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大实验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fada9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2.png)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
在植物学领域,病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其研究重点在于了解植物病害的成因、传播规律、控制方法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实践应用,我在学校组织的植物病理学实习活动中参加了相关的实践活动。
二、实习内容
1. 实验室探究
首先,我们在实验室中了解植物病理学中的常用实验方法,例如健康检测、病原体检测、抗性测定等。
在实验室中,我们学习到了从植物症状、病原体分离、病原发生、病原鉴定和病害的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并学习到了如何在实验室中操作各种设备和工具,例如PCR机、解剖显微镜。
2. 田间考察
在田间考察中,我们实地了解和观察了各种不同类型植物病害的症状,例如草坪红火蚁病、拟青霉病等。
我们也学习到了植物病原体在大自然中的传播规律,例如病原体通过昆虫、土壤、风等途径传播。
3. 应用实践
在应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一些常用的防治方法,例如感染不同病原体的固定模型、采用抗生素喷雾等方式进行实验研究和防治。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成功地诊断出不同植物病害的病原体种类,并成功地开展了许多病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活动,我们全面了解了植物病理学领域的背景、发展历程和实践应用,加深了对植物病害的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技巧和实践技术。
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会继续积极探索和研究,不断拓展植物病理学的应用领域,为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技术提升做出更多贡献。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a69a1f3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b.png)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农业植物病理学是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研究的是农作物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病理实验操作能力,本文将提供一份简单的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1. 实验一: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实验目的:掌握分离与鉴定植物病原菌的方法,理解病原学的基础概念。
实验原料:感染有病征的植株、消毒剂、无菌玻璃棒、琼脂、静置培养皿、荧光显微镜。
实验步骤:1. 从感染病株中取样。
用无菌玻璃棒在感染病株的表面轻刮几次,然后在无菌培养基上划一条线。
2. 将无菌玻璃棒沾上感染样品,并将其划到无菌培养基上,将其密封,将其放入37℃的温室中培养3-5天。
3. 检查接种坛中的细菌单个斑点,清除任何后来发现的杂细菌,然后进行细菌鉴定,以识别不同的菌株。
使用荧光显微镜和其他实验技术来确定不同的菌株。
实验结果:1. 获得了可研究的植物病原菌。
2. 学生理解了病原学的概念和关键技术。
2. 实验二:植物病害综合鉴定实验目的:应用综合鉴定法确认植物病害。
实验原料:受感染的植物样品,显微镜、手镰、组织切片、滴定管、生长瓶、测试器。
实验步骤:1. 阐述农业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病害的分类。
培养出病原菌后,学生将初步考虑在何种植物病害范围内进行综合鉴定。
2. 制备切片,利用显微镜查看组织细胞的变化,以确定该病是有效的。
3. 测试样品以确保它是含有特征性病原体的。
除了使用显微镜查看组织切片外,还可以使用滴定管和生长瓶来测试样品的pH、氧含量、有机成分等信息。
4. 将所有数据纳入综合考虑,从而确定植物病害的类型、发展和所需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实验结果:1. 确定了植物病害的类型和发展。
2. 学生掌握了植物病害检测的重要步骤。
3. 实验三:生物防治法实验目的:为学生提供基本原则和技术,了解生物防治如何减少植物病虫害的损失。
实验原料:扁豆种子、法国圆白菜的幼苗、甜菜虫、灰蝉、昆虫脂肪。
实验步骤:1. 学生准备研究模型—扁豆或法国圆白菜幼苗,然后在其中一部分植物上覆盖甜菜虫或灰蝉,让它们大肆繁殖和吃掉幼苗。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0118695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e.png)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近期,我有幸在某农业科学研究机构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植物病理学实习。
这个实习经历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植物疾病的发生、防治和管理,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让我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所得到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植物病理学在农业保障方面的重要性。
植物病害不仅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还直接影响着人类的饮食安全和生活质量。
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我了解到了许多常见植物病害,如白粉病、霉病、大斑病等,以及它们的危害程度和传播方式。
这些知识让我更加意识到,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农田生态平衡,我们需要加强对植物病害的预防和控制。
其次,在实习中,我接触了许多常用的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通过实验室的操作和实地采样,我学会了许多重要的技能,如病丝检测、病原鉴定、菌株培养等。
这些实际操作不仅加深了我对植物病理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我的观察力和耐心。
同时,通过参与一些病理学调查和实验,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实习期间,我也深刻认识到掌握并运用现代植物病理学知识和技术是解决植物病害问题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植物病理学研究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比如,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使我们能够更加精确地鉴定病原体,研发具有抗病性的新品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通过实习,我了解到了一些前沿技术的应用,如基因测序、作物基因组学等,这些都给植物病理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潜力。
最后,在实习中,我也充分体会到了科研工作的困难和挑战。
植物病理学研究需要长期观察和持久的努力,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资源和耐心。
同时,科研工作也需要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通过与导师和其他研究人员的交流和合作,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和协作,从而使研究工作更加高效和顺利。
总的来说,这次植物病理学实习让我收获颇丰。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1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d46855330c22590103029d5c.png)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实验一:病害症状观察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进行症状的观察,分两部分进行。
一部分在田间,观察田间作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一部分在室内,观察室内所提供的植物病害标本的病状和病征。
通过实验,使同学们认识植物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初步掌握正确地描述病害症状的方法,加深对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植物病害的症状表现十分复杂,按照症状在植物体显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部症状与外部症状两类。
在外部症状中,按照有无病原物子实体显露可分为病状与病征两种。
本实验主要进行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
(一)病状类型病状就是在植物病部所看到的不正常的状态。
通常分为五种类型。
1.变色植物受外界有害因素的影响后,常导致色泽的改变,如褪色、条点、白化、色泽变深或变浅等,统称为变色。
主要表现有:(1)褪绿或黄化:褪绿和黄化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叶片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
如小麦黄矮病、植物的缺铁、缺氮等。
(2)花叶与班驳:如烟草花叶病、菜豆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等。
(3)变红色或紫色:如玉米或谷子红叶病、植物缺铁等。
2.坏死是由于感病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死亡而引起的。
(1)斑点: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产生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斑点,如玉米大、小斑病、烟草赤星病、白菜黑斑病等。
(2)枯死:芽、叶、枝、花局部或大部分组织发生变色、焦枯、死亡。
如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白叶枯病。
(3)穿孔、落叶和落果:在病斑外围的组织形成离层,是病斑从健康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如桃细菌性穿孔病等;有些植物的花、叶、果等感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4)疮痂:果实、嫩茎、块茎等的受病组织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病部较浅,如柑桔疮痂病、马铃薯疮痂病等。
(5)溃疡:病部深入到皮层,组织坏死或腐烂,病部面积大,稍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多见与木本植物的枝干上的溃疡症状。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40850708e9951e79b892784.png)
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观察和临时玻片制备【字号:大中小】【打印此页】【关闭窗口】一、目的和要求熟悉不同临时玻片制作方法;通过观察,认识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变态,认识真菌的子实体、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产生的各种类型孢子。
二、实验用具挑针、刀片、木板、酒精灯、火柴、载玻片、盖玻片、纱布、(棉蓝)乳酚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等。
三、内容与方法1.临时玻片的制作临时玻片制作方法很多,如涂、撕、粘、挑和切片等,可以根据病原物的类型选择使用。
(1)涂抹法:细菌和酵母菌的培养物常用涂抹法制片。
将细菌或酵母菌的悬浮液均匀地涂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烘干、固定,再加盖玻片封固。
加盖玻片前还可进行染色处理,使菌体或鞭毛着色而易于观察。
(2)撕取法:用小金属镊子仔细撕下病部表皮或表皮毛制成临时玻片。
(3)粘贴法:将塑料胶带纸剪成边长5mm左右的小块(注意胶带上不要印有指印),使胶面朝下贴在病部,轻按一下后揭下制成玻片。
(4)挑取法:用挑针从病组织或基物(如培养基)上挑取表面的霉状物、粉状物或孢子团制成玻片。
(5)组织透明法:将少量病组织材料切成细丝后放在载玻片上,滴加乳酚油后在酒精灯上徐徐加热至蒸气出现。
如此处理数次使组织透明,冷却后加盖玻片进行镜检。
此法可以观察到病原物在寄主内的原有状态。
(6)徒手切片:徒手切片时选取病状典型、病征明显的病组织材料,先在病征明显处切取病组织小块(边长5-8mm),放在小木块上,用食指轻轻压住,随着手指慢慢地后退,用刀片的刀尖将压住的病组织小块切成很薄的丝或片,用沾有浮载剂的挑针或接种针挑取薄而合适的材料放在一干净载玻片上的浮载剂液滴中央,盖上盖玻片,仔细擦去多余的浮载剂(注意浮载剂过多会使观察物出现晃动不稳定现象),即制成一张临时玻片。
浮载剂:水:溢菌、线虫活动、真菌孢子萌发、大小测量–优点:方便–缺点:产生气泡;易干燥乳酚油:除上述外均可用。
–优点:杀菌固定、孢子膨胀复原、组织透明–缺点:不易封固、有毒取小麦白粉病叶片,分别用上述6种方法制片,观察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菌丝和吸器。
植物病理学 实验1 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图文
![植物病理学 实验1 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ff1251bb68a98271fefa5a.png)
苹果灰霉腐烂病
玉米干腐病
萎焉
番茄青枯病
黄瓜青枯病
西瓜萎焉病
畸形
泡桐丛枝病
马铃薯癌肿病
西瓜根结线虫
粟白发病
1. 粉状物
病症的主要类型
小麦黑粉病
十大功劳白粉病
玉米黑粉病
2. 霉状物
草莓灰霉软腐病
桃褐腐病
樱桃根霉软腐病
葡萄霜霉病
3. 点状物Leabharlann 山茶花灰斑病甜瓜蔓枯病
4. 颗粒状物
甘蓝菌核病
花椰菜菌核病
实验一 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1、实验目的
识别一些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病状和 病症)类型; 正确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主要病状类型
变色1
烟草花叶病(花叶)
长春藤黄化(花变色)
变色 2
长春藤病毒(脉明)
郁金香的碎锦
南瓜绿斑驳病
坏死
高粱炭疽病
水稻胡麻斑病
玉米大斑病
水稻白叶枯病
腐烂
辣椒疫病
梨轮纹病
5. 脓状物——细菌病害的病症
水稻白叶枯病 ( 叶枯、 菌脓)
豆薯叶斑病(水渍状)
实验报告内容:
从供观察的植物病害标本中选择10种,描 述其症状特点。
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c48e7541711cc7931b71689.png)
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在教师里永远也学到真正的土地植物原理,必须要走到田地中去,参加实习,才能在实习中得到植物成长的原理。
作为一名植物病理专业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永远不能完全的了解植物,必须要走进田地,开始工作!在为期四天的实习中,我感受到农民才是真正的农业专家。
书本上知识再正确,真正运用到现实中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这点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深入基层、踏实苦干打下了良好基础。
我们必须要心中有农民,要对农民负责,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理论联系实际,将我们的所学知识真正的回馈给社会、回馈人民。
一、实习目的:本次教学实习是《植物病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的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1、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2、徂徕山林场三、实习时间:2009年5月30日——5月31日;6月6日——6月7日四、实习内容:实验室里辨真伪6月7日,大家在实验室里对采集的到植物病害材料进行了整理、分类。
对实习中不知道的病害材料进行了镜检。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对于含水量少的标本,我们组采集随采随压制,保持了标本的原形;对于含水量多的标本,我们等到自然散失一些水分后,再进行了压制;同时,我们对有些标本进行了可适当加工,如标本的茎过粗或叶子过多,先剪掉一部分再压制,防止标本因受压不匀,或叶片重叠而变形。
有些全株性的标本,将标本折成适当形状后再压制。
在前期标本材料整理过程中,为避免压制的标本变形,并使植物组织中的水分易被标本纸吸收,标本夹好后,我们用绳子将标本夹捆紧,放到干燥通风处。
每天勤换标本纸,使标本尽快干燥,以保持原有色泽,并避免发霉变质。
干燥后的标本移动时我们始终十分小心,以防破碎。
对于茎秆、枝条等粗大标本,我们放在宿舍通风处进行了自然干燥。
标本经压制干燥后,我们进行了细致的选择整理,填写好标签,贴在标本袋上,然后按寄主或病原进行了分类存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c5996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d.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病害的识别和诊断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植物病害防治措施的掌握程度。
教学内容:1. 农业植物病理学基本概念介绍2. 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3. 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农业植物病理学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2. 实验:观察植物病害样本,进行病害识别和诊断。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放大镜、病害样本等。
2. 教学材料: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植物病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15分钟)讲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3. 实验(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病害样本,进行病害识别和诊断。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强调植物病害识别和诊断的方法及防治措施。
5. 作业布置(5分钟)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实验内容,掌握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
2. 查阅资料,了解常见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五、实验报告要求2. 描述实验过程,包括病害样本的观察、识别和诊断。
3. 分析实验结果,阐述实验收获及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认识。
4. 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提供参考。
六、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识别和鉴定植物病原真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植物病原真菌防治措施的掌握程度。
教学内容:1. 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特征介绍2. 植物病原真菌的识别与鉴定方法3. 植物病原真菌防治措施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特征、识别与鉴定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四、担子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四、担子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https://img.taocdn.com/s3/m/939c1fe850e2524de5187eb0.png)
2、栅锈科
(1)栅锈菌属(Melampsora)
冬孢子单胞,无柄,紧密排列成一层。夏孢子
表面有疣或刺。亚麻栅锈菌(M. lini)引起亚
麻锈病。
1、子房受害后形成孢子堆 2、厚垣孢子
丝黑粉病菌(S. reiliana)危害玉米、高粱;
高粱坚粒黑粉病菌(S. sorghi)危害高粱; 高梁轴黑粉菌(S. crueuta)引起高粱散粒黑穗病。
腥黑粉菌属(Tilletia)
粉状或带胶合状的孢子堆大都产生在植物的子房 内,常有腥味;冬孢子萌发时产生无隔膜的先菌丝, 顶端产生成束的担孢子,担孢子结合成“H”型。
锈菌生活史类型
各种锈菌产生孢子的种类多少是不同的,构成了锈菌生活 史的多样性。
禾柄锈菌形成5种孢子,它们的生活史可用0、Ⅰ、Ⅱ、
Ⅲ、Ⅳ表示。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不产生
夏孢子,它的生活史是0、Ⅰ、Ⅲ、Ⅳ。
通常将锈菌生活史中除双核的冬孢子外,还有一种双核 孢子(锈孢子或夏孢子)的称为长生活史型;冬孢子为唯一 双核孢子的为短生活史型。
实验四
担子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担子菌中主要病原菌锈菌和黑 粉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所致主要 病害的症状特点。
2.学习和掌握切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1.锈菌病原玻片及其所致病害症状标本。 2.黑粉菌病原玻片及其所致病害症状标本。 3.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用刀片、
小麦腥黑穗病 (Wheat Common Smut)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三、子囊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三、子囊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https://img.taocdn.com/s3/m/e91a74a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7.png)
实验三 子囊菌门真菌及其所致
病害
.
一、实验目的
▪ 了解子囊菌门子囊果的形态及代表 性真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 熟练临时玻片的制作技术及检索表 的使用。
.
二实验内容
1.观察子囊菌门真菌(包括外囊菌属、 白粉菌、长喙壳属、赤霉属、禾顶 囊壳属、黑星菌属、核盘菌属等) 的形态特征。
2.制作白粉菌闭囊壳的临时玻片。 3.检索所提供的白粉病病原菌到属。
.
子囊菌亚门真菌所致的病害
▪ 桃缩叶病 (半子囊菌纲 外囊菌属)
.
核菌纲
▪ 白粉菌:根据附属丝的形态及闭囊壳内子 囊的数目可将白粉菌鉴定到属。
.
白粉菌分属检索表
1. 闭囊壳内单子囊 2. 附属丝菌丝状……………单丝壳属(Sphaerotheca) 2’.附属丝分叉状…………叉丝单囊壳属(Podospaera)
1’. 闭囊壳多子囊 2. 附属丝顶端双分叉………叉丝壳属(Microsphaera) 2’. 附属丝不分叉 3. 附属丝顶端呈钩状………………钩丝壳属(Uncinula) 3’. 附属丝非上述 4. 附属丝基部球形,顶部针状…球针壳属(Phyllactinia) 4’. 附属丝菌丝状 5 附属丝较长……………………白粉菌属(Erysiphe) 5’附属丝不发达,呈短菌丝状…布氏白粉菌(Blumeria)
.
甘薯黑斑病
长喙壳属
.
赤霉菌属
▪ 小麦赤霉病
.
禾顶囊壳属
▪ 小麦全蚀病
.
腔菌纲
▪ 梨黑星病
.
盘菌纲
▪ 油菜菌核病(核盘菌属)
.
作业
1.绘图: 桃缩叶病菌子囊层; 小麦赤霉病菌有性阶段形态图; 油菜菌核病菌子囊盘、子囊、侧丝和子囊孢 子; 桃树白粉病菌闭囊壳、附属丝和子囊。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和真菌显微玻片制作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和真菌显微玻片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6937949a71fe910ef12df87d.png)
病原:
• 水稻矮缩病毒(RDV),属植物呼肠孤病毒属
水稻条纹叶枯病
症状:发病初期表现 从心叶开始出现黄绿 色条纹,逐渐发生卷 曲向下弯,枯株渐渐 矮化,叶片失绿,呈 绿白色,最后叶片退 淡而枯死。 病原物:水稻条纹叶 枯 病 毒 [Rice Stripe Virus ( RSV ) ] 属 纤 细 病毒属。
大豆锈病
细菌病害
主要症状: 斑点、溃疡、萎蔫、瘤肿等.
大豆细菌斑疹病
大豆细菌斑疹病
病毒病害
主要症状:花叶、褪色、畸形等。
苹果花叶病毒病
水稻黄矮病 Rice Yellow Stunt
又称黄条花叶病、水稻黄矮病、黄化病。 症状:
• 植株矮缩,叶肉褪绿变黄。不分蘖,根系 短小。分蘖后发病的不能正常抽穗结实。 拔节后发病抽穗迟,穗形小,结实差。品 种间症状大致相似,仅色泽有差异。矮秆 籼稻上多为金黄色,粳稻上色泽淡黄花叶 不明显,糯稻上色泽灰黄或淡黄,有的品 种呈紫色。
大白菜病毒病
菠菜病毒病
西葫芦病毒病
植物线虫病害
花生根节线虫病
黄瓜根结线虫
黄瓜根结线虫为害症状
水稻干尖线虫病
寄生植物病害
向日葵列当
菟丝子
菟丝子
真菌玻片的制作方法
涂抹法:将病原悬浮液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 撕取法:撕取发病部位表皮或表皮毛,观察着生在 寄主或基质表面的菌丝和孢子,寄主表皮细胞内的 真菌菌丝、吸器和休眠孢子囊堆等。 粘贴法:用透明塑料胶带粘贴,用于观察着生于病 组织或基质表面的菌丝或子实体。 挑取法:用挑针挑取病组织或基质表面的病原物, 也可先将埋生或半埋生的子实体连同病组织一并挑 出,再用挑针将子实体剥离。 组织透明法:利用化学药品处理病组织,使组织透 明,观察病原在组织内的结构和形态。 徒手切片:对于埋生或半埋生的子实体,可以用刀 片将病组织切成很薄的丝或片,然后用挑针挑取合 适的做成玻片。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六、半知菌类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六、半知菌类真菌及其所致病害](https://img.taocdn.com/s3/m/a97ee20b0066f5335a8121cf.png)
玉米茎腐病病根
玉米纹枯病 (Maize Sheath Blight)
玉米纹枯病发病叶片
玉米纹枯病发病叶鞘
玉米纹枯病病 苞叶上的菌核
丝核菌属
水稻纹枯病菌
轮枝孢菌
作 业
1.绘制芹菜斑枯病菌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 2.绘制高梁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和 刚毛; 3.绘柑桔青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Rhizoctonia cerealis
小麦纹枯病基部叶鞘症状
小麦纹枯病中上部叶鞘症状
小麦纹枯病病茎
小麦根腐病症状
镰刀菌属
水稻恶苗病
玉米镰刀菌穗粒腐病
玉米茎腐病 (Maize Stalk Rot)
禾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和瓜果 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 混合侵染
三、实验内容
观察提供的半知菌病原玻片; 观察提供的半知菌所引起病害的挂图、散装标 本和盒装标本; 制作半知菌病原临时玻片,并观察病原形态特 点。
稻瘟病菌
番茄斑枯病
柑桔炭疽病菌
棉花炭疽病菌
棉花炭疽病菌
玉米小斑病 (Southern Leaf Blight of Maize)
实验六
半知菌类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半知菌中主要病原菌丛根孢菌、球壳孢菌、 盘梗孢菌和丝核孢菌(芽孢纲、丝孢纲、腔孢 纲)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所致主要病害的症状 特点。 熟悉和掌握切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半知菌病原玻片及其所致植物病害标本;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用刀片、挑针、 擦镜纸、吸水纸、蒸馏水等。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五、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及病原鉴定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五、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及病原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3bea7e72561252d380eb6e19.png)
Common Powdery Mildew Genera
球针壳属
Phyllactinia
叉丝壳属
Microshe
Uncinula
单丝壳属
叉丝单囊壳属
Sphaerotheca
Podosphaera
霜霉目霜霉科分属检索表
1. 孢囊梗粗壮,顶端分枝不规则,粗而密,寄生于禾本科植物 …………………………指梗霉属(Sclerospora)(谷子白发病) 1’. 孢囊梗细长,并有规律的分枝 2. 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盘的边缘生小梗,梗上产生孢子囊 ………………………………盘梗霉属(Bremia)(莴苣霜霉病) 2’. 分枝末端不膨大 3. 孢囊梗单轴分枝,与主梗近直角,分枝末端平钝 …………………………单轴霉属(Plasmopara)(葡萄霜霉病) 3’. 孢囊梗非单轴分枝 4. 孢囊梗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无乳状突起 …………………………霜霉属(Peronospora)(白菜霜霉病) 4’. 孢囊梗先单轴分枝一次,然后不完全对称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有乳状突 起……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黄瓜霜霉病)
实验五 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及病原 鉴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熟悉和掌握植物病害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 项。 学习和掌握植物病害病原鉴定的方法。 熟悉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标本夹、剪刀、塑料袋、显微镜、载玻片、盖 玻片、切片用刀片、挑针、擦镜纸、吸水纸、 蒸馏水等。
1
2
3
1. 2. 3. 4. 5.
4
指梗霉属(Sclerospora) 盘梗霉属(Bremia) 单轴霉属(Plasmopara) 霜霉属(Peronospora) 假霜霉属 (Pseudoperonospora)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半知菌类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半知菌类真菌及其所致病害](https://img.taocdn.com/s3/m/2dc246a81711cc7930b716a0.png)
玉米纹枯病 (Maize Sheath Blight)
玉米纹枯病发病叶片
玉米纹枯病发病叶鞘
玉米纹枯病病 苞叶上的菌核
丝核菌属
水稻纹枯病菌
轮枝孢菌
作业
1.绘制芹菜斑枯病菌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 2.绘制高梁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和
刚毛; 3.绘柑桔青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半知菌类真菌及其所 致病害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半知菌中主要病原菌丛根孢菌、球壳孢菌、 盘梗孢菌和丝核孢菌(芽孢纲、丝孢纲、腔孢 纲)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所致主要病害的症状 特点。
熟悉和掌握切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半知菌病原玻片及其所致植物病害标本;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用刀片、挑针、
Rhizoctonia cerealis
小麦纹枯病基部叶鞘症状 小麦纹枯病中上部叶鞘症状 小麦纹枯病病茎
小麦根腐病症状
镰刀菌属
水稻恶苗病
玉米镰刀菌穗粒腐病
玉米茎腐病 (Maize Stalk Rot)
禾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和瓜果 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 混合侵染
麦类白粉病田间症状
麦类白粉病病叶
麦类白粉病病穗
麦类白粉病病原
Erysiphe graminis (D.C.) f.sp. tritici
麦类赤霉病 (Wheat Scab)
小麦赤霉病病粒
小麦赤霉病病穗
Fusarium graminearum
小麦纹枯病 (Wheat Sharp Eyespot)
擦镜纸、吸水纸、蒸馏水等。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和真菌显微玻片制作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和真菌显微玻片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358e5fa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b.png)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和真菌显微玻片制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病害的基本症状和诊断方法。
2.掌握制作真菌显微玻片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植物病害的症状是植物在遭受病原体侵害后产生的外部表现,包括叶子脱水、变色、轻度褐斑,严重腐烂、变形等。
通过观察病害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并寻找病原菌种进行后续的研究。
真菌显微玻片制作是将病原菌种通过特定的方法制作成透明玻片,方便研究人员观察真菌内部结构的工具。
三、实验步骤1.组织采集:选择患有病害的植物叶片、茎、根等组织,用刀子或剪刀切取一小块样品。
2.病症观察: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裸眼观察样品表面的病症症状,记录下来。
如有可能,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节。
3.细菌分离:将样品表面的病菌用无菌的刮匙、刮片取下,涂抹在无菌培养基上,进行菌落的分离。
4.培养:将划取的菌落转接到含有适宜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出单一的菌落。
5.培养制片:从培养基上取得单一的菌落,用无菌的铲子将菌落刮下,放在无菌载玻片上。
加入一滴甘油或蒙脱石悬浮液,加盖玻片备用。
6.烘干:将制作好的载玻片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待载玻片上的液体完全蒸发后,取出备用。
7.真菌显微观察:将制作好的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盖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菌丝、孢子等结构特征。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操作时要注意无菌技术,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2.选择病害植物和病菌样品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3.培养和显微观察时要使用无菌工具,避免细菌的二次污染。
4.在制作玻片过程中,要避免菌落太密集,影响观察;也要避免菌落过于稀疏,难以观察到结构特征。
5.显微镜使用时要注意对焦,根据需要调整放大倍数。
五、实验结果及讨论经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病害引起的植物症状也不同。
例如黑斑病引起的植物叶片会出现黑色斑点,而根腐病引起的植物根部会发生腐烂。
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并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依据。
园艺植物病理学实训报告
![园艺植物病理学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53cdd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0.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园艺产业的快速发展,园艺植物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给园艺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高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水平,培养具备园艺植物病理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开展了园艺植物病理学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目的1. 熟悉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类型、症状及病原物形态特征。
2. 掌握园艺植物病虫害的调查、诊断和防治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激发学生对园艺植物病理学专业的兴趣,为今后从事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0日实习地点:XX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实验基地四、实习内容1. 园艺植物病虫害类型及症状识别(1)病害:叶斑病、锈病、炭疽病、白粉病等。
(2)虫害:蚜虫、红蜘蛛、粉虱、蓟马、食心虫等。
2. 园艺植物病虫害调查与诊断(1)田间调查: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流行情况等。
(2)实验室诊断: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物形态特征,进行病害鉴定。
3.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等。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信息素等方法。
(3)化学防治:合理选用农药,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
4. 园艺植物病虫害标本制作(1)病害标本制作:采集病叶、病枝等,制作成玻片标本。
(2)虫害标本制作:采集害虫,制作成玻片标本。
五、实习过程1. 实习初期,教师介绍了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类型、症状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使学生初步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
2. 在田间调查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流行情况等。
3. 实验室诊断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显微镜使用方法,观察病原物形态特征,进行病害鉴定。
4.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制定防治方案。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_植物设计工作总结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_植物设计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9edca0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8.png)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_植物设计工作总结我在植物病理学实习期间,参加了实验室实验,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处理,以及对病害样品进行了检测和诊断。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和重要性,也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实验中,我主要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以及抗病性试验。
我先是从不同的感染植物上取样,并经过多次培养和筛选,最终获得了纯化的病原菌。
在此过程中,我掌握了多种无菌培养技术和有效防止污染的方法。
在鉴定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确认。
我还进行了抗病性试验,评估了不同植物品种对病害的抗性程度,以便为今后的育种和防病工作提供参考。
二、田间调查和处理在田间调查和处理中,我与同事一起对不同农作物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调查。
我们通过观察植株的病征、采集病害样品并进行分类鉴定,最终确定了病害的种类和致病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处理过程中,我运用了不同的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方法,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和植物品种的特性,制定了个性化的处理方案。
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农药和农具,以及注意安全和环保。
三、病害样品的检测和诊断在病害样品的检测和诊断方面,我运用了多种方法。
我首先对植物的病征进行了观察,包括病斑的形态、颜色和位置等,通过这些基本信息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
接着,我对病害样品进行了常规的切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在细胞器和组织上进一步鉴定了病害的种类和致病因素。
最后,我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检测,以便更精准地确认病原菌的种类和亲缘关系。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植物病理学实习,我深入学习了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处理技能,体验了科学实验和田间工作的乐趣,提高了我的科研和综合素养。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解决植物病害问题做出贡献。
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作业—植物病害调查与诊断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作业—植物病害调查与诊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5bfcc177232f60ddcca1c6.png)
实验二植物病害的调查与诊断姓名: 班级:小组成员:** ** ** ***一、实验目的1、为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危害及为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2、通过病害调查,掌握栽培与环境条件对植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品种在生产中的抗感性表现,药剂防治效果等;3、学会病害调查的一般方法,熟悉调查资料的整理、计算与分析等4、掌握一般的病害诊断方法与技术二、实验内容1.马蔺锈病寄主植物:马蔺诊断依据:夏孢子堆生在叶的两面,初埋生在马蔺表皮下,后露出,肉桂色。
经询问,学校马蔺长期得锈病。
镜检病原: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夏孢子球形,黄褐色。
2.白菜软腐病寄主植物:白菜诊断依据:叶柄发病部位呈水渍状,叶片半透明,呈油纸状,整株软化、腐烂,散发出特殊的恶臭病原:病原菌为欧文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革兰染色阴性。
3.枣疯病寄主植物:枣树诊断依据:花变成叶,花器退化,花柄延长,萼片、花瓣、雄蕊均变成小叶,雌蕊转化为小枝,病枝纤细,节间缩短,呈从状。
病原:植原体夏孢子4.白菜黑斑病寄主植物:白菜诊断依据:病斑圆形,灰褐色或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上生黑色霉状物,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
叶上病斑发生很多时,很易变黄早枯。
镜检病原孢子:链格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形态相似,长条形至倒棍棒形,棕褐色。
5.黄栌白粉病寄主植物:黄栌诊断依据:白色圆形斑,病斑周围呈放射状,至后期病斑连成片,严重时整叶布满厚厚一层白粉,多数叶片为白粉覆盖。
镜检病原特征:属球针壳属,闭囊壳球形,黑褐色,附属丝顶端卷曲如钩状。
6.柑橘青霉病寄主植物:柑橘诊断依据:初期果皮软化,水渍状褪色,形成一层厚的白色霉状物。
接着又从霉斑中部长出青色或绿色粉状物,外围通常留有一圈白色的菌丝环。
镜检病原特征:青霉菌,病菌分生孢子梗无色,具隔膜,尖端数次分枝,呈帚状,孢子小梗无色,单胞,尖端渐趋尖细,呈瓶状,小梗上串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单胞。
7.葡萄黑腐病寄主植物:葡萄诊断依据:果实发病后首先在果面上产生紫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后病斑呈灰白色,边缘褐色,稍凹陷。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387e92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0.png)
实验一侵染性植物病害症状观察植物病害的症状是植物患病后由于异常生理活动而发生在细胞和组织上的病理变化,最后表现为肉眼可见的形态变化。
有些症状也可用嗅觉、味觉或触摸进行观察。
有的症状是单个细胞表现的症状,在这类症状中,最常见的是受某种病毒侵染的植株中所见到的细胞质内含体。
植物病害的症状可区别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特征:病状和病征。
病状是一定的寄主植物和病原在一定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相互作用结果的外部表现,是以各自的生理机能或特性为基础的,而每种生物的生理机能,都是在质上有特异性,并且是相对稳定的。
病变,作为这种相互作用过程的结果,一般说其发展是定向的。
病状作为病变过程的表现,其特征也是较稳定的和具有特异性的。
这就是利用病状诊断植物病害的基础。
病征是由病原微生物的群体或器官着生在病体表面所构成的,它更直接地暴露了病原物在质上的特点。
如真菌子实体在寄主表面形成的霉层、黑点等。
由植物病毒、植原体、许多病原细菌、非侵染性植物病害等没有病征的表现。
病征的出现与否和出现的明显程度,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但一经表现出来却是相当稳定的特征,所以根据病征能够正确的判定病害。
不同植物的任何病害都具有其独特症状,通常在病害发生过程中按一定顺序出现。
病理学家正是根据这种顺序出现的症状在田间诊断植物病害。
病状和病征,尤其是前者,作为诊断病害的依据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是许多植物病害常产生相似的病状,因此要从各方面的特点去综合判断;其次,植物常因作物品种的变化或受害器官的不同,而使病状有一定幅度的变化;第三,病害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过程,有初期和后期,病状也随之而发展变化;第四,环境条件对病状和病征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湿度对病征的产生有显著地作用,加之发病后期病部往往会长出一些腐生菌的繁殖器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理学大实验Plant Pathology great experiment一、实验课程编号:01610022z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农药理论课程总学时:0学时实验总学时数(周学时):56学时(4或8)学分:2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19个;综合实验1个;设计实验0 个;创新性实验6个)应开实验学期:6实验课程简介植物病理学大实验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
植物病理学大实验共有54学时,完全是实验课,设置14个实验,其理论基础是学生上两学期所学的《植物病原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
本实验改革思路为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操作的教学方式,将实验课分为两部分:必修部分由于实验课中一些基本的实验和操作要求较高的实验,不适合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还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教授和操作;选修部分以“项目教学法”来完成,设置几个实验项目,由学生分组,在几周内完成其中一个项目,最终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给予评价和评分。
本课程结合植物病理的各门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的用途设置了相关的实验,包括初级的如培养基的制备、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等,中级的如植物病原菌的接种、植物病原菌制片技术等,高级的如植物病原真菌的单孢分离、植物病原菌的分子检测等,满足科学研究、工厂或是进一步考取硕士等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把理论的知识过度到实践应用上来,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实验原理、实验中实验技能、学生的思考、设计、创新及动手能力为一体的实验课程。
通过几门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各种植物病害的病原物种类、发生条件、侵染循环、发病症状及如何进行防治等方面的理论内容,但这与农业的实际生产和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实际工作,是我们教学中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
在实际的工作、科学研究中有很多研究技术要使用,其实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植物病理相关课程的体系建设中就把植物病理学大实验做为切入点,这就是以植物病理学大实验为桥梁,将这几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系统的整理后设计成不同的实验,使用学生通过植物病理学大实验的学习后,能够较为自如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学会把自己分散学习的每个实验如何有机地综合起来应用到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实验课设立的最终目标。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基本目标:使学生学习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基本原理,训练学生的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实践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开展植物病理学的科学研究及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最终目标:通过几门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各种植物病害的病原物种类、发生条件、侵染循环、发病症状及如何进行防治等方面的理论内容,但这与农业的实际生产和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实际工作,是我们教学中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
在实际的工作、科学研究中有很多研究技术要使用,其实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植物病理相关课程的建设中把植物病理学大实验做为切入点,这就是以植物病理学大实验为桥梁,将这几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系统的整理后设计成不同的实验和项目,使用学生通过植物病理学大实验的学习后,能够灵活地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学会把自己分散学习的每个实验如何有机地综合起来应用到生产中解决实际生产和科研上的问题,是本实验课设立的最终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如下能力:1)科学地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方法,减免实验误差的能力,分析实验成败原因的能力;2)基本掌握植物病理学研究基本技术方法及实验手段;3)使用工具书、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能力;4)根据不同目的学会采用相适应的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实验项目基本要求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植物病理学大实验指导》李永刚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2.主要参考书:植物病理学研究曾士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孙广宇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五、考核办法学生实验指导及实验过程操作占60%,平时考勤及课堂再现占20%,项目教学法中任务完成20%。
项目教学法考核:在实验开课后4周,由教师部置选修内容,学生分组自己选题,完成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列出实验所需要实验器材,需要自己采集的病害等也要同时列出,需要提前种植的幼苗等可以先行准备,并在实施前由每组出一个人,在全班讲解实验具体操作,学生及教师给予评价和改正,然后由学生和实验人员共同准备实验所需要器材,必修课结束后,学生在规定的5周内,不设具体时间,由学生自行安排实验,每周由实验组出一名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向教师汇报一周的实验进展,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5周后全班进行总结,由每组做10分钟幻灯进行汇报,每组出一名同学和教师共同给予打分,评出名次。
大纲主撰人:李永刚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4每组人数:5 首开日期:第6学期第1周2、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如何配制各种病原真菌的培养基质,使我们能够正确、快速地分离病原菌。
优良培养基应具备以下条件:(1)含有满足病原物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浓度的比例要合理。
(2)适当的PH值和缓冲能力。
(3)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
:准备材料——配制培养基——测定pH——灌三角瓶、试管——灭菌——摆放斜面准备干净培养皿——包装——干热灭菌5实验操作要点:了解生物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不同种类及优、缺点。
掌握成分选择、称量、调配、调PH值、过滤澄清、分装、灭菌等关键环节。
6 注意事项:(1)注意培养基成分的选择,不同病原菌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2)称量时注意最终的体积,加入所有物质为1L。
(3)分装时千万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否则在灭菌时可能会喷出容器。
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4每组人数:5 首开日期:第6学期第2周2、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的常规分离和培养方法。
4、实验内容提要:取新鲜病组织边缘——70%酒精消毒(1—2分钟)——0.1%升汞灭菌——无菌水换洗三次——移植带有抗生素的平板培养皿中——三天后长出菌体——纯化5、实验操作要点:分离的准备工作;分离材料的选择;分离方法;成败分析。
6、注意事项:1、一定要取新鲜病组织边缘,时间长的和中心的病组织杂菌比较多,不是分离所要病原菌。
2、消毒、灭菌时间要掌握好,过长过短都不适合。
3、菌体稍长出就要纯化。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的单孢的分离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专业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4每组人数:3 首开日期:第7学期第2周2、实验目的与要求:学习植物病原真菌的单孢分离方法,掌握不同单孢分离方法中的关键环节。
4、实验内容提要:配制水琼胶培养基——灌三角瓶——灭菌——配制孢子悬浮液——分散孢悬液于水琼胶的表面——试管斜面培养基的制备——单孢的分离5、实验操作要点:认识真菌单孢分离的必要性和用途,了解多种单孢分离方法。
印痕法移取单孢子中水琼胶平板的厚度、孢子悬液的浓度。
显微镜操作的无菌环境。
6、注意事项:(1)水琼胶内一定要加入链霉素。
(2)孢悬液的浓度一定要稀,否则很难得到单孢。
(3)所有操作必须是无菌操作。
实验四真菌病原物接种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综合设计计划学时:4每组人数:5 首开日期:第7学期第3周2、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师上课前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及病原菌,要求学生查找资料,自己设计接种的过程及步骤,让学生了解不同病原菌如何设计接种方法及操作,并掌握病原物的一般接种方法,进一步了解病原、寄主、环境之间的关系。
4、实验内容提要:给学生提供病原菌及幼苗,提示学生按照病原菌的侵染特性及寄主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接种方式,同一病原菌有很多接种方法,只是过程、步骤合适就可以,通过多种接种方法,从中选择出适合本病原菌及作物所适合的方法。
5、实验操作要点:不同病害的不同接种方法。
接种成否与寄主、病原、环境三要素的关系。
病原接种与病害防治的联系。
6、注意事项:(1)选择接种方式一定要根据病原菌的侵染特性来决定。
(2)每组都要设好对照,实验结果才有说服力。
(3)浓度一定要适当,否则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实验五真菌杀菌剂抑菌机理的测定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专业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4每组人数:5 首开日期:第7学期第5周2、实验目的与要求:杀菌剂药效的测定杀菌效果一种检测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是常用的一用手段。
要求学生掌握药效测定的几种方法,并掌握测定中重要环节。
4、实验内容提要:纸蝶法:滤纸打成圆片——灭菌——配药——浸纸片(1小时)——菌种稀释成菌悬液——铺于培养基上——将纸片放入培养基上——恒温培养平板法:培养基打成圆片——药剂加入溶化的培养基中——将圆片放入培养皿中——恒温培养5、实验操作要点:学习室内多种药效的测定方法。
药效计算公式。
不同测定方法中的相对的关键环节。
6 、注意事项:(1)在药剂中浸片时间一定要长一些,否则药效会发挥不出来。
(2)菌悬液配制一定要均匀。
(3)所有操作必须是无菌操作,否则结果一定是失败的。
实验六植物病原菌DNA的提取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专业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4每组人数:2 首开日期:第6学期第6周2、实验目的与要求:学习植物病原真菌及细菌DNA提取方法及提取试剂的配制方法。
4、实验内容提要:配制裂解液—取菌丝—研磨——提取——离心——检测5、实验操作要点:在液氮中研磨及电泳检测6、注意事项:(1)一定在液氮中研磨。
(2)制胶时注意EB,要带好手套。
(3)配制裂解液要过滤。
实验七植物病原菌的分子检测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专业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4每组人数:2 首开日期:第6学期第7周2、实验目的与要求:学习PCR的使用方法,并掌握植物病原菌分子检测的原理及方法。
4、实验内容提要:加样—PCR—制胶——检测5、实验操作要点:加样及PCR程序设定。
6、注意事项:(1)要检测DNA浓度后再选择模板浓度。
(2)制胶时注意EB,要带好手套。
实验八真菌杀菌剂的生物测定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专业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4每组人数:2 首开日期:第6学期第8周2、实验目的与要求:学习植物真菌杀菌剂的室外测定方法,并掌握杀菌剂的使用方法及发病后的调查方法。
4、实验内容提要:配制菌悬液——配制杀菌剂——选苗——喷药——喷菌——保湿——调查5、实验操作要点:配制菌悬液及杀菌剂,调查发病情况。
6、注意事项:(1)按要求配制菌悬液的浓度。
(2)杀菌剂处理后要干燥后才能接种病原菌。
(3)要确定发病级数,尽量以国家农业部药检所标准为准。
实验九植物病理材料的机械制片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4每组人数:5 首开日期:第6学期第9周2、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用冰冻切片及石腊切片制作半永久切片,并熟悉病害的病原菌的制片过程、冰冻切片机及石腊切片机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