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赤壁赋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诗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体悟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人身处逆境之中不同自我解脱模式的比较中肯定苏轼的达观精神,探讨这一精神对当代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件】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大家熟悉吧?齐读。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那么,当我们的生命中出现了“阴晴圆缺”时,应该怎么办呢?【课件】
面对不幸,我们应该...
面对亡国的悲痛,屈原选择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面对权贵的淫威,
李白选择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又是怎样选择的?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千古名篇《赤壁赋》,走进苏东坡的精神世界。
二、文学常识
1、关于“赤壁”【课件】
本文说的赤壁,在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是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此处并非赤壁大战处。
2 、关于“赋”【课件】
①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赋讲究文采、对仗、韵律,兼具诗与散文的特点。
②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屈原为代表)、汉赋(汉代)、骈赋(魏晋以后)、律赋
(唐代)、文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等几个发展阶段。
③在特点上”刘勰说过:和賦.铺采摘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④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3>关于火苏轼”【课件】
①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今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材成员①
②诗词文赋书画样样精通:
•苏轼在诗歌创作方面成就显著,与黄庭坚齐名,人称“苏黄"°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表现更加突出,与辛弃疾一同开创了豪放词风,人称*•苏辛”。
♦在散文创作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半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宋初四大书画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4.关于写作背景【课件】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因箕乌台诗案初(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口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杯乌台” •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他的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 >相继写下《赤壁賦》《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三.情感思路
1>同学们,受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自古就有亲近自然、亲近山水的情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特别是当人在现实中受到伤害的时候,只有山水最懂人的那颗苦闷和破碎的心。公元10阳年,湖北的黄州迎来了一位满心伤痛的人,他就是苏轼。所幸.黄州赤壁的山山水水接纳了这个伤痕累累的人°面对眼前的山水和明月,苏轼心里有一丝慰藉,有一点感悟,感情有一些变化。那么,苏轼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呢?现在,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扳书:乐甚——愀然一一悲一一喜而笑
乐------- 悲-------- 乐
四"赏"乐”之景【课件】
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于是饮酒乐甚",请问作者因何而杯乐” ?〔指名阅读第一自然
段)
明确:如诗如画的月夜美景。
(1)苏轼眼中夜景“
通过开头几句我们知道苏轼与客月夜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那么苏轼眼中的赤壁夜景有什么特点?(要求学生找岀描写赤壁夜景的句子)
明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材清风徐来博而非澤清风吹来”,一个“徐”字写出了清风给人的闲适、柔和的感觉。和徘徊鹽一词写月*不仅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生动形象,而且写出了月亮对于游人的依依眷恋,脉脉含情。杯横"是笼罩的意思,写出江面水雾很大,把整个江面都罩住了-几个关键
字词写出了水雾缥缈,月色朦胧的特征。苏轼眼中的赤壁夜景亦真亦幻,具有一种朦胧美。
感受:学生齐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一部分,想象感受朦胧夜景。
(2)苏轼心中夜景。
探讨:面对眼前的朦胧美景,苏轼是否沉浸陶醉其中呢?苏轼面对眼前美景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明确:苏轼俨然沉浸陶醉其中。平日里,那些遭“乌台诗案”被贬的种种不快都可以抛却脑后。否则,他何以会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一苇”为什么不是“一舟”呢?“一苇”有窄小、轻飘之意,苇草漂在水面自由自在。这是苏轼沉浸于眼前美景中获得的自在自由感觉。犹如“达摩一苇渡江”,苏轼
“一苇”游赤壁。
此时,苏轼坐在小船上像神仙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一样,有一种遗弃尘世,得道成仙的感觉,逍遥自在,无所牵挂,内心澄明。苏轼眼前的夜景使他获得暂时的超脱。
五、解“悲”之情【课件】
1、作者泛舟赤壁既然如此之乐,那么,他为何在第三段开头突然就“愀然” 了呢?(集体阅读第二段)
(1)因为感觉的东西往往会瞬间飞逝,所以苏轼是不会满足暂时感觉的。“扣舷而歌之”,一“扣” 一“歌”自然把他拉回到现实中来。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歌中“美人”是否指现实生活中的美人?苏轼在这里用“美人”有其他特别含义吗?
♦是与不是,自然要与歌词相联系。歌词多用“兮”字,很有骚体的味道。自然让人联想到这里的“美人”该是屈原笔下的“美人”,或者是国君,或者就是一种理想追求、政治抱负。这里用“美人”比国君,而“望美人兮天一方”,说明什么?(仍然惦念着心中的君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背景:苏东坡生存的年代恰逢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这时的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一生忠君, 却被贬他乡,壮志难酬。怎能不“愀然”?
他在去世前曾写过一首《自题金山画像》:【课件】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惠州、儋州是他人生的三处贬所,也是他人生中的三杯苦酒。在他自己看来,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在政治上是个地地道道的失败者。所以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心已万念俱灰,只能随波逐流)
(2)通过前文的学习,我们知道歌声凄婉,传达出作者对政治理想的渴望与追求。那么与歌声相和的箫声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作者是怎样描述“萧声”的?反衬出苏轼怎样的心境呢?
明确:箫声相和,悲情浓郁。箫声具有非常强的穿透力,加强了这种愁绪。“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舞”和“泣”是使动用法,反映出歌声与箫声传达的悲伤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