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高校性质及筹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笔者认为,我国民办高校具有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性质,目前存在四种主要运行模式。制度性障碍和资金短缺是影响民办高校筹资的两大问题,而政府资助、银行贷款、社会捐赠等手段是解决民办高校筹资问题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对高等学校的划分仅是简单地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并未对其性质做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非营利组织这一范畴的不断应用,高等学校原始的两分法已明显呈现出不适应性,它不仅不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法规政策,而且还阻碍了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化。一、我国民办高校的性质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正式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过,而国际上新的理论观点将民办高校归属为非营利组织的范畴。所谓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以推进社会公益为宗旨的独立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塞拉蒙斯教授的理论(1995年),非营利组织有6个基本特征:一是正规性,具有正式登记注册的合法身份;二是民间性,即在组织机构上与政府分离;三是非营利性,即不得为其拥有者谋取利润;四是自治性,即能够控制自己的活动;五是志愿性,即在其活动和管理中有明显的自愿参与成分;六是公益性,即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从六个基本特征可看出,民办高校比公立高校更具有非营利组织的特征,是一个典型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目前,公立高校的非自治性决定了其在本质上仍属于政府部门的高校。民办高校在办学之初就是以社会力量的身份出现的,是真正地面向社会办学,而非面向上级主管部门办学,比公立高校具有更强的自治性、民间性和志愿性。民办高校独立于政府组织之外,比公立高校具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是一个正式的合法组织。根据我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国家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任何组织及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由此可以看出,民办高校不同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具有非营利性。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之前,存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争论,认为民办高校应根据其目的分为营利与非营利两种。而2002年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高校在扣除其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的其他必需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但首先强调的仍然是“民办教育事业仍然属于公益性事业”,即民办高校的非营利性。因此,在未有新的法律条款出台之前,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的出发点仍然是培养专门人才,是一种服务于精神生产的活动,是公益性而非企业性的活动。因此,民办高校不管是在法律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具备了非营利组织的六个基本特征,应该是真正的非营利组织。另外,民办高校自身也应该认清自己的性质,按照非营利组织的特点来开展自身活动。二、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运行模式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存在多种运行模式,按照资金来源和运作方式的不同,可把民办高校的发展归纳为四种主要模式。[!--empirenews.page--](一)注入发展模式指由国内外资金雄厚的公司、企业集团或个人投资办学。这种形式按资金来源不同可划分为三种类型:1.以国有大企业为投资主体创办的民办高校,如上海机械进出口集团投资的上海对外经贸进修学院。2.以乡镇和私营企业为投资主体创办的民办高校,如山东淄博市万杰集团投资1亿元创办的万杰医学院。3.海外华人或企业投资或捐资创办的民办高校,如缅甸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出资3亿元创办的泉州仰恩大学等。(二)改制运作模式指由国家、地方政府或行业部门主办并承担教育经费的学校,在学校原所属关系不变的基础上,以一定的方式转给独立法人承办,按民办管理机制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模式。如黑龙江东亚大学就是通过对齐齐哈尔市第一机床厂职工机电学院改制而成的。 (三)附属运行模式以附属学院的形式,依托公立院校而存在和发展的模式。如公立大学的附属二级学院。 (四)滚动发展模式即靠学杂费节余滚动发展的模式。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都是此种模式。它是一种建立在少量资金投入或三无(无先期投资、无自建校舍、无专职教师)基础之上,依靠学费,以生养学,艰苦奋斗,逐步积累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筹资在很大程度上成了阻碍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我国现在培养一个大学生,每年成本需要10000元左右,一个大学生的学费仅仅能维持其支出,谈不上什么节余;另一

方面,民办教育由于在教学质量、学生生源、师资力量等各方面都不及公立学校,若收取高额学费,势必会将一些学生排除在校门之外。因此,仅靠学费收入来实现民办高校快速滚动发展变得不切实际,容易导致民办高校错过目前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三、我国民办高校的筹资现状据有关资料记载,截至2001年底,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类民办高校机构有1391所,注册在校生128.1万人。民办高校数量已经达到我国高中后教育机构总量的40%,在校生数量占全部高等教育在校生的10%以上。然而,在民办教育喜人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单个民办高校的规模普遍较小,教育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质量普遍较差,且生源严重不足等问题。从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阻碍我国民办高校壮大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制度性障碍;二是经费短缺。制度性问题固然重要,但其解决需要充足的资金来源做后盾,故首先要解决的应是资金短缺问题。资金缺口的存在给民办学校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阻碍着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壮大,甚至威胁到民办高校的生存。(一)资金不足导致高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上不了规模,上不了档次,致使生均成本高昂。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购置教学设备,不少民办高校中途倒闭。(二)民办高校建设所必须的软件也需要大笔资金投入。以聘请高校教师为例,高水平的教师需要支付较高的劳动报酬,受资金捉襟见肘的约束,民办高校给予教师的薪酬很难与公立高校相匹敌,使很多民办高校招聘不到更多高水平的教师,这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继而影响到民办高校的招生规模和生均成本。(三)由于教育消费信贷偏向于公立高校学生发放,使得民办高校学生一方面在校学习和生活费用偏高,另一方面学生借助外来资金助学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empirenews.page--]四、我国民办高校的筹资方略解决民办高校的资金“瓶颈”问题,需要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来源,这是民办高校得以健康发展的物质保障。为了保证稳定的经费来源,必须有多种筹资渠道。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倾斜,更需要经济上的资助。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单纯以学费为融资渠道的办学模式必然使民办高校丧失其社会性,最终导致办学失败。除了传统的以收取学费为主要的筹资途径外,民办高校还应从政府资助、社会捐赠、银行贷款、福利彩票及股份制化等五个方面入手解决筹资难的问题。 (一)积极争取政府资助获得政府资助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途径。政府对学校的资助,可以减轻学校的财政压力,使其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可以降低民办高校的收费,保证其与公立高校拥有相等的财政补助,以吸收更多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制定获取资助的条件,对民办高校进行必要的管理。但需注意的是,政府补助只是辅助性收入,不可能成为资金的主要来源,否则就失去了民办的意义。民办高校应立足本身,以其内部灵活的运行机制,多方开拓筹资渠道,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政府资助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来实现。由于我国目前财政比较困难,政府直接拨款显然不太切合实际,但可通过间接方式向就读于民办高校的学生予以资助。众所周知,政府的公共财政经费来自于全民纳税。因此,对所有的纳税人及其子女,不管其就读的高校是私立还是公立,均有享受教育经费的权利。例如,浙江长兴县政府为扶持民办教育而向学生发放教育券,即由政府向在读学生发放教育券,学校招生后,凭学生上缴的教育券从政府获得相应的补偿资金。 (二)积极吸收社会捐赠社会捐赠也是民办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民办高校应积极拓宽社会捐资,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和个人捐赠。1.成立校友会,加强与校友联系。走上社会的优秀毕业生,不仅是对学校的一种广告宣传,更是学校的一笔巨大财富。学校可通过建立每届优秀毕业生的档案跟踪制度,随时与他们取得联系,以加强校友之间的交流。2.成立专门的筹资机构,负责社会捐资活动。筹资机构通过制定筹资计划,研究筹资技巧,争取以最低的筹资成本获取最高额的可使用资金。3.成立基金会。以某种名义成立基金会,以吸收某些个人或机构的资金。 (三)积极争取银行贷款银行贷款考虑信贷风险,它往往需要贷款者提供担保。而我国《担保法》规定,民办高校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相应资产不得用于担保,故其只能依靠信用贷款。但信用贷款额度普遍较低,无法满足民办高校对资金的需求。表1列示了我国十所民办高校的贷款情况。此表充分显示了银行贷款对整个民办高校的支持是非常小的,政府应制定一些政策以加大银行对民办高校的贷款支持。从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