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夜莺与玫瑰》的翻译风格及策略——以林徽因、谈瀛洲译本为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夜莺与玫瑰》的翻译风格及策略——以林徽因、谈瀛洲译本为例

摘要:《夜莺与玫瑰》是奥斯卡·王尔德的代表作之一,是其唯美主义发挥

到极致的典范。结合译者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等因素,本文选取了林徽因和谈

瀛洲所译版本,着眼于词汇探究了两位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和策略。就风格而言,林译本半文半白,较为古雅;谈译本平铺直叙,通俗易懂。就方法来说,林译本

多用归化与意译,较原文有多处增删,且注重同一词汇表达的丰富性;谈译本注

重异化和直译,对原文的还原度较高,且偏向同一词汇表达的重复性。

关键词:《夜莺与玫瑰》,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

一、引言

奥斯卡·王尔德之名在19世纪比肩萧伯纳,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于世。他一生仅创作了九篇童话,篇篇经典,至今流传。《夜莺与玫瑰》收录于《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之中。该篇童话讲述

了夜莺被“有情人”所感动,不忍见其无法邀心爱之人共舞,以毕身之血求得了

一朵绽放的红玫瑰。《夜莺与玫瑰》不仅仅是以启蒙真善美、寓教于乐为目的童

话故事,更是一篇极具艺术色彩、批判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该篇措辞典雅,语

调优美,象征意义浓厚,将王尔德历来所崇尚唯美主义主张发挥到了极致,表达

了作者欲追求心灵的唯美世界,以艺术之美来对抗社会之丑,以童话之高尚抗衡

现实之庸俗的理想与追求。

二、译本简析

林徽因译作不多,《夜莺与玫瑰》这篇“比生命更可贵的爱情”的童话是她

在照顾梁思成期间所作,时代背景、个人文学审美偏好以及翻译动机都在其中有

所显现,最终造就了这篇词藻雅致、极富文采与诗意的译作。谭峥,笔名谈瀛洲,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他主攻英美文学,多年来深入钻研王尔德、莎

士比亚以及唯美主义研究。谈认为之前数位大家的译本影响深远,但多少难逃时代背景的局限,且存在些许误译的现象。他在2015年发表了自己的译作,以“尽量忠实转达王尔德文字的原意”为原则,“把在这二十多年时间里积累起来的对王尔德和整个唯美主义运动的研究经验融汇到译文当中去”。

四、译本对比分析

(一)文体风格

例1

……“as white as the foam of the sea, and whiter than the snow upon the mountain”

林:……“白如海涛的泡沫,白过山巅上积雪”。

谈:……“就像大海波涛的泡沫那么白,它们比雪山上的雪更白。”

林译本半文半白,多用文言结构和表达。如例1所示,林译本选取了简单凝练的“如......过......”结构,而谈译本则将其译为更加生活化的“就像......;比......更......”。诸如此类的表达在林译本中十分常见,除此之外还有“不然......”“已......”“若”“亦”“甚”“方才”“何曾”“不曾”等,使译文极富古言之雅。林译本的诞生正值白话文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在陈独秀等人的带领下,大量西方文法结构涌入国内,冲击了传统的语言体系,文言体逐渐向白话体过渡。在此情况下,半文半白成了当时文学作品和翻译作品的显著特征,林译本也是其中之一。一方面,这种表达方式称不上忠实,甚至和原文有所偏离。另一方面,文言之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王尔德唯美的文风有所契合。再者译者本人文学造诣深厚,遣词造句文雅,使异文之美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再生,别有一番风味,也使当时对原作不甚熟知的国人感受到了王尔德语言之绝妙。

(二)翻译策略

1.归化与异化

例2:His lips are sweet as honey, and his breath is like frankincense.

林:他有如蜜的口唇,若兰的吐气。

谈:爱情的嘴唇就像蜂蜜一样甘甜,呼吸就像乳香一样芬芳。

林译本有明显的归化遗痕,谈译本则显然存异化之风。首先,从历史文化的

角度而言,林译本倾向于将源语表达转化为符合目的语文化惯例的表达。如例4

所示,“frankincense”指的是乳香,在西方有特别的宗教含义。传闻在耶稣诞

生之日,东方三智者挑选黄金、没药和乳香作为其诞生礼。黄金代表了尊贵,没

药代表了苦难,而乳香代表了使命。乳香号称为“基督的眼泪”,是西方宗教文

化中最接近神的气息,预示着与神同在,因而成为教堂的宠儿,是在重要的宗教

场合中实用的名贵香料。王尔德用“frankincense”来形容学生的吐息便是从此

而来,暗示了青年的俊朗。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乳香”显然没有这一层含义,且不知缘由者可能会误以为这是“小儿之香”或“牛乳之香”,造成疑惑和误解。林译本中将乳香归化为“若兰的吐气”确是符合中国人的常识和认知。在汉语文

化中,兰花乃典雅高洁之物,其气息自然也是芳香扑鼻。以兰花喻指吐息自古有之。清朝陈裴之的《汀烟小录·闰湘居士序》写道:“个侬吹气如兰,奉身如玉”,以此来赞美娇娥的呼吸像兰花那样香,后也用于形容文词的华美。

2.直译与意译

例3:Nightingale made no answer,for she was lying dead in the

long grass,with the thorn in her heart.

林:然而夜莺并不回答,她已躺在乱草里死去,那刺还插在心头。

谈:可是夜莺没有回答,因为她已经坠落在高高的草丛中死去了,心上害插

着那根尖刺。

其次,林徽因更注重词汇的感情色彩及其与整体基调的统一,就原文的表达

作了些意译处理。如例8所示,林译本将“the long grass”译作“乱草”,而

谈译本则忠实于原文将其译为“高高的草丛”。此处描绘的“高高的草丛”确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