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字与巫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的异体字与巫文化

摘要:异体字的研究一向为文字学家所注意,但对于“异体字究竟有什么样的文化功能”似乎还缺乏研究。本文以“灵”的一系列异体字来研究巫文化,小角度地研究异体字的文化功能。

关键词:灵异体字巫文化

汉字中有大量的异体字,经初步整理,《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共收约11900组异体字(5333页)。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因说“回”字有四种写法而成为别人的笑料与讽刺的对象,然而这种鄙夷之风绝不应在我们研究异体字与其透露出的文化中盛行。近年来,异体字的研究一向为文字学家所注意,但对于“异体字究竟有什么样的文化功能”似乎还缺乏研究。

漫长的石器时代,科学技术极不发达,人们无法把握吉凶祸福,便认为鬼神在暗中操纵一切,若得到鬼神的庇佑,可以消灾难、祛祸殃,解除一切苦痛,否则就将受到惩罚,于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巫文化(即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生殖崇拜等,及相应的各种祭祀仪式)应运而生,并兴盛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巫文化作为一种特有文化逐渐衰亡。但幸运的是这样的巫文化在汉字中得到了体现,尤其是与巫或神相关的汉字。

“灵”在《说文》中并未收录,但其部分异体字却早于《说文》或同时期出现。“灵”的异体字极为丰富,如“靈(霝)、霛;或霝下从王,从示,从女,从心;或雨下从器,从神;或巫下言”等,所以它们自然成为研究巫文化的绝好材料。

一、巫者的多重身份与职能

先看“靈”字,古作“霝(殷虚文字乙编七九一中的“霝”为雨下三点)”,雨下三点正是雨滴(或冰雹)的形象,后世的其他诸“灵”字符号,大都是以此为语源的孳乳字。故《说文》中的“靈”字也就是巫者祈雨弭旱之义。而在《康熙字典》中对灵(雨下从神)的解释是:以舞乐降神,祈雨弭旱之义。正验证了古人对天文气象的愚昧无知,而将降雨降神的希望寄托在特殊职业人物“巫”的身上,祁雨事神者的身份非“巫”莫属了。

“巫”在古代不只有降雨禳灾的身份,还是神灵与人事的交流沟通者,一身而二任。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认为“《九歌》中…灵‟兼有巫、神两义,正所谓又作师婆又作鬼。”钱先生又在《毛诗正义》的论述过程中详细地阐述,“后世有…跳神‟之称,西方民俗学著述均言各地巫祝皆以舞蹈致神之格思,其作法时,俨然是神,且舞且成神……”何九盈先生也对于灵的异体“雨下从神(康熙字典)”有另一解释,认为正是巫者兼有神的色彩,故雨下从神。

“巫”还有名医的角色身份。我们从“醫”字上来看,《集韵》:“醫,治病工也,或从巫,名医即大巫。”《汲冢周书·大聚》:“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病。”《山海经·海内西经》亦言:“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凡、巫相、巫阳、巫履,夹窫窬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郭璞注云:“皆神医也。”《国语·晋语》说:“上医医国,其次医疾人也。”在《尚书》《史记》《说文解字》等文献古籍中,均有中国最早医生皆为巫的记载。而专门从事医事工作的可能出现于周代,《周礼·天官·冢宰》中有了饮食保健(食醫),治病(疾醫、疡醫、兽醫)的篇章记载。“醫”字也应是晚于“醫(下从巫)”出现的,已是真正地以药治病了。

二、巫者的性别

至于巫者的性别,在《说文》五上巫部中有,“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也。象人两袖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就是说,在《说文》中“巫”应为女性。而灵的异体“霝下从女(集韵)”正肯定了巫者为女性的观点。其实巫事早在春秋战国前已很流行,君王、大臣常做的占卜之事就是巫事之一。只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巫”由祭祀中的主角分化而出,特指借助神鬼附体,装神弄鬼,替人祈祷禳灾为职业的女人。其实即便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及之后,行巫事的也不只是女性,也是有男性的,只是以女性为主而已。这在少数民族当中表现尤为突出,彝族巫师只有男子才能世袭,有的彝族方言称之“觋巴”或“西波”。白族巫师,男曰“赛波”,女曰“赛母”。所以后来有男曰觋,女曰巫的分化,如《后汉书·襄楷传》:“多巫觋杂语。”高诱注:“男曰觋,女曰巫。”

三、巫者求雨的方式

巫者求雨的的手段方式是很复杂多样的。在屈原的《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中有,“靈偃蹇(一种舞姿)兮姣服”。又《春秋繁露·求雨》载,“以舞降神者中既有小童,又有壮者,还有丈夫、鳏者和老者,他们有的服青衣,有的服赤衣,或黄衣,或白衣,或黑衣而舞。”可见巫者行巫事不仅要奇装异服,还要借助于舞蹈、言语等手段。

“巫”在甲骨文中象人张手甩袖之形,其实就是舞蹈。“巫、舞”本同源,只是为区分舞蹈和跳舞之人而分化为两字。《说文》中的“雩”字,另一写法下从舞。《说文》曰:“夏祭乐赤帝以祈甘雨也。”且《公羊传·桓公五年》有:“大雩者何,旱祭也。”注:“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雨,故谓之雩。”可见舞蹈是祈祷求雨的重要方式之一。当然舞蹈也应是有讲究的,所以后来小篆中的“巫”字形是两人相对着工形在跳舞状。补充一点,灵为巫以舞娱神求雨,后孳乳为“伶”,伶为以乐舞娱人之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