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护理论文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多见于6岁以内的婴幼儿,学龄前反复感染儿童患病率为29.69%,其中城市为32.61%,农村为24.19%,近年来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1]。
如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哮喘、心肌炎、关节炎、肾炎等。
营养状况异常、免疫功能低下、环境因素变化、基础疾病及慢性感染病灶的存在等因素均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生[2]。
因其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临床上本病重在防而非治。
因此,做好胎儿期孕妇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及时补充小儿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改善小儿生活环境状况,可有效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减少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患儿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以及推拿、穴位按摩等中医疗法,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有较大优势。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预防;护理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是指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超过7次,其发病机制多与先天性因素、营养素缺乏、居住环境等因素有关[3]。
报道显示[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达20%,且病情迁延、久治不愈,严重威胁患儿身心健康。
给患儿的日常生活、学习带来极大的不便,给家庭、社会造成很的负担,因此,对的防治及护理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笔者就近年来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进行综述。
1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1.1胎儿期的预防措施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该病的发生尤其重要。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先天性因素关系密切,如早产、宫内感染、宫内缺氧、低体重儿等都会导致的发病率增高。
早产儿出生时机体各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免疫功能较低,如孕期母亲患肝炎、结核等疾病,病原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受损。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探讨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探讨一、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概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又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两类,常发于5岁以下小儿。
小儿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病程较长,对小儿的生理发育造成极大影响,对患儿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目前对小儿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并不十分明确,除外来病原体感染和先天性气道结构差异外,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还有多种内外因素,比如护理不当、微量元素缺乏等多种原因。
这导致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难以治愈,病情迁延。
二、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病因1钙、锌等微量元素的缺乏。
钙、锌等微量元素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兴奋剂”,小儿处于快速生长的时期,对微量元素的需求较其他年龄段要更为巨大,而有的家长往往忽视了小儿的这一需求,导致小儿体内的微量元素缺乏。
钙离子和锌离子做为人体多种免疫蛋白的组成成分,其匮乏会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
钙离子的不足会导致小儿淋巴细胞活力下降,而锌离子的缺乏会导致巨噬细胞活化因子、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不足。
同时,微量元素的缺乏还会阻滞儿童的生长发育,进一步影响儿童的免疫系统成熟,从而导致呼吸道的反复感染。
2.血清维生素水平。
维生素做为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有机化合物,它的缺乏会导致患儿免疫系统活力低下,对呼吸道反复感染的患儿,补充维生素A最为重要。
根据王雪梅等人的临床研究报告,维生素A缺乏的患儿IgA和Ig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呼吸道的上皮组织过度角化,黏膜中的sIgA抗体含量也较少。
维生素A可以维持细胞生长,促进呼吸道黏膜的发育和损伤细胞的再生。
另外,维生素A还可以调节T细胞各亚群的比例,影响细胞免疫。
3.肠道微生态环境改变。
对于幼儿来说,肠道不仅仅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改变对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作用分为两个方面:①因肠道微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导致患儿的自体感染。
②因肠道微生态环境变化导致肠粘膜损伤,进而出现腹泻和因营养不足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与护理论文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与护理【摘要】目的: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rrti)是儿科的常见病,约占儿科门诊病人的30% ,以反复发作为特点,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rrti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与患儿免疫功能不成熟或免疫缺陷有关。
近年来多种免疫调节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疗效各异。
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及配合护理辅助治疗小儿rrti,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护理【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92-01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2年3月本院儿科门诊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128例,男72例,女56例.年龄1岁4个月~6岁6个月。
近期未接受过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和其他免疫调节剂治疗,未发现其它重要器官病变.按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
观察组男34例,女30例,平均年龄(2.2±1.0)岁,近半年每个月呼吸道感染(1.2±1.3)次;对照组男38例,女26例,平均年龄(2.4±1.1)岁,近半年每月呼吸道感染(1.3±1.1)次,两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和治疗情况相近,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抗菌(如二、三代头孢菌素),抗病毒(如病毒唑、阿昔洛韦)及对症治疗。
加味玉屏风散:黄芪50g,白术(炒)30g,防风15g,茯苓10g,党参10g,共为细末,过筛装瓶备用,用量0.2 g/kg,每日2次,隔日服。
左旋眯唑,用量每日1.5~2.5mg/kg,每周2次,2个月为1个疗程。
患儿均积极治疗原有疾病。
1.3 病室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对流风,避免被动吸烟及异味刺激。
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期执行呼吸道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综合治疗儿科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论文
综合治疗儿科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摘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类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0~2岁,每年7次,2~5岁每年6次,5~14岁每年5次[1]。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综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 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480- 011 病因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的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其反复感染多与护理不当、入托幼机构起始阶段、缺乏锻炼、迁移住地、被动吸入烟雾、环境污染、微量元素缺乏或其他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等因素有关;部分与鼻咽部慢性病灶有关,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
2、处理原则⑴寻找致病因素并给予相应处理。
对鼻咽部慢性病灶,必要时请耳鼻咽喉科协助诊断。
由于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系病毒感染,故不应滥用抗菌药物;⑵注意营养和饮食习惯以及增强体质方面的指导;⑶护理恰当;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交叉感染;⑸必要时给予针对性的免疫调节剂。
笔者将上述处理原则多年临床应用体会与大家共享。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寻找致病因素并给予相应处理,是最重要的一步。
感染期积极治疗,非感染期重在调护,综合治疗的方法为佳。
感染期:上呼吸道感染90%为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菌素,中医中药更有优势,根据临床特点辨证施治,一般分以下证型:1.1 风寒证:鼻塞,流清涕,恶寒,微热,身痛,咳嗽,面色黄白舌质淡红,苔白,指纹红,或脉浮紧。
治以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处方如下:荆芥5g、防风5g、苏叶6g、薄荷6g、芥穗8g、桔梗8g、甘草6g、前胡10g、枇杷叶10g。
荆芥、防风、苏叶疏散风寒,宣通卫阳,薄荷、芥穗通窍止涕,桔梗、甘草利咽,前胡、枇杷叶肃肺止咳。
1.2 风热证:鼻塞,流浊涕,发热咽痛咳嗽,头痛,舌质红,苔白厚,指纹紫滞,或脉浮数。
治以辛凉解表,桑菊饮加减,处方如下:桑叶6g、菊花8g、薄荷6g、桔梗10g、甘草6g、前胡10g、蝉衣6g、黄芩10g、连翘10g、竹叶3g。
全方位护理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临床症状的影响
全方位护理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临床症状的影响摘要:目的:对全方位护理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临床症状的影响进行探究。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022年之间接收的8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取全方位护理的观察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儿的临床症状。
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
对照组患儿的各项症状改善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0.05)。
结论:全方位护理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治疗效果,促进各项症状消失。
关键词:全方位护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用效果;临床症状据统计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在20%左右,本病为2~6岁小儿多发病,起病当时儿童具体表现为:发烧、鼻塞、流清涕、食欲不振、盗汗、体重减轻、萎靡等,和正常儿童进行了比较患呼吸道疾病几率要大得多,及时的治疗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因绝大多数儿童处于原发感染尚未痊愈的状态,又出现新的感染,再加上患儿的年龄一般都比较小,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差,在治疗过程中仍非常容易出现肺脏病变[1]。
因此,临床上普遍认为:在治疗时辅之以科学护理干预措施,亦是十分必要的[2]。
本研究旨在对全方位护理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临床症状的影响进行探究,选取本院2018年–2022年之间接收的8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2022年之间接收的8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取全方位护理的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男患儿和女患儿分别为22例和18例,年龄6个月-7岁,均值1.98岁;观察组男患儿和女患儿分别为21例和19例,年龄7个月-7岁,均值1.96岁。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儿有发热,鼻塞、流清涕和其他症状,进行血象、免疫功能等检查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无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发布时间:2021-07-07T15:56:28.67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作者:邓琴[导读]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邓琴(桂林市中医医院;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及多发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影响儿童成长。
故临床应做好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预防及其护理干预,确保小儿健康成长。
本文现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简要综述,以望减少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预防;护理;策略;进展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秋末冬初、春季两个季节,由于早晚温差大,抵抗力稍差的小儿容易发生此病。
日常食欲不振、出汗较多的小儿容易反复。
轻者表现伤风流涕,重者高热肺炎,甚至并发心肌炎、肾炎,诱发哮喘。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生原因在于儿童时期免疫功能紊乱,微量元素失衡、非母乳喂养相关。
因此,应做好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其护理干预,现综述如下:1、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原因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指一年时间内,幼儿出现7次及其以上的呼吸道感染。
是临床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其病因较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前,临床研究发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在于小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容易出现免疫系统异常。
而此阶段,小儿的免疫功能及其呼吸系统处于完善及发展阶段,体内的T细胞数量较少,吞噬及杀菌能力较弱。
当外界病原微生物进入到体内,则引发呼吸道感染[1]。
若小儿偏食,体内缺乏维生素A及维生素C,将降低了呼吸道防御功能,容易使得病毒侵入体内。
加上自身防护不当,皮肤血管受冷而收缩,反射可引起鼻咽部黏膜毛细血管的收缩,降低了纤毛摆动及局部抵抗力,最终出现发热、流涕、腹泻,甚至呼吸困难等。
2、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2.1胎儿期的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先天因素密切相关,如宫内感染、早产、宫内缺氧等。
由于早产儿的出生时,各个身体发育不完善,加上免疫功能较低,其病原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营养不良或者免疫功能受损,降低胎儿呼吸频率,降低肺功能,进而容易患病毒及细菌感染等疾病。
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0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发作的次数,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效果上呼吸道感染作为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的鼻咽喉等部位的炎症。
据相关研究显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在一年中发病次数达到5-6次,且病情变化多端,极易复发,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生长发育[1]。
为了探讨儿童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的护理效果,现选取我院的80名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现做如下的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0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作为研究的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07年修订的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2];不同年龄段患儿一年中发作的次数分别为:0-2岁不低于7次;3-5岁不低于6次,6-12岁不低于5次,上呼吸道发感染第一次发作和第二次发作的时间在一周之内;所有患儿均经过家长同意参与本次的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原发性免疫缺陷以及肺发育不全的患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病变;患有严重的慢性疾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治疗的患儿。
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中有男患儿25名,女患儿15名,年龄在3-12岁之间,平均年龄(5.23±1.2)岁,一年中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为6-10次,平均感染次数(7.24±1.45)次。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自09年以来通过对1368例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
结果:患儿呼吸道感染的复发率由原来的43%下降到20%,而且患儿每年复发的次数也大幅降低。
结论:只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相当一部分小儿呼吸道感染病症是可以预防或者避免的。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原因;护理对策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RRI )简称复感,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而言[1]。
随着生活环境改变,生活方式变化,病原体变异性增大,外感疾病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据报道[2],儿科门诊患儿80%为呼吸道感染,其中复感占到30%。
由于复感涉及的病种和证候较为复杂,旧感初愈,新感复起,经常反复,缠绵难愈。
加之长期用药治疗,不仅增加患儿成年后患慢性肺系疾病的可能性,而且生长发育受到损害,生活质量下降,给家长带来精神和经济双重负担。
1资料与方法本组1368例,均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诊断标准依据。
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参考标准执行[1],见表1,所有病例均为临床诊断。
男699例,女669例,年龄8月~12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在1~2周。
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显著而全身症状重,年长儿症状较轻。
轻症主要是鼻咽部症状,出现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适、轻咳与不同程度的发热,重者畏寒、高热、头痛、纳差、乏力,婴幼儿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烦躁,甚至高热惊厥。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部分患儿出现不同形态皮疹。
肺部体征阴性。
对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并将1368例患儿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患儿感染以外的发病原因逐一分析认定,得到相关结果供临床参考。
见表2表1 复感诊断纳入标准表2本组复感病例2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2.1小儿呼吸道易感染的解剖特点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耳咽管、喉;小儿的鼻部和鼻咽腔相对较短,鼻道狭窄,无鼻毛,鼻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故感染时鼻粘膜充血肿胀易引起鼻塞,呼吸困难,小儿耳咽管相对较宽直且短,呈水平位,眼部相对狭小且较垂直,咽部集结的淋巴组织,小儿喉部相对较长和狭窄,呈漏斗形,软骨柔软声带及粘膜柔嫩且富于血管,故感染时易发生充血水肿而引起喉头狭窄,出现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分析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
方法:实验地点是我院,实验时间是2018年7月初~2019年6月底,选定患有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52例,抽签法分组,实验组共计26例患儿,展开综合护理,对照组共计26例患儿,展开常规护理。
结果:对比2组患儿临床数据,实验组护理效果、护理后疾病发作次数、患儿家长满意度均显著改善,差异明显,P<0.05。
结论: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展开综合护理,成效较为理想。
【关键词】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综合护理;效果在临床上常见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不同,属于上呼吸道炎症,其中多数患儿病因是病毒,在春冬季较为常见,传播途径是空气及飞沫,可表现为咳嗽、发热、腹泻等,若未能及时有效处理患儿病情[1],可极大影响患儿健康成长,因此,临床上十分重视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进行了相应研究。
本文收集临床资料并综合分析了52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
1 资料及方法1.1资料于我院2018年7月初~2019年6月底随机选择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计52例,患儿及其家长均知情,同意入组,利用抽签法将以上患儿分组,26例实验组患儿中,男女病患分别是20例及6例,年龄分布是1岁至2岁,中位年龄1.2岁;26例对照组患儿中,男女病患分别是21例及5例,年龄分布是1岁至3岁,中位年龄1.3岁。
将2组患儿入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1.2方法对照组共计26例患儿,展开常规护理:护士应充分了解患儿具体情况,为患儿实施适量炎琥宁治疗,利用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等手段,为患儿开展有效降温处理,将各项常规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加强患儿病情监测,将患儿家长健康宣教工作做好。
实验组共计26例患儿,展开综合护理:(1)观察病情。
护士应对患儿口腔粘膜变化进行细致观察,对患儿是否出现扁桃体水肿及咽部水肿等现象进行充分了解,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为患儿提供对症治疗,将相关数据详细记录。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摘要: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指患儿于一年内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超过5次或下呼吸道感染次数超过2次。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五岁以下儿童群体多发病、常见病,该病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晰,该病治疗主要为在科学运用抗生素基础上展开联合治疗,免疫治疗应用最为广泛。
因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儿科多发病,其具备发病率高、病情易反复等特征,加之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持续升高态势,使得医学界对该病防治及护理工作愈发重视。
本文对小儿呼吸道感染预防及护理干预展开综述。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预防;护理干预前言: RRTI指患儿一年内患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超过5次或患下呼吸道感染次数超过2次,该病又简称为复感儿。
5岁以下儿童群体为RRTI主要发病群体。
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持续升高态势,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RRTI的防治及护理工作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笔者结合近十年RRTI相关文献研究对该病的预防及护理工作展开如下综述。
一、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RRTI病因复杂程度较高,其为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引发:(1)微量元素缺乏:锌为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可诱导T淋巴细胞增生,提升机体免疫力;铜与维持生命的诸多生化作用关系密切;铁可维护B、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抗体生成,以上微量元素缺乏均会增加RRTI发生风险。
(2)年龄:部分研究指出,婴幼儿RRTI发生风险较高,特别是2岁以下儿童。
(3)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缺乏时易引发RRTI。
(4)疾病因素:先天性疾病:如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发育不全、如变异性免疫缺陷、哮喘、支气管炎等会增加RRTI发生风险。
(5)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较差为诱发RRTI的内在因素,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体液免疫功能处于早期发育阶段,巨噬细胞功能不足,因此易引发呼吸道感染。
(7)环境、遗传、营养不良等也为诱发RRTI的重要因素[1]。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探讨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加强护理措施的效果。
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抽选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儿咽喉肿痛、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99、3.256、4.488、2.928、7.256,P<0.05)。
结论: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加强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呼吸道感染情况,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护理效果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科常见疾病,临床上发病率相对较高,对患儿的日常生活影响比较大。
为了更好的保证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更好的促进患儿康复,改善患儿症状[1]。
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加强护理措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抽选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其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19例,患儿最大年龄6岁,最小年龄5个月,平均年龄(2.55±0.12)岁。
对照组44例,其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0例,患儿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7个月,平均年龄(2.59±0.14)岁。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比性高。
1.2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数据记录分析、嘱咐注意事项、基础护理等。
实验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生命体征监测。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应用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根据护理方案分组。
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实验组结合应用综合护理。
对比两组患儿康复效果与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综合护理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康复效果,能够明显提高患儿预后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综合护理;护理效果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临床中小儿的常见病症,其主要是因为小儿机体免疫力较弱,再加上病原体入侵从而导致上呼吸道炎症的发生,临床中约有75%的患者是因为病毒感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同时也是儿科疾病的常见病症[1]。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带有一定的季节性高发表现,特别是在春季与冬季最为常见,可以基于飞沫、空气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在感染之后会出现咳嗽、发热以及腹泻等多种病症,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会对患儿身体发展形成直接影响[2]-[3]。
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预后效果,本文基于对比研究方式探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临床中接受不同护理服务的效果差异。
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
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
实验组患儿30例,男女16例、14例,年龄(2.24±0.24)岁,发病时间(1.32±0.22)月。
常规组例数以及男女比例与实验组相同,年龄(2.35±0.18)岁,发病时间(1.28±0.13)月。
组间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自愿接受相关护理、检查与治疗;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对临床研究认可度不足;存在合并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存在手术禁忌症。
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对于这一问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护理、免疫调节等。
针对儿童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有必要对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措施进行系统回顾和临床疗效观察,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改善儿童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措施及其临床疗效,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措施及临床疗效观察,旨在总结现有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我们将通过系统回顾当前常用的治疗措施,分析其优势和不确定性,结合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详细观察患儿的治疗过程和效果,进一步探讨可行的治疗方向。
我们的研究将对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儿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2. 正文2.1 治疗措施的系统回顾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措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及严重程度,医生们采取了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其中,抗生素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针对病原体的敏感性测试,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
除了抗生素,支持性治疗也是关键的一环。
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充足营养、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措施可以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此外,对于部分患儿可能会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或中草药进行治疗,以增强患儿的免疫系统抵抗力。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也相继出现。
比如呼吸道聚焦超声治疗、胸腔镜下肺泡灌洗等方法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研究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研究摘要:呼吸系统感染是儿科门诊最为常见的病因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儿童可能会经历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这种病情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针对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病因诊断、预防措施、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然而,该领域仍然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如何准确诊断病因、如何预防复发、如何避免药物滥用等。
本文将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展开研究。
关键词:儿科;呼系统;反复感染;治疗一、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诊断分析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是指儿童在一年内出现多次呼吸系统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
这种情况常常困扰着孩子及家长,也给医生带来了诊断和治疗的挑战。
在确定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病因时,首先需要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分布。
据研究表明,儿童反复呼吸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病毒和细菌,其中以病毒感染为主,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此外,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儿童反复呼吸系统感染,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免疫缺陷等。
确定病因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史询问:详细询问孩子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病程等,以便确定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体格检查:对孩子的体温、呼吸、心率等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呼吸系统感染,并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通过喉拭子、鼻拭子、血液等样本进行病原体检测,以明确病原体种类和感染程度。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评估肺部炎症程度、病变部位和类型等。
进一步检查:在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可进行免疫学检查、细菌培养、支气管造影等检查。
在确定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病因时,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评估,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分析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分析摘要】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不同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其中有75%的患儿是由于病毒引起,是儿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在春季、冬季比较常见,主要通过飞沫、空气等进行传播,其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腹泻等,如果不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影响。
临床上可以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068-01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儿科的一种多发性病症,以冬季、春季最为常见,借助空气、飞沫等方式传播。
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致使该病症存在反复发作的特点,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
因此,临床需加强患儿的护理干预以提高疗效。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儿科学分会编制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要求,排除心、肾、肝等器官障碍、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造血系统原发病或是服用免疫抑制剂不超过30d的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患儿32例,女患儿18例,患儿年龄在1-5岁之间,平均是(2.9 ±1.6)岁,病程是5-28个月,平均是(12.3 ±3.7)个月;观察组男患儿35例,女患儿15例,患儿年龄是1-6岁,平均是(3.2 ±1.5)岁,病程是4-23个月,平均是(13.2 ±4.5)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00例患儿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2.方法: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给予患儿物理降温、药物降温以及镇静药物等对症治疗,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干扰素、抗病毒以及双黄连等药物进行对因治疗。
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观察摘要:呼吸系统感染属于临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以儿童最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受到细菌病毒入侵后的感染症状,如呼吸不畅、咳嗽、咳痰及高热等,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则可能造成患儿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并发症。
呼吸系统感染临床发病率高并且容易反复发作,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因反复发作而造成病原菌出现耐药,增加治疗的难度。
目前临床治疗药物较多,普遍受到医师认可的匹多莫德。
阿奇霉素属于应用比较普遍的抗生素之一,对各种敏感菌导致的呼吸道感染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有效治疗及短时间改善患儿症状,我院儿科采取阿奇霉素联合匹多莫德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显著。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某院经收治的98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常规吸氧雾化联合抗感染治疗和匹多莫德颗粒药物治疗进行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措施;临床疗效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某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经治疗的98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及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下,使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
实验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6.74±3.66)岁。
常规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1.5~12岁,平均年龄(7.26±3.98)岁。
两组患儿病程最短为1个月,最长病程为15个月,平均病程为(8.43±1.26)个月。
常规组吸氧雾化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服用匹多莫德颗粒(谱乐益)。
两组患儿均符合呼吸系统反复感染诊断标准,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行吸氧雾治疗:选取AstraZenecaPtyLtd公司所生产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药物进行治疗,将0.5mg药物加入2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雾化吸入,吸入时间为10min/次,每日2次。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护理研究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护理研究【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护理;经验2022年2月-2022年4月,我院针对收治的部分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取得了較为良好的临床结果,现报告分析如下:1、2临床护理方法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在实施系统化检查诊断基础上,结合患者实际具备的临床症状表现特征展开针对性治疗处置,促进患者的疾病临床症状实现快速有序的转归。
在此基础上,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护士要为患者创造和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病房内部环境,要针对低龄患儿具备的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为其针对性开展住院病房内部环境建构和支持工作,要为患者周期性播放和提供轻松和缓的背景音乐,提供种类合适的玩具玩偶,充分安抚患者因罹患疾病而产生的不良临床反应,继而获取预期的治疗效果。
护士要针对患者在疾病临床治疗护理处置过程中的各项基础生理指标表现状态,以及疾病临床症状动态波动特征展开持续动态监测,要针对患者在现有治疗处置方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及时通知相关临床医师,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干预,确保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的生存质量不断实现改良优化。
护士要逐步加强与患者家长的交流沟通力度,在为患者初步讲解和介绍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性疾病基本知识和临床治疗处置方法基础上,督导患者家长为患者提供科学充足的家庭情感关怀,充分关注和处置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负性情绪,确保患者的疾病临床症状能够快速实现平稳有序的治疗转归。
1、3临床评价指标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2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92、86%(39、42)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73、81%(31、42),组问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5、486,P<0。
05)。
3讨论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性疾病是儿科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的常见疾病,该病通常具备复杂多样的临床引致因素,且在低龄儿童患者群体中具备表征显著的反复感染性和反复发作性特征。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做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缺乏微量元素铁,导致血红蛋白变化之后,影响患儿的免疫功能,合理的护理可以帮助患儿改善体质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微量;护理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儿童常见的一种病症,发病率约为20%,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该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患儿的免疫力低下,这个致病因素已经得到公认。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该病的发生还和患儿体内微量元素浓度降低有关。
2013年4月到2014年5月,我院对5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了血清铁、IgA、IgG、IgM的测定,并对患病儿童给以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把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观察组,这些儿童均已确诊为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其中男性患儿37例。
女性患儿13例,年龄在0.73~5.00(2.45±1.12)岁。
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胃食管反流、结核等病例,以支气管肺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为研究对象。
同时选择50名健康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0.60~10.00(3.33±1.34)岁,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检测血红蛋白、血清铁、IgA、IgG、IgM。
对观察组的患儿进行常规的治疗,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保持患儿空气清新,每隔四天室内换气,维持患儿病房的湿度50%~60%,室温维持在18oC~22oC。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资料。
结果经过改变护理方法,施行有效地护理措施,6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比以往平均住院天数21d缩短至13d,3个月后复发呼吸道感染3例,其余在10个月内未见复发,有效率95.0%。
结论及时有效地改变护理方法,施行有效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复发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护理反复呼吸道感染不是一种疾病名称,而是一种临床表现。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RRTI),简称“复感儿”,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为了寻求有效地预防及护理方法,现将本院儿科6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预防及护理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预防及护理资料选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儿科住院患儿。
男34例,女26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3.1±1.8)岁。
患儿临床表现:体温38.5~41.2℃,伴有发热、咽部红肿疼痛、鼻塞、流涕、打喷涕、干咳、食欲欠佳,或伴有间歇性呕吐、腹泻等症状。
1.2方法临床治疗时对于轻微感染者给予一些中西药物治疗,如:小儿柴桂颗粒、解表颗粒、小儿双清口服液;新癀片,蒲地蓝、婴儿安;罗红霉素等,每次剂量可按小孩年龄大小而定,温开水送服。
对于重症者则依据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进行对症输液治疗。
1.3结果对于6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后,6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愈出院后,3个月后复发呼吸道感染3例,其余在10个月内未见复发,有效率9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187-01
【摘要】目的:为了探究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并为实际的护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建议或意见。
方法:对
2008.03-2010.03入住我院的124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地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为62人。
对照组仅仅实施普通的护理,干预组除了实施普通的护理方式,还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护理。
运用excel及spss软件对效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结果:经过对比可以得知,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
32%,而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8.39%。
结论:对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而言,在对其实施普通的护理手段之外,还应该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护理,这样效果更佳。
【关键词】小儿;复呼吸道感染;健康教育;护理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niae,mp)属于一种病原微生物,它的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
它对人类的致病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支原体一般会引起肺炎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因此,过去有人将之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因子”。
[1]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人说话时喷出的飞沫进行传播和感染,并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多发于幼儿人群及老年人群之中,如果治疗的不彻底往往会反复发作。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小。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与其他病
原微生物感染相鉴别。
对其进行合理的护理,这样有利于小儿病情的康复。
下面就是将2008.03-2010.03入住我院的124名小儿反复
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08.03-2010.03入住我院的124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最小的儿童患者的年龄为2岁零三个月,最大的患儿为12岁。
各年龄段主要分布的病例数为:1--4岁为39例,4--8岁为43例,8--12岁为42例。
例患儿在进行检查时,均保持空腹状态,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
将上述患儿随机地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均为62例。
就诊患儿均符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对上述患儿,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除了施加常规护理之外,还对其施加了健康教育护理,具体而言,健康教育护理的方法包括如下几点:
(1)疾病知识的教育:小儿呼吸系统的发育程度并没有达到成熟的状态,而且由于其自身的抵抗力极为低下,那么非常容易感染呼吸道系统疾病。
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安排饮食结构,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使体内合成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呼吸道反复感染。
(2)语言文字教育: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较为关键的就是对其实施语言文字教育,这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教育方法之一。
具体
而言,可以采取群体性的交谈以及个别交谈两组方式。
在这其中,需要联合家长一起,共同地对其进行文字教育,交谈的内容一般受到家长的文化程度、心理状况以及患儿的病情轻重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语言文字教育一般要求语言文字需要通俗易懂,而且在交谈过程中,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患儿及其家长着想,能够对他们的心理状况有一个很好地把握。
在语言文字教育中,文字教育更为重要,这主要是由于文字教育不会受到时间限制,便于家长自由阅览,仔细领会,长时间保留。
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印成小册发给患儿家长,指导其学习。
(3)示范性教育:一些技术操作,如婴儿排痰、高热患儿的物理降温、哮喘患儿的吸入等,使家长掌握操作要点,提高操作的准确度。
1.2.2 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及spss软件对效果进行分析和
处理。
对上述两组患儿的疗效总有效率进行计算机分析。
2结果
上述两组患儿的有效率如下表1所示,可以知道,干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要高,而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
3结论
mp感染广泛存在,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非流行年份占小儿肺炎病闪的10%~20%,在流行年份可达30%[3]。
并且每隔4~6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学龄儿童及婴幼儿普遍易感。
临床上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表现呼吸道症状外,尚可引起多器官的损伤。
一般在给予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一定时间效果不佳时,才考虑是否为支原体感染,所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除了对患儿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时,还应该结合科学的护理,在护理之中,健康教育护理是较为有效的一种办法。
由上述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的总有效为90.32%,而干预组则达到了98.39%,这就说明了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对于患儿病情的好转以及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护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之中,应该重视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健康教育护理。
在对患儿实施普通的护理手段之外,还应该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护理,这样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汪鑫.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6).
[2]吴晓明,王小燕.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诊断儿童肺炎支
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
[3]邱一升.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辨证和护理[j].现代
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120-12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