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鉴赏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咏史诗古诗鉴赏思想总结
咏史诗古诗鉴赏思想总结《咏史诗》是一种古代文学体裁,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颂扬,表达了古人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古代咏史诗具有丰富的史诗修辞手法和鲜明的思想内涵,对于研究古代思想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古诗鉴赏思想总结的核心是对其思想内涵的解读。
古诗鉴赏思想总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人物的崇拜与颂扬、人性的探索与反思、伦理价值观念的传达、社会和政治现象的揭示。
首先,古代咏史诗中所展现的历史人物往往被赋予崇高的形象和伟大的品质。
通过对历史英雄、君主和政治家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他们勇敢和聪明的执政能力的敬佩。
例如《赵草堂拜将台》中的赵岳,他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和坚定,赢得了人们的崇拜和赞美。
这种崇拜与颂扬形成了古代咏史诗的核心思想。
其次,古代咏史诗中对人性的探索与反思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内容。
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情感和行为的描绘,展示了人类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
例如《陈情表》中的杨度表达了他对皇帝的忠诚和恳切的愿望,这种对人性的探索和反思,带给读者们一种深刻的思考。
通过咏史诗的描写,人们对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刻和明晰。
古代咏史诗中也传达了一定的伦理价值观念。
咏史诗中的历史人物往往具有高尚的品质和伟大的道德观念。
他们以道义的力量指导自己的行为,以正义和公平为目标。
例如《岳阳楼记》中岳飞所表现出的坚守和忠诚,凝聚了古代咏史诗对于伦理价值观念的传达。
这种传达对于古代社会以及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咏史诗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和政治现象。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和分析,诗人对社会和政治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例如《兰亭序》中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他对当时朝政的批评,让人们对社会政治现象有了深刻的反思。
咏史诗的这种揭示为后世读者提供了对历史和当代社会的重要参考。
总体来说,古诗鉴赏思想总结主要是对古代咏史诗的思想内涵进行解读。
古诗鉴赏思想总结不仅关注历史人物的崇拜与颂扬、人性的探索与反思,还注重传达伦理价值观念和揭示社会和政治现象。
高考复习怀古咏史诗鉴赏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 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从兵家用兵的角度。 第二首从民心向背 的角度 。第三首从节操(气节)角度。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
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 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 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 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 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 山河。
2、抨击社会现实或讽谏 当朝者或讽谏世人 3、怀古伤今,抒发自己 怀才不遇或壮志难酬之感
主要手法
1、借古讽(伤)今 (李商隐《贾生》 ) 2、今 昔对比 (刘禹锡的《乌衣巷》李白的《越中览古》) 3、以景衬情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4、用典(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议论(李商隐的《贾生》) 6、侧面烘托 (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 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 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等)
• 咏史 讽谏当 朝统治 戎昱 者勿用 汉家青史上,和亲政 计拙是和亲。策图苟 安一时 社稷依明主, 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 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 谁为辅佐臣。
借昭君之怨寄托自 己身世家国之情
•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王浚:西晋龙骧 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 之气。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 铁锁链。降幡:降旗。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 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 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
《咏怀古迹其三》及咏史诗鉴赏方法课件新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兴、用典手 法。作者登临凤凰台而起兴,用凤凰 的来、去象征王朝的兴盛、衰亡,通 过颔联对吴国宫殿、东晋风流人物的 变迁,进一步写首联“凤去台空”的 历史感叹。通过六朝古都金陵的昔盛 今衰的历史变化,寄寓作者对人事沧 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写法上,咏史诗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 比,或衬托,或讽刺等)。
(3)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或描 写眼前此地的衰败萧条,抒发感慨。
(4) 写作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 志
(5) 诗词内容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
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 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6) 思想感情
(2)怀古伤今 诗人多关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常借写
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不满或警戒。 a.昔盛今衰型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
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越中览古[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七、迁移扩展:比较《咏怀古迹》(其三) 与《王昭君》、《昭君曲》的异同。
王昭君
唐•张仲素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昭君曲Fra bibliotek明•莫止
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明确:
相同点:同是写“昭君出塞”的事迹。
不同点:《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笔下的 昭君是一个把“出塞”引为一生憾事、 满腹“怨恨”的昭君。 《王昭君》、《昭君曲》这两首诗 中,却是赞扬昭君出塞的功效的。昭君 成了一个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而义无反顾、欣然前往的巾帼英雄。
《杜牧诗》――咏史诗鉴赏技巧解密PPT课件
然。
这首诗含蓄而精深,诗人不说玄宗荒淫好色,杨贵妃恃宠而
骄,而是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作对比,含意深远。
“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
技 巧 解咏 密史
诗 鉴 赏
()
——
唐 诗 之 旅 下
1
学习目标:
①明知识——学习杜牧的咏 史诗《过华清宫绝句》,了解咏 史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②懂方法——掌握鉴赏咏史 诗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③活运用——实战演练,自 学《题乌江亭》以及训练课后习 题。
2
什么是咏史诗?
咏史诗是诗人在翻阅史书时 ,检点旧说,对历史人物,历史 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 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
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
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
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触景生情:蓦地升腾起一
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
感慨,写下这三首七绝。
可见,能触发杜牧感慨而作诗的媒介就是“华清
宫。”
13
B、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方法指导:结合诗歌注解;总览诗歌大意,
——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
14
过华清宫
杜牧
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 景色 ,“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
点明了题目《过华清宫》的“过”字。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 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
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 宛如一堆锦绣 。从总体上勾勒出华清宫所
在的骊山美的形象特征。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 或侧面烘托等。
9
咏史诗鉴赏步骤: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自 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佩 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现梦想的 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 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4.(2016·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 • 对其它:(一些哲理思考)
八、常用的技巧手法
用典 ①点化前人语句。 ②引用神话故事。 ③明用、暗用或反用历史故事。
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富思想,增 强诗歌表现力。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对比/反衬 (今昔对比、事物之间对比)通过昔日的繁盛
) • ——掌握术语,结合文本
鉴赏要点总结方法
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 一个连接点:关注作品中人、事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
点 三条线索(主题思想)
怀人伤己 吊古讽今 理性反思
解读范例探寻方法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
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
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
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借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昔日的繁华 鼎盛与今日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的对比,抒发了沧海桑田、 历史兴衰更替的感慨。
2、忧国伤时型
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同情下层人民的 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 讽今,批判现实。
咏史李啇隐注释
咏史李啇隐注释咏史李商隐原文及翻译《咏史》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01首。
这首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李商隐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借题寄慨,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
在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以下是咏史李商隐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咏史》原文咏史作者:唐·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史》注释①本篇题为“咏史”,实系伤悼唐文宗逝世之作。
诗作于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
②《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③沈约《宋书》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
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干里,岂特十二乘哉”!得真:全诗校:“一作待珍。
”⑤青海马:一种产于青海湖的杂交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喻可任军国大事的贤才。
⑥《艺文类聚》引《蜀王本纪》,秦惠王嫁五位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壮士迎接。
回来时路过梓渔,见大蛇入山洞,五力士力拔蛇尾,山崩,力士与美女均被压死。
此以“蜀山蛇”喻盘踞在朝廷与地方的恶势力,如宦官、藩镇。
⑦《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疏:“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温兮。
”,文宗尝与诸学士联句,常作诗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柳公权属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馀凉。
”见《新唐书·柳公权传》。
⑧《礼记·檀弓》:“舜葬于苍梧之野。
”苍梧,山名,即九疑山。
翠华:以翠羽为饰的旗,为皇帝用的仪仗。
《咏史》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
咏史怀古诗赏析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二、 怀古迹
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下而去关注 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 热情、不满或是警戒的一类诗歌。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 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1、古盛今衰型:繁华远去,只留荒芜,物换星移,世 事沧桑。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世事沧桑之感。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诗即咏史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 事件、历史人物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歌。
1、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 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 怀”等。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 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如《咏荆轲》;或在 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金陵怀 古》。 2.结构上: 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 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元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运用典故表情达意
11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④,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 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
一、怀古人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古诗咏史·弱冠弄柔翰翻译赏析
古诗咏史·弱冠弄柔翰翻译赏析
《咏史·弱冠弄柔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左思。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穣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鉴赏】晋初太康文坛上,总的创作倾向是:刻意摹仿古人作品,很少结合现实实际;追求辞句华丽和对偶的工整,形成了绮靡浮泛的形式主义风尚。
在这种颓风面前,左思则独树旗帜,以《咏史八首》为代表,继续发扬了建安文学“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优秀传统。
虽然以咏史名篇,不是左思首创,但左思能从现实生活出发,精心选择史实,巧妙地融汇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咏史以抒情,借抒情以讥世。
这不仅突破了前人咏史诗只限于一事,“堆垛寡变”的局限,而且与太康文学刻
意摹仿古人、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倾向分庭抗礼。
钟嵘说,左思的《咏史八首》“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
”是很符合左思诗的实际的。
在艺术形式方面,《咏史八首》并非不注重,诗人从华丽之中
求朴拙,于浮泛之外求深蕴,质朴自然,奔放沉郁,绝少雕镂的痕迹。
综上两个方面,钟嵘称赞左思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左思风力”(《诗品》)。
王夫之则说:“三国之降为西晋,文体大破,不绝于来兹者,非太冲
其焉归?”(《古诗评选》卷四)这些评价是公允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咏史诗的概念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班固的《咏史》是我国是诗歌史上第一首以咏史为题的诗,真正奠定咏史怀古诗传统的是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
这组诗借咏史来反映寒门知识分子和世族门阀之间的矛盾。
这种叙述历史与抒发情怀的结合,成为咏史怀古诗词的传统,被后世诗人传承沿袭。
二、怀古诗的特点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4)语言:含蓄蕴藉(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三、怀古诗常用的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左思咏史诗赏析
左思咏史诗赏析咏史左思郁郁涧底松①,离离山上苗②。
以彼径寸茎③,荫此百尺条④。
世胄蹑高位⑤,英俊沉下僚⑥。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⑦。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⑧。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⑨。
[1]作者简介左思西晋文学家。
字太冲。
临淄(今山东淄博)人。
生卒年不详。
他家世业儒学。
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
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
公元272年(泰始八年)前后,因其妹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
元康(291-299)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
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
公元303年(太安二年),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
左思作品旧传有集5卷,今存者仅赋两篇,诗14首。
《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
左思的作品收录于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4]作品注释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niě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ěr耳):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古诗词的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不同的类型的古诗词的鉴赏是不一样的,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怀古诗、咏怀诗)怀古咏史诗: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
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
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像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一)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二)咏史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刘禹锡、杜牧等。
刘禹锡的咏史诗名篇有《乌衣巷》、《石头城》等;杜牧的咏史绝句被人称为“二十八字史论”,艺术造诣之深,其咏史诗名篇有《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三)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2、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
(四)鉴赏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1、怀古咏史诗在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④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2、把握作者的四种情感第一类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二类是借古讽今,寄托年华已逝、壮志难酬之悲哀。
第三类是借古讽今,表达对当前现实的不满或警戒。
如第四类是反思历史,抒发一己之感慨3、赏析示例: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解说:《汴河曲》第一句就是景物描写,曾经是隋朝宫殿的地方,现已经长满杨柳,着重表现的是昔盛今衰之情。
《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隋炀帝南巡,仅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施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滩崔道融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1)新颖的立意是两首诗歌的共同之处,请你谈谈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相同点。
答:(2)两首诗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分析说明。
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司空曙①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②,老作北朝臣。
[注]①司空曙,中唐诗人。
仕途坎坷,长期迁谪。
②庾开府:庾信,曾官开封仪同三司,故称。
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曾深受梁武帝器重。
梁亡后,被迫仕于北朝,常常想念故国家乡。
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有《伤心赋》、《哀江南赋》。
(1)三、四句中诗人引入庾信的典故,用意何在?答:(2)简析“暗”字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愤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①久,忧愤张巡嚼齿②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怀古咏史诗的概念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二、结合诗歌归纳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手法。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思想感情:表现手法: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想感情:表现手法:3、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4、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5、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三、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6、语言:含蓄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四、鉴赏步骤和方法1、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
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
咏史怀古诗歌(全面总结)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思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到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二、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三、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心理一】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比照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比照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表达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照顾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
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观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相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依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阅历、艺术观点和艺术爱好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诗词作者:班固(东汉)原文: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未若清虚者,带索被玄裘。
浮游一世间,泛若不系舟。
方当毕尘累,栖志老山丘。
《咏史》为东汉史学家班固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咏叹缇萦救父的故事。
赏析:这首诗歌咏了西汉初期的一位奇女子——淳于缇萦。
正是由于她伏阙上书,不仅救了触刑的父亲,还感动文帝下达了废除肉刑的闻名诏令。
所以班固于开笔之际,先以悠邈之思,追述了任用肉刑的历史:“三王德弥(终也)薄,惟后用肉刑”。
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之文王、武王,据说他们均以“文德”治天下,“至于刑错(弃置不用)而兵寝(保藏)”,被誉为“帝王之极功”(《汉书·刑法志》)。
但到了三代之衰世,就不免王德日薄、刑罚滥施了。
史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施用“五刑”的条款竟多达三千余项。
这两句思接千载,于历史追述中表达对任用“肉刑”的`深厚感叹。
自“太仓令有罪”以下,诗人笔凌百世,直叙汉初淳于缇萦上书救父的事迹。
“太仓令”即汉初名医淳于意,他曾担当齐之太仓(官仓)的小吏。
文帝四年(前176),有人上书告发他触犯刑律,遂被逮捕押往长安。
五个女儿急得直哭,他大骂说:“生女真不如生男,缓急之时谁能帮我办事!”这就是诗中所说的“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孤独之状)”之意。
小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异样哀痛,痛感于“死者不行复生而刑者不行复赎”,毅然随父进京,上书汉文帝,“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
“上书诣阙下”四句,描述的就是缇萦到宫廷上书的情景。
“鸡鸣”、“晨风”,均为《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名篇。
咏史诗鉴赏方法及代表作品分析
咏史诗鉴赏方法及代表作品分析咏史诗咏史诗即咏史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通过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歌。
在诗歌中,往往是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第一、咏史诗的基本类型1、就史事论史事作者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并不置身其中,但在对历史和古人的评价中,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个人取向和感性认识。
这一类型的诗歌,着眼史事,议论引发,将自己的态度诗化地表达出来。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可是对项羽战败自刎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杜牧在诗中写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项羽自刎表现出无限惋惜。
而王安石却道出“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也就是说这样的穷兵黩武的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2、借史事说今事这是咏史怀古诗创作的主流。
作者以一颗忧天下之心,或表现对当世腐政的不满,或表现对国势衰微的感伤,将史实与现实巧妙联系,采取一种婉曲的方式,借古说今,或抒写对国事的忧虑,或唤醒和警策当朝统治集团。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人在作品中劝喻南宋当政者应该像项羽那样宁死也不要逃到江东,收复国土,恢复中原,这可以说是借古讽今的杰作。
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昔对比之中,六朝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自然产生怀古伤今的情结。
在鉴赏过程中,要注意从史事描述、意象的选择以及语势的倾向上去判断作者是意在“讽”(讽喻)还是意在“伤”。
3、以史事言情志诗人将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寄托于历史人物,借以抒情明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诗鉴赏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学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概念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类别:1.咏古迹 2.怀古人 3.忆古事二、归纳课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篇目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越中览古》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盛衰无常感慨对比《石头城》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寓情于景、拟人《蜀相》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借景抒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壮志难酬对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爱国情怀用典《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化用三、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这种怀人有时不仅仅伤己,还伤同时代的人,如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之所以追念项羽,不仅仅是作者有那种巾帼豪杰之气,还因为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这让作者想起英雄项羽。
对比之下,诗作的含义自然比较明白:竖子苟且偷安,时代呼唤英雄。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蜀相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人遥念诸葛亮一生,为他的业绩和精神所感动;盛赞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君臣相契、如鱼得水的情景。
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具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
对此诗人充满了哀思与痛惜之情。
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
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写刘备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难酬、一生潦倒的悲愤。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这类诗作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又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1]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2]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3]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
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3分)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
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
(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金陵图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
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我们不妨以写项羽的两首绝句为例来加以深入探讨: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
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
尤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
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四、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4)表现手法:借古讽今、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对比、拟人、化用、用典(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6)语言:含蓄(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五、实战演练(解读要求:(1)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2)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鉴赏步骤:1.要弄清史实。
2.要体会意图。
3.要领悟感情。
4.要分析写法。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宋】韩元吉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
远烟碧。
【注】《宋史•孝宗本纪》载,隆兴二年十月,金人分道渡淮,十一月一入楚州、濠州、滁州,宋朝震动,酝酿向金求和。
这就是作此词的政治背景。
(1)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2)“试问谪仙何处?”这一句蕴含了词人丰富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1、【参考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