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发展史
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
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曾经独树一帜。
明朝后期,白银从四面八方大量涌入我国,我国货币往来及经济交往主要以白银为主,白银渐渐占据着主要通货地位,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外交往来及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白银在金融史上的地位是其他货币无法取代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到外国的侵略,政治经济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衰弱,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出现,贸易逆差出现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流入国,贸易逆差出现后,我国成为白银流出国,身份也由之前的国际白银市场的信用购买者,变成之后的需求者。
19世纪30年代,因为世界银价的上涨,我国白银大量向外流出,于是,金融市场发生了动荡,并出现了货币制度危机,我国发生了经济衰弱及信用紧缩。
为此,我国的币制金融、民族经济等都受到严重冲击,并遭受到很大影响,由此,世界白银商品的价格决定着我国白银货币的价格。
一、白银的广泛使用在我国古代,金是指一切金属的统称,人们还按照金属颜色的不同,把金属分为“五金”,五金包括:黑铁、青铅、赤铜、白银、黄金。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因为金银的稀缺,有了贵金属的高贵地位。
可以说,金的开采之后,才有了银的开采及冶炼,在我国战国时期的史册里,就开始有了对银的记录。
由于战国时期不是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进行流通,白银更多是起到仪仗、装饰、宝藏等的作用。
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始皇规定,不能把白银作为货币进行流通,而只能起装饰、宝藏的作用。
元狩四年,张汤向汉武帝进谏铸造白金币,汉武帝采纳了张汤的建议。
白金币由银锡合金铸造而成,在历史上被称为“白金三品”。
当时,因为白金币币值太高,出现了许多盗铸者,由于假币与真币真假难辨,致使白金币使用受到很大影响,即便在遭受贬值的情况下仍不受大家欢迎,政府虽然一再维持,但收效甚微,于是,白金币铸造发行一年后就被废除。
到了两汉时期,随着中西方的贸易往来,我国有了丝绸之路,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也开创出了华南沿海的贸易路线,于是,亚洲中部地区和西方的金银币流传到了中国。
白银历史:不可不看的惊天投机
亨特兄弟白银史这是一段离我们不太遥远的历史,故事中的两位男主角是享特兄弟,他们开创了金融投机史上又一传奇,却又在这段传奇中埋葬了自己,最终黯然谢幕,以破产而告终享特兄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疯狂投机白银,控制了美国期货市场中超过一半的期货合约,同时还持有1.2亿盎司的白银现货,把白银这样的大宗商品从2美元/盎司推高到50.35美元/盎司(这个纪录现在还没有打破),如果考虑到美元贬值的因素,大约等于现在120美元/盎司,无数空头被轧得死去活来,创造了金融投机史上一段前无古人的传奇。
他们疯狂得妄图与全世界做对,却最被世界遗弃。
我们从享特家族说起。
亨特家族的创始人H.L.亨特是个农民,不过美国的农民并不穷困;虽然不穷困,可这人不知道天天向上,没有接受过什么正规教育;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天赋异禀,商业嗅觉异常灵敏——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倒腾棉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看出石油开采业很有前途,于是组建了石油公司,由于他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商业才能,在短短数年内,他发了。
到了1957,当时的美国《财富》杂志估计,亨特成为美国最富有的8个人之一。
由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老亨特不知道“少生孩子快致富”这句中国谚语,于是他一口气生养了14个娃,并且还都把他们养大了——其中就包括尼尔森.亨特和威廉.亨特兄弟俩。
这兄弟俩继承了老爸的商业头脑,继续通过开采石油和开酒店来挣钱——不过,干着干着,这兄弟俩就发现,开采石油和开酒店挣钱都很辛苦啊,而且风险也很大,比方说他们家投资了一个利比亚的油田,结果由于那边政局动荡,被没收了,让这一家子一下元气大伤。
很快的,这兄弟俩就发现,金融市场是一个赚钱的绝佳之地!可不是,金融市场不要劳力费神的掌握这技术、那技术,不需要在商场上与人勾心斗角,互相算计,只需要下下指令、买买卖卖,大把大把钞票就到自家来了,天底下还有有这样的好事?这兄弟俩一商量,得,别搞石油了,就玩期货,又刺激,又好玩,还能挣大钱!先拿大豆期货试试手。
世界白银发展史
世界白银发展史白银生产的重要分水岭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而发现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的银矿,因此带来了世界白银生产快速增长的巅峰时期。
这段巅峰同时伴随着白银提炼技术的升级,从质和量上提高了开采银矿的利用率。
随后的技术革新,尤其是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是加强了白银生产的基础,并且提高了银矿开采的速度。
从累计产量来看,世界上只有大约25%的白银是生产于16世纪70年代以前。
在18世纪前的纪录仍然不完整,但是对历史累计产量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介绍白银生产的历史。
旧世界的白银(公元前4000年-公元1500年)安纳托利亚(现在的土耳其)被认为是首个开采白银的主要发源地,为小亚细亚地区的工匠提供原料。
安纳托利亚地区为近东、克里特和希腊地区的西方文明提供白银资源。
银器工匠主要集中在小亚细亚和希腊各岛,以及希腊大陆上迈锡尼文明统治的地区。
银矿集中开采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的。
首次成熟的银矿石加工是在公元前2500年,占星家使用“灰吹法”从铅银矿中提取出白银。
当时对银器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繁荣的克里特文明和稍后的迈锡尼文明,令现今是亚美尼亚的地区对银矿的定位和开采逐渐发展起来。
在公元前1600年克里特文明遭遇灾难性毁灭、以及大约公元前1200年迈锡尼文明陨落之后,白银生产的中心地区转向靠近雅典的Laurium地区。
该地区为处于萌芽时期的希腊文明提供白银。
另外,小亚细亚和北美地区的白银贸易在公元前8世纪开始大规模扩张。
Laurium的矿产非常丰富。
从历史文献和古矿场遗留下来的实际证据来看,当年该地区巅峰时期(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白银产量大约是每年100万盎司。
实际上,到公元1世纪前的一千年中,Laurium是产银最多的一个地区。
除了Laurium,其他产银区主要在小亚细亚、撒丁岛等其他希腊地区,以及亚洲部分地区。
随着希腊Laurium地区矿产全盛期的结束,迦太基人对西班牙银矿的开采繁荣了起来。
近代中国白银流动变化情况表
由于白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种重要的货币,因此近代中国白银流动变化情况是一个复杂的话题。
以下是关于近代中国白银流动变化情况的一些基本信息:1.出口: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中国大量出口白银,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差异,加上外国列强在中国境内掠夺
资源、占据市场等不平等贸易导致中国白银流失海外。
2.流入: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白银开始回流。
一方面,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中国与欧洲的贸易
增加,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为了稳定国内货币体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白银回流。
3.波动: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期间,由于世界经济大萧条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中国白银的流动情况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一方面,中
国出口商品受到打击,白银流出增加;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为了稳定国内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白银流出。
4.管控: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应对战争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物资短缺,国民政府加强了对白银的管控。
同时,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也实行了严格的
金融管制措施。
总体而言,近代中国白银流动变化情况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内政策以及贸易状况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中国白银流动情况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现货白银发展史
现货白银发展史过去40年白银重要进程:1963年6月― 美国用联邦储备系统发行的纸钞取代面额1美元的银币券,推动银价升至盎司1.29美元。
1968年6月―白银同美国货币体系的关系终结,持有者最后一次将银币券兑换为白银1968 ― 1971年― 美国经济衰退致银价下跌,但维持在每盎司1 ― 2.55美元的区间1972 ― 1978年― 美元贬值,以及石油输出组织(OPEC)的石油出口禁运推动银价上扬,银价波动区间为4.35 ― 5.87美元1980年1月―白银创出每盎司53.50美元的纪录高位,当时美国德州的亨特兄弟公司试图囤积白银操纵价格1980年9月― 两伊战争爆发后,银价从10美元猛涨至25美元1980年12月― 银价稳定在16美元,奥地利、法国和西德成为最后一批取消白银硬币的国家1982年6月― 银价跌破5美元至4.98,为三年半最低点,因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疲弱迹象1983年3月― 银价触及14.72美元,因油价上涨对市场的影响不明朗1986年5月― 银价时隔四年后再暴跌至4.98美元,市场对供应面感到忧虑1992年7月― 银价遭受打击,跌至3.82美元的1973年以来最低点,沙特阿拉伯发生一起银行丑闻后大规模抛售白银2006年3月― 银价触及23年高点13美元,因市场预期美国政府将批准新的iShares白银信托基金2006年4月― 银价创出23年新高14.68美元,主要因为市场寄望于白银上市交易基金投资产品刺激需求2006年5月― 银价创纪录新高至15.17美元2008年10月― 银价创3年新低至8.4美元2011年4月― 经过2年的暴涨,银价创30年新高至49.82美元2013年6月― 2013年银价一路下跌,至6月达2年来新低18.18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重要的货币物资,具有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
当然,随着白银的用途越来越多的面向工业领域,其作为货币支付职能也逐渐淡化。
熠熠千年:中国白银的变迁
熠熠千年:中国白银的变迁作者:上海博物馆中国财税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来源:《检察风云》 2019年第11期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白银的冶炼和使用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作为贵金属的白银,从唐代中期逐渐取得了货币资格,经过宋、元两朝,至明代晚期,白银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完成了向真正货币的转变。
中国白银时代的来临,是大航海时代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
海外贸易的发达,使得价值大、重量轻且便于长距离携带运输的贵金属白银也成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
初夏时分,在上海博物馆新特展中,一场“中国货币史中的白银”拉开帷幕,从中国白银及白银货币的发展为线索,展示131件相关展品,可以直观了解我国货币史中白银的发展历程,白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白银联结下的中国和世界。
本次展览将延续至7月28日。
此次,作为展示财税史实和相关文物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财税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首次合作,共遴选银铤(锭)十三件,其中唐代五十两银铤一件,明代银铤七件,清代银铤五件。
唐代五十两银铤属于唐代晚期较为多见的船型银铤,这种形制一直沿用到五代、北宋,并成为北宋银铤的滥觞。
明代,在国家行政和市场推动的双重作用下,白银终于转变为国家法定的货币,完成货币化的进程。
传统银两古代中国长期使用青铜铸币,白银则更多地用于器具、器皿和装饰物。
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从唐代中期以后白银才开始具有部分货币职能,谓之为铤,主要用于蓄藏或者作为一种支付手段。
宋代以后,白银的货币功能得以加强,根据现存宋代银铤的种类,有上供银、京销银、总经制银、周军府银、转运司银、钞库银,以及各种锐银等,显示了宋代白银的适用范围大大扩展,重大交易通常以银作交换中介。
明代是白银大放异彩的时代,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将一条鞭法推广至全国后,从中央政府层面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白银本位货币的地位,白银的货币化进程基本完成,交易、税收皆能用银,白银逐步渗透到社会各层面。
世界白银发展史
世界白银发展史白银生产的重要分水岭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而发现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的银矿,因此带来了世界白银生产快速增长的巅峰时期。
这段巅峰同时伴随着白银提炼技术的升级,从质和量上提高了开采银矿的利用率。
随后的技术革新,尤其是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是加强了白银生产的基础,并且提高了银矿开采的速度。
从累计产量来看,世界上只有大约25%的白银是生产于16世纪70年代以前。
在18世纪前的纪录仍然不完整,但是对历史累计产量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介绍白银生产的历史。
旧世界的白银(公元前4000年-公元1500年)安纳托利亚(现在的土耳其)被认为是首个开采白银的主要发源地,为小亚细亚地区的工匠提供原料。
安纳托利亚地区为近东、克里特和希腊地区的西方文明提供白银资源。
银器工匠主要集中在小亚细亚和希腊各岛,以及希腊大陆上迈锡尼文明统治的地区。
银矿集中开采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的。
首次成熟的银矿石加工是在公元前2500年,占星家使用“灰吹法”从铅银矿中提取出白银。
当时对银器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繁荣的克里特文明和稍后的迈锡尼文明,令现今是亚美尼亚的地区对银矿的定位和开采逐渐发展起来。
在公元前1600年克里特文明遭遇灾难性毁灭、以及大约公元前1200年迈锡尼文明陨落之后,白银生产的中心地区转向靠近雅典的Laurium地区。
该地区为处于萌芽时期的希腊文明提供白银。
另外,小亚细亚和北美地区的白银贸易在公元前8世纪开始大规模扩张。
Laurium的矿产非常丰富。
从历史文献和古矿场遗留下来的实际证据来看,当年该地区巅峰时期(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白银产量大约是每年100万盎司。
实际上,到公元1世纪前的一千年中,Laurium是产银最多的一个地区。
除了Laurium,其他产银区主要在小亚细亚、撒丁岛等其他希腊地区,以及亚洲部分地区。
随着希腊Laurium地区矿产全盛期的结束,迦太基人对西班牙银矿的开采繁荣了起来。
白银发展历史
现如今大家对白银都不陌生,在我国古代,人们对白银就有了一定认识而且利用它自身独有的特点被当做货币在使用和流通。
如今白银的投资属性越来越明显,而我们只有对白银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
那么,白银的发展历史有哪些可以参考的呢?
银表面呈白色光泽而且它比较稳定,不会轻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
白银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贵金属,差不多有4000年的历史,在我国解放之前使用的银元就是主要以白银为材料来铸造的。
在清代时期,1两银子想到于现在500左右人民币的购买力。
可见以白银为代表的货币虽然体积较小,但是它的价值含量却是非常高的。
不过在最开始白银是作为餐具来使用的,一般只有家室底蕴深厚的人家才用的起,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白银才开始拥有货币的属性。
随着工业的发展,提炼白银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白银的开采成本越来越低,效率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国际市场上慢慢开始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我们都知道只有供需平衡,市场才会比较平稳,当供大于求事,白银价格就会有较大的波动。
这些波动有利有弊,有时候只要我们把握好了,踩准市场的节奏,也能够有所盈利R。
白银出现的时间非常长,而且一直在根据人们的需要不断增加自身的属性,如今白银作为一种贵金属投资产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提醒广大投资者,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把握好投资力度,量力而行。
白银帝国
今天早上醒来,打开电脑一看,纽约黄金和白银飞上天!
前几天我在优酷网观看了电影白银帝国,今天就先讲白银。
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定货币,具有金融储备职能。
中国将白银作为货币历史悠久,白银作为货币最早出现在战国,大量使用是在明清民国前期,直到1935年国民党政府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白银做为货币的使用才受到限制,但银元在民间一直流通到1949年。
我们可以看到,银本位在中国的确立,是明朝开始,一直延续到国民党政府,但和大家想的相反,中国并不是白银生产大国,支撑中国历史上银本位的白银不是出自国内,而是依赖进口。
1493年到1800年,美洲出产了全世界85%的白银和75%的黄金,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就将美洲当成了财富掠夺地,把掠自美洲白银的40%左右运往了亚洲,主要是中国和印度,当成结算贸易赤字的支付手段,也就是当做货币来购买中国出产的茶叶、瓷器、丝绸等。
大量白银年复一年地长期地流向中国,不仅推动了明清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明清两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而且有利于明清两代的财政制度改革,为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提供了必要条件。
与此同时,中国也曾经因为拥有世界最多的白银而被称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一位曾长期在菲律宾传教的西班牙传教士在1630年写到:“中国可说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我们甚至可以称她为全世界的宝藏,因为银子流到那里以后便不再流出,有如永远被监禁在牢狱中那样。
”英国后来逐渐采取金本位制度,白银集中流向了中国也是原因之一。
中国金银发展史
中国金银发展史
1933,宋子文“废两改元”—6亿两白银汇集上海 1934,美国《白银收购法案 》,废金复银 1935,法币改革 ,禁止银元流通 1937,中日八年战争,法币贬值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 1948,蒋介石—金圆券,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
中国金银发展史
1949,国民党战败,将上海国库80吨黄金和120吨白银转移到台湾 (蒋介石)
马克思: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中国人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一直 将其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但传统上中国是一个 黄金贫乏的国家。总量上的匮乏使黄金缺乏成为流 通手段的物质基础,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长期 承担主要货币职能是金属——白银。
因此,中国并没有像众多国家一样实行金本位,而
缺点:往往超量发行纸币,导致纸币贬值。
明朝
1375年,明朝朱元璋发行“禁银令”,禁止国民使用金银买 卖,只准许使用纸币“大明通行宝钞”。历史上,中国发生 了三次禁银事件,第二次禁银是1935年民国“法币改革”; 第三次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49年(1950-1999)
1492年,西班牙女王赞助哥伦布寻找东方“黄金国度”,10 月12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16世纪中叶,西班牙征 服了墨西哥、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拉丁 美洲300年中,西班牙获得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 16-18世纪,拉丁美洲的白银产量占全球白银产量的80%,其 中30%-60%流入中国
金银进入21世纪,主要事件引导金银史
2001年4月17日,央行宣布取消黄金的计划管理体制,结束了 自1983年以来对金银实行的统购统配政策,对促进黄金生产、 流通和消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开启作用。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金交所)正式开业,包 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成为金交所的金融类会员, 并率先开展黄金代客和自营交易。
中国的白银发展史
化对全国金银生产建设的领导。在原有色总公司领导下, 相继争取到了有色系统伴生金银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金银开发基金、外汇分成、专向贷款、地勘基金以及免缴
部分税种等,使中国的白银生产和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2000年至现在):2000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白银 的”统销统购”政策,白银市场放开。白银放开后,允许白银生产企业
间24小时不间断交易。
白银发展的几个典型时期
明朝初 期
清朝
银铜锡出海,国内使用铜 钱, 禁止私铸极严, 对银矿并不重视。永乐晚年, 锐意通四夷,奉使多用中贵宦官,出使西洋有郑和、景 弘,西域有李达,北有海童,西番有侯显。朝廷为了应 付开支,开始重视开采银矿。先后遣官开采陕西、福建 等地的矿产,设立葛容溪银场局,云南大理银冶。宣德 以后,金银开采时停时续,民采、官采及所谓”奸民” 私采,不断发生纠纷,政府军与”盗矿者”常发生武力 战斗。各银场有朝廷派驻的官员督办税课。此后,采银 潮开始,其高峰在嘉靖万历年间。明代至嘉靖时,银两 已成为全国流通货币,价值大的交易均用银计价,民间 也普遍使用白银。嘉靖、万历年间,河南、云南、山东、 四川等地开始开采银矿。直至明末,各地私矿徒结聚甚 多,与农民起义军汇成历史大洪流。
双向,也可进行实物交割。
主要特点:
1、以保证金的形式进行交易,需交易总额10%—20%的保证 金,采用“杠杆原理”,资金利用率高;
2、双向交易,既可买涨也可买跌,只要方向看准,均有机 会盈利;
3、T+O的交易模式,没有交易的时间限制,投资者一天可以 交易无数次来回;
4、没有交割的时间限制,可以递延,投资者可以选择交易 日当天交割,也可以延期交割(延期费为每天万分之二);
白银的发展史
白银同黄金一样在人类发展历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人类将白银作为货币却比黄金更早出现,历史上白银作为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定货币(货币原料),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
早在公元前2500 年,玛雅文明出现时,白银同黄金一样重要,玛雅人最早把白银作为装饰品使用。
由于白银反射性好,能够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被玛雅人称作为“月亮的眼泪”。
后来开采出越来越多的白银,逐渐变为人类的流通货币。
在欧洲,从罗马时代,就开始使用银币。
目前古董市场上所收藏的“猫头鹰币”就是在那个时代铸造。
后来银本位不能够满足欧洲国家的生产和发展需求,英国率先实施货币改革,银本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在中国,从汉代就开始使用白银购买商品。
到了元代,银本位制得到进一步强化,政府把白银作为一种主要货币,银锭”元宝”出现。
到了明朝中期建立了真正的“银本位”制度。
到明清,银本位制不断巩固加强,银币在明朝成为正式货币,元宝、碎银和银元成为清朝法定货币,白银在明清王朝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直到1935 年中国国民政府宣布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白银作为货币的使用才受到限制,但银元在民间一直流通到1949 年。
可以说在中国人眼里有更深厚的感情。
白银作为常用的投资上平并未就此而消失,目前在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亚仍然在使用银币做投资。
据世界白银协会统计,每年白银用于铸币上的需求仍然高达1000—1500 吨,约占中消费总量的5%。
因此,白银作为货币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
钜丰金业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代的银子
古代的银子长什么样子呢?货币的使用在我国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最初的货币是以贝壳或龟壳作为商品交换的等价物,经过多次的演变和改进后,才变成了我们现在用的人民币。
电视古装剧里看到最多的货币莫过于一串串的铜板,和闪闪发光的银子了。
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实际上的银子,并没有电视上看的那样色泽艳丽,也没有电视上看的一成不变的中间凸起两头翘起的元宝形状。
相反,它们的形状是不固定的,而且颜色是黑不溜秋的,上面还布满丑陋的牙印,估计掉在地上都不会有人捡。
银子的发展史银子在汉代已经出现,它们只作为工艺品售卖而还没有作为货币流通于市面。
经考古发现,最早作为货币的银子是出土于河南隋唐宫城,它们正是杨国忠进奉给唐玄宗的银铤。
也就是说,银子作为官方货币流通的最早时间是在唐朝。
它们主要有银铤、船型银铤、银饼三种形状。
到了南宋后,银子统一为银铤,它们开始以分量不同而对外价值不同。
我们所熟知的中间凸两头翘的元宝,就是来自元朝。
他们把白银重新熔炼成银锭,以标准重量为50两的就叫“元代的宝货”,简称为“元宝”。
而到了明清时期,银子的形状又恢复为多种多样,除了元宝状,还有饼状、船状等。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电视古装剧里除了像元宝的银子较为常见外,还有一种常见于老百姓之间交易用的碎银子。
如上所说,一个元宝如果相当于50两银子,一千铜板相当于一两银子。
若是出去需要花个八两银子,那你是带上八千个铜板还是带一个元宝让人找回四千二百个铜板的零钱呢?出门买东西拉着几车的铜板,且不说高调的事情,单看就觉得很累赘。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为你分忧的碎银子了。
譬如出去买八两的货物,你只需要从五十两的一块银子上剪下八两即可。
剪下的银子就是“碎银子”。
用多少,剪多少。
可以咬的银子照上所述,这么厚实的银子剪起来岂不是费劲?其实银子是偏软质的,虽然没有像豆腐那样可以随手掰开的软,但也是需要专门的工具来剪,这时候就要用专剪银子的戥子了。
虽说银子质地偏软,可为何会有人去咬呢?不难发现,古装电视剧上也经常看见这样的剧情。
白银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白银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白银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一、夏朝时期1. 早在夏朝时期,白银就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货币。
夏王朝沿袭甲骨文时代的流派,使用银子作为国家货币,这就是中国古代货币的开始。
2. 夏朝时包括以银子为主的两种货币,即“小本”和“大元”,以及以铜为主的两种货币,即“大钱”和“小钱”,所有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货币体系。
二、秦汉时期1. 秦汉时期,汉武帝介入了货币改革,实行“金衡”制度,使钱币更加统一。
钱币的种类更为丰富,类型也得到了完善,增强了货币流通状况,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2. 后期,秦汉时期的钱币分为两种,即以银和铜两种金属为主的“银钱”和“铜钱”。
其中,以银为主的“银钱”成为当时重要的流通货币,起到了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唐朝时期1. 唐朝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白银又开始流通起来,发行和使用白银货币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货币之一。
2. 唐朝实行基金分百制,将大钱贬为“重一”,轻轻的小钱则贬为“重千”,此外,还分设了白银货币。
其中,大钱、小钱、银币三种货币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的货币体系。
四、宋朝时期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白银货币也发展得更为繁荣。
宋朝实行货币制度改革,分为布币制和金银币制,其中布币是最常用的流通货币,金银币则是宋朝政府制定的新货币,主要由金银制成,用于贸易等重要场合。
2. 《宋制》中将金、银、布作为货币,其中金、银就是最常用的白银货币。
宋朝的工艺水平也不断进步,如计价、比例处理方式更加完善,这也成就了宋朝古代货币体系的完备。
五、明清时期1. 明清时期的货币制度保留了宋代的基本特征,即金银币为主,而实物货币布币则在流通过程中减少。
明清两代的古代货币体系仍以白银货币为基础,但在细节中略有改变。
2. 在明清两代,金、银、布三者共存,其中金银币更加普遍,白银货币也成为当时全国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另外,明清两代还有另一种集市货币“铜钱”,作为日常小额结算所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白银发展历史
白银作为货币和价值储藏手段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1816年,英国实施《金本位法》,确定英镑纸币只盯住黄金,英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国家层面废除白银货币地位的国家。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各国在货币方面开始跟随英国实行金本位。
20世纪初,世界主要国家只有中国还是完全的"银本位制"。
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改革",彻底放弃了用银元做货币,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后一个重要的国家放弃了银本位,白银价格随后跌到历史最低水平,其商品属性超过金融属性。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美国政府开始放开对金银的价格管制。
白银价格得以随市场需求自由波动,银币的内在价值也超过了面值。
此后,白银价格迅速上涨,经历了长达10年左右的牛市,并在1980年1月18日达到49.45美元/盎司的历史最高点,10年价格增长了近29倍。
不过随着美国亨特兄弟恶意炒作的失败,其后白银价格迅速回落,进入长达20年的熊市,此间白银价格一直在3-7美元/盎司区间波动。
2002年,白银价格再次发力,开始了新一轮的牛市。
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及其后金融危机引发的避险需求使得市场对贵金属的需求大幅增加,黄金价格一路飙升,白银也在其带动下迅速上涨。
由于白银价格相对金价便宜很多,其价格波动也更加剧烈。
2011年4月28日,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之下,白银价格迅速攀升至30年高点48.44美元/盎司,逼近上一轮牛市的历史最高点,5个月内几乎翻了一倍,相比10年前上涨了9倍。
从历史上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一个大周期约30年。
白银从上一轮牛市高点即1980年的49.45美元至2011年的48.44美元基本上经过一个轮回。
当前白银价格主要受到两方面的支撑:一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白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二是随着白银投资产品的增多,在金融市场整体动荡的环境下,白银的投资需求成为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白银基本知识介绍
白银基本知识介绍1.白银概述白银,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其价值早在公元前7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时期就开始为人们所认识。
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许多国家的法定货币,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重要的支付手段。
中国把白银作为货币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白银就已作为货币使用。
自唐宋始,银本位制得到逐步确立,明朝起成为正式货币。
中国的银本位制一直持续到1935年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为止。
银元是我国历史上白银主要的存在形式,在国外,货币也一直是白银最主要的用途。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白银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白银在工业、摄影业、首饰、器具、货币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对白银的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阶段。
从开始的“统购统销”政策到2000年白银市场放开,短短几年间,中国白银产量和需求成倍增长,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白银生产、消费和出口国之一。
目前,中国白银供需关系表现为生产严重过剩,每年需要大量出口来消化国内白银产量。
与此同时,许多领域对白银的需求稳定增长,为国内白银市场的不断繁荣提供支持。
2.白银的理化属性银(Ag)是白色、有光泽的金属。
熔点961.93℃,沸点2212℃,密度10.5克/立方厘米(20℃),熔解热为11.30千焦/摩尔,汽化热为250.580千焦/摩尔。
银质软,摩氏硬度为3.25度,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延展性仅次于金,能压成薄片,拉成细丝。
1克银可拉成1800米长的细丝,可轧成厚度为1/100000毫米的银箔,是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银对光的反射性也很好,反射率可达到91%。
银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氧作用,长久暴露在空气中,和空气中的硫化氢化合,表面变成黑色,形成黑色的硫化银。
常温下,卤素能与银缓慢地化合,生成卤化银。
银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和碱发生反应,但能与氧化性较强的酸(浓硝酸和浓盐酸)作用。
银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毒性,但长期接触银金属和无毒银化合物会导致银质沉着症。
白银的形成和发展
白银的形成和发展摘要银为贵金属之一,符号Ag,英文为silver。
银为银白色,相对密度为10.49,熔点(961℃),不溶于碱和大部分有机酸,易溶于硝酸及热硫酸,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化合后变成褐色Ag2S。
925银是92.5%的银加入7.5% 的铜及其它合金,使得银的硬度和光泽都有所改善。
银饰是用银制成的各种各样的装饰品,银为贵金属之一,银白色,银饰采用各种加工工艺,加工成的银饰品种类繁多,基本分为耳饰、颈饰、手饰、足饰和服饰5个大类。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银饰,走近千家万户,仍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特别是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的银饰,如苗族的银匠业就极为发达。
关键词:银;银饰;贵金属;种类繁多pick toAs one of the precious metals, silver symbol Ag, English for silver. Silver for silver, relative density at 10.49, melting point (961 ℃), not soluble in alkali and most of the organic acid, soluble in nitric acid and sulfuric acid, and sulfur dioxide in the air after combining Ag2S and turn brown. 925 silver is 92.5% silver and 7.5% copper and other alloy, makes the hardness and gloss of the silver is improved. Silver is made of a variety of silver decorations, one of the silver for your gold, silver, silver is used in a variety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ocessing into a silver types is various, the basic is divided into earring, neck, hand, foot and five categorie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especiall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raditional silver, approached the families, is still popular with many people, especially the silver in some ethnic minority areas, such silversmith industry is very developed.Key words: silver; Silver; Precious metals; A wide variety;绪论 (1)1白银的发展历史 (1)2白银的形成及种类 (3)2.1 白银介绍 (3)2.2白银的特性 (4)2.2.1物理特性 (4)2.2.2化学特性 (5)2.3白银的种类 (5)2.4白银的应用 (6)3白银饰品 (7)3.1银饰介绍 (7)3.2银饰分类 (8)3.3银饰功效 (8)3.4关于银饰变黑 (9)4白银检验方法 (9)参考文献 (9)绪论在古代,人类就对银有了认识。
明朝白银发展史
明朝白银发展史
明朝时期,白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明朝初期,由于实行宝钞制度,白银并没有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
然而,随着宝钞贬值和民间交易的增加,白银逐渐在市场上流通起来。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白银的流通范围和作用不断扩大。
明朝政府也开始逐渐接受白银作为税收和财政收入的来源。
明朝末期,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尤其是与欧洲和日本等国的贸易往来,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推动了白银的流通和发展。
此外,明朝时期银矿的开发也为白银的供应提供了支持。
在明朝末期,由于政治动荡和战争的影响,银矿的开发和白银的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总体上来看,明朝时期白银的发展还是较为活跃的。
总的来说,明朝时期白银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白银在明朝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当时的商业、手工业、税收和财政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银发展史
摘要:白银,曾与黄金一样,从古代开始就成为人们交换中使用的货币之一。
从最早被拿来制作工艺品到后来成为流通的货币,中国的白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键词:白银、货币、银本位
从先秦开始,秦始皇统一币制,白银是禁止作为货币来流通使用的,所以白银只用于装饰和贮藏。
到了汉代,虽然并没有明令禁止白银,但由于白银的数量不多,它仍主要用于装饰和贮藏,有时也作货币使用于大额支付。
汉代白银属于称量货币,一般作饼状或铤状,叫做银饼或银铤,与金饼、金铤形状类似。
已知的,西汉曾有过无字银铤、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银铤”及银砖等物。
到了中唐以后,随着绢帛货币已不再能适应市场交易需要而渐渐衰退,贵金属白银开始作为货币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虽然唐朝的法律并不承认白银为合法的货币,事实上白银在当时已具有了很多的用途,像是商品交易、租税、赈济、赏赐、军费、官俸、债务等都已经离不开白银的使用。
甚至政府税法都有用银的规定,如唐税制《租庸调》规定:“丁随户所出,岁输绢二匹,……非蚕户,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
白银的使用使得人们的交易变得简便,轻松。
两宋时期,白银的货币性质进一步增强。
政府正式规定白银为租税和官俸的法定货币。
政府的财政支出中,白银货币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宗天禧末年,政府岁收中白银为八十八万余两,岁支中白银为五
十八万余两。
神宗熙、丰年间,岁收中白银已达二百九十余万两,四十七年间,白银岁收额增加二百多万两。
南宋孝宗淳熙中,左藏库对政府禁军百官俸给岁支中白银为二百九十三万余两。
元代以后,白银已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虽然元、明两朝建国初期都曾经明令民间交易禁止使用白银,而推行纸币。
但这种禁令收效甚微,未能阻止白银的流通。
白银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尺度。
到后来,政府非但不再禁止,而且本身收税、发放兵饷、官俸也都用银。
政府发行的纸币,也以白银为本位。
明朝中叶以后,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出超,外国白银不断流入我国。
其中由西班牙人经菲律宾运入中国的美洲白银,仅隆庆五年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间,就达4000多万库平两。
嘉靖年间,中国银价由于需求扩大而上升,随后通过国际间的各种往来,国际市场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外国白银的大量输入,不仅有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保持出超地位,而且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制度的演进。
但是这些来自不同国度的白银货币之间无固定比价,并且各自计价流通,因此使中国本就繁杂的货币体制更加无序和混乱。
到了清朝初期,白银货币的流通是比较稳定的。
当时除了小额零星的支付使用铜钱外,绝大多数的经济交易都是使用白银作为支付手段。
民众以拥有白银作为财富,金融机构以白银为库存,银行间结算也以白银为标准,白银成为了当时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后来,由于鸦片战争白银大量外流所造成的银荒和外国银元制造精致、规格统一的冲击,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清政府开始了铸造银币的道路。
林
则徐就曾试铸过自己的银元,但行用不久即废;道光十八年,台湾铸过有寿星图像的“足纹银币”;道光二十四年,福建漳州曾铸造军饷银币;咸丰、同治年间浙江、上海、吉林等地也出现过各种银饼、银币,都是民间或地方政府铸造的,流通时间不长,地区范围不广。
光绪十五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正式奏准朝廷,用机器铸造“龙洋”银元。
外国银元的大量流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货币改革,但由于资本主义侵夺扩张的本性,这些银元的流入对中国的民族经济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和频繁的战乱,更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货币机制由于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长期不统一所造成的混乱局面。
为了整顿货币体制,加强国家财政能力,北洋政府在1914年实行了争议已久的货币体制改革,规定以一圆银元为本位币,同时也强制要求凡在中国境内从事经济贸易等交易活动都必须使用新铸造的银元。
北洋政府的这次改革,不仅确立了白银为我国的本位货币,暂时结束了中国货币流通的混乱局面,还一定程度扩大了银行发行货币的权利,使中国近代币制暂时达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然而,虽然银元已经被确立为我国的本位货币,但由于我国使用银两的历史悠久,因此很多的经济交易都还是通过银两来实现,事实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货币混乱的局面。
这种银两与银元并用的货币体制加上当时混乱繁杂的流通局面,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后来,为了从根本上去扫清这种货币混乱所造成的经济障碍,在经过反复的争论与商讨后,国民政府财政部于1933年决定实行“废
两改元”的货币改革。
改革规定由中央造币厂统一铸造银本位币,并将之定名为“元”。
这次改革结束了中国两、元并用的货币制度,使银本位被正式确立为中国的货币单位。
但是,这次改革仅仅是把白银的货币单位进行了统一,改革后中国的主要货币仍是白银,只是由银两变为银元。
因此,中国货币仍然没能摆脱国际银价的影响。
随后由于西方各国相继的放弃了金本位币制度、美国人为抬高白银价格等的影响,国际银价持续上涨,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中国的银本位货币体制面临巨大的威胁。
最终,为了摆脱国际银价的严重影响,挽救濒临破产的货币金融体制,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3日施行了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彻底结束了白银在中国货币市场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