】
口服:2~3mg/kg/d 100~200mg/d 静脉:4~6g起效 6~8g一定有效 争取2~3个月达标
诱导缓解总量<30g(静脉量) 停3个月以上,治疗需重新积累
【美国FDA孕妇分级】D级。用药期间停止哺乳
CTX in LN
●HD 高剂量 CYC 0.5-1g/m2, 每月1次×6次+ 每3月1次×2次 ■LD 低剂量 CYC 500mg, 每2周1次×6次
激素与免疫抑制剂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PUMCH
WANG Li, M.D. 20170606
糖皮质激素
Philip Showatlter Hench U of Pittsburgh
Mayo Clinic
Nobel Price
糖皮质激素
*局部用药避免使用无生物活性制剂
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用法
给药 方式
起始剂量 及疗程
减量 方案
维持 剂量
口服/静脉/ 局部/肌注
顿服/分次
每日/隔日
冲击 大剂量 中等剂量 小剂量 足量?
每周减 5%~10%
15mg/d 7.5mg/d 停药?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
DMARDs
Cyclophosphamide—CTX(CYC)
【临床应用】
增殖性 肾炎
肺间质 病变
心肌 病变
神经系统 病变
血管炎
眼炎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 (7~10天谷底,14天恢复,根据最低点决定下次用量) 胃肠道反应(>0.4g) 出血性膀胱炎(1g以上水化,上午给药,美司钠0,3,6,9h) 性腺毒性(40以上影响大) 肝功能损伤、脱发、继发肿瘤
口服:3~5mg/kg/d(分2~3次服用,监测血药浓度在
150~250/100~300pg/ml)
【药物相互作用】三唑类抗真菌药抑制CYP3A增高CsA血药浓度
【美国FDA孕妇分级】C级。用药期间不宜哺乳
后循环脑病
Tacrolimus- FK506
• 1985年,从链霉菌发酵液中 提取的大环类代谢产物
36~72 25~30
0
0.75
*胎盘通过/乳汁分泌 *药物相互作用:诱导肝微粒体酶药物
糖皮质激素与HPA轴
• 每日生理分泌量10~20mg • 清晨达峰,夜间低谷 • 应激刺激增加合成释放 • 对负反馈敏感 • 长期抑制可导致肾上腺萎缩,
对应激的调节能力下降 • 突然撤药可导致肾上腺危象:
低血糖、低血压、低血钠、 呕吐、腹泻、脱水、精神错 乱、无菌性高热等
Appel GB et al. J Am Soc Nephrol 2009; 20: 1103-12.
Cyclosporin A-CsA
1972年 Borel发现 1979年 用于RA的治疗
Cyclosporin A-CsA
【临床应用】
膜性 肾炎
难治性 血液系统 PM/DM 难治性
肾炎
受累 纵隔气肿 血管炎
【作用机制】
抑制次黄嘌呤单核苷 酸脱氢酶(IMPDH)
阻断嘌呤核苷酸 经典合成途径, 耗竭鸟嘌呤核苷酸 阻断DNA的合成
淋巴细胞缺乏补救合成途径
抑制活化淋巴细胞增殖 抑制B细胞合成抗体 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 减少炎症细胞趋化和聚集
【不良反应】 感染 骨髓抑制(WBC<3.0×109/L减药,WBC<2.0×109/L停药) 胃肠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