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项羽之死》课例赏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之死》课例赏鉴
【教学目标】
1.理解司马迁对项羽复杂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联系文本,正确认识生死价值。
【教学重难点】
探讨项羽之死的意义。
【课堂实录】
一、旧知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初高中阶段,都学过哪些《史记》的选篇?
生:《陈涉世家》《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
师:好,刚刚大家回忆了学过的《史记》选篇。通过《陈涉世家》,我们知道陈胜只是一个平民子弟,但司马迁却将他载入“世家”,很大程度上源于他领导了我国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可见《史记》这本书,不是以传主的身份成败来论英雄的,因而它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人学。而项羽,兵败自刎,司马迁却将他列入“本纪”,使他享有帝王的尊荣,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来一起赏读《项羽之死》。(板书课题。)
二、疏通文意
师:课前,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课前预习。
(投影字词、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师: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是我们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好,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尽量用四字词语来概括故事情节。比如,开端部分可以用“霸王别姬”四个字概括,剩下的部分交给大家。
生:发展部分为“东城快战”,高潮和结局部分为“乌江自刎”。(这部分师生间有简短的交流,很快明确为“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两个短语。)
三、情感探讨
师:好,在整体把握本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来体会司马迁对项羽有哪些复杂的情感。(投影展示提问。)
生:惜才、赞叹、遗憾。
生:赞美、恨铁不成钢。
(随机板书:赞美遗憾)
师:请同学们再次细读文本,看看文中哪些情节、语句表达了司马迁对项羽的赞美之情。师:很好,有些同学在边读边勾画。勾画的同时,请同学们回忆,鲁迅曾经怎样评价过《史记》?
生(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师:很好。《离骚》是我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可以说是抒情诗的鼻祖。鲁迅这样评价《史记》,可见《史记》的文字间情感丰富,请大家在勾画的时候,尝试自由诵读,揣摩其中的情感。
(学生勾画语句,自由诵读。)
师:有些同学已经勾画好了,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感受。
生:第3 自然段“于是项王大呼……遂斩汉一将”,可以看出项王十分霸气。
师:这段话是长短句结合,请你揣摩一下感情,有感情地诵读一遍。
(生读。)
师:“遂斩汉一将”读得很果决。但是“汉军皆披靡”,我们需要延长读音,读出汉军的闻风丧胆。
生:“项王瞋目而叱之……复斩汉一都尉”,刻画了一个威风凛凛,勇猛作战的英雄形象。(此生诵读,全班鼓掌。)
生:第2 段“吾起兵至今八岁矣……遂霸有天下”,说明了对项羽的赞美。
师:请坐。先揣摩下这段该用什么语气去读,等会儿请你来读。项羽可谓是战无不胜,他曾经领导了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巨鹿之战中,他以五万兵力敌二十万的秦兵;在彭城战役中,他以三万兵力敌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所以项羽在说这句话时,他应该是一种什么语气?生:自豪。
师:好,请刚才那位同学再为我们朗读一下。
(生读。)
师:颇有些小项羽的风范。
生:还有第1 段:“力拔山兮气盖世……虞兮虞兮奈若何!”
师:你从这里面读出来的是作者对项羽的赞美吗?
生:应该是作者对项羽即将陨落的悲哀。
师:是的,不是赞美。但是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项羽的哪些品质?
生:武力勇猛,重情重义。
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细节可以表现项羽的“重情重义”?
生:第4 段项羽委婉拒绝了乌江亭长,可以看出项羽有理想有抱负,他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他重情义知羞耻,他觉得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师:非常好。我们能不能尝试把这种“知羞耻、重情义”的感情读出来呢?
(学生自由朗读。)
师:当项羽说完这席话以后,他选择了自刎。同时,他在说这席话时有一个神态动作———“笑”。请大家揣摩一下,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生:自嘲。
生:无奈、悲哀。
师:请一位同学读项羽,一位同学读乌江亭长,其余同学读旁白。
(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这位同学如果对课文再熟悉一些,读起来会更顺畅,感情自然就会更充沛了。同学们找出来的这些细节,让我们挖掘到了项羽多方面的可贵品质。同学们,你们畅想过24 岁的自己吗?
师:有的同学可能还在青葱的校园,有的同学可能已初入职场……那么项羽24 岁做了些什么呢?他24 岁起兵反秦,斩秦皇、封天下,战无不胜,襟怀坦荡,只用三年,他就成为了一代霸王。项羽的才、情、义、气都让我们为之动容。同学们刚才不仅说到了司马迁对项羽
赞美的地方,也说到了惋惜的地方。其中一位同学很有感情地朗读了《垓下歌》,读出了《垓下歌》的无奈,除了无奈还有什么感情呢?同学们仔细体会,尝试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热烈鼓掌。学生自由朗读。)
师:项羽在垓下歌了数遍,因时间原因我们来歌三遍吧,再现一下垓下被围时项羽的内心情感。请刚才那位男同学歌第一遍,老师也想参与到大家的朗诵之中,老师歌第二遍,全班歌第三遍。(师生合作诵读。听课教师鼓掌。)
师:同学们刚才基本上都从正面的角度分析了项羽的人物形象。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尤其是对于一个卓越的人,也许他的光芒十分耀眼,但同时他的短处也会很刺眼。那么项羽的短处是什么呢?
生:妇人之仁。
生:刚愎自用。
生:残暴不仁。
……
师:同学们这样分析人物形象,就更辩证更全面了。
师:这样一个曾顶天立地的霸王在乌江边自刎了,自刎之后发生的一幕令人唏嘘。请同学们来看《史记》里记载的这段材料(投影,教师诵读):
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史记·项羽本纪》)
师:曾经如此威风凛凛,让人莫敢仰视的英雄,最终落得了什么样的下场啊?为了赏金,他的尸体被切割得四分五裂。这五个人, 每人手里抢得的“, 皆是”项羽。英雄这样的结局是多么可悲啊!司马迁悲叹的正是英雄霸业未成,有情有义却不能善终的结局。
(投影)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四、生死价值
师:同学们,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有个疑惑,希望大家能帮我解答一下。项羽被围垓下时,他可以选择死,但他选择了活———努力溃围;在深陷沼泽时,他可以选择死,但他选择了活———带兵至东城;在东城只有二十八骑时,他本可以选择死,但他仍然选择了活———快战溃围;在乌江,乌江亭长愿意渡他,他本可以选择生,但这个时候项羽却选择了死,为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
(投影展示问题“探讨项羽最终的抉择”。)
(学生自由讨论。)
生:因为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因为课文里说“今无一人还”,他宁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
师:你所找的语句能够证明“宁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吗?更多体现的是什么?
生:重情重义、羞愧。
师:哪些情节可以看出他的英雄主义?
生:立誓,快战溃围。
生:他之前没有选择死是因为身边还跟着众多士兵,他不会自己选择死而抛弃这么多士兵,现在也不能离开他的士兵,独自逃生。
师:英雄就应该有担当。
生:他在乌江选择死是因为回去也是一种苟活。他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他不愿意窝在江东一片地方,如果不能征服天下的话,他宁愿选择死。
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死也必须是一个英雄,绝不是一个懦夫、苟活者。
生:他觉得他的死是天意。文章第2段两次出现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他觉得自己就算回到江东,霸业也难成,大势已去。
师:卷土重来最终会化为虚无。
生:项羽自封为霸王,就要对得起“西楚霸王”这四个字。假如他现在逃走了,后人会怎么看他?就算是死了他也能够流芳百世。他觉得现在死对得起自己。
师:这种死捍卫的是自尊。
生:项羽是一个英雄人物的形象,死也要死得有尊严。之前有兵力的时候,他重情重义,要为士兵溃战,突出重围。到乌江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也没有力气再去拼杀了,这个时候死得无憾,是有尊严的。
师:在常人认为可以选择死的时候,项羽没有选择懦弱逃避;在常人认为可以选择活的时候,项羽没有选择苟且偷生。这尽显了英雄的悲壮。(投影展示小结。)
师:同学们,在司马迁的《史记》里,记述过很多人的死。黄帝轩辕,是谁啊?华夏民族的共主,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司马迁对其死的描述,用“黄帝崩”一笔带过。孔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