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驶工况第1部分:轻型汽车编制说明.pdf

合集下载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前期研究及任务来源为贯彻落实2025年节能目标,配合乘用车第五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制定和后续实施,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从2018年起开始着手进行《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标准修订的前期预研工作。

主要包括:1)密切跟踪国外、国际轻型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WLTP等),包括现有技术内容的分析,未来更新内容的跟进等;2)密切跟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况研究和开发”(简称“中国工况”)项目、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GB 18352.6—2016)相关动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2019年3月13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审查会上审议通过了GB/T 18386《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的修订,并同意将该标准分为轻型汽车和重型商用车辆两部分,本标准为轻型汽车部分。

2)主要工作过程按照节能工作整体部署,《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修订工作于2018年正式启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国内外主要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企业、检测机构等80余家单位共同开展研究。

自2018年启动标准修订工作以来,中汽中心标准所对国际主流标准法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和对比,组织召开了多次工作会议和技术交流并在工作组内部开展技术验证工作,同时充分吸取了中汽中心“中国工况”项目组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标准起草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4月,中汽中心标准所根据前一阶段研究和验证情况完成了标准修订草案,并在工作组内部开展了多轮意见征集与讨论,于2019年9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主要技术会议及研究活动情况如下:表2 主要技术会议及研究活动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1)研究目标《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修订应满足政府主管部门的汽车节能管理需求,保障我国2025年汽车节能目标的实现,同时满足消费者获取更贴近实际驾驶和不同使用条件的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信息的需要。

汽车主动降噪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最新国标

汽车主动降噪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最新国标

汽车主动降噪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汽车主动降噪系统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包含发动机噪声主动降噪系统和道路噪声主动降噪系统。

本文件适用于M1、N1类车辆主动降噪系统,其它的车辆主动降噪系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30.2-1996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GB/T 3785.1 电声学声级计第1部分:规范GB/T 6326 轮胎术语及其定义GB/T 6882 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精密法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T 15173 电声学声校准器GB/T 18697 声学汽车车内噪声测量方法GB/T 19596-2017 电动汽车术语GB 34660 -2017 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38146.1 中国汽车行驶工况第1部分:轻型汽车ISO 10844 声学用于测量道路车辆及其轮胎发射噪声的试验车道技术规范(Acoustics - Specification of test tracks for measuring noise emitted by road vehicles and their tyres)3 术语和定义GB/T 3730.2、GB/T 6326、GB/T 15089、GB/T 3814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汽车主动降噪系统 automobile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system(ANC)基于两个声波相消性或声辐射抑制的原理,控制器基于车辆行驶信号对车辆实际状况做出响应,由扬声器发出反向声波以抵消车内实际噪声。

根据有无参考信号,主动降噪系统可分为前馈主动降噪系统和反馈主动降噪系统,前馈主动降噪系统由参考信号、控制器、麦克风和扬声器等组成,反馈主动降噪系统由控制器、麦克风和扬声器等组成。

轻型汽车行驶工况构建的研究

轻型汽车行驶工况构建的研究

轻型汽车行驶工况构建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轻型汽车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力量,其燃油消耗和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

因此,对轻型汽车行驶工况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轻型汽车行驶工况的构建方法,以实现对汽车燃油消耗和排放物更准确、全面的评估,从而为汽车节能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首先介绍了轻型汽车行驶工况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阐述了工况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接着,综述了国内外在轻型汽车行驶工况构建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实际道路行驶数据的轻型汽车行驶工况构建方法,并详细阐述了构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工况特征提取、工况分类与合成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为轻型汽车燃油消耗和排放物的评估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方法,还可以为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推动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交通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轻型汽车行驶工况基础理论轻型汽车行驶工况是指轻型汽车在实际道路交通环境中,按照一定规则和要求,所经历的行驶状态和时间分布。

它是评价汽车性能、制定排放标准、开展车辆能耗和排放测试等研究的基础。

深入理解轻型汽车行驶工况的基础理论,对于构建符合实际道路交通特征的行驶工况具有重要意义。

轻型汽车行驶工况的构建主要基于车辆动力学、交通流理论和统计学原理。

车辆动力学原理描述了车辆在不同道路和驾驶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包括加速、减速、匀速等行驶状态。

交通流理论则分析了道路交通中车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车流密度、速度分布和车辆跟驰等。

而统计学原理则用于对大量实际道路交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代表性的行驶工况。

在构建轻型汽车行驶工况时,还需要考虑道路类型、驾驶行为、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

不同道路类型(如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山区道路等)对车辆行驶状态的影响不同,驾驶行为(如激进驾驶、保守驾驶等)也会对行驶工况产生影响。

《中国汽车行驶工况》国家标准第1部分轻型汽车

《中国汽车行驶工况》国家标准第1部分轻型汽车

表 1-2 主要技术会议及研究活动
时间
会议活动
主要工作
17 年 1 月 17 年 1 月 17 年 2 月 17 年 3 月 17 年 5 月
准备会议 启动会 汽车工况标准讨论会 第一次会议
前期技术调查总结 确定工作形式、工作内容及任务安排
欧美日汽车工况标准讨论 讨论曲线构成 提出标准草案
3
17 年 5 月
1.2. 前期研究及任务来源
马凯副总理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工况研究与开发,2014 年 9 月和 2015 年 5 月, 两次指示要求加快我国电动汽车典型工况标准制定。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定到 2020 年,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车降到 5.0 升/百公里,到 2025 年,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车降到 4.0 升/百公里,新能源汽 车能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欧洲在多年的实践中也发现 NEDC 工况的诸多不足,转而采用世界轻型车测试循 环(WLTC),但该工况的怠速比例和平均速度这两个最主要的工况特征与我国实际工 况的差异更大。作为车辆开发、评价的最为基础的依据,开展深入研究,制定反映我 国实际道路行驶状况的测试工况,显得越来越重要,行业呼吁开发中国工况。
《中国汽车行驶工况》国家标准 第 1 部分:轻型汽车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背景
进入 21 世纪,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井喷式发展。自 2009 年开始,我国汽车产销 量已经连续八年保持世界第一。保持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 国,成为汽车人乃至全社会的梦想。2016 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升至 65.5%,其中汽 车耗油约占整个石油消费量的 1/3 以上,预计到 2020 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 57%。节 约化石能源、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是汽车行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国产汽车的编制规则

国产汽车的编制规则

自主研发
02
03
标准化管理
该企业注重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努力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的含量和 水平。
该企业建立了完善的标准化管理 体系,确保技术标准的贯彻和执 行。
某国产汽车企业的认证体系实施
质量认证
该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认证,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环保认证
该企业积极开展环保认证,以满足国 家环保法规和国际环保标准的要求。
对国产汽车的环保性能进行认证,确保符合国 家环保法规。
安全性能
对国产汽车的安全性能进行认证,确保符合国家安全法规。
认证体系的执行
认证机构
设立专门的认证机构,负责实施认证体系的 具体工作。
认证流程
制定详细的认证流程,包括申请、审核、颁 证等环节。
监督检查
对已认证的国产汽车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持 续符合认证要求。
智能导航系统
智能导航系统将结合高精度地图和定位技术,为驾驶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导航服务,并能 够实时更新路况信息,优化行车路线。
环保排放标准的提高
国六排放标准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家对汽车尾 气排放的标准将更加严格,国六排放 标准将对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更 加严格的限制。
绿色制造技术
绿色制造技术将应用于汽车生产过程, 降低能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汽 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产汽车的编制规则
目录
• 国产汽车概述 • 国产汽车的编制规则 • 国产汽车的技术标准 • 国产汽车的认证体系 • 国产汽车的未来发展 • 案例分析
01 国产汽 造的汽车,包括自主品牌和合资 品牌。
02
国产汽车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 法规和标准,并获得相关认证。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型 ...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型 ...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前期研究及任务来源为贯彻落实2025年节能目标,配合乘用车第五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制定和后续实施,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从2018年起开始着手进行《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标准修订的前期预研工作。

主要包括:1)密切跟踪国外、国际轻型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WLTP等),包括现有技术内容的分析,未来更新内容的跟进等;2)密切跟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况研究和开发”(简称“中国工况”)项目、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GB 18352.6—2016)相关动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2019年3月13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审查会上审议通过了GB/T 18386《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的修订,并同意将该标准分为轻型汽车和重型商用车辆两部分,本标准为轻型汽车部分。

2)主要工作过程按照节能工作整体部署,《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修订工作于2018年正式启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国内外主要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企业、检测机构等80余家单位共同开展研究。

自2018年启动标准修订工作以来,中汽中心标准所对国际主流标准法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和对比,组织召开了多次工作会议和技术交流并在工作组内部开展技术验证工作,同时充分吸取了中汽中心“中国工况”项目组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标准起草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4月,中汽中心标准所根据前一阶段研究和验证情况完成了标准修订草案,并在工作组内部开展了多轮意见征集与讨论,于2019年9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主要技术会议及研究活动情况如下:表2 主要技术会议及研究活动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1)研究目标《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修订应满足政府主管部门的汽车节能管理需求,保障我国2025年汽车节能目标的实现,同时满足消费者获取更贴近实际驾驶和不同使用条件的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信息的需要。

轻型汽车实际道路行驶工况库

轻型汽车实际道路行驶工况库

实际道路行驶工况库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轻型汽车(包括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实际道路行驶工况库的构成。

本标准适用于M1类、N1类和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2类车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89-2016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 373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T 38146.1-2019 中国汽车行驶工况第1部分:轻型汽车3 术语和定义GB/T 3730.1、GB/T 15089、GB 1589-2016和GB/T 38146.1-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际道路行驶工况库real driving test cycle database在中国交通环境下,描述特定车辆(M1类、N1类和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2类车辆)典型行驶特征和激烈行驶特征的时间-速度曲线集。

3.2 基本行驶工况 basic driving test cycle在中国交通环境下,描述车辆典型行驶特征的时间-速度曲线。

3.3 激烈行驶工况 intense driving test cycle在中国交通环境下,描述车辆激烈行驶特征的时间-速度曲线。

4 工况库构成4.1 概述实际道路行驶工况库包括:基本行驶工况、激烈行驶工况。

4.2 基本行驶工况基本行驶工况如GB/T 38146.1-2019中附录A所述;或如企业推荐的其他反映车辆典型行驶特征的自定义工况曲线。

(CLTC-P)工况曲线如图1所示。

速度(k m /h )时间(s )图1 CLTC-P 工况曲线4.3 激烈行驶工况激烈行驶工况包括低速(1部)、中速(2部)和高速(3部)3个速度区间,工况时长共表1 激烈行驶工况曲线统计特征附录A(规范性附录)激烈行驶工况数据A.1 激烈行驶工况数据见表A.11。

轻型卡车使用说明书

轻型卡车使用说明书

LEYLAND系列轻型卡车使用说明书(第三版)LEYLAND2010年2月前言尊敬的用户:祝贺您拥有一辆LEYLAND公司生产的**牌轻型货车,感谢您对LEYLAND产品的信任。

本《手册》较详尽地介绍了**牌系列轻型货车的结构、性能、操纵、保养、调整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在您使用车辆之前,请仔细阅读该《手册》,该《手册》所提供的信息对保障行车和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请您一定严格遵守并执行。

我们热忱希望用户对本产品提出改进意见,使该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您的要求,并将您在使用保养方面的先进经验及时函告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随着产品结构的不断改进,相关项目不可避免要进行改进或修订,恕不另行通知,请谅解。

任何情况下,请勿以本手册的数据或插图说明为法律依据,向本公司提出任何要求。

目录一、概述二、安全必读三、车辆识别标记四、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五、驾驶前须知六、控制开关、设备、机构七、驾驶要领八、检查、保养与维修九、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十、主要紧固件的扭紧力矩十一、电气原理图一、概述XX牌系列轻型载货汽车是我公司与中国XX汽车公司合作开发的,车型采用了先进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车辆具有外表美观、安全舒适、经济适用等特点,并符合国家各项法规。

驾驶室采用平头结构,增加了您的视野,可让您安心驾驶。

车上配备的安全带及双管路液压制动系统都为您的行车安全提供最大的保障。

优良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对发动机工作进行准确控制,不仅使汽车的排放污染物数量大大地降低,而且使汽车具有良好的起动性能、加速性能、燃油经济性,让您充分享受驾驶乐趣并提高工作效率。

本车配备了暖风系统、空调系统,无论是在严寒的冬季还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它都可为您提供惬意的环境舒适度。

XX牌系列轻型货车是广泛适用于农村、城镇、工地和工厂内部的中、短途运输的中小吨位运输车辆。

其融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和机动性于一体的设计和先进的性能,是您的理想选择。

二、安全必读1、司机座位附近不要放置物品如司机座位周围放置瓶罐等物品,可能导致制动踏板无法操作或油门踏板不能复位等。

新能源维修保养技术测试试题

新能源维修保养技术测试试题

新能源维修保养技术测试试题1、DC/DC转换器的作用是将动力电池的高压直流电转换为多少伏左右的低压直流电?13.8V-14.2V(正确答案)16V13V12V2、460KM续航的宝骏云朵车型的动力电池采用下列哪种方式进行加热?自然通风加热;强制通风加热;通过液体加热;(正确答案)利用电加热片加热。

3、E300车型的暖风系统采用下列哪种加热方式?水热;电热;(正确答案)利用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利用电动空调压缩机加热。

4、E300使用的便携式充电枪的交流电源电压是多少伏?220V(正确答案)380V220V或者380V1000V5、E50仪表上SOC的意思是电机的功率电池的健康值电池有故障电池组的剩余电量比(正确答案)6、KIWILV3高配车型智能驾驶功能配置有多少个超声波雷达681012(正确答案)7、五菱缤果电池包设计的热管理策略能确保电池包在低温环境下仍具有良好的性,在充电时,电池管理系统根据电池温度控制加热回路实现电池包的热管理,具体热管理策略如下不正确的是接入充电枪,电池温度≤0℃时,仅进行加热;接入充电枪,电池温度0℃<温度<8℃时,同时进行加热和充电;接入充电枪,电池温度≥8℃时,仅进行充电。

接入充电枪,电池温度≥5℃时,仅进行充电。

(正确答案)8、电机控制器导通测量,万用表的黑表笔放在控制器的B+铝柱上,用红表笔分别与U、V、W相铝柱接触,以下测量结果正确的是?测试值为0V左右,为正常;若值为0.4V,判定MOS管直通;若值为0LV,判定为表笔接反测试值为0LV左右,为正常;若值为0V,判定MOS管直通;若值为0.4V,判定为表笔接反测试值为0.4V左右,为正常;若值为0LV,判定MOS管直通;若值为0V,判定为表笔接反测试值为0.4V左右,为正常;若值为0V,判定MOS管直通;若值为0LV,判定为表笔接反(正确答案)9、动力电池单体电池并联增加容量、串联增加电压。

宝骏悦也车型单体电池容量4 6.5Ah、单体电池电压3.15V,成组方式是2并96串,动力电池的总容量及总电压是多少?总标称容量93Ah,总标称电压302V(正确答案)总标称容量46.5Ah,总标称电压302V总标称容量93Ah,总标称电压115V总标称容量46.5Ah,总标称电压115V10、宏光MINI车型使用智能保温功能可以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能力,综合冬季续航里程提升大约多少?40%20%30%10%(正确答案)11、E50电动压缩机工作条件满足但仍然不工作,需排查压缩机高低压线路。

《整车测试用典型工况》编制说明

《整车测试用典型工况》编制说明

《整车测试用典型工况》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整车测试用典型工况》团体标准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批准立项。

文件号中汽学函【2018】号,任务号为:2018-26。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环境保护技术分会提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起草。

1.2编制背景与目标汽车产品检测工况是汽车行业的一项重要的共性基础技术,是车辆能耗/排放测试方法和限值标准的基础。

本世纪初,我国直接采用了欧洲的NEDC行驶工况对车辆产品能耗/排放进行认证,有效促进了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交通状况的巨大变化,车辆实际油耗排放表现与现行法规认证工况结果偏差越来越大,各项新技术的节能效果难以在认证工况中得到真实地反映。

2015年,工信部下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况研究与开发”项目,建立了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工况开发数据库,结合GIS交通低频动态大数据,形成了经济快速、可持续更新的工况开发新方法;同时开发了集车辆管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工况曲线开发功能为一体的中国汽车工况信息化平台,支持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定制式工况构建。

为充分利用“中国工况”项目的研究成果,助力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标准起草组计划编制中国工况系列团体标准,推动中国工况在不同领域应用。

本标准为《整车测试用典型工况》,主要应用于油耗和排放测试领域。

1.3主要工作过程按照工作整体部署,《整车测试用典型工况》标准制定工作于2018年正式启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进行起草。

编制组组织召开了多次工作会议和技术交流;2018年6月在昆明召开了“中国汽车试验用测试工况系列CSAE标准”立项审查会,会上提出涉及“整车测试用典型工况”标准的立项需求;2019年1月,在标准中期审查会上编制组确定了该项标准的编写方案和思路,并完成相关开发及验证工作,于2019年6月完成了标准草案。

2019年7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起草组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后形成标准送审稿。

《轻型汽车道路行驶工况》编制说明

《轻型汽车道路行驶工况》编制说明

《轻型汽车道路行驶工况》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轻型汽车道路行驶工况》团体标准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批准立项。

文件号中汽学函【2018】号,任务号为:2018-27。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环境保护技术分会提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

1.2编制背景与目标我国GB18352-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标准中引入了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eal Driving Emission)测试,简称RDE,用以监控车辆实际行驶过程的排放水平。

RDE试验复杂、受边界条件影响较大,标定周期长,给企业车型的开发标定造成了较大困难。

标致、博世、本田、丰田等公司为了增加RDE测试通过率,利用欧洲的激烈行驶工况RTS95在转毂上进行RDE试验研究,从而减少由天气、交通、驾驶性等带来的试验失效,达到了降低RDE标定的成本和周期的效果。

RTS95工况基于欧洲行驶工况数据开发,与我国实际道路有较大差异,对比我国和欧洲道路行驶片段的相对正加速度(Relative positive acceleration,RPA)80%分位线可以看出,在低速区间存在显著差异,依据RTS95工况进行标定开发时存在过度设计,导致开发难度很大。

目前我国缺乏类似RTS95工况的道路行驶工况。

基于此,本标准提出构建一套能够基本覆盖国六RDE实际道路工况的轻型汽车道路行驶工况,为企业的RDE 开发和标定提供支撑。

图1.我国和欧洲RPA80%分位线1.3主要工作过程本标准起草组于2018年3月启动预研工作,2018年6月27日在昆明召开了“中国工况”系列标准立项审查会,会议上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对本标准的任务来源、技术内容、编制说明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宣布成立标准起草组。

2019年1月组织环保分会专家对标准的技术路线进行了讨论和确定;2020年3月至5月进行了标准编写工作;2020年5月至6月对标准进行了申报、修改及讨论。

机动车产品使用说明书编制说明

机动车产品使用说明书编制说明

GB/T 《机动车产品使用说明书》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1、任务来源根据国标委下达的20121241-T-339《汽车产品使用说明技术文件规范》制定计划,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工作。

2、工作过程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标准制修订计划,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牵头组织国内主管部门、整车生产企业成立标准起草组,开展标准的制定工作。

标准工作组主要工作过程如下:(1)2018年7月在天津市召开起草组会议,形成标准编写框架,统一了编写思路;(2)2019年9月在天津市召开起草组会议,就标准草案,特别是说明书便携盒印制要求进行了详细讨论;(3)2019年12月在保定市召开起草组扩大会议,在更大范围内听取主机厂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了逐条讨论,并形成一致意见;(3)2020年1月~2020年3月,标准“征求意见稿”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网站进行公示,广泛征求意见。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解决的主要问题,修订标准时应列出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异和水平对比1、标准制定原则:本标准是制定项目,说明书对于汽车消费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长期以来,说明书怎么编写,没有一个权威性的适合行业特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指导和控制,以致于目前我国的机动车说明书编写十分混乱,制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机动车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规范,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以适应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主要技术内容:(1)规定了机动车产品使用说明书(以下简称:说明书)的基本要求和编印要求;适用于汽车、摩托车(含轻便摩托车)、挂车、无轨电车、组成拖拉机运输机组的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特型机动车等车辆。

(2)本标准主要引用GB/T 3730.1、GB/T 5359.1、GB 7258、GB/T 19678.1确立的术语,并给出机动车产品使用说明书的定义:由车辆制造厂配发,向使用者传达如何正确、安全、有效使用机动车产品,避免可合理预见的误用,以及机动车产品相关的功能、性能、特性信息的技术资料;(3)基本要求包括对说明书的一般要求和基本内容要求。

重型商用车发动机测试工况——编制说明

重型商用车发动机测试工况——编制说明

重型商用车发动机测试工况》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重型商用车发动机测试工况》团体标准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批准立项。

文件号中汽学函【2018】号,任务号为:2018-28。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环境保护技术分会提出。

1.2 编制背景与目标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是汽车行业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重型商用车的节能和污染物防治是我国机动车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国家的能耗排放法规日趋严格,重型商用车辆在节能减排技术优化上面临更大挑战。

重型商用车的排放是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进行间接认证的,其中发动机测试工况是台架试验的必需输入参数。

目前,我国重型商用车发动机台架试验所使用的工况是欧洲ETC 瞬态工况和ESC 稳态工况,国内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车辆实际运行中的发动机转速、负荷分布情况与以上工况差异较大,导致实际排放和法规认证结果存在较大偏差。

本标准提供一种更符合我国重型商用车实际运行情况,代表其发动机运行情况的重型商用车发动机测试工况。

1.3 主要工作过程本标准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进行起草,于2017 年开始学习,密切跟踪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发动机工况开发方法和体系构成。

2018年4月份,成立工况开发方法论研究组,通过多轮讨论并邀请国内主流整车、发动机和零部件有关专家进行指导,最终于2018年 6 月确定发动机测试工况的开发方法论。

2018年6月27日在昆明召开了“中国工况”系列标准立项审查会,会议上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对本标准的任务来源、技术内容、编制说明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宣布成立标准起草组。

于2018年4月至2018年11月,按照方法论开发了由发动机瞬态和稳态试验工况组成的重型商用车发动机测试工况。

2018年11月至12月进行了标准草案编写工作;2019年1月份对草案进行了申报、修改及讨论。

起草组通过验证已有分析结果进一步优化工况,2019年6月30日形成征求意见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行驶工况》国家标准第1部分:轻型汽车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背景
进入21世纪,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井喷式发展。

自2009年开始,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八年保持世界第一。

保持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成为汽车人乃至全社会的梦想。

2016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5.5%,其中汽车耗油约占整个石油消费量的1/3以上,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57%。

节约化石能源、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是汽车行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汽车产品检测工况是汽车行业的一项重要的共性基础技术,是车辆能耗/排放测试方法和限值标准的基础。

本世纪初,我国直接采用欧洲的NEDC行驶工况对汽车产品能耗/排放进行认证,有效促进了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我国道路交通状况发生很大变化,政府、企业和民众日渐发现以NEDC工况为基准所优化标定的汽车,实际油耗与法规认证结果偏差越来越大,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另外,现有的NEDC工况不适于评价电动空调、制动能量回收和怠速启停等新技术的节能效果。

欧洲在多年的实践中也发现NEDC工况的诸多不足,转而采用世界轻型车测试循环(WLTC),但该工况的怠速比例和平均速度这两个最主要的工况特征与我国实际工况的差异更大。

作为车辆开发、评价的最为基础的依据,开展深入研究,制定反映我国实际道路行驶状况的测试工况,显得越来越重要,行业呼吁开发中国工况。

1.2.前期研究及任务来源
马凯副总理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工况研究与开发,2014年9月和2015年5月,两次指示要求加快我国电动汽车典型工况标准制定。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定到2020年,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车降到5.0升/百公里,到2025年,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车降到4.0升/百公里,新能源汽车能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规定要加强我国汽车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包括:标准、数据库、检测检验等方面。

遵照中央领导的指示要求,在财政部9240万经费支持下,工业及信息化部于2015年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牵头组织行业开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况研究和开发”(简称“中国工况”)项目,该项目的研究即为《中国汽车行驶工况》国家标准的前期研究工作,包括:1)广泛深入地了解我国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特征;2)开发乘用车和各类商用车的全国标准行驶循环工况(CATC)等。

1.3.工作过程
按照节能工作整体部署,《中国汽车行驶工况》(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制定工作于2017年正式启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国内外主要汽车生产企业、检测机构和高校共同开展。

参与起草的单位如下:
表 1 -1 参与起草企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自标准制定工作启动以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了多次工作会议和技术交流,分析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汽车法规工况,讨论确定了中国汽车行驶工况的构成并提出了标准草案,最终完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表1-2 主要技术会议及研究活动
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
2.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是贯彻落实《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车降到5.0升/百公里,到2025年,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车降到4.0升/百公里,新能源汽车能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标的重要措施。

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在工况开发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试验规划确定数据采集城市,在我国典型城市建立数据采集车队,采集各车型的实际运行数据;收集低频交通量大数据,并计算不同速度区间的权重因子和同一速度区间不同城市的权重因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短片段划分和筛选,计算短片段特征;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工况体系构成;依据中国工况开发方法论构建中国工况曲线;通过试验对中国工况曲线的可操作性进行验证,并分析工况对油耗和排放的影响,确定最终的中国工况曲线。

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行驶工况的构成。

本标准适用于M1类、N1类和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2类车辆。

2.2.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2.2.1.工况开发技术路线
针对现有工况构建方法的不足,项目组借鉴国内外工况开发方面的经验,结合新技术,提出了基于收集三种不同数据类型的中国工况开发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如图2-1所示:
确定城市、道路、时段、车辆、驾驶员选择方案
制定试验调查计划
交通GIS 数据收

不同城市不同速度区间权重因子确定短片段切割(含城市标签)
三类:统一的速度-加
速度分布
三类:各城市速度-加速度分布
三类:各城市运动/怠速片段库
加权
卡方检验
工况验证
CLTC
不同城市不同速度区
间交通流不同速度区间交通流(全国总体)
不同速度区间权重因子(全国总体)确定短片段筛选
特征值求取
分三类
行驶数据采集
确定片段个数及长度
确定片段选取规则
工况曲线各速度区间长度确定
工况总时长1800秒
片段组合抽取
问卷调查
出行特征
载客特征和空调使用特征
调查
最优短片段
组合是否满足终止条件
图 2-1 工况开发技术路线
1)试验规划
在试验规划中,通过分析常驻人口、GDP 、汽车保有量、道路面积(万平方米)、公共汽(电)车数量(辆)、车均道路面积(平方米/辆)等十个指标,结合新能源示范城市,完成典型城市的选择;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确定了车辆和驾驶员的选择方案,并据此进行数据采集的工作。

通过科学的试验规划,保证数据采集工作可以覆盖到各种典型的城市、道路、时段、车辆和驾驶员的类型。

2)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利用自主行驶的方法在各典型城市采集车辆运行数据(采样频率为1Hz);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采集过程中不规划数据采集道路,让车辆自由行驶。

通过超过一年的自主行驶,实际运行路线会覆盖市区、郊区、城间等行政区域内道路;以及各个上下班高峰、平峰等时段。

将车辆运行数据切分为怠速片段和运动片段以满足工况构建的需求;制定了包含运行时间、速度范围、加速度范围、最大怠速时长、均速比例和数据缺失率在内的两级筛选规则,并利用上述规则对短片段进行筛选;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筛选后的短片段分为3个运动片段库和3个怠速片段库(分别对应低速区间、中速区间和高速区间)。

获取上述41个城市的车辆实际道路交通量大数据(道路每五分钟的平均速度)。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企业调研等方式获得车辆的出行特征、空调使用特征和载重特征。

3)权重因子开发
建立速度-流量模型,计算各城市路网上所有行驶车辆的总行驶时间(VHT);计算不同速度区间的权重以及同各速度区间不同城市的权重。

4)统一的速度-加速度联立分布建立
计算各城市各速度区间的速度-加速度联立分布,利用权重因子矩阵进行加权,获取各个速度区间统一的速度-加速度联立分布。

5)工况短片段组合确定
根据速度区间的权重和工况曲线的总时长确定各速度区间的时长;根据各速度区间的时长和对应速度区间运动片段及怠速片段的平均时长和时长分布确定各速度区间需要选择的运动片段数目和候选片段时长;利用卡方检验确定最优的片段组合作为中国工况曲线。

6)工况验证
通过试验验证对所构建工况的可操作性进行验证,并基于现有的测试规程分析不同工况曲线对油耗和排放的影响,确定最终的中国工况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