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肝脓肿患者致白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肝胆外科案例分析题

肝胆外科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男性, 35 岁,右下胸及上腹部挫伤 6 小时。

患者骑摩托车撞车,右下胸及上腹部受车把直接撞击后,上腹部持续剧痛,向右肩放射,并觉腹痛范围增大,以右侧为著。

2 小时来有口渴,心悸和轻度烦燥不安。

既往体健,嗜酒,无肝炎或者结核病史,无高血压史。

查体:T38℃, P102 次/分, BP100/70mmHg。

神清,轻度不安,颜面结膜稍苍白,心肺 (-),腹稍胀,右下胸及上腹部可见挫伤痕迹,明显压痛,全腹均有压痛和肌紧张,以右上腹最著,全腹均有反跳痛,以右侧腹更明显,腹部叩诊鼓音,挪移性浊音(+)。

肠鸣音甚弱。

化验: Hb 92g/L,WBC 12×109/L。

腹部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可见小肠液平面。

评分要点: (总分 20 分)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 分)(一)诊断闭合性腹部损伤:肝破裂(二)诊断依据1.右上腹暴力撞击史2.右上腹持续腹痛,向右肩放射3.有腹膜刺激体征和挪移性浊音4.血红蛋白偏低二、鉴别诊断(5 分)1.单纯腹壁和胸壁挫伤2.空腔脏器损伤(胃十二指肠或者胆囊)3.肋骨骨折三、进一步检查(4 分)1.B 超探测肝膈面及小肠间隙2.腹腔穿刺或者灌洗,有无血液或者含有胆汁3.胸片四、治疗原则(3 分)1.注意病情发展,必要时输血2.开腹探查、止血、缝合裂口、清洗腹腔备注: B 超示肝右叶部膈面有液性团块,肠间隙增宽。

4分1分1分1分1分2分2分1分1分2 分1分1分2 分案例分析:男性, 44 岁,工人,右上腹疼半年,加重伴上腹部包块一月。

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浮现右上腹钝痛,为持续性,有时向右肩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自服去痛片缓解。

一月来,右上腹痛加重,服止痛药效果不好,自觉右上腹饱满,有包块,伴腹胀、纳差、恶心,在当地医院就诊, B 超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

为进一步明确诊治,转我院。

患者发病来,无呕吐、腹泻,偶有发热(体温最高37.8℃)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 5 公斤。

病例汇报——肝脓肿

病例汇报——肝脓肿
病例汇报 肝脓肿
女,87岁。发热,心衰,快房颤,ACS?流水TNI1.1入抢,入抢后复查TNI阴性, BNP>35000,Cr23.,肝酶 100+ 既往体健 ,抢血压低,心率快,胺碘酮泵入,已转 窦,流水已输拜复乐,院内二次房颤。
化验检查
第一次腹部CT——2020-08-29
第二次腹部CT——2020-09-04
脓肿引流
经皮穿刺引流已经成为PLA的主要治疗措施,因为其创伤小、定位精准且恢复较快。经皮穿刺引流分为经皮穿刺抽脓和 置管引流,均是在超声/CT引导下使用16G~18G一次性穿刺针抽取脓液,再使用6F~12F猪尾管置入脓腔内持续引流。单发的 小脓肿(<3 cm)可以考虑单纯抗生素治疗,大脓肿(5~10 cm)考虑抗生素联合经皮穿刺抽脓,但脓肿未完全液化,或者 多房的脓腔则不宜应用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对于巨大脓肿(>10 cm)可以持续置管引流。部分患者可能因为首次穿刺引流 失败或者不彻底需要进行再次或多次穿刺,有研究发现低蛋白血症是首次穿刺引流失败的危险因素。
患者康景荣长期进食牛奶、藕粉、酸奶等食物是否是造成肝脓肿的原因?
本例肝脓肿患者,第一次腹部CT中可以看到肝脓肿的征象。 1、患者因为左肝较大,与胃分界不清。 2、窗位及窗宽选择不良,脓肿灶与肝实质不易区分。 重视CT值测量,可以作为区分肝实质与肝占位性的方法。
取不同位置进行测量,可以发现CT值差距较大
8-29 判断患者为脓毒血症休克,利奈唑胺联合美罗培南抗感染,后感染指标下降。
第一次腹部CT
第二次腹部CT
9-4 第二次腹部CT发现肝脓肿,超声穿刺培养,指导下一步治疗。确定感染菌为克雷伯杆菌。
目前认为胃肠道是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主要感染途径,由于胃肠道是肺炎克雷伯 菌定植的场所,其可侵犯正常的黏膜进而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有证据表明,健康成 年人粪便中K1、K2型肺炎克雷伯菌的携带率达23%。对于乙醇或者胃肠道菌群失调可 以增加人类对于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易感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患者,男性,43岁,因发热、腹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1个月就诊。

体检:皮肤苍白,神志清晰,生命体征平稳,体温37.3℃,肝区触痛明显,无压痛,肝肿大明显,质软。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3.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1.4%,血红蛋白95g/L,血小板265×109/L,CRP升高,肝酶升高,AFP轻度升高。

肝脏CT示:右肝有一直径约6cm的不规则占位,内有低密度溶解区,周围有炎症反应。

考虑诊断为肝脓肿,予以利福平、甲硝唑联合抗感染治疗2周,症状减轻,但肝脓肿体积未缩小。

考虑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经过2个月治疗,病情明显好转,肝脓肿消失。

治疗过程中医治疗主要采用中成药和穴位注射。

中药方剂为益母草汤加减。

穴位注射采用三子穴和中脘穴。

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感染药物、肝脏保护剂、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

治疗前3天,予以利福平、甲硝唑联合抗感染治疗,病情稍有改善,随后,中药加减治疗与西药治疗联合应用。

治疗期间,经常监测肝功能、炎症反应、血液生化指标等情况,查B超或CT检查肝脓肿大小、数量、位置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治疗效果尽可能优化。

中草药治疗方剂为益母草汤加减益母草13g,黄连9g,半夏9g,苍术9g,茯苓9g,厚朴9g,黄柏9g,生地挥发油0.1ml,留兰香挥发油0.2ml,参麦注射液1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穴位注射三子穴:三子穴位于足背外侧,第一、第二跖骨结合点旁开2个横指(食指、拇指),为足少阴肾经穴,能消肿、退热。

穴位清洗、穴位局部消毒后,在穴位肌肉上缓慢注射红霉素1-2ml。

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脊柱正中线,下胸12椎椎体水平,为足阳明胃经穴,有清热解毒之功。

穴位清洗、穴位局部消毒后,在穴位肌肉上缓慢注射成药石锁苷1ml。

结果经过2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脓肿消失,病情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治疗后,患者得到了有效的康复,并无肝功能损害。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5篇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5篇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5篇篇1一、引言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

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外科引流。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可能存在副作用和复发风险。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肝脓肿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报告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的成功案例,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入院。

经检查确诊为肝脓肿。

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肝功能异常。

常规抗生素治疗和外科引流效果不佳,病情反复发作。

三、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具体方案如下: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辨证施治,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退黄等功效的中药方剂。

同时,结合患者糖尿病史,加入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

2. 西医治疗:继续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

同时,根据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给予保肝药物。

3. 饮食调理: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保持血糖稳定。

四、治疗结果经过1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明显改善。

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血糖水平稳定。

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脓肿病灶明显缩小,无复发迹象。

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五、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在本案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中药治疗通过辨证施治,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退黄等功效的方剂,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

同时,结合西医治疗,给予抗生素和保肝药物,控制了感染并改善了肝功能。

此外,饮食调理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控制饮食,保持血糖稳定,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肝脓肿的治疗仍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最佳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对于预防和治疗肝脓肿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肝脓肿实习报告

肝脓肿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肝脓肿病例分析一、病例介绍患者,男,45岁,因“寒战、高热、右上腹痛”就诊。

患者病前有饮食不洁史。

入院时查体:体温39.0℃,脉搏10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20/80mmHg。

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阴性。

二、辅助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8.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90%,淋巴细胞比例10%。

2. 肝功能:ALT 200U/L,AST 150U/L,总胆红素50μmol/L。

3. 腹部超声:肝脏大小正常,右肝叶见一无回声区,大小约5cm×6cm。

4. 腹部CT:肝脏密度不均匀,右肝叶见一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大小约5cm×6cm。

三、诊断与治疗1.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肝脓肿。

2. 治疗:患者入院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行穿刺抽脓术,抽出脓液约30ml。

术后继续抗生素治疗,并给予营养支持、对症处理。

四、实习体会1. 临床表现:肝脓肿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右上腹痛,与本例患者相符。

此外,患者病前有饮食不洁史,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2. 辅助检查: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感染。

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ALT、AST升高,总胆红素升高,提示肝脏受损。

腹部超声和CT检查结果显示肝脏右叶见一无回声区和低密度影,边界不清,为肝脓肿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3. 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肝脓肿。

治疗上,首先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行穿刺抽脓术,抽出脓液,减轻患者症状。

术后继续抗生素治疗,并给予营养支持、对症处理。

通过本例实习,我深刻认识到肝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将继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临床诊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例肝脓肿患者致白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一例肝脓肿患者致白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一例肝脓肿患者致白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发表时间:2015-05-19T14:05:59.74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2期作者:佟春香1孔祥军1戴林峰[导读] 不良反应减轻或者消失;再次接触可疑药品再次出现同样的反应.根据我国卫生部ADR中心推荐的评分法,评定为肯定级.佟春香1孔祥军1戴林峰21.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2.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 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401.病史摘要患者,女,35岁,2013-2-15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右季肋部疼痛,呈阵发性针刺样疼痛,无放射性疼痛,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39.1℃,就诊于我院急诊,查血常规示WBC12.27×109/L↑,GR85.2%↑;腹部超声示右肝可见低回声团块,约5.6×3.3cm 大小,考虑为肝脓肿;腹部CT 示肝脏右叶低密度灶.收入感染科后行脓肿穿刺术,抽出10ml黄色脓液,培养示木糖氧化产碱杆菌,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敏感,对三代头孢耐药,予哌拉西林抗感染治疗20余天,病情好转后出院.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反复住院治疗.2013-6-26前再次复发,于感染科超声引导下抽取脓液,并予脓腔内局部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1.125g抗感染治疗,脓液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给予美罗培南、硫酸依替米星、甲硝唑静点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出院后长期口服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及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2013-12-2前患者自觉右侧腹部可触及包块,因疼痛不能右侧卧位,身体向右侧活动受限.我院复查腹部B超示:肝右叶见不规则混合回声区(以液性为主),范围约9.0×6??3cm,考虑脓肿伴液化,遂收入感染科,入院后先后予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2013-12-27、2014-1-3留取脓腔引流液,未见细菌生长,患者无发热、腹痛等不适,病情好转.患者目前为慢性迁延病程,应继续抗感染治疗,于2014年1月9日再入感染科.既往史:15年前曾行胆囊切除术.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病史.否认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及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查体:患者无腹痛、发热,血压120/70mmHg,神清状可,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氏征(-),右侧腹部接一引流管,未触及明显包块,局部皮温不高.肝区叩击痛(+-),双肾区无叩痛,输尿管压痛点(-).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结合影像学检查,考虑为“肝脓肿”诊断明确.本次患者入院无发热、腹痛等症状,但患者目前为慢性迁延病程,应继续抗感染治疗,入院给予患者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观察患者引流液情况,患者白细胞低,给予利可君口服升白治疗,2013年1月15日患者病情好转,带药出院.2.病例分析及讨论2.1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引起白细胞降低的相关性分析.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为哌拉西林钠和舒巴坦钠按4∶1的比例组成的复方制剂,作为半合成青霉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具有一般青霉素所具有的低毒特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主要引起皮肤、胃肠道、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但引起高热、白细胞减少的药物热报道较少[1].我国卫生部ADR中心推荐的评分法,根据对以下5个问题的回答:1)开始用药的时间和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有无合理的先后关系? 2)所怀疑的不良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品已知不良反应的类型? 3)所怀疑的不良反应是否可用并用药的作用、病人的临床状态或其他疗法的影响来解释? 4)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减轻或消失? 5)再次接触可疑药品是否再次出现同样的反应?说明:+表示肯定;-表示否定;±表示难以肯定或否定;? 表示情况不明本例患者既往无血液病史,既往入院时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根据患者入院用药及出现白细胞降低基本情况表,患者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两次分别在6d、8d后出现白细胞减少,同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提示白细胞减少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存在因果关系,立即停药,改为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口服利可君时,白细胞又都有所升高;本次入院为第3次应用该药6d,再次出现白细胞减少,但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口服利可君片,但未停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白细胞未升高.由此可知开始用药的时间和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有合理的先后关系;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引起白细胞减少为说明书中已知的不良反应中;停药后,不良反应减轻或者消失;再次接触可疑药品再次出现同样的反应.根据我国卫生部ADR中心推荐的评分法,评定为肯定级.2.2临床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有文献[2]报道,外周血白细胞低于4.0×10°L称为白细胞减少.临床治疗用药导致自细胞减少是其原因之一.不同药物可通过不同机制致病,一般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个方面.前者与用药剂量无关,后者与长期或大剂量用药有关.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有如下几种:①抗生素:氯霉素、大剂量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新生霉素、两性霉素B、头孢菌素类和磺胺类药物等.②抗结核药:链霉素、异烟肼等.③抗疟药:阿的平、奎宁、扑疟喹啉等.④抗甲亢药:他巴唑、甲亢平、硫氧嘧啶类等.⑤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腺(D860)、氯磺丙脲.⑥抗高血压药:利血平、硫甲丙脯酸等.⑦抗心律失常药:心得安、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等.⑧抗癌药:氮芥、环磷酰胺、白消安、甲氨蝶呤等.⑨解热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氨基比林、安乃近等.⑩抗精神病药:氯丙嗪、苯妥英钠、巴比妥类等.??????利尿药:双氢克尿塞、利尿酸、速尿等.抗抑郁和安定类药:安定、利眠宁、眠尔通等.??????抗组织胺类药:苯海拉明、异丙嗪等.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既往无其他基础疾病无用药史,只是因肝脓肿反复入院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不存在其他类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因素.但是本例患者在应用时未与上述药物同时应用,故可以排除其他药物引起白细胞干扰的因素.本例患者细菌培养分别为木糖氧化产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反复发病,多次于我科住院,为慢性迁延病程,且为轻者白细胞减少患者,故不宜停用抗菌药物.该患者多次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均敏感,也曾多次住院用,虽然应用本药后白细胞有所降低,但是临床抗感染均得到了有效控制,考虑利大于弊,故继续给予患者应用抗感染,同时给予患者利可君片口服升白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白细胞变化,必要时调整抗菌药物.3.小结此病例提示我们,在应用抗感染治疗时,为防止发生不良反应,我们应做到:使用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既往史,食物、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有文献研究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在年轻人和儿童应用发生率高,本例患者不良反应出现在连续使用6d,累积剂量>81g,需注意有些患者在更短时间出现,故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血常规变化,尤其是当使用疗程长、累积剂量较高时,警惕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停用,确保用药安全,研究发现及时停药是患者恢复及避免造成严重后果的关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1] 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2] 李旭.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有哪些[J].农村医药报(汉),2008,第A04版医药撷粹:1.。

10一例肝脓肿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例讨论

10一例肝脓肿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例讨论
QD iv 1KU QD ivgtt 40mg P.O 1.5g
起止时间
4.3-4.7 4.3-4.11 4.5-4.23
4.19-4.22 4.3-4.19 3.26-4.11 3.26-4.2 3.26-4.11
9
问题1
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
3.26-4.4
多索茶碱注射液
QD 输液泵泵入 0.2g
3.26-4.5
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
BID 压缩雾化吸入 0.3g
3.27-4.11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BID 压缩雾化吸入 2mg
4.3-4.11
注射用糜蛋白酶
BID 压缩雾化吸入 4000IU
4.3-4.11
保肝
注射用谷胱甘肽
QD 输液泵泵入 2.4g
10
问题讨论
肝脓肿(liver abscess, LA)是致病菌通过胆道、肝动脉、门静脉、直接蔓延等途径侵入肝脏引起的肝 内局灶性、化脓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
革兰氏阴性细菌包括肠杆菌科细菌(克雷伯氏菌约 54% ,埃希菌属约 29%)、变性杆菌属及假单胞菌属;
革兰氏阳性细菌中以葡萄球菌属最常见,其余包括链球菌 及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及链球菌是欧美地区 PLA 的主 要致病菌,而在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PLA 最主要病 原菌为克雷伯氏菌(如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克雷伯
3.26-4.2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QD 输液泵泵入 200mg
3.26-3.31
8
用药情况
用途
肠营养 净化血液 抗凝
护胃
药物
肠内营养乳剂TPF-D 血必净注射液【10ml】 那屈肝素钙注射液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 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 莫沙必利片 注射用艾普拉唑钠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

一例肝脓肿的病例分析

一例肝脓肿的病例分析

一例肝脓肿的病例分析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810003前言:肝脓肿是细菌、真菌或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若不积极治疗,死亡率可高达10%~30%。

肝脏内管道系统丰富,包括胆道系统、门脉系统、肝动静脉系统及淋巴系统,大大增加了微生物寄生、感染的概率。

肝脓肿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细菌性肝脓肿常为多种细菌所致的混合感染,约为80%,阿米巴性肝脓肿约为10%,而真菌性肝脓肿低于10%。

一般肝脓肿为细菌所致肝脓肿。

现将一例肝脓肿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阐述,探讨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如何结合指南、文献、患者病情等进行个体化的用药进行分析,探讨。

1病史患者基本情况:吕某某,男,65岁体重85kg简要病史:腹胀伴间断发热一周。

门诊胸片示:心脏增大,余无明显无常。

腹部彩超示:脂肪肝,胆囊多发细小结石,胆囊肿大,胆囊炎并囊内炎性沉积物,余未见明显异常。

各项异常检验值:白细胞12.24↑红细胞 5.3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92.0↑中性粒细胞11.26↑血红蛋白167↑凝血;D-二聚体7.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4.94↑血小板压积 0.32↑谷丙转氨酶44↑谷草转氨酶37↑间接胆红素9.40↑γ-谷氨酰基转移酶102↑腹部增强CT示:1、胆囊炎、胆囊周围及邻近肝S4段、S5段见多发病灶,不除外脓肿;2、肝多发囊肿;脾大;门静脉增宽;3、胰腺体部囊肿;腹盆腔积液;4、扫描范围内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甲功示: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定量:114.41U/ml,余无异常。

腹部彩超示:肝囊肿,静脉增宽,胆囊肿大,胆囊炎,胆囊内异常回声(积脓不除外),胆囊周边异常低弱回声(肝脓肿?胆囊穿孔不除外),胰腺囊肿,脾稍大,少量腹水。

入院诊断:腹张、发热原因待查,Gran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胆囊结石并炎症,脂肪肝,上呼吸道感染出院诊断:肝脓肿、胆囊积脓、肝囊肿、胆囊结石并炎症、心房颤动、肝硬化代偿期,门静脉高压、脾大、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胰腺囊肿、Gran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治疗日志药物类别药物名称用量用法用药起止时间抑酸药注射用泮托拉唑钠60mg ivgtt bid 1.20-1.27能量注射用复合辅酶0.4mg ivgtt qd 1.20-1.27保肝药注射用肝水解肽100mg ivgtt qd 1.20-1.31清热解毒血必净注射注射液50ml ivgtt qd 1.20-1.31抗菌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2g ivgtt bid 1.20-1.23抗甲亢药甲巯咪唑片 10mg po qd 1.21-1.27左甲状腺素钠片12.5ug po qd 1.21-1.27抗高血压药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 po qd 1.21-1.27能量营养药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0g ivgtt tid 1.24-1.31注射用丙氨酰谷酰胺10g ivgtt qd 1.24-1.31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g ivgtt qd 1.28-1.31抗菌药物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0.915g ivgtt qd 1.24-1.27注射用头孢哌酮钠2g ivgtt bid 1.24-1.31保肝药多烯磷酯酰胆碱注射液465mg ivgtt qd 1.25-1.272病例用药分析患者为一65岁男性,一周前因受凉后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餐后为著,伴有反酸、嗳气,间断发热,体温最高达39℃,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易咳出,感心慌、胸闷,怕热多汗,双眼外突,皮肤潮湿,紧张焦虑,焦躁易怒,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减退,感全身乏力,未诉明显腹痛。

不典型肝脓肿1例

不典型肝脓肿1例

不典型肝脓肿1例1 资料患者,男,35岁,因无明显诱因寒战,高热6d入院。

查体:T38.4℃,P66次/min,R20次/ min,BP112/60mmHg。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击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

腹部超声提示:肝实质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8×10 9/L,红细胞计数:4.92×10 12/L,中性粒细胞%:82%,总胆红素:38.7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0.5/L,碱性磷酸酶:188.0U/L,Y—谷氨酰基转移酶:303.0U/L,葡萄糖6.49mmol/L。

红细胞沉降率:42mm/ h,AFP:2.6IU/mL;乙肝五项正常。

CT平扫加增强检查示:肝右叶见稍低密度结节影,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围见轻度强化,门脉期病灶内见分隔样强化,延时期病灶较前两期缩小,分隔强化亦前两期明显,提示肝右叶占位(肝脓肿)。

临床综合分析,按肝脓肿抗炎、护肝、抑酸对症治疗,一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CT示:肝右叶病灶明显缩小。

2 讨论细菌性肝脓肿的原因:全身各部化脓性感染,尤其是腹腔内感染,均可导致肝脓肿。

主要感染途径有①胆道炎症:这是近年来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病因[1],如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肝内外胆管结石、急性胰腺炎;②门静脉、所有腹腔内、胃肠道感染经门静脉系统到达肝脏所致肝脓肿: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细菌性痢疾、痔感染、溃疡性结肠炎等;③经肝动脉全身各部化脓性炎症经血行到达肝脏而致肝脓肿,如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中耳炎等;④腹部创伤:肝脏刀、枪弹伤及交通意外事故所导致的肝区挫伤也可以导致肝脓肿;⑤隐匿性:少数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病原因不明,称之为隐匿性或隐源性肝脓肿[2]。

致病菌:细菌性肝脓肿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近年来由于厌氧菌培养技术的进步及推广应用,在普通培养阴性的细菌性肝脓肿中,梭状芽孢菌、脆弱杆菌、微需氧性链球菌也有发现。

肝脓肿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肝脓肿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肝脓肿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英文回答:The case of a liver abscess is a challenging one, and it require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his discussion, we will analyze the case and discuss possible strategies.The patient, a 45-year-old male, presented with fever, abdominal pain, and elevated liver enzymes. Imaging studies revealed a liver abscess, which was confirmed by aspiration and culture. The initial treatment included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and percutaneous drainage.However, despite the initial treatment, the patient's symptoms did not improve, and repeat imaging showed persistent abscess. This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re is an underlying cause for the abscess, such as a biliary or gastrointestinal source. Further investigations, such as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and colonoscopy,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identify the source and guide appropriate treatment.In addition to the source identification, the choice of antibiotics is crucial. Empiric therapy should cover common pathogens, including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anaerobes. However, in cases of failed initial treatment,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adjusting the antibiotic regimen based on culture and sensitivity results.Surgical intervention may also be necessary in cases of large or complicated abscesses. Options include 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open surgical drainage, or even liver resection in selected cases. The decision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made in consultation with a hepatobiliary surgeon.In summary, the management of liver abscess requir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Source identification, appropriate antibiotic therapy, and consideration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are key components in the treatment plan.中文回答:肝脓肿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病例,需要综合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摘要: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药物治疗、抽脓排脓等。

本文报道一例患有肝脓肿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1岁,患者因右上腹疼痛不适、发热2周,就诊于我院。

患者体温38.5℃,血压120/80mmHg,心率80次/分,肝区明显叩击痛,CT检查提示右肝可疑脓肿。

入院后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

经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出院时患者体温正常,肝区叩击痛减轻。

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选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中药进行调理,包括黄芩、连翘、栀子、地榆等中药。

2. 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包括头孢、氨苄青霉素等。

3. 手术引流:对于可疑脓肿灶,采用经皮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排脓达到明显缓解疗效。

疗效评价: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病情明显好转,出院时体温正常,肝脓肿症状减轻,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肝脓肿具有良好的疗效。

讨论:肝脓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上治疗主要以抗感染药物为主。

而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肝脓肿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肝脓肿的症状。

手术引流也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手段,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明显缓解症状。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症状,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肝脓肿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肝脓肿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肝脓肿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讨论时间:[具体日期]讨论地点:[科室名称]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主任医师姓名]、[副主任医师姓名]、[主治医师姓名]、[住院医师姓名]以及若干实习医生。

一、病例汇报(住院医师)“各位老师好,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比较复杂的肝脓肿病例。

患者是一位[年龄]岁的男性,因为持续发热、右上腹疼痛一周入院。

患者体温最高能达到[具体体温],伴有寒战,热型不规则。

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隐痛,有时候会突然加剧,向右肩部放射。

入院查体的时候,发现患者的肝脏肿大,肝区有明显的压痛和叩击痛。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达到了[具体数值],中性粒细胞比例也升高,提示有严重的感染。

腹部超声提示肝右叶有一个低回声区,大小约为[具体大小],初步考虑是肝脓肿。

但是这个患者有几个特殊的地方,让我们在诊断和治疗上有些纠结。

第一个就是这个患者有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得不是特别好,这可能会影响脓肿的治疗效果,增加治疗的难度。

第二个就是患者在入院前自行服用了一些抗生素,这可能会干扰我们对病原菌的判断。

我们目前已经按照肝脓肿的常规治疗,给予了经验性的抗生素治疗,但是患者的体温没有明显下降,腹痛也没有明显缓解,所以想请各位老师帮忙分析分析,看看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二、主治医师发言。

“这个病例确实比较棘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患者虽然经过了抗生素治疗,但是效果不佳,我们得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

是不是抗生素的选择不合理?由于患者之前用过抗生素,可能存在耐药菌的感染。

我建议我们可以重新评估病原菌,做一个血培养和肝脓肿穿刺引流液的培养,这样可以明确病原菌,根据药敏结果来调整抗生素。

另外,患者的糖尿病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高血糖的环境就像是给细菌提供了一个‘营养丰富的温床’,不利于炎症的控制。

我们必须要加强血糖的控制,可以请内分泌科会诊,调整降糖方案。

还有,关于肝脓肿的局部处理,单纯的抗生素可能不够。

虽然超声提示有脓肿,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个脓肿内部的具体情况,比如有没有分隔,脓液的粘稠度如何。

肝脓肿病历

肝脓肿病历

肝脓肿病历
患者信息:
患者姓名:张某
性别:男
年龄:48岁
就诊日期:2022年5月15日
初步诊断:肝脓肿
主诉:
患者于近期出现肝区疼痛、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

现病史:
患者于2周前开始感觉肝区疼痛,初时疼痛轻微,后逐渐加重。

伴随疼痛出现低热,咳嗽,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

患者未因此就医,以为是日常劳累所致。

然而,近日症状明显加重,伴有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遂前来就医。

既往史:
患者有饮酒史,长期饮酒量较大。

否认其他特殊疾病史。

家族史:
患者父亲有胆囊结石的病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患者意识清楚,精神可,体力活动可,无发绀。

面色轻度苍白,躯体皮肤弹性尚好。

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肌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

心肺听诊:呼吸音清晰,心率齐。

腹部检查:腹软、可充气,无包块及压痛,肝浊音界增大,肝区叩痛,有触痛。

脾脾区无触痛。

化验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

乙肝病毒相关指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表
面抗体(HBsAb)阴性。

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肝脏有一类圆形异常低回声区,直径约4cm,边
界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

肝周血流信号正常。

肝脓肿的实验报告(3篇)

肝脓肿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肝脓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2. 掌握肝脓肿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的实施。

二、实验背景肝脓肿是肝脏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由细菌、真菌、阿米巴等微生物感染引起。

肝脓肿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本实验旨在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探讨肝脓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肝脓肿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岁。

2. 诊断方法:(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

(2)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

(3)肝穿刺:对疑似肝脓肿的患者进行肝穿刺,抽出脓液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

3. 治疗方法:(1)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2)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对脓肿较大、位置较浅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引流术,抽出脓液并注入抗生素。

(3)手术治疗:对脓肿较大、位置较深、有破裂风险的患者,考虑手术治疗。

四、实验结果1. 诊断结果:20例肝脓肿患者中,细菌性肝脓肿15例,真菌性肝脓肿3例,阿米巴肝脓肿2例。

2. 治疗结果:(1)抗感染治疗:1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14例治愈,1例因病情恶化死亡。

(2)经皮肝穿刺引流术:3例真菌性肝脓肿患者中,2例治愈,1例因病情恶化死亡。

(3)手术治疗:2例阿米巴肝脓肿患者中,1例治愈,1例因病情恶化死亡。

五、实验讨论1. 肝脓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肝脓肿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细菌、真菌、阿米巴等微生物感染。

细菌性肝脓肿主要由胆道逆行感染、血源性感染、肝动脉感染等途径引起;真菌性肝脓肿主要由肺部、皮肤、肠道等部位的真菌感染引起;阿米巴肝脓肿主要由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

2. 肝脓肿的诊断方法:肝脓肿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影像学检查可见肝脏局部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液化不全等表现;肝穿刺可抽出脓液,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1. 引言1.1 患者信息患者信息:本病例患者为男性,59岁,因右上腹疼痛、发热、乏力等症状入院就诊。

患者过去无肝病史,无外伤史,无手术史,无明显不良嗜好。

查体:患者右上腹有明显压痛,肝区叩痛明显,腹腔无明显包块。

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指标异常,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影像学检查:腹部CT示肝脓肿形态典型,直径约5cm。

患者自觉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伴有间歇性畏寒、发热。

入院后,全面加强营养支持,予以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在西医治疗的患者家属要求尝试中医治疗,希望中西医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1.2 疾病描述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见于肝脏组织内形成的脓肿。

其起因多为细菌感染,导致肝组织坏死和化脓,严重的情况下可引起严重的感染、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肝脓肿的症状常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黄疸、意识模糊等症状。

肝脓肿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认。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的控制,手术引流脓肿,以及保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由于肝脓肿易复发,治疗过程需要高度重视,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肝脓肿的治疗,中西医结合不仅可以综合利用中医药的抗菌和抗炎作用,还可以结合西医手术和药物治疗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

在本例报告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例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的优势和启示,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1.3 治疗目的治疗目的是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有效地治疗肝脓肿,促进患者的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目的是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整体上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治疗周期,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治疗肝脓肿的过程中,中医主要通过辨证施治、中药治疗、针灸等手段调理患者的气血体液,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西医则主要通过抗生素、手术治疗等现代医疗手段消灭致病菌,清除病灶。

一例肝脓肿患者的病例讨论

一例肝脓肿患者的病例讨论
讨论问题:
1、初始治疗方案中,是否有必要加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
2、脓肿引流液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并在药敏结果出来后,未按照药敏结果调整药物,而是选用了头孢米诺和依替米星,是否合理?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可否用药敏结果中敏感药物的同类药物来代替?
讨论问题答案:
1、初始治疗方案中,是否有必要加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
主诉:因间断发热15天入院。
现病史:该患于15天前吃隔夜的锅包肉后出现腹痛、发热,体温最高可达39℃伴寒颤,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胆囊炎”,行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及方案不详),病情未见明显好转。8天前就诊于吉林市医院,行肺CT检查示:双肺多发团块状阴影,其间可见空洞,先后给予“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抗感染治疗,患者发热症状好转,但肺部CT可见病情进展。今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治来我院就诊。
2、复查肝胆脾彩超:脓肿缩小。
处置:停用雾化吸入的氨溴索,拔出脓肿引流管。
2012-11-1(住院第16天)
主诉:一般状态尚可,无发热,有咳嗽,咳黄痰,较前好转,进食尚可。
查体:胸廓对称,双肺湿罗音较前减少。
辅助检查:复查肺部CT:与前片相比较(2012-10-21)结节影略有减少,其余未见明显变化。
答:在没有明确致病菌和药敏结果前,可依据经验给药,待药敏结果出来后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在严格的治疗原则来说,未依据药敏结果用药是不正确的,但从这个药敏表上看,除了头孢氨苄对肺炎克雷伯菌天然耐药外,其他药物敏感性较好,说明检出菌不是耐药菌,选用可覆盖肺炎克雷伯菌的头孢米诺和依替米星应该是可以的。
9.8
68.5
2.6
4.06
36.1
2012.11.5
9.7
58.9
----
3.99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5篇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5篇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5篇第1篇示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肝脓肿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常见于肝脏发生炎症疾病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的情况下。

肝脓肿的主要症状为发热、腹部不适、肝区疼痛、乏力等,严重时甚至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切除脓肿,但这些方法疗效不尽如人意,容易导致复发或并发症。

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的效果,我们收治了一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患者李某,男性,55岁,因发热、腹部疼痛、乏力等症状入院就诊。

经过详细的检查,患者被确诊为右肝脓肿。

在治疗方面,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西医治疗,使用了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了药物控制发热和止痛。

我们还进行了重点的护肝治疗,保护患者肝功能不受损害。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我们还加入了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我们采用了清热解毒、化痰止痛的中药方剂,以帮助患者清除炎症、扩散脓肿。

在中医治疗中,我们还加入了针灸和艾灸疗法,促进患者气血畅通,加强体质。

经过两周的综合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发热、腹痛等症状逐渐消失,肝功能指标也有所恢复。

随后我们进行了增强治疗,加强了患者的营养支持,帮助其身体尽快康复。

最终,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肝脓肿得到了彻底控制。

此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定期复查,确保其康复情况。

至今患者康复良好,未出现复发情况。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的效果显著。

西医治疗可以及时控制感染,中医治疗则可以促进病灶的消散,帮助患者恢复体质。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肝脓肿等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患者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受益,早日康复。

第2篇示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一、患者基本情况患者,男,45岁,体检发现肝脓肿。

平素体质较弱,容易感冒,曾有胆结石病史。

一例肝脓肿患者的病例讨论-推荐下载

一例肝脓肿患者的病例讨论-推荐下载

BID
尿常规
QD
iv
TID
po
离子
重组
甘精
胰岛

10U 3U
早中 晚餐
前H
重组
人胰
岛素
午餐
前H
肝功
胸腺

240
iv
日期
2012.10.16 15.0↑
2012.10.22 10.4↑
2012.10.23
2012.10.29
2012.11.5
药敏结果
表 1:2012.10.23
表 2:2012.10.26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各试时类卷,管调需路控要习试在题验最到;大位对限。设度在备内管进来路行确敷调保设整机过使组程其高1在中正资,常料要工试加况卷强下安看与全22过,2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1例报告
肝脓肿是由于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肝实质局部化脓性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热、腹痛、乏力等症状,治疗难度较大。

本文报告一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的案例,治疗有效。

患者男性,48岁,因发热、上腹痛、食欲不振、乏力2周入院。

体格检查发现右上腹可触及质硬肿物,肝区叩诊痛,体温38℃。

血液生化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超声检查显示肝右下叶多发低密度区,诊断为肝脓肿。

治疗方案:患者在中西医结合下治疗,西医使用抗生素、消炎药等药物,中医采用中药汤剂,疏肝健脾、清热解毒,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治疗期间患者定期进行肝功能、白细胞计数等检查。

治疗结果:经过2周治疗,患者体温、上腹痛等症状明显改善,超声检查显示肝脓肿大小减小,肝功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也逐渐恢复正常。

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完全消失,超声检查未见肝脓肿灶,治愈出院。

结论:肝脓肿是一种危险的疾病,治疗难度大,需要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清热解毒、减少炎症反应等,对治疗肝脓肿具有重要作用。

在治疗期间进行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肝脓肿患者致白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5-05-19T14:05:59.74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2期作者:佟春香1孔祥军1戴林峰
[导读] 不良反应减轻或者消失;再次接触可疑药品再次出现同样的反应.根据我国卫生部ADR中心推荐的评分法,评定为肯定级.
佟春香1孔祥军1戴林峰21.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2.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 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401.
病史摘要患者,女,35岁,2013-2-15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右季肋部疼痛,呈阵发性针刺样疼痛,无放射性疼痛,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39.1℃,就诊于我院急诊,查血常规示WBC12.27×109/L↑,GR85.2%↑;腹部超声示右肝可见低回声团块,约5.6×3.3cm 大小,考虑为肝脓肿;腹部CT 示肝脏右叶低密度灶.收入感染科后行脓肿穿刺术,抽出10ml黄色脓液,培养示木糖氧化产碱杆菌,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敏感,对三代头孢耐药,予哌拉西林抗感染治疗20余天,病情好转后出院.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反复住院治疗.2013-6-26前再次复发,于感染科超声引导下抽取脓液,并予脓腔内局部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1.125g抗感染治疗,脓液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给予美罗培南、硫酸依替米星、甲硝唑静点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出院后长期口服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及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2013-12-2前患者自觉右侧腹部可触及包块,因疼痛不能右侧卧位,身体向右侧活动受限.我院复查腹部B超示:肝右叶见不规则混合回声区(以液性为主),范围约9.0×6??3cm,考虑脓肿伴液化,遂收入感染科,入院后先后予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2013-12-27、2014-1-3留取脓腔引流液,未见细菌生长,患者无发热、腹痛等不适,病情好转.患者目前为慢性迁延病程,应继续抗感染治疗,于2014年1月9日再入感染科.
既往史:15年前曾行胆囊切除术.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病史.否认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及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查体:患者无腹痛、发热,血压120/70mmHg,神清状可,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氏征(-),右侧腹部接一引流管,未触及明显包块,局部皮温不高.肝区叩击痛(+-),双肾区无叩痛,输尿管压痛点(-).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结合影像学检查,考虑为“肝脓肿”诊断明确.本次患者入院无发热、腹痛等症状,但患者目前为慢性迁延病程,应继续抗感染治疗,入院给予患者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观察患者引流液情况,患者白细胞低,给予利可君口服升白治疗,2013年1月15日患者病情好转,带药出院.
2.病例分析及讨论2.1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引起白细胞降低的相关性分析.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为哌拉西林钠和舒巴坦钠按4∶1的比例组成的复方制剂,作为半合成青霉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具有一般青霉素所具有的低毒特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主要引起皮肤、胃肠道、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但引起高热、白细胞减少的药物热报道较少[1].我国卫生部ADR中心推荐的评分法,根据对以下5个问题的回答:1)开始用药的时间和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有无合理的先后关系? 2)所怀疑的不良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品已知不良反应的类型? 3)所怀疑的不良反应是否可用并用药的作用、病人的临床状态或其他疗法的影响来解释? 4)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减轻或消失? 5)再次接触可疑药品是否再次出现同样的反应?
说明:+表示肯定;-表示否定;±表示难以肯定或否定;? 表示情况不明本例患者既往无血液病史,既往入院时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根据患者入院用药及出现白细胞降低基本情况表,患者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两次分别在6d、8d后出现白细胞减少,同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提示白细胞减少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存在因果关系,立即停药,改为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口服利可君时,白细胞又都有所升高;本次入院为第3次应用该药6d,再次出现白细胞减少,但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口服利可君片,但未停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白细胞未升高.由此可知开始用药的时间和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有合理的先后关系;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引起白细胞减少为说明书中已知的不良反应中;停药后,不良反应减轻或者消失;再次接触可疑药品再次出现同样的反应.根据我国卫生部ADR中心推荐的评分法,评定为肯定级.
2.2临床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有文献[2]报道,外周血白细胞低于4.0×10°L称为白细胞减少.临床治疗用药导致自细胞减少是其原因之一.不同药物可通过不同机制致病,一般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个方面.前者与用药剂量无关,后者与长期或大剂量用药有关.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有如下几种:①抗生素:氯霉素、大剂量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新生霉素、两性霉素B、头孢菌素类和磺胺类药物等.②抗结核药:链霉素、异烟肼等.③抗疟药:阿的平、奎宁、扑疟喹啉等.④抗甲亢药:他巴唑、甲亢平、硫氧嘧啶类等.⑤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腺(D860)、氯磺丙脲.⑥抗高血压药:利血平、硫甲丙脯酸等.⑦抗心律失常药:心得安、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等.⑧抗癌药:氮芥、环磷酰胺、白消安、甲氨蝶呤等.⑨解热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氨基比林、安乃近等.⑩抗精神病药:氯丙嗪、苯妥英钠、巴比妥类等.??????利尿药:双氢克尿塞、利尿酸、速尿等.抗抑郁和安定类药:安定、利眠宁、眠尔通等.??????抗组织胺类药:苯海拉明、异丙嗪等.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既往无其他基础疾病无用药史,只是因肝脓肿反复入院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不存在其他类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因素.但是本
例患者在应用时未与上述药物同时应用,故可以排除其他药物引起白细胞干扰的因素.本例患者细菌培养分别为木糖氧化产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反复发病,多次于我科住院,为慢性迁延病程,且为轻者白细胞减少患者,故不宜停用抗菌药物.该患者多次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均敏感,也曾多次住院用,虽然应用本药后白细胞有所降低,但是临床抗感染均得到了有效控制,考虑利大于弊,故继续给予患者应用抗感染,同时给予患者利可君片口服升白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白细胞变化,必要时调整抗菌药物.
3.小结此病例提示我们,在应用抗感染治疗时,为防止发生不良反应,我们应做到:使用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既往史,食物、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有文献研究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在年轻人和儿童应用发生率高,本例患者不良反应出现在连续使用6d,累积剂量>81g,需注意有些患者在更短时间出现,故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血常规变化,尤其是当使用疗程长、累积剂量较高时,警惕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停用,确保用药安全,研究发现及时停药是患者恢复及避免造成严重后果的关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
[2] 李旭.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有哪些[J].农村医药报(汉),2008,第A04版医药撷粹: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