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特点(附1家系报告)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特点(附1家系报告)瞿睿思;谈心;邬欣;陈周青;王中;刘美蓉【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24(37)2【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特点。
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年5月收治的DM1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体格检查、EMG、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等检查,绘制家系系谱图,分析该家系患者临床特征和遗传表现。
结果该家系共9人,其中DM1患者2例,存在遗传早现现象。
2例DM1患者均有肌强直、肌无力等典型症状,伴有CNS、心脏、内分泌等多系统受累,EMG可见特征性大量肌强直电位出现,先证者行肌肉活检结果可见典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伴镶边空泡病理改变,基因检测发现其DMPK基因均存在CTG三核苷酸大量重复扩增现象,给予奥卡西平治疗有效。
结论DM1是以肌强直、肌无力为典型症状,伴有CNS、心脏、内分泌等多系统受累的遗传病,EMG、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可帮助确诊DM1,肌肉病理中伴镶边空泡少见,奥卡西平能改善肌强直症状。
【总页数】7页(P113-119)【作者】瞿睿思;谈心;邬欣;陈周青;王中;刘美蓉【作者单位】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6.2【相关文献】1.一个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家系的临床、遗传学特点分析2.伴有急性脑梗死的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附1家系报告)3.腓骨肌萎缩症的临床、病理学及遗传学特点(附1家系报告)4.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附9家系报告)5.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附1家系报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分子生物学特征和分子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患者 的下一 代 中 , 突变 的 D K 等位 基 因 C G 其 MP T
重复 数更大 , 复片段 长度 更 长 , 重 临床 表现更 严重 , 发病 年龄更 早 。这就 是遗传 早 现现象 , 主要 由减 数
分裂 过程 中 的突变 的 DMP K基 因不稳 定造 成 。一
般来 讲 , T 重 复 数 越 多 , 者 的发 病 年 龄越 小 , C G 患
比父母 更大 的 C G 重 复 序列 数 。表 现 为在 D T M1
酸 重 复片段 异 常 扩 增 引起 。D 患 者 临 床表 现 多 M 样 , 括症状 轻微 的患 者 , 包 典型 的 DM 患 者 和 症 状 严 重 的先 天性 DM1患 儿 , 临床 诊 断 难 度 很 大 , 分 子诊 断对 确 诊 D 起 决 定 性 作 用 , 将 其 分 子 生 M 现 物学 特征 和分 子诊断 方法进 行综 述 。
和有丝分 裂 过程 中 出现 C TG重 复 数 增加 , 复 片 重 段 长度 延 长 。所 以 D M1患 者 的 子 女 通 常 遗 传 了
定的 C TG三 核 苷 酸重 复 片段 异 常 扩 增 和 锌 指 蛋
白 9 Z 9 基 因的第一 个 内含子 中 C TG 四核 苷 ( NF ) C
ChnJN uommuo & N uo 0 2 Vo。 9 i e ri nl e rl 1 , l1 ,No 2 2 .
强 直性 肌 营养 不 良分 子 生 物 学特 征 和分 子 诊 断 方 法 研 究进 展
王 占军 综述 黄旭 பைடு நூலகம் 审校
摘 要 : 强 直 性 肌 营 养 不 良( M ) 为 D D 分 M1和 D M2两 型 , 别 由位 于 强 直 性 肌 营 养 不 良蛋 白激 酶 ( MP 分 D K) 基 因 的 3非 翻译 区 的不 稳 定 的 C G 三 核 苷 酸 重 复 片段 异 常 扩增 和位 于锌 指蛋 白 9 Z 9基 因 的第 一 个 内含 子 T ( NF ) 中 C T 四核 苷 酸 重 复 片 段 异 常 扩 增 引起 。DM 临 床 表 现 多 样 , 断 有 相 当 难 度 , 子 诊 断 对 DM 的 确 诊 有 重 C G 诊 分 要 作 用 。现 对 DM 的 分 子 生 物 学 特 征 和 分 子诊 断 方 法 进 行综 述 。 关键 词 : 营 养 不 良 ;突 变 ;早 现 ,遗 传 ;分 子 诊 断 技 术 肌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护理查房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护理查房
1. 介绍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导
致肌肉无法正常发育和运动功能丧失。
在SMA患者中,不同的类型和程度的病情需
要不同的护理措施。
2. 查房内容
在对SMA患者进行护理查房时,护士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生命体征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护理查房的基础。
重点关注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2 营养支持
SMA患者的肌肉功能受损,容易出现吞咽困难等问题,护士应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定期评估患者的饮食情况,必要时进行营养补充。
2.3 皮肤护理
长期卧床的SMA患者容易出现压疮等皮肤问题,护士要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损伤。
2.4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对于SMA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护士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维持肌肉功能,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或保持活动能力。
2.5 心理支持
SMA患者常常面临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护士要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3. 结束语
通过对SMA患者的护理查房,护士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希望护士们能够认真负责地执行护理查房工作,为SMA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2次肌电图分析报告
【 关键 词】 强 直 性 肌 营养 不 良 ; 肌电图 ; 报 告 【 中图分类号1 R7 4 6 . 2 【 文 献标 识码 】 D
1 临 床 资 料
【 文章编号1 1 6 7 3 — 5 1 1 0 ( 2 0 1 4 ) 0 6 — 0 1 0 9 ~ 0 1 肌 营养 不 良 ” 。本 病 无 有 效 治 疗 方 法 , 主 要 对 症 治 疗 。 肌 强 直可 口 服 苯 妥英 钠 0 . 1 g , t i d ; 肌无力 无治疗 方法 ; 肌 萎 缩 可
表 1 四 肢 神 经 传 导 速 度 ( m/ s )
强直性肌 营养 不 良( my o t o n i c d y s t r o p h y , My D) 又 称 萎 缩性 肌强直 [ 1 ] , 是 一种 多系统疾 病 , 在 肌 强 直 综 合 征 中 最 具 致残性 l _ 2 ] 。临床表 现 变异 大 , 体 检 正 常 时 诊 断 会 有 一 定 难 度 。 多数 患 者 2 O岁 左 右 出现 症 状 , 主诉力 弱 , 肌 无 力 和 肌 萎 缩 主要 累 及 面 肌 及 肢 体 远 端 ] , 患者 “ 斧 形脸” , 常 伴 构 音 困 难, 握拳后放松不能 , 约1 / 3有 智 障 , 常合并 白内障 、 心、 肺、 胃肠 及 妇 科 问 题 , 男性 睾丸萎缩 , 早 秃发 ; 女性早停 经 、 不 育 或 卵 巢 囊 肿 。甚 至 有 些 患 者 终 生 无 临 床 症 状 。 病 情 进 展 越 快, 病情越严重 。 本文行两次肌 电检查 , 旨在 检 查 中 调 整 思 路 , 改 变 侧 重 点, 以免 漏 诊 。第 一 次 查 S C V 明显 减 慢 , MC V 稍慢 , 印 象 上 可能是慢性周 围 神经 病 , 但 针 电 极 肌 电 图 双 胫 前 肌 插 入 延 长, 右 胫 前 肌 MUP正 常 , 而 左 胫 前 肌 及 左 指 总 伸 肌 却 呈 肌 源性改变 , 在 右 第 一 骨 间 肌 和左 指 总 伸 肌 的肌 强 直 电 位 是 神 经源性引起还是肌膜疾病所致 , 神 经 传 导 减 慢 是 否 肢 体 凉 造 成, 复 查 结 果 仅 两 条 神 经 传 导 速度 稍 慢 , 于是得 出 : 患 者 肌 肉 萎 缩 可 能 是 肌 肉 病 所 致 。患 者 无 糖 尿 病 周 围 神 经 病 _ 4 等 病 史, 结 合 第 一 次 检查 及 患 者体 征 , 加做 的右拇短展 肌、 右 指 总 伸肌 , 均见 肌强 直 电 位 并 呈 肌 源 性 改 变 , 这 时 诊 断 思 路 逐 渐 明确 。 在 My D中 , MC V、 S C V一 般正 常 , 少 数病例 轻度 减慢 , 严 重 减 慢 者 少 见 。肌 肉萎 缩 严 重 时 C MA P 波 幅 可 降低 。肌 强 直 放 电在 远 端 手 肌 最 明 显 , 也 可见 于面肌 , 但 常 常 会 出 现 以下 情 况 l _ 5 ] : ( 1 ) 近端肌无肌强直放 电。( 2 ) 有 些 患 者 肌 强 直 放 电仅 限 于 一 块 或 少 数 几 块 肌 肉 。 ( 3 ) 甚 至 有 些 患 者 可 无 强 直 放 电 。在 前 臂 伸 肌 和 胫 前 肌 中 MUP可 呈 肌 源 性 改 变 。这 是 本 文 复 查 加 做 两 块 肌 肉 的原 因 。 肌 电检 查 是 一 种 验 证 性 诊 断 , 肌 电师 根 据 相 应 疾 病 侵 犯 的范 围, 尽 量以较少 的检查 获取较 多有 价值 的信息 , 如 果 无 目 的泛 泛 而 查 , 势 必 给 患 者 造 成 身 体 的 不 适 和 经 济 上 的 损 失, 多 数 患 者 无 法 接 受 。这 就 要 求 肌 电 师 不 断 思 考 , 如 果 检 查不能解释 临床拟诊 , 及 时调 整思路 , 以 免 漏 诊 。 另 外 本 病 例 让 我 们 认 识 到 温 度 在 神 经 传 导 检 查 中 的重 要 性 。 3 参 考 文 献
强直性肌病
1.粘液性水肿 2.药物中毒:20,25-重氮胆固醇;芳香羧酸;安妥明;三苯乙酯;
2,4-二羟乙酸 3.原因不明--病毒 感染?
6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一组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形遗传性疾 病。
发病率为1/8000。 基因异常:是常染色体19长臂13.3区的三
核苷酸(CTG)异常增大的复制。
,尿钾排泄减少,肌肉内钾含量增加。 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时血钾增高
,尿钾排泄增加。 正常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时血钾无
变化。
周期性麻痹
分型(1):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时血钾降低
,尿钾排泄减少,肌肉内钾含量增加。 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时血钾增高
,尿钾排泄增加。 正常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时血钾无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
睡眠障碍--嗜睡,睡眠窒息综合征。 人格障碍、抑郁。 儿童可有精神发育迟缓,少数人智能减 退。 2.周围神经: 腱反射减退,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眼部损害: 白内障、视网膜变性、眼内压降低、瞳孔反应
迟钝、眼外肌无力,视觉诱发电位异常。
皮肤:前额易脱发成秃。
发病率为0.25-4/10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患者为隐性遗传
。 病变部位位于染色体7,与Cl-通道基因有
关。 男女均可累及,婴儿时发病,儿童期就诊
。
2
先天性肌强直
临床表现: 症状:
肢体僵硬、动作笨拙,静止休息后或寒冷中运动不能的症 状加重。 常表现为:咀嚼第一口后张口不能
久坐后不能立即站起 静立后不能起步 握手后不能很快松手 发笑后表情肌不能及时收住 打喷嚏后双眼紧闭,不易张开 严重者跌倒时不能以手去支撑,酷似门板样 倒地 上述症状冬天和静息后初次运动时较重,重复运动后好转。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40页PPT
1.手及前臂伸肌的萎缩,也可能以眼脸 下垂及面肌松弛为最早出现的表现。 常见有胸锁乳突肌无力及变薄,呈现 似“鹅颈”。
2.咽、喉无力表现为单音调及鼻音。横 膈无力导致低通气。心脏传导异常, 表现为心率慢,P-R延长。
3.肌强直现象。表现为主动收缩时放 松延慢,及叩诊性肌强直。易在前 臂、手及舌引出。肌强直可于萎缩 前数年即出现。
4.非肌肉组织的营养不良改变,以晶 体透明度减低最为常见。
5.其他如:前额秃发,咀嚼肌萎缩因 而呈现似斧状脸等。
肌强直现象
叩诊性肌强直
肌电图所见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Myotonic muscular dystrophy Dystrophia Myotonica Myotonia Atrophica
Curschmann-Steinert Disease
缺陷基因位于19q13.3
三核苷CTG(胞嘧啶、胸腺嘧啶及 胍)序列比正常人为大。
肌营养不良症(教学及宣教)
肌营养不良症疾病概述肌营养不良症是由遗传因素所致的以进行性骨骼肌无力为特征的一组原发性骨骼肌坏死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和分布的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萎缩和无力。
也可累及心肌。
发病机制本病病因是遗传异常,在不同的类型中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但遗传因素通过何种机制最终造成肌肉变性,则始终未明。
临床表现按照典型的遗传形式和主要临床表现,可将肌营养不良症分为下列类型:1、假肥大型:属X-连锁隐性遗传,是最常见的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Duchenne 型和Becker。
1)Duchenne型营养不良症(DMD):也称严重性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症,几乎仅见于男孩,母亲若为基因携带者,50%男性子代发病,常起病于2-8岁,初期感走路苯拙,易于跌倒,不能奔跑及登楼,站立时脊髓前凸,腹部挺出,两足撇开,步行缓慢摇摆,呈特殊的“鸭步”步态,当由仰卧走立时非常困难,必先翻身俯卧,再双手攀缘两膝,逐渐向上支撑起立(Gower 征)。
亦可见于肢近端肌肉、股四头肌及臂肌。
2)Becker型(BMD):也称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常在10岁以后起病,首发症状为骨盆带及股部肌肉力弱,进展缓慢,病程长,出现症状后25年或25年以上才不能行走,多数在30-40岁时仍不发生瘫痪,预后较好。
2、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男女均有,青年期起病,首先面肌无力,常不对称,不能露齿,突唇.闭眼及皱眉,口轮匝肌可有假性肥大,以致口唇肥厚而致突唇,有的肩、肱部肌群首先受累,以致两臂不能上举而成垂肩,上臂肌肉萎缩,但前臂及手部肌肉不被侵犯。
病程进展极慢,常有顿挫或缓解。
3、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两性均见,起病于儿童或青年,首先影响骨盆带肌群及腰大肌,行走困难,不能登楼,步态摇摆,常跌倒,有的则只累及股四头肌。
病程进展极慢。
4、其它类型:股四头肌型、远端型、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型、眼肌-咽肌型等,极少见。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清酶测定: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CPK增高是诊断本病重要而敏感的指标,可在出生后或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已有增高,当病程迁延时活力逐渐下降。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诊断与治疗PPT
临床表现:肌肉无力、萎缩、疼痛等 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肌电图等 基因检测:DMD基因突变检测
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 基因检测结果
诊断流程:初步诊断、确诊、治疗方案制 定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支 持等
肌电图检查:观察肌肉电活动,判 断肌肉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观察肌肉和骨骼病变, 辅助诊断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电刺激等,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减轻肌肉疼痛和僵硬 康复训练:进行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手术目的:改善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类型:肌腱延长术、关节置换术等 手术风险: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 术后康复: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根据发病年龄和症状严重程 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杜兴肌营养不良症是最常见 的类型,约占所有病例的 60%
贝克肌营养不良症是另一种 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病例 的30%
其他类型包括肢带型肌营养 不良症、眼肌型肌营养不良 症等
每种类型的症状和治疗方 法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 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Part Two
饮食管理:合理 饮食,避免过度 劳累和剧烈运动
心理辅导:进行 心理疏导,减轻 心理压力
家庭支持:家庭 给予患者关爱和 支持,共同面对 疾病
健康饮食:均衡营养,避免 过度劳累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疾病, 及时治疗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
心理支持:保持乐观心态, 减轻心理压力
Part Five
预后:多数患者在发病后1020年内死亡
心电图:评估心脏功能,判断心肌病变程 度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一例
[ ] D a esL MadelM,og C,t . c t r a i r i 3 eSnt B, n r i P gi e A ue e lal e na i o 1 a n f u
内障 、 网膜 变性 、 视 心脏损 害、 性腺 萎缩 等 J 。早发 病例还 可 以
中华 临床 医 师 杂 志 ( 电子 版 )02年 6月第 6卷第 l 期 21 1
C i l ias Eet ncE io ) Jn ,02,o. N .1 hnJCi c n ( lc oi dtn ,uel2 1 V 1 ni r i 6,o 1
出现 明显症状 , 以四肢近端肌强直 和肌无 力 、 萎缩为主 。除骨 肌 骼肌受累 、 直外 , 强 还伴 有其 他器 官受累表 现 , 如消瘦 、 发 、 脱 白
作者单位 :l4 1 辽宁鞍山 , 100 鞍钢集 团公 司总 医院神经疾病 治疗
中心
通讯作者 :赵桂 梅, m i w gaut n i .o E a :yr ao @s acm l d i n
于体力 活动 较少 , 肉负荷 较轻 , 肌 故而 虽然有 强直 、 肉无力 等 肌 不适 , 但是 不足 以影 响 日常活动 和工作 , 在早年 未被重 视 , 面临 中年体力开始衰减时上述不适才 开始受 到注 意 , 患者前 来就诊 ,
为盛行。认为可能与细 胞膜 的 自身磷 酸化作 用减 弱、 浆的腺 肌
躯干痛觉对称正 常。汗腺分 泌异 常 , 肤划痕 试验 提示副 交感 皮
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一例
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一例
王奕琪;林洁;奚剑英;罗苏珊;郑艳鹛;赵重波
【期刊名称】《罕见病研究》
【年(卷),期】2024(3)2
【摘要】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系统受累的
肌营养不良,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及肌强直。
本文报道一
例以急性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就诊的33岁DM1女性患者。
神经电生理提示肌源
性损害合并部分神经源性损害,股外侧肌活检提示肌细胞存在大量核内移。
基因检
测提示19号染色体DMPK基因CTG重复扩增(847±76)次,从而明确诊断为DM1。
本例报道拓宽了临床医师对DM1不典型临床表现的认识,从而避免漏诊误诊。
【总页数】5页(P232-236)
【作者】王奕琪;林洁;奚剑英;罗苏珊;郑艳鹛;赵重波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省人民医院产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
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6.2
【相关文献】
1.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样表现一例
2.亚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表现为伤寒和斑疹伤寒一例
3.脓疱型银屑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一例临床分析
4.一例
成人链球菌感染后表现为IgA沉积为主型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例报道5.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一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肌肉症状与特征性血清学指标分析
•论著.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肌肉症状与特征性血清学指标分析向栩莹*孙洲*陈晓露*孙沁*钟玉馨*曹非嗨【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DM)患者的肌肉症状及特征性血清学指标,发现其目前较少关注的临床特征,为DM1与其他肌强直性综合征疾病的的初步鉴别提供线索。
方法对武汉市区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间经DMPK基因检测诊断DM1的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得到21例进行症状的分析,对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并诊断为DM1的11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搜集,讨论临床患者肌肉症状特点,探究DM1患者的血清学检测中较其他肌病相对特异的指标。
结果21例基因检测患者中,首发症状为肌强直者11例,肌无力者10例,肌萎缩者3例;住院患者11例,行血电解质检测10例,其中血钠或血钾水平异常6例;行血免疫球蛋白G检测5例,其中血免疫球蛋白G 降低者4例。
结论肌强直是DM1较为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血免疫球蛋白G水平降低,血钠及血钾升高为DM1特征性血清学指标。
【关键词】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肌强直血电解质血免疫球蛋白【中图分类号】R746.2【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muscle symptoms and characteristic serological evidences of myotonic dystrophy type1.XIANG Xuying,SUN Zhou,CHEN Xiaolu,SUN Qin,ZHONG Yuxin,CAO Fei.Department of Neurology,Union Hospital Affiliated with 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Hubei Province, 430022.Tel:************.[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uscular symptom,the characteristic sexological index and neglected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patients with the myotonic dystrophy type1(DM1)to provide a clue to preliminarily differentiate the DM1and other myotonic syndrome.Methods The symptoms of21patients diagnosed with DM1by DMPK gene detection in Wuhan from January2018to November2019were analyzed by random sampling.The clinical data of11 patients diagnosed as DM1in Union Hospital Affiliated with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January2013to November2019were collect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scle symptoms of patients diagnosed by gene were delineated and the relatively characteristic indexes in serological detection of DM1patients compared with other myotonic syndromes were explored.Results Eleven of total twenty-one DM1cases had myotonia;six of ten cases with blood electrolyte test had abnormal blood sodium or potassium and four of five cases with plasma immunoglobulin G test had a decrease in plasma immunoglobulin G decreased.Conclusion The myotonia is a common first—episod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DM1.Decreased plasma immunoglobulin G level,elevated blood sodium and potassium can be used as characteristic serological indexes of DM1.[Key words]Myotonic dystrophy type1Myotonia Blood electrolyte Plasma immunoglobulindoi:10.3969/j.issn.l002-0152.2020.08.00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22)@通信作者(E-mail:***************)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D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全身性疾病,其中,DM1型是最常见的成人型肌营养不良,其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可累及骨骼肌、心脏、眼、胰腺等多处,还可表现为白内障、不孕不育、早秃等叫主要肌肉症状为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患者症状可以有多系统症状的组合,亦可因疾病轻重程度不同、病程长短的不同影响临床诊断,个体间临床表现差异大,因此其诊断存在一定难度。
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治概述
种类
临床表现 、血CK 、肌电图 肌活检、 基因检查
肌营养不良症属于基因性肌病,常与肌肉结构蛋白 异常有关。
与DMD及BMD有关的基因位于染色体Ⅹp21的短臂 上,有250万以上的碱基对和79个外 台疗显子或编 码区。
大约2/3患者存在基因片段的缺失或重复(可检测出 ),其他患者可能是因点突变太小, 用标准技术不能 检测到。
基因缺失最常出现在外显子43~52(特别是44-49)。
缺失的基因位于阅读框架内,则肌肉中缺乏 dystrophy 临床表现为重型即DMD; 如缺失的基 因位于阅读框架外,则肌肉中dys trophin减少, 临床表现为轻型即BMD.
目前,肌营养不良症仍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多 数患者以支持治疗为主。有下列方法可选用。
1、 DMD及BMD 2、 Emery- Dreifuss
MD 3、强直性MD 4、眼咽MD
1、血CK增高(50倍);肌活 检异常;基因检查 dystrophin基因缺乏。
2、 早期肌挛缩、房性停顿; emerin基因缺陷。
3、肌强直、白内障;肌电 图 肌强直;基因检查CTG 或CCTG重复
眼咽肌营养不良症:发病年龄晚(常于45岁后), 主要表现为眼肌及咽部肌肉的无力。面肩肱肌 营养不良症发病年龄一般为6~20岁,进展比较缓 慢,主要表现为面肌及肩部肌肉的无力和萎缩肢 带肌营养不良症多为10~30岁发病,进展缓慢。 常以下肢近端无力为首发表现,数年后出现上肢 近端无力,最后出现四肢远端无力。
(2)IGF-1: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一个突出的代谢 异常是胰岛素抵抗,并与肌肉蛋白合成减少有关。 1995年进行的一项小样本研究发现重组人IGF5mg/d,连用4个月)可改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 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肌肉体积,肌力及功能无好转。 但进步的分析发现,剂量>70μg/kg的治疗患者的 肌力及功能明显改善,构音障碍、睡眠过多、视 力减退及肠道功能也改善。
罕见病诊疗规范-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一、诊疗规范(一)概述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DM)是以肌强直现象(主动或被动肌肉收缩后无法及时放松)和肌肉进行性无力萎缩为主要特点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类型。
除肌肉受累外,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眼、心脏、内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分为1型和2型,1型(DM1)由DMPK基因3’端非编码区CT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增多所致,2型(DM2)由ZNF9(CNBP)基因1号内含子CCTG四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增多所致。
1型较为常见,2型相对少见且病情较轻,患者间差异较小。
(二)临床表现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因RNA毒性作用导致多系统受累,主要临床表现如下:1.肌肉DM1型常表现为四肢远端起始并逐渐向近端进展的无力萎缩,影响手部精细动作,造成垂足。
面肌亦可受累,常具有特征性面容:面部狭长,腭部高拱,面颊凹陷,颌部下垂。
同时有明显肌强直现象,累及肢体肌、咽喉肌等。
查体可发现大力握拳后手指不能立即展开,用力闭目后不能立即睁开。
叩击手部大鱼际肌、舌肌等,可引出肌强直,称为叩击性肌强直或“肌球”现象。
肌强直存在“热身”现象,反复活动后,肌强直减轻。
下肢肌痛和全身疲乏感也是常见临床表现。
DM2型肌无力颈部屈肌和指屈肌最早受累,骨盆带肌无力为常见症状,常影响患者从蹲位站起、从座椅站起或爬楼梯的能力。
2.心脏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脏传导障碍和心律失常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关。
心脏传导系统常有受累,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异常,严重时可造成猝死。
确诊患者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必要时植入起搏器。
少数患者出现结构性心脏异常。
3.中枢神经系统嗜睡、日间睡眠增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障碍多见。
可伴有认知及情绪障碍。
DM1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新生儿可出现与精神发育迟滞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头MRI检查可见弥漫性脑白质病变及皮层萎缩。
4.眼随着年龄增长,几乎所有患者均会出现白内障。
肌营养不良最新疗法
肌营养不良最新疗法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以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发病缓慢,呈进行性加重,一般由遗传因素所导致的疾病;可分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眼咽型肌营养不良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其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又分为杜氏肌营养不良和贝克型肌营养不良;此外,眼咽型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和贝克型肌营养不良患者一般可存活到正常寿命,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存活时间一般较短,不到成年。
御方生髓汤本着“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气;参以《丹溪心法》“痿之不足乃阴血不足也”,根据痿证病机与致病因素,严谨辨证与精当用药,效如桴鼓,是痿证中医治愈首选方案。
御方生髓汤诊疗痿症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止痛通络,迅速修复受损脊髓神经系统御方生髓汤高效药物成份能够活血镇痛,通脉透骨,迅速活化病变部位的缺血缺氧状态,改善脊髓的病态肿胀,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脊髓神经修复酶能够直达病灶,迅速修补损伤的神经细胞,兴奋中枢神经细胞,消除并抑制炎性水肿,使触觉逐渐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麻木、痉挛、僵硬等外在表现!第二阶段:补精养髓,营养神经提高机体免疫力御方生髓汤所含的名贵中药成份,能补肾生髓,滋养督脉,迅速补充受损部位流失的大量营养成份,滋养神经细胞,提高神经细胞的繁殖和再生能力,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麻木、感觉丧失等症状。
同时使脊髓周围的神经重新连接缝合后,重建神经网络。
改善病灶处的脊髓、骨骼、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增强供血供氧的能力,营养骨膜增强韧带组织柔韧性,从而增强机体组织免疫力。
第三阶段:滋肝壮骨,促进神经细胞繁殖再生御方生髓汤所含的名贵中药成份能够逐步激活并修复断裂的神经,重建或通过侧枝重建使损伤的神经功能得以恢复。
还能够进一步促进神经细胞的繁殖和再生能力,使神经网络全面更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神经组织,轴突树突紧密相连;从而达到周身经络通畅,气血和谐,肝肾滋养,柔筋壮骨。
白藜芦醇具有治疗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的潜力
白藜芦醇具有治疗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的潜力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是成人肌营养不良的最常见形式。
反义寡核苷酸疗法已显示出特别有希望的结果,即通过与扩展的CUG性状结合来诱导扩增的RNA降解,从而恢复CELF或MBNL的正常活性,并最终纠正错剪接。
尽管反义寡核苷酸疗法已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的转基因模型中成功测试,但在测试其对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的有效益处之前,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多酚类多酚,存在于红酒、葡萄皮和种子、蓝莓、花生和大黄中。
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调节多种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包括激活Sirtuin类的NAD +依赖性脱乙酰基酶,调节AMP激活的激酶(AMP)和IA类磷酸肌醇3激酶。
白藜芦醇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保护线粒体功能和大脑动态有关的能力有关,此外,在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实验模型中,已证明白藜芦醇在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均具有抗炎作用,并减少Aβ淀粉样蛋白的积累tau蛋白在大脑中的斑块和过度磷酸化。
值得注意的是,白藜芦醇可能通过直接结合DNA和RNA来调节基因表达和选择性剪接。
已有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增强了脊髓性肌萎缩模型细胞系中存活运动神经元2(SMN2)pre-mRNA的外显子7包涵,并且纠正了酸性麦芽糖酶缺乏症患者成纤维细胞中GAA基因突变产生的异常剪接。
白藜芦醇能够逆转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成纤维细胞中胰岛素受体pre-mRNA的异常剪接,因此它可能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的潜在治疗药物。
由于骨骼肌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组织之一,因此意大利天主教圣心大学的Roberto Piacentini等决定进行初步研究,以测试白藜芦醇干预对来源于2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的培养肌管中肌浆Ca2+-ATPase基因(SERCA),ryanodine受体1基因(RYR1)和CACNA1S 基因异常剪接以及细胞内Ca2+体内稳态相关变化的影响。
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处理纠正了RYR1的异常剪接,而该事件似乎与去极化诱导的RYR1的Ca2+释放的恢复有关,这取决于RYR1和Cav1.1之间的机电耦合。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和肌强直性肌病
肌强直性肌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根据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史,中年缓慢起病,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强直、无力及萎缩,同时具有
白内障、秃顶、内分泌和代谢改变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肌电图呈典型的肌强直放电,DMPK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的CTG重复顺序异常扩增超过100次,
肌肉活检为肌源性损害,血清CK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 鉴别诊断 1. 先天性肌强直 2. 先天性副肌强直 3. 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4. 神经性肌强直
肌强直性肌病
治疗
支持治疗 增加营养
物理治疗 保持肌肉功能
药物
针对肌强直
✓ 苯妥英钠 0.1g,3次/日;卡马西平 0.1~0.2g,3次/日
✓ 普鲁卡因胺1g,4次/日;奎宁0.3g,3次/日
其他
白内障可手术治疗
内分泌异常给予相应处理
注意心脏病的监测和处理
Thanks
肌肉活组织检查 Ⅱ型肌纤维肥大,Ⅰ型肌纤维萎缩,伴大量核内移
可见肌浆块和环状肌纤维,以及肌纤维的坏死和再生
基因检测 3′-端非翻译区CTG重复顺序异常扩增超过100次重复可确诊
其他
血清CK和LDH等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减少;心电图有
房室传导阻滞;头颅CT及MRI示蝶鞍变小和脑室扩大
右图:DMD患者 抗肌萎缩蛋白抗体染色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遗传方式、起病年龄、家族史,结合血清酶测定及肌电图、肌肉病理检
查和基因分析可诊断 基因检测阴性者,用特异性抗体对肌肉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可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 少年型近端脊肌萎缩症 2. 慢性多发性肌炎 3.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4. 重症肌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肌肉病理改变为细胞核内移,呈链状排列,肌细胞大小不一,呈镶嵌分布;肌原纤维往往向一侧退缩形成肌浆,肌细胞坏死和再生不明显。
编辑本段诊断检查
辅助检查
1、肌电图出现典型肌强直放电,受累肌肉出现连续高频强直波逐渐衰减,肌电图扬声器发出一种类似俯冲轰炸机或链锯样声音;67%的患者运动单位时限缩短,48%有多相波。心电图常可发现传导阻滞及心律失常 2、血清CK和LDH等肌酶滴度或轻度增高。 3、肌活检显示轻度非特异性肌源性损害。 4、基因检测具有特异性,患者染色体19q13.3位点DMPK基因CTG三核苷酸序列异常重复扩增超过100(正常人为5-40),重复数目与症状严重性相关。
2、强直型肌营养不良症2型(MD2)
偶有患者临床表现与强直应肌营养不良症类似,但无肌强直性蛋白激酶基因重复性扩增。临床特征与MD1相似,表现显著的肢体远端肌、面肌、胸锁乳突肌的肌无力和肌萎缩,伴肌强直,也可有白内障、额秃、睾丸萎缩、糖尿病、心脏异常和智力异常等。
3、近端肌强直性肌病
表现肌强直、近端为主肌无力和白内障,病程不如MD1严重,也曾报道肌肉严重受累并有听力丧失的变异型。 4、许多患者伴白内障、视网膜变性、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多汗、消瘦、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和基础代谢率下降等,约半数伴智能低下男性常见睾丸萎缩,但生育力很少下降,因此本病能在家族中传播。玻璃体红晕为早期特征性表现。本病进展缓慢,部分病人因肌萎缩及心、肺等并发症在40岁左右丧失工作能力,常因继发感染和心力衰竭死亡;轻症者病情可长期稳定。
编辑本段安全提示
1、患者禁忌或禁服的药物 (1) 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杆菌素、多粘菌素; (2) 非那根、安定、吗啡、乙醚、普鲁卡因(慎用); (3) 奎宁、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 (4) 箭毒、琥珀酰胆碱、氯化氨酰胆碱; (5) 蟾蜍及其中成药丸:六神丸、喉症丸等; (6) 性味寒凉的中药 2、起居有常。首先要安排好一日生活秩序,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要熬夜,要劳逸给合。 3、避风寒、防感冒,肌无力、肌萎缩等患者抵抗力较差,伤风感冒不仅会促使疾病复发或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饮食要有节,痿证的病机与脾气亏虚关系密切,故调节饮食更为严重,不能过饥或过饱,在有规律,有节度,同时各种营养要调配恰当,不能偏食。 5、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不能运动过量。病情较重的病人或长期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褥疮的产生。 7、在治疗上病人应有良好的心态与康复的信心。鼓励病人和病人本身应该有积极乐观的治疗信心,减少病人的心里负担,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脑力(体力)劳累。 7、注意各种感染,生活保持有规律,饮食方面应多食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鸡、鸭、鱼、瘦肉、豆腐、黄豆、鸡蛋、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以及新鲜蔬菜水果,营养搭配对病人来讲非常重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 8、忌食食物:生冷、辛辣及过咸食物以及烟酒等刺激。服药期间禁食绿豆。 9、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百科名片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由Delege(1890)首先描述。肌强直表现受累的骨骼肌收缩后松弛显著延迟,导致明显的肌肉僵硬,肌电图出现特征性连续高频电位放电现象。
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春期后,男多于女。主要症状为肌无力、肌萎缩和肌强直。萎缩和无力表现为四肢不灵活,前臂及手部肌肉萎缩,下肢有足下垂及跨阈步态。萎缩还可发展至面肌、咬肌、颞肌和胸锁乳突肌,故病人面容瘦长,颧骨隆起,呈斧状脸,颈消瘦而稍前屈。部分病人可有讲话及吞咽困难。肌强直分布不如先天性肌强直那样广泛。 多限于上肢肌肉和舌肌。肌萎缩与肌强直之间并无明显的关系。大部分病人有白内障、多汗、秃发、基础代谢率下降、肺活量减少、消瘦、月经不调、阳痿、性欲下降和不孕等。尚可有胃肠道平滑肌功能障碍,部分病人智力衰退甚至痴呆。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中青年起病的特征性肌无力、肌萎缩和肌强直症状,主要累及四肢远端肌、头面部肌和胸锁乳突肌;体检可见肌强直,扣击出现肌球,典型肌强直放电肌电图,以及DNA分析出现异常CTG重复扩增等。 2、鉴别诊断 临床需要与其他类型肌强直鉴别 (1)先天性肌强直(congenital myotonia):Thomsen(1876)描述了他本人及其家族的四代患者,又称为Thomsen病。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7q35染色体突变有关。通常自出生就存在全身性肌强直,不伴肌无力和肌萎缩,但至儿童早期症状才进展,成年期趋于稳定。肌强直表现与强直性肌肉营养不良相似,寒冷和静止不动肌肉僵硬可加重,活动可缓解。肌肉假肥大是很突出的征象,全身肌肉肥大貌似运动员,扣击肌肉出现局部凹陷或呈肌球症;有时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易激动、情绪低落、孤僻、抑郁及强迫观念等。肌电图呈典型肌强直电位。一种晚发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Becker病)伴远端轻度肌无力和肌萎缩,也定位于7q35染色体。 (2)先天性副肌强直:幼年起病,肌强直较轻,无肌萎缩,肌肥大不明显。
编辑本段症状体征
1、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型(MDI)
通常在30或40岁时显现症状,尽管儿童早期也可出现。男性多于女性,且症状较重。主要症状是肌无力、肌萎缩和肌强直,前两种症状更突出。肌无力见于全身骨骼肌,前臂肌和手肌无力伴肌萎缩和肌强直,有足下垂及跨阈步态,行走困难易跌跤;部分病人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肌萎缩常累及面肌、咬肌、颞肌和胸锁乳突肌,病人面容瘦长,颧骨隆起,呈斧状脸,颈部瘦长稍前驱。肌强直常在肌萎缩前数年或同时发生,分布不如先天性肌强直广泛,仅限于上肢肌、面肌和舌肌。检查可证明肌强直存在,如患者持续握拳后不能立即将手松开,需重复数次后才能放松;用力闭眼后不能立即睁眼,愈咀嚼时不能张口等。用诊锤扣击肌肉的肌呈持续收缩,局部有肌球形成,多见于前臂和手部伸肌,持续数秒后恢复原状,此体征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
编辑本段其他信息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ystrophy Myotomic,Dm)是人肌营养不良疾病中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至少为 5/10万。该病具有可变的外显率和表观度,致病基因产物不明,肌肉无力首先出现在脸部、颈部、胸锁乳突肌、手臂肌肉和前胫肌;接着影响到舌咽肌肉而造成讲话不清、吞咽障碍,提眼睑肌造成眼睑下垂,咀嚼肌肉无力,和肩胛部肌肉、股四头肌、前臂肌、尤其手部肌肉和足部肌肉无力,所以常常末端肌肉较会受到侵犯。 除了肌肉无力外,这些病人无疑都伴随着肌肉强直现象(Myotonia)。疾病进展缓慢肌肉无力由远侧端进展至近侧端,肌腱反射消失或降低,有些病人在20-30年后会无法走路,需以轮椅代步。一般而言,初始症状常常不明显,等到严重时已经过20-30年,故此病常好发于30岁以后。 此外一些病人如果发病较晚者,常常无肌肉症状而仅有白内障现象。
编辑本段治疗方案
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对症治疗。 ①肌强直可用膜系统稳定药治疗,能促进钠泵活动,降低膜内钠离子浓度,提高静息电位,改善肌强直状态;如硫酸奎宁,300-400mg,3次/d;普鲁卡因胺0.5-1g,4次/d;甲妥英0.1g,3次/d;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可能首选苯妥英,因其他药物对心脏传导有不良影响; ②肌无力尚无治疗方法,肌萎缩可试用苯丙诺龙治疗,加强蛋白合成代谢;今年里用灵芝制剂有一定的疗效; ③康复疗法对保持肌肉功能有益成年患者应定时检查心电图和眼疾。
编辑本段疾病Βιβλιοθήκη 因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型是一种多活动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缺陷位于染色体19q13.2-19q13.3基因三核苷酸(CTG)重复序列扩增,这种扩增的三核苷酸重复构成了诊断试验的基础。这一基因编码的蛋白被称为肌强直性蛋白激酶。基因外显率为100%。全球患病率为3-5/10万,发病率约为1/8000活婴,是成人最常见的肌营养不良症,无明显地理或种族差异。肌强直的发病机制不清,认为是广泛的膜异常,包括骨骼肌膜、红细胞膜、晶状体膜和血管膜等。至少在某些病例,肌纤维膜异常似乎与跨肌纤维膜氯离子电导率降低有关。除表现多组肌群肌萎缩和肌强直外,还有晶状体、皮肤、心脏、内分泌和生殖活动等多活动。强直型肌营养不良症2型的遗传方式不同。一组相关的强直性病变近端肌强直性肌病通常为显性遗传,也有散发病例,与萎缩性肌强直蛋白激酶(DMPK)基因无关,基因定位于3q21.3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