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测试原理

合集下载

laser 测量原理

laser 测量原理

laser 测量原理
激光测距(laser distance measuring)是以激光器作为光源进行测距。

根据激光工作的方式,可以分为连续激光器和脉冲激光器。

激光测距的原理主要是基于光速和时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光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来计算距离。

对于脉冲激光测距,测距仪发射出的激光经被测量物体的反射后又被测距仪接收,测距仪同时记录激光往返的时间。

光速和往返时间的乘积的一半,就是测距仪和被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

脉冲法测量距离的精度一般是在±10厘米左右,而测量盲区一般是1米左右。

此外,还有相位式激光测距,主要使用连续输出的氦氖、氩离子、氪镉等气体激光器。

相位式激光测距的原理是利用激光器的频率稳定度和传播速度,通过测量相位差来计算距离。

相位式激光测距的精度较高,可以达到毫米级别,但测量范围较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关于激光测距的资料或者咨询专业人士。

激光测量技术总结

激光测量技术总结

激光测量技术第一章 激光原理与技术1、简并度:同一能级对应的不同的电子运动状态的数目;简并能级:电子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运动状态具有相同的能级,这样的能级叫 简并能级2、泵浦方式:光泵浦,电泵浦,化学泵浦,热泵浦3、激光产生三要素:泵浦,增益介质,谐振腔阀值条件:光在谐振腔来回往返一次所获得光增益必须大于或者等于所遭受的各种 损耗之和.4、He-Ne 激光器的三种结构:【主要结构:激光管(放电管,电极,光学谐振腔)+电源+光学元件】 1)内腔式;2)外腔式;3)半内腔式5、激光器分类:1)工作波段:远红外、红外激光器;可见光激光器;紫外、真空紫外激光器;X 光激光器2)运转方式:连续激光器;脉冲激光器;超短脉冲激光器6、激光的基本物理性质:1)激光的方向性。

不同类型激光器的方向性差别很大,与增益介质的方向性及均匀性、谐振腔的类型及腔长和激光器的工作状态有关。

气体激光器的增益介质有良好的均匀性,且腔长大,方向性 ,最好!例1:对于直径3mm 腔镜的632.8nmHe-Ne 激光器输出光束,近衍射极限光束发散角为2)激光的高亮度。

3)单色性。

激光的频率受以下条件影响:能级分裂;腔长变化←泵浦、温度、振动4)相干性:时间相干性(同地异时):同一光源的光经过不同的路径到达同一位置,尚能发生干涉,其经过的时间差τc 称为相干时间。

相干长度: 例 : He-Ne laser 的线宽和波长比值为10-7求Michelson 干涉仪的最大测量长度是多少? 解: ,最大测量长度为Lmax=Lc/2=3.164m 。

空间相干性(同时异地):同一时间,由空间不同的点发出的光波的相干性。

7、相邻两个纵模频率的间隔为谐振腔的作用:(1)提供正反馈;(2)选择激光的方向性;(3)提高激光的单色性。

例 设He-Ne 激光器腔长L 分别为0.30m 、1.0m,气体折射率n~1,试求纵模频率间隔各为多少?8、激光的横模:光场在横向不同的稳定分布,激光模式一般用TEMmnq 表示原因:激活介质的不均匀性,或谐振腔内插入元件(如布儒斯特窗)破坏了腔的旋转对称性。

激光检测原理

激光检测原理

激光检测原理激光检测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和检测的方法,它在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激光检测原理是基于激光的特性和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对激光的发射、传播、接收和处理,实现对被测对象的测量和检测。

本文将从激光的特性、激光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介绍。

激光的特性。

激光是一种具有高亮度、高直线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的光束。

这些特性使得激光在检测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高亮度和高直线度使得激光能够远距离传播而不发散,保持较小的光斑;高单色性使得激光具有特定的波长,适用于特定的测量和检测需求;高相干性使得激光能够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实现精密的测量。

激光检测的基本原理。

激光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束与被测对象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光学信号进行测量和分析。

激光检测可以通过测量激光的反射、散射、吸收、干涉等方式来获取被测对象的信息。

例如,通过测量激光的反射光强来确定目标的距离和形状;通过测量激光的散射光强来分析目标的表面粗糙度和形貌;通过测量激光的吸收光强来检测目标的化学成分和浓度;通过测量激光的干涉图案来实现精密的位移和形变测量。

激光检测的应用实例。

激光检测在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激光检测被应用于精密加工、质量检测、无损检测等方面,例如激光测距仪、激光干涉仪、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在医疗领域,激光检测被应用于医学影像、激光治疗、生物检测等方面,例如激光扫描显微镜、激光手术系统、激光生物传感器等设备;在科研领域,激光检测被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和研究,例如激光光谱仪、激光干涉仪、激光散射仪等设备。

总结。

激光检测是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测量和检测方法,它利用激光的特性和相互作用规律,实现对被测对象的精密测量和分析。

激光检测具有高亮度、高直线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的特性,适用于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

通过对激光的发射、传播、接收和处理,激光检测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距离、形状、表面粗糙度、化学成分、位移和形变等信息的获取,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激光测试技术 原理

激光测试技术 原理

激光测试技术原理激光测试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束对目标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技术。

它通过测量激光束在目标上的反射或散射情况,来获取目标的相关信息,如距离、形状、表面特性等。

激光测试技术在工业、科学研究、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激光测试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激光器的发射、激光束的传输、目标的反射或散射以及接收和处理信号等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激光器会产生一束单色、相干性强、方向性好的激光束。

这个激光束经过适当的光学元件传输到目标上。

目标可以是一个物体的表面,也可以是一个空间中的点。

当激光束与目标发生作用时,会发生反射、散射或折射等现象。

在激光束照射到目标上后,一部分激光束会被目标表面反射回来,形成反射光。

另一部分激光束会被目标表面散射或折射,形成散射光或透射光。

这些光束经过光学系统的聚焦和收集后,被接收器接收到。

接收器可以是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或光电探测器等。

接收到的光信号会经过电路放大、滤波等处理后,转化成电信号。

接收到的电信号可以用来计算目标与激光器的距离。

利用激光束的速度已知,通过测量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目标与激光器之间的距离。

同时,还可以通过测量激光束的强度变化,获取目标表面的反射率信息。

利用激光束的聚焦性和方向性,还可以测量目标的形状和表面特性。

激光测试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激光束具有高方向性和高亮度,可以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高精度测量。

其次,激光束具有短脉冲宽度和窄光谱宽度,可以实现高速测量和高分辨率测量。

此外,激光测试技术还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测量,避免了测量过程中的物理接触和干扰。

激光测试技术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造业中,可以利用激光测试技术对产品进行尺寸测量、形状检测和缺陷分析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可以利用激光测试技术对飞机表面进行检测和维修。

在医学领域,可以利用激光测试技术进行眼科手术和皮肤治疗等。

此外,激光测试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军事侦察等领域。

激光测转速的原理

激光测转速的原理

激光测转速的原理
使用激光测量转速的基本原理是:
一、激光的方向性
激光能量高度集中,射线路径非常直,可准确照射目标。

二、多普勒效应
当光源和接收器中的一个运动时,接收的光频率将发生多普勒位移。

三、测速系统构成
1. 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稳定的激光束。

2. 转动目标:反射激光的转动物体。

3. 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光并检测频移。

4. 信号处理:分析频移信息,计算转速。

四、工作原理
1. 激光照射在转动目标表面,被反射入接收器。

2. 当目标表面朝接近光源方向转动时,反射光频率增大。

3. 当目标表面朝远离光源方向转动时,反射光频率减小。

4. 通过分析反射光的多普勒频移变化,可以计算出转动速度。

五、测量时注意事项
1. 确保激光照射稳定,光束准直。

2. 接收装置要求足够灵敏度。

3. 增加重复测量次数,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度。

4. 标定测试装置,校准反射材料参数。

5. 计算时滤除环境噪声干扰。

综上所述,激光测转速利用了激光的方向性和多普勒效应原理,通过检测频移变化
测量旋转目标的转速。

这是一种高精度的非接触式测速方法。

激光投影仪测试灯珠的原理

激光投影仪测试灯珠的原理

激光投影仪测试灯珠的原理
激光投影仪是一种使用激光光源的投影设备,其测试灯珠(也称激光器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是其中的核心组件。

激光器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发光功能的半导体器件,主要由多个微米级的半导体芯片组成。

其发光原理是通过注入电流激发半导体芯片中的电子与空穴相结合,从而发生辐射性复合,产生光子(或称激光光子)的过程。

具体来说,激光器二极管内部有一个质子井区域,其中一个边缘是n型半导体,另一个边缘是p型半导体。

当正向电流通过二极管时,电子从n型区域向p型区域移动,而空穴则从p型区域向n型区域移动。

当电子与空穴相遇时,会发生复合过程,产生能量。

在特定的半导体材料中,复合过程产生的能量在材料中得到积累,并沿着激光器二极管中的正向结合界面积蓄。

当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激发产生激光光子。

这些激光光子会沿着半导体材料中的特定路径传播,最终从激光器二极管的输出窗口射出。

测试灯珠的主要任务是作为激光器二极管的光源,提供高亮度、高纯度、高稳定性的激光光束。

激光投影仪通过对测试灯珠的功率、波长等参数进行调节,可以实现对投影画面的亮度、清晰度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从而提供更好的投影效果。

激光测距测试仪的原理介绍

激光测距测试仪的原理介绍

激光测距测试仪的原理介绍本激光测距仪是通过瞄准物体后发射不可见、对人眼无害的一种红外脉冲再通过持续不断的测算脉冲来回的时间从而计算出目标的准确距离。

激光测量距离主要取决与目标物体的反射程度,一般交通标示牌效果比较好。

因为目标的颜色、表面处理程度、大小、目标的形状的将会直接影响物体的反射率从而影响测距的距离。

本产品除了采用先进的技术外更优越的是区别于其它产品。

它具有简洁、轻巧、艺术的设计。

由于它具有如此优越的特点,所以很多被广泛用于工业巡查,电力部门测量,铁路测绘行业。

像高尔夫、建筑测量和设计、消防系统、等户外运动勘测方面。

原理1.利用红外线测距或激光测距的原理测距原理基本可以归结为测量光往返目标所需要时间,然后通过光速c=299792458m/s和大气折射系数n计算出距离D。

由于直接测量时间比较困难,通常是测定连续波的相位,称为测相式测距仪。

当然,也有脉冲式测距仪。

需要注意,测相并不是测量红外或者激光的相位,而是测量调制在红外或者激光上面的信号相位。

建筑行业有一种手持式的激光测距仪,用于房屋测量,其工作原理与此相同。

2.测物体平面必须与光线垂直通常精密测距需要全反射棱镜配合,而房屋量测用的测距仪,直接以光滑的墙面反射测量,主要是因为距离比较近,光反射回来的信号强度够大。

与此可以知道,一定要垂直,否则返回信号过于微弱将无法得到距离。

3.可以测物体平面为漫反射通常也是可以的,实际工程中会采用薄塑料板作为反射面以解决漫反射严重的问题。

4.脉冲法激光测距仪娱乐级产品可以达到显示精度1米,测量精度±1米,测量级产品显示精度0.1米,测量精度±0.15米。

5.相位式激光测距仪精度可达到1毫米误差,适合各种高精度测量用途。

tropel 测试原理

tropel 测试原理

tropel 测试原理
Tropel测试原理是基于干涉测量原理的一种测试方法。

它通过用激光光源照射被测物体,使其产生干涉条纹,利用条纹的形态和变化来对物体进行测试和测量。

具体的测试原理如下:
1. 光源照射:使用激光光源照射被测物体,激光光源产生的单色、单向、相干的光束可以形成干涉条纹。

2. 拓扑测量:被测物体表面的形状、轮廓和表面光洁度等特征会对激光光束产生影响,从而使激光光束在经过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后产生干涉。

3. 干涉条纹形成:干涉产生的原理是两束光波(即来自同一光源的两条光线)相遇、叠加形成干涉条纹。

当两束光波的光程差为整数倍波长,即Lambda,时,其相位相同,此时干涉较强,形成明纹;当光程差为Lambda/2,即半波长,时,其相位相反,此时干涉较弱,形成暗纹。

4. 条纹观察:将干涉条纹投射到观察者的屏幕上,观察条纹的形态和变化。

通过观察条纹的密度、形状、位置等特征,可以判断被测物体的形状、表面平整度、表面缺陷等参数。

总之,Tropel测试原理是基于激光的干涉现象,通过观察干涉条纹来对物体进行形状和表面特征的测试和测量。

激光检测原理

激光检测原理

激光检测原理
激光检测是利用激光束进行物体测量和检测的一种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束的高度单色性、高度聚束性和相干性,实现对物体的非接触式测量。

激光检测的原理是通过激光束与物体相互作用来实现测量。

当激光束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它会与物体表面相互作用,反射或散射出来。

通过对激光束的反射或散射进行测量,可以得到物体表面的形状、轮廓、尺寸等信息。

在激光测量中,有多种激光检测技术,比如光干涉法、相移法、三角剖分法、飞行时间法、双频法等等。

各种激光检测技术的实现原理和特点不同,但是它们都利用了激光的高度单色性、高度聚束性和相干性来实现测量。

在实际应用中,激光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如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

它能够精确地测量物体的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参数,从而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和改善。

同时,激光检测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医学、环境监测、文物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激光测速原理

激光测速原理

激光测速原理激光测速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进行速度测量的方法,它通过测量被测物体上的反射光信号来获取物体的速度信息。

激光测速原理主要依赖于激光的特性和运用多普勒效应进行速度测量的原理。

首先,激光测速利用的是激光的单色性和定向性。

激光是一种高度一致的单色光,它的波长非常短,能够形成一个非常尖锐的束。

这种特性使得激光能够非常精确地照射到被测物体上,并且能够准确地测量被测物体反射回来的光信号。

其次,激光测速利用了多普勒效应进行速度测量。

当激光照射到运动物体上时,如果该物体在激光束的作用下发生了运动,那么反射回来的光信号的频率就会发生变化。

这种频率变化就是多普勒效应所表现出来的现象,通过测量这种频率变化,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速度信息。

激光测速原理的关键在于精确地测量被测物体反射回来的光信号的频率变化。

为了实现这一点,激光测速系统通常会采用光电探测器来接收反射回来的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然后,利用电子技术对这些电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得到频率变化的信息,进而计算出被测物体的速度。

除了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速度测量外,激光测速还可以通过测量光信号的时间延迟来获取物体的距离信息。

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激光测距。

通过测量激光束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差,结合光速的已知数值,可以计算出被测物体与激光测速系统之间的距离。

总的来说,激光测速原理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进行速度测量的方法,它利用了激光的单色性和定向性,以及多普勒效应和时间延迟来获取被测物体的速度和距离信息。

这种技术在工业、交通、科研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为我们提供精确、可靠的测量数据,为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

雷达测速仪与激光测速仪区别

雷达测速仪与激光测速仪区别

雷达测速仪与激光测速仪区别测速仪在交通执法中的应用:目前我国较多采用的测速方式有雷达测速、激光测速、地感线圈测速方式、视频测速和红外线检测。

目前,运用最多的还是雷达测速和激光测速这两种。

一、最大的区别—原理不同激光测速的原理是用过发射和接收激光光束来计算时间差,从而来确定被测物体与测试点的距离。

激光测速是对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有特定时间间隔的激光测距,取得在该时段内被测物体的移动距离,从而得到该被测物体的移动速度。

雷达测速的原理是应用多谱勒效应,即移动物体对所接收的电磁波有频移的效应,雷达测速仪是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频移量的计算而得出被测物体的运动速度。

二、测速量程不同激光测速的距离相对于雷达测速有效距离远,可测1000M外,可从远距离抓拍。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波束有一定的张角,故有效测速距离相对于激光测速近一些,最远测速距离为800 m(针对大车)。

三、测量精度不同激光测速仪发出的激光束极细(激光发射部发散角为3mrad),可以进行精准测量,在100米处直径仅为30公分,所以照射面小,可精确瞄准任一目标。

雷达测速仪的雷达波束较激光光束(射线)的照射面大,因此雷达测速易于捕捉目标,不需要精确瞄准,很难对车辆进行单一测速。

雷达固定测速误差为±1Km/h,运动时测误差为±2Km/h。

四、激光测距仪与雷达测速仪的优劣激光测速的优点:1、测速灵敏:测量反应快,单次测速时间约为0.33-0.66秒。

2、抗干扰:由于激光测速仪的激光束极细,而且它的反应时间极快,故市场上一般电子探测器对激光测速仪的干扰和探测没有用。

3、一类安全激光,对人眼睛安全:目前大部分国家所采用的激光测速仪使用的是一类安全激光,对人眼睛安全。

4、取证能力好:激光测速仪的取证能力远远大于雷达测速仪,因而受到全世界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例如欧尼卡LSP320手持拍照激光测速仪就可以一边测速,一边拍照,把拍到的照片保存在仪器中,便于取证。

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理

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理

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理1. 激光雷达通用方程激光雷达方程用来表示一定条件下,激光雷达回波信号的功率,其形式如下: r P 为回波信号功率,t P 为激光雷达发射功率,K 是发射光束的分布函数,12a a T T 分别是激光雷达发射系统到目标和目标到接收系统的大气透过率,t r ηη分别是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的透过率,t θ为发射激光的发散角,12R R 分别是发射系统到目标和目标到接收系统的距离,Γ为目标的雷达截面,r D 为接收孔径。

方程作用:激光雷达方程可以在研发激光雷达初期确定激光雷达的性能。

其次,激光雷达方程提供了回波信号与被探测物的光学性质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探测的回波信号,通过求解激光雷达方程获得有关大气性质的信息。

2. 激光雷达测距基本原理2.1 脉冲法脉冲激光雷达测距的基本原理是,在测距点向被测目标发射一束短而强的激光脉冲,激光脉冲到达目标后会反射回一部分被光功能接收器接收。

假设目标距离为L ,激光脉冲往返的时间间隔是t ,光速为c ,那么测距公式为L=tc/2。

时间间隔t 的确定是测距的关键,实际的脉冲激光雷达利用时钟晶体振荡器和脉冲计数器来确定时间t ,时钟晶体振荡器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电脉冲震荡∆T=1/f ,脉冲计数器的作用就是对晶体振荡器产生的电脉冲计数N 。

如图所示,信息脉冲为发射脉冲,整形脉冲为回波脉冲,从发射脉冲开始,晶振产生脉冲与计数器开始计数时间上是同步触发的。

因此时间间隔t=N ∆T 。

由此可得出L=NC/2f 。

图1 脉冲激光测距原理图2.2 相位法相位测距法也称光束调制遥测法,激光雷达相位法测距是利用发射的调制光和被目标反射的接受光之间光强的相位差包含的距离信息来实现被测距离的测量。

回波的延迟产生了相位的延迟,测出相位差就得到了目标距离。

假设发射处与目标的距离为D ,激光速度为c ,往返的间隔时间为t ,则有:图2 相位法测距原理图假设f 为调制频率,N 为光波往返过程的整数周期,∆ϕ为总的相位差。

激光闪射仪测试原理

激光闪射仪测试原理

激光闪射法测试材料导热系数原理激光闪射法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导热性能的常用方法,属于导热测试“瞬态法”的一种。

测量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图1激光闪射法测量原理示意图图1中在一定的设定温度T(恒温条件)下,由激光源(或闪光氙灯)在瞬间发射一束光脉冲,均匀照射在样品下表面,使其表层吸收光能后温度瞬时升高,并作为热端将能量以一维热传导方式向冷端(上表面)传播。

使用红外检测器连续测量上表面中心部位的相应温升过程,得到类似于图2的温度(检测器信号)升高对时间的关系曲线。

图2温度升高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若光脉冲宽度接近于无限小或相对于样品半升温时间近似可忽略,热量在样品内部的传导过程为理想的由下表面至上表面的一维传热、不存在横向热流,且在样品吸收照射光能量后温度均匀上升、没有任何热损耗(表现在样品上表面温度升高至图中的顶点后始终保持恒定的水平线而无下降)的理想情况下,则通过公式(1)即可得到样品在温度T下的热扩散系数α。

α=0.1388×d2/t50公式(1)其中,d:样品的厚度t50:半升温时间,又称t1/2,如图2所示为在接收光脉冲照射后样品上表面温度(检测器信号)升高到最大值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对于实际测量过程中任何对理想条件的偏离(如由边界热传导、气氛对流、热辐射等因素引起的热损耗;由材料透明/半透明引起的内部辐射热传导;t50很短导致光脉冲宽度不可忽略等),需使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修正。

由于导热系数(热导率)与热扩散系数存在着如下的换算关系:λ(T)=α(T)×C p(T)×ρ(T) 公式(2)根据公式(2),在已知温度T下的热扩散系数、比热与密度的情况下便可计算得到温度T下的导热系数λ。

其中,这里所用的密度ρ是表观密度(又称体积密度,即质量/表观体积),一般在常温下测试,其随温度的变化可使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表进行修正,在测量温度不太高、密度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也可近似认为不变。

激光线径测试仪原理

激光线径测试仪原理

激光线径测试仪原理
激光线径测试仪原理是利用光学传感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来测量激光光束的直径或直径变化。

该测试仪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组件组成:
1.光源:激光光源用于发射激光光束。

2.透镜系统:透镜系统用于调整和聚焦激光光束,确保光束在测试区域内保持直径一致。

3.探测器:探测器用于接收经过透镜系统的激光光束。

4.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用于处理探测器接收到的激光光束图像,提取出光束的直径信息。

工作原理如下:
1.当激光光束被发射出来后,经过透镜系统聚焦后进入测试区域。

2.探测器接收到进入测试区域的光束,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3.图像处理系统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图像处理,例如边缘检测、灰度分析等,提取出光束的直径信息。

4.通过计算和分析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确定激光光束的直径或直径变化。

总之,激光线径测试仪利用光学传感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通过接收、处理和分析光束图像,实现对激光光束直径的测量。

这种仪器在激光制造和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激光加工、激光医疗、激光通信等方面。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
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 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 形成明暗交替的干涉图样。
干涉条纹的形成
分波面干涉
通过分波面干涉,将一束激光分成两束或多束相 干光波,使它们在空间中相遇。
固定பைடு நூலகம்程差
为了形成稳定的干涉条纹,需要保证两束光的光 程差保持恒定。
干涉图样的形成
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的光程差会导致光 波的相位差,从而形成明暗交替的干涉图样。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
contents
目录
•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概述 •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 •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的分类 •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的应用实例 •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光 的干涉现象进行长度、角度等物 理量测量的高精度测量技术。
相位等参数。
通过将激光束反射到被测物体上, 并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可以精
确测量物体的振动情况。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航空 航天、汽车和能源等领域,用于 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评估结构
的稳定性。
光学元件检测
激光干涉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光 学元件的质量和性能,如透镜、 反射镜和光栅等。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数量和分 布,可以评估光学元件的表面 质量和光学性能。
该技术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大的 测量范围,适用于大型结构、长距离 和高精度测量。
光学多普勒激光干涉测量技术
光学多普勒激光干涉测量技术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和干涉现象 相结合的原理,通过测量激光束在运动物体表面反射后产生 的多普勒频移来测量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振动等参数。
该技术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实时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 流速测量、振动分析、表面形貌测量等领域。

激光测速仪是采用什么原理

激光测速仪是采用什么原理

激光测速仪是采纳什么原理
激光测速仪是通过激光发射测量肯定时间间隔内被测物体的移动距离,计算得出物体移动速度的装置。

激光测速仪是采纳激光测距的原理。

激光测距(即电磁波,其速度为30万公里/秒),是通过对被测物体发射激光光束,并接收该激光光束的反射波,记录该时间差,来确定被测物体与测试点的距离。

激光测速是对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有特定时间间隔的激光测距,取得在该一时段内被测物体的移动距离,从而得到该被测物体的移动速度。

激光测速仪的特点:
1、由于该激光光束基本为射线,估测速距离相对于雷达测速有效距离远,可测IoooM外;
2、测速精度高,误差1公里;
3、鉴于激光测速的原理,激光光束必需要瞄准垂直与激光光束的平面反射点,又由于被测车辆距离太远、且处于移动状态,或者车体平面不大,而导致执勤警员的工作强度很大、很易疲乏。

目前美国激光技术公司已经生产出带连续自动测速功能的激光测速仪,专门用于解决这一问题。

东莞市交警支队东城大队使用这种改进后的测速仪抓拍超速车辆,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鉴于激光测速的原理,激光测速器不可能具备在运动中使用,只能在静止状态下应用;所以一般交警都把仪器放在巡逻车
上,停车静止使用。

5、目前大部分国家所采纳的激光测速仪使用的是一类安全激光,对人眼睛安全。

6、激光测速仪的取证本领远宏大于雷达测速仪,因而受到全世界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例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洲、瑞典、瑞士、荷兰、中国广东、台湾、香港、澳门等等。

7、激光测速仪的耗电量比较低,两节五号电池可以连续使用20小时。

标签:测速仪激光测速仪。

激光测距原理

激光测距原理

一原理:1 相位测距:通过测定连续的调制激光在待测距离d上往返的相位差Φ来间接测量传播时间t计算得出d=1/2c*t.2 差频测相:为了保证一定的测距精度,激光信号的频率必须选得很高(见第4点),一般为十几MHz~几百MHZ.如果在这样高的频率下直接对发射波和接收波进行相位比较,电路中的寄生参量的影响将产生显著的附加相移,降低测相精度;为此,采用差频法来测相,即通过主振频率与本振频率混频,变成中低频信号,由于差频信号仍保持着原高频信号的相位关系,测量中低频信号的相位就等于测量上振信号经2D距离后的相位延迟.3 测试间:t=Φ/2*pi*f4 精度:波长(测尺长度Ls)/1000测尺长度和测尺频率关系:Vs=C/2Ls5 注意:当d>波长时,又需要精度时要用多把尺子,用较长的测尺粗测,用较短的尺子精测。

6 间接测尺:有时各测尺频率的值相差较大,使得放大器,调制器电路难以做到对各种测尺都具有相同的增益及相位稳定性。

间接测尺是采用一种数值接近的调制频率,间接获得各个测尺的方法二方案要求:侧量范围1—15m,精度1cm测尺长度Ls=15m测尺频率Vs=3*108 /2*15=10MHZ比较:典型激光测距的方法有脉冲法、相位法、干涉法等。

脉冲法:是采用测量激光的传输时间的测量方法,由于激光脉冲的能量相对比较集中,能够传输较远的距离,所以该方法适用于较远距离测距,但是测距精度较低。

相位法:是采用激光调制的方法,通过测量载波调制频率的相位,达到测量距离的目的,避免了测量非常短的时间间隔,可以达到较高的测距精度。

其测距精度主要受激光调制的相位测量精度和相位的调制频率的影响,要达到距离的高精度测量,必须提高系统的激光调制频率和相位测量精度。

干涉法:测量精度高,适用于微小位移的测量(一般小于1 m),对测量环境要求非常苛刻,适用于高精度的实验室的实验定标等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激光测试原理与技术课程报告太赫兹相干层析技术学号:M201272511姓名:黄亚雄专业:光学工程指导教师:齐丽君2013年6月8日太赫兹相干层析技术摘要太赫兹成像技术的研究是目前太赫兹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本论文主要针对太赫兹成像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分析。

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相结合,我们提出了一种太赫兹相干层析技术。

该技术的纵向分辨率可达100μm以下,这一实验结果高于太赫兹飞行时间成像技术和合成孔径成像技术。

此外,该技术具有系统结构简单、紧凑等特点,在高精度的材料无损探伤领域具有及其巨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太赫兹成像技术相干层析成像材料无损探伤分辨率引言由于太赫兹对大部分非金属材料和非极性物质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并且对单光子能量低,不会对生物组织产生有害的电离作用,因此太赫兹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材料无损探测、安检机生物组织病变检测等成像领域。

1995年,Hu等人首次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中加入一二维扫描的载物台,待测样品被放置在太赫兹聚焦点上,并在与太赫兹垂直方向进行二维扫描,通过记录下每个扫描点透过的太赫兹时域波形,形成样品的太赫兹图像。

他们使用这种方法完成了对微电子芯片内部结构的成像。

此后,太赫兹成像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并逐渐发展起来了一些新的太赫兹成像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连续太赫兹波二维成像技术(2) 合成孔径成像技术(3) 太赫兹近场成像技术(4) 脉冲太赫兹波飞行时间成像技术(5) 太赫兹波计算机辅助层析成像技术研究一种系统结构及扫描方式简单、成像精度高的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技术在材料高精度无损探测领域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是基于宽带光源的弱相干特性对待测物体内部结构进行高分辨率层析成像的技术,它依靠光源的时间相干性,对物体进行三维结构重构。

太赫兹对非金属材料很强的穿透能力,其穿透深度很高,将太赫兹技术与光学相干层析技术结合起来,我们提出了太赫兹相干层析技术。

一太赫兹相干层析技术相对红外和微波,由于太赫兹波较低的单光子能量和对大部分非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穿透性能等特点,近几十年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研究热潮。

自1995年Hu等人[错误!未定义书签。

]首次利用太赫兹辐射进行二维成像实验以来,太赫兹成像技术受到世界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

2002年,B. Ferguson等人将X射线波段的层析成像技术移植到太赫兹波段,提出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

该技术原理是一束太赫兹波穿透被成像物体后,然后通过平移和转动,使太赫兹以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穿透被成像物体,通过Radon变换计算物体吸收率的空间分布,实现对物体三维重构。

但是,在某些场合,待成像物体无法绕轴旋转,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2009年,德国Synview公司报道了一种基于连续太赫兹波的三维成像技术。

该技术使用一个中心频率为300GHz的返波管作为太赫兹源,利用电学调制的方法测量不同反射波到达探测器所需的时间,计算待测物体离探测器的相对距离,实现对待测物体的三维重构。

由于所使用的是单频长波长的太赫兹源,考虑到衍射极限的限制,该技术的最佳纵向分辨率为0.5mm,对于某些需要高精度测量的应用领域是不够的。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 OCT)是一种高分辨率光学无损成像技术,可以无损伤地探测样品结构及成分,可以实现二维或三维成像,在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和应用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从探测深度、分辨率、简单实用等角度综合考虑,光学相干层析术被认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新型光学成像技术。

D. Huang等人在1991年首次提出OCT的概念,并成功对人类视网膜和冠状动脉壁进行了活体成像。

这一研究使用波长为830nm的SLD光源的光纤迈克尔逊干涉仪,达到精度为10微米的纵向分辨率。

此后,OCT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分辨率和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同时开发出多种成像模式,如多普勒OCT、光谱OCT、差分吸收型OCT和偏振敏感OCT等。

由于具有极高的纵向分辨率,OCT技术逐渐引起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

但光学相干层析技术一般采用工作在近红外区波段的发光二极管(SLD)或超快激光作为光源,该波段穿透能力不强,探测深度只有2~3毫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光学相干层析技术的应用。

本章基于OCT技术,利用太赫兹辐射具有良好穿透能力的特点,提出一种全新的太赫兹相干层析技术(Terahertz Coherent Tomography, TCT)方案。

该方案使用中压汞灯作为辐射源,成像系统的纵向分辨率由辐射源的相干长度决定,最小可以达到100μm以下。

该技术具有纵向分辨率高、探测深度深等特点,在高精度的材料三维无损探测和生物组织层析成像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相干层析原理相干层析系统由低相干宽频辐射源,迈克尔逊干涉仪以及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构成。

宽频光源辐射出的低相干光经过光分束器(50:50)被分为强度相同的两束,称为参考光和样品光。

参考光束经过参考臂,被参考臂上的反射镜反射回分束镜,参考臂是一个精密电控平移台以及固定在上面的反射镜组成的,平移台可以沿光束传播方向一维移动来改变参考臂的长度。

样品光经过透镜聚集后入射到待测样品上,散射回来的光再经过透镜收集后入射到分束镜。

参考臂反射回来的光从分束镜透射,样品光经过分束镜被反射,这两束光就耦合在一条直线上传播,然后经过抛物面镜聚焦,最后被探测器接收。

当参考臂长度与样品臂长度相当时,反射回来的参考光和样品光的光程差相匹配(在干涉系统的相干长度之内)时就会产生干涉。

样品光经过样品反射其信号相位与强度被样品调制,包含了样品内部的结构信息,反射信号的强度直接反应了样品的内部不同层的反射率的大小。

改变参考臂的长度即调节参考臂反射镜的位置,就可以获得样品不同深度的信息;控制载物台使样品移动,这样光就可以对样品进行横向扫描,获得的一系列干涉信号被探测器接收,经过光电转换,被数据采集系统采集。

采集的数据经过计算机进行相关处理并分析,形成不同深度的二维横截面图像,根据信号的强弱可以获得样品的三维灰度图。

由于辐射光源是宽频光,其相干长度很短,根据干涉理论只有当样品光与参考光的光程差小于相干长度时,两束光才能发生干涉,因此只有垂直反射的散射光能参与干涉,而其他方向的杂散光以及经过待测样品多次散射回来的光程较长的光被极大的抑制。

图1.1脉冲太赫兹三维成像技术原理示意图。

PCA表示光电导天线;OAP1和OAP2表示镀金离轴抛物面镜;M1-M4表示镀金高反镜;HRS表示高阻硅;TA是一个太赫兹吸收器;L表示高密度聚乙烯透镜;载物台由一个镀保护铝的太赫兹反射镜固定在可二维扫描的步进电机上组成;ITO玻璃起到使泵浦激光与太赫兹共线传播的作用;BD表示平衡探测器假设光源线型为高斯型,则其光强频谱分布为:()220202e x p I E E ννντ⎡⎤-==-⎢⎥⎢⎥⎣⎦ (1.1) 其中,0E 为光场中心频率的振幅,ν光频率,0ν为中心频率,ντ为光场振幅频 分布的均方差。

相干部分的光强可以表示为:()()222010121222cos 2z I z z t z z c c c νπτπνπν⎡⎤⎡⎤⎛⎫=--⋅∆--- ⎪⎢⎥⎢⎥⎝⎭⎣⎦⎣⎦(1.2) 式中,1I 和2I 分别为参考光和样品光的强度,ν∆为频谱的半高宽度,1z 和2z 分别为参考光和样品光的光程,c 为光速。

由式(3.3)可见,干涉信号是频率为ν∆的交流信号,强度包络曲线是光程差的高斯函数。

当12z z =,即参考臂与样品臂等光程时,干涉信号强度极强;当二者不等时,干涉信号强度迅速减小。

光谱的半高宽度可以表示为24l n 22νλντπλ∆==∆ (1.3) 定义半高宽为光源的相干长度,由于光信号是往返的,所以将相干长度除以2,得到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纵向分辨率为222ln 20.44L λλπλλ∆=≈∆∆ (1.4) 式中,λ和λ∆分别为光源的中心波长和频谱宽度。

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纵向分辨率受限于光源的相干长度,只有当参考光与样品光的光程差小于相干长度,才有足够强的干涉信号。

因此,在相干层析成像技术中,辐射源的选择直接决定了系统的纵向分辨率。

系统的横向分辨率由瑞丽判据决定,即艾里斑半径,则横向分辨率为:, 1.222x y L NAλ∆= (1.5)三太赫兹相干层析实验光路图1-2 太赫兹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方案光路图。

OAP1至OAP5为镀金的离轴抛物面镜;分束器为在Mylar薄膜上制作的金属光栅的偏振分光片;Ge片起到滤波作用。

本技术的实验光路如图2所示。

75W的汞灯作为辐射源辐射发散的太赫兹波,太赫兹波被两个抛物面镜0AP1及OAP2准直之后成为平行光,经过孔径光阑约束光源尺寸,然后经过斩波器进行周期调制以方便探测器探测。

干涉仪的分光片是一个在Mylar薄膜上制作的金属光栅,它的投射反射比例接近4:1。

参考臂由一个一维电控平移台精确控制,进行一维扫描;样品臂光束经过抛物面镜聚焦后入射到载物台上。

载物台为一片镀铝的高反射镜,放置在二维电控平移台上,实现对样品的二维扫描。

参考光和样品光经过分光片后,被一个抛物面镜收集,入射到探测器进行探测。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便于探测干涉信号,实验中在探测器前放置一Ge片,作用是滤除一部分频率,减小光谱宽度,以增加相干长度。

实验中所使用的探测器是由俄罗斯tydex公司生产的Golay cell。

探测器探测到的信号输入到锁相放大器,经锁相放大处理后被计算机所记录。

通过对样品XY平面的二维扫描和Z轴方向的相干层析扫描,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后即可对样品的三维图像进行重构。

三系统控制及数据采集分析的软件编译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控制及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主要起到对三轴电机运动方式的控制,对锁相放大器的数据进行采集以及后期数据的处理、分析及显示等作用。

本节基于Labview系统编译软件,针对北光世纪生产的SC103步进电机控制器和美国斯坦福公司生产的SR810锁相放大器,编译完成了相干层析系统的控制及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软件。

图1.3为软件编译的流程图。

图1-3 相干层析系统控制及数据采集于分析处理软件编译流程图Labview程序通过visa端口对步进电机控制器和锁相放大器进行命令的发送和数据的读出等操作。

在确定控制程序与步进电机控制器及锁相放大器通信成功后,完成对硬件的初始化工作,为接收运动指令及数据采集指令做好准备。

接下来,对参考臂Z轴进行连续扫描,同时记录锁相放大器输出的太赫兹功率值,记录并显示出此处的时域干涉信号。

将记录的干涉信号保存在一个二维数组中后,以初始设置的像素分辨率移动X轴至样品的下一个像素点,再次执行时域干涉信号的测量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