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辩证概要:辩证概要1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辩证概要:治法概要课件

中医儿科辩证概要:治法概要课件

用法
2
3、灌肠
动物实验,肛门给药疗效比口服快,口服后6小时效 好,肛门给药2小时为高峰。肛门给药吸收快,不经肝 脏直接如大循环,不影响肝功,同时避免消化液对药物 的破坏,减少药物对肾的刺激。
常用治则
解表法 止咳平喘法
内 治 法
清热解毒法 开胃运脾法
活血化瘀 回阳救逆法
解表法
要用于小儿表、卫诸证。 有辛温解表法,辛凉解表法,祛暑解表法 等随不同个体表现出的不同证型及不同季 节分别选用各自的代表处方。 如:葱豉汤、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桑菊 饮、新加香薷饮等
2 准 忌
3)消而勿伐 小儿用消导之剂也不少,消而除积,而 积有多种,如食积、痰积、水积、癖积等, 消的本身就是攻伐,有积用消,则积去,若 消之太过则会伐气,临床多用补剂佐之,如 十枣汤中的大枣就是防止大戢、芫花、甘遂 过伐。
2 准 忌
4)补而勿滞 补可疗虚,虚证较多见,如阳虚、阴虚、 脾虚等,虚者补之。补之不当,尤其过多, 必然出现“气有余便是火”的局面,因此, 临床用补过多佐用调和之剂,如补中益气汤 中陈皮就是调和气机,防止补剂而赋。
2 准 忌
5)温而勿燥 用温治寒证,应注意过之生燥,古谓寒 者热之斯矣,热之太过,则燥热之症复起, 为避免化燥,用药注意剂量不要太过,逐渐 加量,适可而止,久用宜佐养阴之剂,如生 地、寸冬、石斛等皆常用。
2 准 忌
6)汗而勿伤
小儿汗法用之宜慎,汗多伤津,津伤液 亏,所以用汗法不宜过,佐用甘草,但力小, 临床以慎忌为主,多可适当。

宜 忌
2 准
宜(适宜)
要想准确,必须掌握应该做的,如辨 证要准确,确定证属是寒治寒,是热治热, 这个原则不能含糊,即热者寒之,寒者热 之。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医儿科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不断吸收现代医学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 体系和实践规范。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 体系和诊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开展,中医儿科学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儿童疾病的防治和保健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有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代谢 ,主纳气。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
婴儿期
从28天至3周岁之内 的儿童。
学龄前期
6、7岁至10、11岁 之内的儿童。
新生儿期
出生后脐带结扎至 28天之内的婴儿。
幼儿期
3周岁至6、7岁之内 的儿童。
学龄期
10、11岁至14、15 岁之内的儿童。
病因病机特点
六淫邪气
风、寒、暑、湿、燥、 火等外感病邪。
气发生。
烫伤
烫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中 医治疗烫伤主要采用清热解毒的 方法,如用黄芩、黄柏等中药清
热解毒,缓解症状。
妇科疾病治疗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主要 采用调理气血的方法,如用当归、川芎等中药调理气血, 使月经恢复正常。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产后缺乳主要 采用通乳的方法,如用穿山甲、王不留行等中药通乳,增 加乳汁分泌。
01
02
症状表现
面部肌肉抽动、肢体抽动、喉部发出 异常声音等。
03
病因分析
先天禀赋不足,肝风内动,痰火扰心 。
预防措施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05
04
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课件

《中医儿科》课件
中医儿科
中医儿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分支,涉及儿童生长发育、健康、生病等方面。 本课程将为您介绍中医儿科的基础理论和一些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法。
中医儿科概述
中医理论认为,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生理状况、疾病表现等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专门的医疗保 健措施。中医儿科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调节儿童的生理机能和体质,达到保护、强壮和康复的目的。
中医治疗理论
阴阳五行
中医治疗理论的基础是阴阳五 行学说。针对儿童不同的气血 状况和病程,制定不同的中药 配方以及针灸或推拿方案。
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一个 能量传递通道,通过针灸来刺 激经络,达到调整身体机能、 提升免疫力的目的。
藏象理论
藏象学说指出五脏六腑、经络 组织等器官在人体内的位置、 构造和功能作用。通过胸腹肢 体部位的问题反映出内脏的病 理状态。
中医儿科论认为,儿童感冒主要由风 寒痰湿侵入肺部引起,可采用中药汤剂、温 针灸等治疗。
2 腹泻
中医认为腹泻是肠胃失调的表现,由肝郁、 脾虚、湿盛等病因引起。可通过中药治疗、 推拿和针刺调节胃肠功能。
3 哮喘
4 痱子
中医认为哮喘是因为肺气虚弱、外邪侵袭引 起的,并可能与脾虚湿盛、肠毒宿便等有关。 推拿、针刺和饮食调理是主要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痱子是因为婴儿体表汗腺未发育完 善、大汗淋漓时毛孔堵塞,导致皮疹。可通 过穴位贴敷、草药浸液等外治法来治疗。
中医儿科诊断与治疗方法
舌诊
舌头上颜色、形状、舌 fur 等变 化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类型和 轻重程度,从而制定更好的治疗 方案。
针灸
拔罐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对于儿童来说特别适用。它能够 刺激人体的神经、淋巴、血液循 环、内分泌等机能,从而达到调 节体内平衡的效果。

中医-针灸治疗-儿科病症 PPT课件

中医-针灸治疗-儿科病症 PPT课件

临床常见的十大原因



1、常独自一人让孩子先吃,不与家人一起进 食,没有饮食气氛。 2、孩子进食时,父母或他人过分紧张地注视 看,造成小儿紧张。 3、用种种许诺诱惑或小儿进食时用玩具逗小 儿,降低了进食兴趣。 4、孩子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边吃边看电视 或画册,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影响消化功能。 5、孩子拒食时,家长强迫其进食,造成孩子 没有正常的饥饿感,不能引起食欲。
二、临床表现


长期食欲不振,食欲下降甚至拒食,形体偏瘦, 面色少华,但精神尚好。病程日久则形体瘦弱, 体重减轻,精神疲惫,抗病能力差。 辨证分型: 脾胃虚弱:大便多不成形或夹有不消化食物 脾胃不和:面色少华 胃阴不足:口干,多饮,烦热不安,便干
肝旺脾虚:好动多啼,性躁易怒
三、治疗方法




三、治疗方法




(一)基本治疗 治则:温补肾阳、补益肺脾 、清热利湿、调 理膀胱。以膀胱的俞、募穴为主。虚补实泻。 处方: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方义: 加减:肾气不足:关元、肾俞;肺脾气虚:肺 俞、脾俞、足三里;下焦湿热:曲骨、阴陵泉。 操作:肾俞、关元温针灸或隔附子饼灸。
三、治疗方法
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多动与多动症的快速鉴别法 (一)注意力是否集中: 多动症儿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 间地集中注意力,包括看电视、电影、连环画。 正常多动儿童能全神贯注于某一件事,而且讨 厌别人的干涉。 (二)活动是否有目的性: 多动症儿童的行动常没有明确目的,表 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一点小事就喊叫 哭闹;脾气暴燥,做事易冲动而不顾后果。而 正常多动的儿童做事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 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故乱吵闹。

中医儿科辩证概要:四诊概要1课件

中医儿科辩证概要:四诊概要1课件

论舌苔,共有三,黄白黑色薄厚干;
白薄外感厚腻湿,质红湿热淡湿寒;
黄厚干燥里热盛,黄白相兼热初传;
黄厚浊腻食积热,中黑燥刺大便坚;
苔黑润滑阴寒极,燥刺火热在肠间;
白色乳苔属正常,舌起红点是虫斑。
察耳: 注意耳之外形、颜色、有无分泌物及耳后 有无舋核(淋巴结)等。 察前后二阴:主要看前后二阴的外观和颜 色。如男孩前阴阴囊紧致沉着为健康少病 之征,而阴囊松弛颜色变浅则可为病态等。
1、诊
进行望诊时,首先应对病儿作整体望诊, 即首先望全身的一般情况,包括营养、发 育、精神意识等,然后根据病情再进行有 目的、有次序,既全面而又有重点的分部 望诊。
包括望神色、望形态、审苗窍、辨斑疹、 察二便、看指纹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1)望神色
神,广义讲是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 现,即人的生机和动态; 狭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望神即 可从病儿精神的好坏以判断精气的盈亏, 从而测知脏腑的功能状态、病情的轻重及 预后。 《素问· 移精变气论》所谓“得神者昌,失神 者亡”在儿科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诊概要
鼻气通于肺,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鼻衄肺热并阴虚,燥气乘肺鼻孔干, 鼻孔红赤肺热盛,喘急鼻煽是肺炎, 鼻如煤烟阳毒证,鼻孔黑润阴毒寒。
第六章
(3)审苗窍 2、察口
四诊概要
口唇、牙齿、齿龈、咽喉、腮、颚及舌(舌质、 舌苔、舌体)等七个方面。
第六章
(3)审苗窍 舌象
四诊概要
望舌象首先注意有无舌苔、津液多少、有 无染苔假象以免造成误诊,望舌主要观察舌 体、舌质和舌苔。
3.望指纹 为儿科特有的诊法。 4.年龄不同,四诊的内容有差异 如新生儿要察看脐部,一岁半以内要 察看囟门的情况,3岁以下当察看指纹 等。 5.合理地运用现代诊法

儿科常见病症的辩证施护课件

儿科常见病症的辩证施护课件

与家长的良好沟通与合作
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患儿的 家庭情况、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等信 息。
在护理过程中,与家长协作配合,共 同促进患儿的康复。
向家长介绍患儿的病情、治疗方案和 护理措施,提高家长对患儿病情的认 知和护理能力。
对症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
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皮 肤护理等。
适当运动与休息
总结词
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有助于增强儿童体质,预防疾 病。
详细描述
鼓励儿童每天进行至少1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如跑步、 跳绳或游泳等。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儿童有 足够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结词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感染和疾病传播。
详细描述
教导儿童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和进食前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儿童的玩具和床上用 品。避免与生病的人接触,如有必要,采取适当的防 护措施。
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食欲、睡 眠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
处理。

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发展趋势, 及时调整护理方案,防止病情恶
化。
遵循医嘱治疗与护理
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治疗 与护理,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了解患儿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情 况,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和 使用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的护理建议,如饮食 、休息、活动等方面的指导, 促进患儿康复。
风热感冒
发热重,有汗,流黄涕,咳嗽,痰黄稠,舌红苔黄,指纹红 紫。护理上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凉开水,给予辛凉解 表的食物如梨、藕等。
咳嗽的辩证施护
干咳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咽干喉痒,舌红 少苔。护理上应保持室内湿度适中,多 饮温开水,给予润肺止咳的食物如百合 、梨等。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儿童生理特点解析
脏腑娇嫩
阐述儿童脏腑功能尚未完 善,易受外邪侵袭的特点 。
形气未充
解释儿童形体结构、气血 津液等方面尚未完全充实 的特点。
生机蓬勃
强调儿童生长发育迅速, 新陈代谢旺盛的生理特点 。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
感知觉发展
介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过程,如 视觉、听觉、触觉等。
认知发展
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和 特点,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用。
摩法
用手掌或指在体表环形摩擦, 具有消食导滞、健脾和胃的作
用。
推拿按摩在常见疾病中应用
小儿感冒
推拿印堂、太阳、迎香等穴位 ,可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小儿腹泻
推拿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 位,可调节脾胃功能,止泻。
小儿夜啼
推拿小天心、神门等穴位,可 安神定志,缓解夜啼症状。
小儿遗尿
推拿肾俞、关元等穴位,可补 肾固涩,治疗遗尿。
咳嗽
运用川贝、枇杷叶等润肺止咳药物, 或桑菊感冒片等疏风清热药物治疗。
腹泻
选用黄连、木香等清热燥湿、行气止 痛药物,或参苓白术散等健脾止泻药 物治疗。
遗尿
使用益智仁、山药等补肾固涩药物治 疗。
食疗在儿科保健和康复中作用
预防感冒
食用红枣、生姜、大葱等,具有发散风寒、扶正祛邪的作用。
增强免疫力
食用山药、枸杞、黄芪等,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PART 05
中药及食疗在儿科应用
REPORTING
中药药性特点及用药原则
中药药性特点
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针对不同病症选择适当 药物。
儿科用药原则
确保药物安全、有效、合理,遵循“剂量小、药效高、副作 用低”的原则。

《中医儿科学》医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医学课件

清淡易消化
选择新鲜、无毒、营养丰富的食物,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药食同源
适当食用具有药食同源理
根据儿童体质和病情的不同,灵活调 整饮食,如热证可食用寒凉性食物, 寒证可食用温热性食物等。
儿童生活起居调理
起居有常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时睡觉、起床,保 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热哮方
用于治疗热哮,如哮喘、痰黄稠等。
• 定喘汤
由白果、麻黄、杏仁、苏子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化痰 、降气平喘的作用。
• 越婢加半夏汤
由麻黄、石膏、半夏、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 、降气平喘的作用。
寒哮方
用于治疗寒哮,如哮喘、痰稀白等。
• 小青龙汤
由麻黄、桂枝、白芍、半夏等中药组成,具有发散风寒 、温肺化饮的作用。
注意安全
在儿童进行运动锻炼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运动损伤和其他意外伤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营养性贫血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营养性贫血是由于缺乏某些 营养物质导致红细胞数量减 少或质量下降而引起的疾病 。
营养性贫血的症状包括面色 苍白、乏力、头晕等,可能 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 发育。
治疗营养性贫血需补充缺乏 的营养物质。
治疗营养性贫血的方法包括 增加富含铁、叶酸、维生素 B12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 量,使用补充剂等药物治疗 等,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的 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疳证
总结词
疳证是一种小儿慢性营养不 良性疾病,可能与饮食不当 、消化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
详细描述
疳证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 腹胀、腹泻等,可能影响患 儿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中医儿科常见病课件 ppt》

《中医儿科常见病课件 ppt》

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
分析常见病的典型症状,如咳嗽、发热和腹痛等,以便及时识别和控 制。
2 体征表现观ຫໍສະໝຸດ 和解读常见病在患儿身体上的体征,如皮肤变化和呼吸音的异常 等。
辨证要点
1 诊断方法
介绍中医儿科常见病的诊断方法,如望诊、闻诊和问诊等,以便准确 诊断。
2 辨证要点
解读常见病的中医辨证要点,帮助医生在治疗中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 应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常见病课件 ppt
本课件将介绍中医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辨证要点以及中医 治疗的原则和预防措施。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个有趣而又重要的主题。
病因和病理
1 常见病的病因
探讨儿科常见病的引发原因,如感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2 病理变化的特点
了解常见病在患儿体内引起的病理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治疗
1 中药方剂
介绍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药方剂,如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和益气养阴 等,以便有效治疗。
2 中药治疗原则
概述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药治疗原则,如辨证施治、病因治疗和症状 缓解等。
预防措施
1 注意事项
提醒父母们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饮食健康和疫苗接种等,预防儿科 常见疾病。
2 预防方法
介绍有效的预防方法,如加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环境卫生和规律生活 等。
总结回顾
1 常见病的特点
总结儿科常见病的共同特点,帮助医生更好 地理解和诊断常见病。
2 中医治疗的优势
强调中医在儿科常见病治疗上的优势,如疗 效好、副作用少和个体化治疗等。

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辨证防治ppt课件

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辨证防治ppt课件

可编辑ppt
8
如何预防小儿感冒
怎么办?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家长给孩子做宽松 舒适的睡袋。这样就不用担心孩子睡觉时因蹬 被子而着凉啦。
2. “若要小儿安,耐得三分饥与寒”。现在家 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给孩子穿的过多过暖, 加之小儿天性好动,容易引起出汗。若遇到冷 风一吹,寒邪易从汗孔侵入人体,从而导致小 儿感冒。故古人认为小儿穿衣不宜过暖。这与 我们常讲的“春捂秋冻”的道理有相似之处。
咳等,家长则不必紧张,可先通过食疗按摩等方 法治疗。若症状不缓解,可再到医院就诊。
可编辑ppt
15
咳嗽--咳嗽分型
可编辑ppt
16
二、咳嗽食疗方
下面介绍几种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几种食疗方法: 风寒咳嗽: 1.生姜+红糖+大蒜,小火煮5~10分钟即可。(大
蒜要3~5瓣即可) 2.蒸大蒜水:取 3~5瓣大蒜,拍碎,放入碗中,加
可编辑ppt
9
如何预防小儿感冒
3. “若要身体好,夜间莫吃饱。”很多家长朋友,都 十分疼爱自己的宝宝,特别是爷爷奶奶,见到孙子孙 女特别亲。总是给孩子吃最好的,最有营养的。特别 是晚饭,做的特别丰盛,让孩子吃的饱饱的。年轻的 家长朋友又让宝宝睡前喝杯牛奶,认为能促进孩子的 生长发育,这种心情无可厚非,但这种做法却极不恰 当。因为长时间这样喂养,脾胃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 它如何受得了?它是要罢工的。中医认为易引起小儿 食积内停,日久郁而化热,形成脾胃积热。古人云: “没有内伤积食,不得外感风寒。”脾胃积热是引起 感冒的内因,而受凉是引起感冒的外因。
南京同仁堂国医馆有限公司 首席中医官
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 主治中医师
可编辑ppt
1
提纲
一、感冒 二、咳嗽 三、腹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八纲 辨证 寒热之辨 虚实之辨 阴阳表里
2.脏腑辨证 ①肺(与大肠)病证: ②脾(与胃)病证: ③心(与小肠)病证: ④肝(与胆)病证: ⑤肾(与膀既)病证 :
3.气血津液辨证 4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儿科临床显示得尤为 突出。辨病有助于提高辩证的准确性,重 点在全过程;辩证又有助于辨病的具体化, 重点在阶段性,故辨证与辨病结合,可以 提高临床的诊疗水平。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相结合 取中西医在理论上与方法上之所长,优势 互补,达到源于中西医又高于中西医的境 界。
辩证概要
“辨证”是在中医哲学思想的指导下, 从整体出发,通过以四诊为主要内容 的诊断方法,把得到的患者的主、客 观症状,用八纲、脏腑、六经、卫气 营血、气血津液、三焦、病因等多种 辨证方法进行周密细致的分析和归纳, 找出患者的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变 轻重以及邪正消长、疾病动态变化情 况等,从而对疾病提出一个综合概念, 即“证”,为治疗提供依据。
一、儿科学的辩证特点 1.强调儿科辨证应及时、准确 小儿为“纯阳”、“稚阴稚阳”之体,病理 上“易寒易热”、“易虚易实”,“邪之 来也,势如奔马;其传变也,急如掣电”, 病情变化快。
2、注意辨识主证与兼证 由于小儿的体质特点,小儿临床证候多见 寒热虚实错杂。所以,在儿科疾病的辨证 中,应从错综复杂的病情中找出主证和兼 证,主证为主要矛盾,兼证为次要矛盾, 在治疗时应以解决主要矛盾为主,兼顾次 要矛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