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咏怀古迹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原文

《咏怀古迹》原文

《咏怀古迹》原文(这五首律诗都是杜甫的后期作品,写于他从入蜀到飘泊洞庭的十年间。

五首诗的艺术风格不同:有的淡泊闲静,有的绵丽精确,而以沉郁雄浑为主。

读这几首诗,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的局面联系在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的意境。

)咏怀古迹①(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②,生长明妃③尚有村。

一去紫台④连朔漠⑤,独留青冢⑥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⑦,环@a空归月夜魂⑧。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⑨。

注释:@a为字库未存字,左王右“佩”的右部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杜甫组诗《咏怀古迹》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是歌咏王昭君的。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二说:一说,大历元年(766)作于夔州(今重庆奉节)。

一说,大历三年(768)作于出峡至归州(今湖北秭归)、江陵途中。

②〔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③〔明妃〕即王昭君,后人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明妃。

昭君村在归州东北40里处,相传是王昭君的出生地。

④〔紫台〕即紫宫,汉宫名。

⑤〔朔漠〕北方流沙之地。

朔,北方。

⑥〔青冢(zhǒng)〕指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20里处。

传说边地多白草,唯独昭君墓上草色青青。

冢,坟墓。

⑦〔画图省(xǐng)识春风面〕从画像上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

据《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因宫女很多,命画师一一画像供自己挑选。

宫女们为得到皇帝宠幸,纷纷向画师行贿,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画师故意将她画丑了,未被召幸。

后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求美人为阏氏(yānzhī),元帝派昭君去。

临行时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元帝很后悔,但已没有办法。

省识,约略认识。

省,约略。

一说,省识,辨识。

春风面,青春容貌。

⑧〔环@a空归月夜魂〕空有她的魂魄月夜归来。

这是说昭君已死葬沙漠,不得归汉,即使月夜魂归,也是徒然。

环?,古人衣带上系的玉佩,这里指代王昭君。

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之下,琵琶弹奏的胡乐中,还分明诉说着她的怨恨。

唐诗之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唐诗之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唐诗之杜甫: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史之花”和“诗圣”。

他以抒发国家兴衰,慨叹人民苦难和对自然景物的抒怀见长。

其中,他的诗篇《咏怀古迹·其一》被誉为杜甫最为著名的诗篇之一。

本文将从诗歌的形式特点、主题意境、以及阐述其深刻的历史意义三个方面来探究《咏怀古迹·其一》。

诗歌的形式特点《咏怀古迹·其一》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共六十个字,共二十八句。

每句长度控制得较短,较为朴素清新,细致描绘了题材所涉及的饱含情感、历史沉淀与景色秀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诗中以“吾”、“我”自称,让诗歌显得更加真实,并且是通过感性认知引导读者阅读,突出抒发诗人自己面对这些古迹与景物时的心情、感受。

主题意境《咏怀古迹·其一》通过描述各种建筑古迹和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怀旧之情和对于现实的无奈和悲哀之感。

全诗描写了江南之秀、蜀地之旧、华夏之地、西方之天、总之全篇描写的都是美好古迹或佳景。

但在这些美景之后却难以掩盖历史沉淀和文化损失。

例如诗中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把古老的龙城、“飞将”神话与胡马被突厥骑兵劫掠的历史联系在了一起,表达了对国家疆域的关切和对诸多文化瑰宝的留存之于忧虑。

另外本诗中,杜甫也表达了对国家领袖的纯朴信仰。

全诗末尾,“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口开河,放言山海之间”,也把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最终扩展为国家、社会、文化的层面。

可以看到,杜甫将“咏怀”二字融入一体,以自然景色和人文事物来关照人生大道。

没有谈论贪欲与功成名就,只抒发出自然中万物的神韵之美。

历史意义《咏怀古迹·其一》是通过眼前所见,锤炼出了历久弥新的永恒主题。

杜甫在文章中对著名古迹和历史人物留有一份忧患与留恋,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历史,同时也使读者懂得理解并善待自身所处的时代。

杜甫表达的“咏怀”不仅是对自然景观和人文事物的赞美,更是对历史事物和社会现象深思的层次。

杜甫《咏怀古迹(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咏怀古迹(一)支离东北风尘际 [1] ,飘泊西南天地间 [2] 。

三峡楼台淹日月 [3] ,五溪衣服共云山 [4] 。

羯胡事主终无赖 [5] ,词客哀时且未还 [6] 。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7] 。

【注释】[1]支离:犹流离。

东北:指中原地区,与下“西南”相对。

自蜀言之,中原则在东北。

风尘:指战乱。

际:适当其时。

此句乃追忆安史乱时,自己在中原地区的流离生涯。

咏怀古迹古诗

咏怀古迹古诗

咏怀古迹古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高启《吊岳王墓》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许浑《金陵怀古》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台城》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咏怀古迹;其一》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

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五溪,与夷人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

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

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相关阅读:《咏怀古迹;其一》、《咏怀古迹;其二》、《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四》、《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原文】《咏怀古迹;其一》作者: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解】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

风尘:比喻战乱。

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

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

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庾信两句:庾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

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翻译】战乱中在长安东北一带流离,天地间漂泊在西南地区。

长久地停留在三峡的房屋中,在五溪与溪人一同住在山里。

羯胡事主狡猾反复无常,诗人伤怀的时候还没有回还。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5篇)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5篇)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5篇)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1作者:杜甫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翻译: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注释: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指王昭君。

③去:离开。

④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⑦省识:略识。

⑧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

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韵译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评析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

”信然。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3原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咏怀古迹》公开课+课件

《咏怀古迹》公开课+课件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不同命运和遭遇,突出主题思想,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03
《咏怀古迹》的鉴赏与评价
《咏怀古迹》的意境之美
雄浑壮阔的意境
通过描绘古迹的壮丽景象,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空间感,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 转和历史的沉淀。
细腻生动的描写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古迹的细节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 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音韵优美
中国古代诗词注重音韵的和谐,通过 平仄和韵律的配合,使诗歌具有音乐 美感。
表现力强
中国古代诗词表现力丰富多样,通过 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现情感和思想 ,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历史价值
文化影响
诗歌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通过对古迹的描绘和咏叹,诗歌为我 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帮助我们 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04
《咏怀古迹》的实践应用
《咏怀古迹》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
通过《咏怀古迹》的学习,培养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
严谨的结构
杜甫的诗词结构严谨,注重韵律 和节奏,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
《咏怀古迹》的主题思想
怀古伤今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追忆,表达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 和忧虑。
人生感悟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以及对 生命意义的探索。
《咏怀古迹》的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情感和思想,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上的地位和影响。

咏怀古迹五首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赏析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1]其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其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6]注释:其一1. 支离:流离。

2.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3. 羯胡:指安禄山。

4. 庾信:梁朝诗人。

[1]其二1. 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

2. 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3. 云雨: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襄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

4. 最后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3]其三1. 明妃:指王昭君。

2. 去:离开。

3. 朔漠:北方大沙漠。

4.省:曾经。

5. 环佩:妇女戴的装饰物。

[4]佩:通“佩”。

其四1.蜀主:指刘备。

2.伏腊:伏天腊月。

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6]其五1. 垂:流传。

2. 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

3. 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4. 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

5. 纡:屈,指不得施展。

6. 筹策:谋略。

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杜甫
1、《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唐·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2、《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唐·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3、《咏怀古迹(其三)》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唐·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5、《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杜甫诗三首之咏怀古迹

杜甫诗三首之咏怀古迹

思考六: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 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 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 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 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 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
主题探究
思考: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 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 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 恨曲中论。”
昭君之怨,昭君之恨,如此绵长,可它 只能借由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穿越千 载,萦绕在耳了。那撩人愁思的胡乐, 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尾联正面 写昭君的怨恨。
思考五 :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 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首联描绘了飞动变幻的群山万壑奔赴 荆门的景象,“赴”字运用了拟人手 法写活了山川山谷,以动写静,把迤 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 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而那里 是昭君生长的地方。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夜月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请同学讲述这句诗相关的小故事
不仅是在怨恨画师无耻的行径,更 是在暗讽君王的昏庸糊涂
思考四: 有人说,颈联中的“空”字用得极好, 那么它好在哪里呢?
“空”,徒然之意,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 昭君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 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 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 多么强烈啊!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 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咏史怀古诗的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三步):
①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写 了何人何事。如出现景物,分析景物的作用) ②领悟感情,要体会写作意图, 作者为什 么要写其人其事?推敲作者对这段历史,这 个古人的态度,情感是怎样的? ③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对比手法和典 故。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杜甫曾经在安史之乱之后,流落到四川成都。

《咏怀古迹》ppt课件

《咏怀古迹》ppt课件

语言特色赏析
语言特色概述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质朴,同 时又富有韵律感。
语言特色分析
诗人通过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了深刻的主题和思想,同时运 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古迹的特 点。此外,诗歌的韵律感也增 强了其艺术表现力。
语言特色意义
这种语言特色使诗歌更加易于 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使其更加 具有艺术感染力。
03
《咏怀古迹》ppt课件

CONTENCT

• 《咏怀古迹》简介 • 《咏怀古迹》赏析 • 《咏怀古迹》中的历史人物 • 《咏怀古迹》的文化内涵 • 《咏怀古迹》的影响与传承
01
《咏怀古迹》简介
作者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 杜”,被誉为“诗圣”。
杜甫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的诗歌,表达了深厚的 忧国忧民之情。
《咏怀古迹》创作背景
01
《咏怀古迹》是杜甫在安史之乱 后创作的组诗,共五首,此为第 三首。
02
当时国家动荡不安,诗人感慨国 运衰微,追思古代英雄事迹,借 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
《咏怀古迹》内容概述
诗中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述,表达了诗人对国 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诗中描绘了古代英雄的形象,赞颂了他们的英勇事 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壮志豪情。
启示意义
诗中所表达的敬仰历史人物、关心他人的思想,对于现代社 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 素质。
05
《咏怀古迹Leabharlann 的影响与传承《咏怀古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结词:重要地位
详细描述:《咏怀古迹》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

•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诗歌的主旨实际上 是咏古迹以感己怀。虽表面写昭君的“怨恨”,写昭君生 于长江美域,殁于塞外荒漠,去国之怨,难以言表。但联 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 身世之慨。 • 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 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 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 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汉 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 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无处不相似。 • 显然作者在怀古伤己,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 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 的深沉怨恨。
• 1.借古讽今,怀古伤己。 • 2.对比鲜明,对仗工稳。
青冢墓碑刻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游昭君墓 翦伯赞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 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 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 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 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 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 “咏史”两个小类。 •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 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 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 辟。 •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 抒己志。
咏 怀 古 迹
( 其 三 )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 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 黄昏。 xǐng

杜甫《咏怀古迹(四)》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四)》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四)》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咏怀古迹(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21] 。

翠华想象空山里 [22] ,玉殿虚无野寺中 [23] 。

古庙杉松巢水鹤 [24] ,岁时伏腊走村翁 [25] 。

武侯祠屋常邻近 [26] ,一体君臣祭祀同 [27] 。

【注释】[21]蜀主:指刘备。

窥吴:指刘备恨东吴孙权袭杀关羽,于章武元年(221)七月率军伐吴。

二年夏六月,败归白帝城,改鱼复县曰永安。

《咏怀古迹》课件

《咏怀古迹》课件

题材选择
杜甫的《咏怀古迹》对后世诗歌创作在题材选择上产生了深远影 响,特别是对历史人物和古迹的吟咏。
艺术风格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如深沉的历史感慨、精湛的写景 技巧和寓情于景等,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情感表达
《咏怀古迹》的情感表达深刻而真挚,对后世诗歌在情感表达方 面也有所启迪。
对杜甫个人创作的影响
对比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古人的 悲欢离合与自己的遭遇相对照 ,突出诗人与古人的情感共鸣

精炼
诗歌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如 “画图中”三字,形象地描绘
出古人的凄凉处境。
结构特色
严谨
全诗结构严谨,从“群山万壑”到“断井颓垣”,从“塞上风云”到“故国 江山”,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起承转合
诗歌遵循起承转合的规律,从“群山万壑赴荆门”到“环顾一身不自存”, 再到“惟有幽人自来去”,最后以“缅怀明妃卧毡茵”作结,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诗歌结构。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古典诗歌在现代社会焕 发出新的生命力。
国际化发展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中国古典诗歌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古典诗歌的国际 化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魅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咏怀古迹》课件
2023-11-07
目录
• 背景介绍 • 诗句解读 • 主题分析 • 艺术特色 • 咏怀古迹的影响和传承 • 总结与思考
01
背景介绍
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并称“李杜”,被尊为“诗圣”。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翻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翻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翻译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总是以边塞的悲壮和历史的沧桑为题材,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忧虑。

下面是他的五首《咏怀古迹》的全文及翻译:一、咏怀古迹三首·其一世泽之林亡,东溟挹翠空。

今之新德士,千载灭文风。

巍峨时一往,飘蓬忽何从?此处倚崇山,元化敢为兄。

Translation:In the forest of worldly blessings, the ancient virtue is lost, and the eastern sea is devoid of its greenness.The present new generation, after thousand years, has extinguished the literary trend.The towering grandeur has gone away in a flash, as if a floating rag, where can it be?Here, leaning against the towering mountain, I dare to strive for the renewal of virtuous influence.二、咏怀古迹三首·其二青海无边墨色天,飞鸿踏雪泥犹白。

毡房已拆旧窝在,林下应留旗画未。

至道虽亲尧舜盛,修文犹得谢安持。

五陵年少争周顒,一葦一天无际期。

Translation:The boundless Qinghai, with the darkened sky, while the flying wild geese stamp on the snowy ground, their footprints still appear as white.The felt tent has been disassembled, leaving the old nest, under the forest, there should still be the unpainted flag.Though the virtuous pat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lorious times of Yao and Shun,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e is still held by Xie An. The young men of the Five Tombs compete for Zhou Yong, with each reed representing an unbounded ambition.三、咏怀古迹三首·其三万古长如夜,不足明其愁。

咏怀古迹五首

咏怀古迹五首
”字好在哪里?
炼字答题步骤
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 第二: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看这个词或者字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 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它的表达技巧, 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炼传神,绘声绘色, 生动形象等 第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
怀古诗写作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 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 意。 (3)手法: 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 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问题二 赏析“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 论”
炼句答题步骤
第一:描述该句描绘的景象 第二:抓住突出的一点简析 第三: 点出该句营造了怎么样的意境,表达了 什么样的感情
1.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 分明是满腔悲愤。(解释景象)
2.怨恨点明了文章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演
奏的总是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 着她的愁思. (抓住突出字眼) 3.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 又有对她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怨 恨。(意境感情)
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 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怀古诗鉴赏
第一步:了解诗人或者其诗作,了解诗人人生经历、所处的时代背 景以及创作背景等外在环境及内在思想情感。(弄清史实) 第二步:需要读者在了解诗人及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的前提下,细 读品味诗人在诗作中寄托的感情。(体悟感情) 第三步:用读者的“意”,根据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去探索 追溯作者写作时所要表达的“志” (分析技巧)

杜甫《咏怀古迹》

杜甫《咏怀古迹》

杜甫《咏怀古迹》《咏怀古迹》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鉴赏:《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

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

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课件(共25张PPT)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周密的七言律诗,共 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 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 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 《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 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 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 有同感焉。”
课外扩大
同样,关于其思念汉室,王安石并不就事论事, 作一般的悲悯之语,而是展开视野,由明妃联想到 更多的女子,由在北的失意联想到在南的失意,而 言外之意,则又由美女的失宠联系到才士的不遇, 以对昭君个人的强为宽解翻转出广阔的人生主题, 揭示了封建时代“人生失意”的普遍性与无可奈何。
课外扩大
王安石这一立论易犯胡汉不分、内外无别之 嫌,尤其是第二首中的“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 乐在相知心”,更容易给人丧失民族立场之感。 自南宋以来,王安石这两首诗就不断招致非议。 其实批评者都误解了王诗本意。王诗旨在推陈出 新,这里面既有作为大政治家对人生独立思考的 深度,有个人好为异论的性情作用,又有为文宜 奇不宜平的创作通则。
课外扩大
有关王昭君的故事既载史籍,流传也广,自汉 代以来以此为题材的作品颇多,但主旨不是悲王昭 君之流落塞外,就是责毛延寿之贪赃弄奸。王安石 却不取此想法。他认为杀毛延寿实属冤枉,因为像 明妃这样的绝代佳人其美好意态是画不出的。这一 观点并不是简单地为毛延寿开脱罪恶,而是含蓄地 揭示明妃的不幸实际上是由于皇帝的昏庸造成的。
主旨分析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 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 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 怨恨。
主旨分析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 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 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咏怀古迹杜甫

咏怀古迹杜甫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 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 也”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 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 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 什么?
《咏怀古迹(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 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 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 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 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 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 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 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年间,也就是公 元766年这一时期正是作者漂泊西南的第七年。 七年前自己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 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 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 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便说明。
昭君出塞图 油画
昭君出塞图
王 昭 君
王 昭 君 雕 塑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 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 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 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 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 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 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 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14-15题。

咏怀古迹·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解
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

风尘:比喻战乱。

3、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

五溪:雄溪、溪、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

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

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庾信两句:庾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

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其意。

这里把安禄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译文】战乱之际,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辗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不少日月;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他晚年的诗斌,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赏析】
这五首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

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诗人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

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

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

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注: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

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14.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

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

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尾联引入了庚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
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E.这首诗处处运用对比手法,“东北”与“西南”对比,“三峡”与“五溪”对比,“羯胡”与“词客”对比,展现了宏阔深远的时空,气象宏大。

14.(5分)DE。

解析:D项,对尾联理解有误,尾联庾信的典故是说他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而非因“没能少年成名”而“最萧瑟”。

E项,“处处运用对比手法”错,题干中所举的例子是对仗,而非对比。

(答D项2分,答E项3分。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15.答(6分)①抒发了作者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

②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表现了作者对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

③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自己人生失意之感。

(每个要点2分,共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