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鉴赏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一、引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本文试图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价值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2.传承民族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育民族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汲取民族精神的营养,培养良好的品质。
三、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内容枯燥。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忽视了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流于表面。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古诗词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应试心理。
四、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注重诗词意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诗词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表现。
浅谈诗歌鉴赏的技巧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功。
这就提醒教师要转变诗歌教学观念,要从具体作品的具体特点出发,努力体现教学程序与形式手段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要防止教师单纯的讲解和繁琐的板书,而应根据诗歌与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区别。
1.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现状(1)学生阅读诗歌存在障碍。
一是学生兴趣淡薄。
目前,大多数学生对诗歌缺乏兴趣,据调查,近半的学生对学不学诗歌持无所谓态度。
二是学生理解诗词有困难。
一方面,诗歌语言文字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每一个词语都是意义的“深渊”,每一个句子都会构成意义的“迷宫”;另一方面,诗歌的诗词意境具有含蓄性,难以定性、定量、定位,并不具备十分明确的非此即彼的明晰性,致使作品的思想和感情都有了无限多的设定和体现可能。
(2)教师教学过程存在不足。
一是观念落后。
一方面,许多教师认为,在诗歌教学中只要“扫清字词障碍”,会翻译诗句大意即算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将其教学目标归位于识记的能级上。
这就忽视了思维因素与情感因素。
另一方面,教师的文学素养不足影响诗歌教学,不少语文教师平时对诗歌的阅读积累不是很多.缺乏厚实的诗词艺术功底和驾驭诗词的理论厚度,无法找到古诗词教育中情感倾注的突破口,难以激起学生在情感上的理解和共鸣。
二是教法失当。
现行的诗歌教学,更多的还是考虑其应试性,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实用性,而忽视了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无视诗歌写景状物、抒情明理时那种既文意贯一、血肉交融,又开合跌宕、灵动多变的表现特点,把诗歌当作文言文逐字逐句地串讲,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往往一首韵味十足诗词被分析成索然无味的一堆文字符号。
降低了诗歌教学的趣味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体现在诗歌教学中就是着重考察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即从诗歌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几个角度设题,来考察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诗性的启迪──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诗歌教学
诗性的启迪──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诗歌教学提起诗歌教学, 大家都有自己的妙招, 我今天就我这一个月的教学经验, 班门弄斧, 结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谈一谈自己对诗歌教学的一点想法。
提起诗歌教学, 大家普遍感觉难教,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先从诗歌这种文学的特点看。
诗歌是一种非实用的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文学样式。
首先由于诗歌高度的概括性, 鲜明的形象性, 意象的复杂性, 语言的跳跃性等特点, 造成我们对诗歌理解的困难。
其次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 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 加之人生、社会阅历的缺失, 审美修养的不足, 知识结构的欠缺都给我们的诗歌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再次, 由于诗歌是一种主观情感非常浓厚的文体, 对其解读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这一方面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灵活性, 自由度。
另一个方面对我们无疑也是一种挑战, 就是你如何去把握诗歌课堂的这种自由性和灵活性。
最后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 导致他们面对诗歌的时候很陌生, 也很无助, 他们不知道从何入手。
他们心灵与诗人的心灵之间形成了一种隔阂。
况且, 古代对诗有这样的说法“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不能说真是这样, 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面对这样的问题, 我们该如何去教, 如何把这些“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东西传达给学生呢?这无疑是摆在诗歌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问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我采用了读、想、做三者相结合的方法, 来完成诗歌的学习。
一、反复美读学习诗歌, 我们最基本要做到对诗歌的语言有所感知, 能够通过对内容的把握, 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进而去了解、借鉴诗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
而这些目标的实现, 又与对诗歌的的朗诵是分不开的。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 视觉与美感之间只能构成间接的情感对应关系, 中间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帮助。
而听觉与美感之间却可以构成直接的情感对应关系。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作者:姚小青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1年第47期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诗教的传统,通过诗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在初中阶段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是古典诗歌教学的重点。
语文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学习的兴趣,深化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体悟,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这也是初中古典诗歌的教学难点。
以下是根据本人的一些教学实践,提出的几点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重视诗歌教学的重要性,这是做好诗歌鉴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认识是行动的保障,只有充分认识到诗歌鉴赏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所起的作用,我们才会大胆去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探索和改革。
诗歌鉴赏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想象力。
如读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我们的头脑中便会浮现出一幅画面,就好像看到了袅袅青烟,好像看到了气势磅礴、从天而降的瀑布。
诗歌鉴赏教学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如果多背诵诗歌,多对诗歌进行鉴赏评析,那么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诗歌鉴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对学生性格的培养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读诗百遍,诗意自见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此道用于读诗也是一样,读诗百遍,诗意自见。
有一些诗歌只要一读,诗意立见分晓,如赵翼的《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意明白晓畅,语调铿锵有力,诵读之后,诗人的慷慨陈词让人如临其境;有些诗歌则是一定要多读才能深感其义,如李白的《将进酒》《行路难》等作品,篇幅不短,辞藻奇丽,气势磅礴,若不多读,难以融进作品,体味诗意,若能多读,必有所获。
三、驰骋想象,再造画面“借景抒情”“即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都是古典诗歌创作最常用的手法。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词仅五句28个字,凝练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意蕴,如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呢?此时,可以结合多媒体的手段,在忧伤音乐的配合下,在动情的描画中,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画出一幅萧瑟凄凉的“游子思归”图,必能激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
生 活 的 满 意 之 情 , 分 体 现 了 王 维 “ 中 有 明 的 淡 远 拙 朴 、 白 的 清 新 烈 逸 、 清 照 的 括 : 比兴 、 托 、 比 、 染 、 扬 先 抑 、 充 诗 李 李 赋 衬 对 渲 欲 联 画 , 中有 诗 ” 特 点 。 画 的约 等 。 某 一 风 格 的诗 人 的 特 例 也 想想 象 等 。学 生 对 这 些 手 法 部 了解 , 以便
往往是高考命 题点 , 如李 清照长 丁婉约词 , 在鉴 赏 时 得 心应 手 。
以上 所 淡 , 就是 鉴 赏 古 代 诗 欤 的 常 川 方
特 点 是 托 物 言 志 。如 王冕 的《 梅 》 我 f 也 有 “ 当作 人 杰 , 匕 为 鬼 雄 ” 慷 慨 墨 “ ! : l 生 夕亦 的 家洗 砚 池 边 树 , 朵花 开淡 墨痕 。不要 人 兮 悲 歌 。 朵 好 颜 色 , 留 清 气 满 乾 坤 。 ” 不 仪 反 映 了 只 诗 他 所 画 的 梅 花 的风 格 ,也 反 映 了 作 者 的 高 他 不 向 世俗 献 媚 的坚 贞 、 清 的 操 守 。 纯
六、 了解 诗 歌 的 表 现 手 法
老 昏 小 流 而功俯 。在此 , 我简单淡儿 点高中教学 中诗 当政 者 荒 淫 无 耻 ,从 而 表 现 作 者 阅 尽 沧 桑 先 将 曲 中 描 绘 的 枯 藤 、 树 、 鸦 、 侨 、
了解 诗 歌 类 别
、
诗 歌 按 内 容 来 分 , 分 为 I水 田 诗 、 轼的《 可 I 1 念奴娇 ・ 赤壁怀 古》 堪称典 地 , 诗人 站 想象 , 体昧 景 蕴含的情 意 , 而领悟诗歌 进 咏物诗 、 塞诗 、 诗 、 史诗等 。 边 咏怀 咏
上 流 。竹 喧 ! 浣 女 , 动 下 渔 舟 。 随 意 春 容的理解 和把握 。卡 甫一生穷闲潦倒 , L 』 莲 寓情 丁景 、 情景交 融等 。修 辞手 十 终生 借景抒情 、
浅谈诗歌的鉴赏方法
枯藤 老树 昏 鸦 ,
小桥流水人 家,
’
志气 凌 云 , 而飘 飘 欲仙 , 有 出 世 之 想 。 以 情 见 , 由志 显 , 大 景 物 正
三、 体验 人生 。 成 心 灵 同 感 达 情感 阅历的深浅 , 直接影 响对诗 歌的理解 感悟 , 将 因为 鉴 赏 诗 歌 不 是 一 种 照 相 式 的 反 映 和 接 受 , 是 一 种 能 动 的认 识 与 而 创 造 。 鲁 迅 先 生 指 出 :文 学 虽 然 有 普 遍 性 , 因 读 者 的 体 验 不 “ 但
受 到 春 天 到 来 时 杏 花 盛 开 的浓 烈 的 生 命 活 力 。
储 的信 息 , 筑 新 形 象 的心 理 活 动 。 王 之 涣 的 《 鹳 雀 楼 》 四 构 登 共
句 . 两 句 实 写 , 两 句 虚 写 。 鉴 赏 时 要 抓 住 “ 日” “ 河 ” 前 后 白 、黄 这
四、 抓住 “ 眼 ” 挖 掘 情 感 底 蕴 诗 。
集 中地 反 映 社 会 生 活 , 丰 富 的 想 象 、 有 节 奏 感 和 韵 律 美 的 用 富
语 言 、 行排 列 的形 式 抒 发 了思 想 情 感 。 分 我 国 有 “ 言志 ” “ 缘 情 ” 说 , 为 诗 歌 “ 咏性 情 ” 是 诗 、诗 之 认 吟 , 情动 于 中而 形 于 言 ” 产 物 。无 论 是 抒 情 、 事 , 是 写 景 咏 的 叙 还 物 , 或 浓 或 淡 、 隐 或 现 地 寄 寓 着 诗 人 的 主 观 情 感 , 使 是 具 都 或 即 有 理 性 色 彩 的 哲 理 诗 。 常 常 以情 促 理 、 理 于 情 。 也 融
浅谈如何讲好诗歌鉴赏
浅谈如何讲好诗歌鉴赏启东市江海中学张赛花作为一名青年语文教师,我一直困惑,为什么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总是提高不了,不管跟他们怎么讲解,也做了大量的练习,仍然和原来一样。
究竟该如何讲好诗歌鉴赏?经过自己的不断摸索,以及经验丰富的教师的细心指点,我终于意识到,讲评诗歌鉴赏不光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而是教会他们自己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以及掌握它的答题技巧。
下面谈谈我的拙见:首先,我会教会学生如何把我一篇诗歌鉴赏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
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一是看题目。
题目中的信息不可小觑,一般会让我们了解到时间地点人物或者时间,甚至是流露作者情感的词语。
我一般会指导学生,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去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是可能抒发的情感。
二是想作者。
一般告诉我们的作者是我们所熟知的,我们就想想诗人所生活的社会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经历,诗风一般是怎么样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这些来推测他们会抒发怎样的情了。
三是读注释。
就是诗歌下方的解释。
一般典故或者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一些生字词的意思会在注释中出现。
这就对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和内容大有帮助了。
四是品诗句。
让学生逐句为诗歌再现画面,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其次,就是教会学生审题,归纳诗歌鉴赏的题型以及牢记其答题技巧。
一般诗歌鉴赏会考的题型有炼句题,炼字题,一字领全诗题,图景题,人物形象题,诗句作用题。
针对这些常考题型,我都会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解题。
比如说炼句题:一是找手法+分析,而是再现画面,三是表达情感。
炼词题:一是释字义+该字的特色,二是找手法+分析,三是再现画面,四是表达情感。
采用简单的步骤法帮助学生规范答题。
最后,让学生熟练掌握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因为我觉得诗歌鉴赏的本质其实就是让学生结合诗歌的表达技巧来进行赏析,只有牢牢的掌握了表达技巧,才能争取更多的分数。
浅谈培养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比较鉴赏
甘 来 ,诗人 终于得 到了欣慰 的补 偿 ,终于回到 了 向往 的田
闪 亮 “ 眼 ” , 导 读 全 篇 , 不 仅 一 线 串珠 , 明 晰 了 教 题
园,这是诗 人发 自肺 腑的呼唤 ,激动之情 不言 自表 。 回归 学 思 路 ,又 四 两 拨 千 斤 , 以 巧 取 胜 ,深 入 诗 歌 的 灵 魂 , 开
字、炼 句、炼意 、立意、结构的角度进行 比较 。
一
在,就达 到鉴赏 的目的 了。
( )定 稿 与 未 定稿 比较 3
、
内部比较
( ) 同一 个 诗 人不 同阶 段 的 创 作 的 比较 1
还 可 以选 择一 些 有代 表 性 的诗 人 的定 稿 与未 定 稿 , 择 ,二者 高低何在 ,如果 学生能进行 评判 ,那 么鉴赏 能力
和 不 同 诗 人 或 作 品 的 比较 ; 可 以横 比 、 纵 比 、 类 比 , 也 可 版 本 写 作 “ 别 秋 江 去 ” , 我 们 可 以 比较 一 下 ,哪 一 句 更 雁 以 从 风 格 流 派 、 写 作 技 巧 、 时 代 背 景 等 角 度 , 还 可 以从 炼 妙 ? 只 要 学 生 能 紧 扣 文 本 , 自 圆 其 说 , 说 出 二 者 优 劣 所
国破 、 家 亡 、 夫 死 后 那 种 浓 重 的 悲痛 与 哀 愁 。 除 此 之 外 , 新 课 标 强 调 在 学 习 鉴 赏 诗 歌 活 动 中 ,要 能 从 不 同 角 度 可 以进 行拓展 比较阅读 ,选取前期 的 《 一剪梅 》 、 《 如梦 和 层 面 来 发 现 作 品 意 蕴 , 而 要 实 现 这 一 目标 , 可 通 过 比较 令 》 、 后 期 的 《 遇 乐 》 、 《 陵春 》来 进 行 比较 。 永 武
浅谈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探索
一 江苏省 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 中心 中学 李成 光
为优化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如《 闻一多 如何 切实 提 高语 文课 四十五 分钟 教学 效 率 , 如 堂学习状态, 可 ① 说 了哪 何 以教 师的 丰富学识 ,以对 教材 的透彻 理解 ,以生 先 生 的说 和做》 以设 计为 : 闻一 多先生 “ ”
H满足 丁 f 己背过 了 多少 酋 {
个汉 字都是有情 感 、 有温度 、 颜色 、 有 有重 量的。
0
不能 f 尚 n 的涛瞅豁赏 水平 。 提 只有
第 一 , 多练 。只有理论 与实 践相结 合 , 要 才能 检
j 涛的 i 涵 , 悟 r 的精 神 , : q 领 才能算 足 “ 鉴 验理论 的正确 与否 。所 以在培 养学 生鉴赏诗 歌能 力
矗 “ 、 多” 我 f 也有这 样的 体会 , f J 很多 古代
自己仕途 上的失意 , 其是十 年长安 的 }守 , 尤 { 使杜 前 司
嗷 的精 髓是很 难言 传的 ,往 往 只有靠 自已的反复 的诗 风逐渐 转 向了现 实 主义 。长期的流 离失所 又使
吟j 、 凄 , “ 1 才能 逐渐 体会 诗 歌 的意境 , 获得 独 特 的 他 接近人 民 , 体会 到人 民的情绪 和愿 望 , 从而 丰富 了
什 么会 有这种 特点 , 分析 诗歌 的表达 技巧 。 内容和 从
有 多大差 别 的想 法 。作 为语 文教 师我 们都有这 样 的 简洁 的导 入 , 让学生 顺利进 入课文 学 习 ; 第二课 进行 体 验 : 预习语文 较其他 学科 不深 入 , 学生 因而效 果 自
时及在 以后的课 时组织 教学 中 ,教 师都 要有 一 个衔
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调。
此外,老师通过演奏口琴,还可以让学生了解音调的特征,要求学生说话时触摸喉咙,感受发音时声源的振动。
(二)通过提出实验性问题来创造一种情况实验问题情况的识别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还在于知识库和准备技能的发展。
只有问题状况和学生的初始知识结构紧密相关并且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和研究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技能。
只有这样,情境训练才能有更高的升华水平。
例如:在教授“浮力”这一知识时,生活经历常常成为学生思考的障碍,学生常常错误地认为浮力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心和固态)有关,认为物体的形状与液体的密度等有关,为了让学生提出正确的概念,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来呈现水下世界的奇妙片段,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如此之高以至于它可以容纳一万吨重的巨轮,而有时却又如此之小?它不能容纳稀薄的水,一艘从海到河的船,浮力有什么变化?哪些因素与浮力大小有关?在演示实验期间,请使用弹簧秤将相同体积的铁和铝块悬挂并浸入水中。
每个人都在看着弹簧秤的数量,并为之解释,设计什么实验以使物体的体积与浮力无关,设计哪些实验来说明以上提出的其他观点是实验的重点,正是由于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展,学生才能通过创建实验问题来获得答案,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创建实验而提高了探索能力,从而升华了实验物理教学。
(三)与学生一起教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成为课堂的关键要素,而教师应发挥关键作用。
只有让学生成为老师,他们才能真正学习物理知识。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例如,在研究凸透镜部分时,教师可以首先解释他们对凸透镜的知识,然后准备实验设备,例如蜡烛,火柴,凸透镜和聚光镜座,供学生自己操作。
老师在场上,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教师不必着急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而可以准备实验设备,例如电阻,电压表,电流表,电源等,以便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物理实验。
浅谈诗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
浅谈诗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充满了美感和抒发情感的力量。
在语言艺术教学中,诗歌的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浅谈诗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诗歌阅读教学目标的重要性1. 增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诗歌是文化的一部分,通过阅读诗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美感和表达方式。
通过阅读诗歌,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欣赏和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诗歌的语言通常比较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学习和分析诗歌,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交流。
二、诗歌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1. 培养学生的诗意体验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诗歌选材和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诗歌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例如,通过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创设适合诗歌阅读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诗歌解读能力:通过教授不同诗歌的形式、修辞手法等,指导学生分析和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教授学生如何理解诗歌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从字面和意象上去理解诗歌。
3. 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通过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自己创作诗歌。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引导他们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诗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1. 注重师生互动: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
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并能吸引学生的诗歌作品。
同时,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学,如与音乐、绘画等学科搭配,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可以组织写作竞赛或作文展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诗歌创作。
高中语文《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浅析诗歌鉴赏的方法》
2、注意对古典诗歌常见意象的特定含义 的理解。
3、调动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生活体验来解 读诗词。
二、什么是"知人论世"
欣赏、吟咏诗歌作品时,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 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 相通的好朋友。
具体做到:
①.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 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②.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十分重要,并结合此时诗 人的人生经历。
③.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两张表格告诉Leabharlann 们:诗人不同,生平和为人不同,所处时代和环境不 同,诗风各异,诗情有别,精神迥异。
小结: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方法,从以下几个维度解读诗词: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作业:
看标题 抓关键词 赏意象 看作者 知背景
赏析P16陆游《书愤》
情感?
主题:
缅怀
羡慕 《蜀相》 借古抒怀 敬仰
惋惜
沉
苦闷 郁
顿 挫
•
送韩侍御之广德
•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shì〕酒与君倾 。
•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
南征
•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
辛夷坞
•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 看标题 • 抓关键词 • 赏意象 • 看作者 • 知背景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策略
教学创新 Teachinginnovation198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策略文/徐红瑞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高中古诗词教学大多采取背默式和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串讲式,机械单调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只是机械性地背诵和默写,无法深入理解古诗词内容,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提高审美情趣更无从谈起。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高中古诗词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古诗词是高中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从的古诗词教学实际来看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就古诗词教学的困境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推进高中古诗词的有效教学。
1 重视“读”,让课堂教学更有序开展多形式的“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内容、感知形象、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朗读、精读说读、背读”的教学思路,让“读”贯穿古诗词教学课堂,可以使教学环节更有序,更能体现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朗读”指的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古诗词的字音、节奏、停顿,语调,初步感知内容和情感,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自由朗读环节纠正其字音、节奏、轻重音。
诗歌是一种讲究韵律节奏的文体,一般来说,五言诗通读节奏是“二二一式”,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七言诗通读节奏有式”,如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比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鬟/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隹堪/伯仲间!”'但还是要结合具体的情感和语境来决定诗词的节奏,教师可以范读或借助多媒体播放录音或配乐诗的视频。
在第二个“精读”环节,学生可以结合注释或工具书初步酮译诗文,在理解或翻译过程中可以提出疑惑,分小组讨论后教师再做讲解和指导。
初中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诗歌鉴赏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099-02近几年来,诗歌鉴赏一直是考试的一个热门,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种容易失分的题型。
对于课内的诗歌,学生掌握得很好,而一遇到课外的,就不知如何下笔了,似乎慌了阵脚。
现在初中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谈几点看法。
首先明确何为诗歌?诗歌是以凝练而富有音乐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想像,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在平时的教学中又该如何把握诗歌的教学呢?诗歌以情感人,教学诗歌也应以情入诗,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创造一种特定的氛围。
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才能把学生引入诗的境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读诗,如同在倾听古人吟唱情感之歌。
正是有了这一颗颗情感的种子,诗人的笔下才会盛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诗词之花。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只有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坐标,才算真正贴近了诗的灵魂,才能走入这首诗所构筑的美学殿堂。
古人也说,“诗言志”、“诗言情”。
所以,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把握住诗歌的思想感情。
在我们初中阶段所接触过的古典诗词中,哪些情感主题是诗歌中最为常见的呢?不外乎以下的几种:①思乡怀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等。
②长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情深意长的勉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不舍的留恋)等。
③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等。
④寄情自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⑤忧国伤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
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化为一个个凝练的词句,那么我们面对一首诗的时候又如何做到“披文以入情”——通过这些语句去把握住诗歌内在的情感脉络呢?1 知作者,明主题每个诗人由于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的不同,他们的诗歌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浅谈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法
具体来说 . 诗歌鉴赏的 专 业术语可 以分为 以下几类 :1类别方面。 () 如古体诗和近体诗 、 咏 史诗、 咏物诗 、 绝句和律诗等。 2风格方面。 () 如
豪放 、 、 、 、 雄奇 沉郁 婉约 含蓄、 清新、 风趣等。3 () 语言特点。如清新 、 含蓄 、 平淡 、 丽、 绚 简洁等 . . () 4 表达技巧 如对 比比较 、 以古说今 、 以动写 静、 静景动写 、 交融等。 5 常见的意象 情景 () 如
溪水将桥不复回 . 小舟犹倚短 篙开 、
交情得似山溪渡. 不管风 波去 叉来 注: : . 将 行 流过。 问题 : 本诗的诗眼是什 么?请简要分析
3表达技巧 . 表达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 的概念 . 指诗人
学 生从小学到初 中.积累了一定数 量的
诗歌 . 但大 多只是能 背 . 是意译诗 歌 . 高 或 对 考如何 考查诗歌却是一无所知的
简朴 . 虽不堂皇宏丽 . 却有榆树柳树 的绿荫 笼
罩于屋后 . 桃花李花竞 艳于堂前 . 素淡 与绚 丽
婉惜与伤痛。2对 比: () “ 过春风十 壁……犹厌吉 兵” 这两句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 ) 3 g句赏
析 : 二十四桥仍在 , 如“ 波心荡 , 冷月无声” 一句 , 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 自横 这首诗的后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 这两
句诗描绘 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 又创设 出了
一
《 雷》龚 自珍《 新 、 己亥 杂诗 》 其五 )湖南卷 、 , 湖 北 卷中出现了两首诗歌 的比较鉴赏 虽然 选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刘 雪 花 ( 河北省保定市清来自县清苑 中学诗 歌 鉴赏 不 但 能提 高人 们 的文 学审美 情 趣 ,而且 能 培养 人们 良好 的文 化 涵养 。这一 知 识 点在 高考 试题 中 出现 以来 ,一 直深 受 好评 。但 由于考 生 文 化底 蕴 薄弱 ,诗歌 鉴 赏题 的得 分率 一直 偏 低 。有 必要对 之 进行 专题 强 化 训练。 诗 歌 注重 于 形象 的 “ 神 ” ,即 内在 的精神 。叙事 诗 , 白居 易的 《 卖 炭 翁 》 中通 过 “ 满 面尘 灰烟 火 色 ,两鬓 苍苍 十指 黑 ” 、 “ 可怜 身上 衣 正单 , 心 忧炭 贱 愿天 寒 ”两 句诗 文 分别 从 肖像和 心 理两 个角 度 刻画 出艰 辛和 受 剥 削 惨重 的老人 的 形象 ,用 墨 简洁 而神 态毕 现 。抒 情诗 ,李 白的 《 梦游 天 姥 吟 留别 》 通过 描 写是 人梦 游 梦境 、仙 境 、幻 境 ,刻 画 了一位 不满 现实 ,追 求 自由的 文士 形 象 ,杜 甫的 《 茅 屋 为秋风 所破 歌 》刻 画 了一 位有 过游 民、 苦 己利 人 的文 士 形象 。形 象 都是 诗人 内心 世 界的 真实 写照 。写景状 物 诗 , 不 管是 湖 光 山色还 是 田 园桑麻 : 不管 是浩 瀚大 漠 还是 烟雨 江 南 ,诗人 都 抓 住 景物 的特 征 做简 洁 描绘 。 如杜 牧 《 山行 》 中 “ 霜 叶红于 二 月花 ”一 句 写 出了秋 天 景色 独特 的勃勃 生机 ,让读 者感 到秋 天 像春 天一 样 的生 命力 。诗 歌 形象 的 刻画 的 方式 多样 , 直接 与 间接 ,精雕 细琢 与 白描 ,铺 垫 与衬 托 , 甚 至可 以借 助想 象 和联 想来 塑造 。 诗 歌语 言 具有 音乐 性 、跳 跃性 。如近 体诗 律 诗 、绝句 的平 仄对 仗 、偶 句 押韵 : 词本 身就 是 可 以唱 的诗 , 同一词 牌 的词 中每 句 的字 数 ,那 些 字要 求 “ 入 韵 ”都 有 明确 的要 求 。这些 就 是诗 歌音 乐性 的表现 。跳 跃性 主 要 是 为 了讲 究变 化 。诗 句 中往 往不 用连 接 字 ,直接 把 意象 进行 组合 。马致 远 的 《 天净 沙. 秋思》 “ 枯 藤老 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 家… … ”。意 象与 意象 之 间 没 有一 个连 接 字 ,就像 一 幅幅 画面 的组合 :李 清照 的 “ 寻 寻 觅觅 ,冷 冷清 清 ,凄 凄惨 惨 戚戚 。”三 句相 连 ,七 组叠 字 ,从外 到 内 , 由浅入深 ,层层 递进 ,将 诗人 无可 寄 托 ,若有 所 失 ,茫 茫然 的心 态 ,淋 漓尽 致地 勾 画出来 , 既 匠心 独运 ,又 浑 然天成 。 诗 歌语 言 的风 格多样 。或 庄或 谐 ,或雅 或 俗 ,或凝 练 工整 、字斟 句酌 , 或 幽默 风趣 、 活泼 俏皮 。如王 维 的 《 山居 秋暝 》 : “ 空 山新 雨后 ,天气 晚 来 秋 。明月松 间照 ,清泉 石 上流 。竹I 埴归浣 女 ,莲动 下渔 舟 。随 意春 芳歇 , 王 孙 自可 留。”语 言凝 练 典雅 ;元代无 名 氏的 《 醉太 平. 讥贪 小利 者 》: “ 夺 泥燕 口, 削铁 针头 ,刮 金佛 面细 搜 求 ,无 中 觅有 。鹌 鹑嗉里 寻 豌豆 ,鹭 鸶腿 上劈 精 肉 。蚊 子腹 内刳 脂 油 ,亏老 先 生下 手 。”语言 幽默 风趣 、活泼 俏皮 。 有 的诗 歌语 言 晓 自如话 ,朴素 自然 ,毫无雕 琢 之痕 。如 “ 一望 二三 里 ,烟 村 四五 家 。亭 台六 七座 ,八九 十枝 花 。 ”诗歌 语 言风 格 的辨析 ,需 要 学 生 细 读品 味 ,从诗 歌 本身 出发 ,具 体诗 歌具 体分 析 。 “ 诗言 志 ,歌 咏言 ”,诗 歌侧 重 于抒情 言 志 ,不 仅抒情 诗 如此 ,即或
浅谈诗歌意象的鉴赏
浅谈诗歌意象的鉴赏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它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反复揣摩、体味,抓住意象本身的特点,分析意象之间的关系,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鉴赏诗歌意境的关键。
一、把握意象的“小”和“大”分析诗歌切忌空泛,要抓住其中“小”的典型细节,体会整体的形象和感情,即“大”的意义。
例如:杜甫《北征》诗中,描写“小儿女”身上的补丁,“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运用这个细节来表现杜甫家人艰难的生活,就很有力。
破衣服补上这块颠三倒四的绸子补丁,说明其家人穷得连一块合适的补丁也没有,在“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的气氛烘托下,又与小儿女“垢腻脚不袜”的形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显示了细节的艺术生命力,耐人寻味。
暴露杨贵妃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史书有详细的记载,而在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李商隐《隋宫》抓住“宫锦”,且只突出一点“裁”,至于种桑到织锦的过程全部省去,但“春风举国宫裁锦”,则杨广动用劳力之多已显现,“半作泥障半作帆”,其生活荒淫之极更昭然,杨广南游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给自己带来的后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运用活生生的细节,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神韵,能获得这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
二、要把握意象的“简”和“丰”诗歌的语言是概括的、简约的,而其内容是丰富的、多向的。
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应多侧面、多角度地剖析诗歌意象本身的内涵。
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谓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诗人把愁比作一江春水,显示出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摘要: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题,要求能力较高,学生学习了三年,多数往往仍感觉无所适从。
其实,文章都有它一定的学法,任何试题也都有一定的解决方法。
对于高中生来说,在他们已经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诗歌常识,学习了诗歌的一般知识后,应该对他们从诗歌鉴赏整体进行培训。
鉴赏一首诗,应该具备以下几种意识,解起题来会有的放矢,从而达到有效解决诗歌鉴赏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诗歌意识一、方法意识明确鉴赏诗歌的通用方法,并在解题时能够自觉运用。
在方法意识的指引下,要学会自觉综合运用以下二至四的顺序与方法做题。
在任何教学的训练中,思维方法的训练都是最重要的。
整体而言,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达到学生能够独力自主的进行问题的发现与探究。
所以,平时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应该带着方法的知识,平时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应该是包含着知识并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传授。
二、鉴赏顺序意识必须强化学生的鉴赏诗歌的顺序,它不仅仅是节约做题时间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在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之后,或者说学生都已经具备了所要做题的一般知识之后,方法与技巧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而做题的顺序合理与否,可以直接决定着学生做题的正确率。
就诗歌鉴赏而言,一般顺序为:1、读标题2、看作者3、析注释4、译正文5、审问题归纳在一起即为:“知人论世”与“披文入情”。
并且应该时刻注意强化上述顺序,虽然术语专业,但理解起来难度却并不大,无外乎是要注意分析文本,要注意了解作家及其所处时代与写作背景。
但根据已经教学的经验看,很多学生并不具备完备的意识。
考试时,他们早已经把教师教的知识与方法忘到了脑后,原因何在呢?只是因为学生在平时学习与训练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或者说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做题方法,从根本上是思维方法出了问题。
三、题材意识读完标题与文本后迅速确定题材,即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这难度相对较小,但十分实用。
可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去思考,观察,发现。
而一首诗写了什么,是学生首先必须要发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诗歌鉴赏教学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形象,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它感人的艺术境界,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对生活的联想,陶治读者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在改革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诗歌仍有其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新教材中诗歌占了很大比例,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也给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带来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诗歌教学的目的“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具体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这与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是一致的,所以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诗歌教学。
一、继承传统,高度重视朗读、背诵
诗歌饱含强烈的思想感情,在语言运用上,要求特别严格,甚至每个字都有极强的表现力,随着诗人感情的起伏、波动,诗歌往往有着鲜明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富有音乐美,所以朗读背诵是诗歌教学的前提,是欣赏诗歌的基本条件,正如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教学中应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如配乐朗读、教师范读、集体朗读、个人读等都能使学生受到诗歌的熏陶。
朗读关是诗歌欣赏的第一关,在熟读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求背诵,在背诵名家名篇中,能潜移默化,提高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凡是教材中的名诗名篇都应要求学生背诵,并通过抽背、默写、考试检测等方法,促使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应考能力。
二、诗歌鉴赏教学要善于抓突破点,抓重点
不能每首诗的教学都从内容到形式面面俱到,如果每首诗歌教学都面面俱到,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对诗歌鉴赏无从下手。
诗歌鉴赏内容多、涉及面广,如何选好教学的突破点呢?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要有教学大纲,要全面理解诗歌、分析诗歌,在结合高考考纲,选出最有价值,学生能学有所悟,学有所得的重点、关键点作为教学的突破点,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最佳效果。
例如:教授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这一单元,突破点可确定为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的教学突破点就可确定为意象分析,使学生通过意象分析来掌握诗歌深意和作者情感的方法。
意象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能动的反映的产物,是主观的心意与客观的物象有机结合,鉴赏诗歌,首先就应该理解诗歌的意象,进而把握由多个意象组合而营造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主旨内涵。
舒婷这首诗就是以一系列新颖独创的意象,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表现对祖国的深沉的感情,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群,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意象,学会这种从意象分析诗歌的方法。
掌握了这种方法,便可举一反三欣赏其它篇目,再通过单元课文的其它篇目学习巩固所学的诗歌意象的知识,为学习诗歌打下良好基础。
再如:教授古典诗歌单元。
它与现当代诗歌鉴赏有所不同,首先要过字词关,
只有尽可能理解了原诗,才谈得上鉴赏,因此,古典诗歌鉴赏的方法应是首先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即:弄清词语的含义,理清句子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
这是古典诗歌教学的一个突破点,在教学《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刘兰芝与焦仲卿相亲相爱,为什么焦母要逼迫他们分开呢?焦仲卿与刘兰芝为什么不到外面租房子住,离开焦母呢?有的同学甚至提出刘兰芝与焦仲卿应私奔,俩人跑得远远的,焦母找不到他们。
对于俩人的双双殉情,有的同学也不理解,提出了何必要死的问题,同学们产生这样的疑问是由于他们用现代观点看古人,没有把感情投入到作品中,没有从诗歌叙述的事件中把握其深层含义,所以提出了那些肤浅,甚至是可笑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把握好作品的深层意义的方法教给学生。
要把握好作品的深层含义必须注意语境、意境,通过语言这个表现形式去深味作者要表达的真情实意。
诗歌的语境意义一般从两方面去把握:对上下文中有关语言要联系起来理解;联系作者或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
如学习《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时,学生懂得了古诗鉴赏的这种方法,联系所叙事件的历史背景,即刘兰芝与焦仲卿生活的时代和他们的处境就能深刻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了。
诗句的意境的理解就是要在脑海中浮现出作品中所叙之事,所描绘景物的画面,能设身处地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作者所写之景的感情基调,或明快高昂,或阴暗低沉,才能较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深层含义。
三、精心设计诗歌鉴赏的练习题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训练,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鉴赏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才能让知识过手。
写鉴赏短文、写诗评、写小诗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可以让学生写分析湘江秋景图意境的鉴赏短文;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可要求学生选一个点,一个方面写一篇诗评,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歌的体会程度,可以看出学生是否较深刻地体会了诗中的爱国情绪。
学习《再别康桥》,可要求学生选择一组意象写一首小诗来抒发自己的一种情感。
另外按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选择好强化训练题,提高应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饱含情感,语言精练,富于音乐美的文学形式,去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特别是充分利用我国古典诗歌这块声清、意新、伸俊、气逸的世界文学瑰宝,培养出有较高文学素养,有高尚审美情操的新时代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