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免疫学概要

1.免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并通过面已经打排除抗原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2.免疫防御: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这是机体不受外来物质干扰,保持物种纯洁的生理机制。

3.免疫自稳: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是机体维持正常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理机制。

4.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和异常突变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借以监视和抑制恶性肿瘤在体内生长。

5.TCR:TCR即T细胞抗原受体,是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

6.SIg:即B细胞表面的膜免疫球蛋白,为B细胞的抗原受体,是B细胞特异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

7.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免疫应答有关的各类细胞,主要有免疫活性细胞、嗜酸性粒细和嗜碱性粒细胞及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等。

8.CD:CD即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和记过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抗原标志。

9.APC:APC即抗原呈递细胞,也称为免疫辅佐细胞,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从而使T细胞活化。主要有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两大类。

10.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11.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活性细胞的产生、增值和分化成熟的场所,对外周淋巴器官发育和全身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

12.ADCC:ADCC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当IgG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可通过其IgGd Fc段与NK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定向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填空题:

1.免疫功能主要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

2.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疫苗是E.Jenner发明的牛痘苗,可预防天花。

3.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

4.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5.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其中形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脾。

6.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淋巴结。

7.T细胞抗原受体是TCR,B细胞抗原受体是BCR(SIg)。

8.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9.T细胞功能亚群主要有Th、Tc、Ts、Td。

第二章免疫化学

1.抗原: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又能与相应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3.半抗原:半抗原也称不完全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4.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称为抗原决定簇,又称抗原表位。

5.嗜异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也称为Forssman抗原。

6.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7.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8.ADCC: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9.抗体调理作用:抗体的调理作用是指IgG(特别是IgG1和IgG3)能够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10.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11.抗原抗体的亲和力:是指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

12.凝集反应: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覆盖抗原(或抗体)的颗粒状物质(如红细胞,聚苯乙烯胶乳等),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是和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13.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在适合的条件下出现沉淀的现象,称为沉淀反应。

14.补体: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是抗体发挥溶血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

15.补体调理作用:血清调理素(如抗体和补体)与细菌或其他颗粒性抗原物质结合,课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

16.免疫黏附作用:C3b与免疫复合物或病毒结合后,通过C3b介导也可与具有相应受体的人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结合,形成较大的聚合物,而有利于吞噬细胞吞噬清除,此现象称为免疫黏附作用。

17.过敏毒素作用:是指C3a,C4a和C5a均具有过敏毒素作用,可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胶等血管活性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痉挛等。

18.补体灭活:加热61℃2min或56℃30min可使血清中绝大部分补体丧失活性,称为补体灭活。

填空题:

1.抗原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2.半抗原与蛋白质结合后,即可获得免疫原性,称为完全抗原。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称为载体。

3.具备异物性的抗原物质通常包括以下三类: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某些自身物质。

4.人类的同种异型抗原有ABO血型抗原和HLA。

5.抗原的特异性由抗原表位决定的。

6.据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小宝的辅助,可将抗原分为TD-Ag、TI-Ag两大类。

7.交叉反应的出现是由于共同抗原的存在。

8.抗原特异性表现在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两个方面。

9.Ig单体分子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二硫键将其连接在一起。

10.根据Ig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的差异,将Ig分为5类,分别为:IgA、IgG、IgM、IgE、IgD。

11.在重链CH1和CH2之间富含脯氨酸,这一自由柔和的肽段称为铰链区。

12.Ig分子可被木瓜蛋白质酶水解为两个完全相同的Fab和一个Fc片段,其中Fab片段具有结合抗原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