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中国智慧”研究综述

“中国智慧”研究综述

“中国智慧”研究综述一、传统文化智慧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等内容,这些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智慧”。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体系,其核心价值是仁爱、礼仪、忠信、孝顺、谦逊等。

儒家思想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

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提倡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追求心灵的宁静和清净,注重与自然界的交融,反映了中国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精神境界的智慧。

佛家思想强调“生死无常、苦乐无常”,主张超越世俗,实现内心的解脱和净化,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世界的客观认知、对生命的慈悲和对心灵解脱的智慧。

以上三种思想体系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展现了中国智慧的深邃和包容。

二、科学技术智慧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农业生产到医学健康、从军事防御到工业制造,中国古代人民在各个领域都展现了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

1. 农业智慧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非常发达,农业智慧体现在水利工程、农田开垦、肥料施用、农作物品种的选育等方面。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灌溉技术、梯田种植、棉麻种植等都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农业方面的智慧和创造力。

2. 医学智慧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也有很高的水平,中医的理论体系和药物疗法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针灸、推拿、草药疗法等在治疗疾病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中国智慧。

3. 工艺智慧中国古代的工艺技术也十分发达,陶瓷、丝绸、铁器、造纸、印刷术等都在世界工艺史上享有盛名,这些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和品质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以上种种科学技术智慧的展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善于观察自然、探索科学、发明创造的精神,这种精神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国学经典专题研究报告

国学经典专题研究报告

国学经典专题研究报告
摘要:
国学经典是中国历史上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增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为现代社会的财富创造和人类和谐发展提供文化智慧。

一、国学经典的概念与特征
国学经典包括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佛家经典、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总结和积累。

国学经典的特征在于其思想深邃、文学优美、语言简洁明了、具有极强的精神内涵和借鉴价值。

二、国学经典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精神的代表和文化智慧的源泉。

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研究,可以增长人们的道德修养、提高文化素养和发掘现代社会的资源和潜力。

三、国学经典的应用与推广
国学经典的应用与推广是对传统文化宝库的挖掘和创新价值的
挖掘。

可以通过更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让更多人了解、学
习和应用国学经典,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和传承意识。

四、国学经典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国学经典的研究现状与趋势,主要体现在回归传统、开展新模式、强调继承和创新。

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对国学
经典的研究,使其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结论:
整个国学经典专题研究,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悠
久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精神魅力。

面对未来,我们要在传承与创
新之间找到平衡点,用好中国传统文化这个瑰宝,把握时代机遇,更好地创造现代化的因素与条件。

“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研讨会”综述

“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研讨会”综述
支之下 。否则 , 与 国学教育 的创办初衷相悖 , 也与传统国学 的学 术理路不协 。 ( 据《 光明 日报》程水金 )
■哲 学与认知科 学联 手破解“ 意识难题 ”
由哲学 、 语言学 、 神经科学 、 人类学 、 人工智能等多学科领域
专 家参 与研 究的认知科学 已成为 国际学术界最为活跃 的交叉学
领者, 所 以要会 负责任 , 敢负责任 , 负好 责任 。”
师 生 反 响 强 烈
“ 作为大一 的新生 , 开学 1 2天就能见到校长 , 无疑是一 件令
人激动 的事情 。 ” 西安 电子科技 大学 物理 与光 电工 程学 院新 生陈
互信任 , 提高广大同学的主人翁意识 ,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校 园发 展建设中来。 ” 据负责本次活动组织工作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 团 委书记朱文凯介绍 , “ 这个活动已经举办 了两次 , 效果都不错。 不过 这次我们改变了形式 , 把活动场地从标准会议 室改到读 书沙龙活 动室 , 把大家坐在会议桌前说改成面对 面围坐在一起交谈 。”
成 果 产 业 化 。” 白春 礼 表 示 。
■‘ 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研讨 ’ 综述
由南 昌大学 国学研究 院承办的“ 国学研究与 国学教育研讨
会” 日前在南 昌大学举行 。经过交流与探讨 , 专家们对 于国学概
念 的内涵 与外延形成 了比较一致 的看法 。专 家们认 为 : 所谓 国 学, 就是依赖 中国传统 的文字 、 音韵 、 训诂所指 向的特殊思维路
族 心魂 。这就是 当代 国学的文化生命与历史使命 。 关 于国学 的学科定位 , 专家们一致认为 , 按照当前学科 门类 的划分 , 以二十四部 书的知识体系及其价值 功能为基本 内涵 的 国学 , 应 该是个大 的“ 学科 门类 ” 或者至少是个 “ 一级学科 ” , 它不

国学经典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综述

国学经典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综述
善知识结构 , 提高综合 素质 , 只有这样才能从实际上提高 高校信息化 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利用
率。
先体现在其 内容上 , 就是研究 国学经典的价值我们必须首 先研究其 内涵内容。 他认 为: “ 国学经典的主要内涵和内容 主要 体 现 在 四个 方 面 , 即一 是 常识 层 面 、 二是 学 术 与 记 忆 层 面、 三是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 的层面 、 四是 民族精神层

饱满的热情为读者提供服务 , 并要求他们尊重读者 , 文明 服务 , 尽 自己最大 的努力满足读者的需求 。
四、 发 展 趋势
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上来看 , 首先 , 高校图书馆资 料的呈现方式将 出现很大的变化 , 会从简单 的纸质形式渐 渐趋 向电子化的表现方式 , 而图书馆 的信息服务基础也会


”+ ”+
-+
” +
-+

五、 结 语
综上所述 , 我 们 可 以得 . 做 好 图 书馆 的服务 工 作 。树 立 正 确 的服 务 观 念 , 以 读者至上的理念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 从 而使工作人员以
字化及信息化 , 满足社会发展及广大读者 的需求 , 必须将 计算机技术作为其主要手段 , 但就 目前而言 , 我 国很多高 校要想实现这个 目标还存在很多问题 , 如技术设备较为落 后, 所以, 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对图书馆投入的力度 , 采取正 确 的措施改善 阅读环境 , 提高文献检索的能力 , 实现网络 体化 ,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 的图书馆 , 从 而为

专家学者持怀疑和批评 的态度 , 他们认为时下我们没必要
过于厚古薄今 , 过于夸大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因此 。 研究 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再一次成为热点问题 。我们认为 , 国

国学常规教研总结

国学常规教研总结

一、前言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国学常规教研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现将本次教研活动总结如下。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国学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国学教育观念。

2. 掌握国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国学教学水平。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研内容1. 国学基础知识普及:组织教师学习《四书五经》、《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了解国学的基本内容和价值。

2. 国学教学方法研究:探讨国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互动教学、情境教学等有效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国学课程开发与实施: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国学课程,并开展实施。

4. 国学教育评价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学教育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国学素养。

5. 国学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探讨国学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研活动开展情况1. 组织开展国学知识竞赛,激发教师学习国学的兴趣。

2. 邀请国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 开展国学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组织教师参与国学课程开发,提升教师课程设计能力。

5. 定期开展国学教学研讨,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提高。

五、教研成果1. 教师对国学教育的认识得到提高,树立了正确的国学教育观念。

2. 教师掌握了国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国学教学水平。

3. 学生国学素养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4. 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开发了具有针对性的国学课程,丰富了学校课程体系。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部分教师对国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加强宣传和教育。

2. 国学课程资源相对匮乏,需进一步开发和整合。

国学研究知识点总结

国学研究知识点总结

国学研究知识点总结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国学研究涉及到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深入研究国学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国学的起源与发展、国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以及国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讨论。

一、国学的起源与发展国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的研究与传承。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儒家经典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包括《论语》、《孟子》、《大学》等,这些经典内容涉及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智慧和道德观念。

儒家经典的研究与传承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学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不仅包括了儒家经典的研究,还包括了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都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历史上,国学的研究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明代的经学,清代的诗文学研究等成就辉煌。

在近现代,国学研究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国学研究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国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国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儒家经典、古代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方面。

国学研究成果丰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在儒家经典的研究方面,经学研究一直是国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的解读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在古代文学方面,诗词、戏剧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也是国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历史研究方面,国学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特别是对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时期的研究,比如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意义。

在艺术研究方面,中国书法、绘画、音乐等传统艺术形式也是国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哲学研究方面,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研究也是国学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国学课程教研总结(3篇)

幼儿园国学课程教研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学课程的开展,国学课程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园国学课程,我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研活动,现将本次教研总结如下。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国学课程的认识,明确国学课程的教育价值。

2. 丰富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4. 探索幼儿园国学课程的特色发展之路。

三、教研内容1. 国学课程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学课程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国学课程是以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幼儿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方式。

2. 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国学知识。

(2)故事教学法:以故事为载体,引导幼儿了解国学故事,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

(3)角色扮演法: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国学故事,培养道德品质。

(4)游戏教学法:将国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 国学课程的教学案例(1)教学案例一:《三字经》教学教师通过讲述《三字经》中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古代圣贤的智慧,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2)教学案例二:《弟子规》教学教师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4. 国学课程的特色发展(1)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国学课程。

(2)与家庭、社区合作,共同推进国学课程的开展。

(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国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四、教研成果1. 教师对国学课程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够正确把握国学课程的教育价值。

2.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 幼儿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方面得到了明显提升。

4. 幼儿园国学课程特色逐渐凸显,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五、反思与展望1. 反思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国学课题年度研究总结(3篇)

国学课题年度研究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本年度,我国某高校成功申报并开展了国学课题研究,旨在深入挖掘国学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将本年度国学课题研究总结如下。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日益严重。

在此背景下,加强国学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国学的研究,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研究意义(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深入研究国学,挖掘国学内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2)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国学研究有助于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时代新人。

(3)促进学术交流: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国学研究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年度国学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学基本理论:研究国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等。

(2)国学经典解读:对《论语》、《道德经》、《易经》等经典进行深入解读。

(3)国学在当代的价值与应用:探讨国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应用,如企业管理、教育、心理等。

(4)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梳理国学研究的发展脉络。

(2)比较研究法:对比国内外国学研究成果,分析我国国学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3)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国民对国学的认知程度。

(4)案例研究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国学在当代的价值与应用。

四、研究成果1. 理论成果(1)梳理了国学研究的发展脉络,明确了国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2)对国学经典进行了深入解读,揭示了国学思想的内涵。

(3)探讨了国学在当代的价值与应用,为国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摘要】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一直是历史学者和教育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教育思想。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总结和分析,揭示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和不同学派的特点。

在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这篇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内涵和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文献综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基本特征、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重点。

1. 引言1.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的背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影响着中国教育制度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多种流派和思想体系,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人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方式,还可以为当代教育事业提供启示和借鉴。

通过对古代教育思想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教育文化,探索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和理念。

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的综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的综述,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以及各家学派在教育领域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教育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探讨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并对当代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意义在于为今后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和理论支持,为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空间。

通过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促进对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综述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综述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综述“哎呀,这篇作文好难写呀!”我抓耳挠腮地对着同桌抱怨。

同桌笑着说:“别愁啦,慢慢想嘛。

”这不,老师布置了一个超难的任务,让我们写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综述。

这可把我难住了,我一个小学生,对这古代文论哪有那么深的了解呀!我坐在教室里,看着周围的同学们都在认真思考,有的还在奋笔疾书,我心里那个着急呀。

我不禁想起了之前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博物馆的情景。

那次,我们看到了好多古代的书画作品,爸爸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些关于古代文学艺术的知识呢。

突然,我灵机一动,对啊,我可以从自己知道的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入手呀。

像李白的诗,那多豪迈呀!还有杜甫的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

我越想越兴奋,赶紧拿起笔开始写。

我写道:“中国古代文论就像是一座神秘的宝库,里面藏着无数的珍宝。

李白的诗就像那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杜甫的诗就像那深沉的湖水,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波澜。

”我一边写一边和同桌讨论,“你说我这样写对不对呀?”同桌认真地看了看说:“挺不错的呀,很有创意呢!”我接着写:“古代文论中的那些观点和理论,不就像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吗?让我们在文学的海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写着写着,我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那里有古代的文人墨客,他们在谈论着诗词歌赋,在探讨着文学的奥秘。

等我终于写完,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哇,我终于完成啦!”同桌也为我高兴,“太棒了,你真厉害!”我想说,中国古代文论真的好有趣呀,虽然一开始觉得很难,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就一定能发现它的魅力。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只要勇敢面对,就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难道不是吗?。

国学研究综述

国学研究综述

国学研究综述梁大新韦文华【摘要】国学,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

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近年的“寻根”热、“国学”热使国学再掀研究热潮,这反映了当下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即国学是什么、国学有什么、为什么学国学集中整理、分析、总结有关研究现状及成果,以期为所有关注国学的人士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研究参考。

【关键词】国学国学研究综述早在1992年1月,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著名学者袁行霈被任命为中心主任,他倡议、创办了《国学研究》年刊,并出版了国学研究丛刊。

可惜笔者困于偏隅,未能读到,深以为憾。

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北京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一些国内著名大学相继成立国学研究院、所,开办国学班,各地媒体此起彼伏地报道有关“国学启蒙班”、“少年读经(典)热”等。

不少学者也相继撰文发表自己关于国学话题的观点。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即国学是什么、国学有什么、为什么学国学集中整理有关研究成果呈现给读者。

一、国学是什么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致《社会科学报》的一份书函中说:“今日言‘国学’,……应自己先弄清‘国学’是什么……”。

国学是什么?大家好像都清楚,但一具体到什么是国学?好象又说不清楚,仿佛是有点可以意会难以言传似的。

翻检《辞海》、《辞源》一类工具书,对“国学”一词的定义均谓“本国固有之学术也”。

显然,这种释义比较抽象,仍给人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感觉。

那么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一词的本源何在呢?我们先看看国学一词源自哪里。

牟润孙先生在《敬悼陈寅恪先生》一文中说:“所谓‘国学’,其实是一个来自外国的名词,外国人研究中国问题自称为‘汉学’、sinology、文字、语言、历史、地理、考古、民俗、美术,无所不包。

中国人自己创办研究所,自然不能用‘汉学’两个字,于是改称‘国学’。

几十年积非成是,大家沿用不疑。

”黄兴涛在《国学与现代意识》一文中说:“中国古代虽有‘国学’二字,但意为国家所设立的最高级别的学校兼教育管理部门(如国子监就被称为‘国学’)。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进行了综述。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中,分别探讨了传统教育观念与实践、儒家教育思想的演变、道家、墨家、法家等教育思想的特点以及佛教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探讨了其他影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因素。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点,对现代教育理念提供了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文献综述、传统教育观念、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教、现代教育理念、研究方向。

1. 引言1.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的背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复兴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实践。

这些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和塑造了古代中国人的教育方式和价值观念。

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教育启示。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综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在历史背景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其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启示,为未来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和启示,并探讨其在当今教育实践中的现实意义,以期促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的明确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和价值导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国学研究综述范文

国学研究综述范文

国学研究综述范文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研究与系统整理。

国学研究以中华文化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对于维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国学研究进行综述,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概述。

一、研究领域国学研究涉及面广泛,包含古代文化、古代文献、古代经典、古代哲学、古代诗词、古代历史等多个领域。

其中,对于古代文献的研究是国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古代文献包括《诗经》、《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古代经典,其研究有助于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二、研究方法国学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文字学研究、哲学研究、社会历史研究等。

文献研究是国学研究最基础的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阐释和比对,揭示出其中的思想和价值。

文字学研究主要针对文字的演变和意义,通过对古代文字的解读,还原古代文化的真实面貌。

哲学研究则通过对古代哲学理论的探索和研究,揭示出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和特点。

社会历史研究则主要关注古代社会的演变和发展,探索古代社会制度、文明进程和历史事件。

三、研究成果国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深入挖掘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精髓,还提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在古代经典的研究方面,国学学者通过对经典文本的解读和研究,阐发了其中的思想和价值观。

在古代文化的研究方面,国学研究揭示了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在古代哲学的研究方面,国学学者通过对古代哲学思想的研究,还原了古代哲学的真实面貌和内涵。

在社会历史的研究方面,国学学者通过对古代社会历史的考察和分析,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发展。

综上所述,国学研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研究与系统整理,涉及古代文化、古代文献、古代经典、古代哲学、古代诗词、古代历史等多个领域。

国学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文字学研究、哲学研究、社会历史研究等。

国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不仅深入挖掘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精髓,还提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国学经典 20世纪陆王心学研究综述

国学经典 20世纪陆王心学研究综述

国学经典20世纪陆王心学研究综述现就已收集到的材料,对二十世纪陆王心学研究作一概述。

二十世纪的陆王心学研究大体上可以1949年为界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这两个阶段虽然研究者在研究兴趣、研究深度上有明显区别,但也有许多相近之处。

首先是在时间上的延续上基本相当,更值得注意的是都经过了一个由政治的到学术的转变过程。

一陆王心学作为一种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潮,由黄宗羲在明末清初作了终结之后,就悄然的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舞台上隐退了。

在尔后清朝长达两百年的统治中,一直是正统理学独居统治地位。

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所引发的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心学的兴趣。

到二十世纪初,随着危机的加深,从陆王心学中寻找思想动力,成为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首要的选择。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刊物或撰写的论著中,推崇心学的言论屡见不鲜。

二十世纪前二十余年的陆王心学研究,就是伴随着资产阶级试图以之解决中华民族危机的进程而展开的。

他们主要思考心学的宗旨及其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问题。

宋教仁、陈天华等"服膺王学",他们认为王学的宗旨是"致良知"、"躬践履"、"有知即行",王学对于当时的世道人心、改造中国、对中国革命是大有益处的,其作用在于可以陶铸大志,铸造革命精神。

他们主张以王学知行合一说铸造即言即行的精神,呼唤人们投身改造中国的事业。

(《宋教仁集》,中华书局1981年)刘师培认为王学"以自得为主,以变法为宗",同卢梭指斥君主顽守旧法相近,并以心学阐发平等观,形成他独具特色的民主主义思想。

(刘师培:《中国民约精义》之《陆子》、《王守仁》)章太炎对王学有褒有贬。

他从对革命是否有用出发,探讨"佛学王学熔铸为一"的关系(《章太炎政论集》)。

辛亥革命时期的汪精卫还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重要宣传者之一,声称"服膺王阳明之言"(《革命之决心》,《民报》第26号)。

国学研究综述

国学研究综述

国学研究综述梁大新韦文华【摘要】国学,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

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近年的“寻根”热、“国学”热使国学再掀研究热潮,这反映了当下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即国学是什么、国学有什么、为什么学国学集中整理、分析、总结有关研究现状及成果,以期为所有关注国学的人士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研究参考。

【关键词】国学国学研究综述早在1992年1月,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著名学者袁行霈被任命为中心主任,他倡议、创办了《国学研究》年刊,并出版了国学研究丛刊。

可惜笔者困于偏隅,未能读到,深以为憾。

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北京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一些国内著名大学相继成立国学研究院、所,开办国学班,各地媒体此起彼伏地报道有关“国学启蒙班” 、“少年读经(典)热”等。

不少学者也相继撰文发表自己关于国学话题的观点。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即国学是什么、国学有什么、为什么学国学集中整理有关研究成果呈现给读者。

一、国学是什么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致《社会科学报》的一份书函中说:“今日言‘国学',⋯⋯应自己先弄清‘国学'是什么⋯⋯”。

国学是什么?大家好像都清楚,但一具体到什么是国学?好象又说不清楚,仿佛是有点可以意会难以言传似的。

翻检《辞海》、《辞源》一类工具书,对“国学”一词的定义均谓“本国固有之学术也”。

显然,这种释义比较抽象,仍给人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感觉。

那么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一词的本源何在呢?我们先看看国学一词源自哪里。

牟润孙先生在《敬悼陈寅恪先生》一文中说:“所谓‘国学',其实是一个来自外国的名词,外国人研究中国问题自称为‘汉学' 、sinology、文字、语言、历史、地理、考古、民俗、美术,无所不包。

中国人自己创办研究所,自然不能用‘汉学'两个字,于是改称‘国学' 。

几十年积非成是,大家沿用不疑。

”黄兴涛在《国学与现代意识》一文中说:“中国古代虽有‘国学'二字,但意为国家所设立的最高级别的学校兼教育管理部门(如国子监就被称为‘国学')。

小学高段国学研究报告

小学高段国学研究报告

小学高段国学研究报告小学高段国学研究报告一、国学是什么?国学是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它包括了古代文学、思想、哲学、历史和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国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塑造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国学的价值和作用1. 增进文化自信。

国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2. 培养优秀公民。

国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研习国学可以培养出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3. 提高智慧和修养。

国学研究涉及到广泛的知识和思想,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提高智慧和修养。

4. 传承文化传统。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和传承,可以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

三、如何学习国学?1. 阅读经典读物。

国学的核心内容是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孟子》、《红楼梦》等。

通过阅读这些著作,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 学习国学知识。

可以参加国学培训班或国学研习社团,学习国学的知识和技巧,培养对国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3. 感受传统文化。

可以观看中国传统戏曲、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和博物馆,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培养良好的品味。

研学国学需要培养良好的审美品味,学会欣赏传统文化的美。

四、如何将国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1. 注重修身养性。

学习国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修身养性,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弘扬传统文化。

可以通过参加文化演出、舞蹈比赛等活动来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国学。

3. 思考和借鉴国学思想。

国学中有很多深刻的思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思考和借鉴,比如“仁者爱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都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

4. 传承国学文化。

可以选择将国学知识传授给他人,如向家人、朋友或学生传授国学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研究国学。

学习国学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够提高我们的修养和智慧。

国学经典整合研究报告

国学经典整合研究报告

国学经典整合研究报告1. 引言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在当今社会,对于国学经典的研究和整合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文化界的重要课题。

本报告旨在对国学经典的整合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价值和意义,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建议。

2. 国学经典整合的背景2.1 传统国学经典的内容和特点国学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一系列经典著作,涵盖了伦理道德、政治哲学、文化智慧等多个领域。

这些经典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形式,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当代国学经典研究的现状在当代,国学经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者们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解读和解构,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精髓,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某一部经典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多个经典间的整合和对外界的传播。

3. 国学经典整合的意义和价值3.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合国学经典可以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和理解,从而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 面向现代社会需求整合国学经典可以让其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形成对当下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4. 国学经典整合研究方法4.1 综合研究法综合研究法是一种将多个国学经典进行对比研究和归纳总结的方法。

通过对多个经典的异同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从而实现整合研究的目的。

4.2 文化传媒整合法文化传媒整合法是一种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将国学经典进行整合的方法。

通过将国学经典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转化为现代媒体可以接受的形式,如书籍、电影、音乐等,可以更好地传播国学经典的价值和精神。

5. 国学经典整合研究的挑战和对策5.1 缺乏整合研究的专业人才目前,国学经典整合研究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这给整合研究的深入和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此,可以加强相关专业的培养,提高整合研究的人才储备。

5.2 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在当代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越来越明显,这对国学经典整合的推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国学经典专题研究报告

国学经典专题研究报告

国学经典专题研究报告《国学经典专题研究报告》引言: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思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经典专题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国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对几部经典的研究,展示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应用。

一、《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载了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重要来源。

通过研读《论语》,我们发现其中的人文关怀和伦理价值观,如“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可以借鉴其思想,塑造公德心和行为准则,提倡仁爱和礼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主张“无为”、“柔弱胜刚强”,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通过研读《道德经》,我们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智慧和平衡的道路。

如“柔弱者胜刚强”告诉我们要以柔性思维应对复杂问题;“上善若水”告诉我们要学会顺应大势和变化;“知人者智”告诉我们要懂得人际关系的处理等,这些思想都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富有艺术性的叙述和细腻的情感描写闻名于世,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华与沉沦。

通过研读《红楼梦》,我们除了欣赏其文学价值之外,还能够从中反思人性的复杂与虚妄现象的存在。

例如,对人情世故的描写,让我们认识到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交往的技巧;对人性欲望的揭示,让我们看到人的贪欲与放纵之害。

结语:国学经典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研读和研究,可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经验。

在我们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使其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文明,为创造美好的社会作出贡献。

小学高段国学研究报告

小学高段国学研究报告

小学高段国学研究报告
小学高段国学研究报告
国学是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作为小学生,对国学的研究和学习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不仅能培养我们的文化自信,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我们的品格和修养。

首先,国学的研究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信非常重要。

国学中包含了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如《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这些经典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明白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

这样,我们就能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在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中展示我们的文化魅力。

其次,国学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品格和修养。

中国古代文人重视修身养性,强调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国学经典中记载了很多有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内容,如孔子的仁、义、礼、智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能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最后,国学的研究还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

国学经典中的许多概念和思想可以与数学、科学、语文等学科进行对接,相辅相成。

例如,学习《论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提高我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又比如,学习《周易》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通过将国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我们能够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学习理解。

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国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文化自信的培养,还具有塑造品格和修养、促进多学科学习的作用。

我们应该重视国学的学习和研究,努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有道德、有文化素养的新一代。

国学总结书

国学总结书

国学总结书一、引言国学,是指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所包含的思想体系、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

它涵盖了中国古代哲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学、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学习和探索。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国学的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进行概述与总结。

二、国学的历史发展国学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有了独特的学术体系和思想传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学逐渐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了历代帝王和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和培养。

到了宋代,国学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和学术思想家,对中国的文化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了明清时期,国学的地位逐渐下降,但仍然在一些学者和文化人士中保留并发展。

三、国学的主要内容国学包括了广泛而复杂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国学的主要方面:1. 经典研究国学研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经典研究。

经典包括《易经》、《诗经》、《书经》、《礼记》等,并通过解读和注释来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哲学观念。

这些经典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历史研究国学也包括对中国历史的研究。

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演变过程。

历史研究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3. 文学研究国学研究还包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探究。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学传统和文化价值。

4. 美学研究美学是国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的美学理论和审美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学中的美学研究主要包括对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音乐、戏剧等的研究和欣赏。

四、国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以下是国学对现代社会的几个方面的影响:1. 价值观教育国学强调传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研究综述梁大新韦文华【摘要】国学,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

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近年的“寻根”热、“国学”热使国学再掀研究热潮,这反映了当下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即国学是什么、国学有什么、为什么学国学集中整理、分析、总结有关研究现状及成果,以期为所有关注国学的人士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研究参考。

【关键词】国学国学研究综述早在1992年1月,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著名学者袁行霈被任命为中心主任,他倡议、创办了《国学研究》年刊,并出版了国学研究丛刊。

可惜笔者困于偏隅,未能读到,深以为憾。

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北京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一些国内著名大学相继成立国学研究院、所,开办国学班,各地媒体此起彼伏地报道有关“国学启蒙班”、“少年读经(典)热”等。

不少学者也相继撰文发表自己关于国学话题的观点。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即国学是什么、国学有什么、为什么学国学集中整理有关研究成果呈现给读者。

一、国学是什么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致《社会科学报》的一份书函中说:“今日言‘国学’,……应自己先弄清‘国学’是什么……”。

国学是什么?大家好像都清楚,但一具体到什么是国学?好象又说不清楚,仿佛是有点可以意会难以言传似的。

翻检《辞海》、《辞源》一类工具书,对“国学”一词的定义均谓“本国固有之学术也”。

显然,这种释义比较抽象,仍给人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感觉。

那么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一词的本源何在呢?我们先看看国学一词源自哪里。

牟润孙先生在《敬悼陈寅恪先生》一文中说:“所谓‘国学’,其实是一个来自外国的名词,外国人研究中国问题自称为‘汉学’、sinology、文字、语言、历史、地理、考古、民俗、美术,无所不包。

中国人自己创办研究所,自然不能用‘汉学’两个字,于是改称‘国学’。

几十年积非成是,大家沿用不疑。

”黄兴涛在《国学与现代意识》一文中说:“中国古代虽有‘国学’二字,但意为国家所设立的最高级别的学校兼教育管理部门(如国子监就被称为‘国学’)。

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学’乃是清末以来的新名词、新概念,它最早从日本传来,大意是指与西学相对的、本国所固有的学问、文化。

黄遵宪1887年完稿,1895年正式刊行的《日本同志》里就是这样使用的。

二十世纪初年以后,在西方学术研究文化的冲击下,与之相对的此种意义的‘国学’一词,才逐渐传播开来。

”从上述材料引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学一词的本源有三种:一说来源于外国的汉学;二是传自日本;三是受西学冲击而产生的国学。

三种说法都言之凿凿,有理有据。

概括起来,“国学”产生于西学东渐、东学式微的文化碰撞转型期。

有人概括“国学”乃是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和学术现代意识,这两种现代意识同时觉醒的特殊凝固结合体。

下面再看诸家是怎样解释“国学”这个概念的。

清末民粹派代表人物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

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1906年《国粹学报》第19期)著名学者曹聚仁说:“其实‘国学’者,只是‘在中国的’学术思想。

”著名学者胡适说:“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总三家所述,我们认为,邓氏关于国学的解释很宽泛,但却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曹氏和胡氏都属于概念一般性的解释,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国学是一个中性词,既有“国粹”,也有“国渣”,而我们往往认为“国学”不是一个中性词。

正如吴亚生在《弘扬“国学”要弘扬什么?》一文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方面的内容要具体分析,有些是应该继承的,有些是应该批判的。

《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说的就是做人要自强不息。

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是做人要有坚定的信仰。

这些都是我们应当继承的优秀思想。

但是,三纲五常的等级思想是与当今世界民主、平等的思想不相容的。

其他还有不少于现代文明不相容的东西,都是应该摈弃的。

”有没有对国学的概念给以严格意义上的定义?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关于振兴国学的思考》中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定义,他说:“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

我们认为这个定义不同于一般的词语解释,它符合逻辑学下定义的概念,等于种差加属概念。

”纪宝成在文中论述道:“国学作为近代意义上的概念,始于20世纪初。

一般认为,国学相对于新学,指旧学;相对于西学,指中学。

引申而言,它即众人眼中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可以把国学看作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

国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2005年6月7日《光明日报》笔者以为这是迄今为止对国学这个概念最完整最权威的定义了。

二、国学有什么国学有什么,这就涉及到国学的范畴及具体内容。

国学有什么?梁启超说:“中国学问界,是千年未开的矿穴,矿藏异常丰富。

”胡适说:“过去种种,上自思想学术之人,下至一个字,一支山歌之细,都是历史,都属于国学研究的范围。

”周汝昌说:“‘是国学’者,他们都属于‘国学’范围之内。

‘不是者’,他们孤立起来,哪个也代表不了‘国学’。

而其全部整体才是‘国学’的真正实质和精神命脉。

”三位国学大师所论,概括起来就是,研究国学的范围是非常大的,而我们往往把国学融化为儒学一家。

国学的内容包罗万象,需从整体上把握国学的精神实质。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它既包括了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也包括了天文、地理、中医、中药、戏剧、书画、音乐、五行、八卦、考古、鉴伪、星相、术数等。

这些都属于国学的范围,也就是国学的外延。

国学是一种繁荣与腐朽共生的文化现象。

因此,李银河在《国学可以研究,前提应为批判》一文中指出:“国学应当研究,但前提是应当有一个批判的态度,至少在研究时应当将国学做上述两个部分的区分:与进步无关的那部分传统文化可以多加肯定,而与进步有关的那部分文化特别是其中阻碍了中国进步的部分则应多加批判。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清末时,以章太炎,邓实为代表的民粹派将为专制服务的所谓“君学”剔除于“国学”的范围,同时把昔日被儒学排斥的诸子学等“异端”部分纳入“国学”正统。

这就充分说明国学内容菁华与糟粕共存。

我们讨论国学的范畴时,还应注意到国学的分类问题。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部分摘录自南柯舟《国学热中谈国学》)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与学术主要不是靠口头传承的,而有着许许多多的著作作为载体。

那么能否在浩如烟海的著作中选择一些精华部分提供给有志于弘扬国学的人们呢?国学大师梁启超于1924年写的《国学入门书目及其读法》就是这样一篇名文。

笔者作为有心人列数国学入门的篇目竟有七十种之多。

此文将国学入门书目分两类,甲为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乙为政治史及其他文献书类。

除了一些经典外,还介绍不少学术著作。

也许梁任公怕人接受不了,在文尾处为我们再拟了最低限度的书目:《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

此后的1937年国学大师钱穆在其名著《国学概论》以十章论国学:第一章为“孔子与六经”,第二章为“先秦诸子”,第三章为“嬴秦之焚书坑儒”,第四章为“两汉经生经今古文之争”,第五章为“晚汉之新思潮”,第六章为“魏晋清谈”,第七章为“南北朝隋唐之经学注疏及佛曲翻译”,第八章为“宋明理学”,第九章为“清代考证学”,第十章为“最近期之学术思想”。

钱氏在此书序言中写道:“国学特为一时代名词,其范围所及,何者应列为国学,何者则否,实难判别。

本书特应教科讲义之需,不得已姑采梁氏清代学术概论大意,分期叙述。

于每一时代学术思想主义潮流所在,略加阐发。

”综上所述,我们大体明白了国学虽然包孕了中国所有的传统文化与学术,但国学应该是以儒学经典为核心的优秀文化与学术。

关于国学范畴近年有识之士提出“大国学论”。

学术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生前在北京301医院接受采访,高瞻远瞩的提出“大国学”。

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畴,不是狭义的国学。

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

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

”董斌在《何谓“大国学”及其宗旨和意义》一文评论道:“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大国学论,有利于中华大民族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有利于五千年来积累的民族文化大整合,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向心力!有利于中华民族大团结。

”是的,正如陈思和教授提出的“只有包容各种文化形态的存在,这个文化自身才可能变得多元和丰富”。

只有更加中国的,才更加世界的。

三、为什么学国学我们明确国学的定义和范畴,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研究国学,学习、研究国学是为了传承、振兴国学,让国学为现代社会服务,为社会主义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为什么学国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孔子研究院名誉院长纪宝成如是说:“国故之成为‘学’,是近现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汇碰撞的结果。

在此过程中,中国固有的学问被植根于西方的学术规范、学术体制和学术传统所取代,学术的现代转型被简单理解为学术的西方化。

而中国自身的学术则成为‘国故’,继而几乎沦为‘绝学’,中国的现代学术与传统学术之间,出现了深刻的断裂。

因此,为了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必要振兴国学。

”早在1995年,赵朴初、冰心等9位文化界耆宿联名呼吁“建立幼年古典学校”,并发出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的警钟之语。

更早于二十世纪初年,西学繁衍于东土,东学式微,清末,以章太炎、邓实等为代表的国粹派成立“国学保存会”,创《国粹学报》对国学的传播影响很大。

现代自“五四”以来,一些国学大师们,为保护国学开始和西学论战,西学派认为全盘接受西学,而国学家们则誓死保卫祖宗们留下的五千年菁华文化。

实际上,最初提出“国学”问题的人,固然是有一种现代民族国家意识,但同时他们也是一些对现代学术有所了解、有所比较,并具有对传统学术文化进行反思、加以重新解释能力的人。

像章太炎、梁启超等就是典型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