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先生二三事 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黄永年先生二三事阅读答案

黄永年先生二三事阅读答案

黄永年先生二三事|阅读答案黄永年先生二三事|阅读答案张伟然一九九六年春节刚过,我所在的单位办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到黄永年先生,让我去火车站迎接。

那之前我和他没见过面,出发前,我特地把他的大名写在一张纸上。

谁知那张纸竟一点都没有用。

站台上人潮如涌,他从车厢里缓缓而出,我一眼就断定:这就是黄先生。

上前请问,果然。

出站的路上,我越想越觉得奇妙,于是问他:一九九○年六月初的某日中午,他是否在陕西师大校门外的某个小餐馆吃饭他觉得这一问好生突兀。

我向他解释:那一天我和两位师兄在陕西师大答辩硕士论文结束,导师何业恒先生设席感谢以史念海先生为主席的答辩委员会,坐定后看到来了另外一干人,其中一位西装笔挺,走到史先生跟前恭恭敬敬行了一个鞠躬礼,当时我以为是个日本学者,此刻回想,很像黄先生。

黄先生没多想,浅浅一笑,说,那正是他。

这一笑让我顿时产生了一见如故的感觉。

研讨会期间,他领着几个人到苏州去买书。

我因为要参与会务,也就没跟去。

那个晚上去宾馆里看他,老远就见他背着手在房间门口踱步,一会儿踱出来,一会儿又进去,步态煞是轻盈。

我第一次见他这样,觉得很好玩,忙走过去;他愈发得意,连说:“开心,今天开心!抓着辛德勇帮我刷书!”德勇先生坐在门里边,一面拿一个大棕刷飞快地刷着书,一面嘴里念念有词地回应着黄先生的调侃,动作和语调都特别地飞扬。

这是我目前为止见过的最令我神往的一幅“得书图”。

之前我早听说过黄先生如何爱书,如何站在旧书店门口一望,仅凭书根就能判断出书架上线装书的版本,那一晚算是初步有所领教。

随后几年,与黄先生的交往渐渐的多了起来。

又是开会,又是专程来讲学。

或者到附近有事,顺便来停一脚。

要不就是为一些事情而电话联系。

记忆中拿起电话听筒就传来熟悉而亲切的“是张伟然同志吗……”也就在那以后的几年逐渐频繁。

有一次,从刊物上读到他回忆五十年代前期沪苏市面上宋元书的文章,里面详详细细地缕述每个书店的每一种书,举凡书店来历、位置、经营特色以及书名、版本、品相、册数、价格乃至摆列状况,纤毫毕现,历历如昨。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解题技巧1、定义和类型: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根据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

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

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

“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

“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高考重点)2、传记的特点: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

其中,真实是传记的生命。

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

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

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1、时间变化2、地点变化3、职位(工作)变化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方法归纳: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

2、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

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作文素材之民国大师·08黄侃

作文素材之民国大师·08黄侃

作文素材之民国大师纵横语文教研室08.黄侃一、人物简介 (3)人物事件1:黄侃的“为徒之道” (3)人物事件2:读书雅趣 (4)人物事件3:“三不来教授” (6)人物事件4:气坏胡适 (6)人物事件5:穿“布衣钉鞋”的教授 (7)人物事件6:未出任何著作的大师 (7)人物事件7:孝子 (7)二、适用话题 (8)三、高考链接.................................. 8 目录08. 黄侃一、人物简介黄侃(1886-1935),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1905年留学日本。

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学校任教授。

黄侃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人物事件1:黄侃的“为徒之道”国学大师黄侃生性孤傲,桀骜不驯,一些生活问题也为时人所诟病,但在对老师的态度上,他有着独特的“为徒之道”,与平时判若两人。

黄侃师从章太炎后,对其十分恭敬。

在他眼里,章先生饱读诗书,过目成诵,论及学问,简直无所不能。

在黄侃面前,人们不能做出对章太炎的不敬之举,哪怕只是发发牢骚也不行。

如果有人编排章先生,被黄侃听到了,他就会怒发冲冠,大声争辩,完全不顾及场合、身份。

他将章先生的笔墨视如珍宝,每当作文后得到章先生的批阅,必定将其文字装裱起来珍藏。

知道他这一“癖好”后,章先生有时会特意写几幅字、几首诗送给黄侃。

每当得到这样的“重礼”,黄侃都兴奋得手舞足蹈,反复摩挲,很长时间都不舍得释手。

黄侃在34岁那年,偶然得到机遇,拜刘师培先生为师。

别人都觉得那时他已经名满天下,比刘先生有过之无不及,完全没必要屈尊谒其门下,甚至章太炎都觉得他大可不必如此。

黄侃却执意为之,到刘家行磕头拜师之礼。

他说:“我要学习的《三礼》是刘先生的家学,要是不拜师,我怎么能学到正统的学问呢?这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吧。

特别教授九年级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特别教授九年级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特别教授九年级阅读理解参考答案特别教授九年级阅读理解参考答案特别教授黄侃字季刚,清末民初音韵学家、训诂学家、文学家,曾在南京东南大学、金陵大学任教,被学生称作“特别教授”。

陆宗达曾拜黄侃为师。

见过先生,黄侃一个字也没给陆宗达讲,只给他一本没有标点的《说文解字》,说:“点上标点,点完见我。

”陆宗达依教而行。

再见老师时,黄侃翻了翻那卷了边的书,说:“再买一本,重新点上。

”就将书扔到了书堆上。

又一次见老师时,陆宗达送上点点画画已经不成样子的《说文解字》。

黄侃点点头,说:“再去买一本。

”三个月后,陆宗达又将一本看得很破的《说文解字》拿来,说:“老师,是不是还要再点一本,我已经准备好了。

”黄侃说:“已经标点了三次,你对《说文解字》已经烂熟在心,这文字之学你已得了大半,不用再点了。

”说完,黄侃又将那书扔上书堆,这才给陆宗达讲起了学问的事。

后来,陆宗达终于成为我国现代训诂学界的泰斗。

他回忆自己的学习历程时说:“就是当年翻烂了三本《说文解字》,从此做起学问来,轻松得如庖丁解牛。

”黄侃在课堂上讲解《说文解字》,一不带原书,二不带讲稿,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学生对他引用的经典论据,下课以后去查书,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引起了全班同学啧啧称羡。

有一天,黄的学生为他拿皮包时发现内有许慎的《说文解字》,打开一看,那书上画得太特别了:书头蝇头小字,密密麻麻,有墨笔写的,有朱笔写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符号,全书9300字,每个字都有自己的讲法。

据说,他对《说文解字》读了五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他去讲授的时候,也每一次都有新的内容。

同学们说:“听黄先生的课,百听不厌。

”一个学生看了黄侃所读的那本《说文解字》后,对他说:“黄先生,你这批在书头上、书边上的东西,颜色各异,字又那么小,谁还认得呢?”黄侃半开玩笑说:“我要人认得干什么呢?别人要知道了上面的内容,我就不是第一了。

”大家都哄地笑了。

据他的学生回忆,黄先生教学还有更特别的,他不是光用语言教这个书,而是带着感情教这个书。

2013高考总复习语文一轮精品:配RJ课标全国 2.2.12.5 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突破

2013高考总复习语文一轮精品:配RJ课标全国 2.2.12.5 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突破

栏目 导引
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
考题悟道细剖高考
考查点一 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
层意蕴”中的“不同的角度”可以是
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事人的
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等。
栏目 导引
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
“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 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 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的范畴, 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 娱乐、艺术等。文本的深层意蕴指隐 含在文本表层意义之中的含意,
栏目 导引
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
2.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 讨 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 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3.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 读
栏目 导引
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
要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 思考,发表看法。
栏目 导引
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
探究题型总结: 第一,理解性探究。这类试题一般是 就文本的关键处设题,要求结合文本 对问题说出自己的理解,作出一定的 解释。
栏目 导引
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
第二,分析性探究。这类探究题是围 绕问题,对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 读和挖掘,以求得作品的丰富意蕴。
栏目 导引
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
第三,鉴赏性探究。这类探究题往往 就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表达特 色或相关的需要思考的问题进行深入 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
栏目 导引
第二编
栏目 导引
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
可以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对文本进 行解读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 义。这还不够,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 的生活实际,对文本进行考查,看它 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我 们还可以把文本里呈现出来的人或事

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

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

点要求 。其 中,第一个层级是 “ 分析综合 ” 。三点要 求分别是 :1 . 筛选并整合文 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 .
色 ,把握 文章结构 ,概括 中心意思 ;3分析 文本 的文 .
阅读思路不清 ,答案要么缺失层次感 ;要 么交叉 重 复;要么答案都不在文章线索 内,只是些毫不相干
的 “ 叶” 枝 。例如 2分答 卷 : 答 :() 1真性 情的流露 :光绪帝和 慈禧 太后病 逝, 黄侃 大怒 ,闯学堂砸烂虎 头牌 .大骂一顿 。过几天又 手持木棒 ,先砸烂虎头牌又痛打杨子绪。
l 肿
I f
考搦
实 用 类 阅 读 “ 析 综 合 ’ 的 答 题 策 略 。
吴 玉环
描 写角 度 去 答 题 ,结 果 得 了个零 分 。 失 分 现 象 三 :不 明思 路 。答 案偏 移 。
一 江 门市新 会 第四 中学
( 0 0年普 通 高校招生 全 国统一 语文 考试 大纲 21 ( 广东卷) 》对 “ 实用类文本阅读”提出了三个层级九
合” 答 卷 失误
() 3学术独立 :在 中央任教 不注重打扮 。 () 学术的谨 严与虔诚 :治学严谨 。教育学生如 4对
何 治学。
2 0 年 高考实用类 阅读 以传记呈现 ,阅读文本 09 是 《 黄侃 先生二三事》 ,文章 主要 传写国学大师黄侃
的一些真实故事 ,其 中 “ 分析综合 ”层级在第一题 出 现 。以下 ,笔者根据考场上一些考生 的答卷情况 。简 要分析一下失分的类型 ,希望大家引以为鉴。
() 2名士 之 趣行 :谈 及 胡 适 和 白话 文 时风趣 言语 。


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以下笔 者就 2 0 0 9年广 东高考实 用类 “ 析综合 ”答 卷 的典型 问题 进行探 分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记叙文,记述了XXX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并对其进行高度评价。

作者认为XXX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例如,XXX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作者在文章中用“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来形容得知XXX先生逝世时的心情,这是因为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却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

XXX先生主张“写话”,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例如:“我第一次见到XXX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这段话简短明了,用词通俗易懂,给人以亲切感。

XXX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给我们启示,我们应该在写作过程中注重简洁明了,避免累赘的表达。

我们可以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例如,可以尝试用更简单的词语来表达复杂的概念,删减掉一些无关紧要的句子,让文章更加精炼。

五、课外阅读XXX的《怀念圣陶先生》,思考其中叙述的内容和XXX先生所展现的精神品质。

在文章中,描写了XXX先生看稿十分认真,不仅纠正笔误、整理词句,还要仔细处理标点符号的细节。

此外,他为了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他还向XXX先生赠送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并为其女儿的文章题诗,展现了他真诚待人的品质。

此外,文章还描述了他与XXX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景。

总的来说,XXX先生注重文风的简洁,强调用语的简练。

这启示我们在写作时,不仅要注意句段,还应该注重字的删减,使语言更加简洁。

传记作用2013

传记作用2013

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张季鸾
学生答案示例一: 沈卫的描写,为下文写张季鸾出国留学做铺 垫,促成张季鸾人生的一个转折;张季鸾一介平民 子弟却受到学台沈卫的赏识,体现沈卫自身的聪 颖,学识过人。 (0分) 学生答案示例二: 从侧面体现张季鸾渊博的学识,使文章更具 说服力。(2分)
1904年,张到省会西安应试,深受学台(教育厅长)沈 卫器重,并与其侄沈钧儒及好友于右任等订交。若干年后, 张季鸾、沈钧儒、于右任等都成为民国名人。 1905年,经沈卫保举,张季鸾被选中官费留学日本, 因办理母丧及学习日语,次年才得以成行。 1911年春,张季鸾学成归国,应于右任之邀,出任辛 女革命前后很有影响的上海报纸(民立报》编辑,正式开 始报人生涯。 两度从政,一是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 统时,经于右任推介,出任总统府秘书,参与了《临时大 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后随孙中山去职, 为期很短。 另一次是在1925年,由时任河南军务督办的同乡好友 胡景翼推荐,获任陇海铁路会办——这可是当时数得上的 肥缺。
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 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 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 “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 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 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 不止。 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 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 生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 画来,老人说:“没有!”后来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 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就是后来纪录片里所拍摄的。白石老人家 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 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 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 活不成了。”

2014年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选考部分 专题二十四 传记阅读

2014年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选考部分 专题二十四 传记阅读

3.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 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F 级。画线 部分的文字,处于文章的最后一段,有总结和拓展全文的作用。 “如果有人„„他应该看看宗岱, 便可有所领会。如果有 人„„他应该看看宗岱„„便可唤醒自己„„”这一句子,实 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梁宗岱如何,二是读者应该从他那里 得到那些启迪。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回顾全文,归纳梁宗岱 先生是如何对待生活的,这就是“总结‛(归纳);然后,针对 ‚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这两种 情况,对照梁宗岱先生,回答‚我们得到哪些启迪‛,这就是 ‚拓展‛。这两部分内容缺一不可。
2.按照第⑦段中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 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作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剖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观点的鉴赏评价能力, 能力层级为 D 级。在第⑦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根据自己的
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
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 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
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
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
多相似之处吧。
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相关的句子有:中国学问的特点——
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治学态度—— 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 责,五曰不窃。

2014年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复习指导(2014.3.6)

2014年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复习指导(2014.3.6)
1.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 2.理解层次把握新闻要点 3.根据题目筛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①家长担心孩子学坏,禁止他们上贴吧;②心 理专家认为孩子常上贴吧发泄,易性格扭曲;③孩子们 认为压力太大,上贴吧可以发泄不满。
链接三:《高中总复习》《“她只能活七小时”》
请根据新闻的内容筛选归纳帕特立夏得以获救 经过那些人的帮助?
链接二:《高中总复习》P240《“她只能活七小时”
》 文章是如何突出新闻的真实性的?请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①从记者再现救援帕特立夏过程可见真实
性;②从引用各界人士语言可见其真实性;③记者通过
多处细节描写突出其真实性,如理查兹博士申请青霉素 的发放以及警察护送青霉素到医院等④新闻中反复出现
• 【参考答案】①父亲的不懈努力;②本市新闻编辑台; ③美国政府,如公共卫生局、警察、医院等。
1.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 2.理解层次把握新闻要点 3.根据题目筛选相关信息
题型类解 四、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 连续3-4天的高温使得各大家电空调商场再度人满 为患,而在这种天气带来的商机面前,各大商家的表 现和取得的效果也截然不同。苏宁在空调行业强大的 销售能力和遍布全国的销售体系第一波,抓住了各大 空调厂商06年最后的促销资源,30万台空调尾货清仓 甩卖,价格优势明显,而自营的售后服务力量也保证 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市场反映能力较弱的 商家则货源严重吃紧,采取服务外包、在淡季减少了 服务安装量的商家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商机的流失。 苏宁强大的自营服务能力使空调再次成为苏宁大战初 战告捷的利器。——《苏宁秋季大会战初战告捷》 题目:这则新闻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A
新闻类文本阅读
基础知识回顾
一、新闻的定义及分类
《高中总复习》P208

专题6 (1)人物传记[来源:学优高考网829952]

专题6 (1)人物传记[来源:学优高考网829952]

(一)人物传记【真题试作❶】(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谢希德的诚与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

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

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

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l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

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

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

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

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

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

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

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

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

传记作用

传记作用

概括人物性格或表现 时代社会和经历 把握心路不可离 • 典型事件整理齐 关注细节不忘记 • 由表及里慢慢起 经历成就与品气
• 人物性格自然立 饱满全面惹人喜
传记命题角度二 (一)选 材
正面描写 1.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
怎 样 写 ” (三)篇章结构
(四)语言特色
(二)人物描写

2.修辞 引用、先抑后扬、衬托 3,可使人物 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真实。
• 细节描写: • ①通过人物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传主的 形象。 • ②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人物的精 神品质,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人物的个 性特征。 • ③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而鲜活,使人物 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 可读性和感染力。
的作用。】
传记中议论部分的作用: 对主题表达起画龙点睛作用。评论性文字既 是对事实的阐释,也是作者自我态度的呈现。
4、语言特色
(二)语言特色
(1)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作用是
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使表
述更加简洁。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
(2)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形成一种面
2.【典例分析】P155《文森特 梵高》 问:联系全文,请评析一下本文在写作 方面的艺术特色。
• • • • • 答: 1.脉络清晰的叙述 2.情感浓烈的语言(感染力、生动性) 3.生动形象的表达技巧(比喻---生动性) 4.富有含蕴的景物描写
二(2)、探究人物写法 考查文本特征、表现手法 (从人物描写角度出发)
• 文章在刻画人物方面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请找出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其作用 • 本文传主是沈从文,可第五段为什么要不厌其烦 地描写一群孩子在沱江洗澡的情景?请结合全文 简要回答 • 文章开头三段介绍海外客家人爱国爱乡的传统, 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请分条简述。

黄侃先生二三事

黄侃先生二三事

q.毎古I ALLCIRCLES壬人轶爭丨2019年第03期/文/地山谦黄季刚,湖北薪春人,名侃,以其字行。

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

据说,当时章太炎也在那里读书,和黄侃住在同一幢楼,黄侃在上层,章太炎在下层。

黄侃和章太炎都是苦读书的人,每天晚上要到转钟甚至鸡鸣时分才睡觉。

有一天黄侃在宿舍读书到深夜,内急又懒得下楼,便推开窗户挂了一条瀑布,下面章太炎感觉蹊跷,合了书往外望,天上满天星斗,怎么忽有雨声,又闻到一股骚臭,醒悟过来是有人在搞恶作剧,就破口大骂。

大家都知道章太炎的国骂水平,尽拣难听的憋屈人的话骂,也算是棋逢敌手了,黄侃不敢恃弱,当然就当仁不让地对骂起来,两个人先前并不相识,就算是章太炎国骂水平环顾宇内无有出其右者,那黄侃的鄂骂岂有输他之理!两个人就这样尽情挥洒,双方都暗自服膺了对方。

第二天黄侃才知道,他楼下住的是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章炳麟,遂亲自上门赔不是,而执弟子之礼。

有一回在南京老师太炎先生的府上,陈独秀去拜访太炎先生,黄侃当时还不认识陈独秀,就回避了一下,和几个同学退到了里间。

不知怎的,陈独秀在和太炎先生说到学问的时候,话题转到了湖北的学术境况,陈独秀说,明清以来,湖北没有出什么人才,可叹啊!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说给一墙之隔的黄侃听的。

陈独秀指的是江苏安徽出了不少学问大家,像段戴王氏父子都是江苏安徽人。

这话对太炎来说没有不耐听的,章太炎是江苏人嘛,可是这些话被只有一纸之隔的黄侃听到了就不好受了,他不顾旁边其他人劝阻,冲了岀来,对着陈独秀说:固然湖北无学者,但这儿尚有区区;固然安徽多学者,但这儿未必足下。

这两句话一出,弄得陈独秀很不好意思。

太炎先生也只好笑笑,太炎先生心里明白,陈独秀的学问的确不如黄侃。

黄侃先生的幽默是岀了名的,这缘于他活泼的思维和博学。

那时北大开设了戏剧方面的专业,算是新思维的具体表现,要知道过去把戏曲小说看作是歪门邪道有伤风化的。

黄侃先生喜欢京戏,尤其是对戏剧中的一些象征性表现很感兴趣,觉得那些骑马的扬根马鞭子,过河的摆弄个木桨,很能传神,可是当时的胡适不这么看,胡从美国留学回来,一身的洋习气,喜欢艺术的现实主义教法,很瞧不起中国传统舞台的表现艺术,就说,骑马划桨都应该是真的道具,扬根马鞭就代表骑马太假了。

高考人物传记复习 黄侃先生二三事

高考人物传记复习    黄侃先生二三事

⒛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 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 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5 分) 【参考答案】 ①中国学问的特点:博大精深、难以穷尽 (学无止境)。 ②治学态度:保持谦卑的态度,坚持不懈地 学习、钻研。 ③贡献:要有真正的发现,推动学术的发展。
21.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①肯定了黄侃先生追求独立、自由的个性,表现那个时 代的新旧学者的自由风貌。 ②表达了作者对黄侃率性求真的个性、严谨治学的精神 的欣赏、赞美之情。 ③以黄侃先生严谨认真的学者风范,批评当时学术上的 浮躁之风 ④从多个侧面刻画人物丰富的个性,让读者更全面地了 解传主。 ⑤体现了传记文学真实性的特点。 ⑥为了表达文章主旨的需要,文章的主旨是刻画黄侃的 狂、狷、严谨的个性,自然会选择一些妙文趣事来写。 (写4点得6分)
⒚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 例。(4分) 【参考答案】 ①革命之壮行(志士之狂):怒砸虎头牌(大 闹学堂),撰写革命檄文。 ②名士之趣行(名士之狷):调侃胡适,讽刺 白话文;拒佩校徽;穿着怪异;耍大牌脾气。 ③文人之严谨:所治诸书皆反复数十遍;不肯 轻易为文;教育学生学无止境。
通过记叙传主黄侃先生革命之壮行,名士之趣行及 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等事迹,表现他对学术独立、自由 精神的追求。
文章脉络清晰: 第一段(①②段):简介黄侃先生任性而为的个性特征。
第二段:具体从三个方面作介绍: ③④段,写黄侃革命之壮行:怒砸虎头牌,撰写革命 檄文。 ⑤⑥段,写黄侃名士之趣行:调侃胡适,讽刺白话文; 拒佩校徽;穿着怪异,耍大牌脾气。 ⑦段,写黄侃文人之严谨:不轻易为文
第三层:⑧段,肯定黄侃先生的精神。
• 2009年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黄侃先生二三事 • 19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பைடு நூலகம்一例。 (4分) • 20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 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 献?(用自己的话回答)(5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可编辑ppt
11
一、淡化文体特点的考题
3、从篇的角度设题:
(2)考查段落的安排用意、在文中的作用分 析。
例:【08年高考山东卷】《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问: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
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解析:文中提到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主要是
证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引起梁
先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可以使读者全面了解
可编辑ppt
13
二、有关文体基本特征的考题:
解题时要扣住文体特点方能准确作答:
传记:真实性、典型性、通俗性、文学性
主要表现手法:写人的艺术
新闻: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文学性
主要结构特点:“倒金字塔” ,纵式,横式
访谈:针对性、专题性、典型性
形式特点:一问一答、提问者问的艺术技

可编辑ppt
14
二、有关文体基本特征的考题:
(2)选用的细节很有典型性、代表性。如在法国作曲获奖,他竟 只“要饭票”的细节,典型地反映了冼星海生活极其窘迫仍 努力出色地学习。言简意赅,很有表现力。
(3)在整体的概述中,穿插若干具体细节,使人物形象鲜明饱满。 如诗人光未然创作了《黄河吟},冼星海听完朗诵后,一把 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 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
可编辑ppt
8
一、淡化文体特点的考题
2、从句的角度设题: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 意。 例:(2010年福建卷)《“天人合一”的医学 模式》 第14题.作者为什么说“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 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请简析。 (4分)
可编辑ppt
9
一、淡化文体特点的考题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规范答案】
(1)给我们介绍一位颇有个性的学者。(2)用黄侃的性格和言
行,来表现那个时代学者的自由岁月。(3)说明那个时代的新旧学者,在内在精 神方面也有不少相通之处(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 激烈等,也有不少相似 即依据文本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 情感句、暗示作者生平经历的词句、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主旨, 进而把握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对作品进行探究式阅读。
阅读文本,整体认知,全面把握作者的相关信息以及文本中或命题者在文 本后添加的一些提示性信息,为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背景与写作意图奠基。 第二步:分析文本,明确情感。 根据题干要求,认真分析文本中与题目有关的叙述、描写、抒情或议论性 的句子,把握作者在其中所流露出来的或明或暗的情感倾向或观点态度。
第三步:内引外联,严谨表述。 结合文本内容,联系你所了解的与文章、作者相关的信息 ,探知文章的写 作背景与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观点态度,并进行分析论述,做 到言之成理。
高考传记突破系列之七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高考动态] 一、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即作者写作时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心 理环境等,主要指促使作者写作的因素。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对于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有 很大的帮助。
二、写作意图 写作意图,又称创作意向,指作家在对社会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的基 础上所形成的某种意念或动机。它是激励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内在力量,也是 引发创作冲动、创作灵感、艺术构思的主观因素。 写作意图是内隐的,但是有外在表征予以表现。它可以指向主题,可以指 向人物,也可以指向情节材料安排,还可以指向题目安排等。 破解作者写作意图,是深层阅读和探究阅读的一个重要体现。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解析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解析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基础与巩固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别.扭(bié)譬.如(pì)丁卯.(mǎo)鞠.躬尽瘁(jū)B.业绩.(jì)生疏.(shū)字帖.(tiē)诲.人不倦(huì)C.恢.复(huī)修润.(rùn)商酌.(zhuó)颠沛.流离(pèi)D.累赘.(zhui)拖沓.(tā)朦.胧(méng)以身作则.(zé)【答案】C【详解】A.“别”读biè;B.“帖”读tiè;D.“沓”读tà;故选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丁卯逝世删去除夕晦人不倦B.朦胧监督修润鞭炮不耻下问C.拖沓感概放弃费事颠沛流离D.业绩累赘悲哀告辞以身做则【答案】B【详解】A.晦→诲;B正确; C.概→慨;D。

做→作。

故答案为:B 3.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B.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并以身作则,这将会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C.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们总喜欢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对于外界关心的传言,他只是付之一笑,避而不答。

【答案】C【详解】有些成语是有固定使用对象的,绝不能乱用。

我们在平常学习中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容易造成误用的成语。

如,“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其他如“琴瑟之好”“破镜重圆”等也只能用于夫妻之间。

C项中“不耻下问”意思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此句中同学们的学识明显是比老师更少,应该是老师向同学们请教才叫“不耻下问”。

A、B、D正确。

故选C。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

语文高考试卷解析

语文高考试卷解析

2010年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点评及2011年高复习考备考建议落山风摘要:本文是针对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卷的点评,包括整体点评和分块点评两部分,系统地分析了自2007年以来广东语文卷的命题特点,同时对2011年的复习迎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2010高考广东语文卷点评备考建议一、试卷点评(一)整体评价广东是第一批进入新课程的省份,2007年驶入新课程高考的车道,与山东、海南、宁夏一起成为新课标的风向标,当海南、宁夏在委托国家考试中心命题的同时,广东率先自主命题。

自2007年至今已有四年。

高考语文卷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思路、考试内容和能力层级非常稳定,在试题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上都有优秀的表现,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试题命制过程中关注时代性,努力增强试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既兼顾了选拔性考试与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双重要求,又重视落实命题的公平性、科学性、规范性要求,社会各界反映良好。

2010年的高考卷具有如下几大特色:一、稳中求变,平中出奇。

与2009年相比,试题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符合考试大纲要求。

试题的稳定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变”:命题思路不变、试卷结构不变、考点不变、能力层级不变。

应该说,以上“四个不变”充分考虑了广大师生在语文考查方式、难易度、改革跨度等方面的承受力与适应力。

然而在这“稳定”之中并不意味着高考试卷将是一成不变,总是以一种面目示人的,相反,在2010年的广东高考语文卷中让我们看到了与去年不一样的色彩,窥见了命题专家们的良苦用心。

如实用类文本阅读,兼有新闻和科技文的双重特点,体现了选文的独创性和新视角;语用题第23小题,将课文知识和考生的语言能力巧妙链接;作文“与你为邻”,其中“你”的多义性给考生非常大的立意空间,可以充分展示考生的水平,是一道很有区分度的作文题。

这些题虽然看来平淡但却有“大道至简”的味道,体现了广东省命题者三年来在高考命题上的进步。

选自《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文言文阅读答案卫玄,字文升,河南洛阳人也

选自《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文言文阅读答案卫玄,字文升,河南洛阳人也

选自《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文言文阅读答案卫玄,字文升,河南洛阳人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9—12题。

卫玄,字文升,河南洛阳人也。

祖悦,魏司农卿,父檦,侍中、左武卫大将军,玄少有器识。

高祖作相,检校熊州事。

和州蛮反,玄以行军总管击平之。

及高祖受禅,迁淮州总管,进封同轨郡公,坐事免。

仁寿初,山獠作乱,出为资州刺史以镇抚之。

玄既到官,时獠攻围大牢镇,玄单骑造其营,谓群獠曰:“我是刺史,衔天子诏安养汝等,勿惊惧也。

”诸贼莫敢动。

于是晓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前后归附者十馀万口。

高祖大悦,赐缣二十匹,除遂州总管,仍令剑南安抚。

炀帝即位,复征为卫尉卿。

夷、獠攀恋数百里不绝。

玄晓之曰:“天子诏征,不可久住。

”因与之诀,夷、獠各挥涕而去。

岁馀,迁工部尚书。

其后拜魏郡太守,尚书如故。

帝谓玄日:“魏郡名都,冲要之所,民多奸猾,是以烦公。

此郡去都,道里非远,宜数往来,询谋朝政。

"赐物五百段而遣之。

未几,拜右候卫大将军,检校左候卫事。

会杨玄感围逼东都,玄率步骑七万援之。

至华阴,掘杨素冢,焚其骸骨,夷其茔域,示士卒以必死。

既出潼关,议者恐崤、函有伏兵,请于陕县沿流东下,直趣河阳,以攻其背。

玄曰:“以吾度之,此计非竖子所及。

”于是鼓行而进。

既度函谷,卒如所量。

于是遣武贲郎将张峻为疑军于南道,玄以大兵直趣城北,玄感逆拒之,玄且战且行,屯军金谷。

于军中扫地而祭高祖,词气抑扬,三军莫不涕咽。

时众寡不敌,与贼频战不利,死伤大半。

玄感尽锐来攻,玄苦战,贼稍却,进屯北芒。

会宇文述、来护兒等援兵至,玄感惧而西遁。

玄遣通议大夫斛斯万善、监门直阁庞玉前锋追之,及于阌乡,与宇文述等合击破之。

十一年,诏玄安抚关中。

时盗贼蜂起,百姓饥馑,玄竟不能救恤,而官方坏乱,货贿公行。

玄自以年老,上表乞骸骨。

义宁中卒,时年七十七。

(选自《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封同轨郡公,坐事免坐:因……犯罪B.焚其骸骨,夷其茔域夷:铲平C.既度函谷,卒如所量量:估量D.玄感逆拒之逆:逆料,想到将来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因与之诀②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B.①魏郡名都,冲要之所②若夫乘天地之正C.①于是鼓行而进②若无罪而就死地D.①玄以大兵直趣城北②挟泰山以超北海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卫玄“有器识”的一组是()①玄以行军总管击平之②前后归附者十馀万口③炀帝即位,复征为卫尉卿④以吾度之,此计非竖子所及⑤于是遣武贲郎将张峻为疑军于南道⑥与宇文述等合击破之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卫玄年少时就很有才干和见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侃先生二三事阅读及答案
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

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

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舞……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

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

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④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
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

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

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

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是包车。

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

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

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来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

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

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

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

”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

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
许多相似之处吧。

(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闻趣事》改写)
19.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

(4分)
①文章是从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学人之严谨三个方面叙写黄侃的。

②举例:a、志士之狂:写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文章抨击清廷腐败,拥护革命浪潮。

b、名士之狷: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从不佩戴校徽、携带名片,穿着土气,多次与门卫发生冲突。

c、学人之严谨:所治诸书皆反复数十遍,几乎没有误差,不肯轻易为文,教育学生学无止境。

20.按照第⑦段中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5分)
①中国学问的特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无止境。

②治学态度:严谨认真求实、不欺世盗名、有敬畏之心。

③贡献:治学要实事求是,要对后世负责。

21.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①从多个侧面刻画人物丰富的个性,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传主。

②体现了传记文学真实性的特点。

③为了表达文章主旨的需要,文章的主旨是刻画黄侃的狂、狷、严谨的个性,自然会选择一些妙文趣事来写。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的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根据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学历越低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越高 A ,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不同职业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 B 。

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多考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的不同需要C ,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23.华南大学向南粤中学赠送了一批图书和电脑,南粤中学举行了全校师生参加的捐赠仪式。

下面是学生代表的致谢词,请你补出空缺的部分。

要求正文写出对捐赠方的欢迎、感谢及其事由等内容:
尊敬的华南大学的各位代表:
你们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粤中学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华南大学为我校无私捐赠了一批图书和电脑.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捐赠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鼓勋、一种鞭策。

这种精神力量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最后,再次向华南大学表达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