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的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别 英语重形合,较宜以成分格局为主、功能意义为辅来划分句型;汉语重意合,较宜以功能意义为主、成分 为辅来划分句型。 所谓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成分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
析 使用虚
分格局 关系。
(三)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别 英语重形合,较宜以成分格局为主、功能意义为辅来划分句型;汉语重意合,较宜以功能意义为主、成分 为辅来划分句型。 所谓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成分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 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 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 达。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汉语语法呈隐性,英语语法呈显性。隐性和显性是一对矛盾,语法上所谓的隐性和显性是指有否外在的形 的标志。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 的。” 也就是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之分。 *: When I sing a song, I always sing off-key. #:我唱歌就跑调。 此处英语的结构关系紧密而汉语结构紧凑隐含一种状态却无标志。
八、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 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 非人称表达法仍是英语常见的一种文风,尤其常见于书面语,如公文、新闻、科技论著以及散 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这种表达法往往使叙述显得客观、公正,结构趋于严密、紧凑,语气较 为委婉、间接。汉语则较注重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于我”作主导,往往从自我 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主要表现在如何使用主语和动词这两方面。 *: Words failed me. #:我说不出话来。 #:员工工作时心不在焉,所以工厂效率极低。 *:The absence of mind during work time caused the low efficiency of the factory.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下午1:42
英汉的区别
(一)汉语和英语单词的差别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 汉语属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而英语属拼音文字,文字体系体现了两种语言的异质性。 有造字构成的区别。
(二)汉语和英语形态变化的差别 现代英语运用遗留下来的形态变化形式、相对固定的词序及丰富的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因此属综合-分析 语。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词没有形态标志,位置不能随便移动,词语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安排词序及使 词来表达。 1.英语中有很多词缀变化。 汉语除了“子”、“儿”和助词外,不存在标明词类的标记。 所以英语词形可拓展词义, 如:-ment、-er、-ness、-tion 等等是名词,英语中有冠词, 英语动词时态有变化,如:“He studies (studied、has studied、is studying)”.
四、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 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没有“it”和“there”这类替补词,代词也用得较少,总之,句子不受严谨 的主谓结构的约束,少用或不用关联词语,摆脱形式的束缚,“抛弃一切不必要的附属成分,只 留下纯粹的思想”,直接表达现实和思维过程,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 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 英语中“it”代替的主语是难以言明的现象或情形,如用以表示自然现 象、时间、空间以及用于惯用语之中。此外,英语中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多以代词充当,尤 其在短文中。 #: 打肿脸充胖子,吃亏是自己。 *: If you get beyond your depth, you will suffer. #:本报认为,政府在征税方面犯了错误。 *:We believe that the Government has made a mistake in imposing the tax.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从属结构(subordination)是现代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汉语常用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流水句 列形式的复句。英语常常综合运用关系词、连接词、介词以及其它连接手段,把各种成分连接起来,构筑 短句子,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根据上 英汉特点,英译汉时常常要破句重组,化繁为简 按英语句法结构翻译,容易显得繁琐拖沓,听起来不像是汉语。采用分句翻译效果就好: *: 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inside. #: 彩虹有多种颜色,外圈红,内圈紫。 #:我原来打算在今年去一趟澳大利亚的,后来不得不取消行程,这使我非常失望。 *: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cancel the visit which I intended to pay to Australia this y
2.代词 汉语中词语在形式上看不出主语、谓语、宾语等。 而英语有形态标定。 例如:“她爱我”和“我爱她”中,作主语和作宾语毫无区别。 而在英语中,“She loves me.” “I love her.”
3.谓语动词 汉语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只要语义一致,无任何形式上的要求。 英语的主谓则要求在数、人称、时态上一致。 例如:“我是学生,他是学生,我们都是学生。”谓语都是“是”, 而英语则不同,“I am a student; she is a student;we all are students.”
六、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 英语的习惯是尽量在同一个句子中用不同的单词或是词组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而汉语就不同, 汉语喜欢用同一个词汇来增强自己说话的语气或是强调。熟悉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表达相同的
*: A tree is known by its fruit, and a man is known by his actions.
五、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汉语和英语都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可是对于两种语态的运用不尽相同。一般来说,英 语里运用被动语态的频率明显高于汉语。从句发角度看。英语重形合,注重句法结构和表达形 式。当主动式不便于表达时,出于造句的需要或修辞的考虑,往往采用被动式。 英语常用被动式,采用物称表达法;汉语常用主动式,采用人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被动语态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英语有过分使用被动语态的倾向,正式文体尤其如 此。汉人的思维习惯重“事在人为”,人的动作和行为必然是由人做的,事或物不可能自己去完 成这些动作和行为,因而表达时往往要说出施动者,常常采用人称表达法;若无法说出确定的 人称,则采用泛称,如“有人”、“人们”、“人家”、“大家”、“别人”等;若无法采用泛称,则采用 无人称(如“无主句”);当人称或泛称不言自喻时,又常常采用隐称——省略人称。 #: 然而,人类只利用了这种能的一部分。 *:Yet,only a part of this energy is used by man. 汉语若要表达类似英语那种被动式的客观口气,则常常采用无主句、主语省略句、祈使句或无 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 看树看果实,看人看作为。 *: A tree is known by its fruit, and a man is known by his actions.
七、英语多引申,汉语多推理 英语有两句俗话:一是You know a word by the pandit keeps.(要知义如何,关键看词伙),二是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 but people have meaning for them.(词本无义,义随人生)。这说明 词典对词的定义和解释是死的,而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是活的。从原文角度来说,这种活用是词义和 用法的引申,翻译的时候要准确理解这种引申,译者就需要进行推理。 #:无知是恐惧的根源,也是迷信的根源。 *:Ignorance is the mother of fear as well as of superstition. We see history as the attempt to recreate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event. 我们将历史看作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和解释。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现代汉语受西方语言的影响,句子也比清代以前的长了,虽然如此,仍比不上英语。 英语句子复杂而不流散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句子成分之间或词语之间必须在人称、数、性和意义等方面保 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的原则,使句子结构受到形态的约束,因而句式严谨、规范、刻板,缺乏弹 相比之下,汉语的主谓结构要复杂得多。主语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可有可无:它可表示施事、受事,也可 时间、地点;可用名词、动词,也可用形容词、数量词;句子可以没有主语,也可以省略主语,还可以变 语并予以隐含。汉语句式的多样化还表现在:有完全句,也有大量的不完全句,或称“小句”。 #: 累得我站不起来了。 *: I’m so exhausted that I can’t stand up. *: In respect of mere luxury, it may be doubted whether there is not as much to be said for a bad mem as good one. #:如果只讲享受的话,记忆力坏比记忆力好究竟差到哪里去,还真是大可怀疑呢! 将“大可怀疑”放在了句 尾,不仅符合了汉语的表达习惯,而且也将原文的悬念放到了句 末,幽默传神。如 英语分段成三句就不再是“葡萄”而是“竹竿”了。
九、英语多前重心,汉语多后重心 英语语篇主题常在篇首,而汉语语篇常常按‘起、承、转、合’的顺序展开,主题常在篇尾。 *: These are the only times that most village families will eat what they consider such a fine and expensive food as fowl. #:大多数村里人家认为家禽是最精美昂贵的食物,实际上,祭神祭祖是他们享用这些精美昂贵 食物的唯一机会。 英语重 后饰, 汉语重前饰。英语的 修饰语既可置于被 修饰成分之前, 又可置于其后, 但修 饰语若 为短语或分句, 则往往置于被 修饰 成分之后。英语以“尾重”句为美, 这种“美”依靠“重后饰”的表 达习惯 造就。汉语的 修饰语无 论是由 词、短 语或是 句子来 充 任, 其位置总是处于 被修饰成分
六、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 英语的习惯是尽量在同一个句子中用不同的单词或是词组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而汉语就不同, 汉语喜欢用同一个词汇来增强自己说话的语气或是强调。熟悉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表达相同的 意思时往往变换表达方式。第一次说“我认为”可以用"Ithink",第二次再用"Ithink"显然就很乏味, 应该换成"Ibelieve"或"Iimagine"之类的表达。相比之下,汉语对变换表达方式的要求没有英语那 么高,很多英语中的变化表达译成重复表达就行了。 #: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美国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U.S. relations, 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nited States better and vice versa. 此处的vice versa 是官方的措辞,也体现了语言的变化,汉语则经常使用重复来加强语气。
把各种成分连接起来,构筑成长短句子,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汉语造句少用甚至 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根据上述的英汉特点,英译汉时常常要破句重组,化繁为 简 按英语句法结构翻译,容易显得繁琐拖沓,听起来不像是汉语。采用分句翻译效果就好: *: 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inside.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虹有多种颜色,外圈红,内圈紫。 #:我原来打算在今年去一趟澳大利亚的,后来不得不取消行程,这使我非常失望。 *: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cancel the visit which I intended to pay to Australia this yea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