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下)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一) 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1. 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永恒不变的原则 2. 自由教育应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二) 永恒主义教育评析
与此同时,要素主义、存在主义和永恒主义等也开始活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一些教育家感到教育的当务之急是维 持社会秩序而不是改造社会,改造主义教育思潮随之沉寂。
一、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衰
(二) 20世纪5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复兴
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刊,标志着进步主义教 育思潮辉煌时代的结束。
一、 要素主义教育
(三)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评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南特、贝斯特和里科夫等要素主义者对美国教育实践的影 响较大,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实行天才教育等思想被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所采纳。
科南特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教育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 《今日美国中学》和《美国师范教育》,是改革的指导性文献之一,对公共中等教育 和师范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影响。
改造主义教育还和进步主义教育一样都夸大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带有浓厚的乌托 邦色彩,忽视学生的系统知识学习,受到了新传统主义的批评。
第二节
新传统教育
新传统教育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的力主恢复西方教育传统的教育思潮, 由几个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流派构成,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 斯主义等,其中以要素主义为主要代表。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过分低估甚至否定学校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督促学生对所读、所听到的每一种 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从中找到影响个人发展的意义。
外国教育史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2)培养这些共同的要素,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经典著作。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 程中占有中心地位 。
(3)强调老师在此过程中的指引。
2020/12/19
5
3、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1)主要史实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是提倡宗教教育的一种教育理论,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意大利、法国等西 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曾在美国流行。它的思想基础是新托马斯主义,是中世纪天 主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 Aquinas)的经院哲学在现代的复活。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 马里坦 (J.Maritain)。
2020/12/19
4
2、永恒主义教育 1)主要史实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钦斯 (R.M.Hutehins)、阿德勒
(M.J.Adler),英国的利文斯通 (R.Livingstone)和法国的阿兰(Alain)等 2)主要观点: (1)人性不变,所以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60年美国教育改革中,要素主义教育家特别强调“新三艺”(即数学、
自然科学和外语)。
(2)他们还强调必须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认为实用主义教育所谓的“做中
学”是没有普遍意义的。
(3)要素主义强调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同时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就会增加这一操作的强度或概率。 2、在斯金纳看来,学习过程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条件
2020/12/19
9四、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来自行为主义心理学开始流行于20世纪初,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J.B.Watson)。行为主 义心理学家否定了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识,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行为科学;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在 行为上被揭示出来;人类行为的基本公式是受因果律支配的“刺激一反应”,通过它可以预测和控制人 的行为的发生与变化。他们还反对传统心理学的“内省法”,强调运用观察和实验研究行为的“客观 法”。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当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当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主张教育应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
它对我国德育具有启示性意义:德育应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德育应注重方法创新;道德评价上应引导学生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校园环境.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作为当代西方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是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为先导的。
它的产生和发展既有其深远的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背景,也有广泛的社会时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各国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黄金时代”,在......首先,平等性原则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地位是平等的。
人本主义教育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出发,十分重视在教育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一个加工厂,而不能视为储藏室。
为了发展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人本主义教育要求教师在对学生教育中,让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
所有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了人本主义教育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
对学生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
其次,还要求受教育的对象、客体之间也是平等的。
教师对学生应是平等的、公正的,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也符合学生的要求:孩子希望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当前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存在对好生偏爱,对困难生歧视的现象。
只有对受教育的客体、对象平等对待,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人格尊严的平等,才能增强其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才能增强其受教育的效果,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二、开放性原则教育主体具有开放性。
对孩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学校是对孩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在对孩子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社会应密切合作,为孩子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方应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当代西方主要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 对性
高校应根据不同年级、专业和地域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例如,针对大一新生开展适应性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未来。同时,还应 根据不同专业和地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主要社会思潮概述
当代西方主要社会思潮包括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绿色主义、技 术主义等。这些思潮各有不同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如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强调公平和公共利益,保守主义强调传统和稳定,绿色主义 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主义强调科技进步和创新。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社会 洞察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应对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因此,应加强对思想政治 教育者的培训和提高其专业素质。
4、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思想 政治教育者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多媒体技术 等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谢谢观看
5、强化社会实践环节:通过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 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 社会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6、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中寻找自身定位:在面对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时,思 想政治教育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鼓励他们在多元文化 中寻找自身定位并积极融入社会。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 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应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作用共同引导 学生正确面对当代西方主要社会思潮的影响.
中国和西方教育思潮的比较
平民教育思潮作为“五四”时期新教育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同意战线的特点和新文化运动发展演变的特点。宣传和信奉平民教育,投身于平民教育的有各种人,他们批判封建的“贵族主义教育”,提倡“平民”的教育权利。但是,由于各自思想倾向的差异,因此,对于“平民”及平民教育的内容,目的等的看法也就各有区别。
3几种主要教育思潮的剖析与比较。
一,科学教育思潮
1)科学教育思潮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其基本主张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并给人们以科学方法的训练,对于教育本身也必须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实际上,现代教育家任鸿榭首先提倡科学教育。1914年6月10日,他如留美学生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成立了中国近代科学家创办的第一个科学教育组织------中国科学社,以“传播科学知识,促进实业发展为宗旨”。伴随着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始,人们对科学教育意义,作用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陈独秀指出,如果有以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政治,才是近代化的根本出路”另一方面,他们抨击和批判了人格化的有机自然观,强调理性,自主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中国传统占主导地位的人与自然混沌不分,人伦规范与自然变化交互影响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其次,他们提倡以归纳演绎为核心的形式逻辑的认识方法,并用近代科学观改造了原始辩证法
欧美教育新思潮的兴起,突出的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欧美资本注意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实质是在于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进行教育民主化,教育科学化的探索,以促使教育更加民主化,科学化。这种民主化和科学的思想,影响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确立,又恰恰是这种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冲击了中国20世纪初旧的封建教育,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并最终影响了当时的教育改革。
五,总结:科学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乡村教育思潮都是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影响较大的思潮,具有鲜明的是时代特点。这几种教育思潮从总体上就显露出一种比较注意从多方面探讨教育问题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理论色彩。四种教育思潮在具体的表现形态、关注重点、兴起的时间先后不一,但是,都是从不同角度及层次,针对近代中国现实教育的弊端,在寻求解决途径的同时,又无一例外的受到了西方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假若把他们当作一个逻辑联系的整体剖析,追求教育的革新和教育的科学化就是他们共同的逻辑关联点,也是他们共同的思想内涵。当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注定了他们理想实现的不现实性,加上他们在认识上存在着局限,使教育救国成为教育思潮风起云涌这幅色彩灿烂的历史画卷的浓重底色。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在教育救国的悲壮幻想中痛苦搜索,却始终不能把他们美好的愿望变为现实。
第九章 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
第一节 新教育运动
主要内容
一、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二、新教育运动的主要观点
三、新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
四、新教育运动的主要理论
(一)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二)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理
论
(三)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一、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垄断阶段。社 会现实的变革对教育的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19世纪末为适应帝国主义发展对新型统治人 才的需要在欧洲出现了一种为社会培养新型 上层任务的学校,被称为“新学校”。
(一)实验教育学
1.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随后在 欧美一些国家发展的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 思想流派。 2.内容:重视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重视 实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 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主张通过测量和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努力将 教育学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 3.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霍尔、桑代克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语言的敏感期 :出生后2个月开始到8岁 感觉的敏感期:从出生到6岁, 2岁至2.5 岁达到高峰。 秩序的敏感期:最早出现于儿童2岁左右, 大约持续两年,3岁左右表现最为明显。 运动的敏感期:初生到4岁之间 工作的敏感期: 3岁到6、7岁
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 马圣罗伦佐区建立了第 一所“公寓幼儿学校”, 又称“儿童之家”。 儿童之家
环境 儿童
教具
教师
儿童之家
环境:按照儿童身材配臵的大 小而轻便的桌椅台架,方便儿 童搬动,儿童实用的生活用品, 色彩鲜明,形状可爱,放臵有 秩序。 教具:自制蒙氏教具锻炼儿童 的感官,进行日常生活的训练、 初步知识的学习等 儿童:自由的工作者,自我教 育 教师:被动的地位,尊重儿童、 鼓励儿童、热爱儿童
当代西方教育流派介绍二(改造主义新)
第三,在课程设计上,应对不同学段应有不同类型、不同
层次的要求。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都应有综合化课 程,小学几乎全部是综合课,随年级增高学科性增强,但 仍要保持一定的学科综合度。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
第四,开设一定的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
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学科课程以书本为主,书本知识虽 然也大大促进了人脑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动手”与 “动脑”的分离,甚至鄙薄“动手”,使人片面发展。针 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用以提高动手素质水平的活动课程,
(一)以达到“社会一致”为目标的教育目的
• 所谓“社会一致”就是指不分阶级的人与人之间的合 作关系,即通过共同协商来消除阶级的分歧而达到一 致,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的一致。 • “理想”社会的标准就是在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民主 秩序”、富裕经济、改善卫生、发展教育和充实美的 享受,并进一步实现世界范围的“民主秩序”。 • “进步教育”思想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缺乏目标,过分强调手段、方法和过程,把重点放在 “怎样”(how)而不是放在“什么”(what)上。 二是缺乏社会目的,过分强调“个人生长”,把重点 放在“个人自我表达和行动上”,而不是在“合作” 上。
第二节 康茨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简介 • 乔治•康茨,美国教育家,改造主义教育的积极 倡导者。 • 主要著作:《教育委员会的社会成分》 《芝加 哥的学校和社会》 《中等教育和工具主义》 《学校敢于建设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吗?》 《教 育的社会基础》(1935年)、《教育与社会问 题》(1935年)等。
二、康茨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与学校的功能
(二)以相互作用和情感为基础的学习论
• 达到“社会一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 点: 第一,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开始,既强调直 接经验,又强调间接经验,既应包括个人的经验, 又包括他人的经验。 第二,应该强调“一致的意见”,并把它作为 学生学习的知识。 第三,利用学习过程培养“民主精神”。
外国教育史备考研知识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外国教育史备考研知识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一)新教育运动1.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
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其后,德国的利茨推动了“乡村之家运动”,法国的德莫林开办了“运动学校”。
各国新学校的国际交流促成了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利耶尔在日内瓦建立了“国际新学校局”,1921年在法国加来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并出版杂志《新时期的教育》。
1922年提出“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
1942年,通过《儿童宪章》,强调教育机会均等,以符合世界性普及教育的要求。
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2.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1)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以11-18岁男孩为对象,以把他们造就新型的英国各种阶层人士为目的。
大学西方教育思潮教案
大学西方教育思潮教案:大学西方教育思潮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教育思潮的发展历程。
2.掌握西方教育思潮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3.分析西方教育思潮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二、教学内容1.西方教育思潮的发展历程2.工具主义与实用主义3.进步主义4.教育心理学5.教育哲学三、教学方法1.讲授类:主要介绍每个思潮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
2.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思考如何运用相应的教育思潮进行教育。
3.思维导图:制作思维导图,总结各个思潮的主要内容和联系。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言教师先介绍西方教育思潮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教育思潮的重要性,为后续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步:西方教育思潮的发展历程教师讲述西方教育思潮自古希腊起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启蒙运动时期教育、现代教育等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第三步:工具主义与实用主义教师讲述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主要理论,以及这两种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理论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第四步:进步主义教师讲述进步主义在20世纪初期的发展和主要理论,包括人本主义、民主主义、实验主义等。
引导学生思考进步主义对教育发展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第五步:教育心理学教师讲述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等不同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局限性,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和现实应用。
第六步:教育哲学教师讲述教育哲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批判理论等,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哲学理论在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第七步: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如何运用不同的教育思潮,如讨论如何评价一所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教师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等,让学生对各种教育思潮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八步:思维导图教师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各个教育思潮的主要内容和联系,让学生掌握并且加深对这些教育思潮的理解和记忆。
外国近现代教育思潮
Page
9
二.自然教育思潮
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
1778)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的思想 家和教育家 教育著作:《爱弥尔》——提出了以人 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自 然人的教育思想
Page
10
1.自然教育原则
在批判封建教育的基础上,卢梭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即儿 童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天性。因此,“如 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卢梭认为教育可以归于三个来源:“自然”“人”“事物”。在儿童 教育中,必须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
(2)儿童期(6岁到12岁),与之相应的是国语学校。每个城镇和乡村都应设立一所国
语学校,招收一切适龄儿童,而不论他们的种族、性别和家庭背景,最重要的学习内 容是祖国语言,同时包括计算、测量、道德教育、历史、地理、唱歌等。
Page
6
(3)少年期(12岁到18岁),与之相应的是拉丁文学校。每个大城市都应有一所拉丁
夸美纽斯提出了学年制,以便使学校工作组织能够有秩序。在提出“学年”概念的同
时,他还提出了“学季”“学日”“学时”的概念
夸美纽斯以前,欧洲各国普遍采用个别教学的教学形式。夸美纽斯总结前人 经验,明确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他把学生按年龄和成绩分组,将成绩相近的 学生结合为一个整体,以便更容易地引领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要求每个教
Page
25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 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 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 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 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 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 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 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 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 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科学教育思潮名词解释
科学教育思潮名词解释科学教育思潮是西方世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教育理论上对传统教育思想提出的根本质疑和批判而形成的新思潮。
这一思潮始于美国,又迅速波及英、法、德、意、日等国,影响遍及全世界。
在西方教育史上,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教育与生活结合论。
其代表人物有杜威、裴斯泰洛齐、罗素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以获取直接经验为基础,把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因此,他们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都比较贴近生活,强调教育就是生活,反对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脱离教育的行为。
2.教育即研究。
其代表人物有库恩、波斯纳等。
他们坚持实用主义原则,要求把知识作为信息加以处理,从而使知识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他们还强调教育的科学性,要求教育必须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还要研究学习过程。
他们认为教育既然是一种科学,那么教育便是系统的,不同类型的教育之间,可以互相学习、补充和吸收。
他们的这些观点反映了20世纪初在西方科学技术飞跃发展时期中人们对知识的渴求。
但是,这一思潮忽视人的需要和个性,忽视学生个性和社会特点,只看到教育与其他事物的共性,而忽视了教育与儿童个性发展的特殊关系,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儿童的社会环境和自身能力的发展,显得机械、教条、死板。
3.经验自然主义。
其代表人物有库恩、波斯纳等。
他们主张把教育对象看作一个完整的人,把人看成一个整体,并且强调经验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要求教育走出学科中心主义,改变目前自然科学中心主义的状况,强调对儿童进行综合的,整体的科学教育。
4.永恒回归论。
其代表人物有怀特海、加涅等。
他们认为,教育不是由现在向未来发展,而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某一时刻或阶段向过去、现在和将来回归,即回归到儿童的先前发展水平,要求通过回归过去而不断引导和塑造儿童的发展。
因此,他们主张回归到古希腊,回归到“自然主义”的教育。
5.永恒回归论。
各种教育主义思潮简介
【改造主义】:现代美国教育思想流派。
进步主义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分支。
20 世纪30 年代西方处于严重经济危机之中,社会矛盾尖锐化,以康茨为代表的一批进步主义教育家感到教育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联系,教育改革受社会改革的制约,故提出进步主义需改变方向,应少强调儿童中心主义,多强调社会中心教育;少关心个人成长,多关心社会变革。
认为进步主义教育强调手段和过程,忽略目的和结果。
但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手段适当。
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确立明确的目的,即以“新的社会秩序”为理想而改造社会,实现“社会民主”和“世界民主”,以造福全人类。
学校应强调人的社会性,若不培养智力上的合作,就不会有一个完美的文化。
在思想理论上忠于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主义原则,但修订、扩展了某些见解。
改造主义者的主要观点:(1)教育的任务是根据社会改良的目的和计划领导社会去实现其价值标准;(2)学校应成为变革和社会改革的起动者;(3)课程应以理想社会的形象为基础;(4)学习是主动的,通过公民的政治活动去参加社会改革计划;(5)学校、教师、学生应是新的更完美的民主社会的模范。
50 年代后,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的改造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是一种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
改造主义教育(Reconstructionism in Education)什么是改造主义教育[1]改造主义教育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到50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康茨和布拉梅尔德。
改造主义教育的产生及发展[2]改造主义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流派思潮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进步主义教育营垒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派别。
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康茨、拉格等提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很大发展。
改造主义教育的一些主要人物,代表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左翼。
他们与作为进步主义教育主流的“儿童中心”不同,强调教育对于社会改造的意义以及社会对于人的制约作用。
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读书笔记
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第一章西方教育思潮(上)第一节进步主义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同欧洲的“新教育”或“新教育运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以传统教育为对象,倡导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或“儿童中心”。
一、思想基础1.自然主义对美国进步教育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的是欧洲的自然主义,法国的卢梭,“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大性,儿童不应受戒于成人,而只应受到自然的惩罚。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书本,它应该包括儿童的情感、智慧以及身体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传统主义教育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所造成的对于变化了的美国社会的不适应,以及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传人,为进步教育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2.达尔文的进化论3.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1)实用主义和经验的自然主义在哲学思想方面,实用主义哲学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的思想给进步主义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2)经验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经验自然主义者认为实在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实在有待于人们去发现,它就是人们所谈论的那样,而除了经验,我们不能谈论什么。
经验自然主义之所谓“经验”的含义比较广泛;实验主义认为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杜威把它称为“交互作用”。
(3)经验自然主义的认识论经验自然主义认为,检验知识真伪的最后标难是,人们尝试性地提出并付诸行动的那些假设和猜测是否真正“有用”。
所谓真理往往是或然的、相对的。
它仅仅是用以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
(4)经验自然主义的伦理学善的行为由其结果来衡量,伦理的原则同样也要由依据该原则行事的结果来评判。
如果某一原则总是导致人们不想要的结果,人们最终使会抛弃它。
“我们应该如何如何”这一道德领域的终极问题是没有最后答案的。
因为价值是在人们的经验中发现的,所以,我们必须得在日常经验的情境中左发现我们的“应该”。
二、进步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1.对教育的根本看法(1)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内容上应该配合儿童社会生活的需要,教育方法则要以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实际的学习活动为出发点,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止的生活场所。
西方教育思潮演变共44页PPT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西方教育思潮演变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当代西方教育流派介绍五(结构主义)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意义: 1.基本结构是学科的精髓和概要,掌握了
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可以理解和把握整个学科, 且使这种理解易于进行。
2.基本结构是一种简化的知识,有助于学 生记忆。
3.基本结构具有“广泛而又强有力的适应 性”,结构化的知识越是基本,它对新问题的 适应面就越宽广。
4.基本结构“能够缩小学校‘高级’知识 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使各级学校中 的知识保持连贯性。
课程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应由各科领域的学 者、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共同参与完成。
(二)尽早教授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学科的基础知识应尽可能早地教给学生,这是 布鲁纳在“何时教”问题上的重要观点。 “任 何学科都能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 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为此,在教材的组织上,布鲁纳反对传统的“ 学科中心课程”偏重知识本身逻辑顺序的“直 线式”编排,也不赞成进步教育“儿童中心课 程”注重儿童兴趣的“圆周式”排列,他强调 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之间的转换和沟通,提出 以学科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螺旋式” 的课程编排。
良好的知识结构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简约性。即任何良好的知识结构总是 以最经济、最简单、最具有概括性的方式 表述自己的。
二是迁移性或生成性。即经过简约的结构 化的知识具有繁衍的价值,可以概括化的 结构性知识推出或生成新命题,使知识具 有广泛的适应性,增加知识的活力。
三、论课程与教学
(一)掌握“学科基本结构”
2.物理经验和逻辑数学经验。物理经验是主体作用于客体 过程中,通过抽象而发现的客体的性质;逻辑数学经验则 是主体从自身的动作中抽取出的经验。
西方教育思潮
经济方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 经济迅速发展,人们 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学思想日益成为显学, 渗透到了教育实践,改革和教育制度设计当 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人力资本论 等从不同角度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 而带来了不同的教育观念。
哲学方面
德国古典哲学的瓦解,需要新的哲学对现实进行新 的思考 生产,科技大发展的同时,西方社会中也充满了矛 盾与冲突,世界大战的痛苦记忆,冷战的不安全感, 追求高科技力量而导致人的尊严与价值的漠视,人 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等等,所以20世界出现了以唯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为主的哲学潮流, 这一潮流导 致出现了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存在主义,等 等
教学内容和课程
教学内容
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共同要素” 课程 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 照逻辑体系来编写教材。 课程的核心“要素”
教学方法
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处于教育过 程的中心地位。 提倡“努力学习” 学生要刻苦努力,专心致 志。 “天才学习”。 严格纪律和高标准, 注重心智的训练
1935年由德米阿什克维奇最早提出“要素主 义” 这个名词。 1938年美国成立“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 员会”是它形成标志。同年, 巴格莱发表了 《一个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纲领》首次 全面论述了要素主义教育的观点。
5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国际形势,要素主义 教育在美国逐步走向兴盛。例如贝斯特等人 组织的“基础教育协会”, 1958年的《国防 教育法》等都吸收了要素主义教育的许多理 论 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影响逐步衰落
经济方面 至1929年年初爆发了影响世界的经济危机。 政治方面 20世纪39年代末,法西斯主义的猖獗, 对 美国民主思想造成了挑战和威胁,美国民众 捍卫民主政治思想。
欧美近代教育思潮
制作:历史系
欧洲新教育思潮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欧洲新教育思潮 (一)欧洲新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1.欧洲新教育思潮的形成 欧洲新教育思潮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欧洲“新教育运动”而出现的教育 思潮。最初由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乡村寄宿学校开始,引起了各国的响应,许多教 育家进行实验并提出了重要的思想。 2.欧洲新教育思潮的发展 1899年,成立了“国际新学校局”; 1921年,成立了“新教育联谊会”,出版自己的杂志; 1922年,提出了“七项原则”,总结了新教育的基本主张,形成了较为广泛的 欧洲新教育思潮。欧洲新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爱伦·凯(1849~1926)、德可 乐利(1871~1932)、蒙台梭利(1870~1952)、凯兴斯坦纳(1854~1932)等。
(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是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伴随美 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而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在20世纪前期得 到了较大的发展。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源于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人的教 育思想,并深受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和进化论的影响。20 世纪30年代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分支——改造主义教育思潮出
②教育改革的前提:
第一,我们生活于危机的时代,人类能在一夜之间毁灭文明; 第二,行为科学的发展。根据行为科学考虑教材编排的新方法、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组 织的新途径、学校和社会目的确定的新方法。
(5)对进步主义的批判
①以经验为中心、为学生设计的活动课程,不能妥善的处理萧条时期的社会改造问题。 ②以经验为中心、为学生设计的活动课程,只有在经济上达到公平的社会才能实现,现 在讲这些还为时过早。
会。 ②学校的角色:社会的参与者,积极地促使社会进步。 ③教师的角色:透彻的思考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并向学校阐明社会发展的前 景,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为社会发展尽力。
外国教育史讲义17——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17——现代欧美教育思潮19世纪和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教育理论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理论。
1899年,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传统教育”一词来表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批判,同时把他自己所主张的教育理论称为“现代教育”。
此后,在现代欧美教育理论中,开始出现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概念,并引起了“现代教育”理论和“传统教育”理论的反复论争。
随着20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新兴学科的兴起,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在欧美国家中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流派。
它们是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中社会发展的产物。
它们力图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的理论或实际问题作出各自的阐述,从而形成了空前活跃的教育思潮。
第一节改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到50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
改造主义教育家自称是进步教育的真正继承者和亲密的盟友。
改造主义教育也以实用主义教育的一个分支而著称。
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当时在美国教育界占据主导地位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首当其冲地因其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的教育而未能妥善处理社会改造问题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因此,一些原来坚持“儿童中心”理论的教育家在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的“新政”政策下,要求学校更加注意它的社会责任。
在1932年的进步教育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上,康茨(G.S.Counts)作了题为《学校敢于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吗?》的著名演说,对当时的美国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
1934年10月,康茨又和拉格(H.O.Rugg)’等人组成一个称为“拓荒思想家”的团体并创办教育刊物——《社会拓荒者》。
他们在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对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理论的具体论述作了修正,主张教育要少强调“儿童中心”,多强调“社会中心”,少关心“个人生长”,多关心“社会改造”。
第12章 欧美近现代教育思潮
第十二章欧美近现代教育思潮一、名词解释1.新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更注重精英教育和自由教育。
1889年,被称作“新教育之父”的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了阿博茨霍姆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兴起。
20世纪初,比利时的德克乐利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等人也创办了新学校。
1921年,成立国际新教育协会,20年代,一直推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到了30年代,开始强调教育为社会变革服务,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结束。
2.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是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
运动中涌现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教育实验,如昆西教学法、葛雷制、道尔顿制等。
进步教育运动关注普通民众的教育,强调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和维护,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从做中学,不仅对美国而且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昆西教学法: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帕克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其主要内容有:强调儿童在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昆西教学法的创立,标志着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
4.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由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创立。
以自由和合作为基本原则,注重个体差异,它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将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器材,供学生使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用表格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可增强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
5.有机教育学校:1907年,美国教育家约翰逊在亚拉巴马州创办了费尔霍普学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而闻名。
该学校的课程是活动课程,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每个发展阶段所必需的作业和活动;主张以一般的发展而不是以获得知识的分量作为教育的目标,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著名的教育实验。
西方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西方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摘要】西方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思想观念方面,西方思潮为大学生注入了自由、平等、多元化的理念,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求知欲。
在生活方式上,西方思潮促使大学生更加尊重个人价值观,追求个性化生活方式。
在学习方法方面,西方思潮倡导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观念,塑造了大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特点。
在职业选择方面,西方思潮鼓励大学生追求理想职业,并注重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平衡。
西方思潮也在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使他们更加独立自主、积极向上。
西方思潮通过多方面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将持续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宝贵启示。
【关键词】西方思潮, 当代大学生, 影响, 思想观念, 生活方式, 学习方法, 职业选择, 人生观, 总结, 未来发展, 教育启示1. 引言1.1 西方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西方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加剧,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逐渐渗透到了各个角落,也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方法、职业选择以及人生观塑造。
西方思潮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平等、创新等价值,这些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大学生们从中汲取灵感,拓展视野,提升个人能力,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困惑。
西方思潮的影响推动了当代大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塑造了他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人生态度。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西方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当代大学生,使他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立足和发展。
2. 正文2.1 西方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影响西方思潮的理性主义思想影响了大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理性主义倡导利用理性和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强调客观真相和科学方法。
这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思考和分析,对于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西方思潮的个人主义思想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由,鼓励个人追求自身的价值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心/主要阵地:
“朝圣山学社”( 1947年4月在瑞士成立)
代表人物:
F.A.哈耶克( “朝圣山学社”得力干将, 著有《通往奴役之路》, 原籍奥地利, 后迁往英国。)
伯特· 诺齐克 著有《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
(1启蒙运动》
基本特点/理论主张
保守自由主义固守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反对新自由主义对 古典自由主义进行大幅度修正的一种自由主义思想潮流。 核心主张,一言以蔽之,就是反对一切外部干预尤其是国 家干预,维护自由主义之自主选择、自由开放的一贯立场, 捍卫自由主义的传统理念。
老人 旧房子 老照片 老歌曲、旋律 新老词语 …………
入选理由:
“要进入我们研究视域的教育思潮必须是: 第一,对世界的教育改革、政策、实践产生重大指导意义的 教育思潮; 第二,深受主流社会思潮、政治思潮、哲学思潮或文化思潮 的影响并与这些主流思潮一道对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人们的 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且仍然具有时代价值的教育思潮; 第三,思想自成体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逻辑水 平的教育思潮……” (本书第8页)
唐爱民著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8
入选理由:
“本书拟选择那些对西方各国乃至对世界各国教育理论、 政策与实践影响最大的教育思潮,进行阐述、分析与评 价,……它们有的超越了当时的时代精神而不断对后世的 教育思想与实践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本书第6页) 难得“超越”, 因为时间/历史具有单向性的特点,这一时代的人、事物、 社会环境等再也回不到从前。 一些不同年龄的人,一些关于过去事件的记载,成为我们 回望过去的“活化石”。
西方教育思潮
2011—2012年第一学期
几点说明:
内容——选用唐爱民的书, 以PPT内容为主。 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期末论文占总成绩 70%。
唐爱民著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8
绪论 第一章 无眠的追求:自由主义教育思潮 第二章:稳妥的谋划:保守主义教育思潮 第三章:理性的凯歌:科学主义教育思潮 第四章:人性的复归: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第五章:追求卓越: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第六章:无意识的摭拾:精神分析教育思潮 第七章:无人恩赐的礼物:现代终身教育思潮 第八章:急切的心情:教育经济主义思潮 第九章:思想的创伤:批判主义教育思潮 第十章 无路可退:全球化教育思潮 第十一章 现代性的另类: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 (注:摭拾 [zhí ] ,“收取;采集”的意思。) shí
基本特点/理论主张
古典自由主义又称为放任自由主义,不受任何外在干预的自由放任是其基 本特点。 古典自由主义认为, 把自由视为是比生命、生存、工作、平等更为珍贵的价值追求; 自由是生存的条件,是人性的需要,是体现人的尊严的最低限度的保障; 自由与生命共始终; 自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是一切权利(包括生命和财产权利)的基础; 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是人类进步唯一可靠而永久的源泉; 个人的价值优于民众、社会的价值,个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个人的选 择、判断、行为具有最高的价值。
基本特点/理论主张
放弃绝对自由、极端放任
自由并不是没有约束的放任,也不是为所欲为的冲动,更 不是剥夺他人同等的权利的放肆,而是倡导国家对社会的 一切生活,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教育生 活的积极干预和有效约束,从而与古典自由主义的放任相 区别。 详情稍后讲述。
三、保守自由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修正 历史背景
1新自由主义的确对防止放任自由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具有 积极而现实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外在干 预与行政手段如何使其不蜕变为极权主义、如何真正确保 个人的自由与权力、如何使得个人的利益行为真正符合国 家的利益等。于是,保守自由主义应运而生。 2新自由主义在60年代末发生了一系列社会动荡,如学潮运 动、学校骚乱、反战运动、民权运动及各种频繁的民众抗 议活动等。这些“反主流”“反社会”的活动或行动都不 分地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理论承诺的单薄与失败;它从反面 印证了国家干预政策的内在局限和过多的承诺所遭致的民 众心态的愤懑与行为的对抗。
“自由女神”像 (Statue of liberty) 。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际 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 位于美国最大的港口——纽约市海港的自由岛上。由法国雕刻家巴托 尔迪于1884年5月21日完成。女神像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 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上面刻着《宣言》 发表的日期“July IV MDCCLXX VI” (1776年7月4日)。自 由女神像脚下残留的被挣断了的铁链象征着不受压迫的自由以及美国 奴隶制的废除——仅仅在自由女神像落成20年前。 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送给我 你那些疲乏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可怜的人群 你那无家可归饮经风波的人们 一齐送给我 我站在金门口 高举自由的灯火
简单回顾一下第一次课的内容: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主要参考书目、 什么是教育思潮? 第二节 意义与影响 对于我国教育领域的影响——“钟王之争”。
第一章 无眠的追求:自由主义教育思潮
第一节 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源脉与流变 第二节 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基本理论主张 第三节 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之于教育思潮的影响 小节
理论观点
(本书第10、11页)
一、古典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胚芽 历史背景
英国思想家洛克(John Locke)的自由主义思想对17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思想引导与舆论导向的直接作用。 嗣后,这一思想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生根开花(《独立宣言》 以及一系列宪法和法案正是这一思想在实践领域中的具体 体现)。
第二节 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基本理论主张
古典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
保守自由主义
不受约束和干涉的古典自由主义及其变形了的保守自由主 义,在强调社会公平和人与人之间愈益相互依存、共生共 荣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格调下,多少有些难以自圆其说。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新自由主义由于契合了社会发展的需 要和民众的需求,其合理性相对而言更为现实,对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特别是我们将要讨论的教育活动的 影响与价值更明显、更直接。
例如,对于毕业生就业问题, 在个人前途与国家需要面前,个人与国家各自应该做出什 么样的抉择?
二、注重肯定意义上的积极自由观,反对否定意义上的消极 自由观
伯特· 诺齐克提出两种自由观并将其作为区分古典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的判断依据。 消极自由观:“免于……的自由” →古典自由主义 积极自由观:“做……的自由” →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自由的内涵可以简要归结为三个方面: 1它是摆脱束缚的自由,是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和创造性的自由,是发 展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自由; 2它是符合道德准则、体现道德水平、与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自由,而非恣 意妄为、不顾他人的自由; 3它是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分享的自由,而非单个人或某个集团独享而 剥夺“他者”同等机会的自由。
第一章 无眠的追求:自由主义教育思潮
整体印象:
自由主义(Liberalism)思潮是近代西方社会的一种主流思潮, 对整个西方文明影响最大、最直接,是影响西方社会最为深远的一种 意识形态化的思潮。它肇始于17世纪,成长于18世纪,完型于19世纪, 成书于20世纪。„„尽管并非所有的现代西方人都信奉自由主义,但 西方社会的建构原则主要基于自由主义理念——这一点,却是不夸张 的事实。自由主义思潮几乎成为大多数西方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 秉持的基本理念,垄断着几乎所有社会科学研究的话语权。 自由主义尽管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历 史演进与理论变种,但其基本承诺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这就是:强 调个人自由的重要性,并把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作为一切活动最高的、 基本的、甚至唯一的目的。这一基本原则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各国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20世纪西方教育发展 的主格调。„„不了解„„这一主流思潮对西方教育思想和时间的影 响,也不可能完整地认识西方教育。 (本书第10、11页)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观点
一、重视个体合作与社会整体利益的新个人主义,反对纯 粹、孤立的个人主义 二、注重肯定意义上的积极自由观,反对否定意义上的消 极自由观 三、倡导国家的积极干预,反对个人的行为放任
一、重视个体合作与社会整体利益的新个人主义,反对纯粹、 孤立的个人主义
理论基础:新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在某种意义上讲是这样) 个人主义曾为人的发展产生过历史的积极作用,但其自身也内在地伴 生着难以克服的矛盾:个人私欲膨胀、狭隘的自私自利、个人行为的 放肆和社会责任的缺失。 如何克服?新个人主义就是要摆脱孤立的、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 主义,倾向于追求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以人 的社会性取替“单子式的个人”。 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结合起来,把个 人自由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在社会发展的整体架构内考虑自身的利 益与自由,个人的自由绝不能与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相抵牾、相背离; 否则,不仅社会的整体利益难以保证,就是个人所各自追其的利益也 无法得以实现。
无论是保守自由主义的称号还是自由保守主义的称谓, 都反映了在新的历史变革际遇下,西方社会在自由与保守 之间徘徊、协调的某种趋势:既不甘心放弃自由主义这一 维系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信念或标志,又不情愿标举单一 而片面的自由主义旗帜或保守主义纲领。 这种复杂的矛盾心态,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所伴 有的、从而是自身难以克服的一种必然现象,是制度所造 就的伴随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变化日新的时代资本 主义社会的某种迫不得已的妥协、改良或调整,其历史经 验和教训都是很深刻的。
不能干扰我…… 不能禁止我…… 不能阻拦我…… …………
我有……的自由 学习自由 教学自由 言论自由 恋爱自由 …………
三、倡导国家的积极干预,反对个人的行为放任
用积极干预代替自由放任。 自由不是一种单纯的观念,亦非一个抽象的原则,而“是 进行一些特别工作的力量、实际的力量。”除了在理论观 念上以外,在具体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绝对自由的。 教育需要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毫无约束的,而是有限度 的。教育目的、教育实施过程、教育结果都不是杂乱无章、 任意而为的。 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自由观、自由意识、自由精神等教育, 同时,学生自由意识、自由精神的发展不能损害集体和民 族的利益。国家对教育的合理规划与强制执行,是确保大 多数人自由权利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