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情市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位置: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省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
地理坐标为北纬35°23′~36°57′,东经110°22′~112°34′之间,南北最大纵距170多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公里,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占全省13%。
临汾“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地形地貌:临汾市地形轮廓大体呈“凹”字型分布,四周环山,中间平川,全境分山地、丘陵、盆地三大地形单元。
其中,平川面积占19.4%,丘陵面积51.4%,山地29.2%。
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将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山地。
东部由北向南为太岳山、中条山,西部是吕梁山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
最高处太岳山霍山主峰,海拔2346.8米,最低处乡宁县师家滩,海拔385.1米。
境内有黄河、汾河、听水河、沁河、浍河、鄂河、清水河7条河流和郭庄、龙祠、霍泉三大名泉。
气候条件:临汾市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气温的特点是冬寒夏热。
全市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降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秋季阴雨连绵;夏季酷热多暴雨,伏天旱雨交错。
2005年全市气候特点是:降水正常,气温偏高,日照正常,光、热、水主要气象要素对农业生产利弊皆有,属一般欠收年景。
极端事件频频发生:冬春连旱为困扰年度农作物生长的一大特点;夏季高温日数较多,最高气温超过了近50年极值;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除5月略偏多、9月特别多外,其余月份降水偏少,秋季出现连阴雨天气。
全市极端最高气温42.3℃,极端最低气温一25.6℃。
全市平均降水量527.4毫米,最大降水量为安泽,年降水量682毫米,最少降水量为蒲县,年降水量385毫米。
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受水热条件影响,临汾市土壤发育较完全,形成深重粘化层,养分含量较为丰富。
全市普遍分布的地带性土壤类型为褐土,此外还有草原草甸土、棕壤土、沼泽土等几种类型。
临汾市土地资源丰富,稳产高产肥沃耕地分布集中,由于“二川三山五丘陵”,土地类型多样,宜林草面积大。
但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临汾市后备土地资源仍较为丰富,大量的盐碱荒地、沙荒地、沼泽地可改良开垦为农林牧用地,但需要排水、治河、修建扩岸工程,开发投资很大。
水资源:临汾市有大小河流200余条,均属黄河水系。
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黄河干流、汾河和沁河。
黄河干流位于临汾市西侧,为晋、秦天然分界线,全长174公里,流域面积7739平方公里。
汾河纵贯全境中部,流域面积10286平方公里,是临汾第一大河流。
沁河是临汾含沙量最小的河系,全长95公里,流域面积2288平方公里。
河流以季节性河流为主,径流量多集中在汛期的7~9月,故形成雨季排洪,旱季断水。
在地域分布上,山区大于平川,东山大于西山。
临汾市水资源总量18.9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14.8亿立方米(含泉水3.1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1亿立方米。
平均地面水入境量10.2亿立方米,泉水入境量2.5亿立方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540立方米,属于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地区。
矿产资源:临汾市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38种,其中燃料矿产2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24种,煤、铁、石膏、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花岗岩、大理石、油页岩、耐火粘土等在省内及全国均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为0.73,在全省11个市中居第二位。
首屈一指的煤炭资源,储藏面积1.54万平方公里,总储量960亿吨,主要煤种有主焦煤、气肥煤、贫煤、瘦煤、无烟煤等,其中乡宁主焦煤为全国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且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
铁矿是临汾市第二大矿产资源,总储量4.2亿吨,其中磁铁矿储量1.8亿吨,富矿比例高,占全省富矿的70%以上。
大理石储量1.5亿立方米,石英储量2000万吨,石膏的远景储量为234亿吨,被誉为“有千种用途粘土”的膨润土分布在本市永和、大宁、吉县。
全市原煤产量占全省8.3%,洗精煤产量占
全省22.1%,机焦产量占全省32.5%,生铁产量占全省37.2%,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资源:临汾市植物资源丰富,除农作物外,现已调查到的种子植物有606种,分属97科、386属,占全省植物区系总种数的62.1%,总科数的81.7%,总属数的79.3%。
在植物分布上,东南山区丘陵地带以油松和华山松占优势;东部山地以沙棘、荆条等次生灌草丛植被为主;太岳山区以油松、辽东栎林及次生灌草丛植被为主;临汾盆地以冬麦、棉花等农作物栽培为主;吕梁山以油松、白皮松、辽东栎林及次生灌丛植被为主;西部黄土残塬丘陵植被区以灌丛和草丛为主。
临汾森林面积较为贫乏,2005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1.36万公顷,2005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26.3%。
其中,天然林面积36.98万公顷,人工林面积36.98万公顷,木材蓄积量86.58万公顷,天然草地面积51万公顷。
临汾市野生动物种类丰富,陆栖脊椎动物300余种,占全省总种数的74%,其中,鸟类243种,兽类45种,爬行类8种,两栖类4种,分别占全省总种数的81.1%、6l%、44.4%和29%。
在全市动物种类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白鹤、黑鹤和褐马鸡3种;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钱豹、原麝、大天鹅、鸳鸯;三类保护动物有青羊、大鸨、金雕、玉带海雕等。
临汾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即今临汾。
《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
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
西周时期,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今翼城),因唐境内有晋水,叔虞之子燮父“易唐为晋”。
春秋属诸侯国晋,晋文公北方称霸时,晋国的中心就在今曲沃、侯马、襄汾一带。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建都平阳。
秦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全国划为36郡,属河东郡。
西汉划全国为103郡国,属河东郡司隶部辖。
公元247年(三国魏正始八年)置平阳郡。
公元309年(西晋永嘉三年),刘渊建汉,都平阳。
北魏孝昌中置唐州。
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置临汾郡,临汾得名沿用至今。
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公元618年(武德初年)为晋州。
公元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始置平阳府,辖临汾、汾西、洪洞、岳阳、乡宁、赵城、霍邑、浮山、冀氏、和川10县及隰、吉、绛3州。
元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为中书省山西宣慰司晋宁路(治临汾)。
明清重置平阳府,统领35州县,包括今临汾、运城两市及晋中市灵石县和吕梁地区石楼县。
公元1914年(民国3年),废府设道,以道辖县,临汾、洪洞、赵城、襄陵、汾城、曲沃、安泽、浮山、翼城、乡宁、吉县、霍县、汾西、隰县、蒲县、大宁、永和等17县属河东道管辖;1927年,废道直属山西省。
抗日战争初期,临汾为山西省7个行政区中的第6区。
1937年11月,山西省政府迁到吉县。
日伪统治时,为冀宁道。
抗战胜利后,属太岳区。
1948年5月17日临汾解放。
1949年2月成立晋南区,属陕甘宁边区政府,同年9月1日改属山西省。
1950年1月6日成立临汾专区。
1954年同运城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驻临汾),辖29县。
1970年专区改地区,晋南专区又按原建制划分为临汾、运城两地区。
1978年设临汾地区行政公署,辖临汾、侯马2市和16县。
1983年临汾县和临汾市合并为临汾市。
2000年11月1日撤地设市,成立地级临汾市。
临汾市辖尧都区、侯马市、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
全市共有乡镇151个,其中镇75个、乡76个,街道办事处20个。
其中:
尧都区有街道办事处10个,车站街、水塔街、南街、铁路东街、解放路街、乡贤街、辛寺街、鼓楼西街、汾河办事处、滨河办事处;镇10个,土门镇、刘村镇、金殿镇、大阳镇、县底镇、魏村镇、吴村镇、尧庙镇、乔李镇、屯里镇;乡6个,贾得乡、段店乡、河底乡、枕头乡、贺家庄乡、一平垣乡。
侯马市有街道办事处5个,上马街、张村街、路东街、路西街、浍滨街;乡3个,新田乡、风城乡、高村乡。
霍州市有街道办事处5个,退沙街、鼓楼街、南环路街、北环路街、开元街;镇4个,
大张镇、白龙镇、辛置镇、李曹镇;乡3个,三教乡、师庄乡、陶唐峪乡。
曲沃县有镇5个,乐昌镇、高显镇、史村镇、曲村镇、里村镇;乡2个,北董乡、杨谈乡。
翼城县有镇6个,唐兴镇、西阎镇、南梁镇、隆化镇、里砦镇、桥上镇;乡4个,浇底乡、南唐乡、王庄乡、中卫乡。
襄汾县有镇7个,新城镇、邓庄镇、襄陵镇、古城镇、赵康镇、汾城镇、南贾镇;乡6个,大邓乡、陶寺乡、景毛乡、永固乡、西贾乡、南辛店乡。
洪洞县有镇9个,万安镇、曲亭镇、赵城镇、明姜镇、甘亭镇、苏堡镇、大槐树镇、广胜寺镇、刘家垣镇;乡7个,淹底乡、辛村乡、堤村乡、龙马乡、左木乡、山头乡、兴唐寺乡。
古县有镇4个,古阳镇、岳阳镇、北平镇、旧县镇;乡3个,南垣乡、永乐乡、石必乡。
安泽县有镇4个,府城镇、和川镇、冀氏镇、唐城镇;乡3个,良马乡、马壁乡、杜村乡。
浮山县有镇2个,天坛镇、响水河镇;乡7个,张庄乡、北韩乡、北王乡、东张乡、槐埝乡、米家垣乡、寨圪塔乡。
吉县有镇3个,屯里镇、壶口镇、吉昌镇;乡5个,车城乡、文城乡、中垛乡、东城乡、柏山寺乡。
乡宁县有镇5个,昌宁镇、管头镇、光华镇、西坡镇、台头镇;乡5个,双鹤乡、尉庄乡、枣岭乡、关王庙乡、西交口乡。
蒲县有镇4个,蒲城镇、克城镇、薛关镇、黑龙关镇;乡5个,红道乡、山中乡、古县乡、太林乡、乔家湾乡。
大宁县有镇2个,曲峨镇、昕水镇;乡4个,三多乡、太古乡、太德乡、徐家垛乡。
永和县有镇2个,芝河镇、桑壁镇;乡5个,阁底乡、交口乡、南庄乡、坡头乡、打石腰乡。
隰县有镇3个,龙泉镇、午城镇、黄土镇;乡5个,城南乡、下李乡、寨子乡、陡坡乡、阳头升乡。
汾西县有镇5个,永安镇、僧念镇、勍香镇、对竹镇、和平镇;乡3个,佃坪乡、团柏乡、邢家要乡。
人口:2007年末,全市常驻人口41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1.7万人,占36.4%;乡村人口265.5万人,占63.6%。
民族:全市有25个少数民族,10000余人,分别是:回族、满族、土家族、蒙古族、苗族、壮族、朝鲜族、彝族、布依族、白族、维吾尔族、仫佬族、畲族、藏族、傣族、黎族、侗族、瑶族、塔吉克族、仡佬族、达斡尔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土族。
主要分布在尧都区、侯马市、翼城县、曲沃县、吉县、襄汾县、浮山县,少数散居在蒲县、永和县、隰县、洪洞县等。
少数民族聚居村有7个:翼城县北关村、中石桥、下高村,曲沃县东关,吉县辛村、寨子壕,襄汾县赵康。
少数民族小学有两所:翼城县北关小学、吉县辛村小学。
临汾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
临汾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
又因上古帝尧曾建都于此,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2000年8月撤地设市,现辖1区2市14县和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51个乡镇、20个街道办、157个社区,2966个行政村,总人口420万,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
临汾是山西的经济大市。
已形成以煤炭、焦化、冶金、电力、装备制造为骨干,煤化工、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业为配套的多元产业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位居全省第二,在中部六省同类城市中排名
第16位。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8.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23.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3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65元。
临汾是山西的农业大市。
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美誉。
全市耕地总面积687万亩,盛产小麦、棉花、玉米、谷子、烟叶、西瓜等,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15%左右,其中小麦占全省35%以上。
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7.2亿公斤。
东西两山干鲜果品种多、产量大,林牧业相对发达,有11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认证。
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9户。
临汾是山西的矿产大市。
已探明矿种38种。
煤炭资源最为著名,储藏面积1.5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75%,总储量960亿吨,占全省23.7%,且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是全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
原煤产量占全省8%,洗精煤产量占全省12%,机焦产量占全省36%。
铁矿是临汾的第二大矿产资源,储量4.2亿吨,富矿占全省70%以上,生铁产量占全省43%。
大理石、石膏等资源在全省也占有重要位置。
临汾是山西的文化旅游大市。
具有以丁村古人类遗址等为代表的人类文明之源,以陶寺遗址、尧庙、尧陵等为代表的中华文明之源,以晋侯墓等为代表的三晋文明之源的“三源”文化内涵。
元代以前地上文物资源山西占全国总量的70%,临汾占山西的30%。
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点3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0余处,其中国家级28处、省级67处。
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尧庙等旅游景点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风锣鼓、面塑、剪纸、草编、木偶、皮影、平阳木版年画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
临汾是山西的开放大市。
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区位优势突出,交通通讯便捷。
同蒲铁路纵贯南北,侯西、侯月铁路横穿东西,大运、晋韩等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市区距机场仅有一个小时车程。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64%。
固定和移动电话达到220多万部,普及率为52%。
所辖侯马市是全国五大物流重镇之一,拥有保税物流区、海关、商检等直通国外的商贸平台,是华北地区的“旱码头”。
目前,临汾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产品出口到80个国家和地区,近两年来吸引外资达150多亿元。
2008年,临汾被评为中国魅力中小城市。
古老的临汾焕发出勃勃生机,勤劳勇敢的临汾人民,正日夜兼程、高歌猛进在建设科学发展、环境宜人、和谐平安、风清气正的新临汾的宏伟征程上。