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指导——如何就事说理
学习目标:
了解并学会恰当地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就事说理证明观点。
一、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内容充实——就是论据充足,说理充分。
议论深刻——就是论据充分,议论透彻。
二、指出下列各段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1、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论点:
论证方法:
2、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
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就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论点:
论证方法:
3、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论点:
论证方法:
4、让人三分不为低。古语说“让半句风销云散,退一步海阔天空。”是颇有道理的。广为传诵的“廉蔺交欢”的故事就是一例。面对廉颇“素贱人”的轻视和扬言见则“必辱之”的挑衅,蔺相如处处忍让,“不欲与廉颇争列”,相遇也“引车避匿”。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成刎颈之交。传为千年佳话。正因为蔺相如的忍让,才没有让矛盾激化,才以自己“先国家之急”的心胸赢得了廉颇的理解和尊重。这实在是忍让的功劳。假如蔺相如和廉颇一样争匹夫之勇,或者听信门客的怂恿一决雌雄,“两虎相斗,必不俱生”是免不了的了,赵国离倾覆应该也不远了吧。蔺相如“忍”出了博大的胸怀和耿耿忠心,“让”出了赵国的安定强大。由此看来,古人云:“有容乃大,能让为高”实属至理名言。
论点:
论证方法:
三、小练笔
重写月考作文段落(要求:自我选取一个观点,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就事说理)《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样写道:
他是孤独.....孤独的!多快乐啊,独立不羁,完全自主! ...多快乐:生活而不为生活俘虏,做着自已的主人!
我不需要人家了解我....现在我再也不需要谁,不需要什么了,我心里什么都有!
啊,他终于把自己找到了!误入歧途已经有多少时候!他急于要在自己的思想中沉浸一番。
对自我的探索和认识,是人生最重要的命题。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样的体验、感受或思考?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相关素材
正面:
1、鲍叔牙:认清自己的能力,荐管仲为相。
2.皇太极:认清形势,不急于大举进攻明王朝。
3.刘邦:攻进咸阳后,能认清实力和形势,虽爱财而秋毫无犯,并约法三章收服民心。4.庄子:充分认识自己的本性,在楚国相位诱惑面前持竿不顾。
5.史铁生:认清现实,从事文学创作。
6.梵高:即使生前没卖出一幅画,但能认清自己的理想追求永不放弃,终被后世认可。
7.卓别林:认清自己,把容貌不佳转化成喜剧优势。
反面:
1、六国:面对强秦,认不清形势,反而争相赂秦,国力日弱
2、项羽:乌江自刎之时,尚不能认清自己的过失.以为“天亡我也”
3、李煜:认不清自己的职责,终成亡国之囚。
4、诸葛亮:认不清天下大势。六出祁山,病死在五丈原。
5、尼采:狂妄地自称“太阳”,认不清自己的价值和作用。
课文中提及的其他人物素材:渔父,屈原,司马迁,后唐庄宗李存勖,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琼珊和老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