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学导学案(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màn jì huìfēi pōu jīyǎo piē wǎnxùn nì jié2、驿站:古代专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休息和住宿的地方。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标致:漂亮。

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不逊:傲慢无礼。

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匿,隐藏。

托辞:找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厌恶,痛恨。

恶,厌恶。

疾,憎恨。

3、文中集中的评价: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4、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惜别、怀念)为叙事线索。

5、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五个典型事例:A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B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C 关心实习情况——热情诚恳。

D 了解女人裹脚的情况——求实精神。

E 临别送照片——真诚友好。

6、(1)肖像角度:黑痩,八字须,戴着眼镜。

(白描手法)(第6段)(2)生活习惯的角度:生活俭朴,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第9、10段)(3)治学的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第16、17、23等段)(4)对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特殊礼遇。

(11〜15、21、22、32〜35等段)7、万分的感激,深切的怀念和愧疚。

这种感激、怀念体现在行动上:(1)装订收藏讲义。

(2)悬挂先生照片。

(3)以笔做刀枪,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合作探究案【合作展示】事件: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庸俗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职员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藤野先生”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

问题提出,引导思路,合作学习,总结,精神学习,并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课前准备的材料共同研究,学习。

巩固已学的生字和生词。

从课文中寻找文中“写藤野外貌特征的语句,说明他们的作用”,“分析文中四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为什么说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讨论的结果;最后,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任务分析“藤野先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八年级的内容,篇幅很长,让人回味。

本文共有3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课时进行学习。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词语和前四段的内容,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第二课时主要学习4——35段第三课时学习剩下的两段。

学习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此部分比较难懂,教师必须认真的引导学生理解。

(1)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

(2)学习难点学习难点:在叙事中如何运用心理描写抒发感情。

学习者分析学习者是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以前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加上平时对鲁迅的了解,因此,学习此文有认知基础。

通过对第一课时的学习,已能正确朗读绳子、生词;初步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但是对于鲁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找出文中写藤野外貌特征的语句,学习抓特征描写人物的写法。

(2)文中写藤野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分析每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3)标注作者对藤野深厚感情的语句,理解作者为什么说“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第06课 藤野先生(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06课 藤野先生(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学习本文双线并行的结构方法。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3.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1.梳理课文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学习本文双线并行的结构方法。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3.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他的作品语言犀利精辟,如投枪,如匕首,他被誉为“民族魂”。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2.了解背景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1902年4月,刚满二十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

190 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

本文就是他在厦门大学所写,以此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怀念。

3.识别文体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散文——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回忆性散文是叙事散文的一种。

回忆性散文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3)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3)

《藤野先生》导学案主备人:李铁柱审核人:课时安排:两课时年级:八年级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明确文章明暗两条线索的写法特点和作用||。

3.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揣摩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4.训练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1.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材料的写法||,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难点: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题目解说】《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走进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篇》《且介亭杂文集》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背景链接】《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八年级部编版《藤野先生》课文教案5篇

八年级部编版《藤野先生》课文教案5篇

八年级部编版《藤野先生》课文教案5篇一. 教学目标:1.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 教学重点、难点: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三. 教学安排:2课时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1. 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的人,并阐述理由。

(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

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

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

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1)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2) 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2. 明确:(1) 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

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藤野先生》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藤野先生》导学案

1.藤野先生鲁迅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情感目标: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通读课文,辨清应掌握的字的形、音及词语。

2 理清文章脉落、记叙顺序,分清课文中变换的几个地点。

3 了解全文记叙的几件主要事情,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树人,是浙江绍兴人。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回忆。

教师归纳、明确。

)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

2、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a 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b 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C根据前面两个问题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划分文章的部分,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组长可以适当提示组员)【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自习。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

】2、根据上述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

(小组群学)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归纳,提示要点。

3、小组代表展示所学内容4、研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请一学生朗读,同学们看书并考虑:(A)、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B)、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C)、“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小组内群学,(注意:组长不能包办,只负责记录和总结补充归纳,明确展示的要点)5、小结: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可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通过对全文的理解你知道着是为什么吗?(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藤野先生精神品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通过具体行为来体现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把握《藤野先生》一文的主旨,理解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意与怀念。
-词汇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藤、野、博、文、谦、逊等,并学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写作手法分析:学习并领会课文中的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法,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手法表达情感的。
-在精神品质内化方面,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例子,如何将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藤野先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让你特别尊敬和感激的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是如何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来传递尊敬和感激之情的。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阶梯预习导引1.本文以哪两条线索行文?具体写了哪些事?2.概括作者眼中藤野先生的形象。

第二阶梯课文研读阅读课文“我离开仙台之后”到文末,回答问题。

1.选文第l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结合全文,说说鲁迅作出这样的评价的缘由。

3.你怎样理解“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中的“良心发现”和“增加勇气”?4.文中的“正人君子”指哪些人?作者为什么要给这个词加上引号?5.结尾处作者表示要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6.联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题思想。

第三阶梯课内迁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珍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的绰号是“徐老虎”。

他相貌很古怪,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绘图中夜叉的模样,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他鼻孔里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耐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

他经常是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③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

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话相当地可以使学生们吃惊,我们的图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能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介绍完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

他打着江北的官腔,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宣泄..出来了。

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已经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五课藤野先生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五课藤野先生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五课藤野先生教案教案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五课《藤野先生》教案5篇®1.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五课《藤野先生》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3.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意思,理清思路。

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5.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出示文题、)二、资料助读1.作家作品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2.简介的留学目的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可鲁迅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标注段落顺序,初步感知意思。

解决疑难单词,读出正确的发音,理解意思。

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变化,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演自己列出的结构图。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导学案:藤野先生课文内容概述:本课是初二上册语文的第六课,内容是介绍了一位叫藤野的人物。

藤野是杂志社的一名记者,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深入社会各界寻找新闻素材。

有一次,他发现了街边一个朴实而又有趣的散文题材,于是他前往街边的中医诊所采访并写下了《白发魔女传》。

这篇文章经过他的努力,最终发表在了报纸上。

课前预习:1.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整理文章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并进行词义理解。

3.思考课文的主题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

课堂探究:一、了解主题1.通过阅读文章,思考一下藤野先生的努力和毅力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翻阅课文,找出对应的描写,理解“藤野先生伤病不止,生活寂寞,这篇散文也不见得能卖,他还苦撑着去旅行”这句话揭示了什么?二、细读短文,研究写作技巧1.描写性格特点(1)藤野命运多舛,先后两次受伤,双腿中弹,不幸离休;(2)尽管藤野伤病不止,但是他工作认真负责,特别是对于写作和寻找新闻素材。

(3)藤野尽职尽责,他参观、照顾、采访,想尽一切方法寻找写作的素材。

2.描写环境(1)文章首先描写了藤野家过去繁忙的场景,随后描写了藤野愈来愈寂寞的环境。

(2)描写了藤野外出旅行的路线、住处和遭遇。

三、品味语言之美1.课文中使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比如“拉琴似的手指”、“忍痛而达成使命”等,请列出并解释比喻的意义。

2.课文中使用了一些排比句,如“照顾他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参观他的是儿子的朋友;采访他的是杂志社总编。

”请理解其意义并举出其他例子。

课后拓展:1.请你写一封信,向藤野表示赞扬和鼓励。

2.思考:你身边是否有像藤野一样孜孜不倦、恪尽职守的人?请用文字描述他们的形象和事迹。

3.收集和整理你身边的故事,找出其中有趣的题材和独特的人物,编写故事大纲并进行初步整理。

导学案点评:本节课的导学案主要围绕课文内容,通过提问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

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扎实记忆教诲,瞥见,畸形等字音字形,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梳理文章的感情线索,自主品赏文章的语言魅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3.积极热情投入学习中,学习鲁迅和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鲁迅爱国主义精神。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根据学习目标,预习本课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好批注,熟记基础知识,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课前预习】1.介绍作者:鲁迅:原名,我国现代、、。

散文集《》散文诗集《》小说集《》《》2.了解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时间则是在离别藤野的二十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最初“梦很美满,预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对于维新的信仰”仙台学医时,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中神情麻木的中国人给鲁迅很大刺激,促进了他弃医从文思想的转变,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唤醒国民灵魂。

写作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青年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对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1)在加点词的上面注音绯.红畸.形不逊.匿.名杳.瞥.见喝.彩发髻.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2)解释下列词语:落第:托辞:油光可鉴:诘责:匿名: 【自主学习】1.(1)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转换了三个地点。

,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的语句,然后填空。

三个地点:①“我”在;②“我”在;③“我”在。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你认为文章是以为中心记叙的。

以为线索。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导学案6 藤野先生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导学案6  藤野先生

5 藤野先生立足核心素养确立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朗读,理清文章的思路。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透过事件理解作者情感,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目标任务第1课时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为什么会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那段难忘的经历,去拜访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二、研读课文导学达标导学一:了解背景走近作者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鲁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

鲁迅到日本后,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

1904年,他转赴仙台,进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

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正遭受反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他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此文以怀念藤野先生。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导学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2.作者主要回顾了一段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明确:回顾20世纪初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生活经历。

3.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明确:东京——仙台——离开仙台4.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明确:第一部分(1-3),写东京所见所感;第二部分(4-35),写仙台学医生活(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第三部分(36-38),写离开仙台以后(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第【1】篇〗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鲁迅及其创作(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及其对人物性格和思想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本文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及其对人物性格和思想的作用教学难点: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恩师是让人怀恋的,一位好老师有时会影响我们一生。

从小学到初中,你们也一定有让自己难忘的老师,你能用一两句话评价一下这个令你难忘的老师吗?(三个学生发言)好了,看来大家心里都有一位让你恋恋不忘的老师,我们的鲁迅先生除了七年级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先生外,还有一位令他难忘的`老师,他就是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医学老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鲁迅先生写自己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板书课题藤野先生(注意藤字),(二)作者及文体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同时,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

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此后又发表了《阿Q正传》《孔乙己》《药》等文章。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已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三闲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鲁迅晚年时期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河埠步(五)研读课文,分析藤野先生形象1、藤野先生外部形象师:我们刚刚对我们心中难忘的老师做了评价,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怎样评价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PPT,学生齐读)鲁迅用了这样一个词来评价藤野先生“伟大”(板书:伟大),同学们,在你们心中,提到伟大一词,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抽生发言)老师一听到这个词,也自然想到了这些形象。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
-语法知识的应用:如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等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学生可能难以将这些语法知识应用到实际阅读和写作中。
-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学生可能难以从文章的具体内容中提炼出鲁迅先生对教育和社会的批判性思考。
举例:
-在分析藤野先生形象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评价性词语,如“诚恳”、“坚韧”,帮助学生理解藤野先生的品质。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理解文章深层意义的关键。
举例:
-在讲解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时,重点关注他严谨治学、关爱学生的精神风貌,以及鲁迅先生借此表达的对教育者的期望。
2.教学难点
-藤野先生形象的分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鲁迅先生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塑造藤野先生的形象,以及这一形象背后的深层意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心得体会。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对我们尊敬老师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通过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热爱国家的精神品质;
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文本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式进行日常交流;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提高升自主学习能力。
4.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但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讨论,我可以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022年部编版语文《藤野先生》》课文配套教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藤野先生》》课文配套教案

6藤野先生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把握回忆性散文的根本特点.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学习并景仰藤野先生那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伟大情怀.3.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4.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忆及老师, 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遇到的藤野先生, 那么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 他是最使我感谢, 给我鼓励的一个.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快速朗读课文, 答复以下问题:1.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说明地点转换的语句.明确: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我〞的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 全文可分为三个局部:明确:第一局部〔1-3〕:在东京第二局部〔4-34〕:在仙台第三局部〔35-37〕:离开仙台3.在这些地方, 作者分别写了哪些人?哪些事?明确:目标导学二:细节探究, 体悟情感细节探究: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 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 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 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 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是否偏题?带着问题探究, 首先精读1—3段,思考:“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明确:“无非〞一词写出了作者对东京的厌恶.2.作者写了东京哪些让他厌恶的人与事?明确: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鲁迅为什么厌恶“清国留学生〞?明确: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我的梦很美满, 预备卒业回来, 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 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鲁迅是爱国的, 希望通过留学学习知识, 救国救民.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家危亡于不顾, 白天逛公园, 晚上学跳舞, 打着“维新〞的旗号, 却又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忠君保皇, 所以鲁迅厌恶他们.3.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 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 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 盘得平的, 除下帽来, 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作者为什么着重写“清国留学生〞的辫子?明确:留着辫子, 不肯剪掉, 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 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 辫子盘在头顶, 又说明他们在追求时髦, 显示自己是“维新派〞. 总之, 不伦不类, 是蛇鼠两端的两面派.4.在东京这一局部并没有写藤野先生, 是否离题?明确:没有离题, 这局部内容有个两个作用:〔1〕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 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2〕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目标导学三:品析语言1.阅读第1段, 按照下面的提示赏析语言:〔1〕“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比喻, 有挖苦意味.〔2〕“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原意是漂亮, 这里是反语, 用于挖苦,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鄙视和反感.〔3〕删去“成群结队〞和“实在〞好不好?明确:不好. “成群结队〞表示“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 删去后削弱了挖苦的力量.“但到黄昏, 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 答道, ‘那是在学跳舞. ’〞中的“精通时事〞是什么意思?明确:了解许多无聊的事, 挖苦“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文章前两段, 挖苦了清国留学生的麻木不仁、不思进取、缺乏民族自尊心.三、板书设计藤野先生在东京赏樱花、学跳舞去仙台日暮里、水户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交往离开仙台思念藤野先生第2课时一、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细节探究, 体悟情感1.读课文第二局部:去仙台思考:去仙台途中的哪两个地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确:日暮里、水户为什么会特别提到“日暮里〞和“水户〞这个地名, 反映了什么?“日暮里〞这个地名引起了作者对“日暮乡关何处是〞〔唐崔颢《黄鹤楼》诗句〕的联想, 引发了思乡之情. 而且当时清政府的时局就像“日落〞〔暮即落日〕, 反映的是对清政府无能的失望之情. 作者正是为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到日本、到仙台的, 所以20年后还记得这个触发自己忧国之思的地名.记得“水户〞, 是由于这里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朱舜水对抗满清, 百折不挠……鲁迅一向崇拜他的人格〞〔许寿裳语〕. 沿途只记得这两个地方, 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作者对这两个地名印象深刻, 表达了他浓浓的爱国之情.“在仙台〞相关语段, 思考〔1〕到仙台后“我〞受到了怎样的优待?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 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2〕说说你对“大概物依稀为贵罢〞这一段话的理解.明确: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 反映了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 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稀为贵〞, 从作者看来, 他感受到的不全是尊重, 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 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还有浓浓的“爱国之情〞.〔3〕写这件事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明确:写自己受优待的目的是表现一般日本人民的友好, 为藤野先生的形象做陪衬. 这是“正衬〞.目标导学二:细节探究, 分析形象1.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 耳闻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藤野先生的形象的?明确: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位“穿衣太模胡〞“会忘记带着结〞的形象, 是个不讲究的人. 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位“黑瘦的先生, 八字须, 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有“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的先生.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 简单勾勒出藤野先生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2.默读11-23段, 说说这局部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个典型事件, 并说说它们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精神品质.明确:3.作者是如何塑造藤野先生的形象的?明确:〔1〕语言描写:例如:“我的讲义, 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表达了他的认真负责, 关爱学生.〔2〕神态、语言描写:例如: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没有这回事. 〞表达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 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4.作者是如何评价藤野先生的?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看法.明确: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 他是最使我感谢, 给我鼓励的一个.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 不倦的教诲, 小而言之, 是为中国, 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 是为学术, 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他的性格, 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例如: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正是因为藤野先生具有如此高贵的品质, 以公正之心对待作者, 关心作者, 给作者以鼓励和真诚的帮助, 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作者, 因而在作者眼里和心里, 他是伟大的.5.在仙台遇到藤野先生这么好的老师, 不管从学习和情感的角度, “我〞都应该留在仙台继续学医, 可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学医的志向呢?明确:①匿名信事件;②看电影事件材料链接:这一学年没有完毕, 我已经到了东京了, 因为从那一回以后, 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 但凡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如何茁壮,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 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摘自《呐喊·自序》这两件事促使“我〞离开仙台, 离开藤野先生, 也表现了“我〞的爱国之情. 而这些“爱国青年〞的行为对表现藤野先生的品质起到了反衬作用.目标导学三:品读语句, 体会感情“中国是弱国,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便不是自己的成绩了〞这句话的情感.明确:“中国是弱国〞与“中国人是低能儿〞并无因果关系, 作者却在此处用了关联词“所以〞, 并用“当然〞加以强调, 一方面揭示其荒唐, 表达弱国国民的辛酸;另一方面作为反语, 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满腔义愤.“离开仙台〞局部, 思考:〔1〕文章最后一段与藤野先生有关的事有两件, 但是这一段是否也能表达鲁迅的爱国之情呢?每当夜间疲倦, 正想偷懒时, 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便是我忽又良心发现, 而且增加勇气了, 于是点上一支烟,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明确: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 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 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 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 概括了全文中心, 深化了主题, 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2〕“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良心发现〞:是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了触动;“正人君子〞:指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效劳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 这里运用了“反语〞的修辞.目标导学四:探究艺术特点1.本文写了很多看似与藤野先生无关的内容, 但其实都与藤野先生和“我〞的爱国之情有关, 并未偏题, 因为它的叙事都是有线索串联的, 请你找出本文的线索.明确: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 这是一条叙事线索, 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思念与感谢〞之情.“我〞的爱国之情, 这是一条情感线索, 处处表达作者爱国之情. 回忆性散文的根本特点:处处有“我〞.2.你从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刻画中, 学到了哪些好的写作方法?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②叙事应该有详略;③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④可以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的写法刻画人物.二、拓展延伸结合鲁迅的《自题小像》, 体会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 〔PPT呈现〕三、板书设计藤野先生添改讲义——对工作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可取之处这篇文章篇幅较长, 情节相对简单. 教学时抓住文章线索, 让学生自行剖析事例, 到达了长文短教, 难文浅教的效果.缺乏之处文章语言精练, 幽默而又犀利, 这种语言风格在写作时可以好好借鉴, 但有一定难度.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有人说, 假设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 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 而不知道《论语》, 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奉献. 今天, 就让我们走近孔子, 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疏通文意, 理解内容, 感悟道理〔一〕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君子乎?〞〔《学而》〕1.理解重点字词:明确: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这里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 时, 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 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 同“悦〞, 愉快.愠:生气, 恼怒.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2.翻译:明确:孔子说:“学习了, 然后按时温习, 不也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 我并不因此恼怒, 不也是君子吗? 〞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明确: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获得学习之乐;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此为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二〕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理解重点字词:明确:日:每天. 三, 泛指屡次. 一说, 实指, 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替.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 指老师传授的知识.2.翻译:明确:曾子说:“我每天屡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这一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 提高自我修养.〔1〕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明确: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温习知识〔2〕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明确:忠〔尽心力〕信〔老实〕习〔温习〕〔三〕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yú〕矩. 〞〔《为政》〕1.理解重点字词:明确:十有五:十五岁. 有, 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 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 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 命令.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逾矩:越过法度. 逾, 越过. 矩, 法度.2.翻译:明确:孔子说:“我十五岁时, 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 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 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 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3.这一章是孔子自述他一生进德修业的开展过程.从本章来看, 孔子进德修业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明确: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 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那么融合为一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 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 进德修业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四〕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为政》〕1.理解重点字词:明确: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 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2.翻译:明确: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 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就可以做老师了. 〞3.再度本章, 思考:这一章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呢?明确:这一章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 一定要独立思考、将知识融会贯穿, 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 才可以为师.〔3〕从中我们学到哪些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五〕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wǎnɡ〕, 思而不学那么殆〔dài〕. 〞〔《为政》〕1.理解重点字词:明确: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2.翻译:明确: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 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 就会疑惑. 〞3.这一章讨论的是什么?明确:这一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才能有所得.此那么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习是思考的根底, 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 不能无视任何一个方面.〔六〕第六章:子曰:“贤哉, 回也! 一箪〔dān〕食, 一瓢〔piáo〕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雍也》〕1.理解重点字词:明确: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贤哉, 回也〞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 把表示赞叹的谓语局部“贤哉〞放在主语局部“回也〞之前.2.翻译:明确: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 一竹筐饭, 一瓢水, 住在简陋的巷子里,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 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多么高尚啊, 颜回! 〞3.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明确:这章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三、课后作业背熟本课学习的六章内容.第2课时一、知识复习背诵上节课学习的六章内容.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疏通文意, 理解内容, 感悟道理〔七〕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1.理解重点字词:明确:者:代词, ……的人. 好:喜爱, 爱好.乐:以……为快乐.2.翻译:明确: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3.这一章讨论的是什么?明确: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思考:这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明确::顶真作用: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 层层推进, 使说理更加透彻, 令人信服. 〔八〕第八章:子曰:“饭疏食, 饮水, 曲肱〔ɡōnɡ〕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述而》〕1.理解重点字词:明确:饭疏食, 饮水:吃粗粮, 喝冷水. 饭, 吃. 水, 冷水.肱:胳膊. 于:对, 对于.2.翻译:明确:孔子说:“吃粗粮, 喝冷水, 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这一章主要讲的是什么?明确:这章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 孔子谆谆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 同时也含有自警的意味.〔九〕第九章: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理解重点字词:明确:焉:于此, 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 优点.2.翻译:明确: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 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 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3.这一章主要讲的是什么?谈谈自己的认识.明确: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 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以别人的短处为戒, 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十〕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1.理解重点字词:明确:川:河流.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2.翻译:明确:孔子在河边感慨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3.这一章主要讲的是:明确:这章讲时光易逝, 应珍惜时间.4.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体会其作用.明确: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 指明时间的珍贵.〔十一〕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理解重点字词:明确:三军:指军队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 这里泛指平民百姓.2.翻译:明确:孔子说:“一国军队, 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3.这一章主要讲的是:明确:这章讲一个人应当有坚决的志向.〔十二〕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1.理解重点字词:明确:笃, 坚守.切问而近思, 恳切地发问求教, 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仁, 仁德.2.翻译:明确: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决自己的志向, 恳切地发问, 思考当前的事, 仁就在其中了. 〞3.这一章主要讲的是:明确:这章讲求仁的途径.目标导学二:积累重点词语、句式、名言警句我们已经疏通了文意, 整体感知了每章内容. 下面我们梳理一下本课重要的文言知识1.通假字:明确:①不亦说乎说:同“悦〞 , 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 ,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词:明确:①不亦君子乎君子:古:指有才德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②可以为师矣可以: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③饭疏食, 饮水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④饭疏食, 饮水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的液体⑤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古:平民百姓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⑥吾日三省吾身三:古:泛指屡次今:数词, 三3.词类活用:明确:①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 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 每日③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 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④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 传授, 指老师传授的知识⑤饭疏食, 饮水饭:名词作动词, 吃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明确:①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②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③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温故而知新〔顺承〕博学而笃志〔并列〕④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的〕明确:省略句:①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②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①贤哉, 回也!②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6.有哪些名言警句?明确:名言警句类:①用于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那么罔, 思而不学那么殆.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④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三、随堂练习思考讨论:1.你喜欢哪一那么?2.你觉得哪一那么对你启发最大?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可取之处按章节顺序学习, 每章都抓住重点词语、翻译、内容理解三个环节进行, 有条不紊, 能够让学生学有所获.缺乏之处十二章的内容教学方式雷同, 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感;只对局部句子作了重点探讨, 不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认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烂漫.:.
2.绯.红:
3.畸.形:
4.匿.名:
5.诘.责:
6.不逊.:.
7.教诲.:.
8.瞥.见:
9.解剖.:.
10.油光可鉴.:.
11.深恶.痛疾:
12.杳.无消息:
13.抑扬顿挫.:
二、解释下列成语
油光可鉴.:.
.深恶.痛疾: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三、文学常识填空
1.《藤野先生》的作者是,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

本文选自其散文集《》。

2.《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从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段。

这篇散文有两条线索:一个是明线,即和藤野先生相识、交往、分别的过程;一个是暗线,
贯穿了全文。

正是这个暗线使这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3.请你查阅资料,制作“鲁迅大事年表”。

四、概括事件,分析人物品行。

文章主体内容是写“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具体写了几个典型事例,请你概括并分析。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序号:001 课题:《藤野先生》第一课时备课日期:8月30日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吴国建年级科目:八上语文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2、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找出人物品质。

学习重难点:目标2自学指导:1、介绍时代背景,助你理解文章主题: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速读课文,扫清障碍(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并板书课题一、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畸.形()不逊.()匿.名()杳.无消息()深恶.痛疾()诘.责()凄.然()教诲.()瞥.见()抑扬顿挫.()2.鲁迅,生于1881年,于1936年去世,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伟大的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 ____ 。

他有散文集《_____ ___》,散文诗集《____ ___》,小说集《____ __》和《___ ___》,神话小说集《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藤野先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线索,联系背景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
【学习重点】
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知识链接】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

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

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

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选自。

作者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他的小说集有,,著名小说有《》等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
瞥.见()畸.形()匿.名()诘.责()
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
3、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
油光可鉴驿站
掌故不逊
诘责杳无消息
瞥见
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段)在东京,
第二部分(第段)在仙台,
第三部分(第段)离开仙台,
5、本文的线索:
(第二课时)
【人物分析】
1、外貌描写(白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表现出先生的
2、在“在仙台”这一部分里,作者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事件品质
()
()
()
()
3、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与别的日本人相比,你觉得藤野先生“伟大”在何处?
第三课时
【品析语言】
1、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句子:
品析:
【写作训练】
2、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楼作者当时的心迹。

(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课内检测】
1、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油光可鉴A.镜子 B.当镜子照 C.借鉴
深恶痛疾A.疾病 B.急速 C.痛恨
出言不逊A.谦逊 B.避让 C.差
抑扬顿挫A.挫折 B.挤压 C.降低
2、结合句意解释加粗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模胡:即“模糊”,马虎,不讲究。

B.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C.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客死:死在他乡异国。

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时事:这里是讽刺的说法,“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3、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A.比喻借代夸张 B.比喻夸张反语
C.夸张反语拟人 D.反语比喻对比
4、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有明暗两条,它们是()
A.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B.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C.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

D.“我”到日本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