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目标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目标

生成性目标取向可以追溯到杜威,他明确反对把 外在目的强加给儿童,认为目的是在教育过程中 内在地决定的,是教育经验的结果。 斯坦豪斯的过程模式给予生成性目标另一种意义。 他认为教育主要包括“训练、教学和引导。”他 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使人类更自由,更富有创造性, 因而教育的本质是引导。 生成性目标取向在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罗杰斯)中 发展到了极点。
(二)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 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 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 操作性。 行为目标在课程领域中的确立开始于博比特,泰 勒在1949年发表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 书中系统发展了博比特等人的行为目标理念。
幼儿园课程编制中,课程编制者通常根据自己对 于儿童发展和学习的理解而将课程划分若干个领 域,然后在每一个方面再逐级地罗列出详细的可 操作的行为目标。
各种课程目标取向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其短处。 在幼儿园课程的编制中,应兼容并蓄各种课程 目标取向,以每种课程目标取向的长处,弥补 他种课程目标取向的短处,为达成学前教育的 目的服务。
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一)对幼儿的研究 明确幼儿的“理想发展”和“现实发展”。 (二)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一方面考虑社会对儿童成长的期望,同时也要关 注社会生活对幼儿的实际影响和有可能造成的影 响。 (三)对科学知识的研究 知识有两种价值:学术价值和一般价值,幼儿的 年龄特点决定了应该关注知识的一般价值。 例如:《纲要》中各领域的目标
例如:美术欣赏为例,行为目标有: (1)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 和样式;(2)儿童能够指出他/她自己认为重要的特征; (3)儿童能够对某些自己所画或所做的东西表达喜爱之 情;(4)儿童能够对于观看和讨论他们所认识的艺术家 创作的作品表现出兴趣;(5)儿童能够评价自己的绘画 和手工作品;(6)儿童能够认识和比较不同艺术家的风 格等;

幼儿园课程,讲义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讲义 第五章

第五章常见幼儿园课程类型的设计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核心课程、领域课程和经验课程的代表课程类型一主题活动、学科活动、区域活动的内涵、特点及价值,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宜的活动类型;理解并掌握幼儿园主题活动、学科活动和区域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程序与方法,能够进行相应的活动设计;能够运用所学原理对上述三类课程进行科学评价与反思。

第一节核心课程设计——以主题(单元)活动为例一、主题活动的内涵(一)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在幼儿园课程中,“主题”,词意指课程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讨论的中心话题,通过对这些中心话题的讨论,对中心话题中蕴含的问题现象、事件等的探究,使幼儿获得新的、整体的、联系的经验。

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主题是其自身及相关内容的集合。

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往往不只是中心议题本身,还包括中心议题所蕴含的或与中心议题相关的各种问题、现象及事件等。

(2)主题是一种围绕某个中心形成的教育内容的组织结构,它包含了一系列相关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

(3)主题在多个层面实现了幼儿园课程的综合。

①幼儿发展层面的综合由主题引发的活动可能具有各不相同的发展价值,有的侧重语言认知发展,有的侧重大肌肉动作训练,有的偏重情感态度的培养,这些重点不同的活动在一个主题之下被有机地综合在一起,能够更加有效地促成幼儿的全面发展。

②学科领域层面的综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以主题方式开展的活动往往与多学科相关,很好地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领域融合的思想。

③各类教育资源的综合进行主题活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活动本身,还要对那些完成主题活动要用到的环境、幼儿园内外的教育资源进行规划,如墙饰布置、区角设置、实践活动基地创建、家长协助等,主题活动使这些原本零散的资源得到了有序的利用。

(二)主题活动的含义主题活动可被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组织幼儿围绕某个中心话题进行的学习、探索、游戏,从而获得有益经验的一系列活动。

第五章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

第五章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的目的


第一,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二,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 多样化的需要 。 第三,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二)搞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与目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课程实施的需要 校本课程“校校不同”,甚至“生生不同”,企图通过照搬照抄的办法是完全行 不同的,唯一的办法是教师立足现实,发挥创新意识,大胆变革和实践,使校本 课程开发能力不断提高。 2.学生发展的需要 提倡在中小学实施校本课程,其目的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拓展学生 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全面提高素质。 显然,教师在课堂上的“吆喝式”点名,“命令式”作业,“家族式”教育将失 去其生存空间。中小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想象力,蕴涵着巨大潜质的特殊群体, 他们的成长、教育环境至关重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中,促进和关心学生个体的自 由、健康发展,是新课程的主要立足点和着眼点。所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 过程中应注意开发学生个体本身的创新“潜能”。 3.教师发展与教学的需要 国家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学校,甚至教师也应该制定自己的“课程标准”。校 本课程开发根本目的是构建国家、地方、学校的一个统一的课程体系,教学活动 也应该与其相吻合,相符;而教师的创新与个性是实施校本课程的基础,是教学 活动的必备修养。另外,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教师的个性、教师的创新是促使 教师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实现观念转变,提高科研能力的关键。 4.地方发展的需要
一是以学校为本二是课程开发第二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校本课程校校不同甚至生生不同企图通过照搬照抄的办法是完全行不同的唯一的办法是教师立足现实发挥创新意识大胆变革和实践使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不断提高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结构 •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力图促进幼儿 的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即对幼儿 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它是 幼儿教育目标(保教目标)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 幼儿园课程目标按纵向层次(结构)分为总 目标、年龄段目标、学期目标、月、周或 (几周)计划(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和教 育活动目标。(填空)
请问:从哪个角度表述呢?
• 1.行为目标 • 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 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 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 (1)核心行为:陈述的时候经常使用“说 出”“比较”、“区分”等行为动词。 • (2)行为产生的条件:如“在集体面前表达自 己的观点”。 • (3)行为表现的标准:如“能够在团体面前声 音洪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 行为目标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 (有学者提出:目的性、基础性、发展适宜性、 生活化、 兴趣性、逻辑性、兼顾“均衡”与“优 先”的原则) •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 域的教育作用。 •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定应能满足幼儿身心各方面 的发展需要,包括身体、知识、语言、社会性、 情感、创造诸方面,并使几方面得到发展。 • 在选择和确定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各领域对幼儿 某方面发展的特殊教育作用及其对其他方面的作 用。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 •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以 及身心达到的水平和学习的需要等。 • 3. 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 •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帮助幼儿学 习、理解和应用。 • 4.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 具有挑战性。 •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应既能满足幼儿当前发展的 需要,又要能促进幼儿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后面的 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园课程-第五章-1-2节-常见幼儿园课程类型的设计精品课件

幼儿园课程-第五章-1-2节-常见幼儿园课程类型的设计精品课件

补:综合主题课程分类
以时间为单元的主 题活动。 eg:节日、年龄 、 四季
以知识为单元的主 题活动。 eg:动物、植物
以技能为单元的主题活动。 eg:我真能干
补: 活动设计流程
1.列出单元的名称,选择这一单元主题的理由以及 需要的时间;
2.确定单元活动总目标; 3.拟定单元活动纲要; 4.逐一设计每个活动; 每个活动的设计框架仍然是:活动的名称、目标、
的组织结构,包括教学、游戏、日常生活、和其他 活动等。
C、主题在多个层面实现了幼儿园课程的综合 ,包括:幼儿发展层面,学科领域层面以及各类教 育资源的综合。
补:主题来源
• 源于幼儿和社会及自然两方面 • 幼儿方面主要是兴趣、需要、动机、水平
和经验等 • 社会及自然方面主要是发展目标和当时、
当地社会文化、科技发展水平,自然环境 、天气等 • 主题目标分为:身体健康、人格发展、认 知发展
a、内核所蕴涵的内容应该是多维的,具有可置换性,在不 同的情境下,不同主体前内核中的有些部分是可更换的。
b、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经验变化、兴趣需要、反馈信息等对 主体活动的扩展链进行延长、增减或替换。
4、活动形式多样,使幼儿学习具有建构性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游戏、生活及其他形式,比如 实践活动,并鼓励幼儿通过个别或小组探索、游戏等 方式进行学习。
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围绕某一个主题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 动,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主题 ”有机地连接起来,让幼儿通过该主题的学习,获得与该中心 相关的比较完整的经验。
2、主题活动的理解 a、知识观是事物本位。 b、持续阶段是灵活的、弹性的。 c、终级目标是促进幼儿发展。
二、主题活动的特点、优势及局限
二、主题活动的特点、优势及局限

2024年幼儿园基本章程制度

2024年幼儿园基本章程制度

2024年幼儿园基本章程制度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办园宗旨第三章办园任务第四章入园与退园第五章课程设置第六章活动组织第七章安全与卫生第八章家园合作第九章组织管理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幼儿园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XX幼儿园。

第三条本章程所称幼儿园是指提供给3-6岁儿童教育和照顾的机构。

第二章办园宗旨第四条幼儿园的办园宗旨是:1.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生理、认知、社会和语言能力。

2. 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活泼、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尊重并关心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独立、自信的品质。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幼儿园和家庭的良好互动。

第三章办园任务第五条幼儿园的办园任务是:1. 实施国家教育政策,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动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

2. 通过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在品行、智力、身体、艺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 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

4. 坚持德育为主线,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第四章入园与退园第六条幼儿入园条件:1. 幼儿年龄满3-6周岁。

2. 幼儿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和慢性疾病。

3. 幼儿有固定的居住证明和合法身份证明。

第七条幼儿入园程序:1. 家长填写入园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资料。

2. 幼儿园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保符合入园条件。

3. 幼儿园进行面谈,了解幼儿和家庭情况。

4. 幼儿园综合考虑幼儿情况,根据招生政策确定是否录取。

第八条幼儿退园条件:1. 幼儿家长提出书面申请,说明退园原因。

2. 幼儿身体健康,无疾病传染情况。

第九条幼儿退园程序:1. 幼儿家长提出退园申请,填写退园申请表。

2. 幼儿园审核退园申请,确认退园意向。

3. 幼儿家长办理园费结算和相关手续。

第五章课程设置第十条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包括:1. 品德与生活教育:培养幼儿的礼貌、团结、友爱等品质,提供生活实践活动。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基本知识体系:一、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一)目标模式目标模式即: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它以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其基本立足点,反对“形式训练说”严重脱离社会与儿童实际生活的倾向,确定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就这一价值定位而言,是基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工具主义知识观。

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过程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问题解决的正是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这四个问题。

泰勒建立的目标模式被不断的修正和改造。

惠勒对泰勒模式的课程编制程序的排列方式予以改造,将直线型的目标模式改为圆环型的目标模式,即确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选择学习内容——组织、统合学习经验与内容——评价——调整目标、确定新一轮目标。

目标模式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设置课程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编制课程,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了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这样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也正是目标模式的这种特征,会使依据目标模式编制的幼儿园课程由此而产生很多弊病:1、课程目标是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学习规律以及他们的兴趣和需要还认识甚少,特别是儿童富有创造性的行为在更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预知性。

2、课程目标以儿童行为来确定,课程就会自然地强调那些可以用儿童行为明确识别的方面,而忽略那些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

3、按行为目标的方式确定课程目标,使课程目标被分解成了各个独立的部分,这种将儿童的学习经验分割成“碎片”的做法,强调的是通过训练而达成预期的目标,这与学龄前儿童从其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整体的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幼儿园课程》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幼儿园课程》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目录结构: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3)前言 (3)一、目标模式 (3)(一)代表人物 (3)(二)哲学基础 (3)(三)方法论 (3)(四)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3)(五)评价 (3)二、过程模式 (3)(一)代表人物 (3)(二)哲学基础 (4)(三)方法论 (4)(四)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4)(五)评价 (4)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 (5)前言 (5)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 (5)(一)行为目标 (5)1.含义 (5)2.代表人物 (5)3.特点 (5)4.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5)5.实例 (5)(二)生成性目标 (5)1.含义 (5)2.代表人物 (6)3.特点 (6)4.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6)5.实例 (6)(三)表现性目标 (6)二、课程的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 (6)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7)前言 (7)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 (7)(一)课程内容即教材 (7)(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7)(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8)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8)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8)(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9)1.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9)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9)3.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10)(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10)1.学科中心课程 (10)2.儿童中心课程 (10)第四节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11)前言 (11)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11)(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11)(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人员 (11)(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 (12)1.教师对儿童活动的安排 (12)2.教师行为 (12)3.儿童活动的积极性 (12)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取向 (13)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模式 (13)(一)目标评价模式 (13)(二)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14)(三)外观评价模式 (14)(四)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16)(五)差距评价模式 (16)(六)课程评价模式的选用 (16)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 (17)1.确定目的 (17)2.搜集信息 (17)3.组织材料 (17)4.分析材料 (17)5.报告结果 (17)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前言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教育目标分三大领域:


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和 结构
结构:建立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必须 考虑三个方面:
1、学习主题(幼儿)的心理结构(情感、 认知、动作技能的结构
2、教育内容的范畴和结构(如五大领域 或其他分类方式)
3、学习者(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
幼儿园课程目标确定过程示意 图
社会 儿童 学习内容
可能性目标
教育哲学 学习心理学
适当性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和 结构
层次:幼儿园教育总目标(课程总目标)

课程领域目标

年龄阶段(学年)目标

单元目标(时间单元或内容单元)

教育活动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和 结构
结构:布鲁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
行为目标的问题:
误解学校教育功能,忽视表现性目标, 问题解决目标,忽视情意领域目标和其 他领域的高层次目标
(2)生成性目标
是以过程为中心,以儿童的表现为基础 展开,强调儿童、教师与教育情景交互 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程中所产生的目标。
如:”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培养思维的 灵活性”
“让儿童理解他人的情感,与人合作”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一、什么是课程目标和幼儿园课 程目标
简单地说,课程目标就是我们对课程的 最终结果的一种追求。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 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 所谓预期,是指在课程没有实施之前, 我们对于通过课程希望儿童达到一种什 么样的发展的期盼。它是幼儿园课程的
(三)表述的性质 (1)行为目标

幼儿园课程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幼儿园课程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实践二:区域活动的课程编制
总结词
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探索、自我发展为核心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
详细描述
区域活动课程编制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如语言区、科学区、艺术 区、数学区等,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资源。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发展,给予适 当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个性化发展。
评价课程效果
评价目的
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内容的选 择和组织是否合理、教师的教学效果 等方面。
评价方法
评价结果反馈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家长和 管理人员,以便于对课程进行改进和 完善,提高幼儿园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法、问卷 调查法、测试法等,全面了解幼儿的 发展状况和课程实施情况。
04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实践与案例
实践一:主题活动的课程编制
总结词
主题活动是一种以某一主题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的方式,有助于幼儿深入了解主题, 培养其综合素质。
详细描述
主题活动课程编制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主题,并围绕主题 整合课程内容,包括主题背景、目标、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在实践中,教师 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发现、思考等方式,促进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全面发展。
03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方法
目标模式
总结词
目标模式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编制模式,强调课程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详细描述
目标模式要求在课程编制过程中,首先确定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设计教 育活动、制定评价标准,最后对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这种模式强调目标的可操作性,有助于保证课 程实施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课程课程标准可修改全文

-幼儿园课程课程标准可修改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幼儿园课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幼儿园课程课程编号:17001357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幼儿教师岗位需求能力为导向,以活动设计能力和指导策略的运用为目标,以真实幼儿园情境为载体。

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实际工作能力,更新传统教育理念,提升保教质量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培养的目标。

通过对幼儿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理论及指导策略,设计与开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活动类型,对幼儿活动水平给予有效支持。

课程内容: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类型、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课程的类型、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幼儿园课程的结构化程度、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知识拓展要求: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实际过程教学重点:目标模式教学难点与关键:目标模式知识拓展要求:掌握目标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体系与层次结构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知识拓展要求:知道如何建构幼儿园课程目标第四章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概述、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知识拓展要求:掌握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方法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课程实施的概述、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与常见问题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知识拓展要求:掌握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第六章幼儿园课程评价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评价概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及过程、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及过程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及过程知识拓展要求:掌握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第七章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概述、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重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知识拓展要求:知道如何组织幼儿园主题活动第八章西当代早期教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势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西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教学重点: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教学难点与关键: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知识拓展要求:掌握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特点第九章我国幼儿园课程方案及课程改革动向本章教学主要内容:我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向教学重点: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教学难点与关键: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知识拓展要求:了解并识记我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教学要求:一、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1、要在课前下功夫认真备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幼儿教育学基础电子课件第五章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

幼儿教育学基础电子课件第五章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
26
一、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也可称为纵向结构,一般从上到下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2.1 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目标相当于幼儿园课程的总 目标。这一层次的目标一般比较宏观,表述得相对比较抽象、概括。《3-6岁儿童学 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于幼儿园各领域课程目标的详细描述和说明。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教育体制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育是学制教育的最初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 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 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 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就非常明确地说明了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园课 程的基础性。
15
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从本质上讲,幼儿园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幼儿园课程也有明确的 课程目标和基本的学习领域。但是,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不 是体现在课程表、教材、课堂中,而是体现在生活、游戏和其他幼儿喜闻乐见的活 动中。虽然怎样创设环境、怎样支持幼儿的探索学习都是教师根据幼儿园课程的目 的、内容、要求精心设计的,但这些目的、内容和要求仅仅存在于教师的意识和行 动中,幼儿并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感受到的主要是环境、活动、材料和教师的 行为,而不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期望。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 活动和教师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起作用。
23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24
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主要有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按照泰勒 的理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是幼儿园课程的四大要素,课 程编制的目标模式就是将这些要素组织起来,转化为相对具体的静态的课程计划或 动态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编制

幼儿园课程编制
及方法的分析,从具有内在价值的知识结 构中选
择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作为课程内容。 而不是
以预期的儿童行为为依据。
3、过程模式的观点:
①学习不是直线的过程 ②教育是一个过程 ③教育是经验的改造 ④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而不是方案的执行者,“教师即研究
者” ⑤形成性评价是改进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⑥目标是重要的。课程应该确定的是“一般性目标”或“总目的”,总
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2)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
(三)实践模式
提出者:美国学者施瓦布: 《实践:课程的语言》 《实践2:折中的艺术》 《实践3:课程的转化》 《实践4:课程教授要做的事情》
1.实践性课程理论的观点
(1)施瓦布主张课程研究应当立足于具体的课程实践状况,从课程实 践的各种事实出发,而不是用现在的所谓普遍、科学的课程原理出发。
2.课程审议
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 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 与解释,最终作出恰当的、一致的课程变革的决 定及相应的策略 。
下面是某园大(二)班的H老师和X老师及大(三)班的W 老师之间的课程审议片段:
教师H:我的想法是既然出去一次,就尽可能让幼儿多看、 多听,充分发挥调查的作用,不要局限在看“河流”上。
2、 圆周模式
提出者:惠勒(D. K. ) 作为泰勒的学生,他继承了泰勒的课程设计
原理,同时,又对泰勒的直线模式进行了 改造,提出了圆周模式。
宗旨、目的、目标
评价
选择学习经验
组织并整合经验和内容
选择内容
特点:强调评价的反馈作用
3、塔型模式
提出者:塔巴(H. ) 对泰勒课程设计的原理进行扩展和细化,将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内容体系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内容体系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内容体系
前言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概述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
第一节游戏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地位
第二节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
第四章幼儿园课程的各学习领域
第一节健康教育与幼儿园课程
第二节语言教育与幼儿园课程
第三节数学教育与幼儿园课程
第四节科学教育与幼儿园课程
第五节美术教育与幼儿园课程
第六节音乐教育与幼儿园课程
第七节社会领域的教育与幼儿园课程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第四节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第六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第一节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中的设计和实施第二节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坟
第三节不同结构化程序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
第七章当代西方早期教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向
第一节当代西方著名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第二节西方早期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
第八章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
第一节中国纪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
第二节当代中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方案
第三节当今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向。

幼儿园课程编制

幼儿园课程编制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编制课程编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包括确定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实施和评价课程等主要环节。

课程编制过程需要对上述的四个基本问题进行思考,并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某种决策(决定或选择)。

课程决策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是广义的(理论的)层次。

这一层次的决策在于对课程的方向问题作出基本的价值选择。

历史经验表明,课程的方向主要取决于设计者对课程的三大基础——社会、儿童和知识内容之间关系的处理。

而如何处理三者的关系又取决于设计者关于课程应在儿童的成长中起什么作用的价值观念。

二是具体的(技术的)层次。

这一层次的决策是在理论决策的指导下对课程要素(课程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及其关系进行处理。

幼儿园课程编制就是通过上述两种决策拟制出“预定的课程”,即课程计划与方案,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正进行“再设计”。

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理论层次的决策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决定着课程的方向。

而理论决策的主要依据,是设计者对社会要求、儿童发展和人类知识在课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一)社会要求课程是教育机构实现其教育职能的手段和途径。

教育的最基本职能是促使年轻一代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合格社会成员。

因此,在对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作决策时,必须了解社会对儿童成长的期望和要求。

了解社会需要(包括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人的需要、国家、家庭的价值观和对儿童发展的要求和期望)可以提高幼儿园课程对社会(包括社区和家庭)的适宜性,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更加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二)儿童发展课程是为儿童设计的,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能指导他们的学习,引导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欲达到这个目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设计和实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的准备性,根据发展规律和学习活动特征来安排课程。

儿童发展知识可以帮助课程设计者确定哪些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是合适的,是符合儿童的兴趣、能力和需要的,是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尽管课程内容的这些不同取向对课程内容的关 注点各不相同,甚至存在着冲突,但是,在课程编 制中可以相互可以相互兼容,取长补短,根据课程 编制者的教育价值观,在学科知识,学习活动和学 习经验之间取得平衡。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会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有 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一)课程内容即教材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必 须:
主题活动“春天”的目标可以表述为:愿意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表现春天;
故事“警察叔叔”的目标可以表述为:想象表现警察巡 逻的情景。
以上均为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法,没有作出预期结果的 表述,而是做好了让幼儿各自表现个性差异的期待。这 种表述 ,必然将教师导向对活动过程的关注。
二、课程的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1、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逻辑顺序 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
织课程内容;——“分科教育” 心理顺序 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
容。——“综合教育” 按逻辑顺序或心理顺序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各有其长处和弱 点,使两者取长补短,以达到和谐的统一是幼儿园课程内容 组织的一种发展趋向。
2、目标模式受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批评过去的目标叙述太模糊、不明确,提倡开发能明确 叙述的目标,体现出目标—手段、效率—控制、预期— 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技术机制。
3、目标模式把课程目标按其不同的心理领域、不同水平, 作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形成一个意义明确、层次分明的目 标体系,以引领课程设计与教学,测量预定的行为是否达到, 并由此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成效,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2)能初步了解并辨别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不同风格 音乐的基本性质; (3)喜欢倾听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能大胆地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嗓音、动作等)来表达;
(4)初步学习运用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如文学、美术、 韵律动作等)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行为目标所列出的是一系列可观察或测量的幼儿学 习行为变化的结果。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采用行为目 标,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5、了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要素,知道幼儿园课程评 价的两种取向(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了解幼儿园 课程评价的方法、过程和原则。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编制 目标模式 过程模式 幼儿园课程目标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幼儿园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 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 直线式组织和螺旋式组织 学科中心课程 儿童中心课程 幼儿园课程评价
(一)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与基本原理 代表人物: 斯坦豪斯
哲学基础: 立足于教育内在价值的、旨在培养儿童智慧、 教育和自由品质的教育观,以及注重理解与 思维的价值的知识观。
方法论依据: 吸收了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 学理论中的一些合理成分。
(二)过程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基本特征: 1、过程模式的目标只是总体教育过程的一般性的、宽 泛的目标;
(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把课程内容看成是儿童的 学习经验,认定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决定学习的质量和 量的主要方面是儿童而不是教材。这种取向将儿童在学习 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作为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出发点, 这种看法有其深刻的理由。
但是,儿童的经验主要还是儿童自己的心理体验,这 是一种主观的东西,课程编制者和教师都难以把握,容易 使课程内容过分泛化。
2、纵向与横向组织
纵 指的是按照课程组织的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
向 列课程内容;——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层次性,益
组 织
于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依次推进。
横 指的是按“广义概念”组织课程内容,即打破传统的知 向 识体系,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已有经验联为一体。——
1、目标要具体明确,是可观察的。 2、要明确写出达到目标的条件。
3、对行为目标的评价
主要贡献
行为目标克服了以往课程目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目 标的表述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提高了对教育 活动的影响力。 弊病: 1、忽视了那些很难转化为行为的以及一些不容易直接观察 与不是教育后“立竿见影”的内容。
2、赋予教师过分理想化的角色和过高的要求,教 师难以达到这样的境地而使该课程模式不易推广。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
对儿童发展、社会需求和知识的性质以及这三者之间 关系的不同理解,使课程目标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在 幼儿园课程中,较为常见的目标取向有行为目标、生成 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等。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
2、生成性目标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生成性目标是用行为变化过程表述的目标,常包含一些表 示行动过程的动词。 如:“制作一本加上自己编编部分的《XXX》故事”、 “观赏水仙花的外形特征,感受水仙花的美”和“在即兴 创编歌词及模拟劳动动作的基础上,学习演奏打击乐器” 等。
3、对生成性目标的评价
优 强调在儿童、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 点 课程的目标,这体现了对儿童学习特点的尊重。
(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
把课程内容看成是儿童的学习经验,在选择幼儿园课 程内容时注重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使课程内 容能够通过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而被儿童 同化。
小结: 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课程内容适合儿童发
展特征、贴近社会生活以及顾及基础性这三个方面 并不矛盾和相互排斥,只是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在 涉及课程内容选择的问题时,以不同的方式平衡这 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己。
2、把学习分解成各个独立的部分,使教师只见目标不见儿 童,这对儿童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
(二)生成性目标
1、生成性目标的代表人物及基本含义 代表人物: 杜威 斯坦豪斯 含义: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 特点: 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 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
1、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将经过认真筛选过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编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2、要求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 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又是发展中的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生 活所必需的。
(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 容时:
注重使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以有益于儿童接触社 会,了解社会,并初步学习一些与自身社会生活相贴近的 知识和技能。
目标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1、强调课程目标的制定; 2、强调课程目标的层层分解并落实于具体的教育活动; 3、强调根据课程目标是否落实和达成来评价教育的结果。 可以说,这样一些指导思想和做评价
优 使课程的运作成为了一个具体化和结构化的操作程

序,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 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学习目标
1、理解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过程模式的基本特 征、区别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2、知道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环节。
3、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掌握行为目标、生成性 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基本特征及表述方法。
4、理解幼儿园课程的不同取向,掌握幼儿园课程内容选 择和组织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三)表现性目标
1、表现性目标的代表人物及基本含义 代表人物: 艾斯纳
含义: 表现性目标多被运用于艺术领域中,它强调的是个性 化,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 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及反应的多元性。
2、表现性目标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例如:
“参观动物园”的目标可以表述为:参观动物园,讨论 其中的感受和乐趣;
从行为目标取向发展到生成性目标取向,再发展到表现 性目标取向,体现了课程发展对人的主体价值和个性解放的 追求,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
在幼儿园课程的编制中,应兼容并蓄各种课程目标取向, 以每种课程目标取向的长处,弥补他种课程目标取向的短处, 为达成学前教育的目的服务。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一)行为目标 1、行为目标的代表人物及其含义
代表人物:博比特 泰勒 布卢姆 梅杰 波法姆 含义: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
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 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特点: 客观性、可操作性
2、行为目标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以音乐欣赏为例,行为目标有: (1)能感受性质鲜明、结构短小的歌曲或器乐曲的形象、内 容、情感,并产生一定的联想,用外部的动作加以反映;
1、在实践层面上对教师有相当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

师能够熟悉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各种可以运用的教育 资源,而且需要有相当强的研究能力,还要愿意花费大
病 量的时间和精神去做额外的计划和工作,这些对于教师
而言,是勉为其难的。
2、教室内众多的儿童各有特点与要求,一个教师很难 在有限的时间里与所有的儿童对话并生成课程目标。
学过程中有据可依。
局限: 这一取向使课程内容成为了课程编制者规定儿 童必须接受的东西,而不一定是儿童需要的和 感兴趣的东西。
(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将课程内容看成是学习活动的取向,把其关注 长处:
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强调课程与社会生 活的联系,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局限: 尽管这些活动在表面上可能很活跃,但是,这往 往不是儿童对课程内容的同化,不会从根本上引 起儿童深层次的心理结构的变化。没有从根本上 反映出儿童学习的这一本质。
2、这些目标不构成评价的主要依据;
3、这些目标是非行为性的,使教师明确教育过程中内在 的价值标准及总体要求,而不是课程实施后的某些预期 结果。
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1、谈化课程目标的预设,强调儿童活动的过程;
2、谈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强调 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尊重儿童的选择和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