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黄昏”意象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由日暮黄昏时一些令人悲切的景物抒发谪居中的寂寞 情感。
• 2、相思怨别 怀人:产生于春秋时代的《诗经·王 风·君子于役》是中国诗史上出现得最早的日 暮怀人之作: •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焦虑的思妇在黄昏时分 期盼亲人归家的生活图景。通过描写鸡栖于埘、 羊牛归来的画面,点明已是黄昏,从而刻画出 思妇盼夫夫不至的真挚感情。
1、即景咏怀 一说起黄昏,就会让人想起落日。夕阳可以说是黄昏的一 个标志性景物,正是有了夕阳朦胧光线的笼罩,黄昏时大地上 的自然万物才会激起诗人不同凡响的情感波动。面对迷茫的黄 昏晚景,诗人首先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由衷的赞叹,他们有时通 过对夕阳晚景的吟咏,表达出一种欣赏愉悦的情感。 •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于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人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偷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古典诗词中的“黄昏”意象解析
遵四时以叹逝
• •
瞻万物而思纷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击壤歌》) 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夫风雨晦暝,独处无 聊,此时最易怀人。”就人体的生物机能来说,外界物 候时间引起的阴暗、湿度等温度变化,的确可以敏感地 影响到人的情绪。 • 《黄帝内经》:“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 西而阳气已虚,气门已闭。”而日暮黄昏,正是一个朦 胧宁静的时刻,人们眼中的天、地、人、物无不染上一 层迷蒙的色彩,于是不免触景生情,心生感慨。 • 农耕社会中,黄昏是人们劳作一天之后荷锄而归, 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但是,当辛勤劳作的人们“日入” 而不得“息”时,就只能望黄昏天地而兴叹,对亲人欢 聚标志的黄昏夕阳万物产生诸般的情感牵绊。
心理。漂泊江湖的游子在外面披霜戴雪,经历过羁旅 途中的风风雨雨,几番彻骨之后,他们都或多或少地 表现出思乡的情绪,而以夕阳为背景的黄昏景色就是 他们较常写到的。
马致远《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这首小令是黄昏意象堆积的特例,全诗只有二十八 个字,却写出了多种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 涯,这一系列带有悲冷色彩的黄昏意象把孤寂凄苦的 羁旅愁思渲染得幽眇无边,扣人心弦,引人遐想,让 人回肠荡气,具有无尽的感人魅力。

• 曹植《赠白马王彪》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木,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悲凉的秋风、寒蝉的鸣叫、萧条的原野、西下的 夕阳„„这一系列秋天日暮的自然意象使诗人不由得 想起刚刚死去的兄弟,生离死别的哀痛加深了,再加 上归鸟、孤兽的视觉意象就将诗人自身政治迫害下交 游无助孤立无援的困窘处境剖白。

朝阳东升,夕阳西下,黄昏是光明与黑暗的 一个临界点。作为宇宙世界里一个特定的时间范 畴,“黄昏”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频频出现。千百 年来,人们感受黄昏,描写黄昏,在黄昏时的各 种景物身上融合了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深 奥底蕴的观照和领悟,记下了人生的欢乐和痛苦, 显出了生命追求的坎坷,多难。 • 正如肖弛在《中国诗歌美学》中指出的: “诗歌艺术中的时间意识是一种生命意识。”在 诗人的笔下,黄昏时的树木、山川、夕阳、归鸟 已不再是纯粹的景物,而是熔铸了诗人审美情感、 审美理想的一种文学意象,是被情感化、心灵化 了的审美对象。
对黄昏的由衷赞叹又是通过描写各种自然意象表现出来的:林壑、 云霞、芰荷、蒲稗、春风、幽幌,清林、孤烟、落日„„这一系 列黄昏意象正是诗人表现内心愉悦的情感寄托。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Baidu Nhomakorabea苔上。 ——王维《鹿柴》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诗人一方面为黄昏的夕阳美景陶醉不已, 另一方面目送夕阳,有感于寂寞黄昏天地万物 的凄清冷淡,诗人孤独之感油然而生,从而记 下了古代文人亘古不变的心声。 • 一定程度上,中国古代诗人的孤独感与他 们在政治上的不得意是分不开的。治国平天下 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大多数作家的人生目标,儒 家“兼善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 值取向是他们的共同心态。为了建功立业,他 们往往离乡背井,漂泊江湖,历经坎坷,虽然 付出了种种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都 虚度光阴,抱负成空。于是落拓失意的游子便 借由吟诗作对抒发怀才不遇的人生感伤,而静 谧的黄昏景物就是他们寂寞孤独的最佳写照。
• 晚唐·马戴《落日怅望》: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归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临水不感照,恐惊平昔颜。
• 诗人眺望落日秋山,用夸张手法写到孤云和归鸟 片刻之间就能飞驰千里回到自己的栖息地,进而联想 到自身,一人离家在外,久滞不归,试问此时此刻的 诗人又怎能不触景生情?这里的孤云、归鸟、斜阳、 乔木、秋山、清水在诗人眼中已经蒙上了一层淡淡的 哀愁,是诗人思乡愁绪的情感寄托。

黄昏日暮始终是怀人的最好时机,在黄昏的触动下, 中国多少诗人都萌发出了怀人思亲的种子。
• 胧月黄昏亭榭。„„幽怨几时休,泪还流。 • ——朱敦儒《昭君怨·悼亡妻》 • 谁念西风独自凉? •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 ——纳兰性德《浣溪沙》
• 思乡:“思乡”是中国古代游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微妙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李商隐《天涯》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杨柳一丝丝。 ——韦庄《江外思乡》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