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盈余管理方法的选择标准
盈余管理方法的选择标准1. 透明度和公开度是选择盈余管理方法的重要标准,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 考虑公司的行业特点和经营模式,选择适合的盈余管理方法,以符合行业规范和标准。
3. 评估盈余管理方法的风险和潜在影响,避免出现操纵盈余的情况。
4. 考虑盈余管理方法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影响,确保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内部管控。
5. 考虑盈余管理方法对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影响,确保信息披露的透明和公正。
6. 选择能够平衡公司短期盈余和长期发展的盈余管理方法,避免过分追求短期利润。
7. 考虑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目标,选择能够支持长期增长的盈余管理方法。
8. 评估盈余管理方法对企业税收政策的影响,避免税务风险和争议。
9. 考虑公司规模和业务范围,选择适合的盈余管理方法,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可靠。
10. 评估盈余管理方法对员工激励机制的影响,确保公司内部激励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1. 选择能够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盈余管理方法,避免违法违规行为。
12. 考虑盈余管理方法对公司股价和市场表现的影响,确保合理的投资者预期和市场表现。
13. 考虑盈余管理方法对公司融资成本和资本结构的影响,确保资本成本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14. 选择能够提高财务报表质量和可靠性的盈余管理方法,确保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披露。
15. 考虑盈余管理方法对公司业绩评价和奖酬机制的影响,确保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合理和有效。
16. 考虑盈余管理方法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确保公司对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7. 评估盈余管理方法对公司现金流量和资金运营的影响,确保公司资金的安全和流动性。
18. 考虑盈余管理方法对财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影响,确保财务人员行为合法合规。
19. 选择能够提高公司盈余质量和稳健性的盈余管理方法,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0. 考虑盈余管理方法对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确保企业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一、引言作为上市公司的经营者,盈余管理已成为他们在财务报告中一种常见的行为。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一定范围内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或调整会计估计值,以达到影响财务报告盈余数额或趋势的目的。
虽然盈余管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合理和合法的,但滥用盈余管理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1.扭曲财务报表: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可以掩盖实际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以改善投资人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看法。
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2.降低信息透明度:盈余管理使得财务报表难以理解和分析,投资者很难准确评估公司的价值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
这可能降低市场参与者对公司真实价值的认识,增加投资风险。
3.短期主义:盈余管理往往注重短期利益,将公司的长期发展置于次要位置。
这可能导致公司对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忽视,最终损害公司的长期利益和持续竞争力。
三、应对策略1.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和制度,严格执法,加大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应加强企业财务报告的审计力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提高信息披露水平:上市公司应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全面和及时披露。
同时,应主动披露与盈余管理相关的信息,将盈余管理的可能影响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明确说明。
3.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完善的会计政策制定流程、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以遏制盈余管理的可能行为。
4.提升企业文化意识:上市公司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诚信经营、稳健经营的理念,培养员工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标准。
只有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
四、结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它可能导致财务报表的扭曲、信息透明度的降低以及短期主义的产生。
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营销与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成都大学 孙笑摘要:本文从影响盈余管理的内部因素出发,研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有效遏制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公司治理结构一、引言盈余管理行为是管理当局基于自身特定的利益,通过有意识的对公司盈利做出有利调整而对上市公司对外报告作出干预的行为。
盈余管理行为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这一行为不仅违背了会计信息的中立性和公允性,给企业、投资者、社会资源配置带来不利影响,还不利于证券市场和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众多,从外部来看,影响因素包括会计规范制度、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等;从内部来看,影响因素包括股权激励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等。
本文从盈余管理动机出发,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二、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上市公司为例,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四方面,下面就这四个层面一一分析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一,股权结构固有影响。
股东大会即为构成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
股东是公司的最大出资方,一般通过股东大会来行使自己的权利,股东大会有权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职工代表除外),有权对公司的重大经济事项进行决策。
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存在着“一股独大”现象,股权集中度相对较高,极易发生大股东通过较高的控股地位侵害小股东利益的现象,然而上市公司一旦出现股权过度分散化,则又会出现股东无法有效约束和监督管理层,出现大量内部控制人进行盈余操作,造成利益损失。
因此国家作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占有很高的控股权,但其一般委托相应的行政机关、政府官员作为股东代表或董事会成员行使股东权利,出于仅仅享受剩余控制权但不享有剩余索取权的原因,其缺乏监督动力,导致国有企业大股东缺位,造成国有企业管理层控制问题,引发盈余管理行为,无法避免地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也损失了相关小股东的利益。
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分析
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分析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披露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
而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问题。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有意识地在财务报表中对其盈余或亏损进行管理。
盈余管理可以是正当的,也可以是不当的。
正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为了促进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利益而进行的管理,不当的盈余管理则是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盈利而采取的不利于利益相关者的手段。
二、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能够对企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正当的盈余管理可以提高利益相关者的信心,增加企业的市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推动企业发展。
另一方面,不当的盈余管理却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令利益相关者失去信任,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信用,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三、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盈余管理在财务报表中表现为许多形式,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点:1. 收入确认:企业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延迟或提前确认收入,以实现盈余管理。
2. 资产减值:企业可以过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减少当期的利润,留出更多的余地以后实现更高的利润水平。
3. 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来实现盈余管理,但这必须在各种规定下做出合理解释。
4. 负债计提:企业可以通过拖延付款或提早计提负债,以实现盈余管理。
四、盈余管理的应对方法为了防范盈余管理的风险,企业需要采取对策。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规范财务报表编制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落实财务报表编制原则和公允识别规则。
2. 加强内外部审计,把握准确的财务信息,防范盈余管理行为。
3. 企业需要保持坦诚、公开和透明的态度,建立诚实信用的企业形象。
结语:盈余管理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实现自身利益的一种必然选择,但要注意把握好盈余管理的节奏和方向,遵守规范和公平原则,防范风险。
同时要加强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保护企业自身的形象和利益,为持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摘要】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对盈余数字做出调整以影响企业利润和经营绩效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金融领域中备受争议,因为它可能误导投资者、影响企业治理、并带来许多风险和挑战。
本文分析了盈余管理行为对投资者和企业治理的影响,探讨了其常见手段及监管法律规范,并提出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提出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应对策略,希望通过合理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透明度和诚信度,构建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
企业在盈余管理方面需谨慎行事,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确保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定义、意义、研究背景、投资者、企业治理、常见手段、监管、法律规范、风险、挑战、必要性、未来发展趋势、应对策略1. 引言1.1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定义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是指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对盈余数据进行操纵和调整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档案来实现,旨在使企业的盈余数据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呈现。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通常包括正常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两种形式。
正常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基于合理的商业考虑对盈余数据进行调整,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而盈余操纵则是指企业出于追求短期利益或误导投资者等目的对盈余数据进行人为调整,以达到虚假或夸大企业盈余的目的。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合法的,但过度的盈余操纵可能会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和社会形象,甚至引发财务丑闻和法律诉讼。
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应该谨慎合理,遵循法律法规,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1.2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意义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合理地管理其盈余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强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吸引投资者和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便利性。
盈余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税负,合法避税,提高企业的盈余能力和税收回报率。
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引言: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组织中不同层级之间的权力和决策分配方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其中,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会计手段来影响财务报表中的盈余,以满足特定的目标或需求。
本文将探讨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一、1. 董事会成员的角色和权力分配: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最重要的决策机构,其成员的背景和经验对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直接影响。
如果董事会成员过于关注短期利益,并且缺乏相关业务知识和经验,很可能导致盈余管理的滥用和失控。
2. 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是有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盈余管理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如果内部控制系统存在漏洞或不完善,就容易导致管理层滥用权力,隐瞒财务信息或进行虚假报告,进而影响盈余管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 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公司薪酬激励机制对盈余管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如果薪酬机制过于关注短期利益和盈余水平,忽视了长期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就容易导致盈余管理的预测偏差和不合理行为。
4. 大股东的影响力:大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拥有较大的权力,其行为和意愿对盈余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大股东追求短期利益或个人利益最大化,就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控制公司财务报告,进而损害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二、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1. 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信任缺失:盈余管理的滥用和失控会导致财务信息的不准确和不真实,进而导致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缺失。
投资者可能由于对公司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而减少对公司的投资,从而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和成长潜力。
2. 法律风险和违规处罚:盈余管理的不当行为往往违反了相关法律和规定,会面临法律风险和违规处罚。
如果公司治理结构不够规范和监管力度不够,就可能导致盈余管理行为长期存在而不被发现,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
3. 经营决策偏差和长期价值缺失:盈余管理往往会导致公司经营决策偏向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价值的创造和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质量对盈余管理和外部审计师的影响——来自我国上证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
报酬而相互签订的一系列契约(e snadMekig 17 )在组成企业 的这一系列契约 中 , Jne n cl ,9 6 。 n 各订约人与管理者签订 的契约居于核心 地位 , 而最大化各 订约人利益则是契约签订的 目标。 会计信息 , 乃契约订立的基础 , 而监督激励机制 , 则是契约得以有效执行 的保 障
孙 琳 胡 亚敏 : 内部控制质量对盈余管理和外部 审计 师的影响
内部控 制质量对 盈余管理和外部审计师 的影响
— —
来 自我 国上证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公 司的经验证据
孙 琳 胡 亚敏
四川 成都 6 10 l 3) l
(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 本文 以 2 1 0 0年我 国所有上证 A股企业为研 究样本 , 分析 了企业 内控 质量对其盈余管理和外部 审
计 师 的影 响 。 研 究 发现 , 业 的 内控 质量 越 高 , 盈余 管理 程 度 越低 , 到 非 标 审 计 意 见 的概 率越 小 , 是 随 企 其 得 但 着 审计 收 费的 上 升 , 业收 到 非 标 审 计 意 见 的概 率 增 大 。 企 关键 词 : 内部控 制 盈 余 管理 审 计 费 用 审 计 意 见
管 理 之 间 的关 系进 行 了研 究 ,但 得 m 的结 论 却 并不 一 致 ,有 学 者 研 究 发 现 ,高 质 量 的 内控 可 以 显 著 抑 制 企 业 的盈 余 管 理 ( ol, Dy e
2 0 ; sb uh 2 0 ; 0 5A h ag ,0 6 武民强 ,0 0 张龙平等 ,0 0 , 2 1; 2 1 )但也 有学 者研究发现二者之 间并 无显著相关 ( oa等 ,0 8 张雅婷 ;0 0 。 H gn 2 0 ; 2 1 ) 与此 同时 , 有许 多学者将 内控质量与审计意见联合起来研究 , 也 发现 随企业 内控质量 的上升 , 其收到标准审计意见 的概率也将提高 ( rh a ,0 5 牛艺琳 ,0 0 杨群辉 等 ,0 1 。 K i nn 2 0 ; s 21 ; 2 1 )但是鲜有文献将 三者结合讨论 , 虽然 国内学者杨德 明等( 00 在这方 面做出 了尝 2 1) 试, 但是在其研究 中并没有详细说明企业 内控质量 的衡量方法 , 也得 了“ 内控质量上升 , 随 审计 师发现企业盈余 管理的概率越小” 这样无法使人信服 的结论 。 本文借鉴 以往 的研究 ( rno ,0 6 卢锐 等 ,0 1 方红星 ,0 1 , Bo sn 2 0 ; 2 1; 2 l) 以赋值 法对企业 内控质量做 衡量 ,
会计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
会计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一、引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手段,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以及社会公众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会计信息披露也往往面临盈余管理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会计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分析盈余管理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1. 提供透明度: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透明度,使其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和贷款决策。
2. 降低信息不对称:通过披露相关的财务信息,可以降低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和公正性。
3. 信任建立:充分披露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建立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盈余管理的定义与影响1. 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指企业使用各种手段和会计策略来调整财务报表上的盈余水平,以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或利益。
2. 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可能会扭曲真实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评估。
同时,过度的盈余管理也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信任度。
四、会计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的关系1. 会计信息披露的限制:不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规范可能给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使得企业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进行盈余管理行为。
2. 信息披露的品质:会计信息披露的品质与盈余管理有密切关系,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3. 披露透明度的提高: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和规范,提高披露的透明度,对于减少盈余管理行为有积极影响。
五、解决措施与建议1. 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规范,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监管,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2. 强化内部控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促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披露,减少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3. 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其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解和辨识能力,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盈余管理误判。
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案例分析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通过会计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操纵,以影响公司财务表现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出于多种目的,如提高股价、满足业绩预期、获取贷款等。
盈余管理案例分析有助于理解企业如何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和估计变更来实现其目标。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在分析盈余管理案例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企业的财务报表,特别是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盈余管理的迹象。
例如,如果一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缓慢,但净利润却显著增长,这可能表明管理层通过会计手段增加了报告的利润。
案例中,某公司在面临业绩压力时,采取了一系列盈余管理措施。
首先,公司推迟了部分费用的确认,如将原本应在当期确认的广告费用推迟到下一期。
这种费用的推迟可以暂时提高当期的净利润,但长期来看,这种做法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些费用最终需要被确认。
其次,公司通过改变存货的计量方法来影响利润。
在存货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公司选择了后进先出(LIFO)的存货计量方法,这样可以减少存货成本,从而增加利润。
然而,这种存货计量方法的选择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和分析师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判断。
此外,公司还通过调整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来影响盈余。
在经济环境不佳时,公司可能会减少坏账准备的计提,从而增加当期利润。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提高了利润,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因为坏账的增加而导致利润下降。
在现金流量表方面,公司可能会通过加速确认收入或延迟支付应付账款来改善现金流量。
例如,公司可能会将长期合同的收入提前确认,或者将应付账款的支付期限延长,从而在现金流量表上显示出较好的现金流入。
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还需要关注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
管理层可能会通过变更会计估计,如折旧方法、资产减值测试等,来影响财务报告。
这些变更可能会在短期内提高利润,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应该结合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进行。
例如,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管理层可能会更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公司的市场表现。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盈余管理是企业利润管理的一种手段,通过对会计准则的灵活运用,来调整利润的计量和呈报,以实现特定的经营目标,盈余管理是一种具有合法性但会引发道德和伦理问题的管理方法。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出影响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
公司治理结构被认为是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减少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
独立的董事会和高度关注财务报告质量的审计委员会能够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从而减少盈余管理的程度。
企业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股东结构也会影响盈余管理的程度。
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通常更加关注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他们倾向于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警惕,从而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
较为集中的股东结构也能减少盈余管理的程度,因为较为集中的股东更易于形成共识,对盈余管理行为给予制约。
公司的绩效目标和奖励机制也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如果企业将经营绩效的评价和员工的薪酬奖励与盈余目标挂钩,那么公司管理层可能会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提高薪酬和奖励的目的。
盈余管理的发生还与企业的盈余稳定性相关。
研究发现,盈余波动较大的企业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核算方法和记账政策来平滑盈余变动,以减少不确定性和提高财务报告的稳定性。
监管和法律环境也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在法律制度较为薄弱和监管不严格的国家和地区,盈余管理的程度更高。
因为企业在法律和监管的限制较少时,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是影响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公司治理结构、股东结构、公司绩效目标和奖励机制、盈余稳定性以及监管和法律环境等多个因素。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务中,应该进一步探讨并加强对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和监管,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内部审计独立性对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有7 0 . 5 %认为 内部审计对于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质量有积极作用 。 J a m e s ( 2 0 0 3 ) 从 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模式 的角度分析 了内部审计 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 内部审计部 门隶属于公司董事会时要 比归公 司总经理管理更 能发现信息披露 中存在 的虚假或错误披露 。 G o o d w i n 和S e o w ( 2 0 0 7 ) 对  ̄1 9 9 7 年 ̄ i 8 2 0 0 6 年以来 的公司舞弊案例发现内部审计师 比外部审计师更能发现公司财务
更低 , 因此得出 内部审计能够降低公 司管理层盈余管理 的结论 。 刘 国常 ( 2 0 0 8 ) 、 周友梅( 2 0 0 9 ) 、 石恒贵 ( 2 0 0 9 ) 等人采用不 同的研究样 本和方法 , 对设立 内部审计部 门的上市 公司与未设立 内部审计部 门的非上市公 司的盈余 能力 、 信息披露质量进行对 比, 发现 内部 审 计部 门的设立有利于提升上市公 司盈余质量 ,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 杨世 忠和吴涛( 2 o i 1 ) 的研究表 明内部审计结构隶属于高层级
的管理部 门要 比隶属于低层级的管理部门更有效 , 因此 , 建议设立独立 的审计委员会 , 并直接归董事会管理 。
三、 研 究 设 计
( 一) 研 究假 设 内部 审计作 为公司 内部控制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加强上市公 司财务控制 ,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 抑制盈余管理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设有独立 的内部 审计机构能够提高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 。 因此假设 :
一
、
引 言
美 国拥有 的德勒 、 毕马威 、 普华永道等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掌握 着世 界上最先进 的审计方法和专业技能 , 但这并不能阻止例如“ 安 然公 司舞 弊案 ” 这样 的财务欺诈 , 与此 同时 , 内部审计依靠在企业管理 中的重要地 位 , 熟知企业 内部控 制存 在的不足 , 了解企业经营 管理 的实质 , 在一些 “ 反会计欺诈案 ” 中表现 出色 。 这使 得企 业管理者开始重视 内部审计 的建设 和完善 。 美 国在2 0 0 3 年规定上市公 司 必须设有 内部 审计部 门, 我国在2 0 0 8 年7 月颁布的《 企业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作为我 国企业 内部控制的指 导性文件 明确提 出健全企业
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关键要素探究
现代经济信息296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关键要素探究赵中兵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处摘要: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该项管理活动主要是由经理层负责。
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盈余管理是企业经理在选择会计政策之后所获取的利益行为。
对于企业组织来讲,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至关重要,运用科学的公司治理手段提升盈余管理效果,则必须科学认知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关键要素。
关键词:公司治理;盈余管理;理论分析;关键要素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7-0296-01盈余管理属于一种企业行为,体现了本组织的经济效果,从管理职能来看,公司治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系统,该系统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部系统是通过运行市场体系来实施治理工作,内部系统则是由内部机构进行治理。
本文将简单论述公司治理环境的特点,分析盈余管理的基本定义,并分层浅谈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关键要素。
一、公司治理环境的特点公司治理具有鲜明的制度性,它产生于当代企业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从狭义视角来分析,公司治理的根本目标是解决企业各种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关系。
目前,公司治理环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整体性和综合性公司治理环境所包含的各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它们是作为一个整体对管理工作起作用的,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不同的环境因素对公司的影响程度不同,管理者很难准确地区分开来自环境的影响到底是哪种因素所致。
因此,管理者必须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其综合影响。
2.复杂性公司治理环境的复杂性涉及到了双重领域,一方面,环境对公司及其治理活动的影响是复杂的,各种因素甚至相互矛盾和冲突,同样的环境对某个公司可能是机会,而对另一家公司可能就是威胁;另一方面,各环境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作用和制约。
3.不确定性公司治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两层含义:第一,环境的变化速度。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的落实,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及盈利能力。
本文将围绕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展开讨论,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盈余管理手段1. 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预算,对各项支出进行合理控制,确保企业盈余的合理分配。
预算管理需要与各部门密切配合,确保预算的实施和达成。
2.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盈余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盈余率。
需要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等方面进行控制,精简各项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盈余能力。
3. 资金管理良好的资金管理对盈余的保障至关重要,需要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运作,确保企业的资金周转灵活并且在合理的范围内。
还需要正确处理企业的盈余资金,确保盈余的最大化。
投资管理是盈余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对企业的盈余资金进行有效的投资,获取更高的盈余收入。
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1. 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保障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得到合理控制。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预防盈余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风险。
2. 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是盈余管理对策的关键环节,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企业盈余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盈余管理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3. 提升盈余管理水平提升盈余管理水平是盈余管理对策的关键环节,需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盈余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确保企业盈余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 加强信息披露通过对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的讨论,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盈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
企业需要重视盈余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盈余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盈余的最大化。
需要加强对盈余管理风险的防范和监督,保障企业盈余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内部控制效率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效率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 —
来 自中国证券 市场 的经验证据
陈丽 蓉 周 曙 光
( 重庆 理 工 大 学 财会 研 究 与 开 发 中 心 重 庆 4 0 5 ) 0 0 0 摘 要 : 文  ̄2 0 年度 披 露 内部 控 制信 息 的上 市公 司为研 究对 象 , 本 R 08 实证 检 验 了 内部控 制 效 率对 盈 余 管 理
表财务信息质量, 用内部控制缺陷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 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结论表明内部控制越弱 , 公司应计项 目 质量 越低。 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开始于2世纪8 年代。0 8 -q 8 财政部等颁布了《 0 O 20f 6 2 日 )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要求上 , 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陛进行自我评价, 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 并可聘请具有证券、 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 内部控制
的影响。 究发现 : 研 盈余管理 ( A ) 内部控 制信 息披露程度显著负相关 ; 内控部 门是否定期提 交监督报告 I I D 与 与
和 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 由此表 明: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效率的高低是影响盈余管理程度的重要 因素。
关键词 : 盈余 管理 内部控制效率 内部控制缺 陷 盈余管理问题是监管部门、 学术界长期以来关注的重要课题。 已有实证研究结论表明, 公司治理结构 、 审汁质量 、 审计师变更、 股权特征、 管
理者过度 自 公司负债水平和公司规模等是影响盈余管理程度的主要因素( 信、 王虹等,0 9陈武朝等,0 4B ni ,97B e e 19 ;e 20 ; 20 ;ee h19 ; ekr 9 8D s 等, A gl , 9 ; n e - 1 4张荣武等,0 8薄仙慧等 ,09 。 o 9  ̄ 20 ; 2 0 )盈余管理程度反映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而提高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是内部控 制的目标之一。 由于数据的限制 , 关于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影响这一重要主题却鲜有研究。 根据证监会、 上交所、 深交所的要求 ,,o 7 9 2 o年度起 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需要全面披露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隋况, 这为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本文拟以2 0 年披露内部控制信 息的上 08 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实证检验内部控制效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摘要】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动机多样。
本文从规避税务风险、提高企业价值、满足股东利益、激励管理层和影响资本市场等角度来探讨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企业盈余管理可以通过一些合理的手段来规避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价值。
满足股东利益和激励管理层也是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
盈余管理的做法也会影响资本市场的运作和投资者的决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是多样的,但需要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规范,避免出现不当行为。
【关键词】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税务风险、企业价值、股东利益、管理层激励、资本市场、多样、合理规范1. 引言1.1 企业盈余管理的概念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盈余进行调整和变化,以达到特定的目标和利益。
盈余管理的核心是通过调整会计数据,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从而对外界传递特定的信息和信号。
企业盈余管理通常包括盈余的增强和减小两个方面,旨在控制企业盈余的幅度和走势,以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需求和利益。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实现盈余的提高、风险的规避、股东利益的满足等多重目标。
盈余管理也面临着操纵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等风险和挑战。
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注意合法合规,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企业盈余管理的本质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和目标,通过调整和控制企业盈余,从而影响外界对企业的认知和评价。
企业盈余管理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目标密切相关,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研究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影响,对于深入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2 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上。
盈余管理会对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虚假的盈余数据会导致投资决策出现误差,影响企业的价值评估和信用评级。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M能源公司为例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M能源公司为例田霞
【期刊名称】《产业创新研究》
【年(卷),期】2024()7
【摘要】为深入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以M能源公司为
研究案例,尝试回答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动机、条件、手段及引发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研究发现:M能源公司的控股股东M集团基于融
资目的连续质押股权,质押后为应对平仓风险、持续补充流资而进行盈余管理。
企
业内部股权结构高度集中与内控问题,再加以外部中介机构的嫌疑,使得M能源公司有条件进行盈余管理。
其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迟费用确认,借助关联交易操纵盈余。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倾向采用真实盈余管理,并且过高的股权质押比例会加大盈余
管理程度。
最终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加大债权人风险。
【总页数】3页(P145-147)
【作者】田霞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影响研究
——以神州长城公司为例2.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来自创业
板上市公司的证据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制造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作用4.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
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管理层越来越重视盈余管理的重要性。
盈余管理通常被定义为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利用合法手段调整利润的做法,旨在增加或稳定其经营业绩。
然而,盈余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往往与股东、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利益产生了冲突,因此盈余管理的合理性和影响一直被业界和学者所关注。
一般来说,盈余管理涉及到多种手段,包括会计原则、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等。
常见的盈余管理措施包括加速收入确认、延迟支出确认、应收账款的认定和物资折旧的计算等。
这些措施通常与企业的利润有关,尤其是在企业面临利润不足、成本上升或者管理层外部压力加大的情况下。
盈余管理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好地预测未来的经营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一方面,通过调整会计原则和政策、控制收支时间等方式,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强企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盈余管理也可以降低企业的税收、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感,造福股东和社会公众等。
然而,盈余管理所带来的风险与影响也不可忽视。
首先,盈余管理可能会给投资者和股东带来虚假的经营状况。
其次,盈余管理也可能引发会计造假、违反会计准则和国家法律等问题。
最重要的是,盈余管理容易损害公司的声誉、增加管理层和投资者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企业的社会声誉和信誉度。
为了避免盈余管理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应当强化内控与监督机制,遵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保障和公共利益保护,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把企业的利益与股东、客户、员工以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紧密相联。
盈余管理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盈余管理的本质和意义,认识盈余管理的风险和挑战,提出合适的应对策略和建议,以此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
虽然盈余管理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一直受到争议,但是在现代企业中,盈余管理已经成为重要的管理手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在报告财务信息时,调整其账面利润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盈余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润管理,即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手段来调整会计报表中的利润数据;另一方面是现金流管理,即通过调整财务活动的时间和金额等手段来调整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数据。
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市场反应动机。
由于投资者对于企业盈余的敏感度,企业为了保持资本市场的关注度,通常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掩盖原有经营情况的不佳,以保持股价水平的稳定或者提高股价。
2、管理层激励机制。
由于一些管理层认为自己的薪酬和奖金与企业盈余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奖金,往往会采取盈余管理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3、内部控制失灵。
一些企业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其部分经济行为被识别为未来挤压盈余的潜在因素,因此为了维持公司表面的盈利水平,企业往往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手段。
1、盈余操纵。
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手段,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纵,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2、透支未来。
企业通过缩短资产的使用周期、降低折旧预估、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来透支未来收益,达到提高当期盈余的目的。
3、虚假交易。
企业通过虚构交易、虚构进出口业务等手段,来达到提高盈利水平的目的。
4、扭曲现金流量。
企业通过借款、帐期延长、膨胀活动等手段,来扭曲现金流量表体现的收入和支出现金流量。
盈余管理对于上市公司本身和投资者产生了重要影响:1、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经营状况的虚假呈现,进而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声誉和公司价值。
2、对于投资者来说,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投资者短期内的收益增加,但长期来看可能对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盈余管理往往将企业未来的收益提前,导致未来收益下降,降低投资者的持续收益。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应当关注盈余管理对于公司财务状况和资本市场的影响,积极构建透明、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和诚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系别:会计学系专业(方向):会计学年级、班:2008级会计(六)班学生姓名:韩生飞指导教师:苏耀华年月日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摘要我国的上市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严重影响了财务质量的报告,给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造成了误导。
盈余管理程度的大小直接反应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过度的盈余管理将损害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扰乱市场经济的秩序。
而内部控制是公司内部治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公司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因此内部管理必然会对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从阐述内部控制和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入手,研究分析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所产生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以减少公司盈余管理危害,提高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为其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内部控制盈余管理ABSTRACTOur country appear on the market the company there are different level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the serious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the financial report,to investorsand other user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e decision caused the misleading.The size of the degre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direct reaction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of high and low,excessiv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will damage the resources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the capital market,and disturbing the order of the market economy.And the internal control is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vironment,the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So will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of the authorities of the influence,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related theory of earnings management,the study analyzed the internal control to the influence of surplus management,and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harm of earnings management,improve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for its investors and other users of the information help.[Keywords]Internal control Surplus management目录一、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 (1)(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1)(二)盈余管理的定义 (2)(三)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2)二、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4)(一)管理层对利益的驱动影响盈余管理 (4)(二)对风险的有效评估影响盈余管理 (5)(三)内部控制制度与政策影响盈余管理 (6)(四)信息的对称性影响盈余管理 (6)(五)监督体系影响盈余管理 (7)三、健全内部控制,防范盈余管理的对策 (8)(一)优化股权结构,培养机构投资者,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 (9)(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加强对经理人的监督 (10)1、明确并实现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责任区分和功能互补(10)2、改变经理人薪酬模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10)3、加强独立董事法治建设,推行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11)(三)要明确监事会的监督和制衡职能(11)1、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11)2、设立独立监事制度,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11)3、完善监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11)(四)建立经理人市场,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12)参考文献 (14)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普遍的现象,严重的影响着财务报告的质量,从股权结构上看,盈余管理是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利的一种方式,大股东在一定的程度上会通过失真的会计信息披露达到掌控或掠夺小股东财富的目的,因此盈余管理问题是现代会计学乃至公司治理研究的前沿课题。
研究我国对于盈余管理现象的文献资料,虽然有很多,但是都是从公司治理的某个角度出发或者是从外部审计监督的角度论述,对从内部控制角度去深入研究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还比较少。
内部控制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2001年爆发的安然事件,更是引起了全世界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关注,内部控制也由一项自发性的治理机制转化为一种政府监管强力推行的制度建设,在我国内部控制的规范和指引中,都体现了内部控制的“可靠性”目标,良好的内部控制局面,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有重要的影响。
一、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管理流程。
通俗的讲,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所制定与执行的政策、程序、文件、单据、表格、流程等,即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管理本身。
它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系统和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等纵向控制程序以及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等横向控制程序。
此外,还包括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控制等信息与沟通程序等。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盈余管理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主要存在两个分歧:一是盈余管理是否是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进行的;二是盈余管理的手段是否包括非会计方法,如交易的构建等。
而被普遍认可的是Hedy和Wahlen于1999年对盈余管理所作出的解释: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盈余管理就产生了(三)盈余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人总希望受托人能尽心尽职,为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努力。
但股东与管理当局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两者信息不对称,再加上所有者监督成本高昂,股东为了使两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往往会采用激励的方式来促进管理当局尽最大努力工作。
由于激励机制的存在,公司内部的代理人便会有竞争的压力存在,代理人就可能在压力的推动下通过盈余管理来传递错误的信息来满足自身利益。
公司内部治理失效,会造成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泛滥,严重危害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同时也严重危害了公司和整个市场的发展。
投资者受到虚假盈利的影响,做出了不正确的投资决策,这就可能会导致投资失败。
企业的债权人是利用盈余信息评价公司的偿债能力以此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上市公司给债权人提供的是不实的会计信息,这同样会给债权人造成损失。
而当失真的盈余信息传递给国家计划、统计部门时,就会对国家制定长短期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起了误导作用,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总之,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误导外部信息使用者决策,使社会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从而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既是内部控制失灵的表现,也是公司治理失效的直接后果,因此把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合起来研究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第一,公司内部治理和内部控制都遵循互相牵制和制衡的原则。
内部牵制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内容,早期的内部控制概念就是内部牵制。
完善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阶层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牵制、相互制衡关系。
因此,公司内部治理也可以看作是广义的内部控制机制。
第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统一于实现企业的目标。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企业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防止董事、经理等代理人损害股东的利益。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即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是通过追求经济效益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
健全的公司治理是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只有实现企业目标,才能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第三,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中关于生产经营方面的延伸和具体化,内部控制的内容统一于公司治理的内容。
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提高经济效益和效果,并保证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企业各利益相关主体依据可靠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董事和经理层的业绩做出恰当的评价,从而又推动公司治理的不断完善。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中关于生产经营方面的延伸和具体化,内部控制的内容统一于公司治理的内容。
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来支撑,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只有正确认识公司内部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通过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入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才能对过度盈余管理更好的限制和引导,为促进我国公司制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二、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一)管理层对利益的驱动影响盈余管理企业的管理层是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而管理层的的控制环境相当重要。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观、人员胜任能力、管理当局的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组织结构、权责划分、人力资源政策及实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