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四章病因病机辩证(一病因辩证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学教学课件:第四章 病因病机
伤津 耗气
咽干舌燥, 小便短赤
壮火食气 (体倦乏力)
火
(热) 易
热极
生
生风
风 动
迫血
血
妄行
高热神昏、 四肢抽搐、 两目上视
吐血、便血 、尿血、皮 肤发斑
火(热)易致疮疡 临床症状
热入营血 腐蚀血肉
疮疡以局部红 肿热痛为特征
记忆
火 (热) 邪性 质和 致病 特点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火热易扰心神
伤寒:头身疼痛 寒痹:关节冷痛
中寒:脘腹冷痛
寒性收引 腠理汗孔收缩 筋脉牵引拘急 恶寒、无汗、发热 四肢拘急,屈伸不利
寒 性 清澈
分泌物、排泄物清稀
伤寒:鼻流清涕
中寒:大便清稀
记忆
概念
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 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
邪
湿邪 的性 质和 致病 特点
湿为阴邪,易阻遏 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重浊
致病特点 动摇不定
症状
四肢抽搐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风为百病之长
多兼他邪伤人
风寒、风热、风湿、 风寒湿等兼夹证
多发易感
风邪袭人 致病最多
记忆
概念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
寒
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证、伤阳证
伤寒:恶寒、无汗
中寒:脘腹冷痛、 呕吐腹泻
寒性凝滞 气血凝结,不通则痛
二、外感致病因素
(一)六淫 (二)戾气
(一)六淫
1、概念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
的统称。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四季正常
的气候变化。
2、六淫致病特点 外感性 季节性 地域性 相兼性 转化性
《病因辩证》PPT课件
火邪壅滞局部─疮痈红肿高凸。
精品医学
15
病因辨证
疫疠证候
概念 外感疫毒疠气引起的证候
(1)湿热疫(表、里之分):
临
憎寒壮热
床 表
但热不寒,日晡热甚
现 (2)暑燥疫:烦渴、 头痛如劈,神
昏、斑疹、绞肠痛绝
(3)瘟黄:壮热、烦渴、 全身发黄、
神昏、口鼻出精血品医学
16
病因辨证
疫疠证候
辨证要点
传染性强、症状相似、 发病急、病情重、传变快
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腹部可触及
临 索状虫团,胃脘嘈杂,大便失调,
床 或吐虫便虫,或面目虫斑,或发
表 现
“蛔厥”,兼见气血暗耗,营养
不良等征象。
精品医学
23
病因辨证
外伤证候
概念
就是通过辨证以确定具体的外伤病因,损 伤程度和病机。
临 1.有明显的外伤史
床 2.伤处有疼痛,压痛,活动受限,或见
表 现
青紫,肿胀,或见伤口,流血
3.脏腑内伤,功能障碍
精品医学
24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
疫疠邪气 七情内伤 劳逸失度 饮食失调 遗传因素
中毒、 外伤等
精品医学
5
第一节 外感病因辨证
精品医学
6
病因辨证
风淫证候
概念 外感风邪引起的证候。
风邪袭表:恶风,微发热,汗出,头痛,
临
鼻塞流,喷嚏,咽喉干痒和不
床
适,舌苔薄白,脉浮缓
风客肌肤:皮肤瘙痒,瘾疹,局部麻木
表 风袭经络:口眼歪斜,颈项强直,口噤,
临 凉燥─干(唇、舌咽)、干咳
床
恶寒发热,鼻流清涕,无汗。
表
现 温燥─干(唇、舌咽)、干咳
中医诊断学病因辩证 ppt课件
ppt课件
12
(六)火淫征候
火证,是指广义火热病邪所致的一类病证。因火热之邪,其性燔灼急 迫,为病常见全身或局部有显著热象,容易耗伤阴津,使筋脉失于滋 润而动风,,亦可迫血妄行而出血。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面红目赤,心烦,汗出,或烦躁谵妄,衄 血,吐血,斑疹,或躁扰发狂,或见痈脓,舌质红绛,脉象洪数或细 数。
兼有腹痛,下痢赤白脓血,里急后重,时时欲泻, 为疫毒痢。
ppt课件
16
【证候分析】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或内伏膜原, 表里分传,故病初即见恶寒发热俱重,疫毒迅速 弥漫三焦,则致壮热,头身疼痛。瘟疫疠邪上攻, 则见面红,舌红绛。若移浊疫邪上蒸于舌面,可 致苔白如积粉,面色垢滞。热盛迫津外泄,故汗 出量多。热扰神明,则见烦燥,重者神昏谵语。 热极生风,筋脉拘急,可见四肢抽搐。
【证候分析】伤湿,是湿邪犯表,发于多雨季节外感病初 期,亦称表湿证。湿性重着粘滞,阴碍气机,清阳失宣, 故见头胀而痛,胸前作闷,体倦,身重而痛等症状。湿邪 与卫气相争,故发热,汗出而热不退。湿为阴邪,不伤津 液,故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濡或缓,是湿邪 为患之征。
ppt课件
9
冒湿则是冒犯雾露,或感受湿邪,阳气被遏所致,湿在头部,清阳被 困,则头重如裹。
ppt课件
19
临床实践证明,情志所伤,能够影响内脏的功能,这是肯 定的,至于具体伤哪一内脏,引起何种气机变化,并不一 定象上面所说的那样机械,只有详细审察病情,才能做出 更为准确的诊断。
【临床表现】喜伤,可见精神恍惚,思维不集中,甚则神 志错乱,语无伦次,哭笑无常,举止异常,脉缓;怒伤, 则见头晕或胀痛,面红目赤,口苦,胸闷,善叹息,急躁 易怒,两胁胀满或窜痛,或呃逆,呕吐,腹胀,泄泻,其 则呕血,昏厥,脉弦;思伤,可见头晕目眩,健忘心悸, 倦怠,失眠多梦,食少,消瘦,腹胀便溏,舌淡,脉缓; 忧伤,则情志抑郁,闷闷不乐,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脉 涩;悲伤,见面色惨淡,时时吁叹饮泣,精神萎靡不振, 脉弱;恐伤,少腹胀满,遗精滑精,二便失禁;惊伤,则 情绪不安,表情惶恐,心悸失眠,甚至神志错乱,语言举 止失常。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PPT课件
暑邪
(2)暑邪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② 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 阳邪升散——腠理开泄——多汗
伤津耗液——口渴喜冷,小便短赤。 气随津脱——气虚——气短乏力 气津暴脱——神昏,肢冷,脉微弱。 气与津的关系:气能生津、行津、摄津,津能载 气。
③暑多挟湿 暑湿困脾 运化失职 纳呆、呕吐、便溏、尿少. 湿困清阳 胸闷、肢倦、苔腻、脉濡。
(3)出血——血色紫暗,夹有血块。 (4)望诊——面部、口唇、爪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 点,皮下紫斑,面色黧黑。
(5)脉诊——涩、迟、弦、结、代脉。
第二节 病机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
一、正邪相争 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产生的抗病、 康复能力。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病位在上
上扰清窍—头痛
②风性善行而数变 ③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轻扬开泄 病位在上 头痛、鼻塞、咽痒 病位在表 恶风、发热、汗出
善行数变 病位游走不定 行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 症状变化多端 走不定,风疹之皮疹时隐 时现,此起彼伏
为百病长 多兼邪致病 风寒、风热、风湿、风寒 湿等兼夹证
(二)瘀血
瘀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体内离经之血未能消 散者。
1、瘀血的形成
外伤——络伤血溢 血离脉道
外邪
气虚——气不摄血 停积于体
情志
血热——迫血妄行 内
饮食 损伤机体 气虚——血行无力
瘀
劳逸
气滞——血行受阻 血行不畅 血
外伤
血寒——寒凝血滞 阻滞于脏
血热——煎熬粘滞 腑经络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完整版
口气
口臭多为胃热或食积;口淡多为胃寒或脾虚。
鼻气
鼻出臭气,多为肺胃热盛。
汗气
汗出腥膻,多为风湿热久蕴于肌肤;汗出臭 秽,多为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
二便气味
大便酸臭难闻,多属肠有郁热;小便臊臭, 多属湿热下注。
闻诊注意事项
注意听声音的高低、 强弱、清浊、缓急等 变化。
结合望、问、切三诊 综合分析判断病情。
气血津液失调辨证方法论述
气血津液失调
指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的亏损及其生理功能异常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其临床表现较 为复杂,可见于多个脏腑系统,常见症状有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
等。
辨证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等体征,结合病史和症状表现,综合分析判断气血津 液失调的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问既往病史
包括患者过去患过的疾病、手术史、外伤史、过敏史等。这些 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背景,为诊断和治 疗提供参考。
个人生活史及家族史询问
个人生活史
包括患者的饮食起居、劳逸情况、情 志变化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 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可能的病因,为诊 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家族史
包括患者的家族成员中是否患有类似 疾病或遗传性疾病等。这些信息有助 于医生了解患者的遗传背景和可能的 病因,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指出按诊时需要注意的禁忌症和异常情况, 如患者疼痛、肿胀等反应的处理方式。
切诊综合应用举例
综合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脉诊和按诊结果与其他四诊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举例说明
列举几个典型病例,让学生理解切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口臭多为胃热或食积;口淡多为胃寒或脾虚。
鼻气
鼻出臭气,多为肺胃热盛。
汗气
汗出腥膻,多为风湿热久蕴于肌肤;汗出臭 秽,多为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
二便气味
大便酸臭难闻,多属肠有郁热;小便臊臭, 多属湿热下注。
闻诊注意事项
注意听声音的高低、 强弱、清浊、缓急等 变化。
结合望、问、切三诊 综合分析判断病情。
气血津液失调辨证方法论述
气血津液失调
指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的亏损及其生理功能异常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其临床表现较 为复杂,可见于多个脏腑系统,常见症状有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
等。
辨证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等体征,结合病史和症状表现,综合分析判断气血津 液失调的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问既往病史
包括患者过去患过的疾病、手术史、外伤史、过敏史等。这些 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背景,为诊断和治 疗提供参考。
个人生活史及家族史询问
个人生活史
包括患者的饮食起居、劳逸情况、情 志变化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 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可能的病因,为诊 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家族史
包括患者的家族成员中是否患有类似 疾病或遗传性疾病等。这些信息有助 于医生了解患者的遗传背景和可能的 病因,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指出按诊时需要注意的禁忌症和异常情况, 如患者疼痛、肿胀等反应的处理方式。
切诊综合应用举例
综合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脉诊和按诊结果与其他四诊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举例说明
列举几个典型病例,让学生理解切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中医病因病机 ppt课件
B.损伤阳气——损伤人体阳气(多在久病后) 和损伤脾阳使脾阳不振(泄泻,脘腹冷痛,水肿)
*** “湿胜则阳微”(叶天士《外感温热篇》)
(2)湿性重浊
A.重——沉重的症状——周身困重、头重
如:湿痹——关节重痛
B.浊——混浊的症状—面垢、眵多、尿浊、大 便溏泄,带下病
ppt课件
21
(3)湿性粘滞 A.粘滞的症状——大便粘滞 B.病程的缠绵——疾病缠绵难愈。如:湿
目赤
(2)喜则气缓——心气缓散——精神不集中,失 眠,狂乱
(3)悲则气消——肺气耗伤——气短、神疲、咳 嗽
(4)惊则气乱——心气紊乱——心悸、惊恐不安 (5)恐则气下——肾气不固——二便失禁 (6)思则气结——脾气郁结——纳呆、脘腹胀满 3、影响病情
ppt课件
36
其他致病因素:(一)痰 饮
痰饮
伤及内脏 影响脏腑气机 加重病情使病情恶化
ppt课件
32
(一)七情的概念:
喜怒思忧悲恐惊七种情志的正常变化, 是人体正常的情神状态表现。
(二)“内伤七情”的概念
突然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 体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引起脏腑气血功能 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的七情,称为 内伤七情。
ppt课件
33
3、地域性: 与居住地区和环境有关
西北高原——寒邪致病 久居潮湿——湿邪致病
东南沿海——湿热邪气致病
4、相兼性:常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
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可发生转化。
ppt课件
7
内生五邪:
是六淫中除暑邪以外五种 病邪,均由脏腑功能失调所 致。
ppt课件
8
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疼痛、皮肤瘙痒、风疹块此起彼伏,四肢 抽搐,面肌痉挛、麻木或口角歪斜、头痛。
*** “湿胜则阳微”(叶天士《外感温热篇》)
(2)湿性重浊
A.重——沉重的症状——周身困重、头重
如:湿痹——关节重痛
B.浊——混浊的症状—面垢、眵多、尿浊、大 便溏泄,带下病
ppt课件
21
(3)湿性粘滞 A.粘滞的症状——大便粘滞 B.病程的缠绵——疾病缠绵难愈。如:湿
目赤
(2)喜则气缓——心气缓散——精神不集中,失 眠,狂乱
(3)悲则气消——肺气耗伤——气短、神疲、咳 嗽
(4)惊则气乱——心气紊乱——心悸、惊恐不安 (5)恐则气下——肾气不固——二便失禁 (6)思则气结——脾气郁结——纳呆、脘腹胀满 3、影响病情
ppt课件
36
其他致病因素:(一)痰 饮
痰饮
伤及内脏 影响脏腑气机 加重病情使病情恶化
ppt课件
32
(一)七情的概念:
喜怒思忧悲恐惊七种情志的正常变化, 是人体正常的情神状态表现。
(二)“内伤七情”的概念
突然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 体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引起脏腑气血功能 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的七情,称为 内伤七情。
ppt课件
33
3、地域性: 与居住地区和环境有关
西北高原——寒邪致病 久居潮湿——湿邪致病
东南沿海——湿热邪气致病
4、相兼性:常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
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可发生转化。
ppt课件
7
内生五邪:
是六淫中除暑邪以外五种 病邪,均由脏腑功能失调所 致。
ppt课件
8
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疼痛、皮肤瘙痒、风疹块此起彼伏,四肢 抽搐,面肌痉挛、麻木或口角歪斜、头痛。
第四章 病因病机 ppt课件
中医药学概论
【湿邪治病性质和特征】
(3)湿性粘滞:“粘”,即粘腻;“滞”,即停滞。 其粘滞性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症状的粘滞性:排泄物及分泌物多涩滞不畅。如: 痢疾、大便排泄不爽、淋证小便涩滞不畅,以及口 粘、口甘和舌苔厚滑粘腻等。 ②病程的缠绵性 — 即湿邪为病,多表现为起病缓 慢,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如湿温、湿疹、湿痹、 湿疮等常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风为春季主气。风气淫胜,伤人致 病,则为风邪。
风,虽为春季的主气,但四季常在。 风邪为病以春季多见,但不独见于春季。
风邪侵入人体,多从皮毛而入,引 起外风病证,是导致外感病的极为重要 的致病因素,故有“百病之长之称”。
中医药学概论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①风为阳邪:风邪善动不居,具有轻扬、升发、 向上、向外的特性,故为阳邪。 ②其性开泄:易使腠理宣泄开张而有汗出。故风 邪伤人,多见汗出、恶风等症状。 ③易袭阳位:风邪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 阳经及肌表等属阳的部位,使皮毛腠理开泄, 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 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
中医药学概论
【湿邪治病性质和特征】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即湿邪为病,多侵袭人 体的下部(阴位)。如水肿、湿疹等病以下肢较为多 见。
《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另外,寒邪也属阴邪,同气相求,侵入人体也常伤 及下部。 《灵枢.百病始生》说:“清(寒)
湿袭虚,病起于下。”
中医药学概论
“燥胜则干”。 (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清润而恶燥。
肺主气司呼吸,通过鼻与自然之气直接相 通,而燥邪多从口鼻侵入体内,故燥邪最易 损伤肺津,影响肺之宣降,出现干咳少痰, 或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
【湿邪治病性质和特征】
(3)湿性粘滞:“粘”,即粘腻;“滞”,即停滞。 其粘滞性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症状的粘滞性:排泄物及分泌物多涩滞不畅。如: 痢疾、大便排泄不爽、淋证小便涩滞不畅,以及口 粘、口甘和舌苔厚滑粘腻等。 ②病程的缠绵性 — 即湿邪为病,多表现为起病缓 慢,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如湿温、湿疹、湿痹、 湿疮等常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风为春季主气。风气淫胜,伤人致 病,则为风邪。
风,虽为春季的主气,但四季常在。 风邪为病以春季多见,但不独见于春季。
风邪侵入人体,多从皮毛而入,引 起外风病证,是导致外感病的极为重要 的致病因素,故有“百病之长之称”。
中医药学概论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①风为阳邪:风邪善动不居,具有轻扬、升发、 向上、向外的特性,故为阳邪。 ②其性开泄:易使腠理宣泄开张而有汗出。故风 邪伤人,多见汗出、恶风等症状。 ③易袭阳位:风邪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 阳经及肌表等属阳的部位,使皮毛腠理开泄, 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 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
中医药学概论
【湿邪治病性质和特征】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即湿邪为病,多侵袭人 体的下部(阴位)。如水肿、湿疹等病以下肢较为多 见。
《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另外,寒邪也属阴邪,同气相求,侵入人体也常伤 及下部。 《灵枢.百病始生》说:“清(寒)
湿袭虚,病起于下。”
中医药学概论
“燥胜则干”。 (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清润而恶燥。
肺主气司呼吸,通过鼻与自然之气直接相 通,而燥邪多从口鼻侵入体内,故燥邪最易 损伤肺津,影响肺之宣降,出现干咳少痰, 或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
病因病机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健康宣教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疾病预防知识,提 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定期检查
鼓励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早期发 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疫苗接种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及时接种相应疫 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治则
综合治疗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包括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03 疾病传变
传变的形式
01
02
03
04
传经
疾病按照一定的经络脏腑顺序 相传。
直中
病邪直接侵犯某一脏腑,不经 过经络而发病。
转属
疾病由某一脏腑转到另一脏腑 ,以相生相克的关系相传。
转由
疾病由某一脏腑转归到另一脏 腑,以表里关系相传。
传变的规律
脏腑经络先后发病
疾病多从皮毛、肌肤、经脉开始,逐渐深入 脏腑,按照经络脏腑的顺序发病。
等。
饮食不节
过饥、过饱、饮食不规律等造 成脾胃损伤,影响气血生化。 如食积、泄泻等。
劳逸失度
过度劳累或长期缺乏运动导致 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如 劳倦过度、虚劳等。
痰饮瘀血
体内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痰饮, 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痰瘀 互结导致多种病变。如瘿瘤、
瘰疬等。
其他病因
外伤
包括跌打损伤、烫伤、 冻伤等,直接伤害人体
03
暑邪
暑为阳邪,耗气伤津,易致热扰心神。 如中暑、暑湿感冒等。
燥邪
燥为阳邪,易耗伤津液,造成阴津亏 损。如秋燥、温燥等。
05
04
湿邪
(中医学课件)06.1第四章病因
(1)直接伤及内脏(五志)
五行学说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
恐(惊)伤肾。
(2)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忧)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3)影响病情转归
46
七情
屈原《九章》:“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曹植 《赠白马王彪》:“忧思成疾疢” 白居易《病气》:“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
30
丙子九月,余患暑疾,早饮吕医药,至日昳,忽 呕逆,头眩不止。家慈抱余坐起,觉气血自胸起,性 命在呼吸间。忽有同征友赵藜村来访,家人以疾辞。 曰:“我解医理。”乃延入,诊脉看方,笑曰:“容 易。”命速买石膏,加他药投之。余甫饮一勺,如以 千钧之石,将胃肠压下,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 起,项上微汗……睡须臾醒,君犹在坐,问:“思西 瓜否?”曰:“想甚。”即命买瓜曰:“凭君尽量。” 食片许,如醍醐灌顶,头目为轻,晚食粥矣。次日来 曰:“君所患者,阳明经病也,吕医误为太阳经,以 升麻、羌活二味升提之,将君妄血逆流而上,惟白虎 可治,然亦危矣!
14
风邪 (Pathogenic Wind / Wind evil)
含义: 风为春季主气,风太过使人发病称“风邪”。 多从皮毛侵入人体。
15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a、风轻扬升发、向上、向外,其性属阳。
b、风行向上,易侵犯人体上部(头面)、阳 经、肌表、肩背等阳位。
头痛、鼻塞、咽痒、身背强痛 c、开泄:指腠理开张,气液外泄。
体倦,乏力
40
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易生风动血
a、生风:火热燔灼阴津,筋脉失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为阳邪,易耗伤 阴液; 易迫血妄行;
临床表现:
火灼气分-壮热口渴,面红目赤
热入营血,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发疹
热扰神明-发狂
热灼肌肤-皮肤生痈疖
热伤津液-便秘,尿黄
舌-红绛
脉-数而有力
14
热与暑的异同
相同点:同为夏令主气。《素问 五运行大 论》:“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 暑。”“南方生热,热生火”“七月流火”
16
疫疠的非典临型床肺炎表(现SARS)简介
一种历史上未见过的致病原引起,
1、大热、大渴、现头已确痛定如为劈冠状病毒。
2、绞肠痛绝,或抽传染搐性强极直强,多为呼吸道飞沫传 3、狂躁昏谵,吐染 易衄,感有人发明群斑显。,地咽聚痛性喉,烂家庭、医院为
4、憎寒壮热,痰喘潜伏肿期胀为2-10天,主要表现为高
第四章 辨 证
第一节证,是运用病因学的基本理论, 综合分析各种病因侵入人体所致疾病各种证 候的辨证方法 本节内容:重点阐述外因致病的临床特征
六淫证候 疫毒 要点:外感六淫的致病特点及常见临床表现
2
第一节 外感病因辨证
外感病是指感受六淫、疠气等外邪引起的疾 病
一、六淫辨证 风、寒、暑、湿、燥、火
干燥; 易伤津液;
临床表现:
1、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喉痒, 鼻塞,舌白而干,脉浮
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而成凉燥
12
燥淫证候
2、温燥:身热有汗,口渴,咽干,咳嗽,胸 痛,甚者痰中带血,以及上气鼻干,舌干苔 黄,脉象浮数
久晴无雨,秋阳暴晒,感之而成温燥
13
(六)火淫证候
概念: 火淫特点:
注意:要与“内生六淫”的相区别
3
(一)风淫证候
为百病之长, 善行数变, 概念:外感风邪引起的证其候性。开又泄称。外风证 风淫特点: 临床表现:
1、风邪侵表:发热恶寒、汗出、鼻塞或喷嚏,咳 嗽,咽喉痒或痛,苔薄白,脉浮缓
2、风客肌肤:皮肤瘙痒,或起丘疹,或起风团, 此起彼伏,游走不定
4
《诸病源候论》:“此由游风在于皮 肤,逢寒则身体疼痛,遇热则瘙痒” “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 则生痒疹,状如麻豆,甚者渐大,搔 之成疮。”
10
(四)湿淫证候
湿性重浊,困阻气机
概念:
湿性粘滞,缠绵难愈
湿淫特点:
临床表现:
1、湿邪伤表:头重如裹,身热无汗,关节 疼痛,四肢倦怠
2、湿侵皮肤:皮肤起泡,破流黄水(黄水 疮),或足趾奇痒,皮破流水
3、湿流关节:关节重着酸痛,肌肤麻木, 疼痛固定,脉濡缓,舌苔腻
11
(五)燥淫证候
燥易伤肺;
概念: 燥淫特征:
不同点: 暑-以汗出过多,气阴两伤为损害的一组症状,
治以清暑益气(清暑益气汤)
火-以火毒内侵,或灼伤肌肤为损害的一组症
状,治以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15
(七)疫疠辨证
概念:是中医对急性、烈性传染病的总称。 致病特点: 1、传染性强,流行面广 2、发病急骤,病情危重 3、多从口鼻而入 4、其产生有一定的条件
数
伤暑:渐发性,较轻;以烦热口
暴晒于烈日渴之为下主,,体治热宜难清散暑益气;
程钟龄认为辨中暑暑方:法突:发以性自,汗较、重口;渴以、汗烦不出,
心、溺赤、昏身闷热不、醒脉为虚主为,要治点宜开窍醒神;
二者鉴别:
9
病案
盛夏时,丰赴西乡疗病,路过石梁村口, 见一人奄然昏倒于道旁,遂停与诊。脉之两 手洪大,其为暑热所中者昭然。即以通关散 吹鼻,似欲喷嚏而不得,令人揪之,又令人 入村采蒜取汁,频频灌之,连得喷嚏,少时 苏醒。求赐一方,遂用六和汤去参、术、厚 朴、加滑石、通草、属服三帖,数日后,登 门致谢。《时病论》
(二)劳逸所伤: 倦怠无力,嗜卧,懒言,饮食减退,脉缓
大或浮或细。
20
(三)房室所伤 阴虚,则咳嗽咯血,骨蒸潮热,心悸盗汗; 阳虚,则阳萎早泄,手足清冷,腰酸腿软, 梦遗滑精。
21
小结 1、六淫致病的特点
2、六淫的主要临床证型 3、疫疠的临床表现特征 4、七情致病的临床表现 5、劳伤、食积的临床表现特征
3、寒凝经脉:关节冷痛,痛有定处,喜温
7
(三)暑淫证候
暑性炎热,升散;
概念: 暑淫致病特点:
最易伤津耗气; 暑多挟湿
临床表现:
1、伤暑:恶热、汗出、口渴、疲乏、尿黄、 舌红,苔白或黄,脉虚
天气炎热,汗出过多,气阴两伤
8
暑淫证候
2、中暑:发热,卒然昏倒,汗不出,烦闷,
气急,甚或昏迷惊厥,舌绛干燥,脉濡
5
(二)寒淫证候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概念:外感寒邪引起的寒证主候收,引又,称寒外性寒凝证滞。
寒淫特点:
临床表现:
1、伤寒证:寒邪伤于肌表
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舌苔白,脉浮 紧
2、中寒证:寒邪直中脏腑(寒邪客肺、寒 滞胃肠、寒滞肝脉、寒滞心脉、寒凝胞宫 证等
6
临床表现:腹部冷痛,喜温,口淡不渴,小便 清长或咳喘,或泄泻,或手足拘挛,或囊缩 等,舌淡苔白,脉沉紧
5、舌质红绛,苔热 渐厚致(呼3浊8吸0腻C困以或难上白,)厚昏,如迷伴积,干多咳粉脏、器胸衰痛竭,。
6、脉濡数
检查白细胞不升高,甚降低,肺
部片状或絮状阴影;抗菌素治疗无
效,死亡率6%,
17
二、 七情证候
概念:过度、过久的情志剌激,导致脏腑气血 失调而引起的疾病
致病特点: 1、与患者的情绪波动密切相关 2、以精神症状主
18
情志内伤的临床表现
1、怒则气上:头痛目胀,面红目赤 2、喜则气缓:神不守舍,哭笑无常 3、悲则气消:闷闷不乐,面色无华 4、恐则气下:腰膝酸软,二便失禁 5、惊则气乱:惊悸怔忡,癫狂晕厥 6、思则气结:食少纳呆,胸闷嗳气
19
三、饮食劳伤
(一)饮食所伤: 胃痛,恶闻食臭,饮食不佳,胸膈痞满,
吞酸嗳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22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