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
初中生必备:文言文翻译的9大技巧
初中生必备:文言文翻译的9大技巧1.熟悉词汇及语法知识:2.理解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理解上下文语境是非常关键的。
因为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词汇用法、语法结构、表达方式等都有所不同,所以单靠词语本身的字面意思并不足以完整表达作者的意图。
因此,需要通过上下文推测出句子的含义,从而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这需要对文言文的整体语境和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同时也需要运用翻译技巧和方法,包括语言转换、比喻等,来实现对原文的准确理解和恰当表达。
3.注意文言文的“形义转化”:4.重视修辞手法的表达:5.注意古代人名、地名的翻译:6.注意虚词的翻译: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特别注意其中出现的古代人名和地名,因为它们可能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和含义有所不同。
为了准确地进行翻译,我们需要了解古代人名和地名的用法和含义,以免因误解而导致翻译错误。
举例来说,有些古代人名可能是一个代称,而非真实的姓名,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测其代表的含义。
同时,一些古代地名在现代已经不存在了,需要通过历史资料和地理知识进行合理的翻译,以使得翻译准确无误。
因此,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7.正确把握语序: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语序上存在不同,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序,以避免因为语序不同而误解文章的含义。
文言文的语序比较灵活,经常采用倒装、并列和省略等语法手段,而且修辞手法较为丰富,所以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语序,才能准确地表达句子的含义,把握文章的思想。
因此,正确把握文言文的语序是进行翻译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8.注意语气和语调的表达:在文言文翻译中,正确表达原文的语气和语调非常重要,因为这对于表达文章的意思和作者的态度具有重要影响。
文言文中的语气和语调包含了很多丰富的表达方式,如喜怒哀乐、疑问反问、讽刺嘲讽等等。
初中文言文翻译常用技巧总结(2篇)
初中文言文翻译常用技巧总结一、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
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二、换替换词语。
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现在仍在用,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丽是用了另外的词。
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思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
例如: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列论战》)——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此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另外,有的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区别,翻译时不能用今义去推敲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语的意思相当的词去替换,以免造成误解。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世膈绝的地方。
“妻子”和“绝境”的古今意义差别很大,不能套用今义去理解。
三、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你太不聪明了!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您凭借什么应战呢7还自扬州。
(《伤仲永》)(状语后置)——从扬州回家。
四、引引申词义。
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意思,这些意思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奇迹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
例如: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原来的规模。
“增”本义是增加,引申为扩大;“制”本义是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制度,再引申为规模。
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
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关键信息项: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2、常见文言词汇的翻译方法3、特殊句式的翻译要点4、翻译时对上下文的理解与运用5、翻译后的检查与修正方法1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11 信:忠实原文,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随意增减内容。
112 达:通顺流畅,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避免生硬晦涩。
113 雅:富有文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尽量使译文优美、生动。
12 常见文言词汇的翻译方法121 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按照古义进行准确翻译。
例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则仅指妻子。
122 一词多义: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其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
如“故”,有“所以”“旧的”“原因”等多种意思。
123 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替换为本字进行翻译。
124 词类活用:判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情况,按照活用后的词性进行翻译。
比如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13 特殊句式的翻译要点131 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
132 判断句:常见的标志有“者……也”“乃”“为”等,翻译时要加上判断动词“是”。
133 省略句:要补充出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通顺。
14 翻译时对上下文的理解与运用141 联系上下文确定词义:有些词语的意思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不能孤立地理解。
142 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有助于更准确地翻译语句,传达出原文的内涵。
143 考虑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了解古代的文化习俗和社会背景,避免误解原文。
15 翻译后的检查与修正方法151 检查词义是否准确:对照原文,查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是否恰当。
152 检查语句是否通顺:读译文,看是否存在语病和逻辑不通的地方。
153 检查是否符合原文风格:保持译文与原文在语言风格上的一致性。
总之,初中文言文翻译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翻译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初中
一、识词辨义,细读原文。
翻译文言文,首在识词义,细读原文心自明。
字字句句仔细读,理解大意记心间。
二、了解语法,掌握结构。
文言文语法,结构有规律,掌握结构助翻译。
主谓宾定状补,结构清晰明。
三、注意古今,词义有变。
古汉语与现代,词义有变迁,翻译时须注意辨。
古今词义有差异,翻译需谨慎。
四、活用词义,语境为凭。
文言文词义,活用需语境,翻译时须凭语境。
一词多义要分辨,语境为凭不误译。
五、增删调换,通顺表达。
翻译文言文,增删调换间,通顺表达是关键。
实词虚词要增删,句子顺序可调换。
六、意译为主,直译为辅。
翻译文言文,意译为主直译辅,忠实原文求准确。
意译为主求通顺,直译为辅求准确。
七、注释补充,完整表达。
文言文翻译,注释补充宜,完整表达是关键。
疑难字词要注释,补充说明求完整。
八、对照例句,理解用法。
翻译文言文,对照例句用法明,理解用法不误译。
例句对照用法明,理解用法不误译。
九、逐句翻译,细心检查。
翻译文言文,逐句翻译细心查,前后连贯是关键。
逐句翻译细心查,前后连贯不遗漏。
十、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翻译文言文,反复练习是关键,熟能生巧才精湛。
日积月累多练习,翻译水平自然高。
以下为具体步骤:1. 首先阅读全文,了解大意,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2. 分析文章结构,确定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
3. 逐字逐句翻译,注意词义、句式、语气等。
4. 检查翻译是否通顺,如有不通之处,调整句子结构。
5. 对照原文,核对翻译是否准确,有无遗漏或误译。
6. 修改完善,确保翻译准确、通顺。
遵循以上口诀,持之以恒,相信你在文言文翻译方面会有所提高。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
初中考试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不愁不会翻译古文了“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初三语文文言翻译的技巧和10大方法
初三语文文言翻译的技巧和10大方法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备考过程中,重点要从各种角度,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到胸有成竹。
惟其如此,我们才会事半功倍。
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文言文翻译小技巧(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①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
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① “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
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文言文翻译法口诀》
一、读文断句,理清脉络翻译文言文,首先应读通全文,断句合理。
此所谓“读文断句,理清脉络”。
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结构,为翻译打下基础。
二、逐字逐句,对照注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僻字、词,应对照注释,了解其含义。
此所谓“逐字逐句,对照注释”。
同时,注意句式、修辞手法,为翻译提供依据。
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力求忠实原文。
直译即逐字逐句翻译,保持原文的词义、句式。
但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采用意译,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此所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四、注意修辞,准确表达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翻译时,要注意修辞,准确表达原文意境。
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
此所谓“注意修辞,准确表达”。
五、增删改移,灵活处理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以直译的语句。
此时,可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适当增删改移。
但要注意,增删改移要有根据,不可随意改动原文。
此所谓“增删改移,灵活处理”。
六、关注语境,揣摩语气文言文中,语气、语境对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翻译时,要关注语境,揣摩语气,力求准确表达原文的语气、情感。
此所谓“关注语境,揣摩语气”。
七、总结归纳,形成规律在翻译实践中,总结归纳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规律。
这样,在遇到不同类型的文言文时,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
此所谓“总结归纳,形成规律”。
八、反复推敲,力求完美翻译完成后,要反复推敲,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漏译、误译等现象。
力求使译文达到完美。
此所谓“反复推敲,力求完美”。
总之,文言文翻译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灵活运用。
以下口诀可供参考:读文断句理脉络,逐字逐句对照注。
直译为主意译辅,注意修辞准确表。
增删改移灵活处,关注语境揣语气。
总结归纳成规律,反复推敲求完美。
牢记此口诀,定能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1. 使用标点符号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引号等。
合理运用这些标点符号可以使翻译更准确、流畅。
2. 理解上下文理解上下文是进行文言文翻译的关键。
文言文中的词句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翻译,单独抽离一个词或短语翻译往往会导致错误或误解。
因此,在翻译时要全面理解上下文,尽量还原原文的意思。
3. 注意动宾关系文言文中的动词与宾语常常需要根据宾语的名称或上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翻译。
要注意准确表达动作的主体和客体,避免产生歧义。
4. 避免拘泥于字面翻译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一味拘泥于字面翻译往往难以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要理解原文的背景、语境和用词习惯,进行意译或适当调整词序,使翻译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5. 正确处理成语与俗语文言文中充满了各种成语和俗语,这些语言表达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翻译。
一些熟知的成语可以直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但一些较为生僻的成语则需要进行解释或注释,确保读者理解。
6. 注意文体特点文言文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如虚词使用频繁、动词时态的省略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文言文的风格特点,避免过度现代化。
7. 善于使用辅助工具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如古汉语词典、翻译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理解生僻词汇、掌握正确的用词和短语,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8. 不盲目逐字逐句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不应盲目逐字逐句地进行,而应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整体理解和翻译。
有时候需要将一整句或一段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翻译,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9. 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原文的修辞效果,使译文更具有文学美感。
10. 不断学习和练习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和不断练习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古代文献、阅读优秀的翻译作品,并进行实际翻译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简明)中学文言文翻译技巧
(简明)中学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研究文言文翻译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下面将介绍一些简明有效的中学文言文翻译技巧,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水平。
1. 充分理解原文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首先要充分理解原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理解原文是成功翻译的基础,因此要仔细阅读,分析原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掌握其所表达的内容。
2. 注意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着词汇、句法、语境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翻译中要注意其特点。
文言文常使用古代的词汇,句子结构较复杂,需要灵活运用。
要学会辨析文言文的词义,理解文言文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等,以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3. 翻译时保持简明扼要
文言文注重简练的表达,因此在翻译时要力求简明扼要。
不必拘泥于每个字词的翻译,而是注重传达原文的意思。
可以适当删减或调整句子结构,使译文更通顺且容易理解。
4. 注重上下文的语境
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典故和修辞手法,需要注重上下文的语境。
在翻译时,要全面考虑上下文的意义,理解细微的隐含信息,以确定最合适的翻译方法。
5. 涉及文化背景的处理
文言文往往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需要对相关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辨析典故、古代人名、地名等文化元素,以准确表达原作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以上几点中学文言文翻译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作品,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希望这些技巧能对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起到指导作用。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五大技巧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五大技巧翻译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改用现代汉语表述。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
信,即要准确,尽量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达,即要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生搬硬套,没有语病;雅,即要优美,争取做到遣词用语生动传神,富有韵味。
翻译时一般以直译为主,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意译。
具体方法可概括为五个字:留、调、换、补、删。
一.留对古代专有名词和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词,不必翻译。
例1.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
《观巴黎油画记》[译文]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四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
例2.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过秦论》[译文]深远的谋略,行军用兵的本事,不及过去的那些将领。
二.调调整语序,如使动式、意动式、为动式、特殊动宾关系、互文见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使之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例3. 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译文]我终究应当想办法让你活下去。
例4.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译文]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为节操而死的臣子。
例5.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而况人臣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国君的儿子,是他的亲骨肉啊。
他们尚且不能靠着没有功劳的尊位和奉禄,而守着贵重的金玉,况且一般人呢?例6.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张衡传》[译文]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没有过这样的东西。
例7.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活板》[译文]遇到平素没有准备的冷僻字,就随即刻制。
三.换1. 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或结构换古文中的单音词。
例8.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屈原列传》[译文](怀王)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
例9. 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雁荡山》[译文]但从古以来的地图、文书,都没有记载。
2. 用现代汉语单音词换古文中的单音词。
例10.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译文]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问讯。
初中文言文实词翻译技巧
夫文言文,古之文章也,辞藻华丽,意蕴深远。
然于初中文言文学习中,实词之翻译,常使学子头痛。
实则,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便可游刃有余。
本文将探讨初中文言文实词翻译的几种技巧,以期为学子们提供借鉴。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按照文言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含义明确,与现代汉语用法相近的情况。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学”即学习,“习”即复习,“说”即高兴。
翻译为:“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高兴吗?”直译法简单易懂,但需注意,有些实词在文言文中具有特殊含义,需结合语境进行理解。
二、意译法意译法,即根据文言文实词的含义,结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灵活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含义丰富,或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差较远的情况。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中“衿”指衣领,“悠悠”形容心情。
翻译为:“你的衣领青青,我的心情悠悠。
”意译法使文言文更贴近现代汉语,便于理解。
三、增译法增译法,即在翻译时,根据文言文实词的语境,适当增加一些现代汉语中缺少的成分,使翻译更加完整。
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独”、“异”、“倍”等词,需在翻译时增加相应的现代汉语词汇。
翻译为:“独自在异乡做客,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增译法使翻译更加准确,但需注意不要过度增译。
四、省译法省译法,即在翻译时,根据文言文实词的语境,适当省略一些现代汉语中不需要的成分。
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中“登”、“白日”、“黄河”等词,在翻译时可以省略。
翻译为:“上鹳雀楼,太阳依山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省译法使翻译更加简洁,但需注意不要随意省略。
五、替换法替换法,即在翻译时,将文言文实词替换为现代汉语中与之意义相近的词语。
如:“君不知其善也。
”中“君”可替换为“你”,“善”可替换为“好”。
翻译为:“你不知道它好。
”替换法使翻译更加流畅,但需注意替换后的词语要符合语境。
六、注释法注释法,即在翻译时,对文言文实词进行简要的注释,帮助读者理解。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第一篇范文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其特点是简练、含蓄、典雅。
要翻译好文言文,首先要了解其特点,才能准确传达其意义。
1.简练:文言文用词简洁,一个字往往代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甚至多个词。
因此,在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字义。
2.含蓄:文言文表达往往含蓄而委婉,需要译者充分理解文化背景,恰当表达其含义。
3.典雅:文言文语言典雅,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夸张等。
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修辞效果。
二、掌握翻译原则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忠实于原文:翻译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不添加个人理解,不随意删减或增补。
2.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翻译时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程度,尽量用现代汉语表达,同时保持原文的风格。
3.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翻译时要保持原文的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使译文通顺、符合逻辑。
三、翻译方法与技巧1.直译:对于可以直接对应翻译的词语和句子,采用直译的方法,确保翻译准确。
2.意译:对于无法直接对应翻译的词语和句子,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意译,使译文通顺。
3.留白:对于原文中含糊不清或有意留下的空白,可以适当留白,不必强求翻译。
4.注释:对于一些特殊用法或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的词语,可以在译文后加注释,帮助读者理解。
四、实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实例: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此句中,“学而时习之”是一个完整的意群,表示学习的动作和方式;“不亦说乎”是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也令人高兴吗?”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到翻译文言文时,要根据上下文理解原文的意义,同时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修辞效果。
五、结语文言文翻译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掌握翻译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一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文言文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为主,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翻译时要准确理解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和特殊难解词语,并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文言文中的关键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和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②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虚词不必译出,如发语词和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要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常用的成语和惯用语。
同时,包括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2、“换”即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包括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
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3、“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
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介宾短语后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4、“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重点知识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掌握六种翻译方法,包括留、换、调、删、补、变。
其中,留指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和意义,换指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调指调整语序和词语顺序,删指删除无关紧要的内容,补指补全省略的成分,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初中文言文翻译常用技巧总结
初中文言文翻译常用技巧总结初中文言文翻译是许多学生的难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这个问题,下面我将总结一些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1. 词汇的差异:文言文使用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需要对文言词汇进行熟悉和掌握。
2. 语序的不同:文言文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和词语的搭配。
3. 修辞手法的多样性: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如比喻、夸张、反问等,需要理解和运用。
二、抓住关键词和短语文言文中经常使用一些关键词和短语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抓住这些关键词和短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容。
1. 常见的关键词和短语有:然、者、非、耳、乃、亦、以至、因此等。
2. 当遇到一些不熟悉的关键词和短语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猜测和推断。
三、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在翻译文言文时,可以采用逐字逐句的方法进行翻译。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
1. 先理解每个字的意义和用法,再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2. 注意句子成分的搭配和语序的调整,不要死板地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翻译。
3. 适当添加一些助词和连接词,使句子表达更加流畅和完整。
四、注重句子的上下文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多样,常常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句子的意思。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注重句子的上下文,通过推理和分析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1. 注意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上下文中的暗示和引申。
2. 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句子,可以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和进行比对来解决疑惑。
五、加强词汇积累和语感培养文言文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词汇积累和语感培养。
1. 多阅读文言文的课文和相关的文学作品,增加对文言文的接触和理解。
2.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固定搭配,增强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3. 多做文言文的习题和练习,通过实践来提高文言文的翻译水平。
六、学习与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与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背景。
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
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初中文言文翻译的一些实用技巧。
一、准确理解字词含义1、积累常见实词和虚词在初中文言文中,有很多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如“之”“乎”“者”“也”等。
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准确掌握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之”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的”“到”“代词”等多种意思。
2、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有些字词的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推断。
比如,“亡羊补牢”中的“亡”,如果单看这个字,可能会理解为“死亡”,但结合整个句子“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就可以推断出“亡”是“丢失”的意思。
3、注意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文言文翻译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例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
遇到古今异义词,一定要根据古代的意思来翻译。
二、掌握特殊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在文言文中有一些特定的句式,如“……者,……也”“……,……也”“……者也”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翻译时要体现出判断的语气。
2、倒装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比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千里之马”。
3、省略句文言文在表达时常常省略主语、宾语等成分。
在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例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三、遵循“信、达、雅”的原则1、信“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准确无误地翻译出原文的意思。
不能随意增减内容,更不能曲解原文的意思。
2、达“达”就是要通顺流畅,让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不能出现生硬、别扭的语句。
3、雅“雅”就是要富有文采,尽量让译文生动形象。
但对于初中生来说,能做到“信”和“达”就已经很不错了。
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直译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字词和句子结构,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
一、基本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二、基本标准翻译的基本标志是“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三、基本要求1.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
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
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2.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
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
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3.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
”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4.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
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5.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四、基本方法(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抄不翻译。
(完整版)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 1 ) 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 2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 (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 (人琴俱亡)) 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 (《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 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技巧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
文翻译技巧
在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以便准确、流畅地翻译文言文。
以下是一些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其中,“信”指的是译文要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要运用现代汉语恰当地翻译原文;“达”则要求译文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让读者易于理解;而“雅”则要求译文优美、生动,表达原文的文风特色。
二、宁字有看落,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在翻译文言文时,必须遵循“宁字有看落,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原则。
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地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进行翻译,使译文与原文尽可能地一致。
但如果直译后不够通顺,可以采用适当的意译,使句意更加完整、通顺。
三、注重字句顺序
文言文中的字句顺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重字句顺序。
要尽量按照原文的顺序翻译,不离字、不离词、不离句,使译文更接近原文。
四、多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特点
文言文有其独特的语法特点,如兼修、双宾、并列、对仗等。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以便准确地理解原文,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多积累翻译经验
文言文的翻译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多读、多写、多翻译。
通过不断地实践,可以不断地提高文言文的翻译水平,更加准确、流畅地翻译文言文。
总之,文言文翻译需要我们注重语言的准确性、通顺性和优美性,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并不断地积累翻译经验,才能更好地翻译文言文,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魅力。
文言文带翻译技巧_初中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贱,无长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技巧】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力求保持原文的准确性和风格。
对于一些难以直译的词语或句子,则可适当采用意译,以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2. 注意关键词汇:文言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往往承载着整个句子的核心意义,翻译时应特别注意。
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的“师”、“传道”、“授业”、“解惑”等,都是理解句子含义的关键。
3. 分析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往往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注意分析句子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4. 注意古代文化背景:文言文是古代汉语,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
翻译时,应适当解释这些文化背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翻译】古代的学者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些疑惑,最终都不会解开。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固然比我早,我跟随他学习;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随他学习。
我学习的是道理,难道在乎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吗?因此,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总结】文言文翻译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关键词汇,分析句子结构,以及考虑古代文化背景等。
通过不断练习,可以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翻译教案(文言文阅读)一、知识链接:翻译要求1、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要忠于原文。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指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过程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二、知识补充:特殊文言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1)省略主语: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b 蒙后省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
(《狼》)(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5)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3、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4、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2)有标志词语a “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c “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5、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5)何以例:何以战二、学法指导:翻译方法(借助句型结构)(一)直。
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
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二)意。
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
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联系“固若金汤”3、借代。
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
主要是避讳。
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三)调。
就是调整顺序,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需要调整语句语序的类型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 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字前提问句4、介宾短语前移。
“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介词特征(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就是扩展。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你与(他)一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八)删。
就是删除,古汉语中的发语词、结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九)替。
就是替换,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然则……”:换成“ 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积累固定结构(十)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
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牛刀小试(对比练习)一、画皆以人重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章指章敦,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颜鲁公:即颜真卿。
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l、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 )A.若听茶声然 B.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C.杂然相许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钱不直:值②后世见者必宝之:把……当宝贝,珍爱、喜爱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后人粪土视之译文:后来(世)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译文: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二、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往往,每每。
③沃;浇。
这里当”洗”讲。
④啖;吃、⑤谗:说人坏话。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dan吃义:②辄以水沃面音:wo洗义:③食不给音:ji供应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chan说别人坏话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B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