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课第二课时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13 植树的牧羊人【课题与课时】课题:《植树的牧羊人》(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13课)课时:2课时【课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工具书,读准“涸、坍、戳”等字音,理解“不毛之地、坍塌、刨根问底”等词语含义。
2.通过默读课文,梳理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及高原的变化,粗知故事梗概,提高整体感知文章能力。
3.通过细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语,分析牧羊人的形象,学习人物刻画方法。
4.通过品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牧羊人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评价任务】1.通过活动一,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
2.通过活动二,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2。
3.通过活动三,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3。
4.通过活动四,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4。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落实基础,自主朗读1.利用工具书,准确写出下列加点的字音,并在笔记本上正确书写。
(指向目标1)废墟..()干涸.()坍塌..()戳.()酬.劳()流淌.()水渠.()乍.看()琢磨..()山毛榉.( )..( ) 帐篷.()呼啸.()坍塌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毛之地:刨根问底:坍塌:干涸:3.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
(检测目标1)活动二:复述故事,整体感知默读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1.思考: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牧羊人的故事是通过谁介绍的?“我”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我和牧羊人见了几次面?提示:默读时要做到:“不出声、不动唇、勿逐字、眼扫视”。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3课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导学案
四、总结全文
回首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憾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战争带给人类的是灾难,让我们共同呼吁国际社会,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全世界人了共同的心愿。
五、作业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
六、精设预习
查找有关小英雄的资料。
质疑问难
交流探讨
(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并且做出批注。
(2)、小组内交流。
2、品读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1)、文中描写了小夜莺和德国军几次对话?(五次)
(2)、学生自学对话部分,并写上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
3、品读歌声相关句子,感受人物情感。
新知检测
精设预习
三、拓展延伸
1、简介苏联卫国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
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
恨
小夜莺——德国鬼子
爱
机智勇敢凶狠
教学反思
学
生
课堂达标率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教
师
本课亮点
需改进措施
附课件:
教学流程
检测预习
交代目标
合作共享
安全教育一分钟
一、检测预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诱敌上钩→传递敌情→协助歼敌→投入新的战斗
二、品读课文,深入பைடு நூலகம்究
1、自主品读
师:我们的小主人翁跟你们差不多大,你们天天坐在宽敞的教室里读书,爸爸妈妈天天怕你们饿着了,冷到了。但是小夜莺却已经投入到战斗中了。细细品读课文,看看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上语文13课2课时导学案
单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备课时间:2014年月日上课时间:2014年月日
学习
内容
13守信标
1、自主合作探究:为什么说宋庆龄是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2、背诵11—16自然段。
3、摘抄表达人物品质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白宋庆龄坚决留在家里等小珍的原因。细心体会理解宋庆龄在此小珍失约、自己空等一天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平静心态的原因。
2、小组内互查背诵。
评馈
立思
预时:1分
②准备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人人参与
1)朗读相关句段,说出体会。
2)准备需要的板书。
2集体交流展示。3交流小结
展示
立性
预时:分
◎自学展示一:
探究:为什么说宋庆龄是个守信的孩子?
①“一……就……”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课文朗读PK赛。
②“一会……一会”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归纳整理PK赛。
③为什么说的“守信”是宋庆龄的美德?精彩回答PK赛。
()
第三步:揣测宋庆龄等待一天的情况下心情是()
第四步:当爸爸妈妈问她时,她变得()。
2、你能根据提示将故事讲下来吗?
3、分角色练习对话
摘抄:
好处:
1、阅读“学习目标”,并补充完整。
2、借助“自探立学”中的训练题,自主预学。
自探立学
预时:分
小组内讨论检查评比:
自探立学方框里的三题.:
①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并把收获或者存疑记录在动态栏中。
学习
准备
预习内容:
学习工具:
导学
流程
内容与互动(质疑、补充、评价)
五年级语文第13课导学案(共两课时)
五年级语文第13课导学案(共两课时)《钓鱼的启示》导学案(共两课时)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二、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学习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字词,标自然段。
2.理解重点词语: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4.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紧扣学案质质疑)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四、初读理解1.“启示”的意思是:启发开导,使有所领会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在我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启示。
五、复习生词1.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腮、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课时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这是为什么呢?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①“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花钟第二课时导学案
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案
【知识链接】
昙花:仙人掌科。肉质植物,术状。花生于叶状枝的边,美丽,芳香,夜开,翌晨即萎,仅数小时,故有“昙花一现”之说。原产热带美洲,中国各地温室栽培,供观赏。 午时花:也叫“夜落金钱”。梧桐科。一年生草本。秋季开花,午时开放,翌晨闭合,花常整个脱落。原产热带亚洲。中国有栽培,供观赏。 万寿菊:也叫“臭芙蓉”。菊科。一年生草本。夏秋开花。原产墨西哥,中国各地栽培,供观赏。 烟草(花):茄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棱形。可制烟叶。原产热带美洲。
【自主学习】
1、结合语境理解课文中重要的词语,积累一些好词。
2、在文中,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3、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
【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4、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交流展示】
展示合作探究中的问题
【课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ān yàn jiāo nènchuanbōshìdùxiūjiàn
( ) ( ) ( ) ( ) ( )
【课后延伸】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适宜—( ) 展示—( ) 艳丽—( ) 娇嫩—( )【学生自我评价】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组别:姓名:
课题
13花钟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执教老师ຫໍສະໝຸດ 授课日期月日星期第节
培养情趣导学案
第13课多一点情绪多一点高雅(第二课时)学校班级姓名执教老师编号他们一位是政治家、一位是科学家,他们的工作繁忙而紧张,你们能想象自主学习:1、阅读思考:①什么是情趣呢?探究:邓小平和袁隆平富有情趣的生活对他们的工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思考:②高雅情趣的作用?继续探究:邓小平和袁隆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生活情趣?思考:③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何处?2、快乐大本营请同学说说自己的课余生活及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人总感叹精神空虚,生活没意思?3. 生活情趣面面观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高雅的生活情趣?比如:(1)读书是一种高雅的情趣。
读书是精神王国的体验,是灵魂的壮游,枘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
书籍改变了世界,读书丰富了人生。
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一册好书,往往溶缩了作者一生的全部情感遗言与思想洞见。
所以,智者苏格拉底声称,一册好书能引诱他走遍全世界。
古人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朋友,幽愤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与同学交流一下,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比如:(2)幽默也是一种高雅的情趣。
幽默是一种润滑剂,能避免生活中的各种“齿轮”直接摩擦,发出刺耳的噪声。
幽默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观察问题的特殊角度。
幽默训练营:试试看,你能否把同样一句话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
(完成本课第33页的对话。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刻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明白了哪些道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还想知道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作点题总结。
)2.培养情趣。
(1)情趣,又称生活情趣,它是通过人的言语、动作、神态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
(2)高雅情趣的意义:能使我们因学习而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还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即使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
(3)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和美的积极感受。
(4)读书、插花、幽默都是高雅的生活情趣。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导学案)同步备课(部编版)解析版
13《短文两篇》导学案第一课时:谈读书【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思路,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难点】1.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思路,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课前预习】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排除字词障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怡.情()藻.饰()狡黠.()诘.难()滞.碍()味同嚼.蜡()吹毛求疵.()(2)解释下列词语。
怡情:。
练达:。
傅彩:。
学究:。
狡黠:。
诘难:。
滞碍:。
聪颖:。
高谈阔论:。
文采藻饰:。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2.作者名片。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 国哲学家、作家, 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提出“”的说法。
他的主要著作有《随笔》《新工具》等。
《》共58篇,是英国文学中的首创体裁。
3.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课中思考】1.听读课文,结合课题,你觉得文章讲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试着给本文划分层次。
2.读书的目的有哪几种?每个目的,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如何根据不同的书,采取不同的策略?最能反映读书作用的句子是哪句?不同的书有哪些不同的价值?3.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再采用批注的方法进行赏析。
4.请从文中摘取一句话,送给下面的三位同学。
甲同学爱好广泛,参加了摄影篮球钢琴等很多社团,事情较多,总感觉没时间多读书。
乙同学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静下心来读书。
丙同学认为,书中的东西太抽象,读书没什么用。
【课堂总结】学习这篇文章,我的收获:【课后巩固】熟读成诵,积累文中的格言警句。
第二课时:不求甚解【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理解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一 年级语文上册 13课第2课导学案设计
探
学
潜心自学:
1、抽学生读生字卡片,全体读。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3、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写的是哪几个字?看田字格认读。
4、师范写,生模范写。
虚心对学:通过自学我知道不少。同桌互相考一考
1、对子之间互学生字并能正确书写在田字格里。把易写错和易读错的生字多练习几遍。
2、对子之间互查所勾画的词语,互读互纠。
“四环一体·全人课堂”一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
13、乌鸦喝水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成员
一年级全体教师
班级
一()班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我会写本课5个生字“只、石、出、见、多”。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活动流程
活动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学
激情导入:同学们,乌鸦虽然全身乌黑,长得不好看,可是很爱动脑筋。现在比一比,谁能把这只乌鸦读得更可爱。
展
示
方案一:
我能正确朗读本课生字、组词。
方案二:
我能把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方案三:
我能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方案四:
我们小组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生互评,自由质疑或作补充。(对小组展示有困难的小组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并鼓励)
达
标
检
测
1、数一数,填一填。
只()画,第二笔是()
见()画,第三笔是()
2、比一比,再组词。
口()石()见()
只()白()几()教师检查作业 Nhomakorabea量,由组长批改其他组员的导学案。
语文六年级上语文S版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第二课时)
第 1 页 1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二课时)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
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 同表达方式。
2、学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
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
反复朗读课文。
1、 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
么幸运”? 2、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3、请找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语言,用波浪线做上记号。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展示汇报,组间互评)
1、我对这两种爱的理解是: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汇报,组间互评 学习什么 体验学习
怎样学习 学习检测
学习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第 2 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导学案2
板山学校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导学案备课人:徐小兰备课时间:2015年10月26日授课时间:10月27日课题麻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体会句中的情感变化,感受老麻雀英勇无畏的精神及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难以读出文中紧张的气氛。
教学方法提问,假设,合作探究一、温故知新1、检测生字词,同桌互检。
2、回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简介本课的作者屠格涅夫,。
二、自主学习1、自组学习给文章分为几个部分?2、整件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什么?3、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要读出紧张的氛围,老麻雀出现的地方要读出英勇无畏的感情,小麻雀的神态描写要可怜巴巴的。
三、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当时小麻雀是什么神态?2、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用无可奈何与呆呆地造句。
3、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怎么做的?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4、为什么老麻雀明知斗不过猎狗,却还是奋不顾身地飞下来?四、展示质疑1、小组交流,为什么猎狗会愣住?最后我为什么会带着狗离开?2、文中出现的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3、看到老麻雀的行为,你会想到谁?五、当堂检测一、把能搭配的词语选填在括号里。
()站立()尖叫()呆立()摇撼()后退()树枝()牙齿()力量()怪物()声音二、选词填空。
掩护保护1.我们要()小动物。
2.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着小麻雀。
搏斗战斗1.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誓与猎狗作生死()。
2.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
安然猛然1、听着这首歌谣,()间我想起童年时经历过的许多趣事。
2、可是它不能()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六、课后反思。
13课第2课时 导学案
2、生汇报
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大展示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方面汇报。
感受叫声:
1、小组汇报,并谈体会。
2、找找哪些词语写了白鹅的叫声?
(“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① 读词。
② 说说从它的叫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重、难点
、感悟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的写法。
学 习 过 程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课前预习: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几方面为我们介绍了这只高傲的白鹅?
2、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方面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相应段落。
(2)看看从哪儿能感受到鹅的高傲,读读具体的句子,谈自己感受。
四会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黄妙红
复备人
审批人
谭肖珍
编号
时 间
学生姓名
班 级
四( )
小组
课 题
13、白鹅
课 型
课时
1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实施导学案,发挥每成员的学习作用。
学习
目标
1、我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我会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大展示五:我能找出文中运用反语的词、句,体会感情。
大展示六: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鹅的可爱可笑以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六、,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评价。
七、及时测评,促进发展。
1、照样子,用生肖名填空。
例:(鼠)目寸光 呆若木( ) 狐假( )威 守株待( )
语文四年级上语文S版13《麻雀》导学案(第二课时)
4、老麻雀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母爱的力量)
巧设
练习
达标
检测
1、辨字组词。
征( ) 析( ) 洒( )
证( ) 折( ) 酒( )
板书
设计
麻雀
老麻雀 扎煞 掩护
绝望 紧张 爱
猎狗 强大 想吃
教学
反思
展示
交流
精讲
释疑
点拨与拓展:
1、指导朗读:“呆呆地、无可奈何”要读得稍慢些,“嫩黄”“绒毛“要读重音。
2、比较句子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身后退。
读句子,找出两句话的相同之处,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老麻雀明明知道自己飞下去会白白地送死,可它还是毫不犹豫地飞了下去,这不是太笨了吗?”(抓住课文中描写老麻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深入探究)
教学
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
程序
教学内容
个性设计
设置
提纲
引导
预习
一、理解感悟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
思考:小麻雀、猎狗、老麻雀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它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
二、个性感悟:以“母爱”为题,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感想。
激趣
生疑
明确
目标
导学:同学们,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那只麻雀它不仅战胜了庞大的猎狗,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麻雀》这篇课文,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3.精卫填海》导学案
反思人: 月 日
(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二、探究合作
3、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精卫是怎样填海的?结果怎样?。
4、讨论探究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读读、说说,大海和精卫鸟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
(4)这篇文章按照( ) 顺序,思考:精卫好不好。
(5)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精卫鸟?
5、展示汇报
(由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解决个人疑难。如:勾勒的意思。)
2.拓展作业。
(1)回家后把《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借阅《山海经》。
六、当堂检测
1.人们通常在“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这种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2..畅谈自己的收获,比赛背诵。
3.借助板书及书中动画指名复述故事
七、课堂小结
(1)回家后把《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借阅《山海经》,和家人分享其中的故事。
四年级语文 上册第13课导学案(2课时)
班级
四年级
时 间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13.精卫填海
课 型
新授课
上课人
学习
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的故事。
4.学习精卫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知道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1)生字可采用口头展示或板书展示的方式;
(2)学生点评,老师适时、及时点拨。
三、自我提升
6、巩固训练
.想一想: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简介《山海经》并推荐阅读。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第二课时导学案(二)
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训练翻译文言文句的能力2.深入全面地认识张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重点难点】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概念解释·《两都赋》,东汉班固作品,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
两都指的是东汉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此赋由假想人物描述两都繁华,歌颂汉国势,为汉赋中的精品。
影响到后来张衡的《二京赋》和左思的《三都赋》。
·《二京赋》,是东汉张衡的作品,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是张衡的代表作。
其结构严谨精密,被视为汉赋中的精品。
·《三都赋》由西晋左思所撰写,分别是《魏都赋》、《蜀都赋》、《吴都赋》。
是魏晋赋中独有的长篇。
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国都。
这篇赋实际上不只是写三个都城,而是写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概况。
·“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数:算法(计数)。
·“六义”,诗经学名词,指风、雅、颂、赋、比、兴。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二.课文学习1、读课文,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5)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6)果地震陇西(7)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三、问题探究。
1.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2.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3.《张衡传》全文的重点在哪里?作者这样安排合适吗?4.第四段不到二百字,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13课 穷人|部编版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学习重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穷人》导学案一、一、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1、认真读一读“抱回孤儿”部分(8-11自然段),划出桑娜抱回孩子后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把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提示:注意从关键词入手)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写下来)。
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读表达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我从对桑娜描写的这句话:体会到:2、认真读一读课文中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并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写下来。
在对话中,桑娜为什么出现了两次沉默?我从这句话;感受到:桑达听到丈夫说:就沉默的原因第二次沉默的原因是;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的句子,读一读想想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与渔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我从这句环境描写:看出:教案---------教学设计过程《穷人》(第二课时)一、导入:(2分钟)师:同学们,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从字里行间充分感受了穷人的“穷”。
(板书:穷人真穷)穷人真穷,一起读!(生读)大家还记得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穷人真穷?师:通篇没有一个“穷”字,但是让我们感到“穷”无处不在,这就是大师经典作品的魅力! 但是,如果这篇文章只让你读出了一个“穷”字,那就是托尔斯泰改写的失败,穷人身上不只有穷啊!那还有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好好挖掘穷人还有什么?二、全班展示:(33分)1、引导全体学生放声自由朗读(8-27自然段)课文。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 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导学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导学案语文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用来描写人物的方法,能够分析故事中各类人物的性格形象;2、深入探究这篇童话蕴含的现实寓意;3、充分发挥想象力,续写本课故事,提高写作能力。
[预习指导]1、仔细阅读课文,分析描写骗子、大臣、官员、皇帝、小孩的句子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并在书上划出这些句子。
2、请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并说说你能从中发现各类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
骗子:老大臣:官员:皇帝:小孩:课后巩固练习①“您看这布华丽布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能看得见布料。
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③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
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
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
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
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1、皇帝还未评价骗子织的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就抢先介绍的原因是()()A、为了蒙骗皇帝。
B、他俩相信别人一定能看见布料。
C、帮骗子说谎。
D、为了表明他俩能看见布料,因而是聪明的、称职的。
2、第②段中皇帝说“我十分满意”的原因是()A、他看到大臣们抢着介绍布料,十分效忠于他。
B、为了让骗子更努力地为他织布。
C、他看到两个骗子织出了人间最美丽的布。
D、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什么也没看见。
3、第③段中“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的原因是()A、他们性格从来都是乐观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
第13课《短文两篇》导学案第一课时谈读书【学习目标】1.积累语文基础和文章精彩的语句。
2.理解《谈读书》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3.能应用《谈读书》的观点到自己的阅读和学习实践。
【学习重点】1.深入剖析文本内容:重点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谈读书》的文本内容,捕捉培根对于读书的精辟见解和独特表达,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
2.实践与应用结合: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培根的读书理念,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应用,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学习难点】1.把握论证结构:由于《谈读书》是一篇论述性较强的散文,学生在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和逻辑结构上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文中的论证线索,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和内在逻辑。
2.领悟抽象哲理:培根的文风以简洁、凝练著称,文中可能包含一些抽象或隐晦的哲理表达。
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挑战。
教师需要通过引导、解释和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领悟这些抽象哲理,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检查预习1.文题解读“谈读书”的“谈”是谈论、议论的意思;“读书”是谈的对象。
标题点明了论题。
2.作者介绍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国籍)哲学家、作家。
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被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著有《新工具论》,论说文集《培根随笔》等。
4.字词积累①正音正字怡.(yí)情统筹.(chóu)藻.(zǎo)饰狡黠.(xiá)诘.(jié)难涉.(shè)猎蒸馏.(liú)滞.(zhì)碍诸.(zhū)如此类吹毛求疵.(cī)②理解词义: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
一、回顾新知:
红军长征的原因是?
二、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1、自学课文p80页----p82页内容,讨论红军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完二万五千里征途的?
(1)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史实。
三、总结延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实际,畅谈感想)
1、出示“飞夺泸定桥”图片,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一个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在战斗中你应该注意些什么?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为什么还要勇往直前?
2、继续寻找红军长征的足迹,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小报,在班级展评。
四、集体朗诵《七律.长征》诗。
回顾上节课内容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互动感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目标达成。
板书设计
13、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路,路难行
讴歌长征
反思
酒房中心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导学案
班级:组名:姓名:备课教师:田亚宁
课题
13、二万五千里长征
上课时间
12.9
总课时
总第25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2、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名族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重、难点:
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