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黄景仁诗词
清代黄景仁的《绮怀诗二首·其一》
清代黄景仁的《绮怀诗二首·其一》清代黄景仁的《绮怀诗二首·其一》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赏析“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
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
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
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
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
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在黄景仁的诗中,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
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
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第三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
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
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
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
“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祭母七绝诗词
祭母七绝诗词《思母》作者:与恭(宋)诗文: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别老母》作者:黄景仁(清)诗文: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岁暮到家》作者:蒋士铨(清)诗文: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墨萱图·其一》作者:王冕(元)诗文: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游子吟》作者:孟郊(唐)诗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十五》作者:王安石(宋)诗文: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西上辞母坟》作者:陈去疾(唐)诗文: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送母回乡》作者:李商隐(唐)诗文: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晒旧衣》作者:周寿昌(清)诗文: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亲旧线痕。
《乌夜号》作者:李群玉(唐)诗文: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
有鸟在其间,达晓自悲吟。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
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
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
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9. ◦ ◦ 10. ◦ ◦。
唐诗赏析-黄景仁《杂感》原文译文出处赏析
黄景仁《杂感》原文|译文|出处|赏析'《杂感》这首诗是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悟,语言口语化,天然凑泊,反语的手法突出诗人愤愤不平的心情。
充分反映出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杂感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清代:黄景仁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译文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
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注释①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
②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
③薄幸:对女子负心。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本诗基调:无法参禅得道,心中的不平亦不能自抑。
一个“只”字仿佛自嘲,实是发泄对这个世界的不平。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不平鸣,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人之言也也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风中飞蓬飘尽悲歌之气,一片禅心却只换得薄幸之名。
宋道潜诗有云:“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如此清妙之音被作者如此化用,倒成了牢骚满腹的出气筒。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
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
薄幸,对女子负心。
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
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颈联更是狂放愤慨:世上的人十之八九只配让人用白眼去看,好似当年阮籍的做派;“百无一用是书生”更是道出了后来书生的酸涩心事,此句既是自嘲,亦是醒世。
衡水诗歌之夜雨赏析清代黄景仁
入若耶溪 王藉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入若耶溪 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1.两首诗的第三联都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崔颢诗的第 三联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都写了泛舟若耶溪,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夜雨 黄景仁【注】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 倒。
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 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春去也”一声慨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易逝, 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 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借 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法,“飞红 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 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 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 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易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 意的愁苦。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 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表达技巧?诗(词)中某句抒发情 感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赏析诗(词)中某句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 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 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 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 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一般认为,诗 词表现手法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 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 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 渡、照应等)。
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原文译文赏析
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原文|译文|赏析《癸巳除夕偶成》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写的七言绝句诗,是诗人除夕归乡时有感而发的诗篇。
此诗写诗人在除夕之夜,凝望星空的场景,表达诗人愁闷的心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癸巳除夕偶成》原文清代: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译文及注释译文时间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
在石桥上昂首而立的人却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着天空,却把一颗明星当作月亮观看了多时。
注释漏:漏壶,古代计时仪器。
迟迟:指时间过得很慢。
潜:暗中,悄悄地。
物外知:从时间流逝、外物变迁中感觉出来。
市桥:指作者家乡市镇中的桥。
江南城镇多傍水为街,市中多桥。
识:shí,在这里是认识的意思。
赏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诗人思绪纷纷。
上句尽情渲染了除夕夜千家万户的欢迎气氛。
“千家笑语”四字紧扣题目“除夕”,描写了除夕之夜千家万户守岁迎春,欢歌笑语的气氛。
人们感觉时间流逝得太快了,以至于不知不觉已到了深夜。
诗人此时思绪连绵,独生忧患。
“忧患”与“千家笑语”的气氛很不协调,而在这里却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封建社会里,由于贫富悬殊,除夕之夜,几家欢乐几家愁。
诗人与家人团聚,本可以过愉快的除夕,但诗人却忧虑重重,这充分表现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这两句写诗人心中忧闷而产生的独特行为。
上句的“悄立”二字,写诗人一人静悄悄地站在市桥上,用外形的静谧暗示内心的不平静。
“人不识”三字,写出并不是人们不认识诗人,而是感叹那些欢歌笑语的人们不了解他心中的忧患。
因而诗人感到更加孤独。
下句是“悄立”的“延伸”,诗人心中的忧患无法排解,便独立一人到市桥上,长久伫立,凝视天上的一颗亮星。
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似乎已经超然物外,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看多时”含蓄地回答了诗人“忧患”的内容。
诗人感到星移斗转,岁月如桥下的流水,一去不返,联想自己,少负盛名,却怀才不遇,即将而立之年,功不成,名不就,穷途潦倒,贫病交加,愤激悲伤之情,一齐涌上心头。
黄景仁《都门秋思》全诗翻译赏析
黄景仁《都门秋思》全诗翻译赏析黄景仁《都门秋思》全诗翻译赏析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景仁《都门秋思》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译文】美好的夕阳景象劝诱旅客登楼去观赏;山色萧条,悄悄地把一片秋意绕着城郭送过来。
【出自】清朝黄景仁《都门秋思》其三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注释:五剧:道路纵横、四通八达的地方,指京城繁华的街道。
卢照邻《长安古意》:“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隐:盛大,形容声音宏大。
北邙:在河南洛阳东北,汉魏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
古代诗文常以北邙泛指墓地。
冢:坟慕。
千:言其数量银多。
寒甚: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说自己的孤独愁苦超过杜甫诗中的佳人。
这足采用“加一倍”写法,使诗意推进一层,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自力度。
白杨:一个传统意象,源于《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遥望北郭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灾广路。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白杨是一种肃杀悲凉景物,它萧萧作响,悲声呜咽,用以引起游子的憨苦情怀和思乡意忠。
诗人故意要于居处多种白杨,意在强化并强调他的忧思愁情。
参考译文:四通八达的道路上,达官贵人的车轮滚动之声犹如隆隆酋声。
北邙山上荒坟满布,一片萧索凄凉。
一抹殷红的夕阳,好像规劝客居异乡的游子珍惜时光,及时去登楼远眺,欣赏黄昏时的短暂美景。
放眼望去。
只见秋光暮色围绕城郭而来。
我太贫寒,,而且流落异乡,无依无靠。
我愁苦的事太多了,想买些白杨栽种,让它在秋风中的萧萧声来代替我不断诉愁吧。
深秋了,全家人都在萧瑟的`秋风中颤栗。
九月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但因家境贫困,御寒的衣服还无法准备。
古诗《黄景仁·二十夜》原文赏析
古诗《黄景仁·二十夜》原文赏析古诗《黄景仁·二十夜》原文赏析古诗《黄景仁·二十夜》原文赏析破窗焦雨夜还惊,纸帐风来自作声。
墨到乡书偏黯淡,灯于客思最分明。
薄醪似水愁无敌,短梦生云絮有情。
怪煞邻娃恋长夜,坐调弦柱到三更。
乾隆三十九年腊尽,黄景仁在江宁随园袁枚家度岁。
过了年,先到安徽太平府学使朱筠幕中,夏天应寿州知州张佩芳的延请,主讲于正阳书院。
这首诗是九月二十夜在正阳书院所作,时景仁年二十七。
在正阳书院教书,诗人写过几首盛夏纳凉杂咏的五言古风,其中有一首写乌鸦,结尾说:“日出鸦四飞,日入群就宿,吁嗟复吁嗟,我岂如此鸦!”又有一首写竹子。
寿州少竹,书院寓斋中稍有几根,诗人十分爱重,诗的结尾写道:“故山足千亩,一一惊春雷。
……其下坐故人,念我应徘徊。
”诗句中透露出浓厚的思乡情绪。
这首《二十夜》写的也是这种乡愁。
但这时不再是纳凉的溽暑盛夏,时序已经到了“悲乎哉,秋之为气也”的凉秋九月了。
首联便写助人凄凉的秋雨秋风,渲染环境气氛。
破窗之外,雨打芭蕉,深夜传来,使人暗惊——又是一个肃杀的秋天到来了。
那阵阵秋风,吹在纸制的帐子上,哗哗作响,使诗人感到深深的凉意。
在这风雨交加的秋夜,浩浩乡愁,悄悄升起。
诗人想到,该给家里人写封信了。
但是——墨到乡书偏黯淡,灯于客思(si)最分明!你也许会说,这诗未免不大合事理。
为什么一写家信,连墨色也变黯淡了?为什么一想家,那灯也变得分外光明?这是不是一种心理作用,一种幻觉?不!这是写实!这是真正的诗,真正用泪写成的诗!不知你有没有在大雨中行走的体验?雨打在脸上,顺着眉睫往下流,遮住了眼帘。
这时你看四周景物,轮廓变得模糊了,色彩也变得黯淡了,你会自然地抹一下脸上的雨水。
现在,雨虽打在窗外芭蕉,泪却流在诗人脸颊。
他在噙着热泪写家书。
用泪眼看纸上的字,岂不如雨中观物,一切都变得模糊黯淡吗?一边写信,一边想家,用饱含着泪水的眼睛看桌上灯光,那灯光因泪水的折射自然也变得分外光明了。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
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爱情就像水,宽容就是杯子,当爱情沉淀时,轻轻摇一摇杯子。
我相信我们永远不会后悔,也不会选择彼此作为我们生命中最真诚的爱人。
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表达爱情的经典古诗词1绮怀[清] 黄景仁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作品赏析“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
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
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
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
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
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在黄景仁的诗中,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
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
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第三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
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
黄景仁的诗词10篇
黄景仁的诗词10篇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
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下面本店铺就和大家分享黄景仁的诗词,来欣赏一下吧。
送韦书城南归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夜灯分作江南梦,看尔风尘竟拂衣。
湖上酒徒齐拍手,一天秋与故人归。
归燕曲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玉露零阶叶飘井,巢燕差池去无影。
别路三千紫塞长,秋风一夜乌衣冷。
可怜欲别更徘徊,暮气繁华眼倦开。
易主楼台常似梦,依人心事总如灰。
珠帘十二斜阳下,凄凉几阅流红卸。
昔日抛花散绮筵,此时掠草辞歌榭。
海国回头雾百重,可应魂恋旧房栊。
玉京臂冷红丝断,神女钗归锦合空。
亦有江南未归客,年年社日曾相识。
故家子弟半飘零,芦花满地头俱白。
朱雀航边伴侣稀,郁金堂上故巢非。
抛残一样新团扇,辛苦三春旧舞衣。
感恩几辈同关盼,忍待明年更相见。
一任泥抛落月梁,那堪门掩无人院。
伯劳东去雁南来,百遍相呼誓不回。
天空自有低飞处,不是同心莫浪猜。
小心坡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世险不到此,兹坡名小心。
侧栈受半履,石滑不可任。
上岭欲怒压,下有无穷深。
削壁绝扪据,长云荡其阴。
飞空苦无具,至此毛发森。
人言小心度,我以无心临。
同游少人色,牛喘逋汗淋。
对之忽大笑,划然摇井参。
山灵喜颜色,乐奏来仙禽。
提心一趺坐,万态何沈沈。
感旧四首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马醉流霞。
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
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
匆匆觉得扬州梦,检点闲愁在鬓华。
唤起窗前尚宿酲,啼鹃催去又声声。
丹青旧誓相如札,禅榻经时杜牧情。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云阶月地依然在,细逐空香百遍行。
黄景仁诗词大全10篇
黄景仁诗词大全10篇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
下面本店铺就和大家分享黄景仁诗词大全,来欣赏一下吧。
徐沟蔡明府予嘉斋头闻燕歌有感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并州作客意如何,石调重闻掩泪多。
回首燕山五年住,一声如听故乡歌。
偕王秋塍张鹤柴访菊法源寺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身离古寺暮烟中,归怯秋斋似水空。
暝色上衣挥不得,夕阳知在那山红?岁暮怀人·其四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兴来词赋谐兼则,老去风情宦即家。
建业临安通一水,年年来往为梅花。
上朱笥河先生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先生卓然坐虎皮,旁罗宾从皆瑰奇。
珠光剑气纷陆离,贡之玉堂当世希。
如余卷曲樗散资,不可无一聊备遗。
公言我欲拂拭之,金沙同冶吾能治。
退而喜也心然疑,指胸兀兀前致词。
嗟哉小子幼苦饥,典书易米供衰慈。
草间咄咄哦恶诗,自为其知曾无师。
公名束发心已知,三千里外无见期。
义兴两龚语我私,言公相士无成规。
扫门求见君无迟,我时唯唯神魂驰。
聚米不遂徒嗟咨,朅来乞食江之湄。
头如蓬葆衣尘缁,日日面壁愁孤羁。
忽闻公至乐不支,径尔投刺趋阶墀,不用温简揖路歧。
豁然霁色云雾披,意气倾倒山可移。
诱我力学言如饴,感激真乃零涕洟。
宾朋暇日罗盘卮,墙头酒过梁果垂。
忘情略分兼娱嬉,公也环顾掀髯髭,不惜百妍间一媸。
于时岁景穷崦嵫,寒灰忽尔逢春熙。
恩遇已极心转危,一身块然百不宜。
两手只解霜螯持,漂零落魄志业隳。
渐恐化雨难为施,他时荆栎从芟夷。
即是此日牛医儿,虽然一事愿脱锥,长谢乃敢终其辞。
假如公有烟霞思,此必弟子相追随。
前驱猿猱后麇麋,携囊入云采苓芝。
剥刷幽怪穷险巇,佐公巨笔挥淋漓。
此则不敢多让谁,公闻此言顾我嘻。
小子狂矣言无稽,言虽无稽心不欺。
春葵只有倾阳枝,作诗呈公公解颐,谓我诗笔犹可为。
十年吟苦霜鬓丝,一编吐气今其时。
元日大雪叠前韵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昨宵连巷喧索逋,我亦瑟缩羞妻孥。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出自清代黄景仁的《绮怀》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1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赏析“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
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
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
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
相遇。
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
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
黄景仁诗词10篇黄景仁的词
黄景仁诗词10篇黄景仁的词黄景仁,字仲则,武进人。
九岁应学使者试,临试犹蒙被索句。
后以母老客游四方,觅升斗为养。
朱筠督学安徽,招入幕。
上巳修禊,赋诗太白楼。
景仁年最少,著白袷立日影中,顷刻成数百言,坐客咸辍笔。
时士子试当涂,闻使者高会,毕集楼下,咸从奚童乞白袷少年诗竞写,名大噪。
下面本店铺就和大家分享黄景仁诗词,来欣赏一下吧。
和钱百泉杂感·其二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臣本高阳旧酒徒,未曾酣醉起乌乌。
祢生谩骂奚生傲,此辈于今未可无。
雨后写望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弥空水气自魂魂,雨过长淮已到门。
七十二川流合处,一条清颍不曾浑。
岁暮怀人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打窗冻雨剪灯风,拥鼻吟残地火红。
寥落故人谁得似,晓天星影暮天鸿。
七夕怀容甫游采石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疏梧摵摵漏迟迟,人去庭空独立时。
羡尔万峰高处望,半轮凉月下蛾眉。
卖花声·立春词牌名:卖花声|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集吴香亭太常斋见所藏孙雪居董香光书画合册作歌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人言诗妙画难尽,我言是诗皆画境。
人言书妙从画参,我言画亦书理兼。
云闲董尚书,书法昔无敌。
挥写唐人五七言,金壶汁破霞笺色。
汉阳太守孙雪居,力追诗意为补图。
忽忘笔墨在何许,时见云烟空欲无。
咫尺何论万里势,萧瑟苍茫极能事。
是书是画两不分,呵成一片青霞气。
汉阳烟树连晴川,两公宦游争后先。
我亦楼头访崔颢,昔人不见心茫然。
古人多少登楼客,名籍谁应跨鹤仙。
太常先生重毫素,不薄今人尤爱古。
寒宵觞客观宝台,墨光酒气相旋舞。
我于斯事罕一优,不嫌百读揩昏眸。
祇今墨妙知谁似,俯仰人间三百秋。
黄山寻益然和尚塔不得偕邵二云作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眼界彻上下,忠义不可逃。
大觉上上乘,立脚宜坚牢。
明季益然师,大节丘山高。
夙业秉奇慧,四大穷秋毫。
偶然俯尘世,怨水流滔滔。
黄景仁的经典诗词《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的经典诗词《癸巳除夕偶成》《癸巳除夕偶成》清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赏析】首句“千家笑语漏迟迟”,渲染了除夕夜千家万户的欢迎气氛,描写了千家万户喜气洋洋、欢歌笑语的欢乐情景。
次句“忧患潜从物外知”,情绪骤然转为低沉,写诗人因忧患而思绪绵绵。
“忧患”与“千家笑语”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忧国忧民之心。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两句,写诗人因“忧患”情绪而产生的独特行为,刻画出一个忧心忡忡而又孤独寂寞的人物形象。
诗人独自站在小桥上,默不作声,仅仅凝望着天空,盯着一颗星星看了多时。
“悄立”二字,看似平静,实际上却仅仅外表的平静,暗示的是心中的不平;“人不识”点出欢歌笑语之人不能理解诗人的忧患,突出诗人的孤独心境。
末句,极写诗人的忧愁郁闷心情,显示出一种旷世的孤独。
“一星如月”体现出作者的专注精神,诗人专注于一颗孤星,似乎已经超然物外,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正表现出其寂寞无依的心境。
而“看多时”则含蓄地回答了诗人“忧患”的内容。
诗人在除夕之夜不欢享天伦之乐,却要看星多时,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写的“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到底是什么令诗人彻夜仰望星辰呢?除了怀才不遇,穷途潦倒,贫病交加的身世之感,似乎还酝酿着某种危机正向社会袭来的一种忧思。
作者身处“康乾盛世”,但这个繁华盛世的外表下,却隐藏了各种社会矛盾,作者居安思危,忧虑深沉。
扩展阅读:黄景仁的人物简介黄景仁为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后裔。
祖黄大乐,为高淳校官。
父黄之掞,为县学生。
黄景仁4岁丧父,十二岁祖父去世,十六岁时的哥哥罹病身亡。
黄景仁依靠母亲屠氏养成,八岁能制举文,16岁应童子试,三千人中名列第一,“前常州府知府潘君恂、武进县知县王君祖肃,尤奇赏之”。
17岁补博士弟子员,于宜兴氿里读书,与汪中友好,但从此屡应乡试都不中。
乾隆三十一年,于江阴遇同邑洪亮吉,各为诗歌,人们评价说,黄诗似李白,洪诗学杜甫,因此时称“洪黄”。
杂感 清代黄景仁诗作
杂感清代黄景仁诗作《杂感》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衍生注释:- “仙佛茫茫两未成”:意思是求仙求佛都没能成功。
这里“仙佛”代表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归宿。
- “不平鸣”:因心中的不平而发出呼声。
- “风蓬”: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形容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 “泥絮沾来薄幸名”:“泥絮”比喻被尘世烦恼所束缚。
“薄幸名”表示不好的、负心的名声。
- “堪白眼”:值得被人用轻蔑的眼光看待。
“白眼”是一种表示瞧不起的眼神。
赏析:主题上,这首《杂感》充满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书生地位的喟叹。
情感上相当复杂,既有着对壮志未酬的愤懑,又有对现实中自身声名被污的无奈。
开篇“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直接宣泄出自己求仙佛不成,只能在暗夜独自抒发内心的不平。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以风蓬、泥絮自比,写尽漂泊之感以及无端的名声受损。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诗人的激愤之语,也是本诗最为人所知的句子,表达了在当时社会中书生不被重视、受尽冷眼的状况。
最后“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又可见诗人在无奈之下还是坚持自我发声的倔强。
表现手法上,善用比喻,如用“风蓬”“泥絮”等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状态,同时直抒胸臆,将心中的愤懑、无奈等情感直接倾吐出来。
作者介绍:黄景仁,清代诗人。
他一生穷困潦倒,却才华横溢。
他的诗作多表达自己的穷困、在仕途上的不顺以及内心的悲苦情绪。
他像很多古代不得志的文人一样,空有满怀抱负却难以施展,只能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诗歌来抒发,其诗感情真挚浓郁,艺术感染力很强。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一个文学社团的讨论会上,大家在讨论当今文科出身的人在职场的遭遇。
小王说:“我感觉我们文科生出去找工作经常被歧视呢。
”这时小李接话道:“就像清代黄景仁说的‘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以前书生不受重视,现在感觉文科生也有类似的烦恼呢。
黄景仁《绮怀十六首·其十五》诗词赏析
黄景仁《绮怀十六首·其十五》诗词赏析绮怀十六首·其十五清代:黄景仁几回花下坐*,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赏析“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
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
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银汉红墙入望遥”。
明月相伴,花下*,美好的相遇。
但是这仅仅一个开始。
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
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在黄景仁的诗中,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的姿势,思念的姿势。
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
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第三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这句能够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
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
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
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
“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黄景仁最著名的十首诗
黄景仁最著名的十首诗
黄景仁,字仲则,号东篱,福建莆田人,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被誉为“闽海诗派”的代表人物。
以下是黄景仁十首经典诗词:
1.《杂感》:此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
2. 《别老母》:这首诗描绘了黄景仁在离家求学时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
3. 《癸巳除夕偶成》:此诗描述了除夕夜晚千家笑语的氛围,却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忧虑。
4. 《新安滩》:诗中描绘了新安滩的险峻,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5. 《感旧》: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恋情的怀念以及对自己遭遇的不满。
6.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夜晚走出篱门,感受到秋风的凉爽,并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情。
7. 《绮怀》:诗中以花为象征,描绘了一段情感纠葛,表达了诗人的深深思念。
8. 《春兴》:此诗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9. 《游园不值》:描绘了一幅园林景色的画面,同时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10. 《赠外子》:这是一首赠予丈夫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深深的爱意。
黄景仁写的诗10首
黄景仁写的诗10首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黄景仁写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绮怀[清] 黄景仁露槛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当游仙。
有情皓月怜孤影,无赖闲花照独眠。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人中年。
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著鞭。
绮怀[清] 黄景仁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感旧[清] 黄景仁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写醉流霞。
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
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
匆匆觉得扬州梦,检得闲愁在鬓华。
感旧[清] 黄景仁唤起窗前尚宿醒,啼鹃催去又声声。
丹青旧誓相如札,禅棍经时杜牧情。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云阶月地依然在,旧逐空香百遍行。
感旧[清] 黄景仁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
多缘刺史无坚约,岂视萧郎作路人。
望里彩云疑由由,愁边春水故粼粼。
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
感旧[清] 黄景仁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
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
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
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
都门秋思[清] 黄景仁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都门秋思[清] 黄景仁侧身人海叹栖迟,浪说文章擅色丝。
倦客马卿谁买赋,诸生何武漫称诗。
一梳霜冷慈亲发,半甑尘凝病妇炊。
寄语绕枝乌鹊道:天寒休傍最高枝。
杂感[清] 黄景仁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癸巳除夕偶成[清] 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黄景仁写的诗10首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朝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其一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清朝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其一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译文】悄悄地站立桥头,街市来往不绝的行人,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有一颗星儿像明月一般孤独地悬挂在天边,我独自在那儿看着它,看了好久好久。
【出典】清朝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其一注:1、《癸巳除夕偶成》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2、注释:癸已:天干地支纪年法,查黄景仁生平,可知这一年是清乾隆三十八年,即1773年。
偶成:偶然有感而作。
漏,沙漏,古代的计时器。
忧患:关于“忧患”的解释,历来说法不一。
有的认为是指所谓“乾隆盛世”中潜藏的社会危机;有的认为是指第二年的“寿张之乱”;我认为仅是作者抒发自己在异乡除夕的寂寞凄凉与忧愁苦闷。
3、译文1:除夕之夜,在千家万户欢声笑语中时间慢慢逝去。
危机正在暗暗向社会袭来,而沉浸在节日欢乐中的人们尚未觉察。
我孤独寂寞地一人站在市桥之上,仰望星空陷入沉思。
译文2:要过年了,千家笑语,人们都在守岁接福,过午夜了还笑声不绝,但惟有诗人却高兴不起来。
除夕之夜,在千家万户欢声笑语中时间慢慢逝去。
诗人孤独寂寞地站在市桥之上,仰望星空陷入沉思。
他分明感受到,在可见的欢乐景象之外,某种危机正在暗暗地袭来,而正沉浸在节日欢乐中的人们怎么能够觉察呢。
4、黄仲则(1749--1783),名景仁,字汉镛,自号鹿菲子,江苏武进(常州)人,自称黄庭坚后裔。
四岁丧父,家贫力学。
十六岁参加常州府童子试获第一名秀才。
然“生于盛世运偏消”,时乖命蹇,落拓平生,年仅三十五岁就贫病以终。
黄仲则才高气傲,学遍古今,“沉酣经藉,融液子史,”在朱筠门徒中,数他年龄最小,但才高志深。
吴兰雪云:“仲则诗无奇不有,无妙不臻,……吾尝论海内诗人,能从古人出而不为古人所囿者,藏园而外,必推仲则第一。
……”张维屏云:“古今诗人,……众人共有之意,入此手而独超;众人同有之情,出之此笔而独?……有味外之味,……有音外之音,……夫是之谓天才,夫是之谓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近求之,百余年以来,其惟黄仲则乎。
绮怀诗黄景仁诗词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绮怀诗黄景仁诗词阅读原文附加答案《绮怀诗黄景仁》诗词阅读原文绮怀诗黄景仁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绮怀诗黄景仁》诗词阅读题目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A.“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引申为“美丽”,“绮怀”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诗人来说,这种美丽也是凄婉动人。
B.首联描写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相遇的情景,而伊人却咫尺天涯,这就流露出了诗人与之遥不可及的淡淡哀伤。
C.颔联诗人待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
这种等待的也可说是一种美丽的等待。
D.“宛转心伤剥后蕉”中的“蕉”代表幽怨愁苦,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中的“芭蕉”这一意象亦是如此。
15.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最美丽也是最绝望的诗歌”,它的“美丽”和“绝望”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试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7分《绮怀诗黄景仁》诗词阅读答案14.参考答案:A D15.参考答案:①首联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这是一个美丽的开始。
而伊人咫尺天涯,遥不可及,这使诗人陷入深深的绝望。
②第二联昨夜星辰,记录着花下吹箫的美好故事,今夜星辰,却只能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
诗人知道往事不可重现,这种清醒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③第三联诗人用美好的思念将自己重重包裹。
春蚕吐丝、红烛泪尽都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
④尾联三五年前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味道,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自然是人世间最绝望的深情。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5分,答对三点给7分。
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绮怀诗黄景仁》诗词阅读赏析“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绮怀》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黄仲则,名景仁,自号鹿菲子,清代中期有名的诗人。
他幼年聪敏,九岁曾吟出“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名句,十六岁于三千人中取童子诗第一,有“乾隆六十年第一人”之誉,然时乖命蹇,落拓平生,年仅三十五岁就贫病以终。
观其诗作,多抒发穷愁愤慨之情,如《别老母》:“……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写其从幕离家时的情景,读来催人泪下。
再如《都门秋思》第三首: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尾联二句,写尽寒士悲酸,当时身居巡抚的毕秋帆读至此,竟夜不成寐,瞿秋白也有“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之叹。
黄仲则才高自恃,不平则鸣,笔调凄怆,直抒胸臆,多有愤语。
典型如《杂感》: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傲世嫉俗,悲歌慷慨,抒尽胸中孤愤之气。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
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也笼罩着陆游《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感伤。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这种充满了一种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浪漫情调,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开始,在诗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这种距离,泰戈尔笔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心中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绝望。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
只有陪伴自己这个伤心之人。
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诗中,所有的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即思念的姿势。
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己的衣裳,打湿了自己的心灵。
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正能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也和他的另一首诗《秋夕》中“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判逐幽兰芳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有异曲同工之处。
春蚕吐丝,将自己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这也正是“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
而黄景仁诗中的“芭蕉”也正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之意。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这句诗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自斟自饮了,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
“可怜杯酒不曾消”,表面说的是消不尽的酒意,其实说的是一种无法摆脱的伤感,这种无法消解酒意的“醉”是“醉”并非在往昔的回忆中而醉,而是一种“醉”在孤独的现实中的一种苦痛。
秋夕黄仲则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
《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搴[qiān]拔取:斩将~旗。
译: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叙,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元明清诗向来不受重视,只因为唐诗成就太高,但是元明清诗中亦有精品,清乾隆年间的诗人黄景仁算得上是佼佼者。
黄景仁一生悲苦,四岁丧父;未及成年,祖父、祖母、兄长相继过世。
然而他年少有诗才,九岁有诗“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十六岁时,夺三千人童子诗第一。
他虽有过人的诗才,却仅得秀才功名。
十九岁参加江宁的乡试,名落孙山,愤而有诗《杂感》,不想此诗竟成为其一生的写照。
杂感清代.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谶chèn 本义: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
一语成谶,就是一句话说中了,就是“不幸而言中”(不吉利的事情,诅咒似的),但没有这一成语。
诗人首先提及自己为解心中苦闷,求佛问道不成,只能在夜深之时发出深深的愤愤不平。
宋代以降,佛、道、儒三教合一,传统士大夫在一帆风顺的时候,积极入时,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在遭遇挫折时,多退居江湖之远,求佛道以自慰。
然而此时的诗人才十九岁,什么让他要求佛问道?黄景仁“六赴乡试,概报罢”,一次次的失利,让他心中郁积不平之气,长期游幕,寄人篱下,心中不平之气越来越强,竟然是英年早逝郁郁而终!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说道自己身世凄苦,一生如风蓬一样飘零以及处世落落寡合的性格。
诗人寄人篱下,到处飘零,换了旁人,慷慨激昂之气早已消磨待尽,但是他仍旧一副铮铮铁骨。
他虽有一世之诗名,但是却掉入了泥潭之中,自己处世落落寡合,被权贵指为不识时务的薄幸之人。
他之所以心中有不平之气,是他厌恶腐败的官场和儒林。
所以他说“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对那些显贵、名儒他在内心深处是及其藐视的,诗人自然要对他们投以白眼了(世上的人十之八九只配让人用白眼去看)。
但是诗人也是很无奈的,面对权势和财富,他又能如何?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此句为人所熟知,但是多理解为自己遭人白眼,只能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恰恰相反,诗人藐视那些权贵,对他们投以白眼,我们看到了他一身都是傲骨!
但是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吗?不是,黄景仁手中有支笔,他可以发出他心中的不平之鸣。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古人有“诗谶”之说,如果写诗提及不吉利之事,往往会在自己身上灵验,但是诗人不惧怕“诗谶”,要如春天的鸟鸣、秋天的虫吟一般自然,写出自己心中的不平。
乾隆时代文网密布,诗人不作歌颂“盛世”靡靡之音,尽是写出和朝廷主旋律不和谐的“不平鸣”!
《杂感》是诗人十九岁时的作品,但是却惊人的暗合他三十五年间的遭遇,黄景仁不畏惧“诗谶”,但是却没能逃离“诗谶”,真是可叹可悲啊!
将之京师杂别黄景仁
翩与归鸿共北征,登山临水黯愁生。
江南草长莺飞日,游子离邦去里情。
五夜壮心悲伏枥,百年左计负躬耕。
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
都门秋思黄景仁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邙máng北邙,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