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
题目: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
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数学
学号:2011010784
姓名:陈毕
班级:13班
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摘要:长期以来,科学与人文一直处于激烈的争论中,随着人们对科学、人文的理解不断深化,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割裂正在不断的得以改善,逐步地走向融合.关键词:科学人文融合
前言
前工业社会,人、自然、社会是和谐的统一整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社会来临,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作用中,科技因素突显出来,它在推动社会突飞猛进的同时,打破了人、自然、社会原有的和谐状态。一种因素突显引起失衡,必然需要另外的因素来制衡,在这种动态平衡之中,社会才能得到发展、自然才能得以平衡,从而人实现自己的发展。因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人文精神更应得到重视。这是人类理性的要求,也是人类理性的体现和回归。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互利互动,两种文化都是人性的品质和才能的表征,它们根植于人性之中,是人类理性的两条不同表现路向,缺一不可,二者涉及“是”与“应当”、事实与价值、工具与目的的关系。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理性内容具有具体性、多样性和相对性,有价值理性、目的理性、工具理性、交往理性等概念,并争论不一,从马克思的实践理性角度可以整合这些概念。理性具有合逻辑性、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基本内涵,这保证了科学与人文虽有诸多不同之处,但是作为人类不同文化的表现却可共存于人类社会之中.
一、科学与人文的冲突及根源.
自科学诞生以来,科学与人文的冲突就一直没有间断,科学家和人文学者互不沟通,互不理解,两个集团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人文学者倾向于认为科学家过于自信,自以为是。人文学者对科学家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印象,认为科学家抱有一种浅薄的乐观主义,没有意识到人的处境。而科学家则认为, 人文学学者都缺乏远见,不关心人类自身,热衷于把艺术和思想局限在存在的瞬间,忽视了永恒的发展,是深层意义上的反知识。
冲突产生的根源。一方面,不同领域的学者之间往往并不总是互相完全了解的,但是他们却具有共同的治学态度, 共同的行为标准和思维模式。这些相同之处往往令人吃惊地深刻而广泛,贯串于任何其他精神模式之中,诸如宗教、政治或思想领域。另一方面,全然不了解科学的人文思想也会辐射其影响到其他各个方面。这种不了解就会在各个思想领域产生反科学的不良影响,科学与人文就会产生冲突。在中国20 世纪20 年代发生的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正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冲突的深层反映和表现。
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的发起者是张君劢,他认为科学与人生观是不相容的,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以丁文江为首的“科学”派认为科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包括人生观问题,科学能使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丁文江认为,科学与人生是分不开的,物质科学同精神科学也是分不开的,丁文江强调了科学对人生的重要作用。论战进行了一年多,表面上以“科学”派取胜结束,但实际上关于科学与人文的的论战远未结束,这场在思想领域内的激烈交锋,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的冲击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倡导新文化和新思想,“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日益深入人心,
在国人的思想领域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为探索光明的救国之路指明了方向。
二、科学与人文的辩证统一.
科学与人文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两种文化内在统一的终极基础。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在人的身上体现了自然的完美和谐和动态演化,这就为以自然为对象的科学文化与以人为对象的人文科学的统一提供了终极基础。人是一切科学的主体,是科学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根本依据,科学技术的终极指向是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最终目的。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充满人类理想和激情并与人类自身发展、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科学文化是因为人的存在才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离开人的存在,科学文化的发展就变的毫无意义。科学文化中的科学精神本身就体现着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在: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和精神;为人类的自由、幸福和解放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精神。因此,科学文化体现的精神并非只是自然科学的精神,而是整个人类文化精神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与人文密切联系、相互渗透。一方面,科学是“属人”的科学,“人”是科学的主体性因素。另一方面,人类情感需要的合理满足、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的建立等,也离不开科学理性的因素。科学向人文的渗透表现为:科学的方法被用于研究人文现象,人文文化领域也力图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人文向科学的渗透表现为:人文唤醒了科学内在的人性觉悟,日益重视科学对人类的危害,对人类命运的影响,从而将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科学与人文汇合于一种共同的精神,即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不仅仅是“文人精神”,它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一致的,并且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人文文化是伴随着人的出现而出现的,时间上先于科学文化,二者又相互影响、促进。哲学大约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至前6世纪这一期间,当时科学与哲学是不分的,二者浑然一体,科学包含在哲学之中,统称为“智慧”。古希腊自然哲学是科学的前身,是科学产生的土壤,关注自然,把人作为研究客观世界的主体,人和自然分开,人作为独立于自然的主体,对自然界的客观事物进行研究,这正蕴含了科学精神的萌芽。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渐产生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践和对自然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近代自然科学。17~18世纪,许多学科已经取得严密的科学形式,相继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建立了独立的科学门类,如天文学、力学及为它们服务的“数学方法的发现和完善化”。恩格斯清醒地看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是以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开始和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为标志,这表明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这是人类认识的重大进步。
人文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包含有四重意思:人道或仁慈的性质或状态,慈爱或慷慨的行为或性情;人类;人性,人的属性;人文科学。可见,人文是关于人的文化,形成人文文化。科学是关于认识对象的本质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包含丰富的内容,它包括科学主体即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科学客体即在科学活动中被认识和研究的对象;又包括科学工具、方法、手段、目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