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合集下载

音乐游戏《丢手绢》教案设计优秀5篇

音乐游戏《丢手绢》教案设计优秀5篇

音乐游戏《丢手绢》教案设计优秀5篇教学反思篇一音乐游戏《丢手绢》是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要想在集体中玩得高兴,大家必须遵守规则。

音乐游戏《丢手绢》这首歌曲主要是先听这首歌曲的旋律,让幼儿感受其节奏,学习歌词内容,理解歌曲大意。

也可通过欣赏手绢来引起幼儿兴趣。

幼儿喜欢音乐,喜欢美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天生就乐与表现美,而这节课我就运用了孩子这一点,让他们在音乐声中充分的欣赏美,感受美和表现美。

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渴望,并从中培养幼儿共同创作互相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篇二一、活动开始师:老师请小朋友和我做一个游戏:一起和我拍手山山水水,我们都是木头人,谁也不许动。

(设计意图:让小朋友懂得游戏的规则,通过游戏能让小朋友静静的坐下来。

) 幼儿:静静的坐在那里师:你们知道吗?听说老师可神奇了,能把(白话文☆)这些木头人教会唱歌、跳舞、做游戏,你们信吗?幼儿:信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变一个戏法,你们看能变出什么?让小朋友们猜猜?(教学手段:猜发挥想象)幼儿:手绢师:师拿着手绢带动作,请小朋友猜一猜我在做什么?幼儿:丢手绢(设计意图: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明确教学目标)二、学唱歌曲1、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2、幼儿念一次歌词(学习方式:幼儿随着老师念歌词时带着丢手绢的动作)读三遍,对于表现好的小朋友要及时的给予表扬。

(学习方式:看老师的动作,加深对歌词的记忆)3、完整的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旋律4、学生和琴有感情的演唱(教学手段:聆听对琴加深认识)5、用动作表演歌曲6、播放视频:《丢手绢》游戏三、音乐游戏1、讲述游戏的规则,由老师先示范。

(设计意图:让小朋友了解游戏的规则,以防在玩游戏的时候有不安全的事情发生,首先,让小朋友知道爱护好自己,同时也不要去伤害其他的小朋友)2、用开火车的方法围城一个圈,然后蹲下,把自己的小手轻轻的跟着音乐拍起来,一边拍一边轻轻的跟着音乐唱《丢手绢》这一首歌,但是在做游戏的时候,小朋友们一定要遵守游戏的规则不要告诉被丢者,这样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跑步。

大班社会活动《做游戏守规则》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做游戏守规则》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做游戏守规则》教案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

2.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友好相处的品质。

3.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1.教具:玩具、图片、音乐等。

2.环境创设:划分游戏区域,布置游戏场景。

三、活动过程1.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做简单的体育活动,如捉迷藏、丢手绢等。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如不推不挤、不争抢玩具等。

2.主题活动(1)导入教师以故事《小猴摘桃》导入,让幼儿了解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后果。

(2)讨论提问:为什么小猴摘不到桃子?我们应该如何遵守规则?(3)游戏实践①教师组织幼儿玩“老鹰捉小鸡”游戏,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②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③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分享游戏心得,让幼儿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拓展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通规则”角色扮演,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

(2)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4.结束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做放松活动,如冥想、深呼吸等。

四、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与幼儿一起遵守规则。

2.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有关遵守规则的宣传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

3.活动拓展:组织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交通指挥中心、参加公益活动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遵守规则。

五、活动反思1.在活动前,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游戏和教学内容。

2.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在活动后,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共同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

4.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5.注重家园共育,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共同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

重难点补充:一、活动过程重点难点1.热身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在简单的体育活动中自然地引入规则意识。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幼儿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孩子日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幼儿期,孩子接受着各种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这个过程对孩子的品德养成、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需要引起家长和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今天,我们将从规则意识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培养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谈论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一、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懂得遵守规则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幼儿期,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尤为重要。

家庭是孩子规则意识形成的第一现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创造有规则的家庭环境。

不让孩子任意捣乱家里的东西,不让孩子在家里随意大声喧哗等。

这些都是孩子规则意识培养的一部分。

除了家庭规则,幼儿园和学校也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场所。

老师们需要通过教育活动、游戏等形式,让孩子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养成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用语言和行为来示范规则的重要性,让孩子懂得规则不仅是为了让自己安全,也是为了让周围的人更加愉快。

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规则意识形成的基础上,孩子还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比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和礼仪习惯等。

饮食方面,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哪些食物营养丰富,哪些食物应该少吃,并且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进餐习惯。

卫生习惯包括自己的卫生习惯和环境的卫生习惯,家长教育孩子要勤洗手、爱干净,不随地乱扔垃圾等。

礼仪习惯则是教育孩子要尊敬长辈、尊重他人、有礼貌、待人友善。

在幼儿园和学校,老师们也需要加强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组织孩子的晨间操、有组织的进行集体活动等,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纪律性。

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是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方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与行为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幼儿园小小音乐家: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

幼儿园小小音乐家: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

幼儿园小小音乐家: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1. 前言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音乐,幼儿可以培养音律感知和演奏技能,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和情感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小小音乐家的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从简单的音律感知训练到幼儿乐器演奏的全面教育。

2. 音律感知的培养在幼儿园阶段,音律感知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基础。

音律感知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如通过简单的歌曲教学、音乐游戏和听力训练等。

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感知音律,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3. 乐器演奏的启蒙在音律感知培养的基础上,幼儿园小小音乐家还应该接触乐器演奏。

通过乐器演奏,幼儿可以更深入地感受音乐,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乐器教学,比如小提琴、钢琴或小鼓等,帮助幼儿认识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方法,激发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4. 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的总结通过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幼儿可以在幼儿园阶段就接触音乐教育,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这种教育计划不仅有利于幼儿的音乐能力培养,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和情感发展。

幼儿园小小音乐家的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是非常有价值的。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深知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可以帮助幼儿在音乐领域得到全面的培养,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在实施这样的教育计划时,我会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兴趣,同时也会注重培养他们的演奏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6. 结语幼儿园小小音乐家的音律感知与演奏教育计划确实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培养和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希望在日后的幼儿教育中,能够越来越多地关注音乐教育,让更多的幼儿在音乐中茁壮成长。

7. 深入探讨音律感知的培养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音律感知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进行。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歌曲教学来培养幼儿对音律的感知能力。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活动背景在幼儿教育领域,音乐教育一直被视为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一直是教师们的研究和探索重点。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分享一种针对幼儿园学生的音乐教育活动方案,通过合作演奏和节奏练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3.促进幼儿的情感和身体发展。

活动准备1.音乐教室布置:将教室整理成适合演奏和活动的环境。

摆放乐器和座位,并保证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2.乐器准备:准备一些简单易操作的乐器,如击鼓、铃铛等,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演奏中;3.音乐选取: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音乐,如儿歌或童谣,并保证其节奏明确易懂,适合幼儿参与演奏;4.活动分组: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人数适宜,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并受到关注。

活动步骤1.导入活动:通过引导幼儿回忆一些简单的音乐旋律,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2.讲解活动目标和规则:向幼儿解释活动目标,并告诉他们活动的规则,如如何合作演奏、如何保持节奏等;3.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小组,分发乐器,由教师带领每个小组进行节奏练习。

每个小组一起演奏一段简短的音乐,并注重节奏的准确性;4.合作演奏:每个小组逐个进行合作演奏,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难度。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节奏;5.团队合作: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注意欣赏和支持其他小组的演奏,鼓励幼儿共同努力,形成团队合作的氛围;6.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回顾活动的过程和成果。

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在合作演奏中的体会和收获。

同时,鼓励幼儿通过音乐教育活动提升自己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活动效果经过这次音乐教育活动的训练和练习,幼儿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节奏,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

中班音乐教案:小松鼠找松果

中班音乐教案:小松鼠找松果

中班音乐教案:小松鼠找松果中班音乐教案:小松鼠找松果1设计意图:前两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小松鼠找松果",在学完这首歌曲之后,我发现幼儿很喜欢这首歌曲,而且对唱唱跳跳很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音乐游戏。

本次活动,我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松鼠采松果的情景,围绕着音乐游戏展开,尝试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作为刚刚升到中班的幼儿,游戏规则意识不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增强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

活动目标:1、了解音乐游戏的规则,并能在游戏中遵守。

2、体验与同伴一起玩《小松鼠找松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1、歌曲《小松鼠找松果》。

2、松果、松树图片。

3、前期经验:会唱歌曲《小松鼠找松果》,并会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

活动关键点:知道游戏规则,能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谜语导入:嘴巴尖尖像老鼠,一身茸毛尾巴粗。

爱在森林里边走,爱吃松果爱上树。

小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呀?师:对,是小松鼠。

我们最近学过一首小松鼠找松果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吧!(播放音乐,共同演唱歌曲)二、开展音乐游戏1、幼儿学习松鼠的舞蹈动作。

2、跟着音乐跳舞。

3、教师扮演松树爷爷,要点:站直、手举高、风吹来摇一摇。

3、幼儿观看老师分角色扮演小松鼠、松树爷爷,观察松树爷爷是怎么将小松果给小松鼠的。

4、幼儿分角色扮演小松鼠、松树爷爷,注意每只松鼠找一棵松树。

5、师找一名幼儿合作游戏,并交换角色,请其余幼儿观察。

6、师幼一起游戏。

7、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解决。

三、结束松鼠宝宝,我们采了好多松果是吗?这个冬天不用愁了,带上你们的松果我们准备过冬去咯!活动反思:《小松鼠找松果》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歌词也非常易于理解,非常适合中班孩子,有象声词、有对小消松鼠的动作描写非常形象生动。

孩子听了这首歌曲,非常容易理解,也非常感兴趣。

很快能把旋律哼出来,在熟悉旋律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

音乐游戏发展了幼儿的音乐能力,满足了幼儿的好动性和表演欲望。

小班音乐游戏《挑西瓜》课后反思

小班音乐游戏《挑西瓜》课后反思

小班音乐游戏《挑西瓜》课后反思在完成《小班音乐游戏:挑西瓜》的教学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旨在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幼儿的音乐学习和综合发展。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一)知识与技能1. 音乐节奏与动作学习- 大部分幼儿能够学习到简单的音乐节奏,并能根据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通过课堂上的多次练习和引导,幼儿对《挑西瓜》游戏的基本规则有了较好的理解,能够模仿西瓜长大以及被挑到时转圈的动作,达到了预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然而,仍有少数幼儿在节奏感的把握上不够准确,动作模仿也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教学中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

2. 身体协调性培养- 在身体协调性方面,多数幼儿通过模仿西瓜相关动作,身体协调性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幼儿们能够在做动作时,较好地控制身体各部位的运动,使动作更加协调自然。

但部分幼儿在一些复杂动作的转换过程中,还存在身体不协调的情况,例如从表现西瓜长大的动作快速转换为被挑到时转圈的动作时,表现不够流畅,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二)过程与方法1. 音乐感知与动作协调能力提升- 通过音乐与动作的融合教学,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能够逐渐跟上音乐的节奏,将动作与音乐更好地配合起来。

同时,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们也学会了根据音乐提示做出正确的动作,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动作协调能力。

不过,一些幼儿在音乐感知和动作协调方面还存在不足,例如对音乐节奏的变化不够敏感,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练习。

2. 社交技能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 在游戏活动和角色扮演环节,幼儿们有机会锻炼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合作,幼儿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配合,增强了沟通和协作能力。

同时,在分组游戏过程中,幼儿们也逐渐学会了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

然而,在团队合作过程中,仍有部分幼儿过于关注自己的动作,忽略了与他人的配合,需要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关注团队整体效果,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2)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2)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2)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2)摘要幼儿期是儿童规则意识萌发和规则行为初步的重要时期。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引导幼儿提升自己的规则意识,养成一定的规则行为,从而为他们在集体中能够真正从事自主活动提供保障。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意识培养一、所谓规则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

常规的建立不仅是集体教养幼儿的需要,同时它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可以起到培养良好情绪,促进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能力提高的作用.规则作为教育手段,可以起到规引导行为方向,促进幼儿活动质量,提高能力和身心水平的作用.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幼儿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已的不良行为,限制自已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秩序,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

如站队时不能拥挤,大声暄哗,收玩具时摆放整齐,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等,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的行为习惯。

通过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规则,并认真执行,把这种执行作为自身的需要,从以规则控制自身行为到动力定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二、现状分析为了了解中班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现状,我对中班段幼儿进行了观察调查,分析总结有以下几个特点1。

幼儿已有初步规则意识,需要不断地提醒或督促。

2.已出现自律规则的萌芽,不过还很不成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3。

在游戏中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胜过其他活动,但在还需要等待的游戏时,还缺乏一定的耐心。

4。

学习中部分幼儿还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言行,易插嘴或影响别人。

5.操作中规则基本,多数已养成听指令操作的习惯,并能整理玩具,但仍需进一步巩固。

6.生活环节上,基本能遵守规则,但多数情况下需要不断督促,反之就容易出现不守规则的现象。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中班幼儿对规则意识还不强烈,所以,在中班段,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使幼儿得到不断的熏染;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生成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则,对培养他们自觉执行规则,并逐渐内化为一种习惯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七个方法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七个方法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七个方法1.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为幼儿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是培养规则意识的第一步。

规则和期望应该简明扼要,并且能够和幼儿的发展和年龄相适应。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图片来帮助幼儿理解规则,例如,在卧室里安静播放音乐。

2.重复和强调规则:幼儿需要反复听到和看到规则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们。

教师和家长应该经常重复规则,并用具体的例子和情景来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和适用性。

例如,在游戏时,告诉幼儿不要抢夺他人的玩具。

3.提供正面激励和奖励:积极的鼓励和奖励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遵守规则和行为准则的动机。

赞扬幼儿的努力,表扬他们遵守规则的行为,并提供小奖励,如奖章或贴纸,以激发他们的积极行为。

4.以身作则:教师和家长是幼儿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教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自己遵守规则和行为准则,展示良好的行为模范。

例如,教师和家长应该自觉排队、按时完成工作等。

5.使用情景练习:通过情景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应用规则。

教师和家长可以创造一些情景,让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根据规则来行动,模拟各种社交和行为情景,例如,和朋友分享玩具、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等。

6.合理互动:幼儿学会遵守规则需要与他人进行合理的互动。

教师和家长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与其他孩子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幼儿理解“规则公平”的概念,如轮流发言、分享玩具等。

7.创造规则参与机会:让幼儿参与规则制定过程可以提高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程度。

教师和家长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参与制定一些规则,如游戏规则、教室规则等。

通过这样的参与,幼儿将会更加理解规则的意义和目的,并更有动力去遵守。

通过上述的七个方法,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规则意识。

为幼儿提供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并反复强调和重复规则,同时给予正面的激励和奖励,以身作则,使用情景练习,合理互动,并给予规则参与的机会,这样使幼儿能够逐渐理解和遵守规则,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奏能力?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奏能力?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奏能力?引言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帮助幼儿培养节奏感和合奏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针对幼儿的音乐游戏活动,以及它们对幼儿的教育意义和培养效果。

1. 音乐游戏活动介绍1.1 音乐动作游戏通过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各种动作,如拍手、跳舞等,帮助幼儿感受节奏的变化,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节奏感。

1.2 合奏乐器游戏让幼儿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乐器,并指导他们按照指定的节奏和音调共同演奏一首简单的乐曲,促进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奏能力。

1.3 节拍器材体验给幼儿提供各种节拍器材,如鼓、木琴等,让幼儿自由发挥,按照自己的想法演奏出有规律的节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2. 教育意义2.1 培养节奏感音乐游戏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音乐的律动,帮助他们更好地领悟音乐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听觉观察能力和动作协调性。

2.2 培养合奏能力音乐游戏中的合奏活动能够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演奏,并与他人协调合作,共同创造和谐的音乐,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3 提升创造力音乐游戏中充满了创造的空间,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通过乐器演奏或动作表演展示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效果3.1 提高音感和节奏感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游戏训练,幼儿的音感和节奏感会得到显著提升,他们能够更准确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并能够用自己的身体表达出来。

3.2 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音乐游戏中的合奏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他们会学会倾听他人的演奏并与他人协调合作,共同创造和谐的音乐。

3.3 促进自我表达和创造力音乐游戏提供了让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可以通过乐器演奏或动作表演展示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从而提升自我表达和创造力。

结论音乐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帮助幼儿培养节奏感和合奏能力。

通过引导幼儿参与各种音乐游戏活动,我们能够提高幼儿的音感和节奏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促进他们的自我表达和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与观察记录表及分析报告

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与观察记录表及分析报告

幼儿规则意识培养观察记录表(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观察记录表(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观察记录表(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观察记录表(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观察记录表(小班)观察分析报告赵韵儿小朋友性格活泼开朗,在以往的常规培养中已经非常熟悉音乐声响起后指示的动作。

在听到指令后能够迅速按照教师指令进行相关活动。

例如在听指令吃东西时能够按照指令顺利的搬小椅子到指定地点进行加餐。

但是赵韵儿小朋友由于在家中有挑食习惯,当教师发出“每个小朋友要把自己的饭菜吃完,要保持地板干净,桌子干净。

”的指令时赵韵儿小朋友并未按照教师指令用餐,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习惯继续用餐。

第四天,对小朋友们下达了连续指令:“现在请小朋友小、洗手、喝水。

”很多小朋友都有询问或者忘记擦手的现象,但是赵韵儿小朋友能够顺利的按照教师指令进行小便、洗手、喝水,对于大多数小朋友来说,赵韵儿小朋友理解指令的能力较强。

第五天下达“小组长铺桌布,然后把油画棒放在桌子中间。

”指令时大部分小朋友会再次确认“老师,我是小组长吗”有个别幼儿已经完全忘记自己是小组长的身份,而赵韵儿小朋友能够熟记自己的小组长身份,并能按教师只能顺利完成任务,说明赵韵儿小朋友听指令的能力和秩序很强。

在五天的规则意识观察中,赵韵儿小朋友唯独在第一天的指令“请你将自己的进区牌插到你喜欢的区域里,然后开始玩。

”中有和大多数小朋友一样的确认信息的表现(老师,是将进区牌插到绿色小树上吗?)表明我班幼儿自主选择能力较差,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还要加强幼儿自主选择能力的培养。

教育策略:通过对赵韵儿小朋友的观察发现,赵韵儿小朋友的规则意识较强。

与同班其他幼儿比较发现赵韵儿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和短时记忆能力较强。

后期可以尝试给她下达较复杂的指令,以进一步培养其能力发展。

同时,在第三天的指令中发现赵韵儿小朋友并没有按照教师的指令用餐,这和其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后期应该加强家园共育,较强与其家长的交流沟通,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合理给赵韵儿小朋友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较强的规则意识。

大班转圈圈活动游戏教案

大班转圈圈活动游戏教案

大班转圈圈活动游戏教案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3.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二、活动准备1.音乐CD《转圈圈》2.彩色圈圈若干3.好人卡、坏人卡若干4.奖励贴纸三、活动过程1.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跑步、跳绳、捉迷藏等。

(2)引导幼儿熟悉音乐节奏,跟随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2.游戏活动(1)转圈圈游戏①教师出示彩色圈圈,引导幼儿自由发挥,用圈圈摆出各种造型。

②教师播放音乐《转圈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用圈圈做转圈动作。

③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转圈比赛,比一比谁转得最快、最稳。

(2)好人坏人游戏①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个队,分别为“好人队”和“坏人队”。

②教师出示好人卡、坏人卡,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

③教师播放音乐,好人队和坏人队分别进行表演,展示各自角色的特点。

④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投票,选出最佳表演奖。

3.团队协作活动(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个队长。

(2)教师出示任务卡,任务卡上写有各种团队协作任务,如:集体转圈、搭桥过河等。

(3)各小组成员在队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任务。

(4)完成任务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享,交流团队协作的感受。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3)教师为获胜的小组颁发奖励贴纸,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四、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交流本次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进行转圈圈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2.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转圈圈游戏区,提供各种圈圈,让幼儿在课余时间自由玩耍。

3.教学拓展:教师可根据本次活动,设计更多关于圈圈的游戏,如:圈圈接力、圈圈跳高等,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

五、活动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2.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3.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家园共育效果。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听觉辨别和节奏感?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听觉辨别和节奏感?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听觉辨别和节奏感?导言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音乐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节奏感。

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分享如何通过音乐游戏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听觉辨别和节奏感。

活动一:音乐运动游戏目标通过音乐运动游戏,培养幼儿的听觉辨别和节奏感。

内容1.选择一首欢快的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运动,如扭动身体、拍手等。

2.在运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变音乐的节奏或音量,引导幼儿调整动作的速度和力度。

3.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幼儿需要根据听觉判断调整自己的动作,从而培养听觉辨别和节奏感。

效果通过音乐运动游戏,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节奏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培养。

他们能够准确地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提高了对听觉信号的敏感度。

活动二:乐器制作与演奏目标通过乐器制作与演奏活动,培养幼儿的听觉辨别和节奏感。

内容1.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纸杯、彩纸、橡皮筋等,让幼儿自行制作音乐器材。

比如,用纸杯和橡皮筋制作成简易的鼓。

2.在制作好乐器后,教师指导幼儿用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

可以选择一首简单的音乐,或者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创作节奏。

效果通过乐器制作与演奏活动,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节奏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他们能够通过乐器演奏出简单的节奏,提高了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活动三:音乐绘画创作目标通过音乐绘画创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听觉辨别和节奏感。

内容1.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用画笔和颜料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创作。

比如,快节奏的音乐可以让幼儿用快速的画笔动作完成作品,而缓慢的音乐则可以引导幼儿用柔和的颜色和细腻的笔触进行创作。

2.教师可以在画纸上画出不同的形状或线条,要求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填充或延伸。

效果通过音乐绘画创作活动,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节奏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他们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创作,提高了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结束语音乐游戏是培养幼儿听觉辨别和节奏感的有效方法。

幼儿园中班音乐律动《蜗牛与黄鹂鸟》教案和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律动《蜗牛与黄鹂鸟》教案和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律动《蜗牛与黄鹂鸟》教案和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理解歌词含义,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通过歌曲,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表现能力。

3.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理解歌词含义。

2.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和动作的协调。

三、教学准备1.课件: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音频和视频。

2.图片:蜗牛和黄鹂鸟的图片。

3.教具:节奏棒、纱巾、头饰。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音频,引导幼儿倾听。

(2)教师提问:歌曲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2.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教师逐句教唱,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3)教师与幼儿一起合唱,巩固歌曲。

3.歌曲表演(1)教师分发节奏棒,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拍打。

(2)教师分发纱巾,引导幼儿模仿蜗牛和黄鹂鸟的动作。

(3)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歌曲表演,注意动作的协调。

4.游戏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蜗牛与黄鹂鸟”的角色扮演游戏。

(2)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发挥,创造性地表现角色特点。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反思1.优点(1)歌曲选择合适,幼儿兴趣浓厚。

(2)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3)游戏活动丰富,幼儿参与度高。

2.不足(1)在歌曲学习中,部分幼儿发音不够准确,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在游戏活动中,部分幼儿表现出不遵守规则的行为,需要加强引导。

3.改进措施(1)在歌曲学习中,增加个别辅导时间,提高幼儿发音准确性。

(2)在游戏活动中,加强规则意识教育,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对音乐律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歌曲学习和表演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同时,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将积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指令音乐化对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指令音乐化对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它往往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

工作几年以来,我发现幼儿在一日生活常规养成是个薄弱环节,每个环节该做什么,怎样做,幼儿不够明确。

教师在组织这些环节时往往比较呆板,多采用语言提示、演示、儿歌等形式,幼儿的表现往往比较消极,实效性差。

为改善这一薄弱环节,我们根据本班幼儿音乐素质较好、乐感强、兴趣浓的特点,尝试将生活环节指令音乐化,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常规。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需要音乐帮忙管理班级,不同的音乐代表不同的指令,不需要老师组织纪律。

小班孩子对音乐变化特别敏感,能对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动作,如钢琴奏出一连串琵琶音,孩子们就知道要整理玩具了。

《小蜜蜂》的音乐就是坐成半圆形形状,听到三下和弦音,就知道这是安静的信号等。

这样的常规既培养了孩子们音乐的辨别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在自然的状态下还学会了哼唱歌曲等,可谓是一举多得。

因此,出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对规则意识的不了解,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合理运用音乐语言,让指令变换成幼儿熟悉、喜爱的音乐,感受生活的游戏性和趣味性,让幼儿从音乐的变化中理解老师心中表达的意思,从而有效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

目前,小班幼儿仍然偏多,若能合理有效地用音乐代替老师的指令,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还能让幼儿形成条件反射,自觉完成相应活动。

如此一来,孩子们更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感受一日生活的游戏性和趣味性。

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同时也强化了规则意识,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那么怎么把音乐元素自然运用到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中,让指令音乐化,帮助小班幼儿形成良好规则意识便是我们今天要思考的问题。

一、使生活环境指令音乐化,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常规意识环境对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日活动中,让旋律动听、节奏生动、健康活泼的音乐“浸泡”着,使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形成良好的性格。

新幼儿园公开课小班音乐绘本《艾玛捉迷藏》教案

新幼儿园公开课小班音乐绘本《艾玛捉迷藏》教案

新幼儿园公开课小班音乐绘本《艾玛捉迷藏》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音乐绘本《艾玛捉迷藏》了解艾玛的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音乐绘本《艾玛捉迷藏》2.音乐活动:学唱歌曲《艾玛捉迷藏》3.游戏活动:捉迷藏游戏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艾玛玩偶,引导幼儿观察艾玛的特征,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简单介绍艾玛,引入音乐绘本《艾玛捉迷藏》。

二、音乐绘本《艾玛捉迷藏》1.教师播放音乐绘本《艾玛捉迷藏》,让幼儿认真观看。

2.观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针对故事中的细节,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

三、音乐活动:学唱歌曲《艾玛捉迷藏》1.教师播放歌曲《艾玛捉迷藏》,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教唱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音和节奏,引导幼儿正确演唱。

3.学唱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歌唱表演,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游戏活动:捉迷藏游戏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选出一个小组长。

2.游戏开始,教师扮演艾玛,其他幼儿扮演小动物,艾玛藏在某个地方,小动物们要找到艾玛。

3.找到艾玛的小组获得胜利,教师给予奖励。

2.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讲述艾玛捉迷藏的故事,并尝试表演歌曲《艾玛捉迷藏》。

3.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想象、多表达,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绘本《艾玛捉迷藏》的讲述,让幼儿了解了艾玛的故事情节,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学唱了歌曲《艾玛捉迷藏》,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捉迷藏游戏,培养了合作精神。

整节课氛围活跃,幼儿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幼儿在学唱歌曲时,发音和节奏掌握不够准确,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丢手绢》教案

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丢手绢》教案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丢手绢》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25分钟)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反应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奔跑速度。

3.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

活动准备:1. 手绢若干条2. 音乐CD《丢手绢》3. 活动场地(室内或户外平坦场地)二、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教学基本规则(5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丢手绢》游戏的规则,重点讲解如何丢手绢、如何追逐、如何保护自己的手绢等。

3. 游戏环节(10分钟)(1)教师扮演“丢手绢”的角色,示范如何丢手绢,引导幼儿观察手绢丢的位置,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轮流扮演“丢手绢”和“追逐”的角色。

在游戏中,幼儿要迅速反应,积极追逐,培养他们的反应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在游戏中的错误动作,如丢手绢的方法、追逐的技巧等。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本次游戏活动的收获,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如快乐、困难、成长等。

教师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

三、活动延伸教师可以根据本次游戏活动的效果,调整游戏难度,如增加手绢的数量、提高丢手绢的速度等,让幼儿在不断挑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类似的游戏活动,如《抓痒痒》、《踩气球》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伤。

2. 注意调节游戏难度,让幼儿在合适的挑战中成长。

3. 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游戏,培养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反应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协调能力。

2. 搜集幼儿在游戏中的作品(如手绢),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音乐活动丢手绢观察记录

音乐活动丢手绢观察记录

音乐活动丢手绢观察记录
观察日期:8月21日
观察区域:操场
观察对象:蕾一班部分幼儿
观察年龄:6岁
观察者:荆XX老师
丢手绢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游戏活动,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持手绢幼儿,沿顺时针或逆时针绕着小朋友走,圈上的幼儿一起拍手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到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唱到轻轻地放到小朋友的后面时拿手绢的幼儿将手绢悄悄地放到圈上
某一个小朋友的身后)唱到:快点快点抓住他时,如果被丢给手绢的幼儿还没有发现自己身后手绢,丢手绢的幼儿就要捉住他表演节目或背诵儿歌,若在唱的过程中幼儿自己发现了手绢,就要拿起手绢,快速追逐丢手绢的幼儿,若追上就要请丢手绢幼儿表演节目,若追不上,游戏重新开始。

行为分析:
1.幼儿对此类游戏很感兴趣,在不断的游戏中逐渐能灵活协调得进行游戏。

2.大部分幼儿对游戏规则掌握的比较好。

3.对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要及时给予肯定。

《指南》中指出: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

老师反思:此游戏能有效的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物的发展,并保持着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

在游戏中,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身体的灵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活动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

音乐活动它首先要求幼儿要认真地倾听、感受,最终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以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表现。

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获得了积极的人生体验,也学会了自我学习、自我控制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在家庭里往往只处于服从地位或处于撒娇邀宠的“小皇帝”地位,缺乏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会表现出好动、不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容易出错等现象。

而孩子们以后要面对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力和挑战的时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的培养,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夯实基础。

通过近年来的音乐教学实践,我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有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一些经验。

1.没置游戏情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纲要》中对游戏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作用的肯定。

音乐欣赏活动可以说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它有优美的旋律,有一定的情节,如果想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就要再设置游戏及规则。

如音乐欣赏《漫游神秘城堡》,讲的是小朋友想去漫游神秘城堡,在神秘城堡里会遇到许多奇怪而有趣的事情。

首先,你必须根据音乐的指示进行活动,音乐叫你做什么你就必须做什么。

进入城堡时你必须先变成小木偶,在音乐声中进入城堡迷宫,迷宫中有暗门,音乐让你敲门时,门才能敲得开,
进入城堡花园后,你必须变成花草树木……在离开城堡时,你必须变成小木偶,犯规者变成“石头”。

因此,我在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时,经常强调规则,只有遵守了规则,小朋友才能扮演好自己喜欢的角色,才能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快乐。

2.设计好教学语,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

如组织合唱和打击乐时,通过手势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情感及歌曲的内涵,使其节奏统一、速度统一,从而让幼儿知道必须遵守规则,服从指挥,才不会妨碍活动的进行。

又如教师运用体态语把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收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

当活动中幼儿随便乱敲打乐器时,教师可用体态语给孩子一种暗示,提醒引导幼儿形成规则意识,约束自己,从而让幼儿有序、自主地进行学习。

3.创造和谐有序的音乐活动空间,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3.1 适时地提出常规和要求
音乐活动通常是集体或小组教学,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活动常规,在活动的组织中必然会出现空间的纷乱状态。

《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我们的孩子将来要在一个真实的现实社会中,适当的自我控制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如在音乐活动中必须建立听音乐指令行动的规则,要求幼
儿在音乐指挥下起立、坐下、上座位、取乐器等,建立歌唱、表演之前倾听前奏的规则等,让幼儿养成一种与集体协调一致的观念与技能,使幼儿明白这些行为规则对他们自己参加音乐活动的积极意义。

如在玩音乐欣赏《小熊运西瓜》时,教师应事先讲明游戏规则:西瓜滚动时不要碰撞,在每个乐句的句首重音处做摘西瓜的动作等。

让幼儿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地进行、保证自己更好地学习。

3.2 安排合理的、科学的、有趣的空间
新《纲要》中提到:“幼儿的空间、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在集体或小组教学中空间的方位是非常讲究的,比如让孩子随便站散点、随便坐,幼儿容易出现游离现象,而在半圆形和圆形状态时,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看到老师的示范,幼儿也能感受到教师眼神的关注,注意力会相对集中,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规则的意识,使幼儿能更有效、主动地学习,形成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4.在与同伴的共同合作中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社会化的发展终结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音乐活动通常是以集体或小组的形成进行的,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很容易理解大家遵守同样的行为规则对自己参加音乐活动的积极意义。

如在音乐欣赏《洋娃娃跳舞》活动中,为a段音乐创编舞蹈时,要求幼儿两两结伴,探索在两人手拉手的情况下,如何用简单的步
调跟随音乐舞蹈:为b段音乐创编舞蹈时,为了进一步感受曲子中的重音,要求在重音处与舞伴对击掌或做蹦跳步等动作。

在与同伴的共同游戏中,幼儿明白要把活动进行下去,必须遵守规则,不能随意地做动作,从而逐渐地使幼儿形成了一种规则的意识。

这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为幼儿今后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秩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具有很强可塑造性的生命阶段。

在这个重要的时期,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更需要对幼儿的一生做好启蒙教育,帮助幼儿尽早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规则意识,使他们从小知道事事有规则,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为他们以后面对各种挑战做好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