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bd75accff00bed5b9f31de7.png)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摘要:甘草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具有降血脂、抗癌、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等多种活性。
现代药研究表明,甘草酸是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于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上的应用表明了确实的疗效。
本文对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甘草酸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lensis 的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为我国著名的大宗常用中药材和原料,国内、国际需求量都很大,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中草药之一。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止血祛痰润肺的功效,广泛地被用丁保肝、降血脂、抗癌、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等方面。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100 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其中以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和甘草多糖为主。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是一个最重要的甘草甜素类化合物,有显著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丁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它以18-H的两种差向异构体存在(a体和B体),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如甘草酸_铵(甘利欣)为a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而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B体制剂。
甘草酸在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其确实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对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1 抗肿瘤作用体内外抗肿瘤药理模型的研究中,GA 对不同肿瘤细胞株均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作用,通过致细胞变异及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细胞毒作用。
利用细胞胞质溶胶混悬培养液以及完整的结肠细胞培养物两种模型体系研究后发现,GA 通过抑制人体结肠肿瘤细胞中N-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和DNA-2氨基芴的内敛可产生抗该肿瘤株增值的药理作用,显著降低乙酰转移酶类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清除系统的Km 和Vmax 的有效值[1],在亚细胞毒性浓度时,显著性抑制芳香胺N-乙基酰转移酶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瘤株(colo205)的活性,且这一抑制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
揭示甘草的抗大肠杆菌作用与微生物机制
![揭示甘草的抗大肠杆菌作用与微生物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d7b5b15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7.png)
揭示甘草的抗大肠杆菌作用与微生物机制甘草(学名:Glycyrrhiza)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除了其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外,研究发现甘草还具有抗大肠杆菌的作用。
本文将揭示甘草的抗大肠杆菌作用以及相关的微生物机制。
一、甘草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甘草中的活性成分—甘草酸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甘草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它可以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甘草通过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发挥着抗菌作用,能够帮助治疗与该菌引起的相关疾病。
二、甘草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除了直接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外,研究还发现甘草可以降低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抗生素耐药性是当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影响了抗生素的有效应用和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甘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调节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脂质组成,减少抗生素的外排和内进,从而提高抗生素的疗效。
这一发现对于解决耐药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甘草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影响大肠杆菌生物膜是该菌在宿主组织、器官和生物界面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对该菌的生存和毒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干扰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和稳定性,从而降低其致病性。
这主要是由于甘草酸通过影响菌体表面的羟基磷脂的含量和结构,使大肠杆菌生物膜受损,难以正常发挥致病作用。
这一发现为控制大肠杆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四、甘草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肠道微生物是人体内的共生微生物群落,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甘草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功能,从而间接调节大肠杆菌的数量和活性。
甘草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作为肠道微生物的底物,被部分菌群代谢为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此外,甘草还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增强有益菌的抗菌能力,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甘草酸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酸的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047c5f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e.png)
甘草酸的功效与作用甘草酸是一种来自于甘草根部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具有许多重要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酸是一种典型的中药药材,它被广泛使用于中医药领域,并在近年来逐渐受到西方医学界的关注。
甘草酸具有广谱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抗溃疡、抗癌和抗肝损伤等。
此外,甘草酸还具有镇咳、祛痰、止咳、增强免疫力、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和肝脏等作用。
首先,甘草酸具有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甘草酸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抗炎的作用。
这种抗炎作用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以及减少炎症细胞的渗透等方式实现。
甘草酸还能够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对抗胃溃疡的形成,对胃炎、胃溃疡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甘草酸具有抗氧化作用。
氧自由基是导致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而抗氧化物质能够对抗氧自由基的侵害,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研究发现,甘草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减少慢性病的风险。
此外,甘草酸还具有抗癌作用。
许多研究发现,甘草酸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甘草酸可以调节癌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干扰癌细胞的能量代谢等,从而发挥抗癌的效果。
此外,甘草酸还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
另外,甘草酸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保护作用。
甘草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甘草酸还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研究还表明,甘草酸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心肌的抗缺血缺氧能力,对心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此外,甘草酸还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经常暴露于各种毒素和有害物质,容易受到损伤。
研究发现,甘草酸可以促进肝脏细胞的代谢,提高肝脏脂肪酸合成能力,减少脂肪沉积。
甘草酸还可以调节肝脏中各种酶的活性,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保护肝脏免受损伤。
甘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甘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6a5cf0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b.png)
甘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甘草,又称甘草根,是中药学中常用的一味药材。
甘草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其中包括甘草酸、甘草次酸、苯甲醇、氨基酸等多种化合物。
甘草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抗溃疡、增加免疫力、保护肝脏等。
甘草酸是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甘草酸可以抑制发炎反应和免疫反应,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病毒等作用。
甘草酸还可以保护肝脏,降低肝脏损伤的程度。
此外,甘草酸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少氧化应激导致的损伤。
甘草次酸在甘草中的含量较低,但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次酸具有抗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
甘草次酸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减少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此外,甘草次酸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细胞的活性。
甘草中还含有一些苯甲醇类化合物,如甘草醇、甘草甜菜碱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
研究表明,甘草中的苯甲醇类化合物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此外,甘草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如甘草氨酸、甘草酸等。
这些氨基酸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中的氨基酸可以增加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总之,甘草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甘草中的甘草酸、甘草次酸、苯甲醇和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抗炎、抗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
这些研究成果为甘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开发新的甘草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目前对甘草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甘草中的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作用机理的探究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2a5f80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a.png)
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王颖;韩秀萍【摘要】Glycyrrhizin is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 of licoric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yt injury, and also in the adjuvant therapy of acute and chronic inflammatory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empirically. Glycyrrhizin has the functions of protecting cytomembranes, inhibiting the activation of complements and down-regulating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glycyrrhizin, researchers find that glycyrrhizin can improve the mitochondrial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directly binding to HMGB1 and down-regulating cytokines levels to ameliorate cell damage and apoptosis; by regulating T cell subsets and dendritic cells it can balance the immune situation of the bod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es in the mechanism of glycyrrhizin effects.%甘草酸苷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 多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细胞损伤, 同时也经验性地用于急、慢性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目前, 已知甘草酸苷具有非特异性的细胞膜保护作用, 可抑制补体激活和下调多种炎症因子水平等.近年来, 随着对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发现甘草酸苷可以改善线粒体和内质网应激状态, 直接与HMGB1 结合下调多种炎症因子的水平, 进而减轻细胞损伤和凋亡, 并能通过对T 细胞亚群及树突状细胞的调节起到平衡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8(021)001【总页数】5页(P109-113)【关键词】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王颖;韩秀萍【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 沈阳 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 沈阳 110004【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甘草酸苷(Glycyrrhizin,GL)又称甘草酸、甘草皂苷或甘草甜素,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保护肝细胞、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以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和生物学功能。
分析甘草的抗过敏作用与过敏机制
![分析甘草的抗过敏作用与过敏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4722072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4.png)
分析甘草的抗过敏作用与过敏机制甘草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其中包括其抗过敏作用。
本文将分析甘草的抗过敏机制以及其在治疗过敏方面的应用。
1. 甘草的抗过敏机制甘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甘草酸。
甘草酸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
它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抗过敏作用:1.1 抗炎作用过敏反应的主要表现是炎症反应,而甘草酸具有抗炎作用。
它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如组胺、白细胞介素等,从而减轻过敏反应导致的炎症症状。
1.2 抗氧化作用过敏反应过程中,机体内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导致氧化应激反应。
甘草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过敏症状。
1.3 免疫调节作用过敏反应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有关,甘草酸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
它可以调节T细胞、B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活性,减轻过敏反应导致的症状。
2. 甘草在治疗过敏中的应用甘草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类型的过敏,如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皮肤过敏等。
以下是它在治疗过敏中的应用情况:2.1 药物过敏甘草可以减轻药物过敏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药物过敏的症状。
它可以与其他药物合用,增强其抗过敏效果。
2.2 食物过敏甘草可减轻食物过敏引起的过敏反应,缓解肠道炎症,保护肠道黏膜。
它还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免疫功能。
2.3 皮肤过敏甘草可以在皮肤上应用,缓解皮肤过敏的症状。
它可以减轻皮肤炎症反应,镇静皮肤神经,减少瘙痒感。
3. 注意事项在使用甘草治疗过敏时,应注意以下事项:3.1 剂量控制甘草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安全有效,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如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等。
因此,在使用甘草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好剂量。
3.2 使用方式甘草可以通过口服、外用等方式使用。
不同的过敏类型和症状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使用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使用方式。
3.3 联合应用甘草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增强抗过敏效果。
甘草的研究报告范文
![甘草的研究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887b6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1.png)
甘草的研究报告范文甘草(Glycyrrhiza)是一种常见且广泛使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本研究报告旨在总结甘草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临床应用以及潜在的研究方向。
一、药理作用:1. 抗炎作用:甘草中的甘草酸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发挥明显的抗炎作用。
2. 抗溃疡作用:甘草中的甘草酸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黏膜修复来发挥抗溃疡作用。
3. 抗病毒作用: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等疾病。
4. 抗氧化作用: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二、化学成分:甘草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甘草酸、黄酮类化合物、甘露醇以及多种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对甘草的药理作用起到重要的贡献。
三、临床应用:甘草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抗炎、止咳、化痰、抗过敏、解热、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
例如,甘草可以作为胃药,用于治疗胃溃疡和胃酸过多等疾病;甘草还可以作为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等疾病。
四、潜在的研究方向:1.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甘草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常与其他药物联用。
研究甘草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结果,有助于指导合理用药。
2. 抗肿瘤作用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甘草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进一步研究甘草的抗肿瘤机制和适用范围,有助于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
3. 抗糖尿病作用研究:甘草中的甘露醇具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受体等途径来改善糖尿病病情。
4. 抗氧化作用研究: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进一步研究其抗氧化机制和效果,有助于开发新的抗衰老和抗氧化药物。
综上,甘草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甘草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肿瘤作用、抗糖尿病作用以及抗氧化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发掘其更多的药用价值。
甘草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研究
![甘草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77081c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9.png)
甘草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研究甘草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的中草药,被用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治疗。
它在亚洲和欧洲的传统草药学中被广泛使用,并且在现代药物制备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甘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进行分析。
一、甘草的化学成分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甘草酸,它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药物制备中。
除了甘草酸外,甘草中还含有多种生物碱、类黄酮、皂苷和多种微量元素。
这些成分共同发挥着甘草的药理作用。
甘草酸是甘草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和抗肿瘤作用。
甘草酸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对心脏和血管健康有益。
此外,甘草酸还具有舒缓胃肠道、促进溃疡愈合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二、甘草的药理研究1. 抗炎作用甘草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并减少组织损伤。
研究表明,甘草中的甘草酸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此外,甘草酸还可以抑制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炎症反应。
2. 抗氧化作用甘草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研究表明,甘草酸可以促进抗氧化酶的产生,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此外,甘草中的类黄酮、生物碱和皂苷等成分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3. 抗菌作用甘草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甘草酸具有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的能力。
此外,甘草中的皂苷和生物碱等成分也对某些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 抗肿瘤作用甘草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研究表明,甘草酸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此外,甘草中的生物碱和类黄酮等成分也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甘草的临床应用基于甘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甘草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临床领域。
它常用于咳嗽、哮喘和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甘草还可以治疗溃疡、消化不良和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fffc9e4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7.png)
06
甘草酸的研究前景与展望
甘草酸的药理作用研究前景
抗炎作用
甘草酸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抗炎机制,为 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抗氧化作用
甘草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其在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的 应用。
甘草酸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长期使用甘草酸,可引起血钾降低、血压 升高、体重增加,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
低血钾症
大剂量使用甘草酸时,可引起低血钾症, 应适当补充钾离子。
水钠潴留
甘草酸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引起水 钠潴留,导致水肿。此时应限制盐的摄入 量,以减轻水肿症状。
胃肠道反应
部分患者使用甘草酸后会出现胃肠道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可适当调整用 药剂量或餐后服用以减轻症状。
甘草酸的化学结构与性质
化学结构
甘草酸是一种三萜类化合物,由多个异戊二烯单 元组成。
物理性质
甘草酸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具有吸湿性,易溶 于水、乙醇和氯仿等溶剂。
化学性质
甘草酸具有酸性,可与碱反应生成盐,也可发生 酯化反应。
甘草酸的提取与纯化
提取方法
通常采用溶剂提取法从甘草中提取甘 草酸,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甲醇等 。
抗肿瘤作用机制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甘草酸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减少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甘草酸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加速肿瘤的消退。
调节免疫功能
甘草酸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免疫调节作用机制
调节免疫细胞活性
甘草酸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如T淋巴细胞、B淋 巴细胞等,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保肝药物原理
![保肝药物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e7273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2.png)
常用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原理1.甘草酸制剂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苷是最强的护肝药物之一。
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药理实验证明,该类药品可阻止CCl4等毒物所致的血清肝酶升高,明显减轻D-氨基半乳糖对肝脏的病理损害,改善受损的肝细胞功能。
并具有类固醇样作用,但无明显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可通过控制炎症因子和免疫性因子而发挥抗炎作用。
具有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诱生干扰素γ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从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还可抗过敏、抑制钙离子内流等作用。
2.多烯磷脂酰胆碱可进入肝细胞,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增加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流动性,使受损肝功能和酶活性恢复正常,调节肝脏的能量代谢,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并且将中性脂肪和胆固醇转化成容易代谢的形式。
还有减少氧应激与脂质过氧化,抑制肝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反应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防治肝纤维化等功能,从多个方面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
可用于各种急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的治疗,该药可用于妊娠妇女。
3.还原型谷胱甘肽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激活多种酶,从而促进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可以减轻组织损伤,促进修复。
此外,GSH 还能保护肝脏的合成,有解毒、灭活激素等功能,并促进胆酸代谢,有利于消化道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
适时补充外源性GSH可以预防、减轻、终止组织细胞的损伤,改变病理生理过程。
GSH应用于各种肝病的辅助治疗,有助于损伤肝细胞的功能恢复,临床上甚少见其不良反应,为耐受性甚佳的用药品种。
动物实验未见生殖毒性反应,对孕妇影响尚不明确。
4.N-乙酰半胱氨酸能刺激GSH合成,促进解毒以及对氧自由基反应的直接作用,维持细胞内膜性结构的稳定,提高细胞内GSH的生物合成。
促进收缩的微循环血管扩张,有效增加血液对组织氧输送和释放,纠正组织缺氧,防止细胞进一步坏死。
N-乙酰半胱氨酸能保护GSH缺失时的肝损伤,而且能维护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脏的完整性。
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实验报告
![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9b3719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a.png)
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了解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掌握无机盐酸法提取甘草酸的方法及操作。
实验原理:甘草又名甘草根,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草药。
其主要成分是甘草酸、甘草素、甘草皂苷等。
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降糖、抗氧化、抗肝损伤等多种药理作用。
该实验是利用无机酸法将甘草酸从甘草中提取出来。
实验步骤:
1.样品制备:取适量甘草,去除杂质后切碎成小片备用。
2.提取:将切碎的甘草用石英研钵研成粉末,加入适量无水乙醇,浸泡6小时后,过滤得到提取液。
3.提取液浓缩:将提取液加热至70℃左右,缓慢加入盐酸,使pH达到1左右,再继续加热浓缩。
4.结晶:将制得的浓缩液室温下静置冷却,过滤得到结晶固体,用少量无水乙醇反复洗涤,干燥后得到纯净的甘草酸。
实验结果:经过提取、浓缩和结晶得到了白色粉末状的甘草酸,对其进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吸收峰在235nm处。
经过质谱实验表明,得到的结晶物是纯净的甘草酸。
实验讨论与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掌握无机盐酸法提取甘草酸的方法及操作。
甘草酸是甘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
本实验采用无机酸法提取甘草酸,操作简单易行,效果良好。
不过,无机酸法提取时要注意浓
度和pH值的控制,以免影响提取效率。
同时,在结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温度和过滤的方式和时间,以得到高纯度的甘草酸。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采用无机酸法提取甘草酸,操作简单易行,效果良好。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掌握了无机盐酸法提取甘草酸的方法及操作,同时也体验了一把科学实验并学到了新的实验技能。
揭示甘草的抗糖尿病作用与血糖调节机制
![揭示甘草的抗糖尿病作用与血糖调节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e4ea17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7.png)
揭示甘草的抗糖尿病作用与血糖调节机制甘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中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这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物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甘草具有抗糖尿病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血糖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揭示甘草的抗糖尿病作用与血糖调节机制。
首先,甘草的抗糖尿病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甘草可以降低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甘草中的甘草酸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提高体内葡萄糖的利用率,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其次,甘草具有抗氧化作用。
氧化应激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甘草中的甘草酸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细胞损伤,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此外,甘草还可以减轻糖尿病引起的炎症反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其次,甘草的血糖调节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甘草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甘草中的甘草酸可以刺激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和释放。
其次,甘草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特点之一,甘草中的甘草酸可以通过抑制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减少胰岛素的需要。
此外,甘草还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增加肝糖原的合成,从而减少血糖的产生。
总之,甘草具有显著的抗糖尿病作用,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血糖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甘草中的甘草酸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抑制血糖产生的作用。
因此,甘草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的确定以及治疗的安全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有助于增加对甘草抗糖尿病作用和血糖调节机制的了解。
甘草作为一种植物药物,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和广泛的临床价值,在今后的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发展前景。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甘草的抗糖尿病作用将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带来更好的临床应用。
甘草酸类固醇样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甘草酸类固醇样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ef3e83c10661ed9ad51f3ed.png)
2 1 年第 1 卷第9 00 9 期
甘 草 酸 类 固醇 样 药理 作 用及 机 制 研 究进 展
刘金城 , 潘旭旺 , 蒋小琴
( 浙江 省杭 州市第 六人 民 医院药物 实验 室, 浙江 杭 州 3 0 1 ) 10 4
摘 要 : 述 了甘草 酸类 固醇 样 药理 作 用及 其 产 生机 制 、 综 构效 关 系 、 良反 应 等研 究进 展 , 不 为促 进 其 应 用研 究提 供 参 考 。 临床
抗 肝 损 害 、 制 1 p—H D, 中抑 制 肾 脏 1p—H D 活性 的 作 用 抑 1 S 其 1 S 具 有 两 面性 。 脏 1 p—H D具 有 1 p— S 和 1 p—H D I 肾 1 S 1 H DI 1 S I两 种 亚 型 , 者 催 化 可 的 松 转 化 为 氢化 可 的松 的反 应 , 后者 则 可 催 前 而 化 氢 化 可 的 松 转 化 为 可 的 松 的 反 应 。 究 显 示 , 草 酸 抑 制 lB— 研 甘 l
合 理 、 脏 靶 向性 和抗 炎作 用 更强 、 肾脏 11一 S 肝 对 1 H D的抑制 能力 更 3
抗 炎 作 用 实 现 的 ; 抑 制 免 疫 往 往 与 增 强 免 疫 ( 胞 ) 顾 , 能 而 细 兼 如
增 强 巨 噬 细 胞 ( ) 噬 功 能 , 除 抑 制 性 M 的 抑 制 活性 , 选 M 吞 消 可
羟基 类 固醇 脱 氢 酶 ( 1 1 B—H D) 活性 , 碍 相 关 脏 器 对 皮 质 激 素 S 的 阻 的还 原 代 谢 , 而 出现 类 固醇 激 素 ( 质 醇 、 固酮 等 ) 用 增 强 的 从 皮 醛 作
效 应 。 效 应 主 要 呈 氢 化 可 的松 样 效 应 , 制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一 该 抑 (N T F—o 、 【 白细 胞 介 素 一1I ) ( L一1 、 要 组 织相 容性 复 合 体 ( C )主 MH ) 和组 织 间 黏 附分 子 1IA ( M一1的 生成 , 导 白细胞 ( C ) 诱 炎症 细 胞 ) 的凋 亡“。 】 因此 , 草 酸具 有很 强 的 抑 制 免 疫 和 抗炎 症 反 应 作 用 。 其 是 甘 尤 甘 草 酸 保 护 肝 细 胞 膜 的 机 理 亦 是 通 过 抑制 磷 脂 酶 A 的 活性 , 挥 : 发
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149145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5.png)
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甘草酸,一种天然存在于甘草根部的活性成分,因其独特的药理活性,在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快速发展,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甘草酸在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甘草酸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将首先回顾甘草酸的基本结构和理化性质,为后续的研究进展提供理论基础。
随后,将重点阐述甘草酸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机制,包括其如何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调节免疫因子的分泌以及影响信号转导通路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综述甘草酸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如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
本文将展望甘草酸在免疫调节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为甘草酸在医药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也期待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发现甘草酸更多的生物学活性,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新的力量。
二、甘草酸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甘草酸作为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在免疫调节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甘草酸通过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药理作用,对免疫细胞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为许多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甘草酸可以调节T细胞的活性。
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识别抗原并启动免疫反应的功能。
甘草酸可以通过抑制T 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降低免疫反应的过度激活,从而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同时,甘草酸还能促进T细胞的分化,增强其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甘草酸对巨噬细胞的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另一类重要细胞,具有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分泌炎症因子等功能。
甘草酸可以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缓解炎症反应。
同时,甘草酸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其清除病原体的效率。
甘草酸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也有调节作用。
甘草对皮肤炎症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甘草对皮肤炎症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595484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d.png)
甘草对皮肤炎症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甘草(Glycyrrhiza)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近年来,研究表明甘草具有对皮肤炎症的抑制作用,并且已经初步揭示了其机制。
本文将重点研究甘草对皮肤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探讨。
皮肤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征包括红肿、瘙痒和疼痛。
甘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炎症的治疗中。
研究表明,甘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和抗癌等多种功效,这些功效可能解释了它对皮肤炎症的治疗作用。
首先,甘草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甘草酸具有抗炎作用。
甘草酸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如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从而减轻皮肤炎症反应。
此外,甘草酸还可以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如核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从而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
其次,甘草具有抗氧化作用。
氧化应激是皮肤炎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维护皮肤的健康。
此外,甘草还可以增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从而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此外,甘草还具有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
这种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减少皮肤炎症的感染风险,促进创面的愈合。
最后,甘草还具有抗癌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这种抗癌作用可能与甘草中的活性成分与多种癌症相关的信号通路的调节有关,如Wnt/β-catenin、PI3K/Akt和MAPK等。
总结起来,甘草对皮肤炎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其机制主要涉及抗炎、抗氧化、抗菌和抗癌等多个方面。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2db13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1a.png)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甘草酸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药临床治疗的活性成分。
它是从甘草根部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化合物,已经被证实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机制。
甘草酸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特征,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研究发现,甘草酸能够通过调节多个关键信号传导通路来抑制炎症反应。
其中包括抑制白细胞的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抑制炎症相关的信号传导分子表达。
此外,甘草酸还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抗炎能力。
甘草酸还具有抗菌作用。
多个研究表明,甘草酸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在细菌方面,甘草酸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
在真菌方面,甘草酸可以抑制多种致病真菌的生长,包括白色念珠菌和肺曲霉菌。
此外,甘草酸还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和感染能力,包括HIV、乙型肝炎病毒和流感病毒等。
另外,甘草酸还有抗肿瘤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甘草酸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甘草酸通过多个信号通路来实现其抗肿瘤作用,如调节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
此外,甘草酸还可以增强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识别能力。
除了上述作用,甘草酸还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凝聚、抗心血管病变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酸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细胞氧化损伤,从而具有抗氧化作用。
此外,甘草酸还可以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凝聚,减少血栓的形成。
此外,甘草酸还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预防血管病变的发生。
总结起来,甘草酸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血小板凝聚、抗心血管病变等多种药理作用。
其作用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的调节和调控,包括炎症信号通路、免疫调节、凋亡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信号通路等。
通过深入研究甘草酸的药理作用和机制,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为开发新型的抗炎、抗肿瘤药物提供借鉴。
甘草酸药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甘草酸药理机制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843733ca32d7375a4178068.png)
活性因子的反应性 , 现出皮质激素样抗炎 、 菌作用 。 显 抗 4 2 抗 凝血 活性 , 抗血 栓 . 可
甘草酸作为凝血酶的抑制剂 , 抗凝血活性 。 有 GA有 降 血 脂 与
抗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作 用 , 阻止 动 脉 粥样 硬化 的 形 成 , 可 离体 及在 体研究表明 : GA对 心 肌 细 胞 电生 理 作 用 机 制 产 生 深 远 影 研 发 的 作 用领 域 之一 。 类胡 萝 素 中 的 D— GA为 超 分 子 复 合 体 , 有 罕 见 的 抗 氧 化 还 原 的 特 性 。 具 E R 自旋捕 获 技 术显 示 , P 的 GA的络 合 结构 可 使斑 蝥 黄 和胡 萝 素 的体 内清 除 速 率 增 加 , 过氧 化 氢 清 除 速 率 快 1mi 。 比 0 n
4 4 促 吸收 作 用 .
且 因副作 用少 , 治疗 乙型肝 炎主 要推 广的药 物之 一 , 对乙 肝表面 是 在 抗 原表 达的 人肝细 胞 癌细胞 系P C P / ’ L / RF S 的研究 显示 , 草酸 可 甘 以抑制异免疫 体抗原 ( Is g向细胞 外分泌 , I BA ) — 并且具 有剂 量相关性 。 甘 草酸 除用 于治 疗肝 炎外 , 对抗 其 它炎 症及 病毒 方 面也 有新 的进 在 展 。 报道, 有 甘草 酸 的抗 病 毒性 还 表 现在 改 善 上呼 吸 道 感染 的 治疗 上。 将上呼 吸道 感染 的患者 ( 温均 > 82随机 分为 2 , 验组 静脉 体 3  ̄) 组 试 滴 注甘草 酸和 乳酸 林格 溶液 , 照组静 脉 滴注 乳酸 林格 ( 溶 液 。 对 氏) 治 疗 结束 后 比较 患者 降温 的程 度 、 住院 时 间和 住 院 费用 , 验 组 优 于 试 对 照组 。 随着 临床 应用 的深 入 , 显著 的抗 病毒 效果 以 及丰 富 、 以 独特 的抗 病 毒机 制 为特征 的 G A发挥 了不可 忽视 的 作用 。 2 抗血 清性 对 血 液疾 病 G A提 供 了可 治 疗其 的化 学 物 质 , 这是 近 年 专 家们 发 现的 又 一新 的作 用 , 口服GA , 即 后 其利 用 睾 酮浓 度 减 少的 机 制 , 可 显著 性 减 少 妇 女血 液 中睾 酮 的 含 量 。 草 酸 利 用 肾 上腺 皮 质激 甘 素一 氢化 可 的 松 的增 加 的 特性 , 应用 在 治 疗 哈斯 氏疾 病 上 。 验 可 实 表 明 , A口 ̄ 3 0 ・ ~, 不 使 用 其 他药 物 方 法时 , 清 肾素 活 G E 0mg d 且 血 性 、 清 血 肾上腺 素 、 固 酮以 及 氢 化 可 的松 等 成 分 均 发 生 了改 变 : 醛
甘草酸苷壮阳原理
![甘草酸苷壮阳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9afdf7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8.png)
甘草酸苷壮阳原理
甘草酸苷是一种从甘草中提取的化合物,它被认为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包括壮阳作用。
甘草酸苷通过增加机体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反应性,从而提高男性的性功能,具体表现为增强性欲、改善勃起功能等。
它还被发现可以抑制多种肝病病毒,如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等。
这些作用主要归因于甘草酸苷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调节功能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
肾上腺素能受体被激活后可以增强男性的性功能,而免疫系统的调节可以有助于对抗病毒感染。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甘草酸苷并非直接作用于睾丸组织或生殖系统,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发挥壮阳作用。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摘要:甘草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具有降血脂、抗癌、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等多种活性。
现代药研究表明,甘草酸是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于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上的应用表明了确实的疗效。
本文对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甘草酸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lensis的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为我国著名的大宗常用中药材和原料,国内、国际需求量都很大,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中草药之一。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止血祛痰润肺的功效,广泛地被用丁保肝、降血脂、抗癌、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等方面。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100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其中以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和甘草多糖为主。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是一个最重要的甘草甜素类化合物,有显著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丁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它以18-H的两种差向异构体存在(α体和β体),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如甘草酸_铵(甘利欣)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而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β体制剂。
甘草酸在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其确实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对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1 抗肿瘤作用体内外抗肿瘤药理模型的研究中,GA对不同肿瘤细胞株均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作用,通过致细胞变异及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细胞毒作用。
利用细胞胞质溶胶混悬培养液以及完整的结肠细胞培养物两种模型体系研究后发现,GA通过抑制人体结肠肿瘤细胞中N-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和DNA-2氨基芴的内敛可产生抗该肿瘤株增值的药理作用,显著降低乙酰转移酶类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清除系统的Km和Vmax的有效值[1],在亚细胞毒性浓度时,显著性抑制芳香胺N-乙基酰转移酶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瘤株(colo205)的活性,且这一抑制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
同时,DNA-2-氨基芴内敛结构也受到了有效的抑制。
该研究首次阐明GA通过抑制乙酰转移酶活性和DNA加合物生成来抑制肿瘤的恶化,为临床上GA的应用提供厂新的思路。
另外,GA可通过刺激黑色素瘤细胞B16所含的黑色素生成,加速肿瘤细胞的“老化”。
GA可剂量依赖性增加酪氨酸酶的表达信使RNA(mRNA)在细胞间质中的水平,进而提高蛋白质、酶活性、黑色素含量。
研究过程中还发现,GA能增加络氨酸酶依赖性蛋白质-2(tyrosinasc-rclatcd protcin-2,TRP-2)的mRNA的表达,对TRP-1却无显著影响,说明GA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无细胞毒性,因此在无毒性浓度内等量使用GA对正常黑色素生成无影响,以上结论表明GA通过转录激活机制进而诱导刺激黑素产生,发挥抗黑色素瘤的作用[2]。
GA的抗肿瘤药理作用是多样的,CHUNG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后,得出的构效关系结论为进一步以GA前体结构开发新药物提供丁思路:①GA能减灭细胞癌变刺激物(如乙醇、丙酮、醋氨酚、CCl4等)活化:酶学测定,通过抑制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lA,)活性减少前致癌物的活化,GA具有化学性防癌的作用,可对抗四氯化碳、半乳糖胺及丙烯基甲酸盐等化学物质所致肝细胞癌变性损伤。
α构型既抑制“增毒”的细胞素P450同工酶活性,减少致癌物的代谢活化,又显著诱导口相酶活性,加快毒物和致癌物的排泄。
α和β构型GA 的抗癌变和急毒实验比较研究显示,α体抗D-氨基半乳糖肝损害作用优于β体。
α体分子结构与泼尼松相似,易与类固醇激素的靶细胞受休结合,抗癌变作用也大于β体。
研究还表明,两者均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抑制、阻碍杆细胞癌变的作用,并且α体比β体作用更强[3]。
②GA在体内可被葡萄糖醛酸酶水解成为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前者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细胞毒活性,后者可与毒物结合而增强解毒功能,使其迅速从尿中排出而降低致癌性有关。
③GA有抑制肿瘤细胞生成的作用,很可能是变异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进而限制肿瘤细胞的增长。
④GA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拮抗肝糖原的蓄积作用,加快毒物和致癌物的排泄。
另外GA的三萜糖甘在小鼠肝线立体中能诱导渗透性的跃迁使薄膜电位消失、吡啶核甘酸氧化、细胞色素释放和吞噬诱导作用产生因子,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4-6]。
2 抗病毒作用病毒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日常生活,严重地甚至能夺取生命。
经过药理学研究,GA作为甘草中的主要抗病毒有效化学成分,抗病毒作用显著[7-13]。
GA可明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及坏死,减轻肝细胞间质炎症反应,抑制肝细胞纤维增生以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且副作用少,是一种治疗乙型肝炎值得重视与推广的药物。
在对乙肝表面抗原表达的人肝细胞癌细胞系PLC/RRF/S’的研究中,发现甘草酸可以抑制异免疫体抗原(I-IBsAg)向细胞外分泌,并且具有剂量相关性。
通过阻碍唾液酸的补充,GA抑制T-msAg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细胞被以乙型肝炎病毒破坏,改善了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障碍,增强和改善对IBsAg的抑制及I-IBV 的免疫状况。
深入研究GA抗病毒的作用机制,主要可以被划分为2种类型:①通过抑制病毒DNA复制产生抗病毒作用。
据文献报道,GA能剂量依赖性地有效地对抗二重感染拉古细胞(Raii cells)中EB病毒(Epstcin-Barr virus)的复制。
病毒抑制和细胞生长抑制的IC50分别是0.04和4.8mmol•L-1,选择性指数高达到了120,显著地抗病毒同时都正常细胞毒性很低。
GA不影响EBV病毒对于细胞表面的吸附,也不使其微粒物钝化,只是干扰EBV向细胞内的穿透,阻断进一步的复制循环。
所以,GA代表一种新的抗EBV化合物的作用方式,不同于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DNA多聚酶的方法[8]。
②GA可抑制黄曲霉毒素-B(AflatoxinB1,AFB1)在细胞内成活力从而减少其在肝细胞瘤细胞中的毒性[1]。
AFB1有强烈的腐蚀氧化应激性,能强烈地诱导受到细胞发生癌变。
研究表叫,在人体的肝癌细胞系(HepG2)中,GA能降低AFB1的细胞毒性,增加在细胞后处理过程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表现出对抗性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效应能抑制肝毒素代谢活化,对于化学诱导细胞癌变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80年代,日本学者首次报道了GA抗艾滋病病毒HIV的作用,曾引起轰动。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治疗原则是阻止病毒增殖和增强机体免疫力。
实验证明GA可明显抑制HIV增殖,并具有免疫激活作用。
1.23mg•ml-1浓度下即可对HIV增殖抑制率达到50%,但抑制HIV感染的有效浓度高,范围狭窄,若要维持其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须持续人量给药。
Watanbe等给小鼠感染HIV病毒制成艾滋病模型后,观察了GA治疗效果,发现治疗后的小鼠存活期明显延长,并且这些小鼠脾、淋巴结肿大被明显抑制;对肛细胞、脾细胞和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后,发现它们的增殖能力增强。
GA临床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已收到一定效果,虽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甘草已被称为战胜AUDS病的“仙草”[13]。
GA以其显著的抗病毒效果以及丰富、独特的抗病毒机制,将在抗病毒的临床应用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抗血清作用近年专家们又发现GA可以治疗血液疾病的物质,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又一新的途径。
GA可显著性减少妇女血液中睾酮的含量,口服GA后,血清中的浓度睾酮浓度减少,其机制是干扰促成睾酮向雄烯二酮转变的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HSD)活性,且这种增强呈显著的递进式[14]。
在治疗哈斯氏疾病时,GA可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的增加,但其抗血清的作用仍不容小视:研究表明:GA在22-26岁的健康妇女的黄体期周期中对雄性激素的新陈代谢有影响。
口服给予GA300mg•d-1,且不使用其他物方法时,血清肾素活性、血清肾上腺素、性激素,醛固酮和氢化可的松含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的血清睾丸酮第一个月从(27.8±8.2)增加到(19.0±9.4),第二个月的治疗开始显现显著性的差异(P<0.05),为(17.5±6.4)ng•dL-1,停药后,雄烯二酮,黄体素和LH水平都不同程度的恢复;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在治疗期间被抑制,血压和氢化可的松没有变化。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GA可通过阻断17-HSD和17-20分解酶的活性减少血清睾丸酮[15]。
同时,GA能有效的抑制3α,20β-HSD,直接抑制酶作用结合物的竞争性拮抗作用,抑制11β-HSD和15-羟前列腺素脱氢酶发挥抗血清的活性[16]。
此抗血清机理具有以下特点:极性更低,吸收更好;体内分布更合理,肝脏靶向性更强;抗炎作用更强;对肾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抑制更弱,不良反应更小;毒性更低,因而在上GA 的抗血清应用越来越广泛。
GA具有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其主要是增强细胞免疫作用,可增强MNnψ吞噬功能,消除抑制性Mψ的抑制活性,还可选择性地增强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活性。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小鼠免疫系统腹膜内使用GA后白细胞总数(WBC)计量增加了5倍。
当使用熊果酸、齐墩果酸等药物对动物治疗时最大白细胞总数只能持续6天,而使用GA尉动物治疗时最大白细胞数可持续9天以上。
熊果酸、齐墩果酸对动物使用后WBC总数的白分增加量分别为91.48±4.6%,135.75±6.4%,而使用GA后WBC总数增加量为114.9±18%。
骨髓细胞和α-酯酶阳性细胞在用GA后也有增加,GA与抗原作用可增加脾内特异性抗体滴度和空斑形成细胞,显著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DTH)。
以上结果表明GA等对机体的免疫调节活性有影响[17]。
5 其他作用抗炎,抗菌作用:GA具有皮质激素样抗炎抗菌作用,能够抑制磷酯酶A活性,阻止组胺等活性物质的释放,降低活性因子的反应性以厦抑制抗体生成,临床上多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痈疽疮毒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
据研究报导,GA的抗真菌活性作用惊人,具有巨大的前景[18]。
6 心血管方面作用GA具有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通过动物模型证实,灌胃给于GA,对实验性小鼠、大鼠血脂增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家鸽血清胆固醇升高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离体及在体研究表明:GA可延长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潜伏期,减少室颤率,增加哇巴因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阐值口,推测GA可能具有影响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作用,应用膜片钳技术观察其对L型钙通道电流(I-L)的影响,对探讨GA 对心肌细胞电生理作用机制提供厂很有意义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