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ASD介入封堵术全部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SD介入封堵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简称先心病,是指出生时已存在的心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或发育障碍及出生后应当退化的组织未能退化所造成的心血管畸形[1]。先天性心脏病一直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尤其是房间隔缺损(ASD)更多见,ASD的发病率为0.7%~0.8%[2]。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技术在部分地区相对落后,大量儿童期ASD未能得到及早的矫正而进入成年,因此成人ASD在临床上也并不少见。以往ASD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但手术与创伤、麻醉与体外循环、输血与围手术期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应用封堵器封堵治疗ASD是近些年来国际医学界崛起的一门新兴医疗技术,使非开胸手术治疗此类先天性心脏病成为可能。本文对笔者所在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ASD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并对其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ASD患者,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12~58岁。术前均经临床、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彩色多普勒(PHTLTPS IE33)检查证实诊断,所有患者术前均确诊为左向右分流ASD,均为中央型单一缺损,多切面测量ASD缺损大小及房间隔长径,了解ASD 与二尖瓣、肺静脉瓣及冠状静脉窦的比邻关系。符合先心病导管介入封堵手术指征[3]。

1.2封堵器选择选择国产封堵器,由深圳先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一般根据造影及彩超的结果选择相应类型的封堵器。一般ASD封堵器腰部比球囊测量的直径大1~2 mm。

1.3ASD封堵方法8例患者在导管室(室内配备PHILIPS Allura Xper FD平板大C血管造影机)平卧于床,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经皮seldinger,s法穿刺右侧股静脉成功后置入鞘管,静脉内推注肝素100 U/kg,先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获取血流动力学资料,测定肺动脉压,必要时行肺动脉造影。将0.035英寸加硬钢丝置入左上肺静脉内,采用国产输送长鞘管置入左房内,将选择适宜的伞形封堵器安装于输送器内芯的头端,通过相应直径的输送鞘管将封堵器送入左房,在透视下,左心房先释放左侧伞面,回拉使其紧贴残余,固定钢丝,回撤整个封堵器系统,再完全释放右心房面伞,使封堵器卡于ASD处,观察伞型良好、轻轻推拉封堵器无脱落、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流消失和封堵器位置及形态满意后,且无残余分流时(ASD根据多普勒左向右分流信号判定,无左向右分流信号为效果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 发表时间:2016-08-09T13:23:57.92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作者:王帅 [导读] 目前封堵先心病效果最好,并发症最少的封堵器是 Amplatzer 封堵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1医院放射科 430000 [中图分类号] R113.1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461-01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0%~15%。是房间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育不良所致。,男女性别比例为1:2。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采用经股静脉穿刺的方法,将封堵伞送入心房,补贴固定在房间隔缺(ASD)损处,阻断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恢复正常血液循环途径的治疗方法。目前封堵先心病效果最好,并发症最少的封堵器是 Amplatzer 封堵器。 1、适应证 年龄通常≥3岁,体重>5kg;直径5-36mm的继发孔型左向右分流房间隔缺损,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的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7mm;房间隔的直径大于所选用封堵伞左心房侧的直径;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外科术后残余分流。 2、手术步骤 在局麻或全麻下,股静脉穿刺及肝素化后,导引钢丝置于左上肺静脉,沿该导丝送测量球囊导管至左房,稀释造影剂充盈球囊,在TEE 监测下经球囊测量ASD直径,选择合适的封堵器于输送器内芯连接,插入输送长鞘,封堵器经鞘管送入左房,回撤输送器内芯,回撤鞘管使右房盘张开,经 TEE证实封堵器位置合适后,顺时针旋转输送器旋钮将封堵器释放,分离推送杆,局部压迫止血。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了解病人心理状况和对手术的认知程度,关心鼓励病人,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并结合介入手术健康手册简单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和手术步骤。使其对手术过程有所了解,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 3.1.2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输血前八项,心脏超声等,同时检查肝肾功能、血生化。行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房间隔缺损的基本情况对于直径较大的房间隔缺损,必要时行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决定是否适合于封堵治疗。 3.1.3术前1天做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区备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降低感染的风险。 3.1.4术前训练病人卧位大小便,防止术后因肢体制动排便不习惯而引起尿潴留。 3.1.5手术当日晨起可正常进食,但不宜过饱、避免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 3.2术中护理 3.2.1病人进入导管室时,导管室护士应和蔼可亲地迎接,主动介绍导管室的环境,并进行心理疏导,安慰病人,及时给予精神鼓励,分散其注意力。手术进程中和手术完成后,及时将手术情况通报病人家属,以解除家属的紧张与焦虑,取得家属的配合[1] 3.2.2安置患者平卧在DSA诊断床上,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坠床。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并暴露穿刺部位。在等待手术准备的时间里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 3.2.3连接多导生理仪和各管道并妥善固定,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3.2.4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证液体的及时输注,术中遵医嘱准确用药。 3.2.5配合医生供给术中所需物品,确保手术顺畅、安全的进行,测定各部位的压力,留取标本等。 3.2.6术中随时观察病人反应,积极询问其感受,重视病人主诉。经常安抚病人,严禁谈笑,并避免不良语言的刺激。 3.3术后护理 3.3.1连续心电、血压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经常询问病人主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3.3.2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淤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和穿刺肢体血运情况。 3.3.3穿刺处沙袋压迫2-4小时,保持术侧肢体伸直位8-12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观察术侧肢体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去除压迫后可渐进活动,预防血栓。 3.3.4监测体温,术后遵医嘱正确准时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3.3.5术后有轻微的疼痛,注意听取病人主诉,适当给以解释和安慰,有疼痛不能忍受者可给予对症处理。 3.3.6舒适护理: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腰背部给予适当按摩或者垫软枕可缓解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带来的不适。 4、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4.1术中封堵器脱落术中封堵器脱落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关,发生时应给与患者充分肝素化,尝试用圈套器取出,如不能取出应使用外科方法。 4.2心脏压塞:突发胸闷、呼吸困难、心悸、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颈静脉怒张,易与患者精神紧张、血容量低、迷走反射相混淆,若经升压、补液或静脉推注阿托品后血压仍不见回升者要考虑是心脏压塞引起。心脏压塞者应立即行心包穿刺引流。 4.3残余分流:多发生于封堵术中,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行闭合。在操作中一定要规范,并选择合适的封堵器。 4.4血栓栓塞:发生率较低。术中和术后应用抗凝剂及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发生的几率。 4.5空气栓塞:通常由于导管及输送鞘管内排气不彻底货推送封堵器时带入气体。在操作过程中要完全排尽空气,如气体量少,可自行

房间隔缺损介入性封堵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讨论 本组!!例资料证明:!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治疗慢性肾衰晚期继发性甲旁亢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可靠,并发症及复发少,值得推广。"手术指征:有尿毒症、长期透析史,骨痛、皮痒、转移性钙化;血"#$明显升高(%&’’()*+,);-."明显升高,/0#或(和)彩超证实颈部有肿大的甲状旁腺。1线骨片符合肾性骨病;高:甲状旁腺激素("#$),/0#证实 甲状旁腺腺体肿大最为重要。#手术要点为“真”全切,遗留后会复发。$术后补足钙盐,是防止“骨饥饿”低钙抽搐的关键。%术后种植侧与非种植侧2"#$比值!!3&是提示移植片功能的参考指标。[参考文献] [!]王笑云,吴宏飞,胡建明,等4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5]4中华医学杂志,!667,77(!!):879: 87;4[收稿日期]<’’!:!!:’=  万方数据

房间隔缺损介入性封堵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言克莉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介入中心,江苏,南京,210029 刊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 年,卷(期):2002,22(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条) 1.戴汝平;刘延铃;张戈军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疗效评价[期刊论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02) 引证文献(1条) 1.叶枫林.张丽萍.周楠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失败再手术30例围术期护理[期刊论文]-齐鲁护理杂志 2011(5)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7d10778668.html,/Periodical_njykdxxb200201041.aspx

介入封堵术治疗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介入封堵术治疗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疗效及术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术后安全性。结果患儿ICU滞留时间为(12±0.3)h、住院时间为(3.3±0.8)天、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2.1±0.6)h;对患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检测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轻度瓣膜返流23例,无血栓栓塞,其中房早15例、室早9例,房速3例。结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的疗效理想,且术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介入封堵术;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术后安全性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患儿出生时即存在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患儿发病后主要以心悸、气急、疲劳、头晕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且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与发育。传统方法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该方法虽能改善患儿症状,但手术创伤较大,预后较差。近年来,介入封堵术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得到应用,该治疗方法具有不开胸、创伤小、可根治等优点。为了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不同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疗效及术后安全性,选取我院收治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6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3例,女133例;年龄6月~14岁,体重5~36kg;其中房间隔缺损(ASD)82例,室间隔缺损(VSD)9l例,动脉导管未闭(PDA)56例,ASD合并PDA5例,VSD合并ASD2例,均选用国产封堵器。患儿均符合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标准,且均经过超声心动图得到确诊。ASD、VSD、PDA 三种先心病均严格按照专家共识有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家属对患儿病情、手术治疗方案等完全知晓,且均能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方法如下:治疗时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且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对腹股沟区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并行右股动脉、静脉穿刺,植入5F鞘管,对患儿进行全身肝素化。检查患儿右心导管,建立静脉轨道,导入长鞘,沿着输送长鞘将在体外的封堵器送入左心室,并对左室释放面伞,待位置合适后将封堵器系统进行撤回,保证左室面伞与室间隔紧贴;房间隔的介入治疗顺序:对股骨沟区进行常规消毒并铺设无菌巾,全身肝素化后,对股静脉进行有效穿刺,并对患儿进行右心导管造影,将右冠造影导管送入,指导左上肺静脉,经过导管置入260cm的加硬导引钢丝,并沿着导引

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缺损封堵术33例

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缺损封堵术33例 发表时间:2012-12-07T14:37:27.0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麦麦吐逊朱建辉[导读] TTE在ASD封堵术前适应症准确评价,可以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封堵器的脱落率,避免外科开胸手术。 麦麦吐逊朱建辉(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新疆喀什 844000)【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093-01 【摘要】目的通过对33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应用双盘镍记忆合金伞状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结果 33例ASD患者全部封堵成功。1例因ASD过小导管无法通过放齐手术。结论 TTE在ASD封堵术前适应症准确评价,可以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封堵器的脱落率,避免外科开胸手术。【关键词】超声心电图房间隔缺损封堵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2年1月收治房间隔缺损(ASD)患者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10岁-51岁,平均年龄30.5岁。术前心脏超声检查33例,均为继发性中央型房缺,缺损直径2-31mm,房缺距二尖辨,三尖辨,上腔静脉,下腔静脉≥5mm,合并膨出瘤12例,全部患者心房水平均为左向右分流,1例中度肺动脉高压。 方法 仪器采用Philips IE33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MHZ。所有患者术前均行TTE检查,分别从大动脉短轴切面、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剑下切面观测房间隔缺损大小和形态,观察缺损与周边组织的毗邻关系,测量房间隔残留边缘组织长度,测量心脏各腔室大小。根据缺损和周边条件选择出适合进行Amplatzer式封堵治疗的患者。经彩色多谱勒检查适合行封堵术的指标有[1.2],①年龄≥3岁;②继发孔型左向右分流ASD,缺损直径≥5mm,最大缺损直径小于36mm;③残余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7mm;④左房则房间隔直径大于所选封堵伞直径;⑤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继发孔型ASD,左向右分流;⑥外科术后残余分流。分别从大动脉短轴切面胸骨旁四腔切面,剑下切面观测房间隔缺损大小和形态,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在左房伞面释放后先观察封堵器,左房伞面是否位于左房并平行于房间隔,然后指导术者逐渐后撤鞘管使左房侧伞面贴近房间隔,同时释放出封堵器的腰部及左房伞面。封堵术后3天、1月、3月复查TTE,测量各腔室大小、心房水平有无残余分流及封堵器位置,评估疗效。 结果:全部33例患者即刻成功率为100%,无死亡病例,血流动力学稳定。1例ASD直径达37mm,封堵后满意,未发生封堵器脱落。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无不良反应。1例因房间隔缺损2mm,过小,导管无法通过缺损。 讨论 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3]。经右心导管微创介入治疗ASD,疗效肯定,无须体外循环及全身麻醉,患者出血量少,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及费用低等优势,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在ASD封堵术中,选择封堵器大小与ASD最大直径,缺损残缘软硬程度及是否伴膨出瘤有关。我们的经验是:①房间隔直径必须大于所选封堵伞直径②通常缺损在3~10mm之间及残缘长的硬边ASD多为圆形,可选大于ASD最大径1~2mm封堵器,而缺损在11~30mm之间残缘硬的ASD则多为椭圆形选择大于ASD最大径3~6mm的ASD封堵器,缺损大于30mm及残缘硬的ASD则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应选大于ASD最大径6~11mm的封堵器。③ASD残缘较软,回声低,来回飘动,测量时应当剔除。④ASD伴房间隔膨出的患者,选择封堵器时,应大于ASD最大径6~10mm封堵器。 我们认为ASD大小在30mm以内,上、下缘>3~5mm距上、下腔静脉距离大于5mm周边缘较硬的缺损,封堵成功率很高。对ASD最大径大于31mm的患者封堵不易成功,经胸超声在ASD封堵术中的重要性及不可替代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术前测量心脏各腔室大小,分别从不同切面测量ASD大小、形态、缺损边缘残留大小,有无膨出瘤及缺损与周边关系;②封堵术中监测,指导封堵或校正X线透视下释放位置不当的封堵器,确认封堵成功。TTE具有简便、易行、无创、可重复性等优点,对ASD封堵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TTE对经右心导管ASD封堵术的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参考文献 [1]梁兆光,周玉杰,陈柯萍,主编.现代心脏疾病介入诊疗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0. [2]秦永文,主编.实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M].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2. [3]王新房,超声心动图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7.

房间隔缺损患儿介入封堵术的护理体会

房间隔缺损患儿介入封堵术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10-25T16:41:39.1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作者:黄艳颖 [导读]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避免并发症发生[5],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价值。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1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封堵手术,无并发症发生,3-5天后痊愈出院。结论经导管封堵术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成功率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护理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系指因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先天性发育不全、遗留缺损而导致的、存在于两心房之间的异常通路[1]。以往常用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修补,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经导管封堵术已成为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常规方法[2],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等优点。我科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以来,对2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全程整体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患者,男10例,女11例,年龄2岁-15 岁,均经临床体征、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X 线检查确诊为房间隔缺损,缺损最大直径为33mm,最小为8mm。 1.2 方法在全麻或局部麻醉下穿刺股静脉完成常规右心导管检查,记录肺动脉和右心室压力,计算出心房水平的左向右分流量。将7F 端孔导管送入左上肺静脉,再送入260 cm 交换导丝,撤去7F 导管,换长气囊导管。用稀释1 倍的造影剂充盈球囊,嵌住房间隔缺损。在X 线及心脏血管造影下准确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撤去气囊导管,沿长钢丝送入长鞘管至左心房中部,撤去其内管及钢丝。取左前斜45°位X 线下观察。将选择好的封堵房间隔缺损的封堵器置于传送器的前端,经鞘将左房盘打开,回撤传送器使左房盘贴于房间隔,X 线及心脏血管造影下证实合适后固定传送器,撤鞘管后右房盘打开,在X 线及心脏血管造影下观察位置良好,松开传送器末端锁扣,将封堵器释放,撤出所有输送装置,完成操作[3],穿刺处加压包扎后,返回病房。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⑴心理护理:①ASD 介入封堵术是微创治疗新技术,患者及家属了解较少,思想上难免有顾虑,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术前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ASD 封堵术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操作步骤及其安全可靠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消除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侧重介绍封堵术的操作过程,使患儿与家属能形象的了解介入治疗的相对安全性和技术的可行性。②利用手术治疗已取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向患者介绍对该手术的感受、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并求得良好的配合。③多接触患儿,用安慰性的语言和患儿交流,消除其陌生感与家属的顾虑好人紧张情绪,只有家属情绪稳定,对治疗充满信心患儿才会与自然轻松的心态对待治疗,有利于介入治疗的顺利。 ⑵一般护理:①术前一周服用抗凝剂,事前一天给予抗生素,利多卡因皮试,碘过敏试验。术前必须监测体温,如有体温升高,必须排除各种感染并通知家属。必要时停止手术,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待体温正常后3天在手术。②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姓名、床号、临床诊断,查验过敏试验结果,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出凝血时间、电解质,并陪同患者做心电图、胸部X 线片、心脏超声检查,遵医嘱术前及时停用相关药物。手术区备皮,术日前晚灌肠,术前禁食、水,术前30 分钟给予镇静剂,以稳定情绪。 2.2 术中护理:该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去枕肩甲下垫一薄枕,使得气道拉开,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当患儿有呕吐时,必须让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以防回吸口腔内分泌物窒息。术中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氧气吸入,并保存资料。密切观察患儿面色、意识、心率、生命征、血氧饱和度、出入量,还应观察心脏搏动情况,警惕心脏破裂导致的心包填塞的发生。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以便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封堵器脱落等。 2.3 术后护理:①生命体征护理术后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做好记录,及时发现有无心律失常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②饮食护理术后患者清醒无不适,适当给予营养丰富且容易吸收的饮食,做到少量多餐。③穿刺部位护理手术行右心导管检查,为防止出血,患者不宜过早活动,术后嘱患者平卧12 h,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6 h。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及踝关节运动,给予肢体被动按摩。腹股沟穿刺处加压包扎12 h,沙袋压迫2 h,术后6 h 内每1 h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敷料有无渗血。观察下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严禁在穿刺侧肢体静脉输液。④疼痛的护理大多数患者可有轻微的切口疼痛,但可以忍受,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告诉患者疼痛是常见症状,可通过和家人聊天、听音乐等来分散注意力,以消除顾虑。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后可能出现封堵器脱落、血管栓塞、急性心脏压塞、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术前应预防感冒,避免在有咳嗽的情况下手术;术后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继续服用抗凝药阿司匹林。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呼吸困难、胸痛等肺栓塞症状,注意听诊心脏杂音变化,观察尿量及尿色,皮肤有无黄染现象,定期查看患者穿刺点是否渗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早期发现并发症的有效措施[4]。 2.4 特殊护理:①注意抗凝,因为左右心房压力低,血流缓慢,在封闭器周围内细胞为完全覆盖之前极易导致血栓形成,所以应将抗凝剂的重要性交代家属并告诉家属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家属足够的重视。②房间隔缺损患儿常合并有房性心律失常加上血液粘稠和心房内有一异物,易导致血栓形成或血栓脱落,因此术后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 2.5 出院指导:告知患者遵医嘱定期门诊复查,行心脏超声、X 线胸片、心电图(ECG)等检查。近期避免剧烈活动,穿刺处1 周之内避免洗澡,防止出血。避免患儿情绪激动,尽量不让患儿哭闹,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加重心脏负荷。加强营养,宜食有应用易消化的饮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不要暴饮暴食,避免过饱,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养成定时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冰面用力排便及屏气。合理安排活动量,可适当锻炼曾强免疫力,经常开车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感冒,防止受凉,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预防感冒及其他感染。按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观察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3 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封堵手术,封堵伞位置好,无残余分流,无并发症发生,3-5d后痊愈出院。随访术后,最短15天,最长18个月。21例患儿情况良好。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的麻醉管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的麻醉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的麻醉方法及呼吸管理。方法全部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即氯胺酮加丙泊酚。结果32例患儿,除1例出现过敏反应外,31例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应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即氯胺酮加丙泊酚,操作方便,对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小,镇痛完善,麻醉效果良好。 【关键词】儿童;心脏缺损,先天性;动脉导管;心脏导管插入术;麻醉;呼吸 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因其不需开胸及体外循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远期效果好,在国内已广泛开展。我院自2005年10月~2006年9月,已行32例小儿先心封堵术,现将其麻醉经过及呼吸功能的管理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儿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8岁,体重8.5~21kg。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房间隔缺损(ASD)11例,室间隔缺损(VSD)13例。全部患儿术前心功能Ⅰ~Ⅱ级,心电图正常或轻度房室肥大,或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彩超检查未发现合并其他先心病。其中6例合并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有咳嗽,无咳痰,两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胸片未见异常。 1.2 手术步骤 穿刺股动、静脉,置左右心导管,造影检查确诊先心病的类型,以确定心导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测量PDA的最小直径和入口处的直径,ASD和VSD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建立股动、静脉轨道,顺轨道将封堵器送至合适位置,听诊及造影核实疗效。术中静注肝素10u/kg。 1.3 麻醉方法 32例患儿均采用非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术前常规禁食6~8h,禁饮4h,术前30min常规肌注东莨菪碱0.01~0.015mg/kg,开通外周静脉。入导管室后立即静注氯胺酮1.5mg/kg,面罩吸氧,接监护仪,监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患儿入睡至手术行股动静脉穿刺前,再次静注氯胺酮1.5mg/kg,术中维持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术后护理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5-01-14T16:23:08.237Z 来源:《医药界》2014年9月第9期供稿作者:熊启芬郑修银李贞田[导读] 对房屋隔缺损封堵术病人严密观察并总结护理对策。 熊启芬郑修银李贞田 (第一人民医院上海200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摘要】目的:对房屋隔缺损封堵术病人严密观察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对房屋隔缺损封堵术10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内病情恢复,健康教育指导,如有并发症,一经发现,立即采取对症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0例患者因治疗术后护理到位,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封术后,由于患者肢体制动时间、卧床时间表均较长,容易使患者产生不会舒适感,有些 病人主诉心脏出现异物感,多见于成年女性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与其沟通,做好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缓解病人的紧张心理,有利于患者的早上康复。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护理。 房间隔缺损: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一般单独存在,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疾病的10%-2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本院心内科从2012-2013开展此项手术,认真总结,制定出相应的术后护理措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重点述一下房间隔缺损术后护理。 一、具体说一下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由于卧床时间较长,容易使患者产生不舒适感,加强与病人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做好术后如何预防且并发症彻底解除病人的紧张心理。 2、一般护理 2.1术后患者绝对卧床12h、术侧肢体制动6h、盐袋压迫2-4h,防止肢体。2.2观察肢体制远端动脉搏动及血运情况,注意事项观察穿刺侧肢体的颜色,温度感觉,足背动脉的搏动是否对称有力,下床活动后,注意患者的步态,婴幼儿停止制动后注意观察穿刺侧肢体是否活动自如。若发现穿刺侧肢体疼痛,肤色苍白或发丝甘,肢体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考虑动脉血运不良或血栓形成。 2.3术后30分钟可进食、进水。全麻患儿术后放置在监护室,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如吸引器,氧气、气管插管用物及抢救病员,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观察并记录1次。术后6h或麻醉完全清醒后方可进食,进食前先喝一到二口水,防止误吸的发生。 2.4避免咳嗽、打喷嚏,不要用力排便,憋尿等增加动脉压及腹压的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是经股动静脉穿刺插管,置入输送器,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对其漏洞进行修补的方法。 一、术前准备: 1.做好术前宣教,消除思想顾虑,取得合作。 2.术前辅助检查:术前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出凝血时间、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 3.备皮(双侧腹股沟区) ,备皮后保持皮肤清洁。 4. 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由于卧床而出现排便困难。 5.左下肢留置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抢救用药。 6.碘过敏试验,观察结果并做好记录。 7.全麻患儿术前4小时禁饮,6小时禁食。 二、术中配合 1.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了解病人术中痛苦情况及其他不适主诉,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忙病人顺利配合手术。 3.维持静脉通畅,准确及时给药。 4.准确递送术中所需物品,完成术中记录。 5.备齐抢救药品、物品、器械,以备抢救。 6.固定术侧肢体(患儿固定双膝关节,PDA、VSD固定双手臂于头侧) 7.全麻患儿协助麻醉师清理呼吸道。 三、术后护理 1.心电监护24小时,严密观察尿量、尿色、心电图、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重点观察是否出现溶血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压迫止血动脉穿刺12小时,静脉穿刺6小时。 3.穿刺侧肢体术后伸直,动脉穿刺制动10-12小时,静脉制动6小时,平卧位休息。 4.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双下肢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异常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术后动脉穿刺12小时,静脉穿刺6小时解绷带,解绷带后1小时可下床活动, 6术后遵医嘱给药(地塞米松、低分子肝素)。 7. 行全麻患儿去枕平卧6小时,术后禁食禁水6小时。 四、出院指导 1、环境:安静舒适,保持室内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2、饮食指导:术后无不适,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增强体质行。 3、日常活动:绝大部分术后24小时可逐渐恢复日常活动。3个月至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 4、避免情绪波动及过度紧张。 5、指导患者按时服药(ASD和VSD遵医嘱服阿司匹林3-6个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6、定期复诊,复查心脏彩超。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操作规范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操作规范 根据ASD胚胎学发病机制和解剖学特点可将ASD分为继发孔型和原发孔型,前者常见占ASD的60%~70%,是介入治疗主要选择的类型;后者占ASD的15%~20%,需手术矫治。 尽管传统上认为小于10mm的小型ASD无心脏扩大和症状,可不作外科手术治疗,但考虑到小型ASD可能并发矛盾血栓和脑脓肿,而且这两种并发症好发于成年人,尤其是60岁以后,因此成年人小型ASD也主张行介入治疗。 【适应证】 1.通常年龄≥3岁。 2.继发孔型ASD直径≥5mm,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36mm的左向右分流ASD。 3.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7mm。 4.房间隔的直径>所选用封堵伞左房侧的直径。 5.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6.外科术后残余分流。 【相对适应证】 1.年龄<2岁,但伴有右心室负荷。 2.ASD前缘残端缺如或不足,但其它边缘良好。 3.缺损周围部分残端不足5mm。 4.特殊类型ASD如多孔型或筛孔型ASD。 5.伴有肺动脉高压,但QP/QS≥1.5,动脉血氧饱和度≥92%,可试行封堵。 【禁忌证】 1.原发孔型ASD及静脉窦型ASD。 2.心内膜炎及出血性疾患。 3.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形成。 4.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 5.伴有与ASD无关的严重心肌疾患或瓣膜疾病。 6.近1个月内患感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未能控制者。 7.患有出血性疾病,未治愈的胃、十二指肠溃疡。

8.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部分或全部肺静脉异位引流,左心房内隔膜,左心房或左心室发育不良。 【介入器材选择】 目前国际上有Amplatzer、Cardioseal、GoreHelix、StarFLEX等多种ASD封堵器用于临床,但在我国仅有Amplatzer双盘型封堵器广泛用于临床。 2002年起,经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注册国产ASD封堵器并应用于临床,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1/3左右。【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三大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血型、传染病检查等。 2.术前经胸(TTE)或(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重点观察以下内容: (1)TTE通常在以下3个切面监测,并测量ASD大小:①大动脉短轴切面,观察主动脉前后壁及其对侧有无房间隔残端组织,心房顶部房间隔残端的长度及厚度;②四腔心切面,观察ASD与二三尖瓣的距离,测量房室环部位残端组织的长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详细介绍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详细介绍 发表时间:2011-04-07 发表者:孟庆智 (访问人次:94) 一、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适应证及禁忌征 (一)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适应征 1.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1)年龄:要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常≥3岁; (2)对心脏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单纯性室间隔缺损; (3)室间隔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2mm,无主动脉右冠瓣脱入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瓣返流。 2.肌部室缺,通常≥5mm。 3.手术外科后残余分流。 4.其他:心肌梗死或外伤后室缺虽非先天性,但其缺损仍可采用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术进行关闭术。 (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禁忌证 1.活动性心内膜炎,心内有赘生物,或引起菌血症的其他感染。 2.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形成。 3.缺损解剖位置不良,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或房室瓣功能。 4.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者。 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方法 (一)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准备 1.心导管术前常规。 2.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体征、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3.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相关化验检查。 4.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1天静脉注射抗生素一剂。术前1天口服阿司匹林,小儿3~5mg/(Kg.d),成人3mg/(Kg.d)。 (二)常规诊断性导管术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1.左右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局麻或全麻下做股静脉及股动脉插管,常规给予肝素100U/Kg,先行右心导管检查,测量压力及血氧,检测肺动脉压力及Qp/Qs。以猪尾巴导管经股动脉达主动脉及左室侧压,左室长轴斜位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及其距主动脉瓣的距离,随后作升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主动脉瓣脱垂及返流。 2.经胸超声(TTE)或经食道超声(TTE)检查 评价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数目、邻近结构、与瓣膜的关系,膜部室间隔缺损需测缺损边缘距主动脉瓣距离,膜部室隔瘤形成等。近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随后作升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主动脉脱垂及返流。 (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封堵方法 1.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方法:目前最常用的为Amplatzer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及输送系统进行封堵术。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 刘宏宇王岩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痊愈出院。结论封堵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护理 室缺房缺外科修补术治疗先心病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是此种方法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和输血风险。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介入治疗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新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需要输血的优势,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13岁,动脉导管未闭(pda)16例,房间隔缺损(asd)11例,室间隔缺损(vsd)15例;心功能ⅰ级。 1.2介入手术方法 1.2.1动脉导管未闭常规局麻下分别穿刺股动脉、股静脉,沿股静脉送入6~7f的端孔导管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后,将260cm的交换导丝经pda送入降主动脉;沿动脉送入4~5f的猪尾导管至主动脉弓降部行侧位造影放大摄影,观察pda的形状和位置,测量其直径,沿交换导丝送入传送鞘至降主动脉,撤出导丝和内鞘,选择大于pda最窄直径2~4mm的蘑菇伞封堵器(amplatzerductoccluder,ado),证实ado形状,位置满意,无或仅有少量烟雾状残余分流时,可沿指示方向操纵旋转柄,释放ado,封闭pda,术毕撤出导管、导丝及鞘,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术中静脉注射肝素0.5~1.0mg/kg,24~48h 后复查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 1.2.2房间隔缺损在全麻或局麻下穿刺右股静脉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送入260cm导丝至左上肺静脉,用球囊测量asd最大伸展径,选择型号合适的amplatzerasd封堵器在x线及tte监视下封堵asd,其余同上。 1.2.3室间隔缺损在全麻或局麻下穿刺右股动静脉行常规左室造影及导管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护理配合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9例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患者,根据介入术的手术特点开展术中护理配合。结果:79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封堵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未影响周围结构功能,杂音基本消失,无明显的胸闷、胸痛。术后3 d复查TTE无1例残余分流,复查胸部正侧位片可见封堵器影,疗效满意确切。结论: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术中护理配合,不仅能够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成功率,還能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敏锐的术中观察及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是完成手术的重要保证。 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或儿童常见的心脏疾病,该病不仅会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更是会威胁小儿的生命安全[1]。所以,针对该病的临床诊治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仪器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先心病小儿获得了痊愈的希望,其中心导管介入术治疗是当前应用最广的治疗手段[2]。由于该治疗方案属于微创方式,且具有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青睐[3]。但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群体较为特殊,年龄普遍较低,所以在手术全程过程中配合依从性往往不高,不仅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是会影响手术的成功率[4-5]。所以,如何给患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在手术全程中给予指导和护理,显得意义重大。故笔者本次旨在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中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行封堵介入治疗小儿先心病79例,其中男37例,女42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2岁。动脉导管未闭(PDA)16例、房间隔缺损(ASD)24例、室间隔缺损(VSD)39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X线平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者。 1.2 方法术前需行诱导麻醉,使用山莨菪碱使患儿情绪镇静;之后再实施全身麻醉处理,药物包括丙泊酚、氯胺酮、芬太尼。根据患儿术前行TTE检查,显示PDA、ASD、VSD边缘和大小,行右侧股动脉、股静脉穿刺,将导管置入相应位置,选择合适的封堵器,进行封堵。2 结果 79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封堵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未影响周围结构功能,杂音基本消失,无明显的胸闷、胸痛,术后3 d复查TTE无1例残余分流,复查胸部正侧位片可见封堵器影,疗效满意确切。 3 术中护理 3.1 患儿经麻醉后取舒适体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因术中牵扯神经或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图) 时间:2009年08月27日来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0778668.html, 字体大小:[ 大中小 ] 在线咨询网上挂号 摘要: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采用了介入治疗:不用开刀,采用介入方法将缺损的部位封堵,以达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目的。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示意图(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示意图(2)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示意图(3) 先天性心脏病是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常有心悸、气急、疲劳、头晕、紫绀、下蹲习惯、呼吸道感染及发育不良。传统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采用了介入治疗:不用开刀,采用介入方法将缺损的部位封堵,以达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目的。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治疗特色手术时间短,术后2天病人即可康复出院,疗效与外科开胸手术相同。 先心病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先心病的方法,具有不开胸、创伤小,根治性等优点,现已成为适应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尤其是国产器材的临床应用、大幅降低了手术费用,同时介入技术的成熟,使这一手术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尤为迅速,成为近年心脏病介入领域的一大亮点。 治疗时医生穿刺病人血管(一般采用大腿根部血管),通过特制的直径为2—4毫米的鞘管,在X线和超声的引导下,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封堵缺损或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以达到治疗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先心病介入封堵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约1小时)、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不需特殊麻醉及体外循环、住院周期短(约1周)等优点。只有当病人年龄小、不能配合手术者才需要全身麻醉。该封堵术的适应症很广,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均可以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介入治疗先心病也有其局限性,不适合于已有右向左分流、严重肺动脉高压、合并需要外科矫正的畸形、边缘不佳的巨大缺损等。 先心病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无需在胸背部切口,仅在腹股沟部留下一个针眼(3mm左右)。由于创伤小,痛苦小,术后几天就能愈合,不留疤痕;也无需打开胸腔,更不需切开心脏。 2.治疗时无需实施全身外循环,深低温麻醉。患儿仅需不插管的基础麻醉就能配合,大龄患儿仅需局部麻醉。这样,可避免体外循环和麻醉意外的发生,也不会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ASD介入封堵术全部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SD介入封堵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简称先心病,是指出生时已存在的心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或发育障碍及出生后应当退化的组织未能退化所造成的心血管畸形[1]。先天性心脏病一直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尤其是房间隔缺损(ASD)更多见,ASD的发病率为0.7%~0.8%[2]。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技术在部分地区相对落后,大量儿童期ASD未能得到及早的矫正而进入成年,因此成人ASD在临床上也并不少见。以往ASD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但手术与创伤、麻醉与体外循环、输血与围手术期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应用封堵器封堵治疗ASD是近些年来国际医学界崛起的一门新兴医疗技术,使非开胸手术治疗此类先天性心脏病成为可能。本文对笔者所在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ASD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并对其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ASD患者,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12~58岁。术前均经临床、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彩色多普勒(PHTLTPS IE33)检查证实诊断,所有患者术前均确诊为左向右分流ASD,均为中央型单一缺损,多切面测量ASD缺损大小及房间隔长径,了解ASD 与二尖瓣、肺静脉瓣及冠状静脉窦的比邻关系。符合先心病导管介入封堵手术指征[3]。 1.2封堵器选择选择国产封堵器,由深圳先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一般根据造影及彩超的结果选择相应类型的封堵器。一般ASD封堵器腰部比球囊测量的直径大1~2 mm。 1.3ASD封堵方法8例患者在导管室(室内配备PHILIPS Allura Xper FD平板大C血管造影机)平卧于床,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经皮seldinger,s法穿刺右侧股静脉成功后置入鞘管,静脉内推注肝素100 U/kg,先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获取血流动力学资料,测定肺动脉压,必要时行肺动脉造影。将0.035英寸加硬钢丝置入左上肺静脉内,采用国产输送长鞘管置入左房内,将选择适宜的伞形封堵器安装于输送器内芯的头端,通过相应直径的输送鞘管将封堵器送入左房,在透视下,左心房先释放左侧伞面,回拉使其紧贴残余,固定钢丝,回撤整个封堵器系统,再完全释放右心房面伞,使封堵器卡于ASD处,观察伞型良好、轻轻推拉封堵器无脱落、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流消失和封堵器位置及形态满意后,且无残余分流时(ASD根据多普勒左向右分流信号判定,无左向右分流信号为效果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通过外周血管穿刺(一般采用股动、静脉),在X线和超声的引导下,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心脏病变部位封堵缺损或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以达到治疗目的。 【护理常规】 1.术前 (1)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过程及环节,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术前夜服用地西泮(安定)等,保证充足睡眠。患儿常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可在其家长的陪伴下完成术前准备工作。 (2)常规检查及准备: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正位片,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等化验检查。 (3)术前6h禁食、4h禁饮。患儿需静脉复合麻醉者,术前8h 禁食,4h禁饮。 (4)皮肤准备:清洁皮肤,常规备皮。 (5)进行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训练,避免术后因卧位不习惯而引起排便困难。 (6)衣着舒适(女性患者摘掉项链、胸罩等),术前排空膀胱。 (7)留置针静脉穿刺,避免在术肢穿刺。 (8)预防感染,常规术前0.5~2h静脉滴注抗生素。若出现体温升高或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暂停手术。

2.术后 (1)患儿全身麻醉者按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根据情况使用口咽通气道,至完全清醒前给予面罩高流量吸氧。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2)成年人与患儿术后肢体的护理:卧床休息24h,穿刺股动脉用加压器加压包扎者,术后肢体严格制动6~8h;穿刺股静脉者,术后肢体严格制动 2h,术后肢体应伸直避免弯曲。对于躁动、哭闹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镇静药,也可适当给予肢体约束,注意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术后 24h拆除加压包扎,逐步增加活动量。 (3)饮食护理:术后 24h内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次日恢复正常饮食。全身麻醉患儿清醒后2h先试饮少量水,无呛咳后方能进食、饮水,如有咽部不适应延长禁食时间,症状消失后方可进食。 (4)用药护理: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6个月,成年人剂量为100~300mg/d、患儿25~100mg/d。注意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血便、呕血等情况。 (5)预防并发症:如出血或皮下血肿、心律失常、溶血反应和发热与感染等。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及身体碰撞,防止堵闭器脱落,3个月后活动可不受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