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法指导,提升真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学法指导,提升真正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对新课程教学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上基本上以教师的一言堂为主,学生知识被动的接受老师交给的知识,几乎没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对于一道问题基本上以答案实行出现,如果与答案相违背,几乎是不能拿到一个理想的分数的,可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这样的情况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教育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历史教育要让每个生命都有主体精神的焕发,都有创造精神的闪烁。
历史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其次才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
教育不只是传承知识,教育还意味着尊重学生意愿,挖掘学生潜能,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兴趣的发展。
这样我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可以理解为教师就是通过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从而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知识、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学法指导就成为我们大家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重组知识,构建网络
布鲁纳说:教学中务必给学生以基本结构。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必须对教材的知识点加以整合重组,使历史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并最大限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就可以把庞杂、散乱的历史现象变得简化、序化、网络化,使之构成一个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
这是学生宏观上把握历史规律及时代特征的前提条件。
二、培养兴趣,激发潜能
教育不只是传承知识,教育还意味着尊重学生意愿,挖掘学生潜能,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兴趣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例如,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苏友好协会举办一次酒会,邀请国共双方代表及各报社记者参加。
席间,一位国民党方面的记者说:“我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我国古代一人名’。
”
结果出现了几个谜底:
“屈原”、“苏武”、“蒋干”、“毛遂”你认为日本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问题:
问题一:你如何理解“屈原”和“苏武”、“蒋干”、“毛遂”这几个谜题?
问题二:你赞同哪一个谜底?请简要说明理由。
问题三:如果以上谜底你都不赞同,试一试自己拟定一个谜底,但要有合理的解释。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二是观察学习法。
三、思维指导,形成能力
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要注意运用史论结合的观点,传授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进行方法论教育。
例如人民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涉及的主要是通过一些史料的学习、感悟从而形成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例如:英国克伦威尔、法国的拿破仑、美国的华盛顿等历史人物的评价等问题。
在讲解过程中,应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最基本的就是遇到评价历史人物时,应本着两个最主要的标准:
一是历史的评价。
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去评价;
二是发展的评价。
即生产力的标准,历史人物的贡献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就是进步的,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是退步的;
三是辩证的评价。
另外一个就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应本着一分为二的观点:进步性即积极作用;局限性即消极作用。
学生一旦形成了基本评价历史的标准,在学习中无论遇到怎样的人物评价都不是难事了,从而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内驱力。
四、创设情境,感悟历史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而不应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者,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然起主导作用,但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
生素质为目标的,因而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境,是这种作用体现的途径之一。
例如:在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时,如果只是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如果只是选择一组文字材料,也无法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通过创设情境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选择一组有效的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身份谈感受的方式处理,将王安石变法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内容。
身份1:假如当时你正在部队服役……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要有?为什么?
身份2:假如你当时是个富商、地主……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会有哪些变化?
身份3:假如当时你是个农民……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五、用心体会,情感升华
教育有一句话:“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或者说教会学生做人。
”所以,历史教育承担着人性教育的责任,要加大对人性教育的力度,使“人性美”,“人性善”的培养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社会文明的主旋律,而人性教育,说到底就是对一切生命充分尊重和敬畏的教育,充分尊重一切生命,敬畏一切生命,
给一切生命以应有的地位、尊严和权利。
在学习中我经常给学生举这个例子: 200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不小心飞进了赛场,结果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了它,使它当即坠地,与此同时,赛场上出现了感人至深的一幕:击中小鸟的运动员马上停止比赛,快步跑到小鸟面前,双膝跪地,低头忏悔并且祈祷。
当网球击中小鸟时,运动员做出的一系列动作的反应之快,完全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正是因为他是无意识的,才显得更加珍贵。
面对运动员这感人的一跪,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之美,人性之善。
对于学生来说,认识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非常重要,当他们意识到这些时,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开始觉醒,进入到了理性世界中,从而促使他们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给予必须的尊重。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递生命的气息。
”教师用激情点燃兴趣,用思想引领观念,用心灵感染生命;每个学生都用心感悟历史,用情学习历史,用理体察历史,把这种过程作为实现生命价值和将来发展的基石。
当然,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有些步骤或做法在具体的操作中并无课前课后之分,只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
学法指导贵在坚持,重在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更进一步的重视这方面的探索,争取找到一种较好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